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 2. 认知偏差之观念执着型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行为金融学 | 2. 认知偏差之观念执着型》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我们开启新的“行为金融学”专栏,旨在系统性介绍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行为偏差,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现有的行为金融、风险决策相关研究成果。 力争帮助投资者了解自身行为,在认识、避免或运用这些偏差的过程中,更好的去达成财富管理目标,我们也将在您的财富管理之路上继续用心做好陪伴。 在系列第一篇“行为金融学 | 1. 打开“有效市场”的另一面”中,我们对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和其中主要的行为偏差类型进行了介绍。 按照计划,本期我们对认知型偏差中,观念执着型偏差的主要内容,做进一步展开。 01 保守性偏差 当你非常看好一家公司,并进行了长期的持有投资,但是这时候公司宣布一系列复杂的产品技术升级,有可能会影响股价,你会怎么做? 对于具有保守性偏差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会忽视公告的内容并且继续持有股票。因为面对复杂数据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应对。 保守性偏差,指心理上倾向于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或预测,而拒绝接收新消息。人们很容易忽视需要付出高昂认知成本才能获取的信息,而对易于处理的信息反应过度。 在实际投资中,保守性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执着于一种观点,在新信息出现时依旧不变;也会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太慢,从而对投资行为产生长期影响。 想要减轻偏差的影响,投资者就需要采纳建议和接收信息,对难以理解的信息积极寻求专业投资人的帮助。避免对原有预测的执着,才能在投资过程中的恰当时机采取行动。 02 确认性偏差 确认性偏差是一种选择性认知,这会让人强调那些能证实自己观点的证据,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内容。在心理学解释中,即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忆支持自己先入为主信念的信息,同时忽视或贬低与之相悖的信息,这是一种认知错误。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确认性偏差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导致投资者只关注那些支持自己持股决策的信息,而忽略潜在的风险。例如股票价格下跌风险、员工对雇主公司股票的过分关注、对特定股票组合的持续迷恋,这些行为最终都会导致投资失误,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 投资者想要克服确认性偏差,首先需要认识到这种偏差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自己投资决策相矛盾的信息。此外,采用多元思维和竞争性假设分析法可以帮助投资者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减少决策失误。最后,投资者应关注所有相关信息,拓展自己的关注面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投资决策。 03 代表性偏差 “去年业绩很好的基金,在今年也一定会好”,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性偏差表现。 代表性偏差,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境时,过分关注某些特征,而忽略了这些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以及与其他因素相关的信息。 出现代表性偏差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数概率的忽视,投资者容易受到单一特征的影响而忽视了整体的基数事实;二是对样本量的忽视,例如投资者在评估基金经理的业绩记录时,常根据不完整的数据统计得出结论,忽视了样本数量。投资者在这两个方面中为了满足自己对固有类型的需求,都忽略了统计学上的显著结果。 针对以上所述对基数和样本的忽视,我们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投资者应当提高对自己潜在偏见的认识;其次,应尽量使用多样化和有代表性的数据,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数据点;最后,可以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来选择样本,以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并减少选择偏差。 04 控制错觉偏差 球迷看比赛的时候会穿上幸运球衣,彩票购买者更倾向选择填写幸运数字,认为这样可以提高球队获胜或中奖机会。但这样的想法并无依据,彩票的客观概率不因“幸运数字”改变,这就是常见的控制错觉偏差。 控制错觉偏差,可理解为,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或至少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客观结果,预期个人成功的概率过分高于客观的概率,进而推理出无根据的因果关系。 在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中,这种偏差会使得投资者出现“过度自信”的表现,从而可能会通过频繁的交易、单一投资组合的持有、限价指令等类似技术的使用,进行不必要的证券购买。 投资者如果想要规避控制错觉偏差产生的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成功的投资是一种概率性行为,自己无法控制投资结果。同时,辨认并避开引发偏差的环境,避免盲目跟风;其次,寻求不同观点,学会思考;最后,保留交易记录,标记投资的重要特征,定期复盘。更多地运用理性视角、保持长远的眼光来规避控制错觉偏差,才能获得长期投资回报。 05 认知失调偏差和事后偏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种观念执着型偏差以外,还有两个偏差也同属这一类型:认知失调偏差和事后偏差。 认知失调偏差,是指当人们发现新消息与原有理解互相冲突时,内心失衡的状态。投资者一旦产生了不协调的痛苦,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他们会选择视而不见或故意歪曲事实,最终影响投资决策,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事后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利用事后优势,误认为一开始就可以预测事件结果,这种偏差在投资过程中会使得投资者有过度的冒险和自欺欺人的行为,从而阻碍投资者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即为俗语所说的“事后诸葛亮”。 小结 本期我们探讨了认知型偏差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认知型偏差中的第一个大类:观念执着型偏差。 通过深入了解观念执着型偏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陷阱。这种认识对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投资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同时,这样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以减少这些偏差对我们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 我们期望您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不仅对行为金融学有了基础的了解,而且激发出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的兴趣,我们也希望在财富管理路上陪伴您同行的更久、更远、更温暖。 END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投资三分钟。 为您带来更多有用的财富管理知识,了解有趣的财富管理故事。
我们开启新的“行为金融学”专栏,旨在系统性介绍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行为偏差,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现有的行为金融、风险决策相关研究成果。 力争帮助投资者了解自身行为,在认识、避免或运用这些偏差的过程中,更好的去达成财富管理目标,我们也将在您的财富管理之路上继续用心做好陪伴。 在系列第一篇“行为金融学 | 1. 打开“有效市场”的另一面”中,我们对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和其中主要的行为偏差类型进行了介绍。 按照计划,本期我们对认知型偏差中,观念执着型偏差的主要内容,做进一步展开。 01 保守性偏差 当你非常看好一家公司,并进行了长期的持有投资,但是这时候公司宣布一系列复杂的产品技术升级,有可能会影响股价,你会怎么做? 对于具有保守性偏差的投资者来说,他们会忽视公告的内容并且继续持有股票。因为面对复杂数据的时候,人们更容易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应对。 保守性偏差,指心理上倾向于坚持自己原有的观点或预测,而拒绝接收新消息。人们很容易忽视需要付出高昂认知成本才能获取的信息,而对易于处理的信息反应过度。 在实际投资中,保守性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执着于一种观点,在新信息出现时依旧不变;也会使得投资者对新信息的反应太慢,从而对投资行为产生长期影响。 想要减轻偏差的影响,投资者就需要采纳建议和接收信息,对难以理解的信息积极寻求专业投资人的帮助。避免对原有预测的执着,才能在投资过程中的恰当时机采取行动。 02 确认性偏差 确认性偏差是一种选择性认知,这会让人强调那些能证实自己观点的证据,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内容。在心理学解释中,即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忆支持自己先入为主信念的信息,同时忽视或贬低与之相悖的信息,这是一种认知错误。 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确认性偏差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导致投资者只关注那些支持自己持股决策的信息,而忽略潜在的风险。例如股票价格下跌风险、员工对雇主公司股票的过分关注、对特定股票组合的持续迷恋,这些行为最终都会导致投资失误,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 投资者想要克服确认性偏差,首先需要认识到这种偏差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自己投资决策相矛盾的信息。此外,采用多元思维和竞争性假设分析法可以帮助投资者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减少决策失误。最后,投资者应关注所有相关信息,拓展自己的关注面有助于形成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投资决策。 03 代表性偏差 “去年业绩很好的基金,在今年也一定会好”,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代表性偏差表现。 代表性偏差,指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情境时,过分关注某些特征,而忽略了这些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以及与其他因素相关的信息。 出现代表性偏差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基数概率的忽视,投资者容易受到单一特征的影响而忽视了整体的基数事实;二是对样本量的忽视,例如投资者在评估基金经理的业绩记录时,常根据不完整的数据统计得出结论,忽视了样本数量。投资者在这两个方面中为了满足自己对固有类型的需求,都忽略了统计学上的显著结果。 针对以上所述对基数和样本的忽视,我们给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投资者应当提高对自己潜在偏见的认识;其次,应尽量使用多样化和有代表性的数据,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数据点;最后,可以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来选择样本,以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并减少选择偏差。 04 控制错觉偏差 球迷看比赛的时候会穿上幸运球衣,彩票购买者更倾向选择填写幸运数字,认为这样可以提高球队获胜或中奖机会。但这样的想法并无依据,彩票的客观概率不因“幸运数字”改变,这就是常见的控制错觉偏差。 控制错觉偏差,可理解为,人们倾向于相信自己能够控制或至少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客观结果,预期个人成功的概率过分高于客观的概率,进而推理出无根据的因果关系。 在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行为中,这种偏差会使得投资者出现“过度自信”的表现,从而可能会通过频繁的交易、单一投资组合的持有、限价指令等类似技术的使用,进行不必要的证券购买。 投资者如果想要规避控制错觉偏差产生的不良影响,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成功的投资是一种概率性行为,自己无法控制投资结果。同时,辨认并避开引发偏差的环境,避免盲目跟风;其次,寻求不同观点,学会思考;最后,保留交易记录,标记投资的重要特征,定期复盘。更多地运用理性视角、保持长远的眼光来规避控制错觉偏差,才能获得长期投资回报。 05 认知失调偏差和事后偏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种观念执着型偏差以外,还有两个偏差也同属这一类型:认知失调偏差和事后偏差。 认知失调偏差,是指当人们发现新消息与原有理解互相冲突时,内心失衡的状态。投资者一旦产生了不协调的痛苦,为了避免这种痛苦,他们会选择视而不见或故意歪曲事实,最终影响投资决策,导致市场效率低下。 事后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利用事后优势,误认为一开始就可以预测事件结果,这种偏差在投资过程中会使得投资者有过度的冒险和自欺欺人的行为,从而阻碍投资者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即为俗语所说的“事后诸葛亮”。 小结 本期我们探讨了认知型偏差中的一个关键概念,认知型偏差中的第一个大类:观念执着型偏差。 通过深入了解观念执着型偏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陷阱。这种认识对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投资行为模式至关重要。同时,这样的认知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以减少这些偏差对我们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 我们期望您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不仅对行为金融学有了基础的了解,而且激发出进一步探索该领域的兴趣,我们也希望在财富管理路上陪伴您同行的更久、更远、更温暖。 END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投资三分钟。 为您带来更多有用的财富管理知识,了解有趣的财富管理故事。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