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专题】美国农业种植的土地约束——写在北美种植季开启之际
(以下内容从中信建投期货《【建投专题】美国农业种植的土地约束——写在北美种植季开启之际》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 研究发展部 石丽红 研究助理 刘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4月18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USDA在3月末的种植意向报告中,预计2024/25年度美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31331万英亩,较去年同比下降629万英亩,在过去27年中处于第四低的水平。其中大豆种植面积8651万英亩(同比增加291万英亩),玉米种植面积9004万英亩(同比减少460万英亩)。尽管3月种植意向报告仅仅是对种植面积的初步预估,但数据的变化依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单个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主要与上一年度的种植利润有关,而总种植面积的下降则受到主要作物种植利润、CRP计划以及总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几年间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解释了美国农户如何在不同作物间做出种植决策以及长期视角下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演变做出展望。 美国农业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下降趋势 过去二十几年间,美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24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预估在31331万英亩,1997年这一数值为33274万英亩。尽管总种植面积有所下行,但三大作物玉米、大豆、小麦的种植面积却相对稳定,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具体到各个作物上,小麦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的西北地区以及中部的堪萨斯州,与大豆、玉米种植区域重合度较低。大豆、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则是中部平原地区(Plains)以及传统玉米种植带(Corn Belt),种植区域重合度非常高,同时由于二者种植日历也较为接近,使得大豆玉米每年都会出现天然的争地现象,体现为二者种植面积的此消彼长。 微观视野:美国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种植利润激励 传统的农业种植包括(北半球)春季播种、夏季耕耘与秋季收获,种植时期付出的成本与收获时期获得的收益共同构成了农户每年的种植利润,叠加农户对于下一年度种植利润的预期,共同组成驱动农户在下一年度继续种植某一作物或者更换种植作物的核心因素。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下,当上一年度玉米的种植利润显著高于大豆时,农户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一趋势具有惯性并延续到下一年度,从而选择将前一年度种植大豆的部分土地改种玉米,反之亦然。图2(左)显示2022年玉米种植利润显著高于大豆,使得在2023年二者种植面积差异迅速缩小。而综合来看,过去二十年间,大豆种植利润较玉米更高(蓝色阴影),使得大豆种植面积较玉米整体提升程度更高(淡蓝色实线趋势向上)。 农业保险保障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收益核算,美国农业保险(insurance)也给予了农户额外的保障。毕竟利润预期离不开对价格的研判,但市场价格波动极大,农户很难去准确捕捉其变化趋势。相比之下,美国农作物保险价格确定性更高,在可能出现单产或价格意外而需要理赔的年份,农作物保险所能保障的最低收益也成为农户作出种植决策前的参考。1938年,美国首次颁布《联邦农业保险法》,提出尝试实施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防止因天气、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的产量下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农作物保险经历了从“产量险”到“收入险”的转变,在《2014年农业法案》通过后,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基本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获得了较高比例农户的积极参与。 对于大豆、玉米来说,涉及的两个大宗农产品收入计划主要包括收入保险计划(RP)和区域收入风险保险(ARP)。收入保险主要承保被保险人因灾害而导致的产量下降(实际产量低于历史产量),或因市场价格波动(收获价格低于预期价格)导致的收入减少。而区域收入风险保险(ARP)则以区域平均单产为基础,通常以全县平均历史单产为依据计算保障收入,与投保农作物发生的实际损失无关。进一步地,从收入保险所保障收入的计算公式来看,如果发生理赔,农户收入保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价格水平,而它又与预期价格(projected price)、收获期市场价格(harvest price)息息相关。其中,Project Price为2月期间美豆11月或美玉米12月期货合约的均价,Harvest Price为10月期间美豆11月或美玉米12月期货合约均价,当年的保险价格水平则通常会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天气冲击与弃耕风险 对于农业种植而言,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风险是来自天气的外生冲击。通常情况下,作物生长期间遭遇恶劣天气往往会导致最终收获面积、单产以及产量的损失,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2023年美国农业地区遭遇极端干旱,并最终导致当年作物产量下降,相应品种平衡表缩紧。而在作物播种期,恶劣天气往往可能使得农户播种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19年。当年播种期的过量降雨导致玉米及大豆种植窗口错失,最终使得种植面积未能实现当年种植意向的目标,出现偏高的弃种面积,也对相应年度的品种供需平衡表带来了较大影响。 2019年贯穿整个播种季(主要是5月份)的过量降雨导致美玉米及美豆弃耕面积(prevented plant)分别高达1143万英亩及446万英亩。当年USDA农业展望论坛预计美豆种植面积将达8500万英亩,3月种植意向的预估为8462万英亩,但美豆种植面积最终跌至仅7610万英亩,面积损失幅度超过800万英亩,创造了四十年以来3月种植意向报告预估与最终面积最大的误差值。 综上所述,对于微观主体而言,将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视为因变量,种植利润(包含成本与收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类似于自变量,天气冲击相当于外生变量,它们共同组成了农户的种植决策函数,影响着当年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并最终影响相应年度的品种供需平衡表。 宏观视野:美国耕地保护计划(CRP)制约农业土地扩张 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大小还受到耕地保护计划(CRP,亦可译为保护性储备计划)的影响。CRP计划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正式成形于8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农户为了追求最大收益,将农田面积运用到极限(fencerow to fencerow),不留任何未耕作的缓冲带或边界,甚至原生植被或生态栖息地都会被移除,以最大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种做法往往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包括加剧土壤侵蚀、降低生物多样性以及影响水质。在这一背景下,CRP计划逐步登上舞台,在历经5个大法案以及几十个小法案的变迁后,形成目前较为成熟的CRP计划体系。 CRP计划由农民和土地所有者自愿参与,主要针对土壤易受侵蚀或环境敏感的农业用地,通过签订休耕合同,对农民进行为期10-15年的补贴,使其采取休耕还林、还草等长期性植被恢复措施,最终达到控制土壤侵蚀、改善水质、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目标。农民和土地所有者通过向USDA农场服务机构FSA发起注册申请的方式参与休耕保护计划,如果土地符合项目准入标准,则被纳入CRP注册面积范围。土地所有者与FSA签订休耕合同,获得年度租金与成本分摊等补贴,并采取休耕与相应的绿化措施管理其所拥有的土地,待CRP合同到期以后,该部分土地将被释放,政府随即停止发放土地补贴。 CRP计划通常包含三类,通用(general)、持续(continuous)以及草地(grassland)。前两者要求拟注册土地需要满足一定时限的农业种植,而草地则要求拟注册土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草地作为主要土地类型。因此,主要是前两类CRP土地注册面积会对美国农业种植面积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旦土地被纳入CRP计划,则这块土地在未来10-15年将不再用于作物种植,这将直接限制美国农作物整体种植面积的扩张。图9显示当前CRP注册土地多数与美国大豆、玉米种植区域重合,这意味着这一限制将在二者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正如图11-12显示,近几年超高的种植利润未能刺激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二是当年注册的土地面积将在未来10-15年释放出来,因此当前注册的土地面积也间接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释放年份可用于农业种植面积的边际增加量。 最后,近年来亦有学术研究指出,美国城市化(urbanization)和光伏农场的发展导致了总耕地面积的流失。它们与CRP计划均是在总耕地面积框架下的影响分项。换言之,如果总耕地面积在持续下降,CRP计划带来的面积增减也会被一定程度冲抵掉。图13与图1所传递的信息一致,即使从绝对总量上看,美国总耕地面积也依然处于持续的下行通道中,进而制约着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张。 展望: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美国未来5年农业种植面积扩张受限 3月种植意向报告预估 2024/25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8651万英亩(同比增长291万英亩),玉米种植面积9004万英亩(同比下降460万英亩)。尽管报告仅仅是初步预估,但我们认为其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正如图7所示,以大豆为例,过去43年中,3月种植意向报告21次高估、22次低估美豆种植面积,其在预测模式上不存在明显高估或者低估倾向。除去2012年(极端干旱)与2019年(大面积弃耕)的极端值,其与最终面积的误差绝对值控制在150万英亩以内。 而从品种角度,2024/25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估高于玉米,这与二者种植利润高度相关。图14显示2023/24年度玉米与大豆种植利润出现倒挂,并大幅回落至负值区间。这主要是因为美玉米平衡表的恶化伴随着价格快速回落,尽管大豆平衡表同样转宽松,但局面较玉米相对偏好,二者种植利润的差异无疑提高了农户将玉米改种大豆的意愿。此外,图15表明,无论是以2023年价格作为基准的保险价格计算,还是基于近期行情走势的当前价格计算,玉米种植利润均显著低于大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依靠种植利润也不难做出扩种大豆、减种玉米的决策。 天气方面,NOAA在4月ENSO月度展望报告中表明今年6-8月将有60%的概率进入拉尼娜状态,但通常春季预测的准确度较低(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因此市场对此关注度不高,具有指引作用的信息还需等待6月的展望报告。具体到区域层面,当前美国大豆玉米种植区域存在局部轻度干旱,若此状态能够贯穿5月,将有利于播种工作的开展,使得今年或许又是一个播种进度较快的年份,弃耕风险较低。但就产量而言,播种进度快与高产量之间没有决定关系。2012年、2023年播种进度均较快,但在美豆生长期遭遇了极端干旱,使得最终产量蒙受了较大损失。站在交易角度,除了关注拉尼娜这类宏观气象背景外,也需高度跟踪区域尺度下的天气状况。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农业种植面积扩张将受到较大限制。图18显示,2020-2022年通用CRP与连续CRP土地注册面积持续下降,或许与这几年有较多到期土地面积有关(与商品的期末库存计算类似,某一年末CRP项目存续数量等于上一年度存续数量加上新注册土地面积减去到期土地面积)。从绝对数量上看,近几年通用CRP与连续CRP土地注册面积之和仍然保持在1500-2000万英亩的水平,在总量上制约农业种植面积的增长。另一方面,图19显示,2022年之后的未来几年CRP合同到期面积明显缩减,并稳定至每年200万英亩以内(2023年后不足150万英亩),预计未来几年CRP到期面积对于美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张的支持力度亦将有限。 延伸思考:美国农业种植面积占比下滑与农业霸主地位的维系 本节提出一个开放性思考,期待与读者共同探讨,即美国农业种植面积占全球比例的持续下降是否会在未来危及美国全球农业霸主的地位? 图20-21显示,尽管美国和全球在谷物和油籽的产量增速上高度相关,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谷物和油籽的产量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却持续下降,每年平均下降约0.2个百分点。2023/24年度美国谷物和油籽产量份额占全球的比例约15.6%,而在1980/81年度这一数值为22.9%。另一方面,美国过去几十年谷物和油籽的收获面积与产量类似,在全球中的占比亦持续下滑,二者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98,由此突出了土地(对应收获面积)在美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亦暗示着由于其收获面积占比的持续下滑,美国农作物产量增长极有可能在未来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地,2007年以后这种产量和收获面积占比下滑的趋势仍然在继续,并且这一过程贯穿了美国农作物生产与贸易显著繁荣的时期(回顾图11,2007-2012年间,大豆、玉米、小麦的种植利润持续上涨)。而生产份额的下降往往是竞争力下降的先行指标,这一现象不禁引发思考,即在未来几十年中,美国是否会丢掉其作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粮食主要供应国的地位? 此外,在美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占比逐渐下滑,但CBOT又稳居农产品定价中心的背景下,其他国家的定价影响力该如何体现?未来是不是会出现更大的产地升贴水波动幅度?以今年国际大豆价格为例,3月下旬以来CBOT大豆持续下行,但巴西、阿根廷的CNF升贴水报价却一直坚挺。对于最大买家中国而言,南美大豆的进口成本等于CBOT大豆加上产地升贴水之和再乘以汇率和关税得出,这意味着CBOT大豆价格与南美CNF升贴水在大豆成本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这两年以来南美CNF升贴水的波动也逐步加大,范围从正的100往上到负的-50以下,其短期内的波动幅度甚至高于CBOT大豆,暗示着尽管南美大豆今年处于丰产状态,但产地的报价却不再拘泥于仅跟随CBOT大豆,CNF升贴水的波动或暗示着产地逐步提升的议价能力。 长期来看,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下滑主要与总耕地面积下降、国内施行的土地保护措施(例如CRP)等因素有关,这意味着未来美国也许不得不为平衡其土地用于食品生产、能源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需求而做出变革。诚然,美国作为全球农业霸主、CBOT作为全球农产品定价中心,已经纵横市场100余年,短期内很难说其定价中心的角色会被其他国家替代,但美国近几十年来主要农作物产量占全球比例持续下滑同样是显著的事实,这值得我们引起关注和思考。 推荐阅读 1.《建投专题:聚焦北美新季种植》,2023年3月16日 2.《建投专题:如何看待2024年的美豆种植?》,2024年3月15日 研究员:石丽红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4570 电话:023-81157334 助理研究员:刘昊 期货从业信息:F03103250 重要声明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作者 | 中信建投期货 研究发展部 石丽红 研究助理 刘昊 本报告完成时间 | 2024年4月18日 重要提示: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因本平台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符合规定的交易者,为控制交易风险,请勿点击查看或使用本报告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USDA在3月末的种植意向报告中,预计2024/25年度美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31331万英亩,较去年同比下降629万英亩,在过去27年中处于第四低的水平。其中大豆种植面积8651万英亩(同比增加291万英亩),玉米种植面积9004万英亩(同比减少460万英亩)。尽管3月种植意向报告仅仅是对种植面积的初步预估,但数据的变化依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单个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主要与上一年度的种植利润有关,而总种植面积的下降则受到主要作物种植利润、CRP计划以及总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几年间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解释了美国农户如何在不同作物间做出种植决策以及长期视角下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演变做出展望。 美国农业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下降趋势 过去二十几年间,美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2024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预估在31331万英亩,1997年这一数值为33274万英亩。尽管总种植面积有所下行,但三大作物玉米、大豆、小麦的种植面积却相对稳定,占总种植面积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具体到各个作物上,小麦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的西北地区以及中部的堪萨斯州,与大豆、玉米种植区域重合度较低。大豆、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域则是中部平原地区(Plains)以及传统玉米种植带(Corn Belt),种植区域重合度非常高,同时由于二者种植日历也较为接近,使得大豆玉米每年都会出现天然的争地现象,体现为二者种植面积的此消彼长。 微观视野:美国农户选择种植作物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种植利润激励 传统的农业种植包括(北半球)春季播种、夏季耕耘与秋季收获,种植时期付出的成本与收获时期获得的收益共同构成了农户每年的种植利润,叠加农户对于下一年度种植利润的预期,共同组成驱动农户在下一年度继续种植某一作物或者更换种植作物的核心因素。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下,当上一年度玉米的种植利润显著高于大豆时,农户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一趋势具有惯性并延续到下一年度,从而选择将前一年度种植大豆的部分土地改种玉米,反之亦然。图2(左)显示2022年玉米种植利润显著高于大豆,使得在2023年二者种植面积差异迅速缩小。而综合来看,过去二十年间,大豆种植利润较玉米更高(蓝色阴影),使得大豆种植面积较玉米整体提升程度更高(淡蓝色实线趋势向上)。 农业保险保障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收益核算,美国农业保险(insurance)也给予了农户额外的保障。毕竟利润预期离不开对价格的研判,但市场价格波动极大,农户很难去准确捕捉其变化趋势。相比之下,美国农作物保险价格确定性更高,在可能出现单产或价格意外而需要理赔的年份,农作物保险所能保障的最低收益也成为农户作出种植决策前的参考。1938年,美国首次颁布《联邦农业保险法》,提出尝试实施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防止因天气、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的产量下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农作物保险经历了从“产量险”到“收入险”的转变,在《2014年农业法案》通过后,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基本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获得了较高比例农户的积极参与。 对于大豆、玉米来说,涉及的两个大宗农产品收入计划主要包括收入保险计划(RP)和区域收入风险保险(ARP)。收入保险主要承保被保险人因灾害而导致的产量下降(实际产量低于历史产量),或因市场价格波动(收获价格低于预期价格)导致的收入减少。而区域收入风险保险(ARP)则以区域平均单产为基础,通常以全县平均历史单产为依据计算保障收入,与投保农作物发生的实际损失无关。进一步地,从收入保险所保障收入的计算公式来看,如果发生理赔,农户收入保障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障价格水平,而它又与预期价格(projected price)、收获期市场价格(harvest price)息息相关。其中,Project Price为2月期间美豆11月或美玉米12月期货合约的均价,Harvest Price为10月期间美豆11月或美玉米12月期货合约均价,当年的保险价格水平则通常会取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天气冲击与弃耕风险 对于农业种植而言,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风险是来自天气的外生冲击。通常情况下,作物生长期间遭遇恶劣天气往往会导致最终收获面积、单产以及产量的损失,典型的例子是2012年、2023年美国农业地区遭遇极端干旱,并最终导致当年作物产量下降,相应品种平衡表缩紧。而在作物播种期,恶劣天气往往可能使得农户播种工作无法顺利展开,最为典型的例子是2019年。当年播种期的过量降雨导致玉米及大豆种植窗口错失,最终使得种植面积未能实现当年种植意向的目标,出现偏高的弃种面积,也对相应年度的品种供需平衡表带来了较大影响。 2019年贯穿整个播种季(主要是5月份)的过量降雨导致美玉米及美豆弃耕面积(prevented plant)分别高达1143万英亩及446万英亩。当年USDA农业展望论坛预计美豆种植面积将达8500万英亩,3月种植意向的预估为8462万英亩,但美豆种植面积最终跌至仅7610万英亩,面积损失幅度超过800万英亩,创造了四十年以来3月种植意向报告预估与最终面积最大的误差值。 综上所述,对于微观主体而言,将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视为因变量,种植利润(包含成本与收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类似于自变量,天气冲击相当于外生变量,它们共同组成了农户的种植决策函数,影响着当年某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并最终影响相应年度的品种供需平衡表。 宏观视野:美国耕地保护计划(CRP)制约农业土地扩张 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大小还受到耕地保护计划(CRP,亦可译为保护性储备计划)的影响。CRP计划最早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正式成形于8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农户为了追求最大收益,将农田面积运用到极限(fencerow to fencerow),不留任何未耕作的缓冲带或边界,甚至原生植被或生态栖息地都会被移除,以最大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这种做法往往对环境有负面影响,包括加剧土壤侵蚀、降低生物多样性以及影响水质。在这一背景下,CRP计划逐步登上舞台,在历经5个大法案以及几十个小法案的变迁后,形成目前较为成熟的CRP计划体系。 CRP计划由农民和土地所有者自愿参与,主要针对土壤易受侵蚀或环境敏感的农业用地,通过签订休耕合同,对农民进行为期10-15年的补贴,使其采取休耕还林、还草等长期性植被恢复措施,最终达到控制土壤侵蚀、改善水质、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目标。农民和土地所有者通过向USDA农场服务机构FSA发起注册申请的方式参与休耕保护计划,如果土地符合项目准入标准,则被纳入CRP注册面积范围。土地所有者与FSA签订休耕合同,获得年度租金与成本分摊等补贴,并采取休耕与相应的绿化措施管理其所拥有的土地,待CRP合同到期以后,该部分土地将被释放,政府随即停止发放土地补贴。 CRP计划通常包含三类,通用(general)、持续(continuous)以及草地(grassland)。前两者要求拟注册土地需要满足一定时限的农业种植,而草地则要求拟注册土地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草地作为主要土地类型。因此,主要是前两类CRP土地注册面积会对美国农业种植面积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旦土地被纳入CRP计划,则这块土地在未来10-15年将不再用于作物种植,这将直接限制美国农作物整体种植面积的扩张。图9显示当前CRP注册土地多数与美国大豆、玉米种植区域重合,这意味着这一限制将在二者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正如图11-12显示,近几年超高的种植利润未能刺激美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二是当年注册的土地面积将在未来10-15年释放出来,因此当前注册的土地面积也间接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释放年份可用于农业种植面积的边际增加量。 最后,近年来亦有学术研究指出,美国城市化(urbanization)和光伏农场的发展导致了总耕地面积的流失。它们与CRP计划均是在总耕地面积框架下的影响分项。换言之,如果总耕地面积在持续下降,CRP计划带来的面积增减也会被一定程度冲抵掉。图13与图1所传递的信息一致,即使从绝对总量上看,美国总耕地面积也依然处于持续的下行通道中,进而制约着农业种植面积的扩张。 展望:2024年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美国未来5年农业种植面积扩张受限 3月种植意向报告预估 2024/25年度美国大豆种植面积8651万英亩(同比增长291万英亩),玉米种植面积9004万英亩(同比下降460万英亩)。尽管报告仅仅是初步预估,但我们认为其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正如图7所示,以大豆为例,过去43年中,3月种植意向报告21次高估、22次低估美豆种植面积,其在预测模式上不存在明显高估或者低估倾向。除去2012年(极端干旱)与2019年(大面积弃耕)的极端值,其与最终面积的误差绝对值控制在150万英亩以内。 而从品种角度,2024/25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估高于玉米,这与二者种植利润高度相关。图14显示2023/24年度玉米与大豆种植利润出现倒挂,并大幅回落至负值区间。这主要是因为美玉米平衡表的恶化伴随着价格快速回落,尽管大豆平衡表同样转宽松,但局面较玉米相对偏好,二者种植利润的差异无疑提高了农户将玉米改种大豆的意愿。此外,图15表明,无论是以2023年价格作为基准的保险价格计算,还是基于近期行情走势的当前价格计算,玉米种植利润均显著低于大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依靠种植利润也不难做出扩种大豆、减种玉米的决策。 天气方面,NOAA在4月ENSO月度展望报告中表明今年6-8月将有60%的概率进入拉尼娜状态,但通常春季预测的准确度较低(spring predictability barrier),因此市场对此关注度不高,具有指引作用的信息还需等待6月的展望报告。具体到区域层面,当前美国大豆玉米种植区域存在局部轻度干旱,若此状态能够贯穿5月,将有利于播种工作的开展,使得今年或许又是一个播种进度较快的年份,弃耕风险较低。但就产量而言,播种进度快与高产量之间没有决定关系。2012年、2023年播种进度均较快,但在美豆生长期遭遇了极端干旱,使得最终产量蒙受了较大损失。站在交易角度,除了关注拉尼娜这类宏观气象背景外,也需高度跟踪区域尺度下的天气状况。 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国农业种植面积扩张将受到较大限制。图18显示,2020-2022年通用CRP与连续CRP土地注册面积持续下降,或许与这几年有较多到期土地面积有关(与商品的期末库存计算类似,某一年末CRP项目存续数量等于上一年度存续数量加上新注册土地面积减去到期土地面积)。从绝对数量上看,近几年通用CRP与连续CRP土地注册面积之和仍然保持在1500-2000万英亩的水平,在总量上制约农业种植面积的增长。另一方面,图19显示,2022年之后的未来几年CRP合同到期面积明显缩减,并稳定至每年200万英亩以内(2023年后不足150万英亩),预计未来几年CRP到期面积对于美国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张的支持力度亦将有限。 延伸思考:美国农业种植面积占比下滑与农业霸主地位的维系 本节提出一个开放性思考,期待与读者共同探讨,即美国农业种植面积占全球比例的持续下降是否会在未来危及美国全球农业霸主的地位? 图20-21显示,尽管美国和全球在谷物和油籽的产量增速上高度相关,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谷物和油籽的产量在全球所占的份额却持续下降,每年平均下降约0.2个百分点。2023/24年度美国谷物和油籽产量份额占全球的比例约15.6%,而在1980/81年度这一数值为22.9%。另一方面,美国过去几十年谷物和油籽的收获面积与产量类似,在全球中的占比亦持续下滑,二者之间相关系数高达0.98,由此突出了土地(对应收获面积)在美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亦暗示着由于其收获面积占比的持续下滑,美国农作物产量增长极有可能在未来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进一步地,2007年以后这种产量和收获面积占比下滑的趋势仍然在继续,并且这一过程贯穿了美国农作物生产与贸易显著繁荣的时期(回顾图11,2007-2012年间,大豆、玉米、小麦的种植利润持续上涨)。而生产份额的下降往往是竞争力下降的先行指标,这一现象不禁引发思考,即在未来几十年中,美国是否会丢掉其作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粮食主要供应国的地位? 此外,在美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占比逐渐下滑,但CBOT又稳居农产品定价中心的背景下,其他国家的定价影响力该如何体现?未来是不是会出现更大的产地升贴水波动幅度?以今年国际大豆价格为例,3月下旬以来CBOT大豆持续下行,但巴西、阿根廷的CNF升贴水报价却一直坚挺。对于最大买家中国而言,南美大豆的进口成本等于CBOT大豆加上产地升贴水之和再乘以汇率和关税得出,这意味着CBOT大豆价格与南美CNF升贴水在大豆成本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这两年以来南美CNF升贴水的波动也逐步加大,范围从正的100往上到负的-50以下,其短期内的波动幅度甚至高于CBOT大豆,暗示着尽管南美大豆今年处于丰产状态,但产地的报价却不再拘泥于仅跟随CBOT大豆,CNF升贴水的波动或暗示着产地逐步提升的议价能力。 长期来看,美国农业种植面积的下滑主要与总耕地面积下降、国内施行的土地保护措施(例如CRP)等因素有关,这意味着未来美国也许不得不为平衡其土地用于食品生产、能源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需求而做出变革。诚然,美国作为全球农业霸主、CBOT作为全球农产品定价中心,已经纵横市场100余年,短期内很难说其定价中心的角色会被其他国家替代,但美国近几十年来主要农作物产量占全球比例持续下滑同样是显著的事实,这值得我们引起关注和思考。 推荐阅读 1.《建投专题:聚焦北美新季种植》,2023年3月16日 2.《建投专题:如何看待2024年的美豆种植?》,2024年3月15日 研究员:石丽红 期货交易咨询从业信息:Z0014570 电话:023-81157334 助理研究员:刘昊 期货从业信息:F03103250 重要声明 本报告观点和信息仅供符合证监会适当性管理规定的期货交易者参考,据此操作、责任自负。中信建投期货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报告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报告发布内容如涉及或属于系列解读,则交易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内容的了解而对其中假设依据、研究依据、结论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交易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系列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数据来源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研究依据和研究结论的目标价格及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研究逻辑。 中信建投对本报告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报告发布之时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能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 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报告发布内容并非交易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报告内容交易者的任何交易建议,交易者应充分了解各类交易风险并谨慎考虑本报告发布内容是否符合自身特定状况,自主做出交易决策并自行承担交易风险。交易者根据本报告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报告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报告进行翻版、复制和刊发,如需引用、转发等,需注明出处为“中信建投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增删或修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报告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8877-780 网址:www.cfc108.com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