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涨幅超400%,从光伏龙头看全球新能源革命浪潮!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全年涨幅超400%,从光伏龙头看全球新能源革命浪潮!》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顾问:王苇 浙江分公司杭州环城西路营业部 执业证书编号:S0850611010021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在《巴黎协定》之后第一个长期气候目标,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那么何谓“碳中和”,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碳中和”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亦即增加(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与减少(吸收)的量相等,通常是依靠“碳补偿”,或简单地完全取消二氧化碳排放来实现净零排放。随着全球对化石燃料排放量的逐年增长,导致温室化愈演愈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必须在2050年左右达到零,才能实现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的目标。 不论是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净碳排放量的强调,抑或是我国对“碳中和”理念的重视,都向我们每个人释放了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临近这一信号。 基于此,我们以光伏产业为例,谈一谈碳中和背景下,光伏平价所酝酿的能源革命浪潮。 光伏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2006-2012年,欧洲主导全球光伏时代,2013-2017年,中国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逐渐形成中美日三足鼎立时代,2018-2020年,印度、中东、拉美等与中国、欧洲形成百花齐放态势,2021年之后,光伏产业进入平价时代,随着碳减排以及后疫情时代绿色经济复苏,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就国内而言,光伏的装机成本已基本支持平价化,电价在2-5毛左右,合适的中位数区间,电价已逐步跨度到0.35元附近。 2019年,光伏累计装机204GW(十亿瓦特﹒发电机装机容量),2020年,光伏累计装机达到244GW,2025年,光伏装机累计会达到600-640GW。 尽管“十四五”仍在制定阶段,但在碳减排的前提和驱动下,光伏产业将会再上新台阶。就下图而言,光伏产业近20年间的扩大规模是巨大且富有潜力的。 同时,今年11月,财政部发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总计59.5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9%,其中光伏产业获得预算资金33.84亿元,占总预算的一半有余,故2021年大概率迎来“光伏平价年”。 持续降本能力是光伏产业的核心优势,无论是上游的多晶硅,还是中游的硅片电池等产业链,在历史上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变革: 2012年左右,改良西门子法取得突破,通过高纯度氢气还原三氯氢硅得到多晶硅,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为上游产业提供优势,标杆企业保利协鑫; 2015-2017年,硅片实现金刚石切割,单晶硅片性价比大幅提升,相比于多晶硅更具光电转换效率,标杆企业隆基股份; 2017-2019年,借助PERC技术(发射机和背面钝化电池)减少光电转换效率的损失,单晶硅替代多晶硅得以实现,标杆企业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爱旭科技等; 2020-2021年,异质结技术研发,薄摊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个环节非硅成本,代表企业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等。 光伏行业有一个价值毁灭的特性,企业要想获得快速的净利润提升,市占率提升,产量增速大幅高于行业增速,成本控制以及产能投放速度则成为光伏所有的行业壁垒。尽管技术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高,但在经历淘洗后,存活下来的企业没有太明显的差距,在装机成本、电价上已趋同化,资金实力和非硅成本或成为龙头企业之间拉开差距的核心。 当下,对光伏产业来说,格局优化时代已经到来,缺乏成本控制和产能投放的中小企业仅依靠政策补贴的红利已然难以为继,因此无论是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还是一体化趋势,未来全球能源革命将爆发式发展。 除光伏龙头产业链的个股表现强势之外,12月1日仅发行一天的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全市场募集17.18亿元,就产品表现和聚焦定位上迎合政策和市场要求,其成份股也都是光伏产业链中的标杆企业,相信在封闭期结束之后,随着“十四五”规划落地,以及“碳中和”理念的加持,光伏等新能源市场将会持续扩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投资顾问:王苇 浙江分公司杭州环城西路营业部 执业证书编号:S0850611010021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在《巴黎协定》之后第一个长期气候目标,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那么何谓“碳中和”,其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碳中和”指实现净碳足迹为零,亦即增加(排放)的温室气体量与减少(吸收)的量相等,通常是依靠“碳补偿”,或简单地完全取消二氧化碳排放来实现净零排放。随着全球对化石燃料排放量的逐年增长,导致温室化愈演愈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必须在2050年左右达到零,才能实现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的目标。 不论是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净碳排放量的强调,抑或是我国对“碳中和”理念的重视,都向我们每个人释放了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临近这一信号。 基于此,我们以光伏产业为例,谈一谈碳中和背景下,光伏平价所酝酿的能源革命浪潮。 光伏能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市场的双轮驱动,2006-2012年,欧洲主导全球光伏时代,2013-2017年,中国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逐渐形成中美日三足鼎立时代,2018-2020年,印度、中东、拉美等与中国、欧洲形成百花齐放态势,2021年之后,光伏产业进入平价时代,随着碳减排以及后疫情时代绿色经济复苏,能源革命势在必行。 就国内而言,光伏的装机成本已基本支持平价化,电价在2-5毛左右,合适的中位数区间,电价已逐步跨度到0.35元附近。 2019年,光伏累计装机204GW(十亿瓦特﹒发电机装机容量),2020年,光伏累计装机达到244GW,2025年,光伏装机累计会达到600-640GW。 尽管“十四五”仍在制定阶段,但在碳减排的前提和驱动下,光伏产业将会再上新台阶。就下图而言,光伏产业近20年间的扩大规模是巨大且富有潜力的。 同时,今年11月,财政部发布2021年可再生能源补贴预算总计59.5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9%,其中光伏产业获得预算资金33.84亿元,占总预算的一半有余,故2021年大概率迎来“光伏平价年”。 持续降本能力是光伏产业的核心优势,无论是上游的多晶硅,还是中游的硅片电池等产业链,在历史上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变革: 2012年左右,改良西门子法取得突破,通过高纯度氢气还原三氯氢硅得到多晶硅,实现成本大幅下降,为上游产业提供优势,标杆企业保利协鑫; 2015-2017年,硅片实现金刚石切割,单晶硅片性价比大幅提升,相比于多晶硅更具光电转换效率,标杆企业隆基股份; 2017-2019年,借助PERC技术(发射机和背面钝化电池)减少光电转换效率的损失,单晶硅替代多晶硅得以实现,标杆企业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爱旭科技等; 2020-2021年,异质结技术研发,薄摊硅片+电池+组件等各个环节非硅成本,代表企业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等。 光伏行业有一个价值毁灭的特性,企业要想获得快速的净利润提升,市占率提升,产量增速大幅高于行业增速,成本控制以及产能投放速度则成为光伏所有的行业壁垒。尽管技术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高,但在经历淘洗后,存活下来的企业没有太明显的差距,在装机成本、电价上已趋同化,资金实力和非硅成本或成为龙头企业之间拉开差距的核心。 当下,对光伏产业来说,格局优化时代已经到来,缺乏成本控制和产能投放的中小企业仅依靠政策补贴的红利已然难以为继,因此无论是光伏产业的优胜劣汰还是一体化趋势,未来全球能源革命将爆发式发展。 除光伏龙头产业链的个股表现强势之外,12月1日仅发行一天的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全市场募集17.18亿元,就产品表现和聚焦定位上迎合政策和市场要求,其成份股也都是光伏产业链中的标杆企业,相信在封闭期结束之后,随着“十四五”规划落地,以及“碳中和”理念的加持,光伏等新能源市场将会持续扩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参考使用,客户须自主做出判断和投资决策。如本内容为海通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摘要,则仅为其研报观点的简要表述,客户仍需以海通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和专业的投资顾问的解读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