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金融|周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板块持仓分化
(以下内容从平安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平安观点 1、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打造金融业“国家队”。4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作了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国有大行发挥引领作用责无旁贷,对2023 年国有大行新增贷款增速较金融机构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给予肯定,引导地方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积极支持国有大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 债券,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对于券商而言,《报告》延续证监会“做大做强”证券业思想,提出要“做强做优”,特别提出推动头部 证券公司做强做优,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将“做强”置于“做优”之前。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报告》 提出允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补充资本,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 2、银行板块持仓回暖,持续关注板块股息价值。A股基金2024年1季报披露完毕,据统计,1季度末包括偏股、股票型在内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配置银行板块比例环比抬升46BP(vsQoQ-5BP,23Q3)至2.06%。从2024年1季度末银行仓位配置来看,一方面聚焦高股息及超跌银行,例如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1季度末持仓环比分别上升24BP/6BP至0.76%/0.28%,截至4月22日,两者股息率分别为5.21%/7.37%,红利行情促使资金更多关注高股息个股。另一方面,国有大行普遍获得增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1季度末持仓环比抬升4BP/1BP/2BP/1BP/1BP至0.19%/0.09%/0.07%/0.05%/0.04%,低估值均值回归过程以及大行市占率的提升提高大行市场曝光度。此外,优质区域以及经营相对相对稳健的区域性银行持仓略有回暖,以成都银行、北京银行为例,1季度末持仓环比抬升2BP/3BP至0.09%/0.04%。整体来看,在息差持续收窄以及规模扩张速度放缓背景下,银行营收能力或将持续承压,但考虑到板块整体高股息特性以及个股经营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板块配置价值仍将持续凸显。 3、非银板块持仓已处底部,关注左侧布局机会。保险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持股比例0.15%(QoQ-0.18pct),维持环比减持趋势,重仓持股比例位于2020年以来历史新低,但低配程度环比减弱,目前尚低配3.68pct。24Q1证券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持股比例0.46%(QoQ-0.23pct),维持环比减持趋势,重仓持股比例接近2020年以来低点;但低配程度环比减弱,目前尚低配4.06pct。从保险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前五个股来看,重仓变动依次为新华保险(-0.01pct)、中国人寿(-0.01pct)、中国人保(-0.02pct)、中国太保(-0.08pct)、中国平安(-0.08pct)。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前五个股仍低配,低配程度依次为中国人寿(-1.57pct)、中国平安(-1.08pct)、中国人保(-0.49pct)、中国太保(-0.37pct)、新华保险(-0.16pct),其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低配程度环比加深,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低配程度环比减弱。证券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方财富(0.14%)、华泰证券(0.12%)、中信证券(0.08%)、中国银河(0.03%)、广发证券(0.02%),广发证券时隔一年重回重仓前5。重仓前五个股合计重仓持股比例0.40%(QoQ-0.11pct),环比降幅窄于板块,板块持股集中度环比提升。 4、投资建议:(1)银行:站在银行股投资角度,我们继续提示投资者关注银行板块作为高股息标的的配置价值。持续降息以及“资产荒”愈发严重对银行经营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一季度重定价压力的进一步释放或将带动行业息差进一步收窄,但在股票配置层面,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也使得银行基于高股息的类固收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银行板块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板块静态PB仅0.58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 (2)非银:1)保险:23年主要上市险企新单与NBV正增;居民储蓄需求旺盛、竞品吸引力下降,预计24Q1新单与NBV将稳中有增。当前A股估值水平较低,结构性机会增加,将助力险企2024年投资收益率和净利润改善。建议关注保险行业长期配置价值。2)证券:监管持续关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重视投资者获得感提升,资本市场和券商重要性将提升。近期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分红相关政策持续加码,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改善,有望带动券商基本面和估值改善。 5、风险提示: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平安观点 1、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打造金融业“国家队”。4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作了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国有大行发挥引领作用责无旁贷,对2023 年国有大行新增贷款增速较金融机构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给予肯定,引导地方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出积极支持国有大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 债券,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对于券商而言,《报告》延续证监会“做大做强”证券业思想,提出要“做强做优”,特别提出推动头部 证券公司做强做优,支持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 将“做强”置于“做优”之前。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报告》 提出允许保险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补充资本,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 2、银行板块持仓回暖,持续关注板块股息价值。A股基金2024年1季报披露完毕,据统计,1季度末包括偏股、股票型在内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配置银行板块比例环比抬升46BP(vsQoQ-5BP,23Q3)至2.06%。从2024年1季度末银行仓位配置来看,一方面聚焦高股息及超跌银行,例如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1季度末持仓环比分别上升24BP/6BP至0.76%/0.28%,截至4月22日,两者股息率分别为5.21%/7.37%,红利行情促使资金更多关注高股息个股。另一方面,国有大行普遍获得增持,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1季度末持仓环比抬升4BP/1BP/2BP/1BP/1BP至0.19%/0.09%/0.07%/0.05%/0.04%,低估值均值回归过程以及大行市占率的提升提高大行市场曝光度。此外,优质区域以及经营相对相对稳健的区域性银行持仓略有回暖,以成都银行、北京银行为例,1季度末持仓环比抬升2BP/3BP至0.09%/0.04%。整体来看,在息差持续收窄以及规模扩张速度放缓背景下,银行营收能力或将持续承压,但考虑到板块整体高股息特性以及个股经营分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板块配置价值仍将持续凸显。 3、非银板块持仓已处底部,关注左侧布局机会。保险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持股比例0.15%(QoQ-0.18pct),维持环比减持趋势,重仓持股比例位于2020年以来历史新低,但低配程度环比减弱,目前尚低配3.68pct。24Q1证券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持股比例0.46%(QoQ-0.23pct),维持环比减持趋势,重仓持股比例接近2020年以来低点;但低配程度环比减弱,目前尚低配4.06pct。从保险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前五个股来看,重仓变动依次为新华保险(-0.01pct)、中国人寿(-0.01pct)、中国人保(-0.02pct)、中国太保(-0.08pct)、中国平安(-0.08pct)。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前五个股仍低配,低配程度依次为中国人寿(-1.57pct)、中国平安(-1.08pct)、中国人保(-0.49pct)、中国太保(-0.37pct)、新华保险(-0.16pct),其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低配程度环比加深,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低配程度环比减弱。证券板块主动管理型基金重仓持股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方财富(0.14%)、华泰证券(0.12%)、中信证券(0.08%)、中国银河(0.03%)、广发证券(0.02%),广发证券时隔一年重回重仓前5。重仓前五个股合计重仓持股比例0.40%(QoQ-0.11pct),环比降幅窄于板块,板块持股集中度环比提升。 4、投资建议:(1)银行:站在银行股投资角度,我们继续提示投资者关注银行板块作为高股息标的的配置价值。持续降息以及“资产荒”愈发严重对银行经营负面影响较为显著,一季度重定价压力的进一步释放或将带动行业息差进一步收窄,但在股票配置层面,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行也使得银行基于高股息的类固收配置价值进一步凸显。银行板块近12个月平均股息率相对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的无风险利率的溢价水平处于历史高位,且仍在继续走阔,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板块静态PB仅0.58倍,对应隐含不良率超15%,安全边际充分。 (2)非银:1)保险:23年主要上市险企新单与NBV正增;居民储蓄需求旺盛、竞品吸引力下降,预计24Q1新单与NBV将稳中有增。当前A股估值水平较低,结构性机会增加,将助力险企2024年投资收益率和净利润改善。建议关注保险行业长期配置价值。2)证券:监管持续关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重视投资者获得感提升,资本市场和券商重要性将提升。近期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分红相关政策持续加码,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所改善,有望带动券商基本面和估值改善。 5、风险提示:1)金融政策监管风险:目前金融科技已纳入严监管,与银、证、险相似,业务对监管政策敏感度高,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可能深刻影响行业当前的业务模式与盈利发展空间。2)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压力超预期抬升。3)利率下行风险,银行业息差收窄超预期,保险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4)国外地缘局势恶化,权益市场大幅波动,β属性导致证券板块和保险板块行情波动加剧。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