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国金晨讯】如何把握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流动性“新知”:债市的核心矛盾?

【国金晨讯】如何把握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流动性“新知”:债市的核心矛盾?

作者:微信公众号【国金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金证券《【国金晨讯】如何把握人形机器人量产节奏?流动性“新知”:债市的核心矛盾?》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 目录 持续推荐 1. 国金“机器人”研究合集 重点推荐 1. 流动性“新知”系列:债市的核心矛盾? 2. 见微知著系列之七十三:“设备更新”落地,如何跟踪? 今日关注 1. 九号公司公司深度:多元业务助力成长,盈利上行通道开启 2. 伊朗低调回应袭击,油价风险溢价缩小 3. 国金研究 | 23年&24Q1的业绩点评合集 + 今日精选 【汽车陈传红/机械满在朋】从机器人产业链节奏来看,后续主要催化是定点而非放量,定点的催化 2024 年仍旧存在,机器人板块调整下来是中期很好的机会,从市场预期差和边际角度看,TIER2TIER3技术迭代仍然是定点阶段的主要边际方向。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核心部分是运动关节,综合考虑价值量和竞争壁垒,建议重点关注以塑代钢、行星滚柱丝杠、传感器和减速器环节。可重点关注以塑代钢环节的中研股份(潜在)和新瀚新材(潜在);行星滚柱丝杠环节的贝斯特、恒立液压和五洲新春;传感器环节、减速器等相关公司建议持续关注。建议关注特斯拉和 Figure 供应链行情的扩散效应,以及国产机器人厂商如优必选、小鹏的供应链状况。 【宏观赵伟】近期债市收益率低位磨底、波幅收窄,波动率明显缩小,或与“稳增长”落地效果尚未凸显、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偏慢等有关。往后来看,影响债市收益率的两个变量,在二季度或均有边际变化。一方面,稳增长“三步走”持续推进,代表基建央企订单、新开工面积已有反馈;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叠加全行业库存偏低等,二季度或迎来全年同比修复高点。另一方面,二季度政府债券明显上量、单月或超万亿。 【宏观赵伟】本轮设备更新,工业需求体量更大,关注设备制造、电燃水产需变化。生产环节,中厚板、冷轧板卷开工指标领先于设备实际生产情况,工业母机、工业锅炉产量可综合反映设备制造业的产、需状况,工业机器人产量也值得重点关注。需求环节,设备工器具投资,是最直观的“需求侧”指标,工程机械销量可反映建筑、市政基建领域设备更新需求,有色金属、电线电缆价格指数可衡量发输电设备更新、电力投资需求热度。 【数字未来刘道明】油价:伊以冲突强度不及预期导致油价下跌,提前反应了我们上周提到的中期油价回调逻辑,由于地缘政治通常会反复,并且油价已将4月的涨幅几乎全部跌去,预计布油短期将在88美元/桶附近波动。中期需警惕OPEC+减产执行力度和地缘政治对原油供应产生实际影响的兑现不确定性。气价:美国天然气产量快速下降,需求则有所回升,预计气价将逐渐上涨,看好2024年秋冬季亨利中心气价重返2.5美元/MMBtu以上。 【汽车陈传红/家电鲍秋宇】首次覆盖&关注九号公司,公司为全球智能短交通龙头,2015年收购全球平衡车鼻祖Segway,多年技术积累下研发优势突出,目前已形成包括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电动两轮车、全地形车、割草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品类丰富的产品。看好公司自主品牌&新业务收入高增、盈利进入上行通道。 【电连技术】(超预期) 【电子樊志远】持续关注电连技术,公司公告24Q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为10.4/1.6亿元,分别同比+69%/+244%,业绩超预期。安卓补库、汽车智能化加速、新产品放量,公司收入利润大增。汽车连接器业务盈利能力稳定,已进入国内主要厂商供应链。射频BTB产品逐渐成熟,已批量用于核心客户。 【中炬高新】(超预期) 【食品饮料刘宸倩】持续关注中炬高新,公司公告24Q1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4.85/2.39/2.37亿元,同增8.6%/59.7%/63.9%,业绩超预期。春节开门红+销售改革背景下,主业重启修复;Q1毛利率显著改善,经营效率有望持续提升, 预计随着供应链、组织架构等优化,净利率仍有提升空间。公司聚焦调味品主业,预计通过空白市场扩张、核心区域精耕实现3年规划高增目标。 持续推荐 重点关注机器人产业链进入供应商名单情况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机器人端 24Q2-Q3 催化密集,重点关注机器人产业链进入供应商名单情况,整体国九条影响下不少机器人公司回到较低位置,建议关注壁垒比较高、商务进展顺利且基本面较稳健的 Tier1/2/3 公司。 风险提示: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机器人月报:机器人板块调整下来是中期很好的机会 陈传红/满在朋 汽车/机械组 汽车/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从机器人产业链节奏来看,后续主要催化是定点而非放量,定点的催化 2024 年仍旧存在,机器人板块调整下来是中期很好的机会,从市场预期差和边际角度看,TIER2TIER3技术迭代仍然是定点阶段的主要边际方向。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核心部分是运动关节,综合考虑价值量和竞争壁垒,建议重点关注以塑代钢、行星滚柱丝杠、传感器和减速器环节。可重点关注以塑代钢环节的中研股份(潜在)和新瀚新材(潜在);行星滚柱丝杠环节的贝斯特、恒立液压和五洲新春;传感器环节、减速器等相关公司建议持续关注。建议关注特斯拉和 Figure 供应链行情的扩散效应,以及国产机器人厂商如优必选、小鹏的供应链状况。 风险提示:技术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磨床行业深度报告:为精加工而生,丝杠、钛合金、碳化硅催化国产成长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磨床为精加工而生,赛道高壁垒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当前国内磨床具有一定技术积累,在丝杠、钛合金、碳化硅下游需求多点催化背景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建议关注华辰装备(丝杠磨床)、宇环数控(钛合金磨床、碳化硅磨床)、日发精机(丝杠磨床)、秦川机床(丝杠磨床)、华中数控(磨床数控系统)。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验证不及预期。 冷锻工艺极限精度C3,兼具高效率低成本优势 ——机器人新技术专题(三)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冷锻成本预计比车铣磨低50%+,主要受益于加工速度提升。冷锻工艺的综合成本在理想情况下比车铣磨低约58%。据测算,车铣磨的设备折旧成本+材料成本约1460元/根,冷锻工艺约616元/根。主要差异来自于加工效率上的不同,冷锻加工效率是切削的2-10倍。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不确定风险,人形机器人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如何看冷锻工艺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机器人新技术专题(二)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正在迈入快速的技术和成本迭代阶段,与“车铣+磨”工艺相比,“冷锻+磨”工艺具备高效率和低成本特性,冷锻精度上已能达到 C5 级,磨床使用可稳定实现人形机器人滚柱丝杠合格件的加工,是适合高效率批量生产滚柱丝杠的方法。建议关注制造、模具和设备:制造环节建议关注冷锻精密件供应商新坐标(具备模具设计加工、冷锻工艺研发、专用工装与设备设计等全产业链研发能力);模具环节建议关注恒锋工具(布局多种冷挤压刀具,精密拉削刀具、花键量具等产品市占率第一);设备环节包括搓丝机、滚丝机和滚压机,核心看点是滚压机国产化,建议关注思进智能(处国内冷成形装备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不确定风险,人形机器人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PEEK行业深度报告:高壁垒的轻量化材料,需求爆发进行时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智能汽车、机器人和 3D 打印对轻量化新材料的需求迫切,PEEK 材料具备优异的物理性能、当前合适的价格和未来较大的降本空间,有望激活下游需求。建议关注 PEEK 材料供应商中研股份以及氟酮供应商新翰新材、中欣氟材等。 风险提示:技术路线不确定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机器人行业专题: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品梳理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如何看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人形机器人未来驱动方案选择:“电机+减速器”是未来商业化推广首选方案。人形机器人未来应用场景:先用于工厂,未来逐步走进家庭。人形机器人厂商未来发展方向:电机扭矩提升成机器人创业公司重要竞争方向、感知能力复用是跨界车企首要任务、大模型技术是互联网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的突破口。 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部分是运动关节,综合考虑价值量和竞争壁垒,建议重点关注滚珠丝杠和减速机环节。减速机领域建议关注双环传动、绿的谐波;滚珠丝杠环节建议关注恒立液压、贝斯特。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机器人vs 汽车系列报告(四):丝杠迎汽车 机器人双轮驱动,国产替代打开千亿市场空间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促进丝杠应用+人形机器人打开丝杠需求,未来市场空间有望达千亿元。目前国内企业刚起步,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国内部分企业已开启汽车用滚珠丝杠国产替代,建议关注五洲新春、新剑传动等;部分企业已布局行星滚柱丝杠,有望应用于机器人,建议关注秦川机床、新剑传动、恒立液压、贝斯特。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落地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企业技术突破进度不及预期;技术方案存在不确定性。 机器人电机行业深度研究:机器人动力之源,人形孕育新市场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考虑当前电机市场空间较大,同时国内厂商在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技术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催化下,国内厂商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建议重点关注无框力矩电机领域的步科股份,空心杯电机领域的鸣志电器、拓邦股份、江苏雷利。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轴承行业深度研究:机械设备核心部件,机器人打开应用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轴承为机械设备核心部件,市场空间巨大,八大家垄断全球市场,国内企业逐步突围取得一定份额,但仍有较大成长空间.考虑机器人轴承行业有望打开增量市场,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有良好成长前景,建议重点关注国机精工、五洲新春、力星股份、长盛轴承、秦川机床。 风险提示: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机器人灵巧手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探讨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机器人灵巧手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电机、传感器、减速器、滚珠丝杠等。考虑当前灵巧手零部件市场空间大,且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成长前景较好,建议重点关注:空心杯电机领域的鸣志电器、拓邦股份、江苏雷利;传感器领域的柯力传感、汉威科技;减速器领域的绿的谐波、双环传动;滚珠丝杠领域的秦川机床、恒立液压。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机器人vs汽车系列报告(三):机器人带来全新机遇,轴承初步具备国产化能力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人形机器人带来千亿增量空间,利好汽车轴承公司。当每万人保有的人形机器人达到45台时,全球机器人用轴承市场空间为1215亿元。汽车上的压缩机、转向、变速箱所用轴承的精度比机器人上高,因此汽车用轴承供应商具备做机器人轴承的实力。建议关注具备机器人轴承加工能力的公司,特别是谐波减速器的柔性轴承。建议关注苏轴股份和五洲新春等。建议关注滚针轴承龙头-苏轴股份。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人形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为什么智能机器人需要力控?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相比于传统机器人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机器人想要实现与外界交互的柔顺控制,需要将机器人引入力控。从目前主流柔顺力控方式来看,多数的力控方式需使用力传感器收集力反馈的信号,因此力/力矩传感器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力控最核心的部件。建议关注柯力传感、汉威科技、瀚川智能、中航电测。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力矩传感器进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力控模式发生重大技术改变、国内应变片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国产力矩传感器规模化后降价不及预期。 运动控制行业深度研究:高端装备“大脑”,机器人孕育新空间 满在朋 机械组 机械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运动控制器+执行器(驱动电机)+传感器构成运动控制系统,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高端装备的核心基础部件,运动控制器为运动控制系统“大脑”,通用运动控制器主要分为PLC、嵌入式、PC-Based三大类。运动控制22年全球市场空间155亿美元,19年国内市场空间425亿元人民币,中高端运动控制市场以海外品牌为主,国内企业在各自领域已实现一定突破,建议重点关注禾川科技、华中数控、埃斯顿、汇川技术、雷赛智能。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进展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机器人vs汽车系列报告(二):机器人0-1在即,汽车精密齿轮有望迎来双击 陈传红 汽车组 汽车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汽车领域的齿轮赛道估值偏低,人形机器人给予新增空间。齿轮于新能源车中的用量大幅低于油车,随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步提升,齿轮市场空间骤缩。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量产将为精密齿轮市场打开全新空间。车用齿轮公司有望切换产能至人形机器人齿轮。车用齿轮仅需更改后道的磨齿与表面处理工艺并替换部分设备,即可制造机器人齿轮,相关公司转型具备较大可能性。我们预计齿轮企业的发展未来有两个分支。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人形机器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减速器生产转向第三方齿轮厂不及预期风险。 重点推荐 流动性“新知”系列:债市的核心矛盾? 赵 伟 宏观经济组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核心观点:往后来看,影响债市收益率的两个变量,在二季度或均有边际变化。一方面,稳增长“三步走”持续推进,代表基建央企订单、新开工面积已有反馈;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叠加全行业库存偏低等,二季度或迎来全年同比修复高点。另一方面,二季度政府债券明显上量、单月或超万亿。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见微知著系列之七十三:“设备更新”落地,如何跟踪? 赵 伟 宏观经济组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核心观点:本轮设备更新,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需求体量更大,占比或在80%左右。新一轮设备更新聚焦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交运和农业机械、教育文旅医疗设备4大领域。2019年以来,工业领域设备投资占全行业比重保持在75%以上、2022年达81.4%;其中,2022年制造业、电燃水、采矿业设备投资占比分别为69.3%、10.1%、2.1%。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今日关注 九号公司公司深度:多元业务助力成长,盈利上行通道开启 鲍秋宇 家电组 家电分析师 核心观点:看好公司自主品牌&新业务收入高增、盈利进入上行通道。分模式来看,小米分销/To B业务逐步触底,自主品牌业务快速增长。公司自主品牌23年实现营收81.9亿元,同比+31.4%,收入减速的定制产品分销渠道/To B渠道占比分别下降至4.3%/15.6%,预计对后续业绩拖累有限。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推新不及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大股东减持风险。 伊朗低调回应袭击,油价风险溢价缩小 刘道明 前瞻科技组 前瞻科技分析师 核心观点:油价:伊以冲突强度不及预期导致油价下跌,提前反应了我们上周提到的中期油价回调逻辑,由于地缘政治通常会反复,并且油价已将4月的涨幅几乎全部跌去,预计布油短期将在88美元/桶附近波动。中期需警惕OPEC+减产执行力度和地缘政治对原油供应产生实际影响的兑现不确定性。气价:美国天然气产量快速下降,需求则有所回升,预计气价将逐渐上涨,看好2024年秋冬季亨利中心气价重返2.5美元/MMBtu以上。 风险提示:气温变化不及预期的风险;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连技术23年报&1Q24业绩点评:Q1超预期,车载业务持续高增 樊志远 电子组 电子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2023年公司汽车连接器收入为8.2亿元、同增60%,毛利率为40%,较去年同期下降1.5pct,在汽车供应链降价的背景下,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汽车智能化持续加速,公司汽车连接器产品已进入吉利、长城、 比亚迪、 长安、奇瑞、理想等国内主要汽车厂商供应链。2023年公司射频连接器及线缆组件、电磁兼容件、软板、其他收入为8、8、3、4亿元,同比-8%、-1%、-24%、8%,下半年逐步改善。新产品BTB逐渐成熟,射频BTB产品已批量用于核心客户。 风险提示: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技术迭代、汽车业务竞争格局恶化等风险。 中炬高新1Q24业绩点评:改革成果初现,利润改善超预期 刘宸倩 食品饮料组 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春节开门红+销售改革背景下,主业重启修复。分业务看,Q1调味品/房地产/其他分别实现收入14.61/0.01/0.23亿元,同比+10.2%/-81.34%/-38.0%。调味品业务增速重回10%+,主要春节开门红+聚焦大单品政策推进,酱油和鸡精鸡粉品类拉动明显,其中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其他产品分别实现收入9.5/1.8/1.0/2.1亿元,同比+13.4%/+16.8%/-5.5%/-0.3%。公司持续推进“1+n”战略,完善大单品全国化布局,全年收入端有望延续双位数增长趋势。分区域看,24Q1公司东部/南部/中西部/北部/地区收入分别同比+24.5%/+2.6%/+9.9%/+7.6%,其中东部区域增长亮眼,得益于渠道分级精细化管控。报告期内,公司经销商数量净增长97家至2181家。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内部改革不及预期风险。 甘源食品23年报&1Q24业绩点评:渠道多路并进,Q1顺利开门红 刘宸倩 食品饮料组 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渠道初步调整到位,开门红表现亮眼。1)23H2公司针对不同渠道研发特定产品组合,提升新品冻干坚果铺市率。老三样和调味坚果延续渠道扩张思路,23H2老三样/综合果仁及豆果系列分别实现营收5.35/2.74亿元,同比+14.81%/+21.24%。分量/价来看,全品类收入增长主要由量增贡献,吨价小幅下降系公司发力新渠道。2)公司应对春节旺季,推出多款年货礼盒,Q1实现迎来开门红。渠道端,在夯实传统商超渠道基础上,公司积极合作会员商超、零食量贩等,经销/电商渠道23年收入分别同比+27.6%/29.4%,预计Q1延续高增长态势。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华能国际1Q24业绩点评:火电业绩亮眼,风电装机提速 许隽逸 石油化工组 石油化工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煤-电价格联动顺畅,火电合理收益继续上探。公司1Q24燃煤/燃机板块分别实现利润总额28.3亿元(1Q23为-0.7亿元,本期大幅扭亏)、5.4亿元(同比+64.3%),对应度电利润总额分别为0.03元/KWh、0.08元/KWh。根据公司经营业绩公告,1Q24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497.97元/KWh,同比-3.99%。在电价下行背景下实现度电利润大幅提升,一方面体现当下火电龙头公司较为强势的上下游地位;另一方面体现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落地后带来的盈利支撑作用,火电长期合理收益可期。 风险提示:各类电源装机及电量不及规划预期、煤价下跌不及预期、电价下跌超预期风险等。 嘉友国际1Q24业绩点评:收购持续推进 业绩同比提升 郑树明 交通运输组 交通运输组负责人 核心观点:收购持续推进,营收及利润同比增加。2024Q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6.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1.9%,主要系业务规模增长所致。1)2024Q1,公司以自有资金8810万美元收购MMC全资下属子公司BNS所持有的KEX 20%股权,同时与MMC公司签署煤炭长期合作协议,约定公司十年内向其采购煤炭1750万吨。公司与MMC形成长期合作,保证煤炭供给稳定,夯实公司在中蒙市场物流及煤炭供应链贸易的核心竞争力。2)2024Q1,公司完成对BHL 80%股权的收购,收购金额为2550万美元。BHL作为非洲主要的本土道路运输企业,具备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通过收购,公司布局非洲道路运输业务,充分发挥公司在非洲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效应。 风险提示:非洲公路项目建设不及预期;蒙古国内铁路建设超预期风险;政府加大口岸资源投资风险;股东减持风险;汇兑风险。 聚光科技23年报点评:现金流超预期,资产负债及毛利改善 袁 维 医药组 医药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经营性现金流增长超预期,透过三表勾稽看公司经营改善。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2.73亿元,去年同期为-0.12亿元。其中,Q4经营性净现金流实现6.02亿元,仅次于2018年四季度6.26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外,合同负债规模8.8亿元(yoy +37%),应收账款9.05亿元(yoy -18.5%)。预计CF和BS的改善将陆续体现在IS端。 风险提示: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核心零部件进口风险,下游应用需求低于预期,商誉减值,PPP减值风险等。 科大讯飞23年报&1Q24业绩点评:B端及C端业务增势较高,模型能力持续提升 孟 灿 计算机组 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核心观点:B端及C端业务增势较高,G端业务承压。其中2023年B端智能汽车网联与智慧金融景气度较高,分别同比增长49.7%、23.0%;C端智能硬件受到翻译机同比增长300%等因素的影响,同比增长22.4%;开放平台虽然表观收入同比增长41.6%,但预计多为毛利率较低的流量广告业务,整体毛利润仅增长7.1%。G端业务占比较高的信息工程、智慧政法、教育产品及服务增长均承压,分别同比下滑28.8%、增长0.6%、下滑9.7%;数字政府虽然表观营收增长22.8%,但毛利率未被披露。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AI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国际关系风险;高管或大股东风险;周转现金流不足的风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