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二次“LOCKDOWN”再度拉动我国出口 | 进出口数据点评(20.11)
(以下内容从申万宏源《欧洲二次“LOCKDOWN”再度拉动我国出口 | 进出口数据点评(20.11)》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欧洲二次“LOCKDOWN”再度拉动我国出口 ——进出口数据点评(20.11) 秦泰 博士 贾东旭 申万宏源宏观 摘 要 耐用消费品出口再度上行推动我国达到18年3月以来出口增速峰值。11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21.1%,较10月上行9.7个百分点,单月再超我们和市场预期。商品结构中主要体现在手机的滞后爆发,以及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再度上行。11月进口(美元计价)同比4.5%,内需展望基本稳定。11月贸易差额(人民币计价)5122.9亿,同比增长92.6%,预计四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可能上行。 欧洲二次“LOCKDOWN”对供给端的冲击大于需求端,供需缺口再度扩大拉动我国出口。欧洲由于大流行二次爆发,多国在11月初开始实施“LOCKDOWN”等防控措施,对商品消费的影响小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供需缺口明显扩大,对欧盟出口一改10月小幅下行的势头,转为大幅上行;美国前期过度的财政补贴造成商品需求维持高位而生产受到挤出,对美出口延续几个月以来的上行趋势。同时,在海外节日影响下,商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作用或更加凸显。11月我国对欧盟27国出口同比大幅上行16.6个百分点至26.0%,对美国出口上行23.6个百分点至46.1%;对日(5.6%)出口较上月维持稳定,对东盟(10.0%)、韩国(9.5%)、中国香港(12.1%)、印度(19.4%)出口均小幅上行。 以手机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出口再度高增,凸显海外居民在疫情扩散下耐用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手机出口在预期内大幅反弹,11月当月增速上行49.4个百分点至29.2%,对出口增速的贡献达到2.1个百分点,是11月出口大幅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可能体现了海外知名品牌旗舰新款手机延迟发布的余波。其他机电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8.6%)、集成电路(26.4%)分别改善5.5和11.8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速分别拉动1.5和1.1个百分点。家具(47.2%)和家电(61.9%)增速再度上行,海外大流行持续扩散下,海外居民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的倾向越高,结合供需缺口保持高位,对我国终端消费品拉动凸显。另外,包含防疫物资在内的纺织制品(22.2%)出口增速自6月以来的首次反弹也显示海外疫情的严峻形势。 大宗商品进口基本稳定,集成电路进口或仍受前期囤货影响。11月进口增速基本持平,显示国内需求展望整体稳定。原油经过9月的大幅战略补库存和10月放缓后逐渐恢复正常,原油进口数量(-0.8%)、金额(-36.1%)分别回升5.6和1.1个百分点。受价格上涨影响,铁矿石(8.3%)和铜(-15.0%)的进口数量有所回落但进口金额上仍保持相对平稳,铁矿石金额(44.5%)和铜金额(2.8%)分别回落3.3和上行1.5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进口金额(13.1%)或仍受到9月集中囤货影响,相较10月进一步下行2.6个百分点。 海外大流行未获实质性控制之前,海外商品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拉动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和海外大流行严重程度成正比,且随着海外大流行愈演愈烈,耐用消费品需求走强而生产恢复波折重重。美国典型的“挤出生产”的财政刺激和对应的货币宽松进退两难,未来海外工业生产恢复之路仍然预计较为孱弱。这对现阶段全球生产恢复最为强劲的我国来说,在出口方面的提振效果还没有结束,预计12月出口(美元计价)增速预计15%左右,20Q4出口(美元计价)增速可能达到15%以上。但同时也需关注欧洲本轮lockdown结束后的工业生产反弹强度,以及海外疫苗接种对海外工业生产的边际提振作用。短期内我国出口与海外生产恢复情况是反向关系,随着海外封锁结束和疫苗推广,生产或将逐步接近正常轨道,我国出口增速或随之逐步降温,并考虑到今年出口持续超预期高增的情况下,明年出口并非中国经济的主角,国内消费或走向前台。 以下为正文 一、耐用消费品出口再度上行推动我国达到18年3月以来出口增速峰值 11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21.1%,较10月上行9.7个百分点,单月再超我们和市场预期。商品结构中主要体现在手机的滞后爆发,以及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再度上行。11月进口(美元计价)同比4.5%,内需展望基本稳定。11月贸易差额(人民币计价)5122.9亿,同比增长92.6%,预计四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可能上行。 二、欧洲二次“LOCKDOWN”对供给端的冲击大于需求端,供需缺口再度扩大拉动我国出口 欧洲由于大流行二次爆发,多国在11月初开始实施“LOCKDOWN”等防控措施,对商品消费的影响小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供需缺口明显扩大,对欧盟出口一改10月小幅下行的势头,转为大幅上行;美国前期过度的财政补贴造成商品需求维持高位而生产受到挤出,对美出口延续几个月以来的上行趋势。同时,在海外节日影响下,商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作用或更加凸显。11月我国对欧盟27国出口同比大幅上行16.6个百分点至26.0%,对美国出口上行23.6个百分点至46.1%;对日(5.6%)出口较上月维持稳定,对东盟(10.0%)、韩国(9.5%)、中国香港(12.1%)、印度(19.4%)出口均小幅上行。 三、以手机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出口再度高增,凸显海外居民在疫情扩散下耐用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 手机出口在预期内大幅反弹,11月当月增速上行49.4个百分点至29.2%,对出口增速的贡献达到2.1个百分点,是11月出口大幅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可能体现了海外知名品牌旗舰新款手机延迟发布的余波。其他机电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8.6%)、集成电路(26.4%)分别改善5.5和11.8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速分别拉动1.5和1.1个百分点。家具(47.2%)和家电(61.9%)增速再度上行,海外大流行持续扩散下,海外居民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的倾向越高,结合供需缺口保持高位,对我国终端消费品拉动凸显。另外,包含防疫物资在内的纺织制品(22.2%)出口增速自6月以来的首次反弹也显示海外疫情的严峻形势。 四、大宗商品进口基本稳定,集成电路进口或仍受前期囤货影响 11月进口增速基本持平,显示国内需求展望整体稳定。原油经过9月的大幅战略补库存和10月放缓后逐渐恢复正常,原油进口数量(-0.8%)、金额(-36.1%)分别回升5.6和1.1个百分点。受价格上涨影响,铁矿石(8.3%)和铜(-15.0%)的进口数量有所回落但进口金额上仍保持相对平稳,铁矿石金额(44.5%)和铜金额(2.8%)分别回落3.3和上行1.5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进口金额(13.1%)或仍受到9月集中囤货影响,相较10月进一步下行2.6个百分点。 五、海外大流行未获实质性控制之前,海外商品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拉动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 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和海外大流行严重程度成正比,且随着海外大流行愈演愈烈,耐用消费品需求走强而生产恢复波折重重。美国典型的“挤出生产”的财政刺激和对应的货币宽松进退两难,未来海外工业生产恢复之路仍然预计较为孱弱。这对现阶段全球生产恢复最为强劲的我国来说,在出口方面的提振效果还没有结束,预计12月出口(美元计价)增速预计15%左右,20Q4出口(美元计价)增速可能达到15%以上。 但同时也需关注欧洲本轮lockdown结束后的工业生产反弹强度,以及海外疫苗接种对海外工业生产的边际提振作用。短期内我国出口与海外生产恢复情况是反向关系,随着海外封锁结束和疫苗推广,生产或将逐步接近正常轨道,我国出口增速或随之逐步降温,并考虑到今年出口持续超预期高增的情况下,明年出口并非中国经济的主角,国内消费或走向前台。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欧洲二次“LOCKDOWN”再度拉动我国出口——进出口数据点评(20.11)》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0.12.07
欧洲二次“LOCKDOWN”再度拉动我国出口 ——进出口数据点评(20.11) 秦泰 博士 贾东旭 申万宏源宏观 摘 要 耐用消费品出口再度上行推动我国达到18年3月以来出口增速峰值。11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21.1%,较10月上行9.7个百分点,单月再超我们和市场预期。商品结构中主要体现在手机的滞后爆发,以及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再度上行。11月进口(美元计价)同比4.5%,内需展望基本稳定。11月贸易差额(人民币计价)5122.9亿,同比增长92.6%,预计四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可能上行。 欧洲二次“LOCKDOWN”对供给端的冲击大于需求端,供需缺口再度扩大拉动我国出口。欧洲由于大流行二次爆发,多国在11月初开始实施“LOCKDOWN”等防控措施,对商品消费的影响小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供需缺口明显扩大,对欧盟出口一改10月小幅下行的势头,转为大幅上行;美国前期过度的财政补贴造成商品需求维持高位而生产受到挤出,对美出口延续几个月以来的上行趋势。同时,在海外节日影响下,商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作用或更加凸显。11月我国对欧盟27国出口同比大幅上行16.6个百分点至26.0%,对美国出口上行23.6个百分点至46.1%;对日(5.6%)出口较上月维持稳定,对东盟(10.0%)、韩国(9.5%)、中国香港(12.1%)、印度(19.4%)出口均小幅上行。 以手机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出口再度高增,凸显海外居民在疫情扩散下耐用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手机出口在预期内大幅反弹,11月当月增速上行49.4个百分点至29.2%,对出口增速的贡献达到2.1个百分点,是11月出口大幅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可能体现了海外知名品牌旗舰新款手机延迟发布的余波。其他机电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8.6%)、集成电路(26.4%)分别改善5.5和11.8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速分别拉动1.5和1.1个百分点。家具(47.2%)和家电(61.9%)增速再度上行,海外大流行持续扩散下,海外居民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的倾向越高,结合供需缺口保持高位,对我国终端消费品拉动凸显。另外,包含防疫物资在内的纺织制品(22.2%)出口增速自6月以来的首次反弹也显示海外疫情的严峻形势。 大宗商品进口基本稳定,集成电路进口或仍受前期囤货影响。11月进口增速基本持平,显示国内需求展望整体稳定。原油经过9月的大幅战略补库存和10月放缓后逐渐恢复正常,原油进口数量(-0.8%)、金额(-36.1%)分别回升5.6和1.1个百分点。受价格上涨影响,铁矿石(8.3%)和铜(-15.0%)的进口数量有所回落但进口金额上仍保持相对平稳,铁矿石金额(44.5%)和铜金额(2.8%)分别回落3.3和上行1.5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进口金额(13.1%)或仍受到9月集中囤货影响,相较10月进一步下行2.6个百分点。 海外大流行未获实质性控制之前,海外商品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拉动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和海外大流行严重程度成正比,且随着海外大流行愈演愈烈,耐用消费品需求走强而生产恢复波折重重。美国典型的“挤出生产”的财政刺激和对应的货币宽松进退两难,未来海外工业生产恢复之路仍然预计较为孱弱。这对现阶段全球生产恢复最为强劲的我国来说,在出口方面的提振效果还没有结束,预计12月出口(美元计价)增速预计15%左右,20Q4出口(美元计价)增速可能达到15%以上。但同时也需关注欧洲本轮lockdown结束后的工业生产反弹强度,以及海外疫苗接种对海外工业生产的边际提振作用。短期内我国出口与海外生产恢复情况是反向关系,随着海外封锁结束和疫苗推广,生产或将逐步接近正常轨道,我国出口增速或随之逐步降温,并考虑到今年出口持续超预期高增的情况下,明年出口并非中国经济的主角,国内消费或走向前台。 以下为正文 一、耐用消费品出口再度上行推动我国达到18年3月以来出口增速峰值 11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21.1%,较10月上行9.7个百分点,单月再超我们和市场预期。商品结构中主要体现在手机的滞后爆发,以及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再度上行。11月进口(美元计价)同比4.5%,内需展望基本稳定。11月贸易差额(人民币计价)5122.9亿,同比增长92.6%,预计四季度净出口对GDP贡献可能上行。 二、欧洲二次“LOCKDOWN”对供给端的冲击大于需求端,供需缺口再度扩大拉动我国出口 欧洲由于大流行二次爆发,多国在11月初开始实施“LOCKDOWN”等防控措施,对商品消费的影响小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供需缺口明显扩大,对欧盟出口一改10月小幅下行的势头,转为大幅上行;美国前期过度的财政补贴造成商品需求维持高位而生产受到挤出,对美出口延续几个月以来的上行趋势。同时,在海外节日影响下,商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作用或更加凸显。11月我国对欧盟27国出口同比大幅上行16.6个百分点至26.0%,对美国出口上行23.6个百分点至46.1%;对日(5.6%)出口较上月维持稳定,对东盟(10.0%)、韩国(9.5%)、中国香港(12.1%)、印度(19.4%)出口均小幅上行。 三、以手机为代表的最终消费品出口再度高增,凸显海外居民在疫情扩散下耐用品消费对服务消费的替代 手机出口在预期内大幅反弹,11月当月增速上行49.4个百分点至29.2%,对出口增速的贡献达到2.1个百分点,是11月出口大幅上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可能体现了海外知名品牌旗舰新款手机延迟发布的余波。其他机电产品,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18.6%)、集成电路(26.4%)分别改善5.5和11.8个百分点,对出口增速分别拉动1.5和1.1个百分点。家具(47.2%)和家电(61.9%)增速再度上行,海外大流行持续扩散下,海外居民商品消费替代服务消费的倾向越高,结合供需缺口保持高位,对我国终端消费品拉动凸显。另外,包含防疫物资在内的纺织制品(22.2%)出口增速自6月以来的首次反弹也显示海外疫情的严峻形势。 四、大宗商品进口基本稳定,集成电路进口或仍受前期囤货影响 11月进口增速基本持平,显示国内需求展望整体稳定。原油经过9月的大幅战略补库存和10月放缓后逐渐恢复正常,原油进口数量(-0.8%)、金额(-36.1%)分别回升5.6和1.1个百分点。受价格上涨影响,铁矿石(8.3%)和铜(-15.0%)的进口数量有所回落但进口金额上仍保持相对平稳,铁矿石金额(44.5%)和铜金额(2.8%)分别回落3.3和上行1.5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进口金额(13.1%)或仍受到9月集中囤货影响,相较10月进一步下行2.6个百分点。 五、海外大流行未获实质性控制之前,海外商品供需缺口仍将持续拉动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 我国“填坑式”出口高增和海外大流行严重程度成正比,且随着海外大流行愈演愈烈,耐用消费品需求走强而生产恢复波折重重。美国典型的“挤出生产”的财政刺激和对应的货币宽松进退两难,未来海外工业生产恢复之路仍然预计较为孱弱。这对现阶段全球生产恢复最为强劲的我国来说,在出口方面的提振效果还没有结束,预计12月出口(美元计价)增速预计15%左右,20Q4出口(美元计价)增速可能达到15%以上。 但同时也需关注欧洲本轮lockdown结束后的工业生产反弹强度,以及海外疫苗接种对海外工业生产的边际提振作用。短期内我国出口与海外生产恢复情况是反向关系,随着海外封锁结束和疫苗推广,生产或将逐步接近正常轨道,我国出口增速或随之逐步降温,并考虑到今年出口持续超预期高增的情况下,明年出口并非中国经济的主角,国内消费或走向前台。 内容节选自申万宏源宏观研究报告: 《欧洲二次“LOCKDOWN”再度拉动我国出口——进出口数据点评(20.11)》 证券分析师:秦泰 研究支持:贾东旭 发布日期:2020.12.07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