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量化 | 新“国九条”下个股ST风险的评定变化
(以下内容从国盛证券《国盛量化 | 新“国九条”下个股ST风险的评定变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文:国盛金融工程团队 联系人:林志朋/刘富兵/赵博文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时隔10年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且三大交易所根据文件对退市等业务规则进行修订。对于二级市场,退市、风险警示相关规则修订值得重点关注。诸多规则中,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及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均有详细的量化筛选情形,且给予了一年左右的缓冲期。2023年年报季结束,相关指标未达标准的公司需要在缓冲期中进行业务改善。 新“国九条”发布,退市标准更加严格。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指导下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且三大交易所根据文件对退市等业务规则进行修订,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股票退市标准更加严格。 退市规则修订后,主板上市公司营收要求提高对退市企业数量有较大影响。新规中财务类退市规则对主板上市公司营收要求从1亿元提升至3亿元。按照2023年年报数据,不满足营收规则的股票数量由旧规下11家提升至100家。其余规则修订对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数量影响不大。 新规新增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新规指明对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采取风险警示(ST),重点将多年不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ST情形。此举有望推动上市公司分红主动性,有利于投资者获得红利回报。此外,分红不达标新规对双创板块公司包容度较高,允许研发投入较高的上市公司豁免实施ST,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部分上市公司需进一步提升分红力度。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已全部披露,根据年报及分红预案,超过百家公司分红预案暂不达标,分红力度亟待进一步提升。 01 退市相关规则主要修订内容概览 交易所在新版“国九条”下,对公司上市、退市等规则进行了修订。其中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的相关量化指标均有所收紧。图表1展示了两类退市的修订情况概览。交易类退市规则的主要修订内容聚焦市值及流动性,而财务类退市规则对利润及营收要求更加严格。 对比修订前后规则变化,财务类退市规则修订中,主板营收要求影响较大。按照修订后规则,2023年年报中不满足新规则的股票数量达100家,而按照旧规则仅11家;利润指标中增加的利润总额对不满足要求的股票数量无影响。 交易类退市规则修订后,按照截至2024年4月30日行情数据,主板退市的市值要求收紧后仅两家公司触发交易类退市规则,且两家公司2023年年报已触发财务类退市规则。北交所股票新增的成交量要求对退市股票数量暂无影响。图表2展示了各板块在修订前后不满足条件的股票数量变动。图表3展示了部分在财务类退市新规下因营收不足而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的主板股票名单。 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则修订详情 交易类退市规则主要修订了总市值相关指标,主板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由3亿元提升至5亿元,进一步加快市值过小的微盘股退市节奏。此外,北交所新增成交量过低股票的退市指标,低流动性股票也将加速出清。图表4展示了修订后新规的具体内容。 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修订详情 财务类退市指标主要有两大改动。修订前的利润相关指标仅考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新规将利润总额也纳入考核范围。此外,主板企业营收指标扩大至3亿元,低营收企业退市风险加大。 除了利润、营收等能够量化的指标外,新规的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中,针对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或当年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相关财务指标触及退市标准的公司也将执行强制退市。图表5展示了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的修订情况。 02 新增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 分红风险警示新规细则:对盈利公司强制要求分红比例或分红总额达标 为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增强上市公司股东回报水平,新规对有能力进行分红、但多年不分红或分红不达标的公司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需要注意的是,ST有别于退市风险警示(*ST),不会导致股票退市,且达标后可以摘除。此外,新规中额外将现金回购的金额也纳入分红金额的统计中,对于部分不愿采取现金分红作为股东回报方式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新规另一亮点在于豁免制度。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允许对研发投入占比较高或研发支出金额较大、且未满足分红要求的公司不实施ST。图表6展示了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新规的具体细则。 新规实施后,哪些公司需要提升分红力度? 2024年4月16日,证监会就分红和退市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表示,以2020-2022年度数据测算,沪深两市可能触及分红不达标标准的公司数量约80多家。 新规中提及,统计的首个会计年度为2024年、过去三个会计年度为2022、2023和2024年,上市公司仍有一年左右缓冲期改善经营及分红情况。随着2023年年报季接近尾声,各家公司也逐步披露了2023年的分红预案,我们参考所有上市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年报及2021年、2022年实际分红情况与2023年分红预案,按照以下步骤对2023年报披露后分红仍不达标的公司进行筛选。 筛选2021年12月31日前已经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分别统计上市公司所属上市板块以及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年报中净利润、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对于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额外统计三个财年的营业收入及研发费用; 分红数据处理:根据Wind数据库中分红数据,统计各上市公司2021年度与2022年度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及年报四个报告期的实际分红金额并按年度求和,作为2021年和2022年的分红金额。对于2023年的一季报、半年报及三季报,正常统计实际分红金额;对于2023年年报,按照年报披露的分红预案作为年报分红金额。将实际分红金额和分红预案计算得到的年报分红金额相加作为2023年的分红金额; 回购数据处理:根据Wind数据库中回购数据,仅统计已公告实施的回购金额,按年度求和作为2021、2022和2023年的回购金额; 将分红金额和回购金额对应年度加总求得个股年度分红总金额,最终按照图表6中不同板块的规则筛选得到分红不达标的股票名单。 经筛选后,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分红暂时不达标,亟待在2024年加大分红力度、提高股东回报,否则新规落地后可能存在实施风险警示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经筛选后双创股票原本有40家公司分红未达标,其中7家公司满足豁免条件,豁免比例17.5%,新规对高新产业上市公司有较大扶持力度。图表7展示了部分分红不达标公司的名单。 风险提示:以上结论均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的测算,如果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发生剧烈改变,不排除模型失效的可能性。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5月8日发布的报告《新“国九条”下个股ST风险的评定变化》,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林志朋 S0680518100004 linzhipeng@gszq.com 刘富兵 S0680518030007 liufubing@gszq.com 赵博文 S0680122070011 zhaobowe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金融工程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金融工程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文:国盛金融工程团队 联系人:林志朋/刘富兵/赵博文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时隔10年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且三大交易所根据文件对退市等业务规则进行修订。对于二级市场,退市、风险警示相关规则修订值得重点关注。诸多规则中,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及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均有详细的量化筛选情形,且给予了一年左右的缓冲期。2023年年报季结束,相关指标未达标准的公司需要在缓冲期中进行业务改善。 新“国九条”发布,退市标准更加严格。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意见指导下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且三大交易所根据文件对退市等业务规则进行修订,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股票退市标准更加严格。 退市规则修订后,主板上市公司营收要求提高对退市企业数量有较大影响。新规中财务类退市规则对主板上市公司营收要求从1亿元提升至3亿元。按照2023年年报数据,不满足营收规则的股票数量由旧规下11家提升至100家。其余规则修订对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数量影响不大。 新规新增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新规指明对分红不达标的上市公司采取风险警示(ST),重点将多年不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纳入ST情形。此举有望推动上市公司分红主动性,有利于投资者获得红利回报。此外,分红不达标新规对双创板块公司包容度较高,允许研发投入较高的上市公司豁免实施ST,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部分上市公司需进一步提升分红力度。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已全部披露,根据年报及分红预案,超过百家公司分红预案暂不达标,分红力度亟待进一步提升。 01 退市相关规则主要修订内容概览 交易所在新版“国九条”下,对公司上市、退市等规则进行了修订。其中交易类强制退市、财务类强制退市的相关量化指标均有所收紧。图表1展示了两类退市的修订情况概览。交易类退市规则的主要修订内容聚焦市值及流动性,而财务类退市规则对利润及营收要求更加严格。 对比修订前后规则变化,财务类退市规则修订中,主板营收要求影响较大。按照修订后规则,2023年年报中不满足新规则的股票数量达100家,而按照旧规则仅11家;利润指标中增加的利润总额对不满足要求的股票数量无影响。 交易类退市规则修订后,按照截至2024年4月30日行情数据,主板退市的市值要求收紧后仅两家公司触发交易类退市规则,且两家公司2023年年报已触发财务类退市规则。北交所股票新增的成交量要求对退市股票数量暂无影响。图表2展示了各板块在修订前后不满足条件的股票数量变动。图表3展示了部分在财务类退市新规下因营收不足而可能触发财务类退市的主板股票名单。 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则修订详情 交易类退市规则主要修订了总市值相关指标,主板上市公司的市值退市指标由3亿元提升至5亿元,进一步加快市值过小的微盘股退市节奏。此外,北交所新增成交量过低股票的退市指标,低流动性股票也将加速出清。图表4展示了修订后新规的具体内容。 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修订详情 财务类退市指标主要有两大改动。修订前的利润相关指标仅考虑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新规将利润总额也纳入考核范围。此外,主板企业营收指标扩大至3亿元,低营收企业退市风险加大。 除了利润、营收等能够量化的指标外,新规的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中,针对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或当年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导致相关财务指标触及退市标准的公司也将执行强制退市。图表5展示了财务类强制退市规则的修订情况。 02 新增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 分红风险警示新规细则:对盈利公司强制要求分红比例或分红总额达标 为进一步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增强上市公司股东回报水平,新规对有能力进行分红、但多年不分红或分红不达标的公司将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需要注意的是,ST有别于退市风险警示(*ST),不会导致股票退市,且达标后可以摘除。此外,新规中额外将现金回购的金额也纳入分红金额的统计中,对于部分不愿采取现金分红作为股东回报方式的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新规另一亮点在于豁免制度。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允许对研发投入占比较高或研发支出金额较大、且未满足分红要求的公司不实施ST。图表6展示了分红不达标风险警示新规的具体细则。 新规实施后,哪些公司需要提升分红力度? 2024年4月16日,证监会就分红和退市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表示,以2020-2022年度数据测算,沪深两市可能触及分红不达标标准的公司数量约80多家。 新规中提及,统计的首个会计年度为2024年、过去三个会计年度为2022、2023和2024年,上市公司仍有一年左右缓冲期改善经营及分红情况。随着2023年年报季接近尾声,各家公司也逐步披露了2023年的分红预案,我们参考所有上市公司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年报及2021年、2022年实际分红情况与2023年分红预案,按照以下步骤对2023年报披露后分红仍不达标的公司进行筛选。 筛选2021年12月31日前已经上市的所有上市公司,分别统计上市公司所属上市板块以及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年报中净利润、母公司报表年度末未分配利润;对于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额外统计三个财年的营业收入及研发费用; 分红数据处理:根据Wind数据库中分红数据,统计各上市公司2021年度与2022年度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及年报四个报告期的实际分红金额并按年度求和,作为2021年和2022年的分红金额。对于2023年的一季报、半年报及三季报,正常统计实际分红金额;对于2023年年报,按照年报披露的分红预案作为年报分红金额。将实际分红金额和分红预案计算得到的年报分红金额相加作为2023年的分红金额; 回购数据处理:根据Wind数据库中回购数据,仅统计已公告实施的回购金额,按年度求和作为2021、2022和2023年的回购金额; 将分红金额和回购金额对应年度加总求得个股年度分红总金额,最终按照图表6中不同板块的规则筛选得到分红不达标的股票名单。 经筛选后,超过100家上市公司分红暂时不达标,亟待在2024年加大分红力度、提高股东回报,否则新规落地后可能存在实施风险警示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经筛选后双创股票原本有40家公司分红未达标,其中7家公司满足豁免条件,豁免比例17.5%,新规对高新产业上市公司有较大扶持力度。图表7展示了部分分红不达标公司的名单。 风险提示:以上结论均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的测算,如果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发生剧烈改变,不排除模型失效的可能性。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于2024年5月8日发布的报告《新“国九条”下个股ST风险的评定变化》,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林志朋 S0680518100004 linzhipeng@gszq.com 刘富兵 S0680518030007 liufubing@gszq.com 赵博文 S0680122070011 zhaobowen@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金融工程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金融工程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