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影响几何?系列之一有色篇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影响几何?系列之一有色篇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期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03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影响几何?系列之一有色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影响几何?系列之一有色篇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内容摘要: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明确总量减排方案。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相比,2021-2023年进度相对缓慢。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措辞相对中性。 有色方面,对铜基本面在未来两三年内影响均较小,铜核心矛盾点非冶炼端,面临的能耗压力相对偏小。对氧化铝影响在矿端资源维护和国内产能限制;对电解铝影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减耗降碳转型。对硅的政策将促进工业硅产业走向电解铝产业发展路线,并进行持续性的产能优化、产能转移和产能置换的发展路线;对晶硅板块产能布局不设限制,而是引导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对碳酸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引作用,将有助于合理规划供应、稳步促进需求,短期过剩矛盾犹在,但长期将逐步走出困境。 一、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明确总量减排方案 5 月 29 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本方案旨在推进节能降碳工作,通过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相比,2021-2023年进度相对缓慢。根据国家发改委初步测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十四五”前三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行动方案》提出“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措辞相对中性。 二、有色行业 1、铜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要求优化有色金属产能布局。其中,方案要求从严控制铜冶炼新增产能。据SMM统计,2023年全国电解铜产能达1330万吨,同比增长40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88%。未来四年,全国电解铜规划产能将达到1625万吨,比2023年新增将近300万吨产能,全球铜行业冶炼产能将稳步在50%以上。不过,国内铜精矿供应占比仅占10%左右,其余则依靠进口,且随着电解铜产能的扩张以及海外频发的精矿供给扰动事件,导致精矿供应预期已经赶不上冶炼产能增长预期,去年12月开始随着第一量子巴拿马铜矿的关停,精矿供应紧张问题被彻底袒露,这也导致国内铜冶炼企业加工费呈现快速下降甚至负值趋势,并最终成为推动本轮铜价的重要推手。因此从产业链格局来看,铜精矿供应能力无法有效满足冶炼产能的增加,并最终导致铜冶炼企业的快速下降。需要说明的是,《行动方案》提及严格控制铜冶炼新增产能,并非禁止,这实际也在指引企业对原有冶炼能力进行提质增效的改造,另一方面已有产能规划可能并不受影响。 从节能降碳的角度去看,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较少,特别是新建铜冶炼产能在环保和能耗要求越来越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据Mysteel统计,(1)利用铜精矿的铜冶炼企业矿产粗铜冶炼工艺综合能耗在18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电解工序(含电解液净化)综合能耗在10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2)利用含铜二次资源的铜冶炼企业阴极铜精炼工艺综合能耗在39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其中,阳极铜工艺综合能耗在290千克标准煤/吨及以下。 综合来看,《行动方案》对铜基本面的影响在未来两三年内影响均较小,铜核心矛盾点在于产业链两头—矿端和终端,而非冶炼端。另外,在节能降碳的大背景下,相比高耗能产业,铜产业面临的压力明显偏小,亦不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 2、铝 《行动方案》在氧化铝和电解铝产能方面要求,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从严控制氧化铝冶炼新增产能,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 对于氧化铝,此次文件颁布影响集中在矿端资源维护和国内产能限制。在电解铝产能天花板限制下,氧化铝需求潜力见顶。目前氧化铝建成产能超过1亿吨,已经足够覆盖所需。氧化铝新增产能准入门槛提高,有助于限制国内氧化铝当前过剩结构,促进国内氧化铝企业向海外布局。不同于电解铝产业停启槽带来的巨大成本损耗,氧化铝生产开工调节能力强,产量灵活度高,供给核心点仍然是矿端。23年以来国内矿石经历安全督查、违规开采和环保整治等影响,产量持续低于历年水平。当前晋豫两地复产推进速度仍低于预期。内矿经多年开采品位下滑,未来内矿限采和复垦节奏会成为常态,矿端供应重心继续转移至进口矿。 对于电解铝,此次文件颁布影响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减耗降碳转型。因为产能天花板限制,国内电解铝产能变动节奏逐渐明确,在阶梯电价等电力改革政策颁布后,铝企早已着手一方面通过不断升级电解槽技术以减少能耗,此外文件规定至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再生铝碳排量是原铝十分之一,推动再生产业发展和份额占比。一方面通过将产能向水电区转移、自行配备光电风电等生产设备,加速绿电替代火电进程。目前国内电解铝产能结构调整合产能置换进程基本实现。 3、硅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要求合理布局硅新增产能,但对于当前已处过剩格局产能未设限制。在能耗相近背景下,政策将促进工业硅产业走向电解铝产业发展路线,即通过设置既定产能天花板,并在产能逐渐逼近顶部的过程中,进行持续性的产能优化、产能转移和产能置换的发展路线。文件中同时提出了对于新建多晶硅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的要求。作为当前下游占比过半的主消费板块,多晶硅是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必要路线,同时具有高耗能和高载能特性,政策对晶硅板块产能布局不设限制、而是引导产业降本增效和技术创新。当前工业硅市场供需未出现转变,西南复产开启后供给过剩压力进一步凸显,在晶硅产能快速扩张的现状下,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高库存、低成本困局,仍将维持减采购、去库存的节奏。仓单集中注销压力,短期工业硅期货盘面表现稍强、现货货源充裕、让利频繁、跟涨无力。此次事件对于硅产业在消息面冲击影响整体大于实际影响。 不同于供给侧改革带来强制约效果,此次政策重点在于降耗减碳,整体效果相对温和。在短期情绪端和中长期预期上给予相关有色品种较强支撑,特别在已处上涨行情给予更强助力。但对阶段供需格局影响有限,仍需警惕后续基本面偏弱品种,在情绪消化后出现理性回调。 4、碳酸锂 《行动方案》中有多个重点任务涉及到碳酸锂产业链上下游。 首先,政策利好于锂电池终端应用领域,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包括碳酸锂在内的锂资源的远期需求预期。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据乘联会,在2024年4月上旬,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0%,首次超过燃油车。《行动方案》中,一方面提出了关于当下的新发展思路,如“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另一方面开拓了更多的应用场景,为锂电池拓展了更多的需求市场,如公共领域车辆、中重型货车及沿海内河船舶。在储能方面,新型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据国家能源局,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万千瓦、4000万千瓦”,或将有效拉动锂离子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 其次,《行动方案》的相关重点任务中也提出了关于“合理布局锂行业新增产能”,对未来企业扩产产能或有更高的要求。全球范围内锂资源丰富,对于资源的开发,全球各地区矿山/盐湖开工投产的进度上略有差异。目前,锂资源整体供应充足,现阶段也面临着过剩的压力。而对于国内市场而言,需要合理布局产能的问题更多出现在中上游环节,中国是锂盐、正极材料生产加工大国,但开工率普遍偏低。锂盐方面,中国碳酸锂生产产能目前占比全球超过60%,氢氧化锂近乎达到80%;正极材料方面,磷酸铁锂目前产能基本均在国内,而中国三元材料生产产能占比全球超过60%。然而,无论是锂盐还是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在逐步下降且普遍偏低,如据SMM,碳酸锂开工率从2022年年均59%下降至今年47%。尽管在产能利用率不高的背景下,部分项目延期或取消,但仍有大量的有待投产产能。同时,部分企业投资的海外锂盐或正极材料产能也将逐步落地,届时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全球范围内的锂需求日益增长,为匹配这一发展趋势,资源端的开发仍将不断增加,配套的锂盐冶炼产能和正极材料产能也将进一步扩张,而若不合理布局,产业发展或将受到产业链内卷、低利润和高风险等问题的制约。 最后,《行动方案》中所提及的“新建锂电池正负极项目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有助于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极材料的生产过剩涉及到较高的能耗,目前已有地方标准。根据2020年3月发布的关于征求《锂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中(下称“标准”),其规定了锂电池正极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适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能耗的计算、考核,以及对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能耗控制。根据其中公布的数据来看,不同产品、不同工艺、不同企业生产正极材料的能耗水平均有不同。分产品来看,能耗从低到到高依次是锰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和钴酸锂。而其中,不同企业之间,磷酸铁锂能耗水平差异较大。经查,该标准目前为现行湖南省地方标准,分别对于限定值、准入值和先进值给予了不同的能耗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生产安全,同时推动更高效发展。 该《行动方案》对碳酸锂产业未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引作用,将有助于合理规划供应,并稳步促进需求,因此虽然中短期来看,碳酸锂产能供大于求的矛盾较难有效解决,但站在更长远的角度,碳酸锂将逐步走出困境。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