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利率、通胀、信贷增速——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如何看待:利率、通胀、信贷增速——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应镓娴、贺媛、梁中华)》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梁中华团队 本报告作者: 应镓娴 S0850521080001 贺媛 S0850123030080 梁中华 S0850520120001 ·概 要 ·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5月10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如下: 专栏四中,央行继续关注长期国债利率的走势。对于经济基本面,央行表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增速。对于债券市场供求,央行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可以期待。而且政策对价格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新增表述“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可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来推动价格温和回升。我们认为,中期来看,政策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均有继续调整空间。但考虑到中美利差有所走阔,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报告强调“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需要政策权衡。 金融支持实体方面,房地产表述上新增“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对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地产政策效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是关键。加上近期多地房地产优化政策的落地效果,都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1 个人房贷利率再创新低 新发放个人房贷利率再创新低。央行公布2024年3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较2023年12月环比小幅回升16bp,主要受票据利率上行影响。从分项看,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创有统计以来的新低。一般贷款利率环比2023年12月继续下降8bp至4.27%;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回落28bp,已降至3.69%。另外,票据利率上行79bp至2.26%。 2 关注长债收益率与经济的匹配 专栏四中,央行继续关注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问题。根据央行解释,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 对于经济基本面,央行表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增速”、“近期 PMI、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和社会预期还在改善”。 对于债券市场供求,央行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我们认为,短期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如果再叠加特别国债供给的冲击,短时间内,长期无风险利率的波动或加大。但中期角度,整体资产荒逻辑仍待解决。 3 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弱化 专栏一中,央行详细解释了当前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已趋于弱化。具体来说,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过去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二是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三是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效应。 结合专栏二提到的“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了”、“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我们认为,接下来相比于融资的“量”,要更加关注融资的“质”和“效”。今年以来,央行信贷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均衡投放”的要求,往后看,政策或继续引导信贷投放的合理和均衡性。结构上,有望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提高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金融支持质效的增强。同时,政策仍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比如继续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市场发展。 4 对价格关注度提升 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报告指出“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较多”、“开局良好、回升向好”,不过“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因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仍可以期待。 本次报告中新加入表述“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政策对价格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可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来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不过央行也表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这意味着融资供给方面仍将遵循“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的原则。 对于具体政策,报告继续强调“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结合4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的“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我们预计,中期来看,政策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均有继续调整空间。但考虑到中美利差有所走阔,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报告强调“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需要政策权衡。 金融支持实体方面,房地产表述上新增“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对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地产政策效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是关键。加上近期多地房地产优化政策的落地效果,都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同时,对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央行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生效”、“提高养老金融普惠性”、“统筹好对绿色发展和传统能源转型的金融支持”等,结构性货币工具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提升融资的“质”和“效”。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低利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二(海通宏观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离不开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海通宏观李俊、梁中华) 沙特:哪些投资机会?——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九(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阿联酋:多元化转型有何成果?——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八(海通宏观 李俊、贺媛、梁中华) 央行的快速“扩表”:如何理解?(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设备更新、耐用品换新:如何开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低利率环境: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中东:“油库”中的机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七(海通宏观) “出海”竞争:哪些新机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印度制造”:前景如何?——印度经济结构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六) 低利率环境:哪些企业盈利更稳定?(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引擎能持续多久?——2024年海外经济展望(日本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房地产研究合集》:经济消费、债务化解、资产配置、汇率表现(海通宏观 梁中华团队) 印度:制造“落后”,服务“超前”——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迎难而上——2024年海通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海通宏观 梁中华团队 本报告作者: 应镓娴 S0850521080001 贺媛 S0850123030080 梁中华 S0850520120001 ·概 要 · 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5月10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如下: 专栏四中,央行继续关注长期国债利率的走势。对于经济基本面,央行表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增速。对于债券市场供求,央行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货币政策有望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可以期待。而且政策对价格的关注度明显提升(新增表述“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可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来推动价格温和回升。我们认为,中期来看,政策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均有继续调整空间。但考虑到中美利差有所走阔,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报告强调“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需要政策权衡。 金融支持实体方面,房地产表述上新增“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对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地产政策效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是关键。加上近期多地房地产优化政策的落地效果,都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1 个人房贷利率再创新低 新发放个人房贷利率再创新低。央行公布2024年3月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较2023年12月环比小幅回升16bp,主要受票据利率上行影响。从分项看,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继续创有统计以来的新低。一般贷款利率环比2023年12月继续下降8bp至4.27%;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回落28bp,已降至3.69%。另外,票据利率上行79bp至2.26%。 2 关注长债收益率与经济的匹配 专栏四中,央行继续关注长期国债收益率的问题。根据央行解释,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同时也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 对于经济基本面,央行表示,“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增速”、“近期 PMI、投资、出口等经济指标和社会预期还在改善”。 对于债券市场供求,央行表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进一步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与未来经济向好的态势将更加匹配。 我们认为,短期地产利好政策密集出台,如果再叠加特别国债供给的冲击,短时间内,长期无风险利率的波动或加大。但中期角度,整体资产荒逻辑仍待解决。 3 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弱化 专栏一中,央行详细解释了当前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已趋于弱化。具体来说,我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这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过去靠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债务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二是当信贷存量规模比较大时,继续增加信贷投放的边际效果递减;三是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效应。 结合专栏二提到的“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少了”、“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我们认为,接下来相比于融资的“量”,要更加关注融资的“质”和“效”。今年以来,央行信贷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均衡投放”的要求,往后看,政策或继续引导信贷投放的合理和均衡性。结构上,有望继续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提高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和金融支持质效的增强。同时,政策仍会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比如继续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市场发展。 4 对价格关注度提升 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报告指出“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较多”、“开局良好、回升向好”,不过“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因此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宽松基调,总量和结构性政策仍可以期待。 本次报告中新加入表述“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这意味着政策对价格的关注度明显提升,可能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来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不过央行也表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这意味着融资供给方面仍将遵循“合理增长、均衡投放”的原则。 对于具体政策,报告继续强调“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结合4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的“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我们预计,中期来看,政策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均有继续调整空间。但考虑到中美利差有所走阔,汇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报告强调“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需要政策权衡。 金融支持实体方面,房地产表述上新增“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对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地产政策效果,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是关键。加上近期多地房地产优化政策的落地效果,都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同时,对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央行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生效”、“提高养老金融普惠性”、“统筹好对绿色发展和传统能源转型的金融支持”等,结构性货币工具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提升融资的“质”和“效”。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政策超预期。 ---------------- 更多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低利率?——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二(海通宏观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离不开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分析(海通宏观李俊、梁中华) 沙特:哪些投资机会?——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九(海通宏观李俊、王宇晴、梁中华) 阿联酋:多元化转型有何成果?——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八(海通宏观 李俊、贺媛、梁中华) 央行的快速“扩表”:如何理解?(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设备更新、耐用品换新:如何开展?(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低利率环境:配置什么资产?——低利率下的资产配置系列一(海通宏观 应镓娴、梁中华等) 中东:“油库”中的机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七(海通宏观) “出海”竞争:哪些新机遇?(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印度制造”:前景如何?——印度经济结构篇(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六) 低利率环境:哪些企业盈利更稳定?(海通宏观 侯欢、梁中华) 经济引擎能持续多久?——2024年海外经济展望(日本篇)(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房地产研究合集》:经济消费、债务化解、资产配置、汇率表现(海通宏观 梁中华团队) 印度:制造“落后”,服务“超前”——新兴经济研究系列之五(海通宏观 应镓娴、贺媛、梁中华) 迎难而上——2024年海通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海通宏观研究团队)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海通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