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如何影响债券定价框架?——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621)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如何影响债券定价框架?——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621)》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申万宏源债券】金倩婧 王胜 徐亚 王哲一 摘要 债市周观点:降息预期高位+资金利率下探,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 (1)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整体向美联储等海外央行靠拢,两个重要方向:一是降低对数量指标的关注、聚焦以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的政策利率等,7天OMO利率或成为核心政策利率,MLF和LPR的政策利率信号或趋于淡化。随着社融、信贷、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性大幅转弱,海外央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渐由M2等数量指标转为资金利率等价格指标,因此美联储、日央行等海外央行均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进而完成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但是国内尚处于数量型框架向价格型框架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对社融信贷、M2增速、资金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指标均有一定关注;另一方面对M2增速、资金利率等中间变量均不能严格控制。这与海外央行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有所不同,本质也是因为国内央行对数量和价格型中间变量均有关注,也导致无法严格控制数量型或价格型中间变量。 随着社融、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表现脱离严重,同时伴随着国内房地产转型,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央行需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参照海外央行经验,国内央行或更为关注资金利率等价格型中间变量,但也需要建立利率走廊调控短期利率,并优化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 (2)央行把国债买卖定位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预计通过卖出国债调节长债收益率的概率较低,国债买卖操作落地对债市的影响预计较小。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低位、货币政策工具有创新的必要,加之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当前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后续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落地概率较大。参照美联储等海外央行的经验看,央行买卖国债是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美联储在买卖国债时,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产生干扰,在债券购买和持仓方面也有严格规定。海外央行一般仅严格控制隔夜资金利率,不对长债利率进行调节,长债利率由市场的经济预期和货币政策预期决定,仅在零利率环境下会通过债券买卖压低长债收益率,比如美联储扭曲操作、日央行YCC操作等。因此即使后续国内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预计也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的干扰,国债买卖如果要起到基础货币投放的作用,国内央行还需逐步增加债券持仓,短期内央行在二级买卖国债机制尚不成熟,通过卖出国债调控长债收益率的必要性同样不大。 但央行仍担忧“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以及过于扁平的收益率曲线等,央行希望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进而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短期内资金面宽松带动短端收益率下行,政策预期引导下放缓长债收益率下行节奏或是驱动收益率曲线保持”陡峭化“的核心手段。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已开启帷幕,中长期债市研究框架或也有相应变化,参照海外经验看,随着央行聚焦以短端为核心的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调控手段也相应趋于完善,资金利率弹性或大幅降低,资金利率或严格锚定政策利率附近,债市定价或更加依赖于央行货币政策表态、政策利率变化、宏观基本面(通胀和就业)等,对社融、信贷、M2等传统指标关注度或有下降。但短期内仍处货币政策过渡期、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尚未建立,传统债券定价框架仍发挥较大作用,短期内信贷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7-8月降息概率仍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预计仍保持高位,加之7-8月资金利率中枢仍有下行空间,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10Y国债收益率有望冲击2.1%低点。 周度(6.17-6.21)资产走势:国内债市“牛平”,10Y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报收4.25%。具体来看:(1)资金:月底资金面收敛、资金利率上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2.02%,机构杠杆环比下降。(2)债市:降息落空但宽松预期保持高位+潘功胜强调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债市震荡走强,10Y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报收2.26%。(3)大宗商品及原油:Comex黄金下跌0.58%报2334.7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上涨1.83%报84.18美元/桶。(4)汇率:美元指数报105.84,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26;(5)权益市场:国内股市收跌,国外股市表现分化。 数据来源:Wind、Choice 风险提示:资金面紧张、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等 正文 1. 债市周观点:降息预期高位+资金利率下探,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 上周OMO和MLF降息预期虽然落空,但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仍保持高位,因此上半周债市仍明显走强,加之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行长阐述货币政策支持立场、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等利好因素催化,10Y国债收益率最低下探至2.24%(6月19日),和前期阶段性低点2.23%(4月23日)大致持平,但1Y国债收益率仍在1.60%附近窄幅震荡,期限利差小幅收窄、收益率曲线走平。随着债市收益率下行至阶段性低位,债市再度进入利空敏感阶段:6月20日LPR报价维持不变+6月20日OMO操作大幅缩量+月底资金面明显收敛,在上述利空因素冲击下,下半周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10Y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至2.26%(6月21日),但是全周信贷增速下行+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保持高位,30Y国债表现更为积极,6月18日30Y收益率再次下破2.50%、报收2.48%(6月21日),下破此前市场预期30Y国债的2.5%-3.0的合理区间。6月作为跨季月,月底资金利率边际大幅上行,R001、R007周均值分别上行16.2bp、9.7bp至1.93%、1.93%,月底资金利率的期限利差、资金分层现象仍不明显,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显示机构杠杆同步回落,但主要短端收益率表现较稳,1Y同业存单最低回落至2.01%(6月20日),与此前跨季月短端收益率普遍上行的规律有所不同。 除了6月降息预期暂时落空外,上周债市重点关注潘功胜行长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我们分析如下: (一)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更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不收紧则债市风险可控 4月以来央行持续发声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加之降息预期多次落空,最近一次MLF和LPR降息分别是在2023年8月、2024年2月,加之2024年以来M2增速单边下行至历史低位,市场对央行态度及货币政策立场预期相对谨慎。而本次陆家嘴论坛潘功胜行长强调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取向,即“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除了社融和M2、贷款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外,潘功胜行长也特地解释了当前货币政策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包括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上述措施对社融信贷、M2/M1增速指标产生“挤水分”效应,信贷增速、M2增速均创历史新低,但是本质是为了规范不合理的市场行为、进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发生变化。 此外潘功胜行长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但同时也会把握和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也间接强调了外部约束、金融风险等因素对当前货币政策的约束,给出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不大收大放的考量。但在当前经济基本面偏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较低、则债市风险相对可控,货币政策宽松节奏虽受约束、持续弱于市场预期,但无碍债市走强的大方向。 (二)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方向:优化中间变量、健全利率调控机制、国债买卖纳入工具箱等,预计央行买卖国债落地节奏或加快,但定位流动性投放工具、对债市影响或较为有限 (1)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整体向美联储等海外央行靠拢,两个重要方向:一是降低对数量指标的关注、聚焦以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的政策利率等,7天OMO利率或成为核心政策利率,MLF和LPR的政策利率信号或趋于淡化。随着社融、信贷、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性大幅转弱,海外央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渐由M2等数量指标转为资金利率等价格指标,因此美联储、日央行等海外央行均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进而完成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但是国内尚处于数量型框架向价格型框架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对社融信贷、M2增速、资金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指标均有一定关注;另一方面对M2增速、资金利率等中间变量均不能严格控制,均只能实现“大致调控“的目标。这与海外央行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有所不同,本质也是因为国内央行对数量和价格型中间变量均有关注,也导致无法严格控制数量型或价格型中间变量。 海外货币政策实践证明,随着经济发展,社融、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表现脱离严重,尤其是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转型,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央行需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参照海外央行经验,国内央行或更为关注资金利率等价格型中间变量,但也需要建立利率走廊调控短期利率,并优化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 (2)央行把国债买卖定位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预计通过卖出国债调节长债收益率的概率较低,国债买卖操作落地对债市的影响预计较小。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低位、货币政策工具有创新的必要,加之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当前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后续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落地概率较大。参照美联储等海外央行的经验看,央行买卖国债是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美联储在买卖国债时,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产生干扰,在债券购买和持仓方面也有严格规定。海外央行一般仅严格控制隔夜资金利率,不对长债利率进行调节,长债利率由市场的经济预期和货币政策预期决定,仅在零利率环境下会通过债券买卖压低长债收益率,比如美联储扭曲操作、日央行YCC操作等。因此即使后续国内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预计也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的干扰,国债买卖如果要起到基础货币投放的作用,国内央行还需逐步增加债券持仓,短期内央行在二级买卖国债机制尚不成熟,通过卖出国债调控长债收益率的必要性同样不大。 但央行仍担忧“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以及过于扁平的收益率曲线等,央行希望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进而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短期内资金面宽松带动短端收益率下行,政策预期引导下放缓长债收益率下行节奏或是驱动收益率曲线保持”陡峭化“的核心手段。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已开启帷幕,中长期债市研究框架或也有相应变化,参照海外经验看,随着央行聚焦以短端为核心的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调控手段也相应趋于完善,资金利率弹性或大幅降低,资金利率或严格锚定政策利率附近,债市定价或更加依赖于央行货币政策表态、政策利率变化、宏观基本面(通胀和就业)等,对社融、信贷、M2等传统指标关注度或有下降。但短期内仍处货币政策过渡期、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尚未建立,传统债券定价框架仍发挥较大作用,短期内信贷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7-8月降息概率仍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预计仍保持高位,加之7-8月资金利率中枢仍有下行空间,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10Y国债收益率有望冲击2.1%低点。 2. 周度回顾:国内债市震荡走强,10Y美债收益率上行、报收4.25% 周度(6.17-6.21)国内债市震荡走强,10Y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报收4.25%。具体来看: 资金面:月底资金面收敛、资金利率上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2.02%,机构杠杆环比下降。上周资金面均衡偏紧,各期限资金利率上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全周净投放2650亿元,其中MLF缩量续作净回笼550亿元,逆回购净投放3900亿元。资金价格方面,R001、R007周均值分别报收1.93%、1.93%,分别较上周上行16.24bp、9.66bp。上周机构加杠杆意愿下降,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周均值为6.12万亿元,周度环比下行11.91%,其中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周度均值为5.27万亿元,周度环比下行12.74%。 债市:降息落空但宽松预期保持高位+潘功胜强调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债市震荡走强,10Y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报收2.26%。上周OMO和MLF降息预期虽落空但宽松预期仍保持高位,加之央行行长明确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债市仍明显走强,下半周央行OMO操作大幅缩量+资金利率明显上行,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10Y国债收益率周度上行0.13bp、报收2.26%。海外债市方面,美国进入数据空窗期,缺乏基本面推动因素,市场对美联储官员“鹰”派发言以及瑞士央行降息的反应均不敏感,10Y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报收4.25%。其他海外债市方面,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4bp至0.95%,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00bp至2.39%。 可转债:国内转债收跌,中证可转债指数和上证可转债指数分别下跌2.20%、1.84%。 大宗商品及原油:大宗方面,黄金下跌0.58%报收2334.7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上涨1.83%报84.18美元/桶,国内定价大宗普遍下跌,南华黑色指数下跌2.29%,其中焦煤下跌5.91%、铁矿石下跌1.93%。 汇率:汇率方面,美元指数走强,上行0.25%报105.84,人民币、英镑、欧元、日元相对美元贬值,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26,离岸人民币汇率报7.29。 股市:股市方面,国内股市收跌,国外股市表现分化。上证指数下跌1.14%,深证成指下跌2.03%,恒生指数上涨0.48%,纳斯达克指数基本持平,日经225下跌0.56%,英国富时100、德国DAX和法国CAC40分别上涨1.12%、0.90%和1.67%。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全面盘点科创债与科创票据2024年新发主体——中国特色债券市场报告系列之九 【专题】23年ABS复盘:供给收缩,关注需求端增量——ABS 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专题】初识国债期货——债券衍生品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城投篇:境内外利差走势分化,城投美元债配置价值凸显——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二 【专题】产业债供给篇:致广大而尽精微——产业债研究框架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入门篇:中资美元债发展历程与23年复盘——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一 #点评 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常态化发行,30Y国债是否还能“遥遥领先”? 银行间债券通过柜台对居民放开,会影响什么? PSL:宽信用与宽货币孰占上风?——23年12月央行新增3500亿元PSL点评 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外,重点关注科创债——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点评 消费强劲+存单上破MLF,债市怎么看?——2023年9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城投行情持续演绎,高估值资产供给收缩——信用与产品月报(20240301) 两会+跨季,3月债市还能上涨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3) 美国银行流动性是否再度面临风险?——海外债市与流动性每月聚焦(202402) 大涨过后,2月债市还有多少空间?——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2) 城投债1月融资整体跟踪:净融资同比大幅下滑,提前兑付规模增加——信用与产品月报(202402) #周报 产业债净融资回暖,水务交运等行业认购情绪较好——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224) 经营性物业贷资金可用于偿还地产债,关注地产信用改善机会——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127) 是否还会出现降准后资金面收紧现象?——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126) 城投持股上市公司情况如何?——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120) 降息落空短端下限未打开,后续上行风险或可控——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119)
【申万宏源债券】金倩婧 王胜 徐亚 王哲一 摘要 债市周观点:降息预期高位+资金利率下探,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 (1)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整体向美联储等海外央行靠拢,两个重要方向:一是降低对数量指标的关注、聚焦以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的政策利率等,7天OMO利率或成为核心政策利率,MLF和LPR的政策利率信号或趋于淡化。随着社融、信贷、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性大幅转弱,海外央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渐由M2等数量指标转为资金利率等价格指标,因此美联储、日央行等海外央行均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进而完成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但是国内尚处于数量型框架向价格型框架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对社融信贷、M2增速、资金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指标均有一定关注;另一方面对M2增速、资金利率等中间变量均不能严格控制。这与海外央行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有所不同,本质也是因为国内央行对数量和价格型中间变量均有关注,也导致无法严格控制数量型或价格型中间变量。 随着社融、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表现脱离严重,同时伴随着国内房地产转型,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央行需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参照海外央行经验,国内央行或更为关注资金利率等价格型中间变量,但也需要建立利率走廊调控短期利率,并优化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 (2)央行把国债买卖定位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预计通过卖出国债调节长债收益率的概率较低,国债买卖操作落地对债市的影响预计较小。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低位、货币政策工具有创新的必要,加之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当前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后续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落地概率较大。参照美联储等海外央行的经验看,央行买卖国债是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美联储在买卖国债时,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产生干扰,在债券购买和持仓方面也有严格规定。海外央行一般仅严格控制隔夜资金利率,不对长债利率进行调节,长债利率由市场的经济预期和货币政策预期决定,仅在零利率环境下会通过债券买卖压低长债收益率,比如美联储扭曲操作、日央行YCC操作等。因此即使后续国内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预计也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的干扰,国债买卖如果要起到基础货币投放的作用,国内央行还需逐步增加债券持仓,短期内央行在二级买卖国债机制尚不成熟,通过卖出国债调控长债收益率的必要性同样不大。 但央行仍担忧“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以及过于扁平的收益率曲线等,央行希望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进而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短期内资金面宽松带动短端收益率下行,政策预期引导下放缓长债收益率下行节奏或是驱动收益率曲线保持”陡峭化“的核心手段。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已开启帷幕,中长期债市研究框架或也有相应变化,参照海外经验看,随着央行聚焦以短端为核心的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调控手段也相应趋于完善,资金利率弹性或大幅降低,资金利率或严格锚定政策利率附近,债市定价或更加依赖于央行货币政策表态、政策利率变化、宏观基本面(通胀和就业)等,对社融、信贷、M2等传统指标关注度或有下降。但短期内仍处货币政策过渡期、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尚未建立,传统债券定价框架仍发挥较大作用,短期内信贷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7-8月降息概率仍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预计仍保持高位,加之7-8月资金利率中枢仍有下行空间,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10Y国债收益率有望冲击2.1%低点。 周度(6.17-6.21)资产走势:国内债市“牛平”,10Y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报收4.25%。具体来看:(1)资金:月底资金面收敛、资金利率上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2.02%,机构杠杆环比下降。(2)债市:降息落空但宽松预期保持高位+潘功胜强调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债市震荡走强,10Y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报收2.26%。(3)大宗商品及原油:Comex黄金下跌0.58%报2334.7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上涨1.83%报84.18美元/桶。(4)汇率:美元指数报105.84,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26;(5)权益市场:国内股市收跌,国外股市表现分化。 数据来源:Wind、Choice 风险提示:资金面紧张、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等 正文 1. 债市周观点:降息预期高位+资金利率下探,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 上周OMO和MLF降息预期虽然落空,但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仍保持高位,因此上半周债市仍明显走强,加之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行长阐述货币政策支持立场、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等利好因素催化,10Y国债收益率最低下探至2.24%(6月19日),和前期阶段性低点2.23%(4月23日)大致持平,但1Y国债收益率仍在1.60%附近窄幅震荡,期限利差小幅收窄、收益率曲线走平。随着债市收益率下行至阶段性低位,债市再度进入利空敏感阶段:6月20日LPR报价维持不变+6月20日OMO操作大幅缩量+月底资金面明显收敛,在上述利空因素冲击下,下半周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10Y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至2.26%(6月21日),但是全周信贷增速下行+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保持高位,30Y国债表现更为积极,6月18日30Y收益率再次下破2.50%、报收2.48%(6月21日),下破此前市场预期30Y国债的2.5%-3.0的合理区间。6月作为跨季月,月底资金利率边际大幅上行,R001、R007周均值分别上行16.2bp、9.7bp至1.93%、1.93%,月底资金利率的期限利差、资金分层现象仍不明显,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显示机构杠杆同步回落,但主要短端收益率表现较稳,1Y同业存单最低回落至2.01%(6月20日),与此前跨季月短端收益率普遍上行的规律有所不同。 除了6月降息预期暂时落空外,上周债市重点关注潘功胜行长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我们分析如下: (一)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更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不收紧则债市风险可控 4月以来央行持续发声提示长端利率风险,加之降息预期多次落空,最近一次MLF和LPR降息分别是在2023年8月、2024年2月,加之2024年以来M2增速单边下行至历史低位,市场对央行态度及货币政策立场预期相对谨慎。而本次陆家嘴论坛潘功胜行长强调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取向,即“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除了社融和M2、贷款利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外,潘功胜行长也特地解释了当前货币政策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包括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上述措施对社融信贷、M2/M1增速指标产生“挤水分”效应,信贷增速、M2增速均创历史新低,但是本质是为了规范不合理的市场行为、进而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发生变化。 此外潘功胜行长还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同时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但同时也会把握和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也间接强调了外部约束、金融风险等因素对当前货币政策的约束,给出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不大收大放的考量。但在当前经济基本面偏弱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收紧的概率较低、则债市风险相对可控,货币政策宽松节奏虽受约束、持续弱于市场预期,但无碍债市走强的大方向。 (二)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方向:优化中间变量、健全利率调控机制、国债买卖纳入工具箱等,预计央行买卖国债落地节奏或加快,但定位流动性投放工具、对债市影响或较为有限 (1)当前中国货币政策转型整体向美联储等海外央行靠拢,两个重要方向:一是降低对数量指标的关注、聚焦以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的政策利率等,7天OMO利率或成为核心政策利率,MLF和LPR的政策利率信号或趋于淡化。随着社融、信贷、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基本面相关性大幅转弱,海外央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渐由M2等数量指标转为资金利率等价格指标,因此美联储、日央行等海外央行均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进而完成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型。但是国内尚处于数量型框架向价格型框架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对社融信贷、M2增速、资金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指标均有一定关注;另一方面对M2增速、资金利率等中间变量均不能严格控制,均只能实现“大致调控“的目标。这与海外央行严格盯住隔夜资金利率有所不同,本质也是因为国内央行对数量和价格型中间变量均有关注,也导致无法严格控制数量型或价格型中间变量。 海外货币政策实践证明,随着经济发展,社融、M2等数量指标和经济表现脱离严重,尤其是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转型,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央行需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参照海外央行经验,国内央行或更为关注资金利率等价格型中间变量,但也需要建立利率走廊调控短期利率,并优化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 (2)央行把国债买卖定位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预计通过卖出国债调节长债收益率的概率较低,国债买卖操作落地对债市的影响预计较小。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至低位、货币政策工具有创新的必要,加之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当前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后续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落地概率较大。参照美联储等海外央行的经验看,央行买卖国债是重要的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而且美联储在买卖国债时,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产生干扰,在债券购买和持仓方面也有严格规定。海外央行一般仅严格控制隔夜资金利率,不对长债利率进行调节,长债利率由市场的经济预期和货币政策预期决定,仅在零利率环境下会通过债券买卖压低长债收益率,比如美联储扭曲操作、日央行YCC操作等。因此即使后续国内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预计也会尽量避免对现券市场的干扰,国债买卖如果要起到基础货币投放的作用,国内央行还需逐步增加债券持仓,短期内央行在二级买卖国债机制尚不成熟,通过卖出国债调控长债收益率的必要性同样不大。 但央行仍担忧“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以及过于扁平的收益率曲线等,央行希望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进而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短期内资金面宽松带动短端收益率下行,政策预期引导下放缓长债收益率下行节奏或是驱动收益率曲线保持”陡峭化“的核心手段。 货币政策框架演进已开启帷幕,中长期债市研究框架或也有相应变化,参照海外经验看,随着央行聚焦以短端为核心的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调控手段也相应趋于完善,资金利率弹性或大幅降低,资金利率或严格锚定政策利率附近,债市定价或更加依赖于央行货币政策表态、政策利率变化、宏观基本面(通胀和就业)等,对社融、信贷、M2等传统指标关注度或有下降。但短期内仍处货币政策过渡期、价格型货币政策框架尚未建立,传统债券定价框架仍发挥较大作用,短期内信贷需求不足仍是核心矛盾,7-8月降息概率仍大,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预计仍保持高位,加之7-8月资金利率中枢仍有下行空间,继续看好7-8月债市表现,10Y国债收益率有望冲击2.1%低点。 2. 周度回顾:国内债市震荡走强,10Y美债收益率上行、报收4.25% 周度(6.17-6.21)国内债市震荡走强,10Y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报收4.25%。具体来看: 资金面:月底资金面收敛、资金利率上行,1年期AAA同业存单震荡下行、报收2.02%,机构杠杆环比下降。上周资金面均衡偏紧,各期限资金利率上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全周净投放2650亿元,其中MLF缩量续作净回笼550亿元,逆回购净投放3900亿元。资金价格方面,R001、R007周均值分别报收1.93%、1.93%,分别较上周上行16.24bp、9.66bp。上周机构加杠杆意愿下降,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周均值为6.12万亿元,周度环比下行11.91%,其中隔夜质押式回购成交量周度均值为5.27万亿元,周度环比下行12.74%。 债市:降息落空但宽松预期保持高位+潘功胜强调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债市震荡走强,10Y国债收益率先下后上、报收2.26%。上周OMO和MLF降息预期虽落空但宽松预期仍保持高位,加之央行行长明确货币政策支持立场,债市仍明显走强,下半周央行OMO操作大幅缩量+资金利率明显上行,债市收益率小幅上行,10Y国债收益率周度上行0.13bp、报收2.26%。海外债市方面,美国进入数据空窗期,缺乏基本面推动因素,市场对美联储官员“鹰”派发言以及瑞士央行降息的反应均不敏感,10Y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报收4.25%。其他海外债市方面,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2.4bp至0.95%,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00bp至2.39%。 可转债:国内转债收跌,中证可转债指数和上证可转债指数分别下跌2.20%、1.84%。 大宗商品及原油:大宗方面,黄金下跌0.58%报收2334.70美元/盎司,布伦特原油上涨1.83%报84.18美元/桶,国内定价大宗普遍下跌,南华黑色指数下跌2.29%,其中焦煤下跌5.91%、铁矿石下跌1.93%。 汇率:汇率方面,美元指数走强,上行0.25%报105.84,人民币、英镑、欧元、日元相对美元贬值,在岸人民币汇率报7.26,离岸人民币汇率报7.29。 股市:股市方面,国内股市收跌,国外股市表现分化。上证指数下跌1.14%,深证成指下跌2.03%,恒生指数上涨0.48%,纳斯达克指数基本持平,日经225下跌0.56%,英国富时100、德国DAX和法国CAC40分别上涨1.12%、0.90%和1.67%。 往期精彩回顾 #专题报告 【专题】全面盘点科创债与科创票据2024年新发主体——中国特色债券市场报告系列之九 【专题】23年ABS复盘:供给收缩,关注需求端增量——ABS 2023年回顾及2024年展望 【专题】初识国债期货——债券衍生品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城投篇:境内外利差走势分化,城投美元债配置价值凸显——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二 【专题】产业债供给篇:致广大而尽精微——产业债研究框架系列报告之一 【专题】入门篇:中资美元债发展历程与23年复盘——中资离岸债专题系列报告之一 #点评 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常态化发行,30Y国债是否还能“遥遥领先”? 银行间债券通过柜台对居民放开,会影响什么? PSL:宽信用与宽货币孰占上风?——23年12月央行新增3500亿元PSL点评 除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外,重点关注科创债——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点评 消费强劲+存单上破MLF,债市怎么看?——2023年9月经济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季度报告 业绩整体好转,增持可转债与企业债——2023年一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业绩整体下滑,增持可转债与金融债——2022年四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收益回落,杠杆降低,久期平稳——2022 年三季度货币基金季报点评 业绩差于Q2,增持国债,集中度下降——2022年三季度债券基金报告分析 #月报 城投行情持续演绎,高估值资产供给收缩——信用与产品月报(20240301) 两会+跨季,3月债市还能上涨吗?———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3) 美国银行流动性是否再度面临风险?——海外债市与流动性每月聚焦(202402) 大涨过后,2月债市还有多少空间?——国内债市观察月报(202402) 城投债1月融资整体跟踪:净融资同比大幅下滑,提前兑付规模增加——信用与产品月报(202402) #周报 产业债净融资回暖,水务交运等行业认购情绪较好——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224) 经营性物业贷资金可用于偿还地产债,关注地产信用改善机会——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127) 是否还会出现降准后资金面收紧现象?——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126) 城投持股上市公司情况如何?——信用与产品周报(20240120) 降息落空短端下限未打开,后续上行风险或可控——国内债市观察周报(20240119)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