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科技】4月手机观察:华为份额继续提升,关注P70等新机发布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科技】4月手机观察:华为份额继续提升,关注P70等新机发布》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华泰观点:华为份额继续提升,关注P70等新机发布 根据BCI数据,截至2024年第12周(2024/3/2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其中非苹果出货量+5% YTD,苹果出货量-20% YTD,华为等国产品牌份额继续提升。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3%/ +2.5%。展望后市,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1)预计在4月发布的华为新一代旗舰机P70系列,2)继三星、Google等推出基于AI大模型功能的智能手机(Galaxy S24、Pixel 8)后,或将搭载谷歌、百度等AI大模型应用的苹果手机上市对需求的刺激作用。 华为P70:关注影像升级引领手机光学行业创新 据TechWeb,华为P70预计将于4月中下旬发布,P系列作为华为影像旗舰,市场主要关注本次P70光学领域升级,包括:1)滤光片。P70系列摄像头模组将导入旋涂滤光片;2)马达。新机型在马达方面采用CMI方案;3)CIS。P70标准版将配备豪威OV50H主摄传感器,具备5000万像素,P70 Art则升级为具有更强感光能力的索尼1英寸超大底传感器,型号为IMX989。过去几年,随着华为出货量下滑,手机光学持续降规降配,我们看好P系列作为影像旗舰,继续引领安卓机光学创新趋势。 AI终端落地:关注AI驱动手机/PC换机,并加速XR设备渗透 去年底至今,三星Galaxy S24、Google Pixel 8等搭载初步AI体验功能的新机型上市。近期,又一波安卓新机搭载AI功能(小米14 ultra、荣耀 Magic6、OPPO Find X7、vivo x100等),苹果战略向AI倾斜。下半年将发布的骁龙8Gen4较上一代产品有望进一步支持AI应用,我们看好AI驱动下一轮换机潮;PC方面,3/21,微软发布Surface AI PC,联想将在4/18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AI PC新品,2024年成为AI PC元年,看好AI PC渗透率提升;XR方面,AI大模型有望提升AR交互能力和内容生态丰富度,加速其走向主流,类似雷朋Meta智慧眼镜的轻量级AR设备用途有望扩大。 整体行情回顾:手机产业链估值近一个月上升10.4% 截至2024年4月1日的近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0.85%,其中CS电子涨0.18%,跑赢上证指数。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8.2%;估值方面P/E TTM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10.4%至23.68x,2017年初至今市盈率中位数30.47x,目前估值约处于2017年至今15.5%分位(按P/E TTM计算)。 风险提示:海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电子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 正文 年初以来中国智能机景气度偏弱,关注华为P70发布 P70即将发布,关注影像/外观变化 关注影像、外观、卫星通信等变化 据TechWeb,P70系列预计于4月发售,将推出P70、P70 Pro和P70 Art三款机型。华为P70预计将于4月发布,P系列作为华为影像旗舰,市场主要关注本次P70光学领域升级,包括:1)滤光片。P70系列摄像头模组将导入旋涂滤光片;2)马达。新机型在马达方面采用CMI方案;3)CIS。P70标准版将配备豪威OV50H主摄传感器,具备5000万像素,P70 Art则升级为具有更强感光能力的索尼1英寸超大底传感器,型号为IMX989。过去几年,随着华为出货量下滑,手机光学持续降规降配,我们看好P系列作为影像旗舰,继续引领安卓机光学创新趋势。 华为P系列作为双旗舰之一,历史上占华为出货量20%左右 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畅享系列为华为重点推出的四个系列。其中P系列主打拍照和时尚的次旗舰机型,定位于年轻消费者群体,年出货量最高峰达到4,803.9万台(2019年),我们预测2024年P系列出货量或达到1600万台左右,恢复到介于2020年和2021年之间的水平。全年来看,华为双旗舰P70和Mate70系列或将贡献华为智能手机约一半的出货量,带动整体出货量超过2021年水平。 我们的预测:预计全球2024年出货量+3%,全年有望小幅增长 2023年Q4,全球/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7.8%/+1.1%,呈现复苏迹象。我们预计全球2024年智能手机销量12.0亿,同比+3%;中国大陆2024年智能手机销量2.8亿,同比+2.5%,较我们于10月23日发布的《10月手机观察:华为和新机补库需求带动产业链复苏》中预测的2024年全球/中国大陆智能机销量+0.3%/-4.6%。 年初至今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安卓跑赢苹果 年初至今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安卓跑赢苹果。根据BCI周度数据,截至2024年第12周(2024/3/2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其中非苹果出货量+5% YTD,苹果出货量-20% YTD,安卓/苹果分化显著。 AI手机:带来硬件配置和软件系统/应用方面的升级 三星/小米/谷歌发布AI手机,小米大语言模型获网信办审批。三星于今年1月发布Galaxy S24,搭载自研大模型Samsung Gauss,集成OpenAI的ChatGPT或Google Bard,实现实时翻译/圈选搜图/生成式编辑/笔记助手等功能。软件方面,基于OneUI 6.1系统,强化虚拟助手Bixby,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应用服务。随后,小米于2月推出14 Ultra,亮点体现在升级人像大模型/AISP大模型加持/Ultra Zoom实现超高倍变焦清晰度。谷歌发布的Pixel 8及Pro系列,AI应用包括Assistant with Bard/音频魔术橡皮擦/Best Take创建完美合影/处理文档/收发邮件等。此外,小米大语言模型算法于今年2月获网信办大模型备案审批,应用于小爱同学APP,以实现智能对话场景。 AI手机梳理:搭载AI大模型实现语义搜索/超能创图等功能成为新机主流配置 各品牌发布新机搭载AI大模型支持生成式编辑/文生图/图生图/影像升级等功能。Vivo率先发布X100机型,首发联发科天玑9300和OriginOS4,搭载70亿参数端侧蓝心大模型,提供如下AI应用体验:1)超能语义搜索:使用自然语言搜索手机中的照片、文件、短信等信息;2)超能问答:文档速览/总结和知识百科开放式问答;3)超能写作:基于用户的要求,结合AI能力生成文本,如润色、扩写、总结、格式文本等。4)超能创图:文生图和图生图、路人消除等;5)超能智慧交互:智能识屏服务功能和超直觉化的交互方式。此外,OPPO、荣耀、三星、小米、谷歌等品牌厂商纷纷推出AI手机,搭载AI大模型实现摘要生成/图片搜索/实时翻译/照片美化等功能。 硬件:AI应用将带来手机SoC/电源/存储/光学镜头等零部件的成本变化 SoC:AI引擎迭代,NPU算力进一步提升。手机SoC包括CPU、GPU、LPDDR、Modem等单元,其中CPU、GPU、NPU、ISP主要负责各类数据处理。1)CPU:控制中枢系统,是逻辑部分控制中心;2)GPU:主要负责图形渲染,但随GPU能力增强,也用于运行复杂的计算甚至是AI处理;3)NPU/DSP:近年来NPU开始集成入SoC,经过针对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的优化,可提供更快速、高效的AI计算能力,使手机能够执行各种智能功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4)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智能手机SoC将ISP集成到主芯片上,提供更高效的图像处理能力,支持更多摄像功能和卓越的图像质量。参考高通骁龙处理器迭代路径,为满足AI算力需求,手机SoC需持续推进AI引擎的迭代并提升NPU算力。 电源:电池容量及电源管理芯片升级,但价值量占比较小。不断运行的推理任务将使得设备耗电加快,拉动电池容量以及相应的电源管理芯片升级需求。其中,对于快充芯片,一方面更大电池容量对快充速度要求会所有提升,另一方面手机AI性能增强有望协助手机进行快充自动调节管理,助力手机快充功率安全顺利提升至100w以上。对于其他电源管理芯片,更大耗电量将对手机中电能变换、分配、检测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应电源管理芯片数量将会有所上升,但由于电源管理芯片价值量较低,预计其带来弹性较小。 存储:AI模型部署推动手机RAM容量或提升至24GB,并加速向LPDDR5X升级。手机存储分为RAM和ROM,前者主要为运行内存,目前主流产品为LPDDR5/LPDDR5X;后者主要为手机机身存储空间,目前主流产品规范为UFS3.1/UFS4.0。从容量来看,目前主流手机RAM仅8GB,ROM为256GB。而大模型的离线应用将较大占用内存,同时模型计算也对总线带宽提出更高要求,LPDDR升级需求明确。参考产业研究数据,在推理场景下,以一个100亿参数模型(FP16精度)为例,不考虑模型运算时的临时变量,总计需要18.6GB内存。参考CFM数据,暂不考虑ROM扩容,仅考虑单机RAM容量由目前主流的8GB(LPDDR4X)提升至24GB(LPDDR5X),预计RAM成本或将从11.5美元提升至46.0美元,成本提升幅度约300%。 光学:AI助力屏下摄像头应用取得突破。为迎合手机高屏占比发展趋势,目前手机市场前端摄像方案发展滞后于后端摄像,主流手机后摄方案为双摄或三摄,而绝大多数手机前摄方案为单摄。屏下摄像技术有望成为该问题重要解决方案,在满足手机高屏占比需求的同时可实现前摄数量的增加。目前屏下摄像头存在的问题包括图像出现遮挡、衍射和眩光问题导致的前置成像模糊等,AI补偿将协助改善这些问题,使得屏下摄像头走向广泛应用。屏下摄像头适用于高端机型,封闭性的完整机型有望成为未来高端机型的大卖点。 软件:新一代AI智能手机在系统架构和应用方面更加匹配个性化、场景化服务需求 与功能机和前代智能机相比,新一代AI智能手机更加注重场景化服务能力。前代智能机在功能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OS和内嵌语音助手,并针对用户不同需求推出独立APP进行响应。新一代AI手机在大模型和原生化服务组件库的基础上,提供用户可定义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和专属智能体,实现AI文本/AI图像/Al语音/Al视频等功能,满足用户健康管理/生活服务/角色扮演/高效办公/游戏助手等场景化需求,基于开放的算力和技术平台、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生态治理机制和行业联盟构筑“原生态服务组件+用户定义智能体”的开放式服务生态。 多模态系统级AI解决复杂任务场景需求,并逐渐向生态级AI演进。AI手机在个人助理/通话摘要/AI消除等方面具有诸多应用。以OPPO Find X7为例,个人助理可以理解用户复杂需求,提供包含内容生成、通话助手、小布连麦、教育等个性化服务体验,并逐渐向1)多模态自然对话,2)个性化专属助理,3)内容生产者的方向发展。当前,AI手机主要提供系统级AI体验,比如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的跨模态组合、相互生成等。未来,随着生态级AI带来全局入口、应用场景AI化的体验,有望创造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美转换。 折叠机:中国区出货量逐年递增,国产品牌份额持续提升 中国区折叠机出货量逐年增加,与美国并列成为折叠机渗透率第二的国家。根据IDC,2023年折叠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同比提升114%至700万台,占全球出货量比重从2022年的23%提升至2023年的38%。折叠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三星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以华为、OPPO、荣耀、vivo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的份额持续提升。分地区来看,加拿大是全球折叠机渗透率最高的国家(3.2%),中国经过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与美国并列成为全球折叠机渗透率第二的国家(2.6%)。此外,过去五年内,折叠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1400美元以上的机型占比持续下降,2023年占比为36%,700-1400美元的中端机型占比不断提升,占比为61%。 顺应中国区市场需求,各厂商加速折叠机型布局。2024年以来,华为、荣耀、vivo等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新机,华为Pocket 2凭借轻薄外观和铰链设计,进一步巩固国内折叠机市场;荣耀面向海外发布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打造高端品牌,拓展欧洲市场;vivo也于今年3月推出新一代X Fold3,搭载蓝心大模型。 PC:降幅持续收窄,全球出货量4Q23同比下降1.8% 根据IDC数据,由于宏观环境弱复苏以及AI PC带动消费和商用市场的需求提振,全球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可拆卸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脑)4Q23出货量同比下降1.8%,降幅继续收窄,中国市场4Q23出货量同比下降15.4%。展望2024年,我们预期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上涨2.0%,2025年同比增幅扩大。 AR/VR:全年出货量有望复苏,看好AI驱动AR设备进入主流 据IDC,2023年,AR/VR产品全球出货量675万台,同比-23%。随着苹果VisionPro发布,AR/VR/MR出货量在2024年有望温和复苏。此外,4Q23,中国AR设备出货量11.8万台,首次超过中国VR设备出货量。我们看到:1)AI大模型有望提升AR交互能力,加速其进入主流市场,类似雷朋Meta智慧眼镜的轻量级AR设备用途有望扩大;2)Apple Vision Pro头部效应或将给Meta等厂商产品带来挑战和机遇,有望拉动2024年VR设备出货量。 未来,AR、VR设备将沿着各自的技术路径迭代,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层次需求:1)大FOV屏幕(VR/MR)满足消费者观影、娱乐等内容性需求,3D内容生态丰富度是出货量增长的关键;2)小FOV屏幕(AR/AIPin)满足消费者通话、处理信息等功能性需求,生成式AI的引入或将加速杀手级应用出现。 智能穿戴:看好新兴市场拉动,2024年全球出货量有望增长 整体智能穿戴设备方面,根据IDC数据,2017-2023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由1.4亿台增长至5.1亿台,2018-2023年CAGR达到25%。2023年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同比微增1.7%,中国出货量同比增长8%。据潮电智库,由于印度等新兴市场拉动,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有接近10%的增长。其中,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增长将超过10%,而TWS耳机全球出货量增速将在5%以下。 行业观察:2月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微降,荣耀占出货量首位 中国大陆: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1% 根据IDC数据,2月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94万部,同比下滑2.1%,主要受到春节放假影响。 分品牌来看,2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为荣耀、小米、华为、苹果、OPPO。其中荣耀出货量234.0万,同比下降3.8%,占据出货量首位。 屏幕方面,OLED屏幕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0.67%提升到2024年2月的74.16%,各屏幕尺寸占比较去年同期无明显区别。摄像头方面,平均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数目分别为1.08/2.55个,基本保持稳定。从生物识别方式来看,侧边指纹识别/屏下指纹识别/3D人脸识别占比分别为30.89%/54.48%/14.36%。 全球市场出货情况:4Q23全球出货量仅同比上涨7.8% 根据IDC,4Q2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涨7.8%,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后,复苏势头愈发明显。在新款iPhone推出后,苹果在第四季度以24%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三星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小米以1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三;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复苏,传音以9%的市场份额首次晋升至第四位;vivo以7%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五。 根据IDC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4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24亿台(同比上涨7.8%),增幅扩大(vs3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上涨0.2%)。分品牌来看,苹果4Q23出货量80.19百万台,同比上涨11.2%;三星4Q23出货量53.15台,同比下降10.7%;小米4Q23出货量40.75百万台,同比上涨22.8%;传音4Q23智能手机出货量28.15百万台,同比上涨68.3%;vivo4Q23出货量24.05百万台,同比上涨4.8%;OPPO4Q23出货量23.36百万台,同比下降18.7%。其中,苹果4Q23出货量占比24.7%,排名全市场第一;三星4Q23出货量占比16.4%,排名第二。 行情回顾:板块近一个月跑赢指数,估值仍位于17年以来低位 市场:电子板块近一个月跑赢上证指数,成交量/成交金额环比回升 板块行情回顾:板块方面,我们看到截至2024年4月1日的近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0.85%,其中CS电子涨0.18%,跑赢上证指数。交易方面,截至2024年4月1日的近一个月内电子板块日均成交量73.1亿股,环比上升11.0%;日均成交金额1,281.2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31.1%。 板块估值分析:行业整体而言,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8.2%;估值方面P/E TTM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10.4%至23.68x,2017年初至今市盈率中位数30.47x,目前估值约处于2017年至今15.5%分位(按P/E TTM计算)。 近期行情驱动因素主要包括:1)安卓旗舰新机陆续发布;2)科技领域政策利好。 风险提示 海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由于电子是一个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产业,海外通胀、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将会影响海外市场对消费电子终端需求,进而影响产业链上游中国厂商的经营情况。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基于2020年5月15日美国BIS宣布加大对华为限制事件,华为产业链或面临新品研发进程受阻、供应链供应受限以及新品需求下滑的风险。同时,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也面临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所导致的需求下滑、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子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子行业创新性强、技术迭代快,新产品的渗透速度直接影响供应链厂商的业绩增速,而创新是否能激发消费需求往往需要市场的检验,因此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关研报 点击查看原报告 研报:《4月手机观察:华为份额继续提升,关注P70等新机发布》2024年4月7日 黄乐平 S0570521050001/AUZ066 陈旭东 S0570521070004/BPH392 胡宇舟 S0570523070005/BOB674 王心怡 S0570122030085/BTB527 黄礼悦 S0570523070007/BRH099 于可熠 S0570122120079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 ▲向下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核心观点 华泰观点:华为份额继续提升,关注P70等新机发布 根据BCI数据,截至2024年第12周(2024/3/2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其中非苹果出货量+5% YTD,苹果出货量-20% YTD,华为等国产品牌份额继续提升。我们预计2024年全球/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3%/ +2.5%。展望后市,我们建议投资人关注:1)预计在4月发布的华为新一代旗舰机P70系列,2)继三星、Google等推出基于AI大模型功能的智能手机(Galaxy S24、Pixel 8)后,或将搭载谷歌、百度等AI大模型应用的苹果手机上市对需求的刺激作用。 华为P70:关注影像升级引领手机光学行业创新 据TechWeb,华为P70预计将于4月中下旬发布,P系列作为华为影像旗舰,市场主要关注本次P70光学领域升级,包括:1)滤光片。P70系列摄像头模组将导入旋涂滤光片;2)马达。新机型在马达方面采用CMI方案;3)CIS。P70标准版将配备豪威OV50H主摄传感器,具备5000万像素,P70 Art则升级为具有更强感光能力的索尼1英寸超大底传感器,型号为IMX989。过去几年,随着华为出货量下滑,手机光学持续降规降配,我们看好P系列作为影像旗舰,继续引领安卓机光学创新趋势。 AI终端落地:关注AI驱动手机/PC换机,并加速XR设备渗透 去年底至今,三星Galaxy S24、Google Pixel 8等搭载初步AI体验功能的新机型上市。近期,又一波安卓新机搭载AI功能(小米14 ultra、荣耀 Magic6、OPPO Find X7、vivo x100等),苹果战略向AI倾斜。下半年将发布的骁龙8Gen4较上一代产品有望进一步支持AI应用,我们看好AI驱动下一轮换机潮;PC方面,3/21,微软发布Surface AI PC,联想将在4/18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AI PC新品,2024年成为AI PC元年,看好AI PC渗透率提升;XR方面,AI大模型有望提升AR交互能力和内容生态丰富度,加速其走向主流,类似雷朋Meta智慧眼镜的轻量级AR设备用途有望扩大。 整体行情回顾:手机产业链估值近一个月上升10.4% 截至2024年4月1日的近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0.85%,其中CS电子涨0.18%,跑赢上证指数。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8.2%;估值方面P/E TTM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10.4%至23.68x,2017年初至今市盈率中位数30.47x,目前估值约处于2017年至今15.5%分位(按P/E TTM计算)。 风险提示:海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电子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 正文 年初以来中国智能机景气度偏弱,关注华为P70发布 P70即将发布,关注影像/外观变化 关注影像、外观、卫星通信等变化 据TechWeb,P70系列预计于4月发售,将推出P70、P70 Pro和P70 Art三款机型。华为P70预计将于4月发布,P系列作为华为影像旗舰,市场主要关注本次P70光学领域升级,包括:1)滤光片。P70系列摄像头模组将导入旋涂滤光片;2)马达。新机型在马达方面采用CMI方案;3)CIS。P70标准版将配备豪威OV50H主摄传感器,具备5000万像素,P70 Art则升级为具有更强感光能力的索尼1英寸超大底传感器,型号为IMX989。过去几年,随着华为出货量下滑,手机光学持续降规降配,我们看好P系列作为影像旗舰,继续引领安卓机光学创新趋势。 华为P系列作为双旗舰之一,历史上占华为出货量20%左右 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畅享系列为华为重点推出的四个系列。其中P系列主打拍照和时尚的次旗舰机型,定位于年轻消费者群体,年出货量最高峰达到4,803.9万台(2019年),我们预测2024年P系列出货量或达到1600万台左右,恢复到介于2020年和2021年之间的水平。全年来看,华为双旗舰P70和Mate70系列或将贡献华为智能手机约一半的出货量,带动整体出货量超过2021年水平。 我们的预测:预计全球2024年出货量+3%,全年有望小幅增长 2023年Q4,全球/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7.8%/+1.1%,呈现复苏迹象。我们预计全球2024年智能手机销量12.0亿,同比+3%;中国大陆2024年智能手机销量2.8亿,同比+2.5%,较我们于10月23日发布的《10月手机观察:华为和新机补库需求带动产业链复苏》中预测的2024年全球/中国大陆智能机销量+0.3%/-4.6%。 年初至今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安卓跑赢苹果 年初至今中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安卓跑赢苹果。根据BCI周度数据,截至2024年第12周(2024/3/24),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持平。其中非苹果出货量+5% YTD,苹果出货量-20% YTD,安卓/苹果分化显著。 AI手机:带来硬件配置和软件系统/应用方面的升级 三星/小米/谷歌发布AI手机,小米大语言模型获网信办审批。三星于今年1月发布Galaxy S24,搭载自研大模型Samsung Gauss,集成OpenAI的ChatGPT或Google Bard,实现实时翻译/圈选搜图/生成式编辑/笔记助手等功能。软件方面,基于OneUI 6.1系统,强化虚拟助手Bixby,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应用服务。随后,小米于2月推出14 Ultra,亮点体现在升级人像大模型/AISP大模型加持/Ultra Zoom实现超高倍变焦清晰度。谷歌发布的Pixel 8及Pro系列,AI应用包括Assistant with Bard/音频魔术橡皮擦/Best Take创建完美合影/处理文档/收发邮件等。此外,小米大语言模型算法于今年2月获网信办大模型备案审批,应用于小爱同学APP,以实现智能对话场景。 AI手机梳理:搭载AI大模型实现语义搜索/超能创图等功能成为新机主流配置 各品牌发布新机搭载AI大模型支持生成式编辑/文生图/图生图/影像升级等功能。Vivo率先发布X100机型,首发联发科天玑9300和OriginOS4,搭载70亿参数端侧蓝心大模型,提供如下AI应用体验:1)超能语义搜索:使用自然语言搜索手机中的照片、文件、短信等信息;2)超能问答:文档速览/总结和知识百科开放式问答;3)超能写作:基于用户的要求,结合AI能力生成文本,如润色、扩写、总结、格式文本等。4)超能创图:文生图和图生图、路人消除等;5)超能智慧交互:智能识屏服务功能和超直觉化的交互方式。此外,OPPO、荣耀、三星、小米、谷歌等品牌厂商纷纷推出AI手机,搭载AI大模型实现摘要生成/图片搜索/实时翻译/照片美化等功能。 硬件:AI应用将带来手机SoC/电源/存储/光学镜头等零部件的成本变化 SoC:AI引擎迭代,NPU算力进一步提升。手机SoC包括CPU、GPU、LPDDR、Modem等单元,其中CPU、GPU、NPU、ISP主要负责各类数据处理。1)CPU:控制中枢系统,是逻辑部分控制中心;2)GPU:主要负责图形渲染,但随GPU能力增强,也用于运行复杂的计算甚至是AI处理;3)NPU/DSP:近年来NPU开始集成入SoC,经过针对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任务的优化,可提供更快速、高效的AI计算能力,使手机能够执行各种智能功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4)图像信号处理器(ISP):智能手机SoC将ISP集成到主芯片上,提供更高效的图像处理能力,支持更多摄像功能和卓越的图像质量。参考高通骁龙处理器迭代路径,为满足AI算力需求,手机SoC需持续推进AI引擎的迭代并提升NPU算力。 电源:电池容量及电源管理芯片升级,但价值量占比较小。不断运行的推理任务将使得设备耗电加快,拉动电池容量以及相应的电源管理芯片升级需求。其中,对于快充芯片,一方面更大电池容量对快充速度要求会所有提升,另一方面手机AI性能增强有望协助手机进行快充自动调节管理,助力手机快充功率安全顺利提升至100w以上。对于其他电源管理芯片,更大耗电量将对手机中电能变换、分配、检测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应电源管理芯片数量将会有所上升,但由于电源管理芯片价值量较低,预计其带来弹性较小。 存储:AI模型部署推动手机RAM容量或提升至24GB,并加速向LPDDR5X升级。手机存储分为RAM和ROM,前者主要为运行内存,目前主流产品为LPDDR5/LPDDR5X;后者主要为手机机身存储空间,目前主流产品规范为UFS3.1/UFS4.0。从容量来看,目前主流手机RAM仅8GB,ROM为256GB。而大模型的离线应用将较大占用内存,同时模型计算也对总线带宽提出更高要求,LPDDR升级需求明确。参考产业研究数据,在推理场景下,以一个100亿参数模型(FP16精度)为例,不考虑模型运算时的临时变量,总计需要18.6GB内存。参考CFM数据,暂不考虑ROM扩容,仅考虑单机RAM容量由目前主流的8GB(LPDDR4X)提升至24GB(LPDDR5X),预计RAM成本或将从11.5美元提升至46.0美元,成本提升幅度约300%。 光学:AI助力屏下摄像头应用取得突破。为迎合手机高屏占比发展趋势,目前手机市场前端摄像方案发展滞后于后端摄像,主流手机后摄方案为双摄或三摄,而绝大多数手机前摄方案为单摄。屏下摄像技术有望成为该问题重要解决方案,在满足手机高屏占比需求的同时可实现前摄数量的增加。目前屏下摄像头存在的问题包括图像出现遮挡、衍射和眩光问题导致的前置成像模糊等,AI补偿将协助改善这些问题,使得屏下摄像头走向广泛应用。屏下摄像头适用于高端机型,封闭性的完整机型有望成为未来高端机型的大卖点。 软件:新一代AI智能手机在系统架构和应用方面更加匹配个性化、场景化服务需求 与功能机和前代智能机相比,新一代AI智能手机更加注重场景化服务能力。前代智能机在功能机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机OS和内嵌语音助手,并针对用户不同需求推出独立APP进行响应。新一代AI手机在大模型和原生化服务组件库的基础上,提供用户可定义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和专属智能体,实现AI文本/AI图像/Al语音/Al视频等功能,满足用户健康管理/生活服务/角色扮演/高效办公/游戏助手等场景化需求,基于开放的算力和技术平台、共赢的商业合作模式、生态治理机制和行业联盟构筑“原生态服务组件+用户定义智能体”的开放式服务生态。 多模态系统级AI解决复杂任务场景需求,并逐渐向生态级AI演进。AI手机在个人助理/通话摘要/AI消除等方面具有诸多应用。以OPPO Find X7为例,个人助理可以理解用户复杂需求,提供包含内容生成、通话助手、小布连麦、教育等个性化服务体验,并逐渐向1)多模态自然对话,2)个性化专属助理,3)内容生产者的方向发展。当前,AI手机主要提供系统级AI体验,比如图像、文本、视频、音频的跨模态组合、相互生成等。未来,随着生态级AI带来全局入口、应用场景AI化的体验,有望创造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完美转换。 折叠机:中国区出货量逐年递增,国产品牌份额持续提升 中国区折叠机出货量逐年增加,与美国并列成为折叠机渗透率第二的国家。根据IDC,2023年折叠机在中国的出货量同比提升114%至700万台,占全球出货量比重从2022年的23%提升至2023年的38%。折叠机市占率第一的手机品牌三星的市场份额逐年下滑,以华为、OPPO、荣耀、vivo为代表的中国品牌的份额持续提升。分地区来看,加拿大是全球折叠机渗透率最高的国家(3.2%),中国经过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与美国并列成为全球折叠机渗透率第二的国家(2.6%)。此外,过去五年内,折叠机价格呈现下降趋势,1400美元以上的机型占比持续下降,2023年占比为36%,700-1400美元的中端机型占比不断提升,占比为61%。 顺应中国区市场需求,各厂商加速折叠机型布局。2024年以来,华为、荣耀、vivo等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新机,华为Pocket 2凭借轻薄外观和铰链设计,进一步巩固国内折叠机市场;荣耀面向海外发布Magic V2 RSR保时捷设计,打造高端品牌,拓展欧洲市场;vivo也于今年3月推出新一代X Fold3,搭载蓝心大模型。 PC:降幅持续收窄,全球出货量4Q23同比下降1.8% 根据IDC数据,由于宏观环境弱复苏以及AI PC带动消费和商用市场的需求提振,全球PC(包括台式机、笔记本和工作站、可拆卸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脑)4Q23出货量同比下降1.8%,降幅继续收窄,中国市场4Q23出货量同比下降15.4%。展望2024年,我们预期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上涨2.0%,2025年同比增幅扩大。 AR/VR:全年出货量有望复苏,看好AI驱动AR设备进入主流 据IDC,2023年,AR/VR产品全球出货量675万台,同比-23%。随着苹果VisionPro发布,AR/VR/MR出货量在2024年有望温和复苏。此外,4Q23,中国AR设备出货量11.8万台,首次超过中国VR设备出货量。我们看到:1)AI大模型有望提升AR交互能力,加速其进入主流市场,类似雷朋Meta智慧眼镜的轻量级AR设备用途有望扩大;2)Apple Vision Pro头部效应或将给Meta等厂商产品带来挑战和机遇,有望拉动2024年VR设备出货量。 未来,AR、VR设备将沿着各自的技术路径迭代,从而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层次需求:1)大FOV屏幕(VR/MR)满足消费者观影、娱乐等内容性需求,3D内容生态丰富度是出货量增长的关键;2)小FOV屏幕(AR/AIPin)满足消费者通话、处理信息等功能性需求,生成式AI的引入或将加速杀手级应用出现。 智能穿戴:看好新兴市场拉动,2024年全球出货量有望增长 整体智能穿戴设备方面,根据IDC数据,2017-2023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由1.4亿台增长至5.1亿台,2018-2023年CAGR达到25%。2023年可穿戴设备年出货量同比微增1.7%,中国出货量同比增长8%。据潮电智库,由于印度等新兴市场拉动,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有接近10%的增长。其中,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增长将超过10%,而TWS耳机全球出货量增速将在5%以下。 行业观察:2月中国大陆出货量同比微降,荣耀占出货量首位 中国大陆:2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1% 根据IDC数据,2月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94万部,同比下滑2.1%,主要受到春节放假影响。 分品牌来看,2月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的品牌为荣耀、小米、华为、苹果、OPPO。其中荣耀出货量234.0万,同比下降3.8%,占据出货量首位。 屏幕方面,OLED屏幕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0.67%提升到2024年2月的74.16%,各屏幕尺寸占比较去年同期无明显区别。摄像头方面,平均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数目分别为1.08/2.55个,基本保持稳定。从生物识别方式来看,侧边指纹识别/屏下指纹识别/3D人脸识别占比分别为30.89%/54.48%/14.36%。 全球市场出货情况:4Q23全球出货量仅同比上涨7.8% 根据IDC,4Q2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上涨7.8%,在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下滑后,复苏势头愈发明显。在新款iPhone推出后,苹果在第四季度以24%的市场份额领跑全球;三星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小米以13%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三;得益于新兴市场的复苏,传音以9%的市场份额首次晋升至第四位;vivo以7%的市场份额跻身前五。 根据IDC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4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3.24亿台(同比上涨7.8%),增幅扩大(vs3Q2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上涨0.2%)。分品牌来看,苹果4Q23出货量80.19百万台,同比上涨11.2%;三星4Q23出货量53.15台,同比下降10.7%;小米4Q23出货量40.75百万台,同比上涨22.8%;传音4Q23智能手机出货量28.15百万台,同比上涨68.3%;vivo4Q23出货量24.05百万台,同比上涨4.8%;OPPO4Q23出货量23.36百万台,同比下降18.7%。其中,苹果4Q23出货量占比24.7%,排名全市场第一;三星4Q23出货量占比16.4%,排名第二。 行情回顾:板块近一个月跑赢指数,估值仍位于17年以来低位 市场:电子板块近一个月跑赢上证指数,成交量/成交金额环比回升 板块行情回顾:板块方面,我们看到截至2024年4月1日的近一个月内上证指数上涨0.85%,其中CS电子涨0.18%,跑赢上证指数。交易方面,截至2024年4月1日的近一个月内电子板块日均成交量73.1亿股,环比上升11.0%;日均成交金额1,281.2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升31.1%。 板块估值分析:行业整体而言,A/H股手机产业链总市值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8.2%;估值方面P/E TTM截至2024年4月1日近一个月上升10.4%至23.68x,2017年初至今市盈率中位数30.47x,目前估值约处于2017年至今15.5%分位(按P/E TTM计算)。 近期行情驱动因素主要包括:1)安卓旗舰新机陆续发布;2)科技领域政策利好。 风险提示 海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由于电子是一个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产业,海外通胀、经济增速下行的风险将会影响海外市场对消费电子终端需求,进而影响产业链上游中国厂商的经营情况。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风险。基于2020年5月15日美国BIS宣布加大对华为限制事件,华为产业链或面临新品研发进程受阻、供应链供应受限以及新品需求下滑的风险。同时,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也面临因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所导致的需求下滑、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电子产品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子行业创新性强、技术迭代快,新产品的渗透速度直接影响供应链厂商的业绩增速,而创新是否能激发消费需求往往需要市场的检验,因此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相关研报 点击查看原报告 研报:《4月手机观察:华为份额继续提升,关注P70等新机发布》2024年4月7日 黄乐平 S0570521050001/AUZ066 陈旭东 S0570521070004/BPH392 胡宇舟 S0570523070005/BOB674 王心怡 S0570122030085/BTB527 黄礼悦 S0570523070007/BRH099 于可熠 S0570122120079 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 ▲向下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人划线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