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如何理解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的背离?

如何理解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的背离?

作者:微信公众号【覃汉研究笔记】/ 发布时间:2024-06-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浙商证券《如何理解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的背离?》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CORE IDEA 核心观点 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背离隐含外部不确定性边际下降,“去金融化”过程中,“生产>需求”不等式或成立,实物资产消耗有韧性,中期红利资产的估值重构或仍在路上,但“跌可配,涨不追”,第一性原理视角下,后续债市或仍偏震荡,债持(中短端)为佳。 作者:覃汉/崔正阳 全文:2385 字 | 11 分钟阅读 正文 一、如何理解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的背离 以往经验上,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具有一定的同步性。2024年年初至5月之前,中证红利资产指数与30年国债期货表现整体走势相似。但是5月份以来,中证红利指数经历短暂调整后仍趋势向上,但30年国债期货行情整体表现为震荡格局,二者走势出现一定程度上背离,如何理解该种现象,以及后续的行情演绎? “资产荒”背景下,“高票息”属性是红利资产和超长债行情走势趋同的主要演绎逻辑。一方面,随着地产进入新发展模式,地产化债的有序推进,高息资产供给较往常相对偏少,而负债端需求仍相对较强,以银行为代表的资金推动30年国债等高息资产显著走强。第二,随着债市高息资产洼地渐平,30年国债的赔率下降,即无风险利率趋势下行,而红利资产因其“高股息”的“类债”属性亦会受到资金偏好,典型的如险资可能同时买入持有30年国债和红利资产,使得红利资产和30年国债同时走强。 不确定性环境下,资金对确定性的追逐也是重要推手。不确定边际抬升背景下,一方面,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资金可能主要选择低风险特征资产,另一方面,部分资金也可能采用哑铃策略,选择同时持有低风险特征资产和高风险特征资产组合。而在低风险特征资产这一端,红利资产和超长债均是可能的选择,典型的如2024年1月基金也成为30年国债的重要买入力量。 但5月份以来红利资产和超长债表现缘何分化? 其一,二者趋同表现成立前提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红利资产和超长债前期趋同的走势可能主要是基于“高票息”与确定性属性展开,但是这种情况演绎需要以“资产荒”背景和外部环境不确定为前提。5月份以来,一方面,地产新政频出,多方面不确定性边际降低,另一方面,政府债发行提速,供给端边际改善,“资产荒”格局边际缓解。 其二,从第一性原理来看,主线交易逻辑出现了边际变化。2024年年初,红利资产和超长债表现趋同的背后,是短期预期和长期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共振。但反观当下,一方面,当下短期政策利好频出,宏观不确定性边际下降,短期相对乐观预期逐渐升温,中长期相对悲观预期逐步降温,天平逐渐向乐观者倾斜,对股市相对利好,红利资产上涨一部分可能也源于股市整体β;另一方面,央行预期引导(具体详见外发报告《央行对长债的预期管理和市场应对思考》),核心为了实现“防风险”和“高质量发展”两大目标,使得市场对于债市的短期做多预期降温,或许意味着债市整体偏震荡格局。 其三,更为重要的是,红利资产的估值逻辑可能并不局限于表层意义上的“高股息”,“去金融化”过程中,“生产>需求”不等式可能成立,实物资产消耗韧性叠加微观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高或许可以支撑红利资产估值重构。 过往经验上,自上而下看,“高股息”或许是红利资产的主要标签,以应对需求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下行压力。在这种分析框架下,当红利资产价格短期上涨较多时,股息率的被动压缩会使得红利资产安全边际下降,所以理论上红利资产价格可能是处于宽幅震荡区间。 事实上,我们看到2024年以来红利资产呈波浪式上行的趋势,红利资产的估值可能并不局限于高股息逻辑。具体来看: 首先,换个角度来看,从具体行业自下而上重新审视红利资产的投资价值。银行、煤炭等作为中证红利的重要权重板块,其走势对板块的影响较为重要。 银行业作为2024年以来上涨较多的板块,我们认为,在2010年以来“金融化”过程中,银行业通过承担风险为全社会带来了利润扩张,其估值也不断被压缩。当下,尽管银行板块存在一些逻辑担忧,净息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但随着地产进入新发展模式,“去金融化”过程中,由于过去风险层面的充分定价,未来债务压力如果得到缓释或是债务周期企稳,银行板块可能迎来更大程度的资产重估。 “生产>需求”不等式下,实物资产需求有韧性,煤炭等上游资源类相对占优。与煤炭板块挂钩的是实物资产消耗,我们看到,除去2020年特殊年份外,历史上M1同比一般领先于表征经济运行现实的克强指数2-3个季度,但2022年底以来,挂靠实物资产消耗的克强指数表现明显强于M1同比走势所指向的规律,上游相对占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A股各板块市值占比可能会逐渐向各板块利润占比格局靠拢。 此外,公用事业、高铁票涨价等也为红利资产带来了部分“价”上的增量逻辑(具体详见外发报告《公用事业和高铁涨价对通胀影响几何》)。 其次,从微观企业主体行为来看,红利资产板块中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可能也相对较高。 随着需求弹性下降,产业周期可能也尚不成熟,一方面,部分板块可能面临着前期资本开支过度的情况,行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利润压力相对较大,另一方面,许多企业面临着资本回报率下降的现状,资金使用效率可能降低,远期成长性空间可能受到抑制。相比之下,红利资产所对应的公司多数现金流稳定,资本开支较少,整体行业格局相对占优,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高。根据奥尔森模型,这可能也意味着成长股和红利资产的估值差距或趋于收缩(具体详见外发报告《风格切换,价值回归》)。 对于后续资产选择而言,我们认为,红利资产“跌可配,涨不追”,债持(中短端)为佳。从第一性原理来看,短期做多预期的降温可能使得债市进入震荡格局,同时债市震荡格局制约了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可能也对红利资产持续走强形成一定的阻力,但中期维度,红利资产的估值重构或仍在路上。 二、风险提示 风险偏好提升不及预期:如果风险偏好提升缓慢或者降低,对应股市表现可能不及预期;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如果经济增长过程不顺畅,则风险资产走势可能表现不及预期; 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如果地缘局势超预期紧张,则会影响市场风险偏好和股市走势。 END 本研究报告根据2024年6月3日已公开发布的《如何理解红利资产与超长债表现的背离》整理,如需获取完整研报,请联系对口销售。 分析师 覃汉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3080005> 崔正阳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4020004> 特别声明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固收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固收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推文新规则,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请关注本公众号并设置星标??,以便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