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宏观】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信贷质量、关注长端利率区间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分析结论:货币政策继续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并提及信贷重质不重量。央行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年内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报告基本延续4月政治局会议基调(参见《4月政治局会议:全方位巩固逆周期成果,化解存量问题》,2024/4/30),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央行强调随着信贷结构优化、以及直接融资发展,信贷增长放缓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对于市场关注度相对较高的长端利率,央行认为长端利率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但已回升至短端MLF利率2.5%以上,需要防范部分机构过度拉长投资久期的行为,并提示关注财政发力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央行继续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如果政府债加速发行大幅推升长端利率,央行可能会通过降准降息来释放流动性。 从货币政策总结、经济形势判断、周期性政策思路、以及结构性政策方向四个方面,我们对报告分析如下—— 1、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广义货币信贷“量”缩、而“价”大体平稳,金融条件边际收紧。与去年4季度相比,今年1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WALR)季环比上行16个基点至3.99%,其中一般贷款利率和个人房贷利率季环比分别下降8、28个基点至4.27%、3.69%,而票据融资利率季环比上升79个基点至2.26%(图表2)。今年1季度,受去年同期高基数、政府债发行同比偏慢、以及银行平滑信贷投放的拖累,社融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末的9.5%放缓至今年1季度末的8.7%,M2同比增速亦从9.7%放缓至8.3%(图表3)。此外,今年1季度超储率季环比回落60个基点至1.5%,降幅与2019-2023年的平均降幅56bp大体相当,基本符合季节性(图表4)。 2、就国内外增长/通胀走势而言,央行对全球经济的判断相对谨慎,同时认为发达经济体通胀回落速度或不及预期;央行对国内经济的判断更为积极,并预计国内通胀将继续温和回升(请见图表1中与去年4季度相比,今年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措辞变化)。具体看,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长分化有所加剧;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总体缓解,但继续回落的速度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央行指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需求下滑也可能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形成拖累。风险方面,央行主要关注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降息时点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央行表示,国内增长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年内通胀将继续温和回升。报告总结到,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1)政府稳增长力度继续加大,中央政府有效运用的杠杆空间较为充裕,有利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并带动吸纳就业;2)居民消费意愿加快恢复,汽车、家电等更新换代的市场规模空间较大;3)民营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民间投资增速在今年一季度由负转正。另一方面,央行亦提及,国内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以及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挑战,与4月政治局的表述保持一致。通胀方面,央行认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随着经济数据持续改善,预计年内CPI还将继续温和回升,PPI 降幅也将收敛。 3、在周期性政策方面,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并通过存贷款利率改革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在专栏1中,央行强调信贷投放重质不重量,认为国内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主要是由于:1)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下信贷需求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地产、城投等主要融资主体扩张放缓;另一方面,轻资产服务业占比上升,而重工业趋于饱和;2)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新增信贷的边际效果递减;以及3)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由此,央行表示虽然信贷总量增速可能放缓,但盘活低效金融资源、以及发展直接融资有助于改善融资环境,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在专栏2中,央行主要回应了近期有关广义货币供应增长放缓、尤其是M1增长偏弱的讨论。央行强调,虽然央行着力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存贷款结构仍受微观主体信贷需求、实体经济供需是否平衡、以及国内循环是否顺畅的影响。此外,直接融资发展也会导致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下降。由此,货币总量增长的放缓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 针对市场关注的长端利率方面,专栏4表示长端利率在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同时,也受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报告认为,今年1季度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主要是由于资产配置需求集中释放,但也提醒部分机构为增厚债券投资收益过度拉长投资久期的潜在风险。央行指出,4月下旬以来,长期国债利率已回升至短端MLF利率2.5%以上,并预计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或将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更匹配。 4、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将继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并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央行在报告中提到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的政策导向作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好存续的各类专项再贷款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生效。同时,央行表示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强化“三大工程”的资金保障,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此外,央行提及要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和改革化险工作,稳妥有序做好存量风险处置项目收尾。 风险提示:地产周期超预期下滑;逆周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5月11日发布的《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信贷质量、关注长端利率区间》 常慧丽 研究员 PhD SAC No. S0570520110002 | SFC BJC906 易峘 研究员 SAC No.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王洺硕 联系人 PhD SAC No. S0570123070085 | SFC BUP051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分析结论:货币政策继续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并提及信贷重质不重量。央行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预计年内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空间。报告基本延续4月政治局会议基调(参见《4月政治局会议:全方位巩固逆周期成果,化解存量问题》,2024/4/30),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同时,央行强调随着信贷结构优化、以及直接融资发展,信贷增长放缓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对于市场关注度相对较高的长端利率,央行认为长端利率受到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但已回升至短端MLF利率2.5%以上,需要防范部分机构过度拉长投资久期的行为,并提示关注财政发力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央行继续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如果政府债加速发行大幅推升长端利率,央行可能会通过降准降息来释放流动性。 从货币政策总结、经济形势判断、周期性政策思路、以及结构性政策方向四个方面,我们对报告分析如下—— 1、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广义货币信贷“量”缩、而“价”大体平稳,金融条件边际收紧。与去年4季度相比,今年1季度加权平均贷款利率(WALR)季环比上行16个基点至3.99%,其中一般贷款利率和个人房贷利率季环比分别下降8、28个基点至4.27%、3.69%,而票据融资利率季环比上升79个基点至2.26%(图表2)。今年1季度,受去年同期高基数、政府债发行同比偏慢、以及银行平滑信贷投放的拖累,社融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末的9.5%放缓至今年1季度末的8.7%,M2同比增速亦从9.7%放缓至8.3%(图表3)。此外,今年1季度超储率季环比回落60个基点至1.5%,降幅与2019-2023年的平均降幅56bp大体相当,基本符合季节性(图表4)。 2、就国内外增长/通胀走势而言,央行对全球经济的判断相对谨慎,同时认为发达经济体通胀回落速度或不及预期;央行对国内经济的判断更为积极,并预计国内通胀将继续温和回升(请见图表1中与去年4季度相比,今年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措辞变化)。具体看, 报告认为,全球经济总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长分化有所加剧;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总体缓解,但继续回落的速度可能不及预期。同时,央行指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需求下滑也可能对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形成拖累。风险方面,央行主要关注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降息时点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央行表示,国内增长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年内通胀将继续温和回升。报告总结到,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1)政府稳增长力度继续加大,中央政府有效运用的杠杆空间较为充裕,有利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并带动吸纳就业;2)居民消费意愿加快恢复,汽车、家电等更新换代的市场规模空间较大;3)民营经济活跃度不断提升,民间投资增速在今年一季度由负转正。另一方面,央行亦提及,国内经济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以及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挑战,与4月政治局的表述保持一致。通胀方面,央行认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随着经济数据持续改善,预计年内CPI还将继续温和回升,PPI 降幅也将收敛。 3、在周期性政策方面,央行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并通过存贷款利率改革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在专栏1中,央行强调信贷投放重质不重量,认为国内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趋于弱化主要是由于:1)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下信贷需求出现“换挡”、信贷结构优化升级。一方面,地产、城投等主要融资主体扩张放缓;另一方面,轻资产服务业占比上升,而重工业趋于饱和;2)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新增信贷的边际效果递减;以及3)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良性替代。由此,央行表示虽然信贷总量增速可能放缓,但盘活低效金融资源、以及发展直接融资有助于改善融资环境,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 在专栏2中,央行主要回应了近期有关广义货币供应增长放缓、尤其是M1增长偏弱的讨论。央行强调,虽然央行着力调节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但存贷款结构仍受微观主体信贷需求、实体经济供需是否平衡、以及国内循环是否顺畅的影响。此外,直接融资发展也会导致存贷款和货币供应量下降。由此,货币总量增长的放缓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 针对市场关注的长端利率方面,专栏4表示长端利率在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的同时,也受安全资产缺乏等因素的扰动。报告认为,今年1季度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主要是由于资产配置需求集中释放,但也提醒部分机构为增厚债券投资收益过度拉长投资久期的潜在风险。央行指出,4月下旬以来,长期国债利率已回升至短端MLF利率2.5%以上,并预计随着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趋于均衡,长期国债收益率或将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更匹配。 4、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央行将继续做好“五篇大文章”,并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央行在报告中提到要充分发挥货币信贷的政策导向作用,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实施好存续的各类专项再贷款工具,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生效。同时,央行表示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强化“三大工程”的资金保障,推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此外,央行提及要推动重点区域、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和改革化险工作,稳妥有序做好存量风险处置项目收尾。 风险提示:地产周期超预期下滑;逆周期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5月11日发布的《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信贷质量、关注长端利率区间》 常慧丽 研究员 PhD SAC No. S0570520110002 | SFC BJC906 易峘 研究员 SAC No.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王洺硕 联系人 PhD SAC No. S0570123070085 | SFC BUP051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