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浙商研究 || 2024中期策略巡礼(机械篇)

浙商研究 || 2024中期策略巡礼(机械篇)

作者:微信公众号【浙商证券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06-2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浙商研究 || 2024中期策略巡礼(机械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机械、国防、汽车领域10次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次第一名、4次前三名)。 新财富机械行业2次第一、5次前三,多次获水晶球、金牛奖前三名。 主线一:聚焦周期 01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海外市占率提升,国内需求筑底。 1、行业:2024年内需筑底,海外可期;期待海外市占率提升、2025年开始国内新一轮更新需求逐步启动。2023年在出口拉动下,工程机械龙头业绩开始拐点向上;2024年预计内需筑底,海外可期,期待2025年开启5年左右的周期上行期。海外市占率持续提升+国内更换周期的上行周期,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凭借综合性价比优势,逐步迈向全球龙头。 1)海外市占率提升:龙头企业海外挖机市占率总体偏低,在前期大力布局的基础上,海外具备实现较快增长的潜力; 2)国内更换周期触底:按挖掘机8-10年为更新周期测算,预计2024年国内更新需求有望触底; 3)内需预期边际改善:房地产政策持续利好,万亿国债加大基建投入,国内需求有望逐步改善;大规模设备更换有助于工程机械国四标准等新机销售。国内需求及更新政策双重利好,以挖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更新周期有望加速启动。 2、龙头:各显神通,徐工机械具较好性价比,三一重工未来上行周期弹性大,柳工、中联重科业绩增速相对较快。 1)三一重工:挖机占比最高,挖机上行周期中弹性最强标的,风险管控严格,2024年降本控费提升盈利能力,未来弹性大; 2)徐工机械:收入和利润规模最大,2022-2023年ROE在三大主机厂中领先;应收账款等风险敞口逐步改善; 3)中联重科:挖机板块补强,产品结构性优势显著,2023年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约79%,中东地区、俄语区成果显著; 4)柳工:装载机国内份额领先,挖机市占率提升、出口收入快速增长,国企改革释放红利,盈利能力提升; 5)山推股份:国内推土机市占率超60%,大马力推土机叠加俄罗斯等出口快速增长。 3、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山推股份。 4、催化剂:1)挖机国内销量拐点显现、出口销量超预期;2)国内房地产、基建投资,新开工向上,政策利好;3)挖机开工景气度持续上行;4)行业龙头成本费用管控见成效;5)电动化产品快速渗透。 5、风险提示:地产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 02 船舶行业 船舶行业:景气上行,盈利持续改善。 1、周期景气上行:供给困难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后期油轮、干散有望持续下达大幅订单。 1)周期位置判断:已经底部反弹,多船型接力持续景气上行,船厂盈利能力不断改善; 2)多家公司业绩持续向好:2024年一季度,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船防务、中国动力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821%、104%、158%、168%; 3)需求:量---我国2023年完工、新接、手持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2%、56%、32%,分别是峰值时期的59%、71%、60%,多项指标上涨空间大; 4)需求:价---克拉克森新船造价指数截至2024年6月21日全球新船价格指数报收187.2,同比+9.6%,环比增长0.44%。其中,箱船、油轮、散货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增长9.2%、8.2%、6.0%,环比增长0.4%、0.9%、0.4%,船位的紧张与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普遍通胀压力促船价持续创新高; 5)下游运力---集装箱船2024-2025年运力充足,但油轮仍旧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需求及下单空间; 6)供给: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趋势判断:我们判断后续船舶新增订单增速可能放缓;但由于供给收缩、扩产困难,供需紧张或驱动船价持续创新高,周期长期有望震荡向上,高景气度持续,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大。 2、行业发展趋势:向高端化、大型化、双燃料方向发展,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1)新船订单向大型化、高端化、双燃料方向发展,龙头公司建造大型船舶技术全球领先,未来优质高价订单竞争力强; 2)环保政策驱动换船周期提前,双燃料船型提升单船价值量,本轮周期峰值或因环保需求驱动加速到来; 3)行业持续向我国集中,我国持续向龙头企业集中,“马太效应”明显,高产能、高技术水平船厂有望优先受益。 3、国资委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看好军工央企价值重估;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表示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看好军工央企市值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我们认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在国企改革、资产整合及市值管理等多个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提升发展。 4、重点公司:推荐中国船舶、中船防务、中国动力、亚星锚链,关注中国重工、中国海防、中科海讯、海兰信、中船科技等。 5、风险提示:新造船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03 轨交装备 轨交装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复苏趋势明确。 1、铁路装备:景气向上,中长期保持稳健增长。 1)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24年有望超过8000亿元。根据国铁集团信息,2016-2020年铁路投资规模约4万亿元,预计“十四五”投资规模与“十三五”相当,2021-2023年合计已完成投资2.2万亿元,202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超过8000亿元。2024年1-5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4.7亿元,同比增长10.8%,铁路投资稳步推进,假设2024年全年投资增速为10%的增长,则202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8400亿元。 2)线路建设:预计2024年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2023年投建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截至2023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4.5万公里;全国铁路路网密度165.0公里/万平方公里,复线率60.3%,电化率75.2%。2024年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 3)动车组新造:客流屡创历史新高,动车组采购有望持续增长。2024年1-5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3亿人次,同比增长20.2%。2024年,国家铁路计划完成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次,同比增长4.7%。铁路客流量屡创历史新高,后续暑运高峰、中秋、国庆假期客流有望延续高增态势,动车组需求良好。2024年动车组首次招标超过2023年全年,我们预计全年招标数量保持快速增长。 4)动车组高级修数量进入上升期:预计2023年开始,动车组维保后市场进入上升期。2024年,动车组高级修首次招标达323列,其中五级修202列,占比超过50%。 5)机车更新替换:铁路行业落实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力争到2027年实现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受益“公转铁”、“多式联运”及货运量提升,货车/机车需求稳健增长。根据国铁集团2023年统计公报,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24万台,其中内燃机车0.78万台,占34.7%。 2、投资建议:轨交装备复苏趋势明确,看好铁路装备需求景气向上,推荐中国中车、中铁工业,看好中国通号、时代电气、思维列控等。 3、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动车组招标低于预期;机车替换节奏低于预期。 04 油服装备 油服装备:油价宽幅震荡,需求景气持续。 1、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国际油价宽幅震荡。 需求端:国际能源机构(IEA)和“欧佩克+”等上调了全球石油需求预期。 供给端:“欧佩克+”将原油产量目标调整为4046万桶/日,并将减产措施延期至2024年底。 地缘政治:俄与西方矛盾、中东问题、伊核谈判、中美关系都将引起油价波动。据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预计,2024年国际油价宽幅震荡,全年油价运行在70到85美元/桶。2024年以来,油价处于相对高位震荡(75-95美元/桶之间),或将维持油气公司较高的资本开支意愿,油服设备需求景气持续。 2、全球:油气资本开支稳健增长,看好深海及非常规油气开发机会。 根据标普全球(S&PGlobal)《全球上游资本支出研究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开支为5678亿美元,同比增长10.6%。 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持续增加,油公司将持续加大油气开发力度,尤其是超深水油田开发和非常规油气开发,预计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约6079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Spears & Associates预计2024年全球油田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增加7.1%。英国石油公司、壳牌披露2024年资本开支分别为160亿美元、220-250亿美元,较2023年略有减少,道达尔能源今年资本开支计划为170-180亿美元,较2023年(160-180亿美元)小幅增长。 3、国内:国家能源安全驱动资本开支,油服设备需求有望维持高景气。 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油气行业发展报告》,国内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3900亿元,同比增加 10%。2024年,“三桶油”预计资本开支合计约增长9%。根据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2023年年报,2024年预计资本支出分别为2580、1730、1250-13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4.3%、23.8%(按中枢计算),合计同比增长9.1%。 国内仍将强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保障作用。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强化化石能源安全兜底保障。我们预计国内油服市场保持向好态势,油服装备新增+替换需求持续。 3、投资建议:看好深海及非常规油气开发领域,且随着北美油气市场环保要求提高、旧设备更新周期临近,电驱压裂设备有望受益。推荐杰瑞股份、华通线缆,看好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发展、石化机械、迪威尔、博迈科等。 4、风险提示:油价大跌风险;海外汇率波动;行业竞争加剧。 主线二:精选成长 01 半导体设备 半导体设备:看好资本开支提升、国产替代加速。 1、半导体周期:半导体市场周期底部已现,存储芯片涨价引领复苏。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迎来周期复苏,WSTS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同比增长16%达6112亿美元,SEMI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回升至1241亿美元。存储芯片价格已走出底部,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数据,2024Q1 DRAM主流产品合约价走扬且涨幅较2023Q4扩大,带动全球DRAM厂商营收环比增长5.1%达183.5亿美元,预估2024Q2 DRAM合约价将上涨13-18%。 2、产能利用率:国内Fab厂稼动率回升,国内先进、成熟制程资本开支有望同步加速。2024Q1中芯国际折合8英寸晶圆产能利用率已回升至80.8%,季度环比提升4.0pct。2024Q1华虹半导体整体产能利用率、12英寸产能利用率、8英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7%、84.2%、100.3%,季度环比提升7.6pct、6.7pct、9.3pct。随着周期复苏带动稼动率回升,光刻机交付及国内卡脖子设备加速验证,预计国内头部Fab厂扩产加速,带动设备需求提升。 3、边际变化: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超预期,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公司(大基金三期)于2024年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3440亿元,规模超前两期总和,国内存储和逻辑大厂、设备和材料端有望得到大基金较大支持。外部制裁下国内晶圆厂积极向设备厂商开放各个工艺环节验证机会,推动国产设备性能指标、稳定性逐步提升,我国半导体设备从成熟迈向先进制程的节奏逐步提速,关键国产设备逐步突破后整体国产化率有望大幅提升。 4、投资建议:2024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周期复苏,带动国内扩产逐步加速,大基金三期成立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叠加关键国产设备逐步突破后国产化率大幅提升,国产设备需求向好。重点推荐:1)平台型龙头:北方华创;2)细分环节龙头: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微导纳米、精测电子、芯源微。关注华海清科、长川科技、万业企业、至纯科技等。 5、风险提示:国产化进程低于预期风险;下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风险。 02 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国内外龙头引领,内外部双轮驱动。 1、人形机器人:内部政策+外部巨头共同催化,进入国内外整机厂商双轮驱动阶段。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是全球AI浪潮中中国厂商能够深度参与的领域,有望迎来内部政策+外部巨头共同催化,进入国内外整机厂商双轮驱动阶段。 内部政策自上而下推动: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北京、上海、深圳、山东、安徽等地方纷纷发布地方性支持政策,人形机器人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力正在逐步落地。 国际AI巨头拉动:特斯拉、英伟达、Open AI等AI巨头入局,人形机器人有望受益于AI技术发展,产业化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进入特斯拉、国产厂商共同催化阶段:特斯拉Optimus作为“具身智能”先行者,有望率先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国内厂商在人形机器人本体结构、运动控制算法、软件工程等方面持续迭代,并积极探索下游产业化应用场景。 2、“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重要落地形式,全球AI浪潮中,中国厂商能够深度参与的领域。 市场空间:预计2030年中美制造业、家政业的人形机器人需求合计约203万台,市场空间约3185亿元。 软件架构:AI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智能化的核心功能,而人形机器人则为AI提供了一个具身化的平台。 硬件架构:1)市场空间来看:从单机价值量占比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价值量占比较高,在10%以上。力/力矩传感器和触觉传感器原有全球市场空间较大,分别为589亿元和110亿元,其他核心零部件原有市场空间大多在50亿元及以下,预计人形机器人市场放量将带来较大弹性。2)竞争格局来看: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 3、核心标的:外部特斯拉、英伟达等巨头拉动,国内政策推动下国产整机厂商崛起。 重点推荐:三花智控、北特科技、双环传动、柯力传感;重点关注:中大力德等。 持续推荐:拓普集团、贝斯特、恒立液压、鸣志电器、绿的谐波、禾川科技、五洲新春、东华测试、华依科技、优必选、博实股份等。持续关注:步科股份、安培龙、华培动力、兆威机电、伟创电气、大业股份、江苏雷利、雷赛智能、日发精机、浙海德曼、华辰装备等。 4、风险提示:中美贸易冲突超预期;AI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数据测算偏差风险。 主线三:出海及内需 01 出口链 出口链:库存扰动解除,降息接力复苏。 1、宏观:出口链处于何种位置? 总量:高利率压制整体需求总量偏弱,美国市场+新兴市场相对景气; 结构:我国出口份额稳中有进,出口到达国中新兴市场占比提升; 二元框架定位出口链位置。地区维度:美国去库结束&新兴市场成长→海外利率敏感行业→欧美整体复苏;产业维度:周期复苏赛道→需求成长赛道→产品形态变化or技术变革赛道。 2、中观:如何做行业比较?精选4条投资主线层层推进: 美国库存扰动缓解【工具类】; 海外利率敏感行业【①美国地产及后周期:工具类;②制造业投资周期:工程机械、通用机械】; 新兴市场持续成长(卖水人行业)【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纺服设备、两轮车】; 新产品/新技术渗透【①工具细分:锂电园林工具(OPE)、无绳电动工具;②设备升级:数码印花设备】。 3、微观:寻找长中短期的合力。寻找长期具备全球竞争力、中期复苏趋势确定性高、短期经营周期向上的公司。 4、投资建议:推荐巨星科技(全球手工具龙头,以流量分配能力持续扩张业务边界)、泉峰控股(全球锂电OPE龙头,经营拐点已至)、宏华数科(顺应小单快反和产业链转移的数码印花设备龙头)、绿田机械(高压清洗机小而美隐形冠军)。 5、风险提示:渠道补库速度可能低于预期;贸易摩擦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海外需求不及预期。 02 检测检验 检测检验:需求逐步改善,重视行业底部拐点机会。 1、短期扰动不改检测行业长坡厚雪本质,随着下游需求逐步改善,外部阶段性影响逐步减弱,有望拐点向上。检测行业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刚性、成长空间大、具有“GDP+”属性,增速约为同期GDP增速的1.5-2倍。2022年,检测检验行业市场规模4276亿元,同比增长4.5%。我们预计“十四五”期间,检测检验行业增速约10%。 2、检测检验行业下游分散,结构性增长大于周期性增长。短中期关注新兴领域,长期看好综合性检测龙头。 短中期:1)关注需求端、政策端催化,前瞻布局:传统领域:关注2024年下半年环境检测板块第三次土壤普查放量;新兴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高端装备研发、双碳等领域检测需求释放。2)经营层面:重点关注第三方检测企业资本开支、扩产节奏和管理效率提升。 长期:参考海外全球龙头,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的平台公司为王道。龙头强者恒强,团队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突出、规模效应显著、运营效率高,覆盖行业广泛,受个别领域短期需求波动影响小。关键指标:检测企业的发展核心在于新领域拓展和管理效率提升,扩大下游覆盖广度和深度。1)内生:管理效率、盈利能力、成长潜力;2)外延:内生增长的有力补充,密切跟踪企业收并购和整合进展。 3、投资建议:当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行业PE25倍,PB2.2倍,分别处于历史PE2.35%分位、PB0.2%分位。推荐综合性检测龙头华测检测、环境与可靠性试验龙头苏试试验、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龙头东华测试、新能源车动力总成测试龙头华依科技,在用车检测龙头安车检测,关注谱尼测试、广电计量、国检集团、东华测试等。 4、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并购整合不及预期;新建实验室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03 工业气体 工业气体:气价周期底部震荡,电子特气景气度逐步提升。 1、空分气体:气价周期底部震荡,静候复苏曙光;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气价处于底部区域:2023年空分气体(氧氮氩)均价较低,2024年受供给端成本约束,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工业气体行业整合有望提速:行业供给过剩背景下,产能有逐步出清需求,行业并购整合成为大势所趋。 工业气体市场空间大,有望诞生大市值公司:中国工业气体约2000亿元市场,增速快于GDP增速。成长路径:1)行业自然增长、2)第三方外包比例提升、3)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4)零售业务占比提升、5)向高盈利特种气体延伸。 2、电子特气:即将迎来被动去库存与主动补库存的拐点,集成电路需求持续改善;从进口替代到走向全球。 被动去库与主动补库拐点有望来临:2024年4月国内/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23.4%/15.8%,维持较快增速。 持续进口替代:面板、光伏基本实现国产替代,而集成电路国产替代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建议重视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空间较国内更大、且下游先进制程占比更高、电子特气产品的盈利能力好于国内。优秀的国产电子特气厂商逐步切入海外3nm、5nm先进制程,海外份额远低于其国内市场份额,成长空间更大。 3、投资建议:强者愈强,看好龙头;看好电子特气。推荐工业气体龙头杭氧股份、电子特气央企龙头中船特气、特种气体先行者华特气体、电子大宗气体龙头广钢气体、电子特气新星和远气体、工业气体“西南王”侨源股份、压缩机龙头陕鼓动力、空分设备领军企业福斯达,关注凯美特气、昊华科技、金宏气体、雅克科技、南大光电、至纯科技、正帆科技、蜀道装备、中泰股份、中巨芯等。 4、风险提示:行业竞争风险及市场风险;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外延并购不及预期风险。 04 机床刀具 机床刀具:看好制造业复苏、国产替代、新技术应用。 1、机床刀具行业:空间大,增速稳:2021年全球机床消费额超6000亿元人民币;中国消费额约人民币超2000亿元,2000-2021年中国消费额CAGR约10%。2022年全球刀具市场消费额约2730亿元,2016-2022 年CAGR约3%,2022年国内刀具市场消费规模约511.8亿元,2005-2022年CAGR约8%,2030年消费额有望达到631亿元,2021-2030CAGR约3%。 2、机床行业短期看更新需求+制造业复苏,中长期中国机床有望从进口替代逐渐迈向供应全球。 机床更新需求:机床行业更替周期约7-10年,上一轮高点为2011-2013年,预计更新需求将至。 制造业有望复苏:3月PMI为50.8%,环比提升1.7pct;4月PMI为50.4%,制造业保持扩张态势;5月PMI为49.5%,环比下降0.9pct,但大型企业PMI为50.7%,环比提升0.4pct,有效支撑制造业恢复发展。 中期:新领域应用有望带来增量需求,新能源车、3c钛合金趋势有望拉动机床需求增长。 长期:民营企业逐渐崛起,从进口替代到供应全球:中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低端国产品牌同质化竞争,中高端整机及零部件依赖进口,伴随政策持续加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民营企业逐渐崛起,高端机床不断突破,中国机床有望逐渐实现进口替代,最终走向供应全球。 3、刀具行业:有望受益产品升级、国产替代、新技术应用。 产品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国产头部企业逐步向中高端刀具市场渗透,当前部分数控刀具产品性能可比肩日韩企业。此外数控刀具制造商从硬质合金数控刀片逐渐延伸至整硬刀具、数控刀体、金属陶瓷刀片等全方位产品链,打开成长空间。 国产替代、市占率提升:近年来,国内刀具头部企业在硬质合金刀具市场市占率迅速提升。细分来看,2021年株洲钻石、欧科亿、华锐的市占率分别约为13%、2%、2%,分别较2018年市占率约6%、1%、1%提升7pct、1pct、1pct。 新技术应用,需求增长:3C钛合金等新技术应用,有望拉动刀具需求增长。 4、投资建议 刀具:产品升级,向中高端刀具市场渗透;新技术应用,拉动需求增长,推荐1)产能优势凸显,集中度持续提升;2)具备3C钛合金加工刀具产能的头部企业,推荐华锐精密、欧科亿,看好中钨高新、沃尔德、鼎泰高科等; 机床:国产替代+政策扶持,推荐海天精工、华中数控(数控系统),关注科德数控(五轴机床)、纽威数控、国盛智科、创世纪等。 5、风险提示:通用设备行业需求低于预期;国际环境变化带来供应链风险;行业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报告详情 《机械2024年中期策略:聚焦周期,精选成长》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新媒体形式制作的本订阅号信息仅面向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若您非浙商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本订阅号,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浙商证券研究所”)是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与维护的官方公众号。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浙商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观点、判断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浙商证券所载完整报告。 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浙商证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对依据或者使用该等信息、意见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浙商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减或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