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宏观】预算内支出微降,但1季度总财政支出有支撑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2024年3月及1季度财政数据点评 1. 一季度广义财政赤字略少增,但去年增发国债或对总支出有支撑 今年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赤字呈现温和扩张、较去年同期多增568亿元,或因去年4季度增发国债部分金额在今年1季度投放;而1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受年初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影响,土地市场承压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拖累亦对支出修复形成制约。具体看,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的-0.5%回落至-2.6%(财政部可比口径计算为2.2%);而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的11.1%回落至-1.5%,主要由于今年前两个月专项债发行进度(全年占比10.3%)对比2019/2022/2023同期的14.3%/24%/21.8%偏慢。 3月广义财政赤字同比少增,单月看,3月“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赤字从1-2月的月均1560亿元走阔至1.3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1761亿元,其中3月一般公共预算录得赤字9940亿元,较去年同期赤字1万亿元略有收窄,政府性基金录得赤字3330亿元,较去年3月的4713亿元赤字小幅收窄。此外,3月财政存款环比回落3797亿元、同比仍多增2096亿元,由此,财政存款同比增速从2月的2.2%小幅回升至4%。 2. 收入端:1季度税收收入同比降幅走阔,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承压 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合并收入同比回落2.6%,其中3月(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合并收入同比增速较1-2月的-1.7%回落至-5%。具体看,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回落-2.3%,但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及部分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速转正至2.2%,单月同比增速较1-2月的-2.3%边际回落至3月的-2.4%。此外,1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回落4.9%(v.s去年四季度-0.5%)、3月单月同比增速从1-2月的-4%回落至-7.7%;而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则从1-2月的8.6%进一步上行至12.2%。 分项中,3月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增值税的同比增速回落,而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同比增速有所回暖。从一季度看,除消费税同比较去年四季度回升之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均有所下行。具体看: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的同比增速从1-2月的14%/30%回撤至-3.2%/-22%,与今年3月社零同比增速较1-2月回撤、以及3月社零汽车零售分项同比回落3.7%相印证。此外,1季度消费税同比增速较去年4季度的1.7%加速上行至10%,亦与1季度消费韧性较强相印证(参见《一季度实际GDP为何超预期?》,2023/4/16)。 1季度增值税收入较去年4季度的3.3%回落至-7.1%,单月同比降幅较1-2月的5.3%走阔至12.1%,或体现内需为主的消费及投资仍有进一步回升空间。 1季度个人所得税同比回落4.5%,较2023年4季度的2.8%有所走阔;而3月增速从-15.9%大幅上行至75%,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及季节性因素提振,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3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较1-2月的2.6%放缓至-4%;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速从1-2月的0%回落至-6.7%,剔除基数影响后、两年复合增速从1-2月的-15.7%进一步下行至3月的-21%,显示地产周期偏弱背景下、政府性基金收入仍承压,与地产相关的5项税收收入加总后同比增速较1-2月的11.6%回落至-4.1%。从3月地产销售数据来看,6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由1-2月的44%走阔至47%、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则由1-2月的-14.7%回落至-33.5%,居民购房需求仍待改善,仍需重点关注后续稳地产政策对地产需求的托举效果。 3. 支出端:1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合并支出同比增速较去年4季度的11.1%回落至-1.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从去年4季度的9.2%/15.5%回落至今年1季度的2.9%/-15.5%。 单月看,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转负,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降幅走阔。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从1-2月的6.7%回落至-2.9%,可能由于“财政部在今年2月份将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提前下达地方”、增发国债资金效应对3月支出增速的支撑效应有所消退。分类别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和城乡事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从1-2月的7.7%/6.9%/4.5%/19.6%回落至-15.9%/1.2%/-14.5%/0.4%,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分项的同比增速分别从1-2月的25.3% / 4.1%回落至-2.9%/-13.5%。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降幅则从1-2月的10.2%走阔至23.3%,两年复合增速亦较1-2月的-10.6%回至-21.8%。 整体而言,若考虑到去年4季度增发国债部分金额在今年1季度投放,实际1季度的广义财政赤字呈现温和扩张。此外,鉴于目前表观赤字或较难衡量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对支出扩张可能的制约。因此,财政支出增长加速、尤其是财政支出增长明显高于名义GDP,是财政有效扩张较好的观测指标。 往前看,2季度广义财政支出能否发力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地方专项债发行或仍有待提速,年初至今,地方专项债累计净发行规模6,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107亿元,财政部在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后续仍需关注专项债发行进度能否带动广义财政支出提速;另一方面,今年人大安排的1万亿特别国债能否尽快投放、以及央行再贷款是否快速投放亦对财政支出的边际增长存在影响。最后,化债对地方财政融资和支出的影响是否加剧,也是观察总财政政策力度的关键变量(参见《一季度实际GDP为何超预期?》,2024/4/16)。 风险提示:财政扩张力度不及预期、地产周期持续下行。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4月23日发布的《预算内支出微降,但1季度总财政支出有支撑》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联系人 SAC No. S0570122090215 王洺硕 联系人 PhD SAC No. S0570123070085 | SFC BUP051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2024年3月及1季度财政数据点评 1. 一季度广义财政赤字略少增,但去年增发国债或对总支出有支撑 今年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赤字呈现温和扩张、较去年同期多增568亿元,或因去年4季度增发国债部分金额在今年1季度投放;而1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回落,主要受年初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影响,土地市场承压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拖累亦对支出修复形成制约。具体看,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的-0.5%回落至-2.6%(财政部可比口径计算为2.2%);而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从去年4季度的11.1%回落至-1.5%,主要由于今年前两个月专项债发行进度(全年占比10.3%)对比2019/2022/2023同期的14.3%/24%/21.8%偏慢。 3月广义财政赤字同比少增,单月看,3月“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赤字从1-2月的月均1560亿元走阔至1.33万亿元,但同比少增1761亿元,其中3月一般公共预算录得赤字9940亿元,较去年同期赤字1万亿元略有收窄,政府性基金录得赤字3330亿元,较去年3月的4713亿元赤字小幅收窄。此外,3月财政存款环比回落3797亿元、同比仍多增2096亿元,由此,财政存款同比增速从2月的2.2%小幅回升至4%。 2. 收入端:1季度税收收入同比降幅走阔,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承压 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合并收入同比回落2.6%,其中3月(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合并收入同比增速较1-2月的-1.7%回落至-5%。具体看,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回落-2.3%,但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及部分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速转正至2.2%,单月同比增速较1-2月的-2.3%边际回落至3月的-2.4%。此外,1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回落4.9%(v.s去年四季度-0.5%)、3月单月同比增速从1-2月的-4%回落至-7.7%;而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则从1-2月的8.6%进一步上行至12.2%。 分项中,3月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增值税的同比增速回落,而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同比增速有所回暖。从一季度看,除消费税同比较去年四季度回升之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均有所下行。具体看: 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的同比增速从1-2月的14%/30%回撤至-3.2%/-22%,与今年3月社零同比增速较1-2月回撤、以及3月社零汽车零售分项同比回落3.7%相印证。此外,1季度消费税同比增速较去年4季度的1.7%加速上行至10%,亦与1季度消费韧性较强相印证(参见《一季度实际GDP为何超预期?》,2023/4/16)。 1季度增值税收入较去年4季度的3.3%回落至-7.1%,单月同比降幅较1-2月的5.3%走阔至12.1%,或体现内需为主的消费及投资仍有进一步回升空间。 1季度个人所得税同比回落4.5%,较2023年4季度的2.8%有所走阔;而3月增速从-15.9%大幅上行至75%,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及季节性因素提振,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3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较1-2月的2.6%放缓至-4%;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速从1-2月的0%回落至-6.7%,剔除基数影响后、两年复合增速从1-2月的-15.7%进一步下行至3月的-21%,显示地产周期偏弱背景下、政府性基金收入仍承压,与地产相关的5项税收收入加总后同比增速较1-2月的11.6%回落至-4.1%。从3月地产销售数据来看,6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由1-2月的44%走阔至47%、26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则由1-2月的-14.7%回落至-33.5%,居民购房需求仍待改善,仍需重点关注后续稳地产政策对地产需求的托举效果。 3. 支出端:1季度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1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合并支出同比增速较去年4季度的11.1%回落至-1.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从去年4季度的9.2%/15.5%回落至今年1季度的2.9%/-15.5%。 单月看,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转负,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降幅走阔。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从1-2月的6.7%回落至-2.9%,可能由于“财政部在今年2月份将1万亿元增发国债资金全部提前下达地方”、增发国债资金效应对3月支出增速的支撑效应有所消退。分类别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节能环保和城乡事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从1-2月的7.7%/6.9%/4.5%/19.6%回落至-15.9%/1.2%/-14.5%/0.4%,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分项的同比增速分别从1-2月的25.3% / 4.1%回落至-2.9%/-13.5%。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降幅则从1-2月的10.2%走阔至23.3%,两年复合增速亦较1-2月的-10.6%回至-21.8%。 整体而言,若考虑到去年4季度增发国债部分金额在今年1季度投放,实际1季度的广义财政赤字呈现温和扩张。此外,鉴于目前表观赤字或较难衡量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对支出扩张可能的制约。因此,财政支出增长加速、尤其是财政支出增长明显高于名义GDP,是财政有效扩张较好的观测指标。 往前看,2季度广义财政支出能否发力仍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一方面,地方专项债发行或仍有待提速,年初至今,地方专项债累计净发行规模6,451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107亿元,财政部在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发布会上也表示要“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后续仍需关注专项债发行进度能否带动广义财政支出提速;另一方面,今年人大安排的1万亿特别国债能否尽快投放、以及央行再贷款是否快速投放亦对财政支出的边际增长存在影响。最后,化债对地方财政融资和支出的影响是否加剧,也是观察总财政政策力度的关键变量(参见《一季度实际GDP为何超预期?》,2024/4/16)。 风险提示:财政扩张力度不及预期、地产周期持续下行。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4月23日发布的《预算内支出微降,但1季度总财政支出有支撑》 易峘 研究员 SAC No.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吴宛忆 联系人 SAC No. S0570122090215 王洺硕 联系人 PhD SAC No. S0570123070085 | SFC BUP051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