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 2024年5月金融数据前瞻
(以下内容从东方金诚《热点关注 | 2024年5月金融数据前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背景 央行此前发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的一些列变化引起市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除了融资需求因素之外,导致4月份金融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监管部门在主动“挤水分”。5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挤水分”是否还会延续,未来信贷投放的重点又是什么? 要点解读如下: 我们判断,包括5月在内,短期内“挤水分”还会对金融数据、特别是信贷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但“水分”挤掉后,有助于盘活原来的空转或沉淀资金,也更能晰地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这将为下一步监管层有序调节信贷投放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基础。 5月新增信贷有望达到1.5万亿左右,同比多增约14000亿,有望连续两个月小幅多增。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信贷均衡投放”影响反转,当前银行信贷额度较为充裕。另外,上年同期新增信贷基数偏低,也有助于推动5月新增信贷同比多增。不过,受金融数据“挤水分”影响,短期内企业信贷需求可能处于低谷,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都有可能继续同比少增——我们估计影响幅度将小于4月。由此,5月票据贴现规模可能仍会较大,票据冲量现象还会较为明显——5月票据利率延续低位运行,已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一趋势。 居民贷款方面,5月17日房地产新政密集发布,但楼市继续处于调整状态,这会制约居民中长期贷款。另外,当前居民消费修复较为温和,特别是各地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前,消费延迟现象也比较明显,有可能继续对5月居民短贷形成一定下拉效应。 总体上看,考虑到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特别是地产、城投两个主要行业都处于调整阶段,信贷需求收缩,并且正在偿还存量贷款,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信贷总量增速。而当前政策面的重点是盘活存量贷款,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可适度淡化对信贷总量的关注,重点观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对重点领域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等的增速。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精准有效”的具体体现。 社融方面,我们预计新增规模有望达到2.3万亿,从而结束上月历史罕见的负值现象,同比也有望多增约7000亿。除了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主要拉动因素来自政府债券融资。可以看到,5月国债到期量从上月的11834亿大幅降至3100亿,而当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5月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由上月的负值转为新增13000多亿,同比多增逾7000亿。另外,尽管受城投债发行严监管及地产债发行市场环境较为严峻等影响,当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但去年同期为约2300亿的负值,这也会推动当期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不过,主要受票据贴现规模较大影响,估计5月表外票据融资还会是较大规模的负值,而且同比多减幅度较大。 M2方面,主要受信贷、社融恢复同比多增,有望带动存款派生加快速,5月M2同比将回升到8.0%左右。不过,受监管层叫停“手工补息”等影响,近期存款向理财搬家现象比较突出,这可能继续拉低5月M2增速。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考虑到今年GDP增速目标为“5.0%左右”,CPI目标是“3.0%”左右,因此8.0%是M2和社融增速的底线。4月受各类短期因素冲击,M2增速骤降至7.2%,已较大幅度偏离这一底线水平。5月M2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不过,短期内在金融“挤水分”,信贷、社融增速较为温和的背景下,接下来M2增速明显高于8.0%的可能性也不大。 本文作者 | 研究发展部 王青 冯琳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本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 由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东方金诚对于评级预测以及基于评级预测的结论并不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并保留随时予以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研究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本研究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本研究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的使用者使用,且该等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确定的方式使用,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 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东方金诚对本研究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背景 央行此前发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的一些列变化引起市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除了融资需求因素之外,导致4月份金融数据变化的原因是监管部门在主动“挤水分”。5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挤水分”是否还会延续,未来信贷投放的重点又是什么? 要点解读如下: 我们判断,包括5月在内,短期内“挤水分”还会对金融数据、特别是信贷数据产生一定影响。但“水分”挤掉后,有助于盘活原来的空转或沉淀资金,也更能晰地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际支持力度。这将为下一步监管层有序调节信贷投放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基础。 5月新增信贷有望达到1.5万亿左右,同比多增约14000亿,有望连续两个月小幅多增。主要原因是二季度“信贷均衡投放”影响反转,当前银行信贷额度较为充裕。另外,上年同期新增信贷基数偏低,也有助于推动5月新增信贷同比多增。不过,受金融数据“挤水分”影响,短期内企业信贷需求可能处于低谷,企业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都有可能继续同比少增——我们估计影响幅度将小于4月。由此,5月票据贴现规模可能仍会较大,票据冲量现象还会较为明显——5月票据利率延续低位运行,已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一趋势。 居民贷款方面,5月17日房地产新政密集发布,但楼市继续处于调整状态,这会制约居民中长期贷款。另外,当前居民消费修复较为温和,特别是各地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前,消费延迟现象也比较明显,有可能继续对5月居民短贷形成一定下拉效应。 总体上看,考虑到当前经济仍然面临一定下行压力,特别是地产、城投两个主要行业都处于调整阶段,信贷需求收缩,并且正在偿还存量贷款,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信贷总量增速。而当前政策面的重点是盘活存量贷款,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可适度淡化对信贷总量的关注,重点观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对重点领域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等的增速。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精准有效”的具体体现。 社融方面,我们预计新增规模有望达到2.3万亿,从而结束上月历史罕见的负值现象,同比也有望多增约7000亿。除了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会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主要拉动因素来自政府债券融资。可以看到,5月国债到期量从上月的11834亿大幅降至3100亿,而当月超长期特别国债开闸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5月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由上月的负值转为新增13000多亿,同比多增逾7000亿。另外,尽管受城投债发行严监管及地产债发行市场环境较为严峻等影响,当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限,但去年同期为约2300亿的负值,这也会推动当期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不过,主要受票据贴现规模较大影响,估计5月表外票据融资还会是较大规模的负值,而且同比多减幅度较大。 M2方面,主要受信贷、社融恢复同比多增,有望带动存款派生加快速,5月M2同比将回升到8.0%左右。不过,受监管层叫停“手工补息”等影响,近期存款向理财搬家现象比较突出,这可能继续拉低5月M2增速。央行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申,要“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考虑到今年GDP增速目标为“5.0%左右”,CPI目标是“3.0%”左右,因此8.0%是M2和社融增速的底线。4月受各类短期因素冲击,M2增速骤降至7.2%,已较大幅度偏离这一底线水平。5月M2增速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不过,短期内在金融“挤水分”,信贷、社融增速较为温和的背景下,接下来M2增速明显高于8.0%的可能性也不大。 本文作者 | 研究发展部 王青 冯琳 权利及免责声明 本研究报告及相关的信用分析数据、模型、软件、评级结果等所有内容的著作权和其他相关知识产权均归东方金诚所有,东方金诚保留一切与此相关的权利,任何机构及个人未经东方金诚书面授权不得修改、复制、逆向工程、销售、分发、储存、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本研究报告中引用的标明出处的公开资料,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资料提供方/ 发布方负责,东方金诚对该等资料进行了合理审慎的核查,但不应视为东方金诚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提供了任何形式的保证。 由于评级预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东方金诚对于评级预测以及基于评级预测的结论并不保证与实际情况一致,并保留随时予以修正或更新的权利。 本研究报告仅用于为投资人、发行人等授权使用方提供第三方参考意见,并非是对某种决策的结论或建议;投资者应审慎使用本研究报告,自行对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负责,东方金诚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 本研究报告仅授权东方金诚指定的使用者使用,且该等使用者必须按照授权确定的方式使用,相关引用必须注明来自东方金诚且不得篡改、歪曲或有任何类似性质的修改行为。 未获授权的机构及人士不应获取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本研究报告,东方金诚对本研究报告的未授权使用、超授权使用和非法使用等不当使用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