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24Q1哪些固收+基金抗住了规模压力?

24Q1哪些固收+基金抗住了规模压力?

作者:微信公众号【郁言债市】/ 发布时间:2024-05-09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24Q1哪些固收+基金抗住了规模压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 要 2024Q1固收+基金整体表现中规中矩,存量品种收益率中位数为0.95%,温和转债增强型和股票增强型表现最优,收益率中位数均为1.06%,可转债基金主要受1月市场弱势行情制约,收益率中位数仅-2.18%。 总体收益和规模:收益震荡,规模压缩 从月度收益率的变化来看,2024年1月固收+基金表现受限,收益中位数下降至-0.86%;时至2月,权益市场开始回暖,固收+基金随之走强,收益中位数上升至1.58%;随后在3月,权益市场进入震荡期,固收+基金收益中位数维持了0.32%的正向收益。 规模来看,固收+基金整体规模和规模占比均大幅压缩。从绝对水平来看,固收+基金总规模由2023Q4的13471.44亿元下降至11991.55亿元,压缩幅度为1479.90亿元。从相对水平看,固收+基金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已由2021Q4高点的28.4%下降至12.7%。 分品种来看,各类型固收+基金规模均显著压缩。其中,股票增强型规模环比降幅最大,由2023Q4的6540.74亿元下降至5950.03亿元,下降590.71亿元。同时,转债增强型产品和可转债基金规模也遭遇不同程度的降幅。 产品收益:不乏表现亮眼的品种 24Q1仍不乏表现亮眼的品种。从收益率来看,排名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11%,其中易方达增强回报2024年以来收益率为4.93%,是股票增强型基金中收益最高的产品。转债增强型方面,排名靠前的产品整体收益与股票增强型存在一定差距,排名前20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9%,其中华泰保兴尊利以4.10%排名第一。 从持仓特征来看,超配周期股、金融类转债和平衡型转债是上述代表性产品获取高收益的关键。 产品规模:部分产品规模逆势扩张 规模方面,仍有部分公司在规模上实现逆势扩张。其中山西证券成为固收+基金整体规模增长最快的机构,增幅达到59.81亿元;国联证券的固收+产品增量次之,增幅为20.15亿元;另外,前海开源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规模分别增长14.51亿元和14.07亿元。 在经历了上述的规模变化后,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和富国基金仍位列现有固收+产品规模的前三位。 风险提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监管政策变化风险等。 截至4月底,各类固收+基金2024Q1季报已悉数披露。为更清晰地呈现不同属性基金产品的表现差异,我们依照各类产品的实际投资行为,对市场中固收+基金的类别进行重新划分,将常见的固收+基金整合为温和转债增强型、激进转债增强型、股票增强型和可转债基金四类(详细划分准则,请参考报告附录部分)。 总体来看,固收+基金2024Q1整体表现中规中矩,收益率中位数为0.95%。分品类来看,温和转债增强型和股票增强型表现相对较好,收益率中位数均为1.06%,且大部分产品获得正向收益;激进转债增强型表现稍弱,收益率中位数为0.20%;可转债基金因持有含权类资产较多,受1月市场弱势行情制约,收益率中位数仅-2.18%。 01 总体收益和规模: 收益震荡,规模压缩 从月度收益率的变化来看,2024年1月,随着权益市场深度回调,固收+基金表现受限,收益中位数下降至-0.86%,其中可转债基金是主要拖累,其单月收益中位数为-7.73%。时至2月,权益市场开始回暖,固收+基金随之走强,收益中位数上升至1.58%;随后在3月,权益市场进入震荡期,固收+基金收益中位数维持了0.32%的正向收益。 规模来看,固收+基金整体规模和规模占比均大幅压缩。从绝对水平来看,固收+基金总规模由2023Q4的13471.44亿元下降至11991.55亿元,规模降幅为1479.90亿元。从相对水平看,固收+基金在债性基金中的占比延续了之前的下降趋势。如果我们将纯债基金和固收+基金整体定义为广义债性基金(不含货币基金),固收+基金在广义债基中的占比已由2021Q4高点的28.4%下降至12.7%。 进一步观察固收+基金的结构分化,各类型基金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股票增强型规模环比降幅最大,由2023Q4的6540.74亿元下降至5950.03亿元,下降幅度为590.71亿元;激进转债增强型产品次之,下降541.87亿元;同时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和可转债基金规模较2023Q4分别下降283.77亿元和63.55亿元。 02 产品收益:不乏表现亮眼的品种 2.1 股票增强型品种表现相对突出 进一步观察单只基金产品的收益情况,股票增强型品种24Q1表现相对突出。从收益率来看,排名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11%,其中易方达增强回报2024年以来收益率为4.93%,是股票增强型基金中收益最高的产品。同时收益率在4%以上的基金还包括景顺长城景颐招利6个月持有和景顺长城景盛双息,分别为4.87%和4.30%。 规模分布方面,这些表现靠前的基金中不乏收益和规模兼具的品种,排名前20只基金的平均规模为51.89亿元,其中易方达裕祥回报规模最大,为256.82亿元,易方达增强回报次之,规模为171.36亿元,另外还有2只基金的规模超过70亿元,分别为景顺长城景盛双息(86.49亿元)和广发集源(76.81亿元)。 从股票和转债持仓比例来看,收益率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股票仓位相差不大,均位于10%-20%之间,仓位均值为18.01%。在这些产品中,信澳鑫安股票仓位最高,为20.00%,同时还有9只基金股票仓位高于19%;宝盈增强收益和达诚腾益仓位相对较低,分别为11.07%和14.20%。 转债仓位来看,收益率前20的股票增强型基金转债仓位差别较大,仓位最高的是景顺长城景颐招利6个月持有,其转债仓位为18.00%,还有5只产品转债仓位超过10%。此外,有6只产品没有转债持仓,考虑到Q1转债市场整体收益不及正股,这些专注于股票增强的产品在收益上具备一定阶段性优势。 转债增强型基金方面,排名靠前的品种整体收益与股票增强型基金存在一定差距。从收益率来看,2024年以来排名前20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39%,其中华泰保兴尊利以4.10%排名第一,同时博时信用债券收益次之,为4.05%。转债增强品种相较于股票增强品种的弱势,很可能也是Q1转债估值整体趋弱的映射。 规模方面,24Q1表现靠前的转债增强型品种规模普遍小于股票增强型品种,且分化较大。2024Q1排名前20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平均规模为41.33亿元,其中景顺长城景颐双利规模最高,达144.37亿元。同时,安信稳健增值规模(103.39亿元)也超过100亿元;此外,易方达岁丰添利和山西证券裕辰规模也较高,分别为90.20亿元和80.20亿元。另外还有2只基金规模超过50亿元,分别为华泰保兴尊合(58.18亿元)和博时信用债券(56.56亿元)。 观察股票和转债持仓比例,收益率前20的转债增强型基金中,股票仓位均值为9.36%,转债仓位均值为25.84%。在这些基金中,有9只产品股票仓位高于10%,而同时有7只产品未持有股票。转债仓位相差同样较大,博时信用债券的转债仓位达92.45%,而国投瑞银新活力定开、山西证券裕辰和南华瑞泽并未持有转债。(由于我们对固收+品种的仓位认定标准来自过去4个季度的平均水平,因此虽然这三只基金24Q1的转债仓位为零,但平均前三个季度的持仓情况来看仍然属于转债增强型基金。)这些产品在收益增强策略上的转变,为其在24Q1的收益提供了正向贡献。 部分业绩较好的转债增强型产品股票&转债仓位极小,折射出24Q1纯债久期策略的强势。我们在《二季度债市还看久期》中指出,一季度债券极致行情的背后,存在市场“卷久期”行情加剧的因素,这样的趋势会使得部分产品暂时放弃转债增强策略,专注纯债久期。我们进一步测算代表性转债增强型基金前5大重仓债券的久期(剔除可转债&可交换债),发现这部分代表性产品纯债市值加权修正久期为3.31年,显著高于所有转债增强型基金的2.82年,也侧面印证了这样的趋势。 2.2 代表性固收+基金:超配周期股和金融类转债 为进一步总结这些产品的特征,我们将上述40只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金进行了持仓统计,梳理其在2024Q1的总体资产配置情况。从结果来看,2024Q1代表性基金的纯债仓位为80.1%,股票仓位为15.0%,转债仓位为17.3%。这些产品的高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周期股的超配和对科技&消费股仓位的压缩,二是对金融类和平衡型转债的超配。 进一步看,权益持仓的行业分布方面,2024Q1代表性基金持有重仓股中周期股占比58.8%,制造股占比18.2%,消费股和金融股分别占比9.4%和8.0%,科技股和医药股分别占比3.9%和1.7%。对比整体来看,代表性基金明显超配了周期行业股票,配置比例高出25.7个百分点。而代表性基金明显少配了科技&消费行业股票,分别少配10.5个百分点和7.3个百分点。 转债行业分布方面,2024Q1代表性高收益基金前三大持仓板块分别为金融、制造和周期,占比分别为51.3%、18.4%和17.0%,此外还持有7.2%消费行业转债、3.8%的科技行业转债和2.2%的医药行业转债。与全部固收+基金的选择相比,代表性基金在金融板块的持仓更高,而其他品种仓位明显更低。 转债类型方面,这些代表性品种转债仓位的64.3%为平衡型转债,32.0%为偏债型转债,3.6%为偏股型转债。与全部固收+基金的选择相比,代表性基金配置的平衡型转债占比高出10.3个百分点,而偏债型和偏股型转债则分别低7.8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03 产品规模:部分产品规模逆势扩张 从产品规模的增长情况来看,虽然2024Q1固收+基金整体规模压缩,但仍有部分基金在规模上实现逆势扩张。从平均水平来看,在市场规模环比下滑的背景下,有24.4%的股票增强型和36.5%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实现了规模净增长。其中在股票增强型方面,招商安和取得41.42亿元的规模增幅,位居第一;转债增强型品种中,易方达岁丰添利的规模增幅为23.6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头部基金的扩张能力。在规模增幅排名前列的基金中,股票增强型基金有两只规模大于100亿元的产品,分别为易方达增强回报(171.36亿元)和华泰柏瑞鼎利(129.01亿元);同时,转债增强型产品中有两只基金规模超过90亿元,分别为富国产业债(90.26亿元)和易方达岁丰添利(90.20亿元)。 按基金公司来看,我们统计了2024Q1固收+产品规模增长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山西证券成为固收+基金整体规模增长最快的机构,增幅达到59.81亿元,且均为转债增强型的规模增长。国联证券的固收+产品增量次之,增幅为20.15亿元,其中转债增强型规模增长20.90亿元,而股票增强型规模下降0.75亿元。前海开源基金和红土创新基金规模分别增长14.51亿元和14.07亿元,二者均由股票增强型基金贡献。 在经历了上述的规模变化后,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和富国基金仍位列现有固收+产品规模的前三位。其中易方达基金在固收+布局上较为均衡,股票增强型和转债增强型产品规模基本相当,而另外两家公司则各有侧重,其中招商基金以股票增强型基金为主,而富国基金以转债增强型为主。其他固收+产品规模在400亿元以上的公司还包括广发基金、天弘基金和嘉实基金,风格同样也存在一定分化,其中广发基金和天弘基金以股票增强型为主,嘉实基金的股票增强型和转债增强型产品规模相近。 04 附录 4.1 固收+基金增持周期股,纯债久期继续拉伸 在资产配置方面,2024Q1固收+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变化不大,其中纯债占比略有上升,股票&转债占比略有下降。从资产占比的变化量来看,纯债资产占比环比上升0.30个百分点,股票和转债占比则分别下降0.36个百分点和0.08个百分点。 4.1.1 权益持仓分布:周期股仓位明显提升 进一步观察固收+基金在各类资产中的选择特征,权益资产方面,为了考察固收+基金持有的行业分布特征,我们在SW一级行业的基础上对标的板块进行了分类合并:金融(房地产、非银金融、银行)、科技(传媒、电子、计算机、通信)、消费(纺织服饰、家用电器、农林牧渔、轻工制造、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社会服务、美容护理)、医药(医药生物)、制造(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汽车、公用事业、环保、国防军工、综合)、周期(煤炭、石油石化、钢铁、基础化工、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可转债的板块划分以其所对应的正股为准。 具体来看,权益资产中,2024Q1固收+基金持有的周期股占比最大,达到33%;制造股次之,占比为22%;另外消费股和科技股的占比分别为17%和14%,而金融股和医药股的占比分别为9%和5%。从重仓股票的比例变化上看,相较于上季度,周期股和制造股占比分别提升3.9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而科技股和金融股占比分别下降3.8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消费股和医药股在重仓股票中的占比变化不大, 分别上升1个百分点和下降0.9个百分点。 4.1.2 转债持仓分布:增持金融类&偏债型转债 而在转债持仓方面,按照同样的行业划分标准,2024Q1固收+基金持有金融类转债仓位上升1.6个百分点至29%,仍是仓位最高的行业;而周期类转债仓位下降2.1个百分点至21%。科技、消费、医药和制造类转债仓位无明显变化。 进一步从转债的股债性划分来看,我们依照市场常用的经验标准,将平底溢价率小于-20%的品种记为偏债型转债,将平底溢价率大于20%的品种记为偏股型转债,平底溢价率介于-20%~20%之间的品种则记为兼具股性和债性的平衡型转债。 2024Q1,偏债型转债持仓占比明显提升,而平衡型和偏股型品种占比有所下降。2024Q1,固收+基金持有偏债型转债占比54%,环比提升7.2个百分点;平衡型转债占比40%,环比减少2.0个百分点;偏股型转债占比6%,环比减少5.3个百分点。 4.1.3 纯债持仓分布:利率债仓位上升,久期继续拉伸 纯债券种分布方面,固收+基金持有的利率债仓位上升,金融债仓位下降。我们按照市场常用的经验标准,将国债、政金债和央行票据划分为利率债,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划分为信用债。2024Q1,固收+基金持有的信用债占比50%,与上季度相比变动幅度不大;金融债(除政金债)占比31%,持仓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利率债占比18%,持有比例较上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而同业存单持有占比仅为1%。 而从前五大重仓债券推算的久期来看,2024Q1,重仓债券占整体持有债券市值比例为23.0%,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值;剔除可转债后,市值加权久期为2.70年,环比上升0.28年。 4.2 基金分类方法介绍 由于股票、可转债的收益特征与纯债不同,可将泛固收类基金分为投资股票和转债的固收+基金和不投股票和转债的纯债类基金。基金分类的依据为基金季度报告中公布的资产配置数据。我们主要根据股票投资比例、转债投资比例、配置期限等数据对固收+和纯债类基金进行细分。 获取2021Q1-2024Q1各季度的存续基金数据,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统计分类,计算基金在过去一年内股票和转债分别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的平均值,记作其平均股票投资比例和平均转债投资比例。对于有不同份额的基金,只选择初始基金进行分析。 在Wind基金分类中,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基金、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这四类基金可以投资股票,主要在这四类基金中识别固收+基金。具体的分类方法如下: (1)首先把平均股票投资比例大于20%的基金剔除;对于平均股票投资比例和平均转债投资比例均小于1%的基金,记作纯债型基金; (2)在剩余的基金中,选择平均股票投资比例大于等于平均转债投资比例的基金,记作股票增强型基金; (3)对于平均股票投资比例小于平均转债投资比例的基金,进一步通过平均转债投资比例进行判断,若占比超过20%,记作激进转债增强型基金,若占比低于20%,记作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 对于Wind分类中属于中长期纯债型基金、短期纯债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增强指数型债券这四类基金,由于基金招募书中的要求,这四类基金即使持有股票,也会在规定的较短时间内卖出,不能买入股票。因此这四类基金的收益特征不会受到股票的影响,我们主要识别其中的转债增强型基金。具体的分类方法如下: (1)根据过去一年内转债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的平均值,对于平均转债投资比例小于1%的基金,记作纯债型基金; (2)若平均转债投资比例超过20%,记作激进转债增强型基金,若占比在1%-20%之间,记作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 在上述分类方法得到的纯债型基金中,根据所投资债券期限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短期纯债型基金。我们对纯债型基金的分类,借助了Wind基金分类的结果:若该基金在当季度的Wind基金二级分类属于短期纯债型基金,则将其分为短期纯债型基金,其余记作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分类中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几乎不投资转债(近一年投资转债的比例低于1%),与Wind分类中的中长期纯债型基金不同。 此外,为了识别出主要投资可转债的基金,将基金名称中含有“转债”、“可转换债券”等表述的基金分类为可转债基金。综合以上,我们将股票增强型基金、激进转债增强型基金、温和转债增强型基金、可转债基金统称为固收+基金。 风险提示: 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的未来表现受宏观环境、市场波动、风格转换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风险。本报告不涉及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不涉及对基金产品的推荐。需要关注后续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政策风险。 文中报告节选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分析师:田乐蒙 分析师执业编号:S1120524010001 证券研究报告:《24Q1哪些固收+基金抗住了规模压力?》 报告发布日期:2024年5月6日 请向下滑动参见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重要提示及法律声明: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华西证券及华西证券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为使用本订阅号信息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华西证券所有,华西证券对本订阅号及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华西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