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于博团队】宏微观背离:迎接以价换量时代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长江宏观于博团队】宏微观背离:迎接以价换量时代》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于博 刘承昊 核心观点 1.一季度GDP实际增速5%、名义增速4.2%、平减指数同比-1.1%,经济进入“以价换量”时代。 2.以价换量的根源是产能过剩,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回落至2020Q2以来最低值。增产不增收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宏观与微观体感分化,微观主体预期持续偏弱。 3.一季度增长无虞,二季度生产更有订单和低基数支撑,GDP实际增速预计不弱。但产能过剩的影响更为深远,或制约中长期经济增长弹性。 4.结构上关注两个细分方向:1)与经济“周转量”更为挂钩的行业或有更高景气(电力、运输等);2)中下游持续内卷或使得部分供给偏紧的上游原材料存在涨价脉冲。 事件描述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 事件评论 l GDP实际增速高于5%,但两年复合偏弱。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录得5.3%,两年复合4.9%,两年复合表现低于两年复合5.1%的年度目标。我们此前用高频估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速5.28%,与实际结果接近。从高频来看,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主要缘于同期低基数。 l 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更值得重视。相比于实际增速,GDP名义增速偏低更值得关注,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仅为4.2%,GDP平减指数同比持续下滑至-1.1%,创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平减指数为何偏弱?工业产能利用率就有答案。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再度下滑至73.6%,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我们在今年年初《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的专题中就曾提出:2024年产能过剩压力较难缓解,生产内卷进一步加剧,将压制价格和盈利反弹。一季度GDP价格偏弱,反映经济整体进入“以价换量”时期。 l 3月工业生产偏弱,增产不增收同样突出。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4.5%,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至5%。两年复合增速方面,3月工增复合增速降至4.2%,服务业生产指数复合增速回升至7.1%。这说明,考虑基数后,3月工业生产走弱,而服务业更强,与高频数据表现一致。从中观行业看,仅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回升。微观产量趋势一致,传统工业表现弱,粗钢、水泥产量同比下滑明显;而新兴产业的光伏、集成电路、汽车、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均有回升。不过,生产也有“以价换量”特征,汽车、电子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回升,但行业增加值增速却回落,或反映营收利润率增长承压。 l 固投增速回升,但隐忧仍在。一季度固投累计增长4.5%,估算当月增速回升至4.7%。但从累计值同比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的轧差来看,1-3月轧差进一步放大,反映固投数据的“幸存者偏差”现象进一步凸显。若仅考虑可比口径的结果,从支出方向来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单月同比增速高位回升至18.1%,建筑安装工程单月同比增速回升至4.8%,反映投资强度逐渐提升。而从三大项来看,制造业改善,基建震荡,地产转弱。制造业方面,估算3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10.3%,金属制品、医药等行业投资增速回升。基建方面,估算3月新口径基建增速回升至6.6%,分行业中同比增速最强劲的仍是电力投资,交运仓储邮政、水利市政环保投资单月同比增速仍在回落。地产方面,估算3月固投增速回落至-10.1%。实物量上,新开工同比降幅小幅收敛,但施工、竣工同比降幅扩大。融资方面,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扩大至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小幅回升至-18.3%,依旧偏弱。 l 社零增速因基数回落,汽车降价带动可选转弱。3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3.1%,主要缘于基数影响,两年复合增速回升至6.8%,表现并不弱。分渠道来看,各渠道同比增速均回落,餐饮、商品零售两年复合增速回升,网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中必需表现再度好于可选,且可选同比增速转负至-0.6%。其中,汽车是关键拖累,零售额同比下滑3.7%。然而,3月乘联会、中汽协汽车零售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2%、9.9%,均为正增长。零售数量正增长,而零售额负增长,反映汽车售价越来越实惠,零售环节也存在“以价换量”行为。 l 数据都有“保质期”,以价换量是中长期症结。宏观数据都有“保质期”,对短中长期的指引不同。实物量数据只能刻画当下景气、一季度GDP实际增长5.3%,确实不弱;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确实不强。PMI订单能向前指引一个季度。3月PMI订单改善意味着二季度生产不弱,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同期低基数,二季度GDP实际增长表现不会太弱。看得更长的是价格数据和融资数据,背后是仍待解决的产能过剩矛盾。产能过剩带来内卷压力,使得“以价换量”、“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经济中逐渐泛化。微观主体收入增长偏弱,不仅抑制企业家的投资动力,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而微观预期转弱又抑制宏观需求回升,使得产能缺口无法弥合。未来,在外需的支撑下,总需求稳定或使得价格进一步下探的概率减小,但如何带动价格积极回升,仍是中长期待解症结。从结构来看,下游持续内卷,将有利于两类行业:一是业绩挂钩经济周转量强度的行业,例如:电力、运输、港口、包装等;二是下游内卷支撑原材料需求,库存偏低的品种、供需存在缺口的品种或有涨价脉冲。 目录 1.GDP实际增速高于5%,但两年复合偏弱 2.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更值得重视 3.3月工业生产偏弱,增产不增收同样突出 4.固投增速回升,但隐忧仍在 5.社零增速因基数回落,汽车降价带动可选转弱 6.数据都有“保质期”,以价换量是中长期症结 以下是正文 GDP实际增速高于5%,但两年复合偏弱 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录得5.3%,两年复合4.9%,两年复合表现低于两年复合5.1%的年度目标。 我们此前用高频估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速5.28%,与实际结果接近。从高频来看,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主要缘于同期低基数。 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更值得重视 相比于实际增速,GDP名义增速偏低更值得关注,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仅为4.2%,GDP平减指数同比持续下滑至-1.1%,创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 平减指数为何偏弱?工业产能利用率就有答案。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再度下滑至73.6%,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 我们在今年年初《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的专题中就曾提出:2024年产能过剩压力较难缓解,生产内卷进一步加剧,将压制价格和盈利反弹。一季度GDP价格偏弱,反映经济整体进入“以价换量”时期。 3月工业生产偏弱,增产不增收同样突出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4.5%,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至5%。两年复合增速方面,3月工增复合增速降至4.2%,服务业生产指数复合增速回升至7.1%。 这说明,考虑基数后,3月工业生产走弱,而服务业更强,与高频数据表现一致。 从中观行业看,仅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回升。 微观产量趋势一致,传统工业表现弱,粗钢、水泥产量同比下滑明显;而新兴产业的光伏、集成电路、汽车、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均有回升。 不过,生产也有“以价换量”特征,汽车、电子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回升,但行业增加值增速却回落,或反映营收利润率增长承压。 固投增速回升,但隐忧仍在 一季度固投累计增长4.5%,估算当月增速回升至4.7%。但从累计值同比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的轧差来看,1-3月轧差进一步放大,反映固投数据的“幸存者偏差”现象进一步凸显。 若仅考虑可比口径的结果,从支出方向来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单月同比增速高位回升至18.1%,建筑安装工程单月同比增速回升至4.8%,反映投资强度逐渐提升。 而从三大项来看,制造业改善,基建震荡,地产转弱。 制造业方面,估算3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10.3%,金属制品、医药等行业投资增速回升。 基建方面,估算3月新口径基建增速回升至6.6%,分行业中同比增速最强劲的仍是电力投资,交运仓储邮政、水利市政环保投资单月同比增速仍在回落。 地产方面,估算3月固投增速回落至-10.1%。实物量上,新开工同比降幅小幅收敛,但施工、竣工同比降幅扩大。 融资方面,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扩大至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小幅回升至-18.3%,依旧偏弱。 社零增速因基数回落,汽车降价带动可选转弱 3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3.1%,主要缘于基数影响,两年复合增速回升至6.8%,表现并不弱。 分渠道来看,各渠道同比增速均回落,餐饮、商品零售两年复合增速回升,网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中必需表现再度好于可选,且可选同比增速转负至-0.6%。 其中,汽车是关键拖累,零售额同比下滑3.7%。然而,3月乘联会、中汽协汽车零售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2%、9.9%,均为正增长。 零售数量正增长,而零售额负增长,反映汽车售价越来越实惠,零售环节也存在“以价换量”行为。 数据都有“保质期”,以价换量是中长期症结 宏观数据都有“保质期”,对短中长期的指引不同。 实物量数据只能刻画当下景气、一季度GDP实际增长5.3%,确实不弱;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确实不强。 PMI订单能向前指引一个季度。3月PMI订单改善意味着二季度生产不弱,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同期低基数,二季度GDP实际增长表现不会太弱。 看得更长的是价格数据和融资数据,背后是仍待解决的产能过剩矛盾。产能过剩带来内卷压力,使得“以价换量”、“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经济中逐渐泛化。微观主体收入增长偏弱,不仅抑制企业家的投资动力,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而微观预期转弱又抑制宏观需求回升,使得产能缺口无法弥合。 未来,在外需的支撑下,总需求稳定或使得价格进一步下探的概率减小,但如何带动价格积极回升,仍是中长期待解症结。 从结构来看,下游持续内卷,将有利于两类行业:一是业绩挂钩经济周转量强度的行业,例如:电力、运输、港口、包装等;二是下游内卷支撑原材料需求,库存偏低的品种、供需存在缺口的品种或有涨价脉冲。 风险提示 外需尚存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持续延后,高利率环境或影响美国补库存的斜率,因而全年我国外需订单能否改善仍待观察,尚存不确定性。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宏微观背离:迎接以价换量时代——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4-4-16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邮箱:liuch2@cjsc.com.cn 韩轶超 SAC编号:S0490512020001 SFC编号:BQK468 邮箱:hanyc@cjsc.com.cn 经济数据点评系列 2024-03-18 | 关注3月订单强度——1-2月经济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 刘承昊) 2024-01-18 | 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2023经济评述与2024展望(长江宏观 于博 刘承昊) 相关链接 2024-04-13 | 还原真相:被低估的出口——3月外贸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等) 2024-04-13 | 社融增速新低,期待政策发力——3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 宋筱筱 蒋佳榛) 2024-04-11 | CPI走低背后:并非仅仅是季节性回落——3月通胀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 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作者:于博 刘承昊 核心观点 1.一季度GDP实际增速5%、名义增速4.2%、平减指数同比-1.1%,经济进入“以价换量”时代。 2.以价换量的根源是产能过剩,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回落至2020Q2以来最低值。增产不增收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宏观与微观体感分化,微观主体预期持续偏弱。 3.一季度增长无虞,二季度生产更有订单和低基数支撑,GDP实际增速预计不弱。但产能过剩的影响更为深远,或制约中长期经济增长弹性。 4.结构上关注两个细分方向:1)与经济“周转量”更为挂钩的行业或有更高景气(电力、运输等);2)中下游持续内卷或使得部分供给偏紧的上游原材料存在涨价脉冲。 事件描述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 事件评论 l GDP实际增速高于5%,但两年复合偏弱。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录得5.3%,两年复合4.9%,两年复合表现低于两年复合5.1%的年度目标。我们此前用高频估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速5.28%,与实际结果接近。从高频来看,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主要缘于同期低基数。 l 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更值得重视。相比于实际增速,GDP名义增速偏低更值得关注,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仅为4.2%,GDP平减指数同比持续下滑至-1.1%,创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平减指数为何偏弱?工业产能利用率就有答案。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再度下滑至73.6%,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我们在今年年初《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的专题中就曾提出:2024年产能过剩压力较难缓解,生产内卷进一步加剧,将压制价格和盈利反弹。一季度GDP价格偏弱,反映经济整体进入“以价换量”时期。 l 3月工业生产偏弱,增产不增收同样突出。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4.5%,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至5%。两年复合增速方面,3月工增复合增速降至4.2%,服务业生产指数复合增速回升至7.1%。这说明,考虑基数后,3月工业生产走弱,而服务业更强,与高频数据表现一致。从中观行业看,仅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回升。微观产量趋势一致,传统工业表现弱,粗钢、水泥产量同比下滑明显;而新兴产业的光伏、集成电路、汽车、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均有回升。不过,生产也有“以价换量”特征,汽车、电子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回升,但行业增加值增速却回落,或反映营收利润率增长承压。 l 固投增速回升,但隐忧仍在。一季度固投累计增长4.5%,估算当月增速回升至4.7%。但从累计值同比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的轧差来看,1-3月轧差进一步放大,反映固投数据的“幸存者偏差”现象进一步凸显。若仅考虑可比口径的结果,从支出方向来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单月同比增速高位回升至18.1%,建筑安装工程单月同比增速回升至4.8%,反映投资强度逐渐提升。而从三大项来看,制造业改善,基建震荡,地产转弱。制造业方面,估算3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10.3%,金属制品、医药等行业投资增速回升。基建方面,估算3月新口径基建增速回升至6.6%,分行业中同比增速最强劲的仍是电力投资,交运仓储邮政、水利市政环保投资单月同比增速仍在回落。地产方面,估算3月固投增速回落至-10.1%。实物量上,新开工同比降幅小幅收敛,但施工、竣工同比降幅扩大。融资方面,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扩大至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小幅回升至-18.3%,依旧偏弱。 l 社零增速因基数回落,汽车降价带动可选转弱。3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3.1%,主要缘于基数影响,两年复合增速回升至6.8%,表现并不弱。分渠道来看,各渠道同比增速均回落,餐饮、商品零售两年复合增速回升,网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中必需表现再度好于可选,且可选同比增速转负至-0.6%。其中,汽车是关键拖累,零售额同比下滑3.7%。然而,3月乘联会、中汽协汽车零售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2%、9.9%,均为正增长。零售数量正增长,而零售额负增长,反映汽车售价越来越实惠,零售环节也存在“以价换量”行为。 l 数据都有“保质期”,以价换量是中长期症结。宏观数据都有“保质期”,对短中长期的指引不同。实物量数据只能刻画当下景气、一季度GDP实际增长5.3%,确实不弱;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确实不强。PMI订单能向前指引一个季度。3月PMI订单改善意味着二季度生产不弱,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同期低基数,二季度GDP实际增长表现不会太弱。看得更长的是价格数据和融资数据,背后是仍待解决的产能过剩矛盾。产能过剩带来内卷压力,使得“以价换量”、“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经济中逐渐泛化。微观主体收入增长偏弱,不仅抑制企业家的投资动力,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而微观预期转弱又抑制宏观需求回升,使得产能缺口无法弥合。未来,在外需的支撑下,总需求稳定或使得价格进一步下探的概率减小,但如何带动价格积极回升,仍是中长期待解症结。从结构来看,下游持续内卷,将有利于两类行业:一是业绩挂钩经济周转量强度的行业,例如:电力、运输、港口、包装等;二是下游内卷支撑原材料需求,库存偏低的品种、供需存在缺口的品种或有涨价脉冲。 目录 1.GDP实际增速高于5%,但两年复合偏弱 2.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更值得重视 3.3月工业生产偏弱,增产不增收同样突出 4.固投增速回升,但隐忧仍在 5.社零增速因基数回落,汽车降价带动可选转弱 6.数据都有“保质期”,以价换量是中长期症结 以下是正文 GDP实际增速高于5%,但两年复合偏弱 一季度GDP实际增速录得5.3%,两年复合4.9%,两年复合表现低于两年复合5.1%的年度目标。 我们此前用高频估算一季度GDP同比增速5.28%,与实际结果接近。从高频来看,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主要缘于同期低基数。 GDP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更值得重视 相比于实际增速,GDP名义增速偏低更值得关注,一季度名义GDP同比增速仅为4.2%,GDP平减指数同比持续下滑至-1.1%,创2009年四季度以来新低。 平减指数为何偏弱?工业产能利用率就有答案。一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再度下滑至73.6%,为2020年二季度以来最低。 我们在今年年初《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的专题中就曾提出:2024年产能过剩压力较难缓解,生产内卷进一步加剧,将压制价格和盈利反弹。一季度GDP价格偏弱,反映经济整体进入“以价换量”时期。 3月工业生产偏弱,增产不增收同样突出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回落至4.5%,服务业生产指数回落至5%。两年复合增速方面,3月工增复合增速降至4.2%,服务业生产指数复合增速回升至7.1%。 这说明,考虑基数后,3月工业生产走弱,而服务业更强,与高频数据表现一致。 从中观行业看,仅有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两年复合增速回升。 微观产量趋势一致,传统工业表现弱,粗钢、水泥产量同比下滑明显;而新兴产业的光伏、集成电路、汽车、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均有回升。 不过,生产也有“以价换量”特征,汽车、电子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回升,但行业增加值增速却回落,或反映营收利润率增长承压。 固投增速回升,但隐忧仍在 一季度固投累计增长4.5%,估算当月增速回升至4.7%。但从累计值同比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的轧差来看,1-3月轧差进一步放大,反映固投数据的“幸存者偏差”现象进一步凸显。 若仅考虑可比口径的结果,从支出方向来看,设备工器具购置单月同比增速高位回升至18.1%,建筑安装工程单月同比增速回升至4.8%,反映投资强度逐渐提升。 而从三大项来看,制造业改善,基建震荡,地产转弱。 制造业方面,估算3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至10.3%,金属制品、医药等行业投资增速回升。 基建方面,估算3月新口径基建增速回升至6.6%,分行业中同比增速最强劲的仍是电力投资,交运仓储邮政、水利市政环保投资单月同比增速仍在回落。 地产方面,估算3月固投增速回落至-10.1%。实物量上,新开工同比降幅小幅收敛,但施工、竣工同比降幅扩大。 融资方面,房企到位资金同比降幅扩大至2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仅小幅回升至-18.3%,依旧偏弱。 社零增速因基数回落,汽车降价带动可选转弱 3月社零同比增速回落至3.1%,主要缘于基数影响,两年复合增速回升至6.8%,表现并不弱。 分渠道来看,各渠道同比增速均回落,餐饮、商品零售两年复合增速回升,网上零售两年复合增速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中必需表现再度好于可选,且可选同比增速转负至-0.6%。 其中,汽车是关键拖累,零售额同比下滑3.7%。然而,3月乘联会、中汽协汽车零售数量同比增速分别为6.2%、9.9%,均为正增长。 零售数量正增长,而零售额负增长,反映汽车售价越来越实惠,零售环节也存在“以价换量”行为。 数据都有“保质期”,以价换量是中长期症结 宏观数据都有“保质期”,对短中长期的指引不同。 实物量数据只能刻画当下景气、一季度GDP实际增长5.3%,确实不弱;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确实不强。 PMI订单能向前指引一个季度。3月PMI订单改善意味着二季度生产不弱,考虑到去年二季度同期低基数,二季度GDP实际增长表现不会太弱。 看得更长的是价格数据和融资数据,背后是仍待解决的产能过剩矛盾。产能过剩带来内卷压力,使得“以价换量”、“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在经济中逐渐泛化。微观主体收入增长偏弱,不仅抑制企业家的投资动力,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而微观预期转弱又抑制宏观需求回升,使得产能缺口无法弥合。 未来,在外需的支撑下,总需求稳定或使得价格进一步下探的概率减小,但如何带动价格积极回升,仍是中长期待解症结。 从结构来看,下游持续内卷,将有利于两类行业:一是业绩挂钩经济周转量强度的行业,例如:电力、运输、港口、包装等;二是下游内卷支撑原材料需求,库存偏低的品种、供需存在缺口的品种或有涨价脉冲。 风险提示 外需尚存不确定性。美联储降息持续延后,高利率环境或影响美国补库存的斜率,因而全年我国外需订单能否改善仍待观察,尚存不确定性。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宏微观背离:迎接以价换量时代——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4-4-16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邮箱:liuch2@cjsc.com.cn 韩轶超 SAC编号:S0490512020001 SFC编号:BQK468 邮箱:hanyc@cjsc.com.cn 经济数据点评系列 2024-03-18 | 关注3月订单强度——1-2月经济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 刘承昊) 2024-01-18 | 直面过剩,迎接温和出清——2023经济评述与2024展望(长江宏观 于博 刘承昊) 相关链接 2024-04-13 | 还原真相:被低估的出口——3月外贸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等) 2024-04-13 | 社融增速新低,期待政策发力——3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 宋筱筱 蒋佳榛) 2024-04-11 | CPI走低背后:并非仅仅是季节性回落——3月通胀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 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