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 1. 打开“有效市场”的另一面
(以下内容从东方证券《行为金融学 | 1. 打开“有效市场”的另一面》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我们开启新的“行为金融学”专栏,旨在系统性介绍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行为偏差,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现有的行为金融、风险决策相关研究成果。 力争帮助投资者了解自身行为,在认识、避免或运用这些偏差的过程中,更好的去达成财富管理目标,我们也将在您的财富管理之路上继续用心做好陪伴。 01 行为金融学发展简介 就像是在学习物理时最熟悉的“一个无摩擦力的滑块”假设一样,“理性经济人”假设(指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处于完全理性、完全利己、完全信息的状态)是我们在接触、学习和运用经济学分析时最基础的假设之一,新古典主义理论主要讨论的内容就是人们如何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达到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 然而,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最大效益的假设以及其线性效用函数,都因其过于简化而受到有效性争议。结合自身经验也可以发现,我们在面临各种投资、消费选择下,实现全部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并不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在心情不好、情绪冲突、压力环境等因素下做出决策。 进一步,学者们开始从“有限理性”的起点出发,不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系统性内容,来研究人们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模式,逐步诞生出现代行为金融学的雏形。随着这一科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自21世纪以来,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们,也多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02 财富管理中的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学为资本市场中的各类异象提供了一定解释,补充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同时也指出,因为投资者的决策常常受到认知限制和情绪影响,导致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状态。 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开创性内容可能就是“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心理学家丹尼尔 ·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 ·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发现人们在面对风险决策时的行为模式与基本效用理论并不一致,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要大于同等金额的收益获取程度,并呈现出非对称的S形效用函数。 具体到我们投资和财富管理情景中,对应了我们有意或无意出现的各类行为偏差(Behavior Bias),导致我们不能顺利实现最初投资目标。因此,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中的本能情绪,克服情绪的挑战。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个人投资过程中的各类偏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总结,根据迈克尔·M·庞皮恩在《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中介绍的内容,行为偏差主要可分为认知型偏差和情感型偏差。 认知型偏差是指源于基础统计、信息处理或记忆误差的错误认知推理结果,又可分为观念执着型偏差和信息处理型偏差两个子类 情感型偏差则是指是受感觉、情感影响,因冲动或直觉而导致偏离理性思维的推理结果。 最后,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学科,行为金融学的框架还在不断完善中,有些行为偏差可能存在共性特点,或是兼具认知型与情感型特点。但我们的整体目标仍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加深对各种偏差及其影响的理解,实现边际优化的投资决策过程。 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将对行为金融中的每一类偏差做更详细的内容介绍,同时也期待您就关注的问题,随时和我们留言反馈。 END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投资三分钟。 为您带来更多有用的财富管理知识,了解有趣的财富管理故事。
我们开启新的“行为金融学”专栏,旨在系统性介绍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行为偏差,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现有的行为金融、风险决策相关研究成果。 力争帮助投资者了解自身行为,在认识、避免或运用这些偏差的过程中,更好的去达成财富管理目标,我们也将在您的财富管理之路上继续用心做好陪伴。 01 行为金融学发展简介 就像是在学习物理时最熟悉的“一个无摩擦力的滑块”假设一样,“理性经济人”假设(指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处于完全理性、完全利己、完全信息的状态)是我们在接触、学习和运用经济学分析时最基础的假设之一,新古典主义理论主要讨论的内容就是人们如何在客观条件的约束下,达到边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态。 然而,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最大效益的假设以及其线性效用函数,都因其过于简化而受到有效性争议。结合自身经验也可以发现,我们在面临各种投资、消费选择下,实现全部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并不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在心情不好、情绪冲突、压力环境等因素下做出决策。 进一步,学者们开始从“有限理性”的起点出发,不断引入心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系统性内容,来研究人们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模式,逐步诞生出现代行为金融学的雏形。随着这一科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自21世纪以来,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们,也多次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02 财富管理中的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学为资本市场中的各类异象提供了一定解释,补充了有效市场假说的不足,同时也指出,因为投资者的决策常常受到认知限制和情绪影响,导致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状态。 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开创性内容可能就是“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心理学家丹尼尔 ·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 ·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发现人们在面对风险决策时的行为模式与基本效用理论并不一致,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要大于同等金额的收益获取程度,并呈现出非对称的S形效用函数。 具体到我们投资和财富管理情景中,对应了我们有意或无意出现的各类行为偏差(Behavior Bias),导致我们不能顺利实现最初投资目标。因此,通过对行为金融学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中的本能情绪,克服情绪的挑战。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对个人投资过程中的各类偏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总结,根据迈克尔·M·庞皮恩在《财富管理的行为金融》一书中介绍的内容,行为偏差主要可分为认知型偏差和情感型偏差。 认知型偏差是指源于基础统计、信息处理或记忆误差的错误认知推理结果,又可分为观念执着型偏差和信息处理型偏差两个子类 情感型偏差则是指是受感觉、情感影响,因冲动或直觉而导致偏离理性思维的推理结果。 最后,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初期的学科,行为金融学的框架还在不断完善中,有些行为偏差可能存在共性特点,或是兼具认知型与情感型特点。但我们的整体目标仍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加深对各种偏差及其影响的理解,实现边际优化的投资决策过程。 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将对行为金融中的每一类偏差做更详细的内容介绍,同时也期待您就关注的问题,随时和我们留言反馈。 END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一键三连,投资三分钟。 为您带来更多有用的财富管理知识,了解有趣的财富管理故事。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