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TOP5热榜必看】矿山装备行业深度:高岭巍峨稳如山,大海波涛破岸来;财务表现看药店:粗放增长时代结束,提质增效方能剑指未来

【TOP5热榜必看】矿山装备行业深度:高岭巍峨稳如山,大海波涛破岸来;财务表现看药店:粗放增长时代结束,提质增效方能剑指未来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金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2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TOP5热榜必看】矿山装备行业深度:高岭巍峨稳如山,大海波涛破岸来;财务表现看药店:粗放增长时代结束,提质增效方能剑指未来》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图查看更多研报) 在信息爆炸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及时捕捉投资机会?我们为您筛选出上周最热门的五篇研究报告,从宏观经济形势到热门个股分析,以助您快速洞察市场趋势,把握投资热点。 机械研究 满在朋 | 国金机械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22030002 1 矿山装备行业深度: 高岭巍峨稳如山, 大海波涛破岸来 大:矿山装备全球千亿市场,高壁垒孕育大市值龙头 市场空间大:23年矿山装备全球市场空间1183亿美元,矿钻&凿岩、碎磨、矿物处理、露天采矿、地下采矿设备价值量占比分别为24%、21%、20%、19%、16%。 龙头市值大:行业进入壁垒较高,尤其在追求经济性的设备大型化趋势中预计份额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培育了一批诸如卡特彼勒、安百拓、美卓等海外大市值且盈利能力强的矿山装备龙头企业。 替代空间大:国内规模较大的中信重工23年矿山装备营收仅61亿元人民币,相比卡特彼勒、小松965、865亿元人民币营收规模有较大成长空间。 高:资本开支正处上行周期,资源品价格高位支撑高景气 景气高:当前正处新一轮矿业资本开支上行周期,从16年后主机市场景气度开始回暖,22、23年5大类矿业机械(小松口径)需求分别为5773、5824台,位于近10年高位。 价格高:铜、金为矿山装备最大两个下游市场,目前铜、金价格涨超上一轮周期高点,价格高位运行有望催化资本开支继续维持高水平,预计24年铜、金全球资本支出继续增长。 增速高:2020-23年海外头部供应商矿山装备业务收入CAGR达18.9%,21-23年伟尔集团/安百拓/山特维克矿山装备订单分别为146.5/343.3/421.1亿元人民币、219.6/354.4/484.6亿元人民币、228.0/395.9/505.5亿元人民币,新签订单也连续两年创新高。国内2021-23年矿山机械行业收入/利润分别为2635/138亿元人民币、2995/180亿元人民币、3151/210亿元人民币,行业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大幅扩张,行业正处高速增长期。 稳:资源需求提升叠加品位下降构筑稳增长,售后市场打造业绩“稳定器” 资源需求提升叠加原矿品位下降,利好矿山装备需求稳健增长:我们以2000年到2023年这个周期作为参考,在此期间铜矿产量复合增速为2.25%,由于原矿品位下降,开采同样吨数的资源所需投入持续提升,资本密集度复合增速为6.67%,对应的资本开支复合增速可达到9.06%,拉动矿山设备需求实现长周期较高复合增速。 售后市场增长稳定,成为海外龙头业绩“稳定器”:目前海外龙头矿山装备企业的商业模式为通过长寿命设备销售实现装机量提升,再通过提供零部件、耐磨备件赚取后市场利润,以实现可持续稳健增长。以伟尔集团为例,其23年收入中有77%来自于售后市场,并且在2011年至2023年售后市场收入保持了超过7%复合增速,实现了穿越周期的稳健增长,成为公司业绩“稳定器”。 破:中国矿山设备厂商全球份额提升,破局之路越发清晰 国内矿山企业资本开支增速在2016至2023年间复合增速为22.6%,高于海外前三十矿山企业的9.1%复合增速。国内以紫金矿业为代表的铜矿、金矿企业,在国内外同时扩大资本开支规模,助推中国矿山装备全球市场份额提升。中国矿山装备出口额2023年达到41.3亿美元,2020至2023复合增速43.76%。未来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国内矿山装备企业的“走出去”之路越发清晰。 建议关注中信重工、耐普矿机、徐工机械。 风险提示:铜、金价格波动风险;中资矿商海外扩张不及预期;能源转型进展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矿山装备行业深度:高岭巍峨稳如山,大海波涛破岸来》 医药研究 袁维 | 国金医药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18080002 2 财务表现看药店: 粗放增长时代结束, 提质增效方能剑指未来 为什么写这篇报告?因为我们在对行业的观测中清晰的看到,随着医药板块整体估值的回落、宏观流动性环境的改变、以及资本市场相关规定的改变,连锁药房板块“无限弹药”、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后续企业必须更谨慎地使用资本、更清晰地提高盈利能力;如果要在连锁药房企业中获得更好的回报,必须选择追求高质量增长的企业。本报告特从有限的几个财务角度对已经上市的部分连锁药房企业进行对比,试图探秘行业内企业在粗看高度同质化的商业模式下所具有的深刻差异,力图为投资者提供启发。 以杜邦分析进行拆解,头部连锁药店盈利能力分化。整体上看,纳入我们比较的部分上市连锁药店总资产周转率逐步接近;2021年新租赁准则执行后,权益乘数总体亦呈上升趋势;但不同企业销售净利率出现分化。继续仔细观察,在费用端各药店个别年份虽略有波动但整体控制稳定,盈利能力差异更多来自于毛利率的区别。在业务模式上,加盟扩张模式虽带来低毛利批发业务收入占比的提升,但同时降低了费用率,总体对盈利能力影响不大,零售业务毛利率的波动影响更为重要。拆分到零售业务品类,2023年中西成药在各药店收入中占比均超过7成,但相应毛利率亦有所分化。在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下,品类管理能力卓越的头部企业有望保持更平稳的毛利率,进而展现更强的盈利能力。 从效率角度分析,门店扩张主旋律下改善营运能力方能助推ROE提升。2021年新租赁准则推行后,各药店总资产明显增加,降低了总资产周转率,近年来各药店收入增速受外部环境变化有所波动,存货周转效率也因为持续去库存而有所下降。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影响逐步出清、库存消化完毕,头部药店营运能力有望改善,资产周转有望加快,在薪效、租效等方面展现良好势头、经营质量高的公司有望更快改善营运能力、提升盈利水平。 从行业总体看药店未来发展,经营质量突出的龙头有望继续扩大优势。根据《中国药店》数据,样本企业同店销售增长从2022年的10.46%降至2023年的8.58%,是2014年以来10年中的第二低点。随着国内药店数量持续提升,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大,同店增速放缓,经营质量高的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处方外流背景下,2023年样本企业处方药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6.84%,但其利润贡献只有34.3%。随着药店门诊统筹的进一步落地,处方外流速度有望加快,处方药类产品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药店总体毛利率或呈下行趋势,精细化品规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凸显。从中国100强药店经营品种情况来看,2023年自有品牌或高毛利商品占比较2019年已提升0.6个pct。 集中度提升+处方外流是我们持续看好头部连锁药店的两大主线逻辑,但目前头部连锁药店在门店高速扩张、处方药收入占比提升之后,不同企业盈利能力出现分化。在处方外流大趋势下,连锁药房企业只有保持良好品类管理能力以缓冲毛利率下行趋势,同时在门店扩张中保持经营质量以改善营运能力,提升收入增速,方能展现更好的盈利能力,在市场集中度提升中占据主动。 建议重点关注益丰药房(精细化管理能力突出)、老百姓(毛利率明显改善)。同时关注一心堂、大参林、健之佳、漱玉平民等企业的经营和效率提升。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处方外流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消费者购药习惯改变风险等。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财务表现看药店:粗放增长时代结束,提质增效方能剑指未来》 电新研究 姚遥 | 国金电新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12080001 3 海外氢能专题篇之欧洲: 制储运用政策完善, 碳税落地加速绿氢平价 欧洲氢能政策支撑行业发展,绿氢产业化发展加速。欧盟针对氢能全产业链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并细化配套政策,如补贴规则、可再生氢定义、碳关税等,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 从规划看:欧盟规划2030年实现2000万吨可再生氢产量,其中1000万吨进口。为同步解决中游运输瓶颈,欧盟计划建设5条氢气管道走廊、5.3万公里氢能管网,使得每公斤氢气仅增加约0.4-0.5美元运输成本。 从补贴看:欧委会通过政府公共资金援助氢能项目,当前四个IPCEI项目补贴达到189亿欧元。同时,欧洲氢能银行以拍卖形式提供可再生氢补贴,补贴额度最高可达4欧元/kg。 从供需看:2022年欧洲氢气总需求量为820万吨,碳税政策落地刺激绿氢需求增长,而当前电解水制氢产能仅3万吨,供给存在明显缺口。目前公布的清洁氢需求项目量级达到700多万吨,带动电解槽需求。预计2025年电解槽产能达9.43GW,以PEM(47%)和ALK(43%)为主,SO和AEM产能也将分别提升至0.61GW和0.33GW。 从应用看:欧洲打造“氢谷”产业集群示范,依托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配套制氢设施,带动周边产业对绿氢的需求。预计24-26年21个项目将投入运营,主要集中在炼油、炼钢、化工和海运领域,加速绿氢产业化。 欧盟碳市场不断完善,碳税落地加速绿氢平价。欧盟碳交易机制不断改革,碳市场走向成熟。最终版碳关税已于2023年6月试运行,将于2026年起正式运行征税,并且范围延伸至氢气领域。相较传统路线,仅零碳排放的可再生氢将免于征收碳关税。2022年,欧洲采用SMR(天然气重整制氢)生产氢气的平均成本约为6.23欧元/kg,连接电网的电解水制氢成本为9.85欧元/kg,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为6.86欧元/kg。采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经济性更优,将成为主流电解水制氢方式,例如当前少数国家通过低发电成本或免税政策已经实现了可再生氢的平价。未来,可再生氢若要在各场景实现全面平价,碳关税是关键推手。根据我们测算,50欧元/吨的碳价是可再生氢实现平价的最低价格,当前欧盟EU-ETS交易碳价为65欧元/吨,长期看碳交易需求上升将会带动碳价上涨,可再生氢平价趋势不可逆。 氢能政策与发展对比: 欧洲配套政策更全面,中国政策待进一步完善。欧洲给予行业内领先企业补贴,欧洲PEM和碱性电解槽应用并行;中国以鼓励政策为主,号召央国企牵头,技术路径以碱性电解槽为主。 政策端:欧洲更全面、更细节并且补贴更多,中国以鼓励政策为主。 管网基建:欧洲以现存天然气管道改造为主,中国多为新建项目。 项目应用:欧洲和中国均打造氢能一体化项目。 电解槽路线:欧洲PEM和碱性电解槽应用并行,中国以碱性电解槽为主。 国内重点关注上中游项目落地,制氢和燃料电池两条主线并行,重点在于经济性推动以及政策的进展,下半年重点关注持续性政策的驱动与新商业模式的闭环。重点关注:吉电股份、华光环能、昇辉科技、华电重工、石化机械。 风险提示:氢能政策推广进度不及预期、碳关税落地不及预期。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海外氢能专题篇之欧洲:制储运用政策完善,碳税落地加速绿氢平价》 宏观研究 赵伟 |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执业编号:S1130521120002 4 美国大选,又遇“大财政”? 本周,CBO意外上调美国赤字率至7%,大幅超出市场一直预期值5.8%,主因是拜登今年不断扩大支出规模。上半年,美国财政扩张速度偏慢,部分源自政府停摆纠纷的掣肘,下半年财政支出或提速。今年财政不至于“拖后腿”。 热点思考:美国大选,又遇“大财政”? (一)CBO上调2024年美国赤字预测:主要源自拜登政府扩大支出,但CBO或高估赤字规模 CBO大幅上调美国财政赤字预测。6月18日,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上调美国2024财年赤字预测,预计2024财年美国赤字率将达到7%,较2月的预测值提高1.4个百分点。拆解收支分项可以发现,大选年,拜登政府扩大医保参保规模、推出学生贷款减免计划、增加对外援助支出等,是今年美国赤字上涨的主要原因。 但CBO或高估了赤字规模,今年赤字率或在6.6%左右。CBO或高估了学生贷款减免支出,多计了会计调整项目,导致赤字规模或高估1000亿美元左右;且CBO的预测误差在2020年后扩大,近三年预测平均误差约为3000亿美元。调整上述高估项目后,预计今年美国赤字规模或为1.88万亿,赤字率6.6%,相较去年仍可能继续扩张。 (二)美国财政扩张进度:上半年财政支出速度偏慢,下半年或有所提速 与CBO预测相反,上半年,美国财政尚未显著发力。截至5月,美国财政赤字率为6.2%,低于年初的6.4%,5月财政脉冲继续下降至-1.37%。从赤字规模上看,截至5月,美国累计财政赤字规模为6923亿美元,仍低于去年同期的7438亿。可见上半年美国财政发力并不明显,这也解释了年初以来美国经济平缓走弱的现实。 今年美国财政或呈后置发力的特征。拆分来看,收入端,上半年财政收入扩大,主要源自推迟缴税等暂时性因素,缴税季结束后,财政收入表现可能不及预期;支出端,上半年由于受到财政临时法案的掣肘,财政支出提速不明显,随着拜登政府对外援助法案通过、学生贷款减免7月开始执行,下半年财政支出规模或将扩大。 (三)美国财政扩张的影响:经济软着陆背景下,财政收入提振,美债供给压力小于去年 财政支出节奏的后置,意味着下半年财政对经济的拉动或好于上半年。结构层面,今年财政在交运、环境领域的支出增幅较大,但对消费的支撑作用或减弱。截至5月,自然资源及环境支出累计增速达27%,或提振美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速。但今年个税上涨,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已下一台阶,或导致财政对消费的支撑作用降低。 今年赤字扩大或难以对美债市场形成扰动。首先,美国财政部重启回购,美联储暂缓缩表,有助于缓和供给压力。今年美联储全年赎回规模预计降至6000亿美元,低于去年。其次,美国财政部现金余额处于历史高位,TBAC预计三季度净发债规模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预计2024年,私人部门承接美债规模约为2.5万亿美元,低于去年的2.7万亿。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美联储再次转“鹰”;金融条件加速收缩。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美国大选,又遇“大财政”?》 机械研究 满在朋 | 国金机械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130522030002 5 中集集团公司深度: 集装箱、海工景气复苏, 全球龙头乘风再起 全球物流及能源装备龙头,经营业绩显著改善。公司为全球物流及能源装备领域龙头,受益集装箱和海工景气复苏,公司1Q24收入同比+2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656.2%,经营业绩显著改善。 集装箱行业景气提升,公司作为全球龙头业绩有望复苏。24年随着中美逐步进入补库存周期,全球商品贸易回暖,WTO预计24/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速为2.6%/3.3%,较23年的-1.2%逐步复苏。集装箱需求和全球商品贸易量正相关,商品贸易复苏有望带动集装箱需求提升。同时红海航线改道后,航线拉长、航时增加使得部分集装箱无法及时回流,在岸港口可能面临集装箱空缺问题。船东为保证运输效率,如果加大运力投入或减少港口挂靠,将导致部分港口拥堵,进一步降低集装箱周转效率,刺激短期需求提升。1-4M24我国集装箱累计产量已同比+164%,呈现显著复苏趋势。公司是全球集装箱行业龙头,公告显示23年标准干货箱、冷藏箱、特种箱产量均保持全球第一。1Q24公司集装箱制造业务产销量同比明显回升,其中干货箱销量49万TEU,同比+499%。未来随着全球商品贸易复苏和短期地缘政治的催化,公司集装箱销量有望持续回暖,集装箱业绩有望持续复苏。 海工景气周期向上,公司海工业绩修复可期。21年以来全球原油需求复苏,海上勘探资本开支持续增长,带动海工油气装备需求上行。根据克拉克森,23年末全球钻井平台利用率88%,预计24/25年将提升到91%/93%。同时伴随着行业10年下行期,供给端产能大幅出清,供需错配下,钻井平台造价、租金持续上行。公司海工装备技术领先,截至4M21公司建造和交付的深水半潜式平台全球份额25%,排名世界第一。此外,近年来全球海风景气向上,Wind Europe预计24/25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5.0/6.7GW,同比+32%/+33%。我国23年海风新增装机6.8GW,我们预计24/25年新增装机10/15GW,保持较高增速,海风建设高景气有望带动风电安装船需求释放。公司能够批量设计、建造海上风电安装船、模块化升压站等装备,技术领先,海风业务收入有望实现长期增长。23年公司海工业务收入105亿元,同比+81%;净亏损0.31亿元,同比减亏3.03亿元。未来伴随行业周期上行,设备造价、租金持续提升,我们看好公司海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风险提示:全球商品贸易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报告原文 点击阅读全文《中集集团公司深度:集装箱、海工景气复苏,全球龙头乘风再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