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政策仍待加码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内需政策仍待加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结论 5月制造业PMI再度走弱,市场面临内需政策落地效果的短期博弈。 观点回顾 ——2024 年度策略 《结构新生,主导演进》:国内经济动能转换期,新兴主导产业趋势将逐渐确立,2024年配置“内升外落”, 关注软硬科技。 ——20240121 《红利策略仍有效》:经济数据显示政策有所显现,红利策略仍有效,市场接近阶段性底部的胜率在相应提升。 ——20240204 《等待资金面问题缓解》:被动卖出和购买意愿寡淡是当前资金面主要矛盾,经济数据修复将成为市场底部反转关键。 ——20240407《财报季关注盈利因子配置方向》:强势非农数据或推后美联储降息时点,4 月市场进入业绩窗口期及政策落地期,对盈利端的预期将有望迎来市场重新计价。 01大势与风格 内需仍有待政策加码。4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4.3%,当月同比4%,略超市场预期。行业结构表现上,外需相关产业表现依旧强劲,内需相关产业利润也有所修复,不过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影响下,内需链的修复持续性依然有待观察。4月工业企业库存持续上行,补库周期趋势愈发显现。但反映企业预期的5月PMI再度走弱,制造业PMI环比弱于季节性,除价格分项及从业人员分项外,其他分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反映当前制造业成本端与需求端均面临较大压力。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景气水平小幅上行,建筑业景气边际走弱,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进度相对偏缓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业新订单明显偏低。 市场进入预期兑现的博弈阶段。整体来看,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出口链偏强而内需相对偏弱的状态仍未得到有效扭转。当前市场对于外需定价已经较为充分,往后看,内需政策仍处于加速落地阶段,市场短期或进入政策效果的博弈阶段。本周上海及广深等一线城市先后发布楼市新政,进一步优化地产调控政策,此外,天津沈阳等城市更是全面取消房贷利率下限,自“517”楼市新政出台以来,各地密集跟进落地,市场正密切关注后续高频数据的改善情况。短期来看,政策定调转向带来的预期交易行情动能趋缓,市场进入预期兑现的博弈阶段。二季度A股盈利估值端支撑因素仍在,但市场热点轮动或有所加快。 02中观行业与景气 市场整体韧性,热点轮动仍快。与上周预期兑现行情不同,本周市场仍展现一定韧性,整体接近收平。本周一,在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及注册资金超预期的信息提振下,电子特别是半导体行业本周涨幅第一。本周,上海蓝箭鸿擎科技向国际电联提交“鸿鹄三号”卫星星座申请备案及中国时空信息集团在雄安正式成立,卫星产业链方向带动国防军工行业本周涨幅第二。受比亚迪推出第五代DM技术首搭车型上市催化,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同样居前。同时,电力体制改革预期仍持续发酵,电力公用行业本周仍录得正收益。此外,本周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电新及上游行业供给侧约束预期有所加强,相关行业本周表现同样较好。本周表现较差的行业仍集中在预期持续兑现的地产链相关方向。当前市场行业轮动速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需求侧预期弱波动背景下,事件及供给侧变动预期驱动行业表现,从我们四月发布的《供给侧行业轮动框架》视角出发,电新、化工等中游制造行业的供给侧在政策层面已出现初步积极信号,或驱动相关行业近期反复表现。 上广深楼市松绑政策进一步强化,5月地产销售延续孱弱态势。上海市住建委、市房屋管理局等四部门于2024年5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该政策在限购、首付比例及信贷政策等多方面下力。5月28日,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该通知主要着力于个人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的放宽,我们预期该利好政策可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深圳市政府为响应“5.17”楼市新政要求,则决定于5月29日起下调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原有的30%下调至20%,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则由LPR-10BP调整为LPR-45BP,第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进行了相应的下降调整。但据克尔瑞数据,1-5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14133.7亿元,同比下降44.3%,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地产销售仍然孱弱,地产链景气修复仍需时间。 全球再启核电建设热潮,中国核电投资与出口可期。近来地缘冲突影响下,传统能源价格波动较大,光伏等新能源也面临着贸易保护的不确定性问题,能源供给特别是清洁能源的供给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核电关注度有所提升,多个国家重启已经关闭的核电站。 2024年4月15日,日本电力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宣布重启柏琦-刈羽7号核电站并对反应堆装填燃料,此举主要为了保障稳定的电力供应以及应对不断高涨的电力成本和国内脱碳目标的压力。2024年5月29日,美国白宫发布一系列支持核工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新型核电站的部署和延长原有核电站的工作年限。今年3月,拜登政府就已宣布将提供15亿美元贷款,用于重启密歇根州的Palisades核电站,该站于2022年停止运行,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重启已经关闭的核电站。 对比之下,我国的核电投资建设规模近年也迎来明显提升,2024年我国核电投资总额预计达1200余亿元,近三年同比增速维持在55%左右。而在核电设备出口方面,中国也有着突出优势,一方面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核电产品出口价格长期居于低位;另一方面在政策合作等影响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有着较强的出口预期,据国家能源局预测数据,到2030年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新建上百台核电机组,共计新增核电装机1.15亿千瓦。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我国核电出海需求空间广阔。 03一周市场总览、组合表现及热点追踪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4-2025 年总体以及重点行业降碳具体数量目标: 1)2024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2.5%/3.9%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 2)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3)重点行业方面,钢铁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2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5300 万吨;石化化工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4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1 亿吨;有色金属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00 万吨;建材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1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2600 万吨。 钢铁与建材行业产能重点监测。本次《行动方案》还对多项产业产能进行了调控,钢铁行业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 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建材行业方面,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 配合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行动方案》明确将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此外,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 针对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目标(2025年达两成),《行动方案》提出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到2025 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 万千瓦、4000 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至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 新能源利用率放宽至90%,促进我国新能源装机上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继续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根据中银电新组测算,若将新能源利用率下调至90%,将新创造约74GW新能源装机空间,2024-2025年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有望上调,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提升。 总体来看,本次《行动方案》涉及石化、煤炭、钢铁、新能源、建材、有色等多个领域,再次强调了节能降碳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及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要性。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重提节能减碳,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上市公司二季报不达预期。 END 欢迎关注 微信号 : PBSSTR 太平桥策略随笔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分析师撰写并向特定客户发布。 本报告发布的特定客户包括:1) 基金、保险、QFII、QDII 等能够充分理解证券研究报告,具备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客户;2)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其可参考使用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可能以本报告为基础,整合形成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建议或产品,提供给接受其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向除上述特定客户外的公司个人客户提供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个人客户从任何外部渠道获得本报告的,亦不应直接依据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作出投资决策;需充分咨询证券投资顾问意见,独立作出投资决策。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及损失等。 本报告内含保密信息,仅供收件人使用。阁下作为收件人,不得出于任何目的直接或间接复制、派发或转发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予任何其他人,或将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发表。如发现本研究报告被私自刊载或转发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及时采取维权措施,追究有关媒体或者机构的责任。所有本报告内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统称“中银国际集团”)的商标、服务标记、注册商标或注册服务标记。 本报告及其所载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内容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并未考虑到任何特别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不能成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票据的要约或邀请,亦不构成任何合约或承诺的基础。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确保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产品适合任何特定投资者。本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阁下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中银国际集团的客户。阁下收到或阅读本报告须在承诺购买任何报告中所指之投资产品之前,就该投资产品的适合性,包括阁下的特殊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及其特别需要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 尽管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都是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证券分析师从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或达到,但撰写本报告的证券分析师或中银国际集团的任何成员及其董事、高管、员工或其他任何个人(包括其关联方)都不能保证它们的准确性或完整性。除非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中银国际集团任何成员不对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对其中所包含的或讨论的信息或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公平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阁下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仅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本报告时的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中银国际集团成员可发布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亦有可能采取与本报告观点不同的投资策略。为免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银国际集团成员的立场。 本报告可能附载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本报告可能涉及到中银国际集团本身网站以外的资料,中银国际集团未有参阅有关网站,也不对它们的内容负责。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包括连接到中银国际集团网站的地址及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为了阁下的方便及参考,连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阁下须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风险。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基于现状,不构成任何保证,可随时更改,毋须提前通知。本 报告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保证任何投资或策略适用于阁下个别情况。本报告不能作为阁下私人投资的建议。 过往的表现不能被视作将来表现的指示或保证,也不能代表或对将来表现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障。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只是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本报告所载日期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本报告中涉及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能出现上升或下跌。 部分投资可能不会轻易变现,可能在出售或变现投资时存在难度。同样,阁下获得有关投资的价值或风险的可靠信息也存在困难。本报告中包含或涉及的投资及服务可能未必适合阁下。如上所述,阁下须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包括买卖本报告涉及的任何证券,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核心结论 5月制造业PMI再度走弱,市场面临内需政策落地效果的短期博弈。 观点回顾 ——2024 年度策略 《结构新生,主导演进》:国内经济动能转换期,新兴主导产业趋势将逐渐确立,2024年配置“内升外落”, 关注软硬科技。 ——20240121 《红利策略仍有效》:经济数据显示政策有所显现,红利策略仍有效,市场接近阶段性底部的胜率在相应提升。 ——20240204 《等待资金面问题缓解》:被动卖出和购买意愿寡淡是当前资金面主要矛盾,经济数据修复将成为市场底部反转关键。 ——20240407《财报季关注盈利因子配置方向》:强势非农数据或推后美联储降息时点,4 月市场进入业绩窗口期及政策落地期,对盈利端的预期将有望迎来市场重新计价。 01大势与风格 内需仍有待政策加码。4月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4.3%,当月同比4%,略超市场预期。行业结构表现上,外需相关产业表现依旧强劲,内需相关产业利润也有所修复,不过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影响下,内需链的修复持续性依然有待观察。4月工业企业库存持续上行,补库周期趋势愈发显现。但反映企业预期的5月PMI再度走弱,制造业PMI环比弱于季节性,除价格分项及从业人员分项外,其他分项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反映当前制造业成本端与需求端均面临较大压力。非制造业方面,服务业景气水平小幅上行,建筑业景气边际走弱,今年地方债整体发行进度相对偏缓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业新订单明显偏低。 市场进入预期兑现的博弈阶段。整体来看,年初以来国内经济出口链偏强而内需相对偏弱的状态仍未得到有效扭转。当前市场对于外需定价已经较为充分,往后看,内需政策仍处于加速落地阶段,市场短期或进入政策效果的博弈阶段。本周上海及广深等一线城市先后发布楼市新政,进一步优化地产调控政策,此外,天津沈阳等城市更是全面取消房贷利率下限,自“517”楼市新政出台以来,各地密集跟进落地,市场正密切关注后续高频数据的改善情况。短期来看,政策定调转向带来的预期交易行情动能趋缓,市场进入预期兑现的博弈阶段。二季度A股盈利估值端支撑因素仍在,但市场热点轮动或有所加快。 02中观行业与景气 市场整体韧性,热点轮动仍快。与上周预期兑现行情不同,本周市场仍展现一定韧性,整体接近收平。本周一,在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及注册资金超预期的信息提振下,电子特别是半导体行业本周涨幅第一。本周,上海蓝箭鸿擎科技向国际电联提交“鸿鹄三号”卫星星座申请备案及中国时空信息集团在雄安正式成立,卫星产业链方向带动国防军工行业本周涨幅第二。受比亚迪推出第五代DM技术首搭车型上市催化,汽车行业本周涨幅同样居前。同时,电力体制改革预期仍持续发酵,电力公用行业本周仍录得正收益。此外,本周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电新及上游行业供给侧约束预期有所加强,相关行业本周表现同样较好。本周表现较差的行业仍集中在预期持续兑现的地产链相关方向。当前市场行业轮动速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需求侧预期弱波动背景下,事件及供给侧变动预期驱动行业表现,从我们四月发布的《供给侧行业轮动框架》视角出发,电新、化工等中游制造行业的供给侧在政策层面已出现初步积极信号,或驱动相关行业近期反复表现。 上广深楼市松绑政策进一步强化,5月地产销售延续孱弱态势。上海市住建委、市房屋管理局等四部门于2024年5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该政策在限购、首付比例及信贷政策等多方面下力。5月28日,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知》,该通知主要着力于个人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的放宽,我们预期该利好政策可以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深圳市政府为响应“5.17”楼市新政要求,则决定于5月29日起下调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由原有的30%下调至20%,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则由LPR-10BP调整为LPR-45BP,第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和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也进行了相应的下降调整。但据克尔瑞数据,1-5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为14133.7亿元,同比下降44.3%,降幅收窄2.5个百分点,地产销售仍然孱弱,地产链景气修复仍需时间。 全球再启核电建设热潮,中国核电投资与出口可期。近来地缘冲突影响下,传统能源价格波动较大,光伏等新能源也面临着贸易保护的不确定性问题,能源供给特别是清洁能源的供给再次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核电关注度有所提升,多个国家重启已经关闭的核电站。 2024年4月15日,日本电力运营商东京电力公司宣布重启柏琦-刈羽7号核电站并对反应堆装填燃料,此举主要为了保障稳定的电力供应以及应对不断高涨的电力成本和国内脱碳目标的压力。2024年5月29日,美国白宫发布一系列支持核工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新型核电站的部署和延长原有核电站的工作年限。今年3月,拜登政府就已宣布将提供15亿美元贷款,用于重启密歇根州的Palisades核电站,该站于2022年停止运行,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重启已经关闭的核电站。 对比之下,我国的核电投资建设规模近年也迎来明显提升,2024年我国核电投资总额预计达1200余亿元,近三年同比增速维持在55%左右。而在核电设备出口方面,中国也有着突出优势,一方面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核电产品出口价格长期居于低位;另一方面在政策合作等影响下,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有着较强的出口预期,据国家能源局预测数据,到2030年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新建上百台核电机组,共计新增核电装机1.15亿千瓦。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我国核电出海需求空间广阔。 03一周市场总览、组合表现及热点追踪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2024-2025 年总体以及重点行业降碳具体数量目标: 1)2024 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2.5%/3.9%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 2)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 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 3)重点行业方面,钢铁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2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5300 万吨;石化化工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4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1 亿吨;有色金属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1300 万吨;建材行业2024-2025 年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100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2600 万吨。 钢铁与建材行业产能重点监测。本次《行动方案》还对多项产业产能进行了调控,钢铁行业严格落实钢铁产能置换,严禁以机械加工、铸造、铁合金等名义新增钢铁产能,严防“地条钢”产能死灰复燃;2024 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建材行业方面,严格落实水泥、平板玻璃产能置换,加强建材行业产量监测预警,推动水泥错峰生产常态化。 配合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行动方案》明确将加快用能产品设备和设施更新改造,动态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加强工业装备、信息通信、风电光伏、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此外,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 针对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目标(2025年达两成),《行动方案》提出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合理有序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洋能规模化开发利用,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利用;有序建设大型水电基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统筹推进氢能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到2025 年底,全国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分别超过6200 万千瓦、4000 万千瓦;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一般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至5%,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地区需求响应能力应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以上。 新能源利用率放宽至90%,促进我国新能源装机上量:《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将继续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在保证经济性前提下,资源条件较好地区的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根据中银电新组测算,若将新能源利用率下调至90%,将新创造约74GW新能源装机空间,2024-2025年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有望上调,光伏装机需求有望提升。 总体来看,本次《行动方案》涉及石化、煤炭、钢铁、新能源、建材、有色等多个领域,再次强调了节能降碳目标的具体要求,以及完成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必要性。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点重提节能减碳,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上市公司二季报不达预期。 END 欢迎关注 微信号 : PBSSTR 太平桥策略随笔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分析师撰写并向特定客户发布。 本报告发布的特定客户包括:1) 基金、保险、QFII、QDII 等能够充分理解证券研究报告,具备专业信息处理能力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构客户;2)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其可参考使用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团队可能以本报告为基础,整合形成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建议或产品,提供给接受其证券投资顾问服务的客户。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以任何方式或渠道向除上述特定客户外的公司个人客户提供本报告。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个人客户从任何外部渠道获得本报告的,亦不应直接依据所获得的研究报告作出投资决策;需充分咨询证券投资顾问意见,独立作出投资决策。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及损失等。 本报告内含保密信息,仅供收件人使用。阁下作为收件人,不得出于任何目的直接或间接复制、派发或转发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予任何其他人,或将此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发表。如发现本研究报告被私自刊载或转发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将及时采取维权措施,追究有关媒体或者机构的责任。所有本报告内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或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统称“中银国际集团”)的商标、服务标记、注册商标或注册服务标记。 本报告及其所载的任何信息、材料或内容只提供给阁下作参考之用,并未考虑到任何特别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特殊需要,不能成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票据的要约或邀请,亦不构成任何合约或承诺的基础。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确保本报告中提及的投资产品适合任何特定投资者。本报告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阁下不会因为收到本报告而成为中银国际集团的客户。阁下收到或阅读本报告须在承诺购买任何报告中所指之投资产品之前,就该投资产品的适合性,包括阁下的特殊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及其特别需要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 尽管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都是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证券分析师从相信可靠的来源取得或达到,但撰写本报告的证券分析师或中银国际集团的任何成员及其董事、高管、员工或其他任何个人(包括其关联方)都不能保证它们的准确性或完整性。除非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中银国际集团任何成员不对使用本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对其中所包含的或讨论的信息或意见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公平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阁下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报告仅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撰写本报告时的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中银国际集团成员可发布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亦有可能采取与本报告观点不同的投资策略。为免生疑问,本报告所载的观点并不代表中银国际集团成员的立场。 本报告可能附载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本报告可能涉及到中银国际集团本身网站以外的资料,中银国际集团未有参阅有关网站,也不对它们的内容负责。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包括连接到中银国际集团网站的地址及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为了阁下的方便及参考,连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阁下须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风险。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基于现状,不构成任何保证,可随时更改,毋须提前通知。本 报告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或保证任何投资或策略适用于阁下个别情况。本报告不能作为阁下私人投资的建议。 过往的表现不能被视作将来表现的指示或保证,也不能代表或对将来表现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障。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只是反映证券分析师在本报告所载日期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本报告中涉及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能出现上升或下跌。 部分投资可能不会轻易变现,可能在出售或变现投资时存在难度。同样,阁下获得有关投资的价值或风险的可靠信息也存在困难。本报告中包含或涉及的投资及服务可能未必适合阁下。如上所述,阁下须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包括买卖本报告涉及的任何证券,寻求阁下相关投资顾问的意见。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及关联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