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小米SU7城市智能驾驶即将开通十城【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智能化月报系列 车中旭霞 汽车智能化月报: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小米SU7城市智能驾驶即将开通十城》——2024060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四):特斯拉北美FSD月度付费降价50%,小鹏3月XNGP城区智驾月活用户渗透率达82%》——2024041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三):小鹏推送无限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禾赛科技2023年经营现金流转正》——20240318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二):12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达41%,小鹏春运智驾总里程同比提升177%》——202402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0125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小鹏、理想智能驾驶软件持续迭代,智能化奇点将至》——20231213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九):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再升级,小鹏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开启公测》——2023111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八):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突破5亿公里,小鹏科技日24日亮相》——20231019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七):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7.7%,华为、小鹏智能驾驶车型迭代上市》——202309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六):6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9%,广汽正式推出AI大模型平台》——202308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五):5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4%,小鹏与大众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23073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四):2023年4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6pct,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开放》——20230619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三):2023年一季度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9pct》——202305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2022年1-12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座舱优质赛道表现可期》——202302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一):2022年1-11月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优质供应商崛起》——20230102 核心观点 从数据流的角度把握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行业新闻 1)特斯拉AI和Autopilot团队招人,传特斯拉中国正向相关部门备案FSD;2)小鹏汽车520 AI DAY,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3)小米SU7城市NOA即将开通十城,OTA 1.2.0将于6月6日开启推送;4)问界新M7 Ultra正式上市,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5)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将搭载爱芯元速智驾芯片。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1)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3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6.8%,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4.2%,同比+9pct,环比+3pct;2)华为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3%,环比+3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2.8%、13.2%、32.4%、17.4%,同比分别+2、+6、-20、+16pct,环比分别-2、-2、+2、-0pct。 智能驾驶: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3月同比+10pct 2024年3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45.9%,同比+10pct。1)传感器: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3月的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6.8%、47.7%、4.3%,同比分别+5、-3、+3pct,环比分别+3、-2、+1pct。2)域控制器: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3%,同比+4pct,环比+3pct。 智能座舱:大屏化产品、HUD、座舱域控制器等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企业崛起 从渗透率看,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3月渗透率分别为82.6%、49.6%、13.6%、24.2%,同比分别变动+16、+8、+4、+9pct,环比分别变动+3、+2、+2、+2pct。 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为9% 2024年3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9%,同比+0.3pct,环比-0.6pct。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风险,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1、特斯拉AI和Autopilot团队招人,传特斯拉中国正向相关部门备案FSD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公司最新公布了十多个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职位,这是该公司在连续数周裁员后首次出现劳动力增长的迹象。截至5月23日,特斯拉的招聘页面列出了旧金山地区“Autopilot与机器人”部门的17个空缺职位。这些职位主要是面向特斯拉驾驶辅助部门的工程工作,还有两个是人工智能研究职位。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中国正准备向有关部门备案其FSD功能,以便在今年推送这一功能。据悉,特斯拉还考虑在中国推出订阅制,并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向订阅了FSD的特斯拉用户推送该服务。针对此事,特斯拉客服表示,目前内部员工没有进行相关测试,并且不同城市不太一样,未来即使能够落地或者开放,也是在允许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的城市开放。“我们确实在筹备这件事,但具体什么时间落地,也需要一个长久的时间,目前官方没有任何相关消息。” 2、小鹏汽车520 AI DAY,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 5月20日,小鹏汽车在北京举办了以“开启AI智驾时代”为主题的发布会,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并行业首发量产的“端到端”大模型,全球首发AI代驾,MONA系列首款车型即将亮相。2024年5月20日,小鹏汽车通过OTA更新向小鹏汽车用户发布了XOS 5.1.0。XOS 5.1.0整合了AI驱动的智能座舱功能和XNGP ADAS技术,包括AI代驾和配合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则和控制大模型的XPlanner。小鹏汽车具备独特的三大AI智能驾驶大模型:XNet、XPlanner和XBrain:1)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 XNet:XNet 2.0通过三网合一的方式,实现了类似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感知,能够精准识别动态和静态障碍物。其感知范围扩大到1.8个足球场大小,识别精度大幅提升;2)神经网络规控大模型 XPlanner:XPlanner基于图像数据的感知输入,优化驾驶路径规划,提升智能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不断学习人类驾驶策略,XPlanner能够快速进化,减少驾驶中的顿挫和违停卡死现象;3)AI大语言模型 XBrain:XBrain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场景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和未知的场景中做出拟人化的驾驶决策。XBrain不仅能理解用户的驾驶场景,还能提供最合理的驾驶模式,提高整体驾驶体验。基于折算10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646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2.16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在未来18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30倍。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此外,小鹏的AI天玑系统,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为用户提供专属的车载AI助理。 3、小鹏汽车 5 月 XNGP 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 84%,XNGP 已全量覆盖全国 283 个城市 根据小鹏汽车官微信息,2024年5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0,146台,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8%。其中,小鹏X9“九冠王”交付1,625台,上市五月累计交付11,456台,持续领跑纯电MPV、纯电三排座车型市场。2024年1-5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41,360台,同比增长26%。5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4%。截至2024年5月31日,XNGP已全量覆盖全国283个城市,开城范围持续扩大中。截至5月,XNGP官方实车测试里程累计超过646万公里,三季度起XNGP将实现“全国都能开,全程都好用”。 4、小米SU7城市NOA即将开通十城,OTA 1.2.0将于6月6日开启推送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5月31日,小米汽车宣布,小米SU7 OTA 1.2.0将于6月6日开启推送,城市NOA开通十城,同时还将为驻车空间推出“小憩模式”,支持导入更多米家设备,以实现多项人车家全生态体验升级。其中,在新增城市领航辅助功能方面,根据介绍,满足“智能驾驶安全里程”条件的用户,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南京、苏州十城核心区域的主要道路,使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小米汽车补充,“智能驾驶安全里程”指较少触发危险驾驶行为惩罚的智能驾驶行驶里程。其将优先为“智能驾驶安全行驶里程”累计达到1000km的车主用户陆续开通;累计达到1000km智驾里程的用户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31日00:00。智能驾驶是小米汽车发力的重点。此前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智能驾驶的目标就是2024年内进入行业第一阵营。不久前,雷军还携高管公开测试小米汽车的城市领航NOA功能,并在直播中公开表示对智驾专业人才“求贤若渴”。而据了解,为加速智驾研发,前图森未来中国CTO王乃岩将加入小米汽车,向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汇报。在小米集团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今年将会坚定投入自动驾驶,今年的预算大约是15亿元,整个第一期投入会达47亿元。截至目前,小米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并计划在年内扩充至1500人,2025年进一步扩充至2000人。 5、问界新M7 Ultra正式上市,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 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焕新上市,在豪华设计、智驾水平以及驾乘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新车指导价为28.98-32.98万元。此前,在问界M5智驾版上,已经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的高阶智驾。问界新M7 Ultra同样做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且升级了192线激光雷达,可实时生成道路信息。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有保障。在此基础上,不管是鬼探头、礼让行人、预判大车走位、明暗隧道、出入匝道等场景,问界新M7 Ultra都可以解决。此外,搭载在问界新M7 Ultra上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云端训练算力已经提升接近一倍,达到力3.5E FLOPS,这套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以前的近一倍。此外,新车的主动安全功能覆盖了前向、侧向与后向。 6、速腾聚创2024Q1财报:销量猛涨,营收大增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2024年5月20日,速腾聚创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主要关注以下几项数据指标。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速腾聚创总收入约3.6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约1.4亿元增长了149.1%;其中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收入约3.1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约0.7亿元大幅增长了327.0%。这主要得益于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的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约12.0万台,其中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11.6万台,与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457.4%、542.0%。据悉,截至2024年5月17日,速腾聚创已获得全球22家汽车整车厂及Tier 1的71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其中包括一家2021-2022年全球销量最大的整车厂。截止第一季度末,速腾聚创已助力其中12家客户的25款车型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历史累计总销量突破46万台,其中车载激光雷达累计总销量超40万台。 7、禾赛科技一季度财报:营收3.6 亿元,累计交付激光雷达5.9万台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5 月 21 日,禾赛科技(纳斯达克: HSAI)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一季度,禾赛科技实现营收3.6 亿元,尽管相较于去年同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不过Robotaxi 业务和 ADAS 业务综合毛利率达到了 38.8%,继续展现出色的财务韧性。具体到产品上,一季度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 59,101 台,同比增长 69.7%,其中 ADAS 产品交付量为 52,462 台,同比增长 86.1%,实现了季度总交付量、ADAS 产品交付量同比增长三连跳。这背后,现阶段禾赛在前装量产市场累计已获得来自18个主机厂和 Tier 1 的近 70 款车型定点,其中一季度新增了与哪吒汽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等多家车企的合作,以及小米SU7合作项目的正式落地。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禾赛海外 ADAS 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两家全球收入排名前十的国际汽车厂商达成了激光雷达量产定点合作,其中包括一家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全球量产车型。 8、跨越国界,知行科技与中国智驾的全球扩张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目前,知行科技通过双业务线提供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全面覆盖智驾出海关键环节:一是帮助中国的主机厂进入欧洲市场,提供法规认证支持如GSR的认证等多项服务;二是为国内外主机厂提供知行科技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基于Mobileye EyeQ芯片的iFC系列和知行科技深度自研的域控制器iDC系列。据了解,采用Ti TDA4芯片的域控制器iDC 100(原名称iDC Mid)产品已交付于星途揽月、星途凌云、星途瑶光的海外版产品。前段时间,知行科技宣布获得国内某新能源头部车企两款车型定点,知行科技将为该客户旗下两款车型提供包括智能前视一体机iFC 2.0为核心的软硬件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此后不久,知行科技iDC系列产品还获得奇瑞欧萌达量产定点。此外,基于德国子公司的支持,知行科技无需地图信息的纯视觉的方案,助力某头部自主车企成功通过欧盟新GSR法规认证。 9、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将搭载爱芯元速智驾芯片 5月29日,AI芯片创新公司爱芯元智旗下车载业务品牌“爱芯元速”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系列智能驾驶项目合作。广汽埃安将在其智驾系统中采用“爱芯元速”高性能ADAS芯片M55H,并计划在多款新车型上量产装车,双方首款合作车型预计将在今年二季度量产。M55H是“爱芯元速”首款智驾芯片,是行业内最快实现规模化量产落地的智驾芯片。得益于爱芯元智成熟的AI芯片研发及量产经验,M55H内置了两项独创“黑科技”——AI-ISP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混合精度NPU赋能智驾感知,综合性能突出,已在新势力品牌的两款热销车型上量产搭载,出货量在国产智驾芯片领域名列前茅。M55H提供8TOPS的算力,具备低功耗、高性价比、成熟可靠、安全易用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包括ADAS前视一体机、CMS(电子外后视镜)、DMS(驾驶员监控)和OMS(车内监控)等。为助力广汽埃安新车型智驾系统开发,配合M55H芯片,“爱芯元速”还将为客户提供配套的高效易用的工具链、丰富的软件开发平台,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10、佑驾创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5月2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佑驾创新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解决方案研发。其中在智能驾驶领域,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面向ADAS应用的iSafety系列和iPilot系列,以及面向L4应用的iRobo系列,可满足不同场景和车型的需求。据招股书披露数据,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累计支持29家整车厂完成了相关项目量产。其中仅2023年,佑驾创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销量就超过了78万套。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特斯拉 1)FSD渗透率 截至2022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分为autopilot及enhanced autopilot两档,前者标配,包括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动辅助转向两项功能;后者提供高速导航、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功能,需要购车时额外付费5000美元购买(购车后需要6000美元)。2016年特斯拉推出FSD预定,当时并没有给出功能,只需要在购车时额外增加3000美元可以获得预定;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正式发布FSD应用版本,价格增长至5000美元,同期取消enhanced autopilot购买;FSD订购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此后,随着低价格车型(3&Y)及中国地区销量快速增长、FSD价格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FSD渗透率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 2)特斯拉FSD Beta行驶里程 根据Tesla AI数据,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了10亿英里(约16亿公里)。 蔚来汽车 根据蔚来汽车官微,2024年4月,蔚来新增智能驾驶用户15,620名,环比增长31.6%,智能驾驶总用户数达495,267名。其中,全域领航辅助NOP+用户数达245,765名。智能驾驶端云算力新增15.13 EOPS,总算力达246.6 EOPS。智能驾驶城区累计验证总里程已达3.2亿公里,验证速度持续加快中。智能驾驶用户行驶里程本月新增6461万公里,环比增长8.5%,行驶总里程达9.14亿公里。目前,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路线已面向Banyan·榕智能系统用户全量推送,其中全域可用道路里程达120.8万公里,城区道路可用总里程达84.7万公里,覆盖全国726城。 小鹏汽车 2024年5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4%。截至2024年5月31日,XNGP已全量覆盖全国283个城市,开城范围持续扩大中。截至5月,XNGP官方实车测试里程累计超过646万公里,三季度起XNGP将实现“全国都能开,全程都好用”。2024年5月22日,湖南、湖北城区安全验证里程扩增超过27800公里,新开5城:衡阳、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潜江、天门。2024年5月28日,得益于2天迭代1次的端到端AI大模型,以及无图泛化能力,本周山东、河北、安徽三省城区道路可用里程新扩增超过72800公里,新增石家庄/烟台/威海等15城。 根据小鹏汽车官微,2月29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智驾经验用户即刻推送无限 XNGP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限城市、不限路线,有导航的地方就能用。3月5日,小鹏汽车宣布,其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增覆盖海口、南昌、贵阳3座城市。3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其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增覆盖芜湖、合肥。截至2024年3月12日,小鹏XNGP城市智驾能力于248个城市开放。2023年小鹏用户高速智驾的用户渗透率为94.7%,城市智驾的用户渗透率为83.2%,XNGP周平均用户渗透率71%、周平均里程渗透率40%(包含高速及城市场景)。小鹏计划2024年内实现XNGP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面向全球开始研发高速NGP,2025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XNGP。 2024年1月初,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城市智驾能力,在已全量发布的52座城市基础上,新增覆盖191座城市,总覆盖城市数量达243城。本次新增开城的系统版本为Xmart OS 4.5.0,已于2023年12月28日24:00进行推送。已经升级至4.5.0的小鹏G9、G6、P7i用户无需再次等待OTA,只要行车范围匹配相应的开放区域,即可感受国内领先的智驾功能。针对刚刚上市发布的小鹏X9,小鹏汽车在面向用户进行车辆交付时,随车即提供最新XNGP功能和城市覆盖。小鹏不仅追求智驾城市的开通数量,也追求城市覆盖的范围,在核心城市,小鹏覆盖各种复杂场景和跨场景通行,尤其是当地小鹏车主需求较多的主要路段;在地级市或县级市,小鹏会优先开放用户常用的核心路段,保障XNGP在这些城市的使用体验相对连续、完整,后续小鹏针对等级较低的道路覆盖有专项功能。 理想汽车 2024年5月11日,理想MEGA、理想L系列即将开启推送,本次OTA升级包含19项新增功能、23项体验优化。1)智能空间升级方面,理想AD Pro车型新增HUD数字后视镜影像,新增苹果快捷指令控车(含理想ONE),儿童安全座椅车机大屏控制;2)智能驾驶方面,理想AD MAX3.0有主动安全8类高频高危场景能力升级,理想AD Pro3.0有高速NOA千公里级别零接管,城市LCC选道、绕行更像老司机,智能泊车支持超过300类复杂车位。 2023年12月10日,理想汽车召开智能软件发布会,OTA5.0带来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增程全面升级,智能驾驶方面,AD2.0全面升级至AD3.0,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全国都能开,将实现全国高速及城市环线全覆盖,全国110城的城市道路陆续开放;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全球都能开,具备基础车道居中保持、高速场景自主超车变道、城市场景避让绕行等功能。2023年12月19日,理想L系列车型OTA 5.0正式开启推送,新增145项功能,优化100项体验,AD2.0全面升级至AD3.0。2024年1月15日,理想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NOA),145家零售中心城市道路体验已开启。 鸿蒙智行汽车 2024年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焕新上市,在豪华设计、智驾水平以及驾乘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新车指导价为28.98-32.98万元。此前,在问界M5智驾版上,已经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的高阶智驾。问界新M7 Ultra同样做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且升级了192线激光雷达,可实时生成道路信息。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有保障。在此基础上,不管是鬼探头、礼让行人、预判大车走位、明暗隧道、出入匝道等场景,问界新M7 Ultra都可以解决。此外,搭载在问界新M7 Ultra上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云端训练算力已经提升接近一倍,达到力3.5E FLOPS,这套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以前的近一倍。此外,新车的主动安全功能覆盖了前向、侧向与后向。 2024年4月28日,问界系列车型OTA再升级,常用常新。问界M9 4大核心能力再升级,14+项功能新增,M5智驾版及新M7智驾版ADS再升级。1)智慧大灯:智慧再加持,车灯不只是照明工具;2)智能驾驶:ADS主动安全与交互能力提升;3)车载小艺:大模型加持,语音技能再增强;4)智能座舱:全场景智能交互再升级。 根据问界汽车官微,2023年9月12号,问界发布新M7版本,大五座24.98万起(智驾版30.98万,ADS 2.0原买断价3.6万元,今年下半年限时优惠价1.8万元);六座26.98万起(智驾版32.98万),六座标配零重力座椅,产品发布即交付。智能驾驶方面,问界新M7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1,率先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HUAWEI ADS 2.0自2023年4月发布以来,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了丰富的场景库,每天深度学习1000万+km,持续优化迭代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数据,长距离NCA领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达200km,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高达99%+。 感知层-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更新800万像素渗透率)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车企摄像头方案相对雷达优势显著,一方面感知信息丰富,通过图像数据显示车道线、交通信号灯等多种信息,达到最接近人眼的感知效果;另一方面,摄像头从1956年开始在汽车应用,技术水平更为成熟、产业链更为完备。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图像感知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视觉在感知层优势越来越显著。特斯拉从HW1.0时期仅配备单个摄像头向三目前视、多路环视摄像头方案升级,目前国内新势力车型普遍采用30+个传感器配置,摄像头占比约40%。同时随自动驾驶技术进阶,摄像头素质同比提升,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更远的探测距离及更大的视场角,2022年开始大量8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上车。理想L9、蔚来ES8等车型单车配备800万像素摄像头数量达6~7个。 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11~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3颗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在1.5万元~2万元水平,远期规模化量产,全无人驾驶下,车企10-11个摄像头+3个4D毫米波雷达+2个普通毫米波的传感器配置,成本有望降至10000元内。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3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6.8%,同比+5.5pct,环比+3.2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4.2%,同比+9.0pct,环比+2.9pct。2024年1-3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6.2%,同比+7.1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1.1%,同比+5.8pct。 决策层-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更新高算力芯片渗透率)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或从低于100tps到远期1000tps)。一方面大模型及大型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提出大算力需求;另一方面,高规格摄像头等传感器上车提供更多需要处理的数据,增加算力消耗,比如传统的L1-L2级自动驾驶,配备120-200万像素摄像头,只需要对车道检测等简单功能提供算力,而800万的高像素及L2+高阶自动驾驶上车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城区复杂路况、多交互场景的路口变道等情况,神经网络算法要求提升,域控制器算力需求进一步提升。根据36氪研究院整理数据,L2级及以下智能驾驶算力需求通常为10-100TOPS,而L3级算力需求为100TOPS以上,到L4级算力需求跃升至1000TOPS以上。 以华为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3.0%,同比+4.0pct,环比+2.7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2.8%、13.2%、32.4%、17.4%,同比分别变动+2、+6、-20、+16pct,环比分别变动-2、-2、+2、-0pct。2024年1-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同比+3.1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5.4%、13.4%、29.6%、16.8%,同比分别变动+3、+6、-13、+16pct。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束、线控制动、空气悬架、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 国信汽车团队深度跟踪汽车智能化,围绕感知层(传感器)、决策层(域控制器)、执行层(HUD、线控制动等)发布了多篇深度报告。此篇行业专题报告为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主要就汽车智能化主流配置的最新渗透率数据进行系统梳理,为读者了解汽车智能化行业提供参考。 2024年1-3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42.4%,同比+9pct,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9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40%以上,领先合资品牌。 智能驾驶:2024年3月乘用车ADAS渗透率 智能驾驶,数据从感知层获取数据-决策层处理数据-执行层运用数据,由此带来的新增零部件覆盖感知层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决策层域控制器(中低算力域控制器、大算力域控制器)、执行层(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此部分我们将首先对ADAS各功能渗透率进行分价格区间、分燃料类型、分车企分析,再对感知层的核心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决策层的核心部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的渗透率进行梳理。 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3月,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45.9%,同比+10.3pct,环比+6.0pct。2024年1-3累计,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42.4%,同比+9.0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4年3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20.9%、66.6%、77.5%、48.7%、51.5%,同比分别变动+5.7、+17.9、+24.1、-8.4、+4.8pct,环比分别变动+1.8、+13.1、+7.9、-16.1、-12.5pct。2024年1-3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20.4%、58.6%、70.1%、59%、52.1%,同比分别变动+4.4、+12.1、+16.8、+5.6、+11.1pct。 分燃料类型看,2024年3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45.4%、55%、87.3%、99.7%、35.9%,同比分别变动-1.6、-2.4、+11.7、+0、+12.3pct,环比分别变动+2.6、+11.9、+2.2、+2.4、+4pct。2024年1-3月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43.7%、52.4%、86.3%、97.3%、33.8%,同比分别变动-0.8、-7.4、+12.4、-2.4、+11.2pct。 基于功能:2024年3月乘用车ADAS各功能渗透率 自动驾驶从L0-L1-L2-L3-L4,行车端的功能层面从预警-横向或纵向控制-横纵向同时控制(不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有限条件下,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允许驾驶员脱手),泊车端的功能从APA(L2)-RPA(L2+)-HPA(L3)-AVP(L4),配套的传感器从1R1V-1R5V-5R5V12UR-5R9V12URXL进化。 乘用车市场,L0级别,LDW车道偏离预警、RCTA倒车侧向警告、AVM全景环视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6.7%、26.6%、46.8%,同比分别变动+10、+7、+10pct,环比分别变动+5、+3、+4pct;L1级别,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3月渗透率分别为1.7%、54.3%、62.0%,同比分别变动-2、+12、+6pct,环比分别变动+0、+6、+5pct;L2级别,APA自动泊车3月渗透率为19.6%,同比+3pct,环比+3pct;L2+级别,HWA高速辅助驾驶、NOA-HW高速、NOA-urban城区、RPA遥控泊车3月渗透率分别为22.3%、6.5%、1.0%、17.3%,同比分别变动-1、+4、+0、+2pct,环比分别变动+4、+1、+0、+6pct;L3级别,HPP记忆泊车3月渗透率为3.0%,同比+2pct,环比+1pct。 感知层:2024年3月乘用车各传感器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6.8%、47.7%、4.3%,同比分别变动+5、-3、+3pct,环比分别变动+3、-2、+1pct;1-3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56.2%、50.2%、3.4%,同比分别变动+7、+2、+2pct。 决策层: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024年3月,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3.0%,同比+4.0pct,环比+2.7pct。2024年1-3月累计,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0.2%,同比+3.1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4年3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搭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0.5%、4.3%、54.2%、20%、41%,同比分别变动+0.3、+2.2、+27.9、-15.4、+12.3pct,环比分别变动+0.4、+0.6、+9.4、-11.6、+5.8pct。2024年1-3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搭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0.3%、3.3%、43.4%、25.6%、34.9%,同比分别变动+0.1、+1.8、+21.1、-5.5、+10.1pct。 智能座舱:2024年3月乘用车座舱交互单品渗透率 智能座舱围绕人端五感交互进行升级,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双联屏、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嗅觉件(车内香氛系统)、触觉件(无线充电)等产品应运而生。此部分我们将对智能座舱交互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触觉件(无线充电)渗透率进行分析。 渗透率角度,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0个以上喇叭、独立功放、无线充电3月渗透率分别为82.6%、49.6%、13.6%、24.2%、25.3%、47.5%、43.8%,同比分别变动+16、+8、+4、+9、+5、+2、+9pct,环比分别变动+3、+2、+2、+2、+3、+8、+7pct;1-3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80.6%、49.7%、12.6%、21.7%、23.1%、43.5%、39.5%,同比分别变动+14、+8、+3、+10、+4、-1、+7pct。 智能网联:2024年3月乘用车网联产品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OTA、T-BOX产品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74.9%、66.9%,同比分别变动+14、+4pct,环比分别变动+6、+3pct;1-3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70.9%、69.9%,同比分别变动+12、+7pct。 车身电子:2024年3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 从渗透率来看,2024年3月,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9.3%,同比+0.3pct,环比-0.6pct。2024年1-3月累计,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0.5%,同比+2.7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4年3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6.5%、11%、11.2%、17.8%、6%,同比分别变动+0.5、-2.2、+3.1、+9、-9.6pct,环比分别变动-1.5、+2.9、-1.2、+0.1、-20.2pct。2024年1-3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8.6%、9%、12.5%、18.2%、21.2%,同比分别变动+3、-1.5、+3.2、+8.9、+12.1pct。 具体报告内容详见国信证券汽车团队于2024年6月4日发布的《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 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小米SU7城市智能驾驶即将开通十城》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联系人:余珊 手机/微信:13974813846 邮箱:yushan1@guosen.com.cn
智能化月报系列 车中旭霞 汽车智能化月报: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小米SU7城市智能驾驶即将开通十城》——2024060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四):特斯拉北美FSD月度付费降价50%,小鹏3月XNGP城区智驾月活用户渗透率达82%》——2024041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三):小鹏推送无限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禾赛科技2023年经营现金流转正》——20240318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二):12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达41%,小鹏春运智驾总里程同比提升177%》——202402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一):比亚迪发布璇玑智能架构,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0125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小鹏、理想智能驾驶软件持续迭代,智能化奇点将至》——20231213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九):华为智能驾驶系统再升级,小鹏无图城市辅助驾驶开启公测》——20231114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八):FSD BETA累计行驶里程突破5亿公里,小鹏科技日24日亮相》——20231019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七):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7.7%,华为、小鹏智能驾驶车型迭代上市》——202309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六):6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9%,广汽正式推出AI大模型平台》——20230820 《国信汽车-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五):5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34%,小鹏与大众达成技术合作协议》——2023073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四):2023年4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6pct,小鹏城市NGP在北京开放》——20230619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三):2023年一季度L2级及以上渗透率同比提升9pct》——202305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二):2022年1-12月L2级及以上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座舱优质赛道表现可期》——20230221 《国信证券-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一):2022年1-11月智能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优质供应商崛起》——20230102 核心观点 从数据流的角度把握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 行业新闻 1)特斯拉AI和Autopilot团队招人,传特斯拉中国正向相关部门备案FSD;2)小鹏汽车520 AI DAY,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3)小米SU7城市NOA即将开通十城,OTA 1.2.0将于6月6日开启推送;4)问界新M7 Ultra正式上市,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5)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将搭载爱芯元速智驾芯片。 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1)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3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6.8%,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4.2%,同比+9pct,环比+3pct;2)华为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3%,环比+3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2.8%、13.2%、32.4%、17.4%,同比分别+2、+6、-20、+16pct,环比分别-2、-2、+2、-0pct。 智能驾驶: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3月同比+10pct 2024年3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45.9%,同比+10pct。1)传感器: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3月的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6.8%、47.7%、4.3%,同比分别+5、-3、+3pct,环比分别+3、-2、+1pct。2)域控制器: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3%,同比+4pct,环比+3pct。 智能座舱:大屏化产品、HUD、座舱域控制器等单品渗透率持续提升,本土企业崛起 从渗透率看,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3月渗透率分别为82.6%、49.6%、13.6%、24.2%,同比分别变动+16、+8、+4、+9pct,环比分别变动+3、+2、+2、+2pct。 智能网联和车身电子: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为9% 2024年3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9%,同比+0.3pct,环比-0.6pct。 风险提示 汽车供应链紧张风险,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汽车智能化行业重点新闻速览 1、特斯拉AI和Autopilot团队招人,传特斯拉中国正向相关部门备案FSD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公司最新公布了十多个Autopilot自动驾驶系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职位,这是该公司在连续数周裁员后首次出现劳动力增长的迹象。截至5月23日,特斯拉的招聘页面列出了旧金山地区“Autopilot与机器人”部门的17个空缺职位。这些职位主要是面向特斯拉驾驶辅助部门的工程工作,还有两个是人工智能研究职位。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中国正准备向有关部门备案其FSD功能,以便在今年推送这一功能。据悉,特斯拉还考虑在中国推出订阅制,并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向订阅了FSD的特斯拉用户推送该服务。针对此事,特斯拉客服表示,目前内部员工没有进行相关测试,并且不同城市不太一样,未来即使能够落地或者开放,也是在允许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的城市开放。“我们确实在筹备这件事,但具体什么时间落地,也需要一个长久的时间,目前官方没有任何相关消息。” 2、小鹏汽车520 AI DAY,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 5月20日,小鹏汽车在北京举办了以“开启AI智驾时代”为主题的发布会,宣布面向用户全量推送AI天玑系统,并行业首发量产的“端到端”大模型,全球首发AI代驾,MONA系列首款车型即将亮相。2024年5月20日,小鹏汽车通过OTA更新向小鹏汽车用户发布了XOS 5.1.0。XOS 5.1.0整合了AI驱动的智能座舱功能和XNGP ADAS技术,包括AI代驾和配合基于神经网络的规则和控制大模型的XPlanner。小鹏汽车具备独特的三大AI智能驾驶大模型:XNet、XPlanner和XBrain:1)深度视觉感知神经网络 XNet:XNet 2.0通过三网合一的方式,实现了类似激光雷达的纯视觉感知,能够精准识别动态和静态障碍物。其感知范围扩大到1.8个足球场大小,识别精度大幅提升;2)神经网络规控大模型 XPlanner:XPlanner基于图像数据的感知输入,优化驾驶路径规划,提升智能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不断学习人类驾驶策略,XPlanner能够快速进化,减少驾驶中的顿挫和违停卡死现象;3)AI大语言模型 XBrain:XBrain提升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场景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在复杂和未知的场景中做出拟人化的驾驶决策。XBrain不仅能理解用户的驾驶场景,还能提供最合理的驾驶模式,提高整体驾驶体验。基于折算10亿+里程的视频训练、超646万累计公里数的实车测试、超2.16亿累计公里数的仿真测试,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能够做到“2天迭代一次”,在未来18个月内智驾能力提升30倍。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智驾即可实现“全国都能开,每条路都能开”,2025年实现城区智驾比肩高速智驾体验。此外,小鹏的AI天玑系统,将AI技术全面应用于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为用户提供专属的车载AI助理。 3、小鹏汽车 5 月 XNGP 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 84%,XNGP 已全量覆盖全国 283 个城市 根据小鹏汽车官微信息,2024年5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10,146台,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8%。其中,小鹏X9“九冠王”交付1,625台,上市五月累计交付11,456台,持续领跑纯电MPV、纯电三排座车型市场。2024年1-5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41,360台,同比增长26%。5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4%。截至2024年5月31日,XNGP已全量覆盖全国283个城市,开城范围持续扩大中。截至5月,XNGP官方实车测试里程累计超过646万公里,三季度起XNGP将实现“全国都能开,全程都好用”。 4、小米SU7城市NOA即将开通十城,OTA 1.2.0将于6月6日开启推送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5月31日,小米汽车宣布,小米SU7 OTA 1.2.0将于6月6日开启推送,城市NOA开通十城,同时还将为驻车空间推出“小憩模式”,支持导入更多米家设备,以实现多项人车家全生态体验升级。其中,在新增城市领航辅助功能方面,根据介绍,满足“智能驾驶安全里程”条件的用户,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南京、苏州十城核心区域的主要道路,使用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小米汽车补充,“智能驾驶安全里程”指较少触发危险驾驶行为惩罚的智能驾驶行驶里程。其将优先为“智能驾驶安全行驶里程”累计达到1000km的车主用户陆续开通;累计达到1000km智驾里程的用户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5月31日00:00。智能驾驶是小米汽车发力的重点。此前雷军曾公开表示,小米智能驾驶的目标就是2024年内进入行业第一阵营。不久前,雷军还携高管公开测试小米汽车的城市领航NOA功能,并在直播中公开表示对智驾专业人才“求贤若渴”。而据了解,为加速智驾研发,前图森未来中国CTO王乃岩将加入小米汽车,向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汇报。在小米集团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今年将会坚定投入自动驾驶,今年的预算大约是15亿元,整个第一期投入会达47亿元。截至目前,小米智能驾驶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并计划在年内扩充至1500人,2025年进一步扩充至2000人。 5、问界新M7 Ultra正式上市,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 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焕新上市,在豪华设计、智驾水平以及驾乘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新车指导价为28.98-32.98万元。此前,在问界M5智驾版上,已经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的高阶智驾。问界新M7 Ultra同样做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且升级了192线激光雷达,可实时生成道路信息。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有保障。在此基础上,不管是鬼探头、礼让行人、预判大车走位、明暗隧道、出入匝道等场景,问界新M7 Ultra都可以解决。此外,搭载在问界新M7 Ultra上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云端训练算力已经提升接近一倍,达到力3.5E FLOPS,这套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以前的近一倍。此外,新车的主动安全功能覆盖了前向、侧向与后向。 6、速腾聚创2024Q1财报:销量猛涨,营收大增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2024年5月20日,速腾聚创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主要关注以下几项数据指标。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速腾聚创总收入约3.6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约1.4亿元增长了149.1%;其中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收入约3.1亿元,比2023年同期的约0.7亿元大幅增长了327.0%。这主要得益于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的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产品总销量约12.0万台,其中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约11.6万台,与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457.4%、542.0%。据悉,截至2024年5月17日,速腾聚创已获得全球22家汽车整车厂及Tier 1的71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其中包括一家2021-2022年全球销量最大的整车厂。截止第一季度末,速腾聚创已助力其中12家客户的25款车型实现大规模量产落地,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历史累计总销量突破46万台,其中车载激光雷达累计总销量超40万台。 7、禾赛科技一季度财报:营收3.6 亿元,累计交付激光雷达5.9万台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5 月 21 日,禾赛科技(纳斯达克: HSAI)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一季度,禾赛科技实现营收3.6 亿元,尽管相较于去年同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不过Robotaxi 业务和 ADAS 业务综合毛利率达到了 38.8%,继续展现出色的财务韧性。具体到产品上,一季度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 59,101 台,同比增长 69.7%,其中 ADAS 产品交付量为 52,462 台,同比增长 86.1%,实现了季度总交付量、ADAS 产品交付量同比增长三连跳。这背后,现阶段禾赛在前装量产市场累计已获得来自18个主机厂和 Tier 1 的近 70 款车型定点,其中一季度新增了与哪吒汽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等多家车企的合作,以及小米SU7合作项目的正式落地。不仅如此,今年一季度禾赛海外 ADAS 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两家全球收入排名前十的国际汽车厂商达成了激光雷达量产定点合作,其中包括一家国际顶级汽车品牌的全球量产车型。 8、跨越国界,知行科技与中国智驾的全球扩张 根据盖世汽车资讯信息,目前,知行科技通过双业务线提供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全面覆盖智驾出海关键环节:一是帮助中国的主机厂进入欧洲市场,提供法规认证支持如GSR的认证等多项服务;二是为国内外主机厂提供知行科技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基于Mobileye EyeQ芯片的iFC系列和知行科技深度自研的域控制器iDC系列。据了解,采用Ti TDA4芯片的域控制器iDC 100(原名称iDC Mid)产品已交付于星途揽月、星途凌云、星途瑶光的海外版产品。前段时间,知行科技宣布获得国内某新能源头部车企两款车型定点,知行科技将为该客户旗下两款车型提供包括智能前视一体机iFC 2.0为核心的软硬件一体化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此后不久,知行科技iDC系列产品还获得奇瑞欧萌达量产定点。此外,基于德国子公司的支持,知行科技无需地图信息的纯视觉的方案,助力某头部自主车企成功通过欧盟新GSR法规认证。 9、广汽埃安多款车型将搭载爱芯元速智驾芯片 5月29日,AI芯片创新公司爱芯元智旗下车载业务品牌“爱芯元速”宣布与广汽埃安达成系列智能驾驶项目合作。广汽埃安将在其智驾系统中采用“爱芯元速”高性能ADAS芯片M55H,并计划在多款新车型上量产装车,双方首款合作车型预计将在今年二季度量产。M55H是“爱芯元速”首款智驾芯片,是行业内最快实现规模化量产落地的智驾芯片。得益于爱芯元智成熟的AI芯片研发及量产经验,M55H内置了两项独创“黑科技”——AI-ISP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混合精度NPU赋能智驾感知,综合性能突出,已在新势力品牌的两款热销车型上量产搭载,出货量在国产智驾芯片领域名列前茅。M55H提供8TOPS的算力,具备低功耗、高性价比、成熟可靠、安全易用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包括ADAS前视一体机、CMS(电子外后视镜)、DMS(驾驶员监控)和OMS(车内监控)等。为助力广汽埃安新车型智驾系统开发,配合M55H芯片,“爱芯元速”还将为客户提供配套的高效易用的工具链、丰富的软件开发平台,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10、佑驾创新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5月2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佑驾创新主要致力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相关解决方案研发。其中在智能驾驶领域,佑驾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面向ADAS应用的iSafety系列和iPilot系列,以及面向L4应用的iRobo系列,可满足不同场景和车型的需求。据招股书披露数据,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佑驾创新累计支持29家整车厂完成了相关项目量产。其中仅2023年,佑驾创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销量就超过了78万套。 汽车智能化高频核心数据更新 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智能驾驶功能装载率和行驶里程数 特斯拉 1)FSD渗透率 截至2022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辅助驾驶功能分为autopilot及enhanced autopilot两档,前者标配,包括交通感知巡航控制、自动辅助转向两项功能;后者提供高速导航、自动变道、自动泊车、智能召唤功能,需要购车时额外付费5000美元购买(购车后需要6000美元)。2016年特斯拉推出FSD预定,当时并没有给出功能,只需要在购车时额外增加3000美元可以获得预定;2019年第二季度特斯拉正式发布FSD应用版本,价格增长至5000美元,同期取消enhanced autopilot购买;FSD订购率飙升至历史最高。此后,随着低价格车型(3&Y)及中国地区销量快速增长、FSD价格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FSD渗透率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2年Q3,特斯拉FSD全球订购率在7.4%,北美和欧洲地区略高,在14.30%和8.80%,亚太地区仅为0.4%。 2)特斯拉FSD Beta行驶里程 根据Tesla AI数据,特斯拉FSD累计行驶里程超过了10亿英里(约16亿公里)。 蔚来汽车 根据蔚来汽车官微,2024年4月,蔚来新增智能驾驶用户15,620名,环比增长31.6%,智能驾驶总用户数达495,267名。其中,全域领航辅助NOP+用户数达245,765名。智能驾驶端云算力新增15.13 EOPS,总算力达246.6 EOPS。智能驾驶城区累计验证总里程已达3.2亿公里,验证速度持续加快中。智能驾驶用户行驶里程本月新增6461万公里,环比增长8.5%,行驶总里程达9.14亿公里。目前,全域领航辅助NOP+城区路线已面向Banyan·榕智能系统用户全量推送,其中全域可用道路里程达120.8万公里,城区道路可用总里程达84.7万公里,覆盖全国726城。 小鹏汽车 2024年5月,XNGP城区智驾月度活跃用户渗透率达84%。截至2024年5月31日,XNGP已全量覆盖全国283个城市,开城范围持续扩大中。截至5月,XNGP官方实车测试里程累计超过646万公里,三季度起XNGP将实现“全国都能开,全程都好用”。2024年5月22日,湖南、湖北城区安全验证里程扩增超过27800公里,新开5城:衡阳、吉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潜江、天门。2024年5月28日,得益于2天迭代1次的端到端AI大模型,以及无图泛化能力,本周山东、河北、安徽三省城区道路可用里程新扩增超过72800公里,新增石家庄/烟台/威海等15城。 根据小鹏汽车官微,2月29日,小鹏汽车宣布面向智驾经验用户即刻推送无限 XNGP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限城市、不限路线,有导航的地方就能用。3月5日,小鹏汽车宣布,其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增覆盖海口、南昌、贵阳3座城市。3月12日,小鹏汽车宣布,其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新增覆盖芜湖、合肥。截至2024年3月12日,小鹏XNGP城市智驾能力于248个城市开放。2023年小鹏用户高速智驾的用户渗透率为94.7%,城市智驾的用户渗透率为83.2%,XNGP周平均用户渗透率71%、周平均里程渗透率40%(包含高速及城市场景)。小鹏计划2024年内实现XNGP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面向全球开始研发高速NGP,2025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XNGP。 2024年1月初,小鹏XNGP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城市智驾能力,在已全量发布的52座城市基础上,新增覆盖191座城市,总覆盖城市数量达243城。本次新增开城的系统版本为Xmart OS 4.5.0,已于2023年12月28日24:00进行推送。已经升级至4.5.0的小鹏G9、G6、P7i用户无需再次等待OTA,只要行车范围匹配相应的开放区域,即可感受国内领先的智驾功能。针对刚刚上市发布的小鹏X9,小鹏汽车在面向用户进行车辆交付时,随车即提供最新XNGP功能和城市覆盖。小鹏不仅追求智驾城市的开通数量,也追求城市覆盖的范围,在核心城市,小鹏覆盖各种复杂场景和跨场景通行,尤其是当地小鹏车主需求较多的主要路段;在地级市或县级市,小鹏会优先开放用户常用的核心路段,保障XNGP在这些城市的使用体验相对连续、完整,后续小鹏针对等级较低的道路覆盖有专项功能。 理想汽车 2024年5月11日,理想MEGA、理想L系列即将开启推送,本次OTA升级包含19项新增功能、23项体验优化。1)智能空间升级方面,理想AD Pro车型新增HUD数字后视镜影像,新增苹果快捷指令控车(含理想ONE),儿童安全座椅车机大屏控制;2)智能驾驶方面,理想AD MAX3.0有主动安全8类高频高危场景能力升级,理想AD Pro3.0有高速NOA千公里级别零接管,城市LCC选道、绕行更像老司机,智能泊车支持超过300类复杂车位。 2023年12月10日,理想汽车召开智能软件发布会,OTA5.0带来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增程全面升级,智能驾驶方面,AD2.0全面升级至AD3.0,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全国都能开,将实现全国高速及城市环线全覆盖,全国110城的城市道路陆续开放;全场景辅助驾驶LCC全球都能开,具备基础车道居中保持、高速场景自主超车变道、城市场景避让绕行等功能。2023年12月19日,理想L系列车型OTA 5.0正式开启推送,新增145项功能,优化100项体验,AD2.0全面升级至AD3.0。2024年1月15日,理想汽车全场景智能驾驶(NOA),145家零售中心城市道路体验已开启。 鸿蒙智行汽车 2024年5月31日,问界新M7 Ultra焕新上市,在豪华设计、智驾水平以及驾乘体验等方面进行了升级。新车指导价为28.98-32.98万元。此前,在问界M5智驾版上,已经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的高阶智驾。问界新M7 Ultra同样做到了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且升级了192线激光雷达,可实时生成道路信息。可以理解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更有保障。在此基础上,不管是鬼探头、礼让行人、预判大车走位、明暗隧道、出入匝道等场景,问界新M7 Ultra都可以解决。此外,搭载在问界新M7 Ultra上的HUAWEI ADS 2.0高阶智驾系统,云端训练算力已经提升接近一倍,达到力3.5E FLOPS,这套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以前的近一倍。此外,新车的主动安全功能覆盖了前向、侧向与后向。 2024年4月28日,问界系列车型OTA再升级,常用常新。问界M9 4大核心能力再升级,14+项功能新增,M5智驾版及新M7智驾版ADS再升级。1)智慧大灯:智慧再加持,车灯不只是照明工具;2)智能驾驶:ADS主动安全与交互能力提升;3)车载小艺:大模型加持,语音技能再增强;4)智能座舱:全场景智能交互再升级。 根据问界汽车官微,2023年9月12号,问界发布新M7版本,大五座24.98万起(智驾版30.98万,ADS 2.0原买断价3.6万元,今年下半年限时优惠价1.8万元);六座26.98万起(智驾版32.98万),六座标配零重力座椅,产品发布即交付。智能驾驶方面,问界新M7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1,率先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HUAWEI ADS 2.0自2023年4月发布以来,在AI训练集群上构建了丰富的场景库,每天深度学习1000万+km,持续优化迭代智能驾驶算法和场景策略。截至2023年9月数据,长距离NCA领航MPI(Miles Per Intervention,平均接管里程)高达200km,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高达99%+。 感知层-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更新800万像素渗透率) 视觉逐渐成为感知系统重心,摄像头像素水平提升。车企摄像头方案相对雷达优势显著,一方面感知信息丰富,通过图像数据显示车道线、交通信号灯等多种信息,达到最接近人眼的感知效果;另一方面,摄像头从1956年开始在汽车应用,技术水平更为成熟、产业链更为完备。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图像感知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视觉在感知层优势越来越显著。特斯拉从HW1.0时期仅配备单个摄像头向三目前视、多路环视摄像头方案升级,目前国内新势力车型普遍采用30+个传感器配置,摄像头占比约40%。同时随自动驾驶技术进阶,摄像头素质同比提升,800万像素的摄像头提供更好的成像效果、更远的探测距离及更大的视场角,2022年开始大量800万像素摄像头搭载上车。理想L9、蔚来ES8等车型单车配备800万像素摄像头数量达6~7个。 目前行业普遍采用的11~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3颗激光雷达方案的成本在1.5万元~2万元水平,远期规模化量产,全无人驾驶下,车企10-11个摄像头+3个4D毫米波雷达+2个普通毫米波的传感器配置,成本有望降至10000元内。 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3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6.8%,同比+5.5pct,环比+3.2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4.2%,同比+9.0pct,环比+2.9pct。2024年1-3月,乘用车前视摄像头渗透率为56.2%,同比+7.1pct,其中800万像素摄像头占比为11.1%,同比+5.8pct。 决策层-数据要求提升,域控算力升级(更新高算力芯片渗透率) 数据和算法要求提升,自动驾驶芯片算力持续提升(或从低于100tps到远期1000tps)。一方面大模型及大型自动驾驶数据处理提出大算力需求;另一方面,高规格摄像头等传感器上车提供更多需要处理的数据,增加算力消耗,比如传统的L1-L2级自动驾驶,配备120-200万像素摄像头,只需要对车道检测等简单功能提供算力,而800万的高像素及L2+高阶自动驾驶上车要求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城区复杂路况、多交互场景的路口变道等情况,神经网络算法要求提升,域控制器算力需求进一步提升。根据36氪研究院整理数据,L2级及以下智能驾驶算力需求通常为10-100TOPS,而L3级算力需求为100TOPS以上,到L4级算力需求跃升至1000TOPS以上。 以华为为代表的自动驾驶芯片占比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3.0%,同比+4.0pct,环比+2.7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2.8%、13.2%、32.4%、17.4%,同比分别变动+2、+6、-20、+16pct,环比分别变动-2、-2、+2、-0pct。2024年1-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为10.2%,同比+3.1pct,其中英伟达、地平线、特斯拉FSD、华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比分别为25.4%、13.4%、29.6%、16.8%,同比分别变动+3、+6、-13、+16pct。 从数据流的角度看汽车智能化核心要素 当前的汽车智能化围绕数据流进行演进,数据流从获取、储存、输送、计算再应用到车端实现智能驾驶、应用到人端通过视听触等五感进行交互,数据流方向关注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束、线控制动、空气悬架、车灯、玻璃、车机、HUD、车载音响等环节。 国信汽车团队深度跟踪汽车智能化,围绕感知层(传感器)、决策层(域控制器)、执行层(HUD、线控制动等)发布了多篇深度报告。此篇行业专题报告为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主要就汽车智能化主流配置的最新渗透率数据进行系统梳理,为读者了解汽车智能化行业提供参考。 2024年1-3月,乘用车行业L2级及以上渗透率为42.4%,同比+9pct,新势力品牌L2级及以上渗透率基本在90%以上,头部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乘用车等)L2级及以上渗透率在40%以上,领先合资品牌。 智能驾驶:2024年3月乘用车ADAS渗透率 智能驾驶,数据从感知层获取数据-决策层处理数据-执行层运用数据,由此带来的新增零部件覆盖感知层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决策层域控制器(中低算力域控制器、大算力域控制器)、执行层(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此部分我们将首先对ADAS各功能渗透率进行分价格区间、分燃料类型、分车企分析,再对感知层的核心传感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决策层的核心部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芯片)的渗透率进行梳理。 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乘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4年3月,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45.9%,同比+10.3pct,环比+6.0pct。2024年1-3累计,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42.4%,同比+9.0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4年3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20.9%、66.6%、77.5%、48.7%、51.5%,同比分别变动+5.7、+17.9、+24.1、-8.4、+4.8pct,环比分别变动+1.8、+13.1、+7.9、-16.1、-12.5pct。2024年1-3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20.4%、58.6%、70.1%、59%、52.1%,同比分别变动+4.4、+12.1、+16.8、+5.6、+11.1pct。 分燃料类型看,2024年3月,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45.4%、55%、87.3%、99.7%、35.9%,同比分别变动-1.6、-2.4、+11.7、+0、+12.3pct,环比分别变动+2.6、+11.9、+2.2、+2.4、+4pct。2024年1-3月累计,纯电动、插电式混动、油电混动、增程式混动、传统燃油及其他乘用车标配L2级及以上功能的渗透率分别为43.7%、52.4%、86.3%、97.3%、33.8%,同比分别变动-0.8、-7.4、+12.4、-2.4、+11.2pct。 基于功能:2024年3月乘用车ADAS各功能渗透率 自动驾驶从L0-L1-L2-L3-L4,行车端的功能层面从预警-横向或纵向控制-横纵向同时控制(不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有限条件下,允许脱手)-横纵向同时控制(允许驾驶员脱手),泊车端的功能从APA(L2)-RPA(L2+)-HPA(L3)-AVP(L4),配套的传感器从1R1V-1R5V-5R5V12UR-5R9V12URXL进化。 乘用车市场,L0级别,LDW车道偏离预警、RCTA倒车侧向警告、AVM全景环视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6.7%、26.6%、46.8%,同比分别变动+10、+7、+10pct,环比分别变动+5、+3、+4pct;L1级别,ACC自适应巡航、LKA车道保持辅助、AEB自动紧急制动3月渗透率分别为1.7%、54.3%、62.0%,同比分别变动-2、+12、+6pct,环比分别变动+0、+6、+5pct;L2级别,APA自动泊车3月渗透率为19.6%,同比+3pct,环比+3pct;L2+级别,HWA高速辅助驾驶、NOA-HW高速、NOA-urban城区、RPA遥控泊车3月渗透率分别为22.3%、6.5%、1.0%、17.3%,同比分别变动-1、+4、+0、+2pct,环比分别变动+4、+1、+0、+6pct;L3级别,HPP记忆泊车3月渗透率为3.0%,同比+2pct,环比+1pct。 感知层:2024年3月乘用车各传感器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前视摄像头、前向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56.8%、47.7%、4.3%,同比分别变动+5、-3、+3pct,环比分别变动+3、-2、+1pct;1-3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56.2%、50.2%、3.4%,同比分别变动+7、+2、+2pct。 决策层:2024年3月乘用车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 2024年3月,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3.0%,同比+4.0pct,环比+2.7pct。2024年1-3月累计,乘用车标配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0.2%,同比+3.1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4年3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搭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0.5%、4.3%、54.2%、20%、41%,同比分别变动+0.3、+2.2、+27.9、-15.4、+12.3pct,环比分别变动+0.4、+0.6、+9.4、-11.6、+5.8pct。2024年1-3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搭载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0.3%、3.3%、43.4%、25.6%、34.9%,同比分别变动+0.1、+1.8、+21.1、-5.5、+10.1pct。 智能座舱:2024年3月乘用车座舱交互单品渗透率 智能座舱围绕人端五感交互进行升级,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双联屏、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嗅觉件(车内香氛系统)、触觉件(无线充电)等产品应运而生。此部分我们将对智能座舱交互视觉件(中控屏、液晶仪表、座舱域控制器、HUD)、听觉件(扬声器、功放)、触觉件(无线充电)渗透率进行分析。 渗透率角度,10寸以上中控屏、10寸以上液晶仪表、HU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10个以上喇叭、独立功放、无线充电3月渗透率分别为82.6%、49.6%、13.6%、24.2%、25.3%、47.5%、43.8%,同比分别变动+16、+8、+4、+9、+5、+2、+9pct,环比分别变动+3、+2、+2、+2、+3、+8、+7pct;1-3月累计渗透率分别为80.6%、49.7%、12.6%、21.7%、23.1%、43.5%、39.5%,同比分别变动+14、+8、+3、+10、+4、-1、+7pct。 智能网联:2024年3月乘用车网联产品渗透率 渗透率角度,OTA、T-BOX产品3月的渗透率分别为74.9%、66.9%,同比分别变动+14、+4pct,环比分别变动+6、+3pct;1-3月的累计渗透率分别为70.9%、69.9%,同比分别变动+12、+7pct。 车身电子:2024年3月乘用车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 从渗透率来看,2024年3月,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9.3%,同比+0.3pct,环比-0.6pct。2024年1-3月累计,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功能的渗透率为10.5%,同比+2.7pct。 分价位区间看,2024年3月,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6.5%、11%、11.2%、17.8%、6%,同比分别变动+0.5、-2.2、+3.1、+9、-9.6pct,环比分别变动-1.5、+2.9、-1.2、+0.1、-20.2pct。2024年1-3月累计,15万元以下、15-25万元、25-35万元、35-45万元、45万元以上乘用车标配车身域控制器渗透率分别为8.6%、9%、12.5%、18.2%、21.2%,同比分别变动+3、-1.5、+3.2、+8.9、+12.1pct。 具体报告内容详见国信证券汽车团队于2024年6月4日发布的《汽车智能化月报系列(十五)- 小鹏汽车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小米SU7城市智能驾驶即将开通十城》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联系人:余珊 手机/微信:13974813846 邮箱:yushan1@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