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公用事业涨价背后的财政逻辑——《财政洞悉》系列第三篇(高瑞东/王佳雯)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宏观】公用事业涨价背后的财政逻辑——《财政洞悉》系列第三篇(高瑞东/王佳雯)》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策略】公募基金对哪些行业有强话语权?——资金面系列报告之二 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 后续公用事业涨价大概率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但提价动作预计不会过于激进。公用事业涨价的影响:①对宏观经济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胀弹性;②对资本市场而言,改善了公用事业行业的盈利能力预期,同时利好特许经营权类城投资产的估值。 公用事业涨价,力度有多大? 近期,多地出台公用事业收费改革方案。样本数据显示,水费涨价幅度在20%-30%,高铁费涨价幅度在20%左右,燃气费涨价幅度约6%;电费改革方案以调节峰谷时段和浮动比例为核心。 事实上,公用事业改革是陆续推进的,核心内容包括适度放开市场准入、改革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建立合理价费体系等。从结果来看,公用事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且其价格弹性已经体现。对比来看,2023年至2024年观察到的公用事业涨价幅度,至少从个案跟踪来看,较以往更高。 公用事业涨价背后的财政逻辑 2024年1月31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通过,推动公用事业适度转向市场化定价,降低特许经营企业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度。财政的考虑有三个方面:①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土地财政模式运转不畅,地方债务压力有增无减。②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较往年同期拉大1.5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③公用事业行业,其准入实际上并未完全放开,带有行政垄断的色彩,因此国资占比较高。除了有国资背景的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多数地方将特许经营权类资产装入城投平台,这一特征意味着地方对民生事项的财政补贴除了出于公益性的考虑,还兼顾了维稳地方企业的诉求,也导致了财政补贴“刚性”支出压力随着企业亏损率的上升而加大。 公用事业涨价,有何影响? 后续公用事业涨价大概率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但提价动作预计不会过于激进。其潜在影响:①对宏观经济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胀弹性;②对资本市场而言,改善了公用事业行业盈利能力预期,同时利好特许经营权类城投资产的估值。 风险提示:地方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推进落地不及预期。 发布日期:2024-05-26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策略】公募基金对哪些行业有强话语权?——资金面系列报告之二 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 后续公用事业涨价大概率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但提价动作预计不会过于激进。公用事业涨价的影响:①对宏观经济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胀弹性;②对资本市场而言,改善了公用事业行业的盈利能力预期,同时利好特许经营权类城投资产的估值。 公用事业涨价,力度有多大? 近期,多地出台公用事业收费改革方案。样本数据显示,水费涨价幅度在20%-30%,高铁费涨价幅度在20%左右,燃气费涨价幅度约6%;电费改革方案以调节峰谷时段和浮动比例为核心。 事实上,公用事业改革是陆续推进的,核心内容包括适度放开市场准入、改革企业经营模式,以及建立合理价费体系等。从结果来看,公用事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且其价格弹性已经体现。对比来看,2023年至2024年观察到的公用事业涨价幅度,至少从个案跟踪来看,较以往更高。 公用事业涨价背后的财政逻辑 2024年1月31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通过,推动公用事业适度转向市场化定价,降低特许经营企业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度。财政的考虑有三个方面:①随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地方土地财政模式运转不畅,地方债务压力有增无减。②今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较往年同期拉大1.5个百分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③公用事业行业,其准入实际上并未完全放开,带有行政垄断的色彩,因此国资占比较高。除了有国资背景的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多数地方将特许经营权类资产装入城投平台,这一特征意味着地方对民生事项的财政补贴除了出于公益性的考虑,还兼顾了维稳地方企业的诉求,也导致了财政补贴“刚性”支出压力随着企业亏损率的上升而加大。 公用事业涨价,有何影响? 后续公用事业涨价大概率会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但提价动作预计不会过于激进。其潜在影响:①对宏观经济而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胀弹性;②对资本市场而言,改善了公用事业行业盈利能力预期,同时利好特许经营权类城投资产的估值。 风险提示:地方债务压力进一步加大;政策推进落地不及预期。 发布日期:2024-05-26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