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411】【宏观】【行业】工程机械、环保【个股】松原股份、银轮股份、长安汽车、伟星新材、恒力石化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411】【宏观】【行业】工程机械、环保【个股】松原股份、银轮股份、长安汽车、伟星新材、恒力石化》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宏观 基建的开局与后劲 相较于2023年的“一枝独秀”,2024年开年基建的热度似乎被制造业所掩盖。2024年开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反超了基建投资增速,且3月制造业PMI的表现也强于建筑业PMI,这与过去两年“基建强、工业弱”的局势产生了背离。结合近期不断下探的水泥价格来看,至少开年的基建“成色”确实不足。往后看,2024年基建面对地方化债、地方财力吃紧等逆风因素。不过好在基建可以搭上2023年年底增发国债、以及2024年即将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顺风车”,这些顺风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基建投资的放缓风险。最终基建面临的顺风更强、还是逆风更烈,可结合基建开工的高频指标进行实时追踪。 基建全链条如何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首先需要由发改委审批,审批通过后再由地方政府授权下属地方国有平台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社会资本方。中标后再进行项目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等相关工作,项目完成后移交政府部门或授权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在合同约定期内分期向社会资本方支付款项。故此,我们可以通过项目批复和招标情况、项目投融资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情况三个维度,去及时追踪基建的动态。 项目批复和招标:稳基建诉求的淡化,或早已“有迹可循”。政策端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赶超基建,不仅仅从重大会议上反复提及“新质生产力”一词可以看出,而且从发改委推进项目建设的意向“降温”也可以看出——通常领先于基建投资6-9个月的发改委审批固投项目金额,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就明显不及上年同期,这也解释了目前地方债发行慢、基建开工也慢的现象,为2024年开年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埋下伏笔”。 正因为2023年下半年发改委审批项目的减少,202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的订单情况也并不强。无论是从主要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速、还是从建筑业PMI新订单指数来看,均有比较明显的下滑态势。我们认为除了房地产复苏未至的影响之外,建筑企业订单量的减少也与基建项目建设的需求下滑相关。 项目投融资:“此消彼长”的效应,将缩小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幅度。在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与基建相关的两种地方性债券发行规模还偏小(2024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化债基调下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也大幅降低),这似乎又放大了基建投资“降温”的可能性。不过,我们认为有“三驾马车”拉动基建、以此减弱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幅度: 一是来自于2023年财政的“余粮”,包括2023年年底增发万亿国债中的一半结转到2024年使用,以及2023年地方政府通过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扩充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规模、并将这部分资金大幅调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正因为“余粮”够足,目前财政端基建类支出正在不断走高,以此对冲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风险。 二是2024年上半年国债发行将持续“在线”,为基建投资提供有力支撑。不同于地方债,2024年以来普通国债的发行进度是偏快的,这可以保障全国财政收入的平稳运行、并为基建支出提供保障。除了普通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大概率将从二季度开始放量发行,接力普通国债为基建“续航”。 三是2024年下半年加快专项债发行将重新提上日程。鉴于上半年为国债发行的高峰期,通常与国债“错峰发行”的地方债可能会到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开始加速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往往领先于基建投资走势2-3个月左右,因此届时发行加快的专项债也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项目开工建设:近期几乎“清一色”呈现放缓态势,后续走势值得关注。与基建项目建设活动相关的一些高频数据能及时反映基建的动态,可以分为沥青、螺纹钢、建筑钢材、水泥、挖掘机等方面。这些指标的历史走势大多与基建投资走势趋同,是提前洞悉基建景气度的“显微镜”。虽然用这些指标追踪基建动能各有利弊,但是近期它们几乎全都呈现出放缓趋势(包括但不限于水泥价格、沥青开工率、螺纹钢产量、建筑钢材成交量、磨机运转率等),这就表明了或许2024年稳基建的诉求的确不及上年。后续可对基建相关高频指标进行持续追踪,以此提前“把脉”基建动向。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信贷投放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陶川) 行业 工程机械: 3月挖机内销同比+9%超预期 旺季转正,更新周期渐近 投资要点 3月挖机内销同比+9%超预期,旺季实现转正 工程机械3月主要销售数据如下:①挖掘机: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4980台,同比下降2.34%,其中国内15188台,同比增长9.27%,高于此前CME预期6%增速,我们预计结构上偏向小挖增长,中大挖复苏仍待启动;出口9792台,同比下降16.2%。②装载机:3月行业销售装载机12324台,同比下降5.7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6629台,同比下降15.2%;出口销量5695台,同比增长8.13%。3月销售电动装载机686台,电动化率为5.57%。展望后续,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①下游基建等开工需求及资金面情况;②4月销售数据情况:2023年3-4月挖机内销占全年内销30%左右,奠定全年销售基础。若2024年4月行业实现正增长,5月开始基数压力大幅减弱,同时更新需求向上,全年增速预期有望由微降逐月上调至持平或增长。 更新周期渐近,大规模设备更新系列政策助推市场回升 万亿国债增发加大基建投入,随着地方资金压力改善,下游工程基建项目新增量和开工率有望提升,进而增强工程机械内需边际改善。此外,工程机械设备更新周期或已临近,大规模设备更新系列政策有望助推市场回升。上轮工程机械上行周期为2016-2020年,按照8年使用寿命,上轮销售设备已处于大规模寿命替换期,2023年为寿命替换低点,2024年起更新量开始逐年回升,行业贝塔边际向上。随着下半年更新需求增加及基数下降,24年下半年起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更新周期,大规模设备更新等系列政策助推行业回升。 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历史底部,边际向上弹性大 22年12月国三切换国四导致部分需求前置,叠加宏观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进入下滑调整阶段,导致23年工程机械销量承压。从行业看,23年挖机国内销量仅9万台,远低于年均更新需求中枢15-20万台。从2024年4月9日市值看,我们预计2024年徐工机械在行业低点动态PE仅为10倍出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动态PE仅为15-20倍,若板块更新周期启动,行业周期弹性+规模效应下有望快速消化估值,利润实现非线性增长。 投资建议:工程机械行业贝塔底部边际向上,投资价值逐步显现,综合企业竞争力及估值情况,继续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恒立液压】,建议关注【柳工】【山推】等。 风险提示:下游投资不及预期;行业周期波动;国际贸易争端。 (分析师 周尔双、罗悦) 环保: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 健全费价机制推动价格改革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8日,住建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 以能耗、排放、安全等标准为引领,聚焦供水、污水、环卫等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确定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10项重点任务,包括住宅电梯更新和加装,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和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建筑节能改造、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等, 分类明确了更新的标准、范围条件、设备种类和工作要求等。到2027年对技术落后、不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按计划完成更新改造。 1)供水:更新改造存在影响水质达标、老旧破损、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的自来水厂内及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施设备。自来水厂内设备包括水泵、电气设备、加药设备、检测及自控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备包括成套设备、水箱、水泵及附属设施设备、自控设备、安全防范设备等。二次供水设备&智慧水务建议关注【威派格】以二供业务为基础,逐步发展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整体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能力,研制推出智慧水务产品,应用场景丰富;水泵建议关注【中金环境】。 2)污水处理: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泵、鼓风机、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设备、监测及自控设备、除臭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重点推荐【景津装备】压滤机龙头下游丰富,广泛应用于环保、矿物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等行业,环保领域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后端污泥处置,压滤机8年左右更替周期,技术迭代新品性能更优。 3)环卫:更新改造高耗能、技术落后、故障频繁、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包括环卫车辆、中转压缩设备、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分选、破碎、再生产品生产)设备、可回收物分拣(分选、压缩、打包)设备等。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备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关注①电动环卫装备:交通领域碳减排抓手,政策加码,环卫电动化渗透有望加速,重点推荐【宇通重工】电动化放量弹性大,【福龙马】布局环卫服务机器人,建议关注【盈峰环境】;②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焚烧炉等成套设备制造重点推荐【伟明环保】,建议关注【三峰环境】。 完善财税政策,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设备更新成本。《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再贷款贴息等配套支持政策,强调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更新淘汰老旧高耗能等不达标设备,并加强相关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健全费价机制,推动价格改革理顺商业模式。《实施方案》提出,1)建立健全供水、供热、污水与垃圾处理等价格和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价格市场化改革及生产者/使用者付费机制有望落实,强化资产回报稳定性,理顺商业模式,水务固废运营类资产受益。水务重点推荐【洪城环境】【兴蓉环境】,垃圾焚烧重点推荐【光大环境】【瀚蓝环境】,建议关注【军信股份】【永兴股份】等。2)加快推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建设,稳妥调整终端销售价格。国外气价回落,国内成本压力缓解促进需求提升;城燃板块价差将继续修复,顺价推进提估值。①受益顺价政策,价差提升。建议关注:【昆仑能源】【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深圳燃气】。②高股息现金流资产。重点推荐:【蓝天燃气】【新奥股份】。③拥有海气资源,具备成本优势。重点推荐:【九丰能源】【新奥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陈孜文) 个股 松原股份(300893) 外资客户获得突破 国际化战略走出第一步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项目定点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了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S客户的定点通知书,获得了该客户F平台的项目定点,将为该平台车型提供整车安全带产品。根据客户预测,项目将从2027年开始量产,车型生命周期6年,全生命周期内总产量约55万辆,销售额约4156万欧元。 被动安全赛道价值量持续提升,全球格局集中且国产替代空间大。安全带作为被动安全技术的基础,表现出持续升级的特点:从最普通的紧急锁止式→紧急锁止限力式→预张紧限力式→电机预紧式,安全带的功能愈发完善且价值量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安全气囊的单车使用数量也在持续提升,安全气囊的单车价值量将随着气囊单车配置数量的增加而持续提升。格局方面,目前全球被动安全行业三家主要的企业为奥托立夫、均胜安全以及采埃孚,2021年三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7%、27%和20%,合计占到全行业84%的市场份额。展望后续,优质的自主被动安全企业凭借着成本以及服务响应优势,有望持续实现国产替代。 首次突破外资客户体系,走出国际化战略第一步。公司本次获得欧洲S客户项目是公司首次获得外资车企的定点,一方面新项目的获取将持续提升公司的收入规模;另一方面,首次突破外资客户也代表着国际客户对公司在被动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认可,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在行业的影响力,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安全带业务量价齐升,气囊+方向盘成为第二曲线。安全带方面,公司凭借技术、成本和服务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安全带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对外资的国产替代;此外,高性能安全的功能复杂,安全性更好,价值量更高,特别是集成主被动可逆预紧式安全带(电动安全带)的价值量更是大幅提升,公司安全带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而方向盘+气囊业务则是公司的第二曲线,公司于2021年实现方向盘+气囊产品的量产,目前已经突破吉利、上通五菱、奇瑞和合众等客户,后续有望持续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2.70亿、3.58亿的预测,对应的EPS分别为0.88元、1.20元、1.59元,2023-2025年市盈率分别为34.05倍、24.97倍、18.8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及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盈利不及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刘力宇) 银轮股份(002126) 2023年业绩快报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海外布局进入收获期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和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97亿元,同比增长28.51%;实现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增长58.89%。2024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至2.00亿元,同比增长49.66%至57.54%;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0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增长45.03%至58.62%。公司2023和2024Q1业绩整体符合我们的预期。 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高增长,2024Q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1、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商用车业务同比增长超越行业、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业务同比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承包经营和利润提成”考核机制,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显著效果。2023Q4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5亿元,环比增长6.41%;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环比增长4.43%(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数据计算得到)。2024年一季度,若按业绩预告中值计算,公司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53.54%,环比增长18.18%。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同环比增长主要系公司继续推行降本增效、改善提质措施,实现经营效率持续改善,此外,公司北美区域业务2024Q1实现了整体盈利。 “技术+产品+布局+客户”四大核心优势,助力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研发上,公司不断加大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球化的研发体系,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向。产品上,公司在新能源热管理领域拥有“1+4+N”的全面产品布局,且持续发力工业及民用市场,实现第三曲线的提前布局。布局上,公司秉承着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海外各市场持续推动生产及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全球客户进行属地化的服务。客户上,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业务覆盖了国际知名电动车企业、CATL、吉利和蔚小理等优质客户,充分享受客户发展红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及新项目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从6.03亿元/8.33亿元/10.35亿元调整至6.09亿元/8.49亿元/11.13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4元、1.03元、1.35元,市盈率分别为23.35倍、16.74倍、12.7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 (分析师 黄细里、刘力宇) 长安汽车(000625) 3月销量同比+6% 智能化/全球化持续推进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4年3月,长安汽车实现合计批发销量为259042辆,同环比分别+5.73%/+69.64%。其中合肥长安批发销量为30155辆,同比+50.41%;重庆长安批发销量为110604辆,同比-6.14%;河北长安批发销量17220辆,同比+57.22%;长安福特批发销量21475辆,同环比分别+38.83%/+63.05%。2024年3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33290辆,同环比分别+39.88%/+14.63%;自主乘用车销量156880辆,同环比分别+2.06%/+87.36%。 3月集团销量25.9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24.0%,出口率15.1%,新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1)国内:长安汽车3月批发销量259042辆,同环比分别+5.73%/+69.64%;整体来看,2024年1-3月,自主品牌累计销量692113辆,同比+13.87%,3月自主品牌销量220742辆,同环比分别+5.59%/+74.36%,其中乘用车销售156880辆,同环比分别+2.06%/+87.36%;重点车型来看,3月深蓝汽车交付13048台,阿维塔交付5016台同环比翻番;长安启源一季度累计销量32397辆,长安福特销量55603辆,长安马自达销量19296辆。2)海外:公司3月自主品牌出口销量为33290辆,同环比分别+39.88%/+14.63%,出口占集团销量15.1%,同环比分别+3.70/-7.86pct。3)新能源:3月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52999辆,同环比分别+47.49%/+128.19%,新能源渗透率为24.0%,同环比分别+6.82/+5.66pct。 阿维塔&启源新车周期强势,出海4.0全球化合作加速。新车维度,UNI-Z新蓝鲸智电SUV上市,起售价11.79万元,低油耗长续航+插混增程+L2辅助驾驶,满足全球用户全方位多场景需求;2024款阿维塔12焕新上市,搭载华为ADS 2.0+鸿蒙座舱+三颗隐藏式激光雷达,提高长安智驾水平,进一步丰富智能豪华轿车产品矩阵,起售价26.58万元;长安启源A07真香版正式上市,起售价13.59万元;价格维度,多款车型跟进降价,其中第三代CS 75 PLUS冠军版、第二代UNI-V、第三代逸动起售价分别下降1.2/1/1.3万元;出海维度,长安汽车在曼谷国际车展上市全新产品Lumi、深蓝S07以及L07新增续航版本,加速推进长安汽车全球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为109/93/116亿元,对应EPS为1.10/0.93/1.17元,对应PE为17/21/16倍,维持长安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终端消费恢复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伟星新材(002372) 2023年年报点评 分红率提升,业绩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63.78亿元,同比-8.27%;归母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10.40%。其中,单Q4公司实现营收26.32亿元,同比-5.67%;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5.60%。 防水业务稳步发展,收入降幅逐季收窄。分季度看,2023Q1-4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10.87%/-10.38%/-9.19%/-5.67%,营收下滑幅度逐季收窄。分产品看,PPR/PE/PVC产品收入分别同比-8.97%/ -14.17%/ -18.07%;其他产品营收9.14亿元,同比+35.33%,主要系公司2023年加大市场拓展力度,防水类产品及新加坡捷流公司业务增长较多,同时收购浙江可瑞及广州合信方园增加营业收入、成本归类到其他产品所致。根据公司年报给出的2024年公司收入目标,营收力争达到73亿元,收入增速高目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毛利率同比显著改善,投资收益增厚利润。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44.32%,同比提升4.56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公司PPR/PE/PVC管道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3.46/3.66/12.56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采购成本下滑较多。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22.91%,同比提升4.0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2.25/+0.75/ +0.45/ -0.25pct。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摊薄减少主要系公司营收规模下滑。此外,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1.87亿元,主要系投资东鹏合立取得的投资收益。 分红率超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合计现金分红12.57亿元,2023年度股利支付率88%,同比进一步提升。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略下降。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4亿元,同比下降10.26%。1)收现比:2023年公司收现比111.31%,同比变动+3.71pct;2)付现比:2023年公司付现比108.54%,同比+7.73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持续推进“双轮驱动”战略落地,零售端强化渠道下沉、空白市场扩张及同心圆产品延伸,工程业务稳健拓展,在地产、市政等领域拓展增量市场同时保证经营质量。我们调整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4.88/16.57/18.53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 15.13/16.9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X/16X/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任婕) 恒力石化(600346) 2023年年报点评 分红比例超预期提升 经营现金流表现优异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349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198%。其中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19%、环比-3%,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132%、环比-55%,业绩符合预期。 下游产品结构性复苏,炼化、化纤盈利整体修复。1)炼化板块:2023年恒力炼化及恒力化工合计实现净利润46.6亿,同比增长28.2亿。分产品来看,得益于下游聚酯开工率提升,以及阶段性调油需求驱动,2023年PX行业维持高景气运行,较原油价差同比+21%。与此同时,受地产周期下行拖累,以及新增产能释放影响,烯烃盈利仍然承压运行,其中2023年聚乙烯/聚丙烯较原油价差分别同比-2%/-5%。2)化纤板块:2023年恒力化纤实现净利润16.4亿,同比增长12.7亿。具体上看,受益于终端需求改善以及能源成本回落,长丝单吨盈利改善明显,根据Wid统计,2023年POY/FDY/DTY价差较22年分别增加26/144/50元/吨,公司长丝产品结构以FDY为主,相对更为受益。 经营现金流表现强劲,分红比例超预期提升。1) 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235亿,其中自炼厂投产以来,2019-2023年公司年均经营现金流达218亿,现金牛属性凸显。2)分红方面,根据公司2020-2024年分红规划,当资产负债率分别处于75%~80%、70%~75%、以及<70%时,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不少于40%、45%、50%。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98%,对应的分红比例为不低于40%。而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3年实际分红比例为56%,较规划值提升16pct,以4月9日收盘价计算,23年分红对应的股息率为3.8%。 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公司有望从高开支转向高分红。1)23年是公司项目建设的高峰期,全年资本开支达到397亿,创下自19年炼厂投产以来的新高。进入24年后,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转固,其中160万吨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于24Q2全面投产,康辉功能性薄膜项目中,汾湖基地12条线已陆续投产,南通基地12条线预计于24H2陆续投产,锂电隔膜项目中,营口基地4.4亿平隔膜预计于24H1全面达产,南通基地12亿平湿法隔膜和6亿平干法隔膜预计于24年陆续试生产。2)随着上述项目收尾,24年起公司资本开支强度将边际回落,偿债和分红的优先级有望得到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综合考虑项目投产节奏,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87/106亿元(此前为89/132亿元),并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按照4月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1.7/9.6/8.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分析师 陈淑娴)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宏观 基建的开局与后劲 相较于2023年的“一枝独秀”,2024年开年基建的热度似乎被制造业所掩盖。2024年开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反超了基建投资增速,且3月制造业PMI的表现也强于建筑业PMI,这与过去两年“基建强、工业弱”的局势产生了背离。结合近期不断下探的水泥价格来看,至少开年的基建“成色”确实不足。往后看,2024年基建面对地方化债、地方财力吃紧等逆风因素。不过好在基建可以搭上2023年年底增发国债、以及2024年即将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顺风车”,这些顺风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基建投资的放缓风险。最终基建面临的顺风更强、还是逆风更烈,可结合基建开工的高频指标进行实时追踪。 基建全链条如何形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首先需要由发改委审批,审批通过后再由地方政府授权下属地方国有平台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社会资本方。中标后再进行项目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等相关工作,项目完成后移交政府部门或授权平台公司,地方政府在合同约定期内分期向社会资本方支付款项。故此,我们可以通过项目批复和招标情况、项目投融资情况以及项目开工建设情况三个维度,去及时追踪基建的动态。 项目批复和招标:稳基建诉求的淡化,或早已“有迹可循”。政策端对制造业的重视程度赶超基建,不仅仅从重大会议上反复提及“新质生产力”一词可以看出,而且从发改委推进项目建设的意向“降温”也可以看出——通常领先于基建投资6-9个月的发改委审批固投项目金额,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就明显不及上年同期,这也解释了目前地方债发行慢、基建开工也慢的现象,为2024年开年基建投资增速的放缓“埋下伏笔”。 正因为2023年下半年发改委审批项目的减少,202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的订单情况也并不强。无论是从主要建筑企业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速、还是从建筑业PMI新订单指数来看,均有比较明显的下滑态势。我们认为除了房地产复苏未至的影响之外,建筑企业订单量的减少也与基建项目建设的需求下滑相关。 项目投融资:“此消彼长”的效应,将缩小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幅度。在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与基建相关的两种地方性债券发行规模还偏小(2024年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偏缓、化债基调下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也大幅降低),这似乎又放大了基建投资“降温”的可能性。不过,我们认为有“三驾马车”拉动基建、以此减弱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幅度: 一是来自于2023年财政的“余粮”,包括2023年年底增发万亿国债中的一半结转到2024年使用,以及2023年地方政府通过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扩充其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规模、并将这部分资金大幅调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正因为“余粮”够足,目前财政端基建类支出正在不断走高,以此对冲基建投资增速放缓的风险。 二是2024年上半年国债发行将持续“在线”,为基建投资提供有力支撑。不同于地方债,2024年以来普通国债的发行进度是偏快的,这可以保障全国财政收入的平稳运行、并为基建支出提供保障。除了普通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大概率将从二季度开始放量发行,接力普通国债为基建“续航”。 三是2024年下半年加快专项债发行将重新提上日程。鉴于上半年为国债发行的高峰期,通常与国债“错峰发行”的地方债可能会到二季度末(或三季度初)开始加速发行。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往往领先于基建投资走势2-3个月左右,因此届时发行加快的专项债也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支撑。 项目开工建设:近期几乎“清一色”呈现放缓态势,后续走势值得关注。与基建项目建设活动相关的一些高频数据能及时反映基建的动态,可以分为沥青、螺纹钢、建筑钢材、水泥、挖掘机等方面。这些指标的历史走势大多与基建投资走势趋同,是提前洞悉基建景气度的“显微镜”。虽然用这些指标追踪基建动能各有利弊,但是近期它们几乎全都呈现出放缓趋势(包括但不限于水泥价格、沥青开工率、螺纹钢产量、建筑钢材成交量、磨机运转率等),这就表明了或许2024年稳基建的诉求的确不及上年。后续可对基建相关高频指标进行持续追踪,以此提前“把脉”基建动向。 风险提示:政策定力超预期;出口超预期萎缩;信贷投放量不及预期。 (分析师 陶川) 行业 工程机械: 3月挖机内销同比+9%超预期 旺季转正,更新周期渐近 投资要点 3月挖机内销同比+9%超预期,旺季实现转正 工程机械3月主要销售数据如下:①挖掘机:3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4980台,同比下降2.34%,其中国内15188台,同比增长9.27%,高于此前CME预期6%增速,我们预计结构上偏向小挖增长,中大挖复苏仍待启动;出口9792台,同比下降16.2%。②装载机:3月行业销售装载机12324台,同比下降5.7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6629台,同比下降15.2%;出口销量5695台,同比增长8.13%。3月销售电动装载机686台,电动化率为5.57%。展望后续,我们认为需重点关注:①下游基建等开工需求及资金面情况;②4月销售数据情况:2023年3-4月挖机内销占全年内销30%左右,奠定全年销售基础。若2024年4月行业实现正增长,5月开始基数压力大幅减弱,同时更新需求向上,全年增速预期有望由微降逐月上调至持平或增长。 更新周期渐近,大规模设备更新系列政策助推市场回升 万亿国债增发加大基建投入,随着地方资金压力改善,下游工程基建项目新增量和开工率有望提升,进而增强工程机械内需边际改善。此外,工程机械设备更新周期或已临近,大规模设备更新系列政策有望助推市场回升。上轮工程机械上行周期为2016-2020年,按照8年使用寿命,上轮销售设备已处于大规模寿命替换期,2023年为寿命替换低点,2024年起更新量开始逐年回升,行业贝塔边际向上。随着下半年更新需求增加及基数下降,24年下半年起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更新周期,大规模设备更新等系列政策助推行业回升。 工程机械行业处于历史底部,边际向上弹性大 22年12月国三切换国四导致部分需求前置,叠加宏观政策调整,房地产市场进入下滑调整阶段,导致23年工程机械销量承压。从行业看,23年挖机国内销量仅9万台,远低于年均更新需求中枢15-20万台。从2024年4月9日市值看,我们预计2024年徐工机械在行业低点动态PE仅为10倍出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动态PE仅为15-20倍,若板块更新周期启动,行业周期弹性+规模效应下有望快速消化估值,利润实现非线性增长。 投资建议:工程机械行业贝塔底部边际向上,投资价值逐步显现,综合企业竞争力及估值情况,继续推荐【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恒立液压】,建议关注【柳工】【山推】等。 风险提示:下游投资不及预期;行业周期波动;国际贸易争端。 (分析师 周尔双、罗悦) 环保: 推进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 健全费价机制推动价格改革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8日,住建部印发《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 以能耗、排放、安全等标准为引领,聚焦供水、污水、环卫等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确定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10项重点任务,包括住宅电梯更新和加装,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和建筑施工设备更新,建筑节能改造、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和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等, 分类明确了更新的标准、范围条件、设备种类和工作要求等。到2027年对技术落后、不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按计划完成更新改造。 1)供水:更新改造存在影响水质达标、老旧破损、国家明令淘汰、能耗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的自来水厂内及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施设备。自来水厂内设备包括水泵、电气设备、加药设备、检测及自控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加压调蓄)设备包括成套设备、水箱、水泵及附属设施设备、自控设备、安全防范设备等。二次供水设备&智慧水务建议关注【威派格】以二供业务为基础,逐步发展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整体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能力,研制推出智慧水务产品,应用场景丰富;水泵建议关注【中金环境】。 2)污水处理:更新改造存在不满足标准规定、国家明令淘汰、节能降碳不达标等问题的设施设备,包括水泵、鼓风机、污泥处理设备、加药设备、监测及自控设备、除臭设备、闸阀及各类专用机械设备等。重点推荐【景津装备】压滤机龙头下游丰富,广泛应用于环保、矿物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化工等行业,环保领域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后端污泥处置,压滤机8年左右更替周期,技术迭代新品性能更优。 3)环卫:更新改造高耗能、技术落后、故障频繁、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包括环卫车辆、中转压缩设备、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分选、破碎、再生产品生产)设备、可回收物分拣(分选、压缩、打包)设备等。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备以及智能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关注①电动环卫装备:交通领域碳减排抓手,政策加码,环卫电动化渗透有望加速,重点推荐【宇通重工】电动化放量弹性大,【福龙马】布局环卫服务机器人,建议关注【盈峰环境】;②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焚烧炉等成套设备制造重点推荐【伟明环保】,建议关注【三峰环境】。 完善财税政策,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设备更新成本。《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再贷款贴息等配套支持政策,强调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更新淘汰老旧高耗能等不达标设备,并加强相关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 健全费价机制,推动价格改革理顺商业模式。《实施方案》提出,1)建立健全供水、供热、污水与垃圾处理等价格和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价格市场化改革及生产者/使用者付费机制有望落实,强化资产回报稳定性,理顺商业模式,水务固废运营类资产受益。水务重点推荐【洪城环境】【兴蓉环境】,垃圾焚烧重点推荐【光大环境】【瀚蓝环境】,建议关注【军信股份】【永兴股份】等。2)加快推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建设,稳妥调整终端销售价格。国外气价回落,国内成本压力缓解促进需求提升;城燃板块价差将继续修复,顺价推进提估值。①受益顺价政策,价差提升。建议关注:【昆仑能源】【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华润燃气】【港华智慧能源】【深圳燃气】。②高股息现金流资产。重点推荐:【蓝天燃气】【新奥股份】。③拥有海气资源,具备成本优势。重点推荐:【九丰能源】【新奥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分析师 袁理、陈孜文) 个股 松原股份(300893) 外资客户获得突破 国际化战略走出第一步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项目定点公告,公司近日收到了欧洲知名汽车制造商S客户的定点通知书,获得了该客户F平台的项目定点,将为该平台车型提供整车安全带产品。根据客户预测,项目将从2027年开始量产,车型生命周期6年,全生命周期内总产量约55万辆,销售额约4156万欧元。 被动安全赛道价值量持续提升,全球格局集中且国产替代空间大。安全带作为被动安全技术的基础,表现出持续升级的特点:从最普通的紧急锁止式→紧急锁止限力式→预张紧限力式→电机预紧式,安全带的功能愈发完善且价值量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安全气囊的单车使用数量也在持续提升,安全气囊的单车价值量将随着气囊单车配置数量的增加而持续提升。格局方面,目前全球被动安全行业三家主要的企业为奥托立夫、均胜安全以及采埃孚,2021年三家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7%、27%和20%,合计占到全行业84%的市场份额。展望后续,优质的自主被动安全企业凭借着成本以及服务响应优势,有望持续实现国产替代。 首次突破外资客户体系,走出国际化战略第一步。公司本次获得欧洲S客户项目是公司首次获得外资车企的定点,一方面新项目的获取将持续提升公司的收入规模;另一方面,首次突破外资客户也代表着国际客户对公司在被动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认可,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在行业的影响力,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安全带业务量价齐升,气囊+方向盘成为第二曲线。安全带方面,公司凭借技术、成本和服务响应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有望持续提升安全带产品的市场份额,实现对外资的国产替代;此外,高性能安全的功能复杂,安全性更好,价值量更高,特别是集成主被动可逆预紧式安全带(电动安全带)的价值量更是大幅提升,公司安全带业务有望实现量价齐升。而方向盘+气囊业务则是公司的第二曲线,公司于2021年实现方向盘+气囊产品的量产,目前已经突破吉利、上通五菱、奇瑞和合众等客户,后续有望持续为公司业绩贡献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8亿、2.70亿、3.58亿的预测,对应的EPS分别为0.88元、1.20元、1.59元,2023-2025年市盈率分别为34.05倍、24.97倍、18.8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新客户及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盈利不及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刘力宇) 银轮股份(002126) 2023年业绩快报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海外布局进入收获期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和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97亿元,同比增长28.51%;实现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增长58.89%。2024年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90亿元至2.00亿元,同比增长49.66%至57.54%;预计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0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增长45.03%至58.62%。公司2023和2024Q1业绩整体符合我们的预期。 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高增长,2024Q1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023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主要系:1、公司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其中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实现了快速增长、商用车业务同比增长超越行业、数字与能源热管理业务同比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承包经营和利润提成”考核机制,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显著效果。2023Q4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5亿元,环比增长6.41%;实现归母净利润1.65亿元,环比增长4.43%(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数据计算得到)。2024年一季度,若按业绩预告中值计算,公司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53.54%,环比增长18.18%。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同环比增长主要系公司继续推行降本增效、改善提质措施,实现经营效率持续改善,此外,公司北美区域业务2024Q1实现了整体盈利。 “技术+产品+布局+客户”四大核心优势,助力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研发上,公司不断加大力度,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球化的研发体系,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方向。产品上,公司在新能源热管理领域拥有“1+4+N”的全面产品布局,且持续发力工业及民用市场,实现第三曲线的提前布局。布局上,公司秉承着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海外各市场持续推动生产及技术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全球客户进行属地化的服务。客户上,公司新能源热管理业务覆盖了国际知名电动车企业、CATL、吉利和蔚小理等优质客户,充分享受客户发展红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及新项目情况,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从6.03亿元/8.33亿元/10.35亿元调整至6.09亿元/8.49亿元/11.13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0.74元、1.03元、1.35元,市盈率分别为23.35倍、16.74倍、12.7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盈利。 (分析师 黄细里、刘力宇) 长安汽车(000625) 3月销量同比+6% 智能化/全球化持续推进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2024年3月,长安汽车实现合计批发销量为259042辆,同环比分别+5.73%/+69.64%。其中合肥长安批发销量为30155辆,同比+50.41%;重庆长安批发销量为110604辆,同比-6.14%;河北长安批发销量17220辆,同比+57.22%;长安福特批发销量21475辆,同环比分别+38.83%/+63.05%。2024年3月自主品牌海外销量33290辆,同环比分别+39.88%/+14.63%;自主乘用车销量156880辆,同环比分别+2.06%/+87.36%。 3月集团销量25.9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24.0%,出口率15.1%,新能源占比进一步提高。1)国内:长安汽车3月批发销量259042辆,同环比分别+5.73%/+69.64%;整体来看,2024年1-3月,自主品牌累计销量692113辆,同比+13.87%,3月自主品牌销量220742辆,同环比分别+5.59%/+74.36%,其中乘用车销售156880辆,同环比分别+2.06%/+87.36%;重点车型来看,3月深蓝汽车交付13048台,阿维塔交付5016台同环比翻番;长安启源一季度累计销量32397辆,长安福特销量55603辆,长安马自达销量19296辆。2)海外:公司3月自主品牌出口销量为33290辆,同环比分别+39.88%/+14.63%,出口占集团销量15.1%,同环比分别+3.70/-7.86pct。3)新能源:3月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52999辆,同环比分别+47.49%/+128.19%,新能源渗透率为24.0%,同环比分别+6.82/+5.66pct。 阿维塔&启源新车周期强势,出海4.0全球化合作加速。新车维度,UNI-Z新蓝鲸智电SUV上市,起售价11.79万元,低油耗长续航+插混增程+L2辅助驾驶,满足全球用户全方位多场景需求;2024款阿维塔12焕新上市,搭载华为ADS 2.0+鸿蒙座舱+三颗隐藏式激光雷达,提高长安智驾水平,进一步丰富智能豪华轿车产品矩阵,起售价26.58万元;长安启源A07真香版正式上市,起售价13.59万元;价格维度,多款车型跟进降价,其中第三代CS 75 PLUS冠军版、第二代UNI-V、第三代逸动起售价分别下降1.2/1/1.3万元;出海维度,长安汽车在曼谷国际车展上市全新产品Lumi、深蓝S07以及L07新增续航版本,加速推进长安汽车全球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长安汽车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分别为109/93/116亿元,对应EPS为1.10/0.93/1.17元,对应PE为17/21/16倍,维持长安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价格战超预期,终端消费恢复低于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伟星新材(002372) 2023年年报点评 分红率提升,业绩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63.78亿元,同比-8.27%;归母净利润14.32亿元,同比+10.40%。其中,单Q4公司实现营收26.32亿元,同比-5.67%;归母净利润5.58亿元,同比+5.60%。 防水业务稳步发展,收入降幅逐季收窄。分季度看,2023Q1-4公司营收增速分别为-10.87%/-10.38%/-9.19%/-5.67%,营收下滑幅度逐季收窄。分产品看,PPR/PE/PVC产品收入分别同比-8.97%/ -14.17%/ -18.07%;其他产品营收9.14亿元,同比+35.33%,主要系公司2023年加大市场拓展力度,防水类产品及新加坡捷流公司业务增长较多,同时收购浙江可瑞及广州合信方园增加营业收入、成本归类到其他产品所致。根据公司年报给出的2024年公司收入目标,营收力争达到73亿元,收入增速高目标,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毛利率同比显著改善,投资收益增厚利润。2023年公司销售毛利率44.32%,同比提升4.56个百分点。分产品看,公司PPR/PE/PVC管道毛利率分别同比提升3.46/3.66/12.56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采购成本下滑较多。2023年公司销售净利率22.91%,同比提升4.0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动+2.25/+0.75/ +0.45/ -0.25pct。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摊薄减少主要系公司营收规模下滑。此外,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1.87亿元,主要系投资东鹏合立取得的投资收益。 分红率超预期。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合计现金分红12.57亿元,2023年度股利支付率88%,同比进一步提升。 经营性现金流同比略下降。公司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74亿元,同比下降10.26%。1)收现比:2023年公司收现比111.31%,同比变动+3.71pct;2)付现比:2023年公司付现比108.54%,同比+7.73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持续推进“双轮驱动”战略落地,零售端强化渠道下沉、空白市场扩张及同心圆产品延伸,工程业务稳健拓展,在地产、市政等领域拓展增量市场同时保证经营质量。我们调整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4.88/16.57/18.53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 15.13/16.94亿元),对应PE分别为18X/16X/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任婕) 恒力石化(600346) 2023年年报点评 分红比例超预期提升 经营现金流表现优异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349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198%。其中23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同比+19%、环比-3%,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132%、环比-55%,业绩符合预期。 下游产品结构性复苏,炼化、化纤盈利整体修复。1)炼化板块:2023年恒力炼化及恒力化工合计实现净利润46.6亿,同比增长28.2亿。分产品来看,得益于下游聚酯开工率提升,以及阶段性调油需求驱动,2023年PX行业维持高景气运行,较原油价差同比+21%。与此同时,受地产周期下行拖累,以及新增产能释放影响,烯烃盈利仍然承压运行,其中2023年聚乙烯/聚丙烯较原油价差分别同比-2%/-5%。2)化纤板块:2023年恒力化纤实现净利润16.4亿,同比增长12.7亿。具体上看,受益于终端需求改善以及能源成本回落,长丝单吨盈利改善明显,根据Wid统计,2023年POY/FDY/DTY价差较22年分别增加26/144/50元/吨,公司长丝产品结构以FDY为主,相对更为受益。 经营现金流表现强劲,分红比例超预期提升。1) 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235亿,其中自炼厂投产以来,2019-2023年公司年均经营现金流达218亿,现金牛属性凸显。2)分红方面,根据公司2020-2024年分红规划,当资产负债率分别处于75%~80%、70%~75%、以及<70%时,每年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不少于40%、45%、50%。截至2023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98%,对应的分红比例为不低于40%。而根据公司最新披露的年度利润分配方案,23年实际分红比例为56%,较规划值提升16pct,以4月9日收盘价计算,23年分红对应的股息率为3.8%。 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公司有望从高开支转向高分红。1)23年是公司项目建设的高峰期,全年资本开支达到397亿,创下自19年炼厂投产以来的新高。进入24年后,在建项目将陆续投产转固,其中160万吨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于24Q2全面投产,康辉功能性薄膜项目中,汾湖基地12条线已陆续投产,南通基地12条线预计于24H2陆续投产,锂电隔膜项目中,营口基地4.4亿平隔膜预计于24H1全面达产,南通基地12亿平湿法隔膜和6亿平干法隔膜预计于24年陆续试生产。2)随着上述项目收尾,24年起公司资本开支强度将边际回落,偿债和分红的优先级有望得到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综合考虑项目投产节奏,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87/106亿元(此前为89/132亿元),并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按照4月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1.7/9.6/8.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投产进度不及预期,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分析师 陈淑娴)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