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点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国信汽车】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汽车行业点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行业影响分析【国信汽车】》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事件 2024年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明确,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国信汽车观点 复盘汽车行业变革之路,汽车行业是宏观经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汽车市场也在消费政策刺激下多次从低迷行情中实现快速恢复。本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有望促进汽车需求释放。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对应存量:根据中国汽车报,截至2023年底,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保有量约1370.8万辆,以及车龄超过6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约为83.7万辆(2018.4月之前销量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2015-2018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29万辆),即符合政策补贴目标市场约为1454.5万辆。本次政策可以解读为,符合补贴的乘用车存量空间是1455万辆,政策在每年自然报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购车需求。我们认为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可以带动100-150万辆增量,有望拉动全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上调4-6pct,2024年乘用车批发(含出口)销量增速预期提振至8%左右。 正文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政策要点 补贴范围:自细则印发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补贴金额: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补贴资金管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体按6:4比例共担,并分地区确定具体分担比例。其中,对东部省份按5:5比例分担,对中部省份按6:4比例分担,对西部省份按7:3比例分担。 在本次细则之前,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安排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 因此本次细则是在上述行动方案基础上,针对报废更新所做的具体部署。 汽车兼具消费与周期属性,系宏观经济重要指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4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L3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元年时刻。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长期维持极低个位数的复合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我们认为汽车兼具消费和周期属性,目前行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阶段。 1)从消费属性来看,汽车(尤其是乘用车)具备品牌效应,是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2023年汽车零售额实现4.86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复盘历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汽车销售总额的增速,以2010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国内汽车零售对于整体消费品零售起到较强的提振作用;2010年之后,国内汽车零售额增速基本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放量提速的催化下整车市场逐渐回暖,汽车零售再次对社会消费品零售实现一定正向拉动。 2)从周期属性来看,从消费者角度,乘用车具有耐用消费品属性及购置单价高的特点,家庭对乘用车的配置决策往往取决于现有资产后续收入的信心(这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经济上行周期,人们对于未来可支配收入的乐观预期叠加股市、房市等资产增值,会自发增加汽车消费,反之相反。可见汽车销量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之一;从政府角度,汽车是国家重要支柱产业,2023年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从分类角度,商用车承担了运载工具(人+物)等资本品属性,具备周期属性。 3)从产销来看,目前汽车行业整体已度过高速发展期,处于震荡向上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内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成功下线,1958年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1971年突破10万辆,1992年突破1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23年突破3000万辆。 2010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增速的分水岭,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从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行业增长依赖于国内经济上行,以及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中国的汽车市场2000-2010年期间销量从209万辆提升至1806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24%,2010-2023年销量从1806万辆增长至3009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4%,国内整体乘用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政策刺激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复盘中国汽车行业若干次连续月度销量下跌时间段总结发现:1)国内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2)车市低迷时期快速恢复的直接动力是消费政策刺激: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201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首度销量下滑,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随后的2019年销量仍持续下滑。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汽车产销受到影响,2020Q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属于极端事件。2021年下半年在芯片短缺以及商用车国六切换等情况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22年3-4月,俄乌冲突、多地疫情反复等因素阻碍供应链运转及正常生产,产销两端均受到较大打击。 政策刺激是直接推动力。在政策刺激驱动下,2009-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5.4%/32.4%(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实际增速71%/34%);2015-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7%/13.9%/3.0%(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实际增速24%/16%/5%),刺激效果显著。2020年政府积极推进后疫情建设,在政府扶持和消费激励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大爆发,汽车需求强劲反弹,从2020年4月起销量连续1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2022年在新一轮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刺激下,2022年汽车行业销量同比增长2%(2022年1-5月汽车销量同比-12%)。 此前三轮购置税减征的政策效用测算 我们测算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计算补贴期间乘用车实际销量(施加减征税后)与对照销量(假设无减征税)的差额,量化出购置税减免对于乘用车销量的提振效益。 根据国信证券报告《从购置税刺激到销量提振及估值兑现的分析及复盘》,测算第一轮(2009-2010)购置税减征政策,政府利用约435亿资金刺激约368万辆汽车增量消费(政策对销量的边际拉动为0.85万辆/亿元);第二轮(2015-2017)购置税减征政策,政府利用约1553亿资金刺激约374万辆汽车增量消费(政策对销量的边际拉动为0.24万辆/亿元)。 针对2022年政策,1)从补贴范围来看,实际补贴政策框定到2.0L以下(小于 30w),将惠及范围从预期的65%提升到84%(占2021年燃油乘用车比重),几乎成为普惠政策;2)从补贴时限来看,年内消耗完补贴优惠,快速、高效提振市场消费。统计燃油乘用车(排量≤2L)2020、2021年、2022年1-5月销量增速分别为-7%、-2.6%、-15.3%,考虑到预期政策的观望情绪,假设2022年6-12月在无补贴的情况下燃油乘用车(排量≤2L)销量增速为-5%,对应1012万辆,而实际增长7.8%,实际2022年6-12月份燃油乘用车(排量≤2L)销量达到1148万辆,测算购置税减征政策带来的增量需求达到136万辆左右,结合政策600亿的规划,预计政策对销量的边际拉动为0.23万辆/亿元。 预计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力度与2022年类似,预计刺激100-150万辆左右销量 1、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对应存量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报,截至2023年底,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保有量约1370.8万辆,以及车龄超过6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约为83.7万辆(此为2018.4月之前销量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2015-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30万辆),即符合政策补贴目标市场约为1454.5万辆。 2、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力度敏感性测算 本次政策可以解读为,符合补贴的乘用车存量空间是1455万辆,政策在每年自然报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购车需求。 (1)根据存量市场看需求空间 假设在1455万辆的存量市场中,今年因为以旧换新政策刺激30%/40%/50%比例的消费者进行以旧换新,对应需求量为450/600/750万辆。 (2)每年报废量假设 假设15年报废周期,2024年报废量参考2009年乘用车零售量(841万辆),本次政策周期为8个月,预计4月底政策实施起至2024年年底的报废量约600万辆,假设在补贴政策下,该600万报废车辆全部转换兑现为新车需求,则以旧换新补贴覆盖量级为600万辆。 (3)根据前两次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测算增量需求 (1)、(2)是对补贴受益对象做敏感性分析,综合假设在450-750万辆之间。在此基础上分别假设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燃油乘用车比例,我们做政策补贴金额敏感性分析如下,对应补贴金额在500亿元左右,根据购置税减征的刺激力度,假设边际增量效应为0.2-0.3万辆/亿元,对应带动100-150万辆增量需求。 综上,我们认为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可以带动100-150万辆的销量提振。 2024年销量预测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创历史新高,2024年汽车预计销量3100万辆左右,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汽车市场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二是新能源汽车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三是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2023全年达到491万辆规模。2023年,我国汽车整体销量3009万辆左右,创历史新高,2024年汽车销量预计在3100万辆左右,保持平稳增长,其中2024出口550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1150万辆,同比增长21%。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崔东树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到1100万辆,增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19%,渗透率达到40%,预计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结合中汽协预估,以及前述讨论,我们预计本轮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拉动100-150万辆增量销量,预计本次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望拉动全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上调4-6pct,我们以2024年乘用车批发(含出口)销量增速预期提振至8%左右。 具体内容详见国信汽车团队于2024年4月28日发布 汽车行业点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行业影响分析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汽车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核心观点 事件 2024年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关于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明确,自细则印发之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其中,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国信汽车观点 复盘汽车行业变革之路,汽车行业是宏观经调控的重要抓手之一,汽车市场也在消费政策刺激下多次从低迷行情中实现快速恢复。本轮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旨在提振市场信心,有望促进汽车需求释放。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对应存量:根据中国汽车报,截至2023年底,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保有量约1370.8万辆,以及车龄超过6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约为83.7万辆(2018.4月之前销量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2015-2018年4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29万辆),即符合政策补贴目标市场约为1454.5万辆。本次政策可以解读为,符合补贴的乘用车存量空间是1455万辆,政策在每年自然报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购车需求。我们认为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可以带动100-150万辆增量,有望拉动全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上调4-6pct,2024年乘用车批发(含出口)销量增速预期提振至8%左右。 正文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政策要点 补贴范围:自细则印发之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对个人消费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含当日)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新能源乘用车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 补贴金额: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补贴资金管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总体按6:4比例共担,并分地区确定具体分担比例。其中,对东部省份按5:5比例分担,对中部省份按6:4比例分担,对西部省份按7:3比例分担。 在本次细则之前,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与地方政府联动,安排资金支持汽车报废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 因此本次细则是在上述行动方案基础上,针对报废更新所做的具体部署。 汽车兼具消费与周期属性,系宏观经济重要指标 行业背景:汽车行业迎来科技大时代,百年汽车技术变革叠加整体成长向成熟期过渡。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发展,汽车电动化的核心是能源流的应用,电动化方面围绕高能量密度电池、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整车平台高压化等方向升级;汽车智能化的核心是数据流的应用,智能化方面随着5G技术应用,智慧交通下车路协同新基建进入示范,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2024年预计更多搭载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具备L2+级别车型量产(尤其是自主及新势力品牌),L3高阶智能驾驶进入元年时刻。百年汽车变革加速,电动、智能、网联技术推动汽车从传统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动终端升级,创造更多需求。特斯拉鲶鱼效应,颠覆传统造车理念,推动电子电气架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行业估值体系重估。 行业中长期展望:中国汽车行业总量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呈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保有量增加的特点。电动化智能化带来传统汽车转型升级的结构性发展机遇,行业新旧动能切换。中长期预计国内汽车总量产销未来长期维持极低个位数的复合增速,电动智能汽车是汽车板块中高景气赛道。 我们认为汽车兼具消费和周期属性,目前行业从成长期进入成熟阶段。 1)从消费属性来看,汽车(尤其是乘用车)具备品牌效应,是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2023年汽车零售额实现4.86万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复盘历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汽车销售总额的增速,以2010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国内汽车零售对于整体消费品零售起到较强的提振作用;2010年之后,国内汽车零售额增速基本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21年在新能源汽车放量提速的催化下整车市场逐渐回暖,汽车零售再次对社会消费品零售实现一定正向拉动。 2)从周期属性来看,从消费者角度,乘用车具有耐用消费品属性及购置单价高的特点,家庭对乘用车的配置决策往往取决于现有资产后续收入的信心(这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经济上行周期,人们对于未来可支配收入的乐观预期叠加股市、房市等资产增值,会自发增加汽车消费,反之相反。可见汽车销量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晴雨表之一;从政府角度,汽车是国家重要支柱产业,2023年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从分类角度,商用车承担了运载工具(人+物)等资本品属性,具备周期属性。 3)从产销来看,目前汽车行业整体已度过高速发展期,处于震荡向上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内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成功下线,1958年汽车产量突破1万辆,1971年突破10万辆,1992年突破100万辆,2009年突破1000万辆,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23年突破3000万辆。 2010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增速的分水岭,国内汽车销量增速从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行业增长依赖于国内经济上行,以及汽车消费政策的刺激。中国的汽车市场2000-2010年期间销量从209万辆提升至1806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24%,2010-2023年销量从1806万辆增长至3009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4%,国内整体乘用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政策刺激是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复盘中国汽车行业若干次连续月度销量下跌时间段总结发现:1)国内汽车市场与宏观经济关联度较高;2)车市低迷时期快速恢复的直接动力是消费政策刺激: 与宏观经济相关性高。2018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的首度销量下滑,在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随后的2019年销量仍持续下滑。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冲击,汽车产销受到影响,2020Q1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属于极端事件。2021年下半年在芯片短缺以及商用车国六切换等情况下,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022年3-4月,俄乌冲突、多地疫情反复等因素阻碍供应链运转及正常生产,产销两端均受到较大打击。 政策刺激是直接推动力。在政策刺激驱动下,2009-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5.4%/32.4%(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实际增速71%/34%);2015-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增速分别达4.7%/13.9%/3.0%(1.6L及以下乘用车销量实际增速24%/16%/5%),刺激效果显著。2020年政府积极推进后疫情建设,在政府扶持和消费激励下,新能源车市场迎来大爆发,汽车需求强劲反弹,从2020年4月起销量连续13个月的同比正增长。2022年在新一轮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刺激下,2022年汽车行业销量同比增长2%(2022年1-5月汽车销量同比-12%)。 此前三轮购置税减征的政策效用测算 我们测算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计算补贴期间乘用车实际销量(施加减征税后)与对照销量(假设无减征税)的差额,量化出购置税减免对于乘用车销量的提振效益。 根据国信证券报告《从购置税刺激到销量提振及估值兑现的分析及复盘》,测算第一轮(2009-2010)购置税减征政策,政府利用约435亿资金刺激约368万辆汽车增量消费(政策对销量的边际拉动为0.85万辆/亿元);第二轮(2015-2017)购置税减征政策,政府利用约1553亿资金刺激约374万辆汽车增量消费(政策对销量的边际拉动为0.24万辆/亿元)。 针对2022年政策,1)从补贴范围来看,实际补贴政策框定到2.0L以下(小于 30w),将惠及范围从预期的65%提升到84%(占2021年燃油乘用车比重),几乎成为普惠政策;2)从补贴时限来看,年内消耗完补贴优惠,快速、高效提振市场消费。统计燃油乘用车(排量≤2L)2020、2021年、2022年1-5月销量增速分别为-7%、-2.6%、-15.3%,考虑到预期政策的观望情绪,假设2022年6-12月在无补贴的情况下燃油乘用车(排量≤2L)销量增速为-5%,对应1012万辆,而实际增长7.8%,实际2022年6-12月份燃油乘用车(排量≤2L)销量达到1148万辆,测算购置税减征政策带来的增量需求达到136万辆左右,结合政策600亿的规划,预计政策对销量的边际拉动为0.23万辆/亿元。 预计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力度与2022年类似,预计刺激100-150万辆左右销量 1、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对应存量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报,截至2023年底,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保有量约1370.8万辆,以及车龄超过6年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约为83.7万辆(此为2018.4月之前销量的新能源乘用车保有量,2015-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30万辆),即符合政策补贴目标市场约为1454.5万辆。 2、本次以旧换新政策力度敏感性测算 本次政策可以解读为,符合补贴的乘用车存量空间是1455万辆,政策在每年自然报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转化为购车需求。 (1)根据存量市场看需求空间 假设在1455万辆的存量市场中,今年因为以旧换新政策刺激30%/40%/50%比例的消费者进行以旧换新,对应需求量为450/600/750万辆。 (2)每年报废量假设 假设15年报废周期,2024年报废量参考2009年乘用车零售量(841万辆),本次政策周期为8个月,预计4月底政策实施起至2024年年底的报废量约600万辆,假设在补贴政策下,该600万报废车辆全部转换兑现为新车需求,则以旧换新补贴覆盖量级为600万辆。 (3)根据前两次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测算增量需求 (1)、(2)是对补贴受益对象做敏感性分析,综合假设在450-750万辆之间。在此基础上分别假设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燃油乘用车比例,我们做政策补贴金额敏感性分析如下,对应补贴金额在500亿元左右,根据购置税减征的刺激力度,假设边际增量效应为0.2-0.3万辆/亿元,对应带动100-150万辆增量需求。 综上,我们认为本轮以旧换新补贴可以带动100-150万辆的销量提振。 2024年销量预测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3009万辆,创历史新高,2024年汽车预计销量3100万辆左右,保持平稳增长。2023年汽车市场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二是新能源汽车延续了快速增长势头;三是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2023全年达到491万辆规模。2023年,我国汽车整体销量3009万辆左右,创历史新高,2024年汽车销量预计在3100万辆左右,保持平稳增长,其中2024出口550万辆,同比增长12%,新能源汽车1150万辆,同比增长21%。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崔东树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到1100万辆,增量为214万辆,同比增长19%,渗透率达到40%,预计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结合中汽协预估,以及前述讨论,我们预计本轮以旧换新政策可以拉动100-150万辆增量销量,预计本次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有望拉动全年乘用车销量增速上调4-6pct,我们以2024年乘用车批发(含出口)销量增速预期提振至8%左右。 具体内容详见国信汽车团队于2024年4月28日发布 汽车行业点评-《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汽车行业影响分析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汽车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