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宝城期货2024年甲醇中期报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宝城期货2024年甲醇中期报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者:微信公众号【宝城期货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4-06-2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宝城期货《宝城期货2024年甲醇中期报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报告摘要 2024上半年国内甲醇期货呈现先扬后抑,重心上移的走势。“震荡稳步上涨”和“先抑后扬”成为2024上半年国内甲醇期货运行的核心字眼。 2024下半年宏观面料维持中性偏空格局。从宏观面的角度来讲,由于美国通胀在3-4月份数据出现反复,导致上半年偏乐观的美联储降息预期转变为偏悲观的降息幅度缩减的现实。目前G7中的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均纷纷采取降息举措,美联储下半年能否在9月或12月出台降息变得较为敏感和重要。宏观情绪引发商品期货价格波动性逐渐提升,后续仍需关注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偏鹰派基调能否缓和并重新转向鸽派。宏观因子驱动对于下半年甲醇期货价格仍属于偏强影响。 2024下半年国内甲醇料维持供需偏弱的格局。从产业因子角度来看,随着二季度海外甲醇装置开工率逐渐回升,供应压力增强,到港船货趋增引发华东和华南港口库存压力凸显,并步入季节性累库周期中,直到三季度末月才会迎来累库尾声。换言之,未来外部供应压力有增无减。从国内甲醇装置来看,随着二季度末月国内春季检修行情结束,甲醇开工率将见底回升,供应也将凸显,这将导致内地库存面临累库压力。从下游需求来看,上半年甲醇下游传统需求表现乏力,烯烃需求惨淡,部分装置亏损严重,从而诱发烯烃装置开工率大幅回落,成本利润率处于长期亏损境遇,最终触发需求负反馈,侵蚀甲醇上涨动力。国内煤炭期货价格表现疲弱,成本支撑效应下降。2024下半年产业因子难以提振甲醇维持偏强走势,或回吐上半年的上涨空间。 2024下半年甲醇期货价格料维持宽幅震荡整理的走势。在宏观和产业因子双重博弈作用下,预计2024下半年甲醇2409合约或维持宽幅震荡整理的走势。 (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1 2024上半年甲醇期货走势回顾 时光荏苒,我国甲醇期货即将开启2024下半年新的征途。回顾2024上半年国内甲醇期货价格走势,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一句话:甲醇期货主力合约呈现先抑后扬,价格重心上移的走势,期价自下探至2292元/吨一线后触底企稳,随后步入震荡上涨的趋势中,价格重心稳步抬升,自2300元/吨一线上涨逼近2700元/吨。可以说“震荡稳步上涨”和“先抑后扬”成为2024上半年国内甲醇期货运行的核心字眼。 2024上半年国内甲醇期货整体走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4年初至1月中旬末):由于煤制甲醇利润持续亏损,叠加产量回升而下游需求偏弱,产业因子转弱导致甲醇期货主力合约持续回落,自2440元/吨一线回落2300元/吨下方;第二阶段(1月中旬末至3月中旬末):随着煤制甲醇利润有负转正,叠加外部进口量偏低,供应压力趋于缓解,港口低库存提振产业因子,从而带动甲醇期货主力合约触底企稳后,期价开始步入震荡上行的趋势中,自2300元/吨一线下方回升至2550-2600元/吨区间。第三阶段(3月中旬末至6月中旬):在经历短暂回调整固以后,随着商品金融属性增强,共振效应带动下,甲醇期货主力合约重新步入震荡上行的走势,期价重心自2450-2500元/吨区间稳步抬升至2650-2700元吨区间。随着原料甲醇价格过高导致下游需求行业抵触强烈,烯烃行业降低开工率转卖原料,引发甲醇期价随后出现快速下跌的走势。未来甲醇市场新的供需博弈逻辑登场,我们认为,2024下半年国内甲醇期货市场将开启新的运行模式。 02 2024下半年国内外宏观形势展望 2.1 美国通胀缓慢回落 降息预期下降 2024年以来,从CPI到PPI再到消费者的长期通胀预期都在反复提醒市场,美国通胀得了“慢性病”,不会很快得到彻底“医治”。通胀压力强于预期,美联储首次降息节点不断被延后。据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显示,作为左右降息预期的最关键数据之一,美国5月CPI同比上涨3.3%,与3-4月份的3.5%和3.4%相比有所回落。美国5月核心CPI同比增3.4%,与3-4月份的3.8%和3.5%相比有所回落。与此同时,美国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了2.2%,环比意外下降0.2%,创7个月以来最大跌幅,进一步证明通胀压力正在放缓。 受此影响,美联储于2024年6月的议息会议上继续维持基准利率5.25%-5.5%利率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这是美联储连续第七次按下“暂停键”,长时间将利率维持在二十多年来的高位水平。此次暂停加息的决策,得到了FOMC投票委员全票赞成,也符合市场预期。在美国通胀超预期降温的背景下,当前市场更关心的是,美联储首次降息何时开启,年内将会有多少次降息。美联储的决议声明不再提“降通胀缺乏进一步进展”,而是改称,“取得适度的进一步进展”,但声明继续重申,要对通胀降至2%更有信心才会降息。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态称,通胀已经实质性地放缓,但仍然太高,今年迄今的通胀数据还不足以给美联储降息的信心。就业增速仍然偏强劲,但速度低于一季度。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7.2万人,远超市场预期的18.5万个。失业率升至4.0%,为2022年1月以来首次。 作为季末的议息会议,美联储还发布了最新一季度的经济预测、利率点阵图,进一步给市场提供了判断美联储政策路径的依据。刚刚发布的6月“点阵图”显示,相比今年3月美联储公布的上次更新点阵图,本次美联储官员对今年降息的预期力度大幅下降。作为对比,在今年3月公布的点阵图中,有9人预计利率区间为4.50%到4.75%,即对应年内降息三次。在点阵图中,19位政策制定者的预期显示,年内降息幅度的中位数位于25个基点,较3月会议的75个基点明显收缩。其中,支持“不降息”的人数从2人提高至4人,支持“降息一次”的人数从2人提高至7人。本次对明年的降息预期幅度也下调,预计明年降幅100个基点。随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也释放了“鹰派”信号。他表态称,通胀已经实质性地放缓,但仍然太高,今年迄今的通胀数据还不足以给美联储降息的信心。鲍威尔的讲话以及点阵图都预示着,今年降息1次可能是大概率事件,即使5月CPI显示通胀改善,美联储官员也不急于降息。 步入2024年以来,欧元区经济有一定好转。据统计,2024年5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47.4,为15个月来新高。欧元区5月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从4月的-5.9回升至-3.6,为2022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也高于分析师预估的-5.0。通胀方面,2024年5月欧元区CPI上涨2.6%。核心CPI上涨2.9%。自2022年7月以来,为抑制俄乌冲突和疫后经济重启引发的高通胀,欧洲中央银行连续十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自去年10月加息按下“暂停键”至今,欧洲央行已经连续9个月维持利率不变。基于欧元区通胀压力缓和以及经济出现修复,欧洲央行于2024年6月6日抢跑美联储开启首次降息,将主要再融资利率降至4.25%,边际贷款利率降至4.50%,存款机制利率降至3.75%。这是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和边际贷款利率自2016年3月以来首次被下调,存款利率更是自2019年9月以来首次下调。欧洲央行表示,自2023年9月的欧洲央行会议以来,通胀率下降了超过2.5个百分点,并且通胀前景显著改善;重申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削减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投资组合。决议公布后,货币市场目前预计欧洲央行年内将再降息59个基点,决议前是64个基点,也就是说,市场仍预计该行年内将总计降息2-3次之间。除了此次6月会议,9月和12月的季度会议两个时间点尤为受到关注,因为在这两次会议上,可以获得更多有关工资、企业利润和生产率的相关数据。但欧洲央行同时重申,决心让通胀率及时回到2%,数据将决定限制性措施的水平和持续时间,将依照经济数据逐次会议做出决策。只要有需要,将保持足够有限制性的利率,并不对任何特定的利率路径做预先承诺和前瞻指引。 在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测方面,欧洲央行上调2024年和2025年的通胀预测。具体而言,欧洲央行预计2024年通胀率为2.5%,2025年为2.2%,2026年为1.9%,3月预期分别为2.3%、2.0%、1.9%。欧洲央行还将2024年GDP增长率从3月的0.6%调升至0.9%,但将2025年经济增速从1.5%调降至1.4%。由于包括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等在内的欧洲央行高官近期都已频繁释放信号,市场对这个决定并不意外。因而,比起此次利率决议本身,市场更关注欧洲央行对后续降息路径的指引。 展望2024下半年的全球经济,降息成为全球市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有迹象显示全球央行的降息潮正在袭来。上半年,捷克、匈牙利、瑞典、瑞士和加拿大等国家央行已经宣布降息。欧洲央行也在6月降息,目前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年底之前最多再降息两次,下一次降息或出现在9月。而美国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制造业表现略感乏力,非农就业情况未能持续向好,因此下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减弱,预计可能在2024年12月的议息会议中出现。未来发达经济体将逐渐告别近四十年最严重的大通胀导致的高利率环境。多国央行降息,会改善市场对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有利于全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也有利于减少对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掣肘。 2.2 2024下半年国内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2024上半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转型升级持续,运行总体平稳。 具体来看,2024年1-5月份,国内制造业PMI数据弱于预期。据显示,中国5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5,不仅低于4月制造业PMI的50.4,而且也低于预期的50.1。我国制造业PMI在3、4月份短暂回升至扩张区间后,再度低于荣枯线。从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为49.6%,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需求放缓是拖累制造业PMI至荣枯线下方的主要因素,其实4月新订单指数就有所走弱。2024年1-5月份,我国官方制造业PMI均值为49.8。2024年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7,较4月上升0.3个百分点,为2022年7月来最高。2024年1-5月份,我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均值为51.18。 与此同时,2024年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0.30%。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2024年5月份,我国规上工业发电量7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增速比4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31.6亿千瓦时。2024年1-5月份,我国规上工业发电量36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2024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比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1%。1-5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2024年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8006亿元,同比增长4.0%;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制造业投资增长9.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2024年1-5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175042亿元,增长6.3%。其中,出口99502亿元,增长6.1%;进口75541亿元,增长6.4%。2024年1-5月份,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5.6%,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5.1%。在通胀数据方面,2024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涨幅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1-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2024年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上涨0.3%。1-5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4%和3.0%。 货币供应量方面,2024年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前五个月净投放现金3618亿元。2024年5月单月新增社融2.07万亿元,同比多增509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14万亿元。截至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1.93万亿元,同比增长8.4%,相较4月末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9.5%仍有明显差距。初步统计,2024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 总的来看,2024年5月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有所回升,新动能较快成长。展望2024下半年来看,虽然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不过国内经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2024下半年国内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03 2024下半年甲醇供需基本面情况展望 3.1 2024上半年国内煤炭进口显著增长 2024年一季度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煤炭行业结构已“大升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至4300处左右。其中,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煤矿81处。“十四五”时期以来,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00多个增加到1600个左右。通过供给侧改革,煤炭行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国煤炭生产以中小煤矿为主,现在通过改革淘汰了一大批落后产能。原来1万多处煤矿年生产30多亿吨煤炭,现在仅4000多个煤矿就能生产40多亿吨煤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3年全国原煤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全国煤炭进口量4.74亿吨,同比增长61.8%,煤炭产量和进口量两大数据均创历史新高。煤炭的安全稳定供应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5月底,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202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工业企业稳中复苏,全社会用电量持续攀升,煤炭需求也随之增长。同时,随着国内煤炭先进产能陆续释放以及进口煤炭数量攀升,煤炭市场整体供应充裕。整体来看,我国原煤生产降幅继续收窄,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据统计,2024年5月份,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8亿吨,同比下降0.8%,降幅比4月份收窄2.1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38.2万吨。2024年1-5月份,我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8.6亿吨,同比下降3.0%。进口方面,2024年5月份,我国进口煤炭4382万吨,同比增长10.7%。2024年1-5月份,我国进口煤炭2.0亿吨,同比增长12.6%。外贸煤进口量维持高位,对国内煤炭供应形成补充,根据钢联统计,6月3日-6月9日,我国海运煤到港量856万吨,周环比降11.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偏低59.3万吨,但仍处极高水平。 展望2024下半年来看,三季度我国将迎来夏季高温天气。而6月中旬国内部分地区经历高温干旱,随着迎峰度夏临近,国内电煤日耗开始季节性走强。另外从非电端来看,今年双碳政策开始加速推进,年内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分别要求下降2.5%和3.9%,该降幅与2021年水平相近,具备一定挑战性。为完成节能减碳目标,化工、钢铁、有色等各行业均将从产能产量调控、节能降碳改造等方面入手,努力完成“十四五”提出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并对非电行业用煤带来一定压制,不过旺季期间煤炭市场主线依然在于电煤情况。整体来看,旺季到来,煤炭供需两旺,煤价有望震荡上行,成本端抬升也将导致甲醇上游生产厂家的利润收窄。 3.2 2024下半年国内甲醇装置负荷提升 供应压力增加 2023年末,全国甲醇产能约10058万吨,月度平均产能利用率在70%-75%。在全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平稳的背景下,产量继续同比显著增长。据统计,2023年1-12月份,中国甲醇累计产量约8262.26万吨左右,相比去年同期的7791.31万吨,大幅增加471.05万吨,大幅增长6.05%。 2024年一季度,我国甲醇表现为高开工、高产量且产能继续增加的局面,主要是受煤制甲醇高利润影响,企业整体开工意愿强烈。3月份受春季检修以及部分焦化企业亏损减产的影响,甲醇开工有所下降,但幅度相对有限。从春季检修计划来看,产量损失主要集中在4月份,如果除去大唐多伦168万吨甲醇烯烃一体化装置影响,那么剩余检修装置,叠加前期检修重启装置,实际产量损失相对较为有限,因此预期今年春季检修大概率对内地供给影响不大。 步入6月以后,国内甲醇装置春季检修陆续结束,多套装置复产引发甲醇开工率出现反弹,并带动产量小幅回升。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14日当周,国内甲醇平均开工率维持在77.24%,周环比小幅增长4.46%,月环比小幅增长4.04%。受此影响,我国甲醇周度产量均值达174.12万吨,周环比小幅增加4.62万吨,月环比大幅增长13.88万吨。较去年同期157.98万吨,大幅增加16.14万吨。由此可见,春检行情结束后,国内甲醇供应压力逐渐凸显。从内地甲醇库存表现来看,每年3月至6月上旬的内地甲醇厂库和社库去化周期结束,6月中旬至8月中旬,内地甲醇社库转入累库周期。截至2024年6月13日当周,我国内陆甲醇库存合计达40.87万吨,周环比小幅增加1.56万吨,月环比小幅增加2.87万吨。 展望2024下半年,随着上半年国内甲醇装置春检行情结束,未来整体产量水平或将稳步提升。由此可以预计,在供应偏紧预期弱化的背景下,预计后市甲醇供应压力或将维持偏高水平。 3.3 2024下半年甲醇进口趋增 港口累库压力凸显 甲醇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以来,我国沿海甲醇低进口、低库存强背景支撑下,内地甲醇货量顺势增量流入东部市场,该因素也很大程度上为内地市场形成较好的“托底”效应。甲醇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海外和国内装置同时大规模检修,导致供应量超预期减少,进而使得甲醇港口库存不增反减,库存持续下降为甲醇价格提供了上涨基础。 随着前期海外甲醇装置检修结束以后,海外甲醇船货逐渐释放。据显示,2024年6月以来,伊朗ZPC两套165万吨/年甲醇装置陆续重启,其余甲醇装置皆维持高负荷运行。前期停车的文莱BMC(85万吨/年)和马石油(170万吨/年)已经重启,北美Natgasoline(175万吨/年)也在6月初重启,国际甲醇开工见底回升,反弹至65-75%。目前下游MTO工厂已接受伊朗供应商的报价,伊朗货源装船速度已经恢复正常。在低库存和低进口规模的优势支撑下,内外甲醇进口利润逐级修复,尤其是二季度以来,在海外装置开工率回升与运力以及高进口利润的配合下,甲醇进口量显著回升。据统计,2024年4月份我国甲醇进口量在109.52万吨,环比大幅增长35.12%,同比大幅增长20.88%。随着外部进口压力逐渐凸显以后,我国港口甲醇库存去化周期结束。截止2024年6月14日当周,我国华东和华南地区的港口甲醇库存量维持在49.50万吨,周环比小幅增加3.48万吨,月环比小幅增加8.4万吨,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12.60万吨。其中华东港口甲醇库存达33.55万吨,周环比小幅增加5.12万吨,华南港口甲醇库存达15.95万吨,周环比小幅下降1.64万吨。从季节性角度来讲,年初至6月中旬的港口去库周期结束。6月下旬至8月底,国内港口甲醇将转入累库周期。预计后市甲醇进口和到港量回升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展望2024下半年,随着伊朗及美国前期存量检修产能陆续复产,同时新增产能投放较多,中国大概率面临高进口量冲击,月度进口数量料呈现季节性回升态势。国内作为全球最大甲醇消费地区大概率仍将面临进口货源冲击。从供应结构来看,未来伊朗的新增投产或逐步释放,目标市场若欧美制裁难有放开,则延续去往中国地区。而中国市场将因沿海MTO无法抗衡大炼化成本而有淘汰可能,从而使得港口需求有减弱预期。最终进口供应的增量将持续囤地在港口库存端,预计后市国内港口库存累库压力将逐渐体现。 3.4 2024下半年我国煤制甲醇维持小幅亏损的局面 甲醇根据不同制法,主要分为煤制、天然气制、焦炉气制三种,而三种制法的分布区域以及成本各有不同。目前国内70%以上的甲醇产能是以煤制工艺路线为主,剩余为天然气与焦炉气为原料的甲醇装置占比合计达30%左右。由于以煤炭为原料的工艺占总产能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从煤制甲醇装置成本结构来看,原料煤和燃料煤的成本又占到总成本的70%-80%,因此煤炭价格走势对甲醇成本端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目前煤制甲醇的成本受原料成本影响差异较大,原料煤为西北内部采购的企业成本明显较低,而华东外采企业成本较高;焦炉气制甲醇成本较低,且单套规模较小,开工率与焦化整体利润关系更大;天然气制甲醇成本较为稳定,相比煤制成本也较低。其中,西北地区、华中和山东地区以煤炭制造甲醇工艺为主,而西南地区则以天然气制甲醇为主,且利润较为可观。 2019年开始,甲醇产业进入低利润时代。在低利润背景下,利润对于开工率传导呈现“阶梯式”,其中河南、山东等地为边际产能,开工率下滑反应较快且幅度较大,可以作为领先指标参考,而陕西、内蒙古等地不明显。西北内部采购的原料煤价格最具优势。从原料煤采购价格来看,地理位置越靠北且以集团内部采购为主的生产企业最具优势,以神华、兖矿、中煤2021年均价在491元/吨,而西北外采的均价在878元/吨。而市场化采购的均价在1028元/吨,其中华东外采的均价在1128元/吨。也就是说,西北内部采购与华东外采的价差能够达到636元/吨,原料端的价格差异相当明显。 西北地区的煤制甲醇企业的一个大概成本,总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就是一些人员费用、杂费。财务成本就是甲醇很多装置你需要银行贷款的,包括你的资金使用利息,以年化6%来核算。原料(原料煤、燃料煤)及动力的成本一般占到甲醇总成本的75%以上,其中原料煤约占51.8%。计算发现,截止2024年6月14日当周,我国西北地区煤制甲醇制造成本在2788元/吨,而完全成本在3039元/吨。而2024年6月14日,国内甲醇期货2409合约期价维持在2529元/吨。以制造成本核算,西北地区煤制甲醇处于盈利状态,盈利额达到-259元/吨。成本利润率在-9.29%左右。 山东地区的煤炭采购成本要比西北地区高,总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就是一些人员费用、杂费。财务成本就是甲醇很多装置你需要银行贷款的,包括你的资金使用利息,以年化6%来核算。计算发现,截止2024年6月14日当周,我国山东地区煤制甲醇制造成本在2743元/吨,而完全成本在2994元/吨。而2024年6月14日,国内甲醇期货2409合约期价维持在2529元/吨。以制造成本核算,山东地区煤制甲醇处于盈利状态,盈利额达到-214元/吨,成本利润率在-7.80%左右。 内蒙地区的煤制甲醇企业的大概成本,总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财务成本。计算发现,截止2024年6月14日当周,我国内蒙地区煤制甲醇制造成本在2739元/吨,而完全成本在2990元/吨。而2024年6月14日,国内甲醇期货2409合约期价维持在2529元/吨。以制造成本核算,内蒙地区煤制甲醇处于盈利状态,盈利额达到-210元/吨,成本利润率在-7.67%左右。 回顾历史来看,2021-2022年,由于国内煤制甲醇利润持续深度亏损,每当2-4月份春季检修季节到来以后,甲醇企业检修意愿增强,规模较大。而2023年,在煤制甲醇生产利润亏损程度收缩的背景下,甲醇企业检修意愿明显下降,规模也大幅萎缩,表明企业在利润尚可的背景下,更愿意提升产能利用率,创造更多利润。步入2024年以来,煤制甲醇生产利润逐渐修复,亏损程度逐月缩减。2月,国内煤制甲醇生产利润结束了近一年半以来的亏损局面,开始扭亏为盈。3月煤制甲醇生产利润回升至5%-9%。在行业利润好转的背景下,企业更愿意在市场乐观的阶段,抓紧生产,充分释放产能,以获取更多的利润。随着今年4-5月份甲醇春检力度减弱以后并结束,国内供应压力回升,导致5-6月份煤制甲醇生产利润出现大幅萎缩并重新步入亏损,预计下半年国内甲醇供应压力依然偏大,煤制甲醇装置生产利润或维持小幅亏损的局面。 3.5 2024下半年国内甲醇下游需求改善有限 2024年以来,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呈现平稳态势,上半年旺季背景下,下游传统需求改善不足,而甲醇制烯烃(MTO)也是多数时间处于亏损状态。据显示,甲醇制烯烃(MTO)是甲醇的主要下游领域,不过今年国内甲醇制烯烃企业的盈利状况很大程度上受甲醇价格的影响。在过去几年中,随着价格波动,MTO工厂不得不降低生产负荷甚至停产的情况屡见不鲜。今年3月,MTO工厂再一次集中降负荷,当时MTO工厂亏损1800元/吨,而目前亏损已达2318元/吨,亏损扩大518元/吨。步入二季度以后,华东地区不少MTO装置停车。例如,浙江兴兴MTO在5月12日停车,阳煤恒通烯烃5月15日进行停车检修。南京诚志一期也在逐步降低负荷准备停车。作为甲醇最大的下游市场,MTO工厂有着较强的议价能力。从以往情况来看,一旦烯烃工厂出现集中降负荷或停工,甚至将原料甲醇转售至市场,甲醇需求将面临大幅下滑,市场上的高价通常难以成交,甲醇价格很容易出现由下游负反馈引发的高位回落行情。 开工率方面,截止2024年6月14日当周,国内甲醛开工率维持在28.49%,周环比略微回落0.52%。同时二甲醚方面,开工率维持在14.63%,周环比小幅下降0.99%。醋酸开工率维持在91.18%,周环比小幅增加4.72%。MTBE开工率维持在55.83%,周环比小幅增加1.57%。截止2024年6月14日当周,国内煤(甲醇)制烯烃装置平均开工负荷在73.51%,周环比小幅增加4.92%。截止2024年6月14日,国内甲醇制烯烃期货盘面利润为104元/吨,周环比小幅回升84元/吨。 展望2024下半年来看,伴随6-7月国内北方高温天气持续,南方黄梅季到来,以甲醛为代表的传统下游开始步入季节性淡季,需求端或难以继续发力。而二甲醚市场现货库存充足,终端需求疲弱难改,商家出货心态低迷,因此较难给予甲醇需求助力。烯烃方面,虽然近期MTO期货盘面利润有所修复,截止2024年6月17日,国内甲醇制烯烃期货盘面利润为118元/吨,月环比大幅回升309元/吨。但后期国内天气逐步炎热,烯烃终端需求逐步进入淡季,注塑、塑编、膜料等订单预计转弱,下游需求暂无新增长点,弱需因素凸显或继续拖累甲醇。 数据来源: Wind、宝城期货研究所 04 报告总结 综合来看,对于2024下半年国内甲醇期货市场而言,我们认为,从宏观面的角度来讲,由于美国通胀在3-4月份数据出现反复,导致上半年偏乐观的美联储降息预期转变为偏悲观的降息幅度缩减的现实。目前G7中的加拿大央行和欧洲央行均纷纷采取降息举措,美联储下半年能否在9月或12月出台降息变得较为敏感和重要。宏观情绪引发商品期货价格波动性逐渐提升,后续仍需关注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偏鹰派基调能否缓和并重新转向鸽派。宏观因子驱动对于下半年甲醇期货价格仍属于偏强影响。 从产业因子角度来看,随着二季度海外甲醇装置开工率逐渐回升,供应压力增强,到港船货趋增引发华东和华南港口库存压力凸显,并步入季节性累库周期中,直到三季度末月才会迎来累库尾声。换言之,未来外部供应压力有增无减。从国内甲醇装置来看,随着二季度末月国内春季检修行情结束,甲醇开工率将见底回升,供应也将凸显,这将导致内地库存面临累库压力。从下游需求来看,上半年甲醇下游传统需求表现乏力,烯烃需求惨淡,部分装置亏损严重,从而诱发烯烃装置开工率大幅回落,成本利润率处于长期亏损境遇,最终触发需求负反馈,侵蚀甲醇上涨动力。国内煤炭期货价格表现疲弱,成本支撑效应下降。2024下半年产业因子难以提振甲醇维持偏强走势,或回吐上半年的上涨空间。在宏观和产业因子双重博弈作用下,预计2024下半年甲醇2409合约或维持宽幅震荡整理的走势。 (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END 姓名:闾振兴(宝城期货投资咨询部) 从业资格证号:F03104274 投资咨询证号:Z0018163 电话:0571-87633890 邮箱:lvzhenxing@bcqhgs.com 报告日期:2024年6月21日 作者声明:本人具有中国期货业协会授予的期货从业资格证书,期货投资咨询资格证书,本人承诺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接收到任何形式的报酬。 免责条款:除非另有说明,宝城期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宝城期货”)拥有本报告的版权。未经宝城期货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宝城期货认为本报告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担保其内容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所载内容反映的是宝城期货在最初发表本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宝城期货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但宝城期货没有义务和责任去及时更新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宝城期货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宝城期货建议客户独自进行投资判断。本报告并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担保任何内容适合客户,本报告不构成给予客户个人咨询建议。宝城期货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