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403】【行业】光伏设备【个股】锦江酒店、绿色动力、欧普康视、小米集团-W、比亚迪、聚和材料、丰光精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403】【行业】光伏设备【个股】锦江酒店、绿色动力、欧普康视、小米集团-W、比亚迪、聚和材料、丰光精密》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光伏设备: 风光储2-3月月报 产业链价格博弈,出口数据明显恢复 报告摘要: 国内1-2月装机大超预期,全年需求旺盛。国内1-2月新增装机36.72GW,同增80%;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监管办法,规范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24年第二、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发布,集中式发电核准/备案容量分别为208.9/237.4MW。需求端,组件招/中标累计规模同比增长,累计招标69.2GW,同增97.7%;中标价格小幅上涨,3月中标均价0.887元/W,月环比+1.10%,双玻占比88.51%,N型占比82%。供给端产能出清逐步显现,部分N型扩产计划放缓或取消;4月组件排产约58GW。 海外需求持续旺盛,组件出口数据亮眼。2023年欧洲新增装机约55.9GW、同增40%,欧洲议会通过修订后的EPBD,欧洲光伏有望持续高增;同时欧盟通过意大利11亿欧元补贴计划,意大利光伏市场或保持稳健增长;印度对华出口EVA塑料片征收反倾销税。出口端,24年2月组件出口17.7GW,同比+32.7%,环比-8.0%,波兰、南非、荷兰出口高增;土耳其对华光伏组件征收反倾销税,国内出口或受一定影响。受春节影响,24年2月逆变器出口4.49亿美元,同比-48.30%,环比-20.73%;印度公布并网光伏逆变器整体最低效率新标准和标签计划,或利好光伏逆变器市场。开年1-2月组件出口需求旺盛,预计海外装机全年有望高增。 上游累库价格逐步松动,下游盈利修复、逆变器及大辅材表现亮眼。光伏需求旺盛,4月组件排产预计环增5-10%;2月硅料产量17.5万吨,N型料均价7.2万/吨,N型料开始累库,预计4月松动下跌;高排产+高库存下硅片价格持续走弱,最新N型182硅片均价1.85元/片,近期部分厂家减产,产能过剩明显、盈利持续承压;需求高增下电池排产高增,N型需求旺盛盈利修复;海外市场需求逐步复苏,组件排产3月环增50%+,4月持续上行,上游价格持续下跌+组件端内卷,价格上涨趋势仍不明显;下游玻璃价格预计4月上涨,盈利有望修复。逆变器供给充足,海外需求恢复明显,3月订单恢复,预计4月出货增长,价格继续持稳。 国内大储增速放缓,美国大储高增长。24年3月国内大储招标/中标/并网容量为5.4/7.1/0.7GWh,同比-33%/+52%/+8%,环比-15%/ -14%/-24%。23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1.8GW/48.6GWh,较22年底增长超过220%。23年累计招标/中标/并网容量为77.4/63.1/40.1GWh,同增93%/51%/297%。我们预计24/25年国内储能装机70/92GWh,24年同增45%。23全年美国储能装机累计新增8.74GW/25.98GWh,同增90%/97%。其中Q4新增4.24GW/12.35GWh,同增311%/300%,环增101%/99%。24年2月美国大储新增35.9MW,同降58%;EIA预计24年3月大储新增2605MW,同增872%。我们预计24年储能装机可达37GWh,同增50%+。 海风项目端景气接力,陆风招标持续向好。24年初以来各省审批端均有积极进展,江苏海风2.65GW已有确认性进展,上海5.8GW竞配开启。24年海风项目预计并网10GW+,同比翻倍以上增长,24年至今已开工共3.2GW左右。截至24年3月22日,海风累计招标0.7GW,陆风累计招标16.7GW,陆风需求稳健。后续持续关注:1)青洲五七+帆石一二新进展;2)江苏新一轮海风竞配;3)深远海管理相关办法。 投资建议:推荐:储能和海外需求旺盛最受益的逆变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禾迈股份、锦浪科技、盛弘股份、固德威、科士达、昱能科技,关注通润装备),格局稳定、头部优势明显的辅材龙头(福莱特、福斯特、中信博、聚和材料、帝科股份、宇邦新材),具备成本优势和海外渠道优势的一体化组件(晶科能源、阿特斯、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以及电池硅片龙头(钧达股份、爱旭股份、TCL中环等),深远海价值量提升、龙头强者恒强的海缆(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关注起帆电缆),双海需求旺盛、导管架占比跃升带来结构优化的塔架(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大金重工、海力风电) 。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超预期变化、电网消纳问题限制、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锦江酒店(600754) 2023年报点评 大陆房量同增9% 24年预计开店1200家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1日,锦江酒店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46.5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691%;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0亿元。归母净利润处在此前业绩预告区间中位。 海外财务费用拖累Q4业绩,股息率为2%。单Q4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27%,较2019Q4+3%;单Q4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63%,主要系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3400万,同时投资净收益减少所致。2023全年拆分业务部门来看,全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0%,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扭亏;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收142.4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扭亏为7.6亿元,其中大陆境内贡献11.6亿元,境外贡献-4.0亿,主要受海外财务费用拖累。董事会决议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现金分红53%,股息率为2%。 大陆房量同增9%,结构升级驱动房价提升。大陆门店总数达到11258家,同比+9%,其中加盟门店占比96%。境外业务门店1190家,同比-3%。大陆门店房量达到109.4万间,同比+9%,其中加盟门店占比94%。境外业务房量9.6万间,同比-2%。单Q4新开509家,关店312家,净开197家。全年新开1407家,关店632家,净开775家,除60家全服务并表外,实际净开715家。Q4有限服务酒店平均OCC为63.3%,为2019年同期的86%;平均ADR为245元,为2019年同期的116%;平均RevPar为155元,为2019年同期的100%。结构升级驱动房价提升趋势维持。 2024年预期开店1200家。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4-160亿元,同增5-9%,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境内营收预计同增6-10%,境外营收同增1-5%。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200家,与2023年计划持平,新增签约酒店2500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锦江酒店作为中国第一大酒店连锁集团,品牌、运营和管理持续赋能网络扩张。背靠锦江国际协同整合资源,在疫情期间作为龙头逆势扩张,市场格局显著向好,旅游市场复苏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恢复。给海外子公司增资后,财务费用拖累项将改善。基于境外业务拖累因素,下调锦江酒店2024/2025年及新增2026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18.5/20.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16.3/21.0亿元),对应PE估值为19/16/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门店增长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吴劲草、石旖瑄) 绿色动力(601330) 2023年报点评 运营收入稳健增长 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6亿元,同比减少13.39%,归母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减少15.51%,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减少15.66%;加权平均ROE 同比减少2.33pct至8.31%。 运营收入稳健增长,盈利结构优化。2023年公司运营收入31.40亿元,同比增长11.36%,运营毛利率46.39%,同比下降4.31pct,主要系新投运项目爬坡,以及部分项目掺烧工业垃圾需支付原料成本所致;建造收入8.15亿元,同比下降53.33%,建造毛利率8.22%,同比增长0.15pct。公司运营收入占比从2022年62%提升至2023年79%,盈利结构优化,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导致2023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14pct至38.52% 截至2024M1公司垃圾焚烧运营产能超4万吨/日,拓展供汽优化盈利改善现金流。2023年公司新投产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垃圾处理能力4,600吨/日,截至2023年底,公司生活垃圾发电运营项目 36 个,处理能力3.95万吨/日,2024年1月靖西项目(800吨/日)投运后,运营处理能力突破 4 万吨/日,截至2024M1公司暂无项目在建。2023年公司处理生活垃圾 1344.68 万吨,同增 17.98%,实现上网电量38.94亿度,同增 11.87%,吨上网电量290度/吨,同降5.17%,主要系供汽拓展影响发电量。2023年公司实现供汽量 42.86 万吨,同比增长 42.00%,供汽业务较超额发电盈利更优,且市场化交易现金流兑付及时。此外公司将打造建设低碳环保特色产业园作为新业务发展方向,成立项目组重点推进济南市章丘区黄河滩区迁建产业高质量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园项目,2023年12月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有望加速落地。 公司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 1)现金流入: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78亿元,同比下降19.17%,主要系2023年收到的国补回款同比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垃圾处理费回款压力加大。2)资本支出:构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7.22亿元,同比下降41.48%。我们用“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构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衡量自由现金流,2023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首次转正,内生分红能力提升。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33.22%,较2022年提升10.77pct,每股股息0.15元,同比增长25%。 常州项目申请绿证,把握绿色交易市场先机。公司常州项目成功申请绿证,开启电力交易新篇章。能耗考核趋严,绿证需求有望加速,当前垃圾发电绿证价格对应0.03元/度被低估,垃圾焚烧度电减碳0.00132t,按60元/t碳价,对应0.08元/度,未来绿证价格有望接轨真实绿色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固废运营稳健增长,在建项目放缓,资本开支大幅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长期现金流价值凸显迎价值重估。考虑建造下降与运营增速放缓,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9.83/11.09下调至6.67/7.16亿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7.68亿元,2024-2026年同比+6%/+7%/+7%,对应14/13/12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垃圾量不足,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应收账期延长等。 (分析师 袁理、陈孜文) 欧普康视(300595) 2023年业绩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公司逐步恢复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7.37亿元(+13.8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6.67亿元(+6.85%),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2.27%)。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3年角膜塑形镜收入继续增长,月度订单波动较大。2023年公司角膜塑形镜实现收入8.17亿(+7.06%),毛利率89.20%(-0.42pct),月度订单呈现由低走高然后又下滑的起伏态势,主要由于高端消费疲软、减离焦框架镜竞争和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23Q4增幅较好。 23年护理液产品收入下滑,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 年公司护理品实现收入2.63亿(-12.02%),毛利率为57.33%。主要由于:1)护理品品牌增多,竞争加剧;2)电商平台销售份额提高,线下专业机构销售份额减少;3)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对自产护理品的推广,报告期内推出了一些推广促销政策。自产护理品净利率较高,有利于后续护理品销售持续稳定拓展。 23年普通框架镜业务增速较高,毛利率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有所下降。2023年公司普通框架镜实现收入3.45亿(+70.47%),毛利率为56.74%(-10.40%)。2023年公司普通框架镜业务增幅较高,主要来自于新并表子公司的医疗设备、耗材的销售收入和公司推出的减离焦框架镜等非硬镜类产品的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23Q4业绩恢复情况较好,24年趋势有望延续,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7.46/8.45亿元调整为7.69/8.81亿元,2026年预计为10.1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22/19/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 小米集团-W(01810.HK) 发布小米SU7 “人车家”生态完成闭环 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投资要点 事件: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司首款车型小米SU7,量产的SU7共有标准、Pro及Max版本,价格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及29.99万元,全系版本当天开放预定,其中标准与Max版预计4月底开始交付,Pro版预计5月底开始交付。 首款车型性能亮眼,预定火热 SU7在动力、续航、智能、安全等方面均有亮眼性能,以Su7 Max为例,车辆零百加速时间2.78秒,最高时速265km/h,采用宁德时代101kWh麒麟电池,CLTC续航达800km,配备871V SiC平台,15分钟补能续航510km,同时车型由高通8295+英伟达Ori芯片提供车机及智驾算力,结合激光雷达支持Xiaomi Pilot Max。 SU7预定火热,开启预定后大定4分钟破万,7分钟破两万,24小时达88898台,产品号召力可见一斑。 “人车家”产品联动,协同效应可期 SU7由小米澎湃OS底层支持,可实现车与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等各终端双向互联,“人车家”闭环生态可为用户带来更为全面的智能体验;同时,截至2023年底米家App月活达8580万人,同时有5台及以上设备连接至小米平台的用户数达1450万人。 公司有望基于高度智能化车+智能体验及高用户体量实现客户车-设备及设备-车的双向转化,并为互联网服务业务提供更多潜在场景,“人车家”生态在使用体验及销售两个层次同时实现协同效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既有业务的高端化战略有望持续见成效,“人车家”生态的协同效应、汽车业务的短期投入和长期增长态势均有望逐渐明晰,维持对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159/189/212亿元的预测,2024年3月29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3/20/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 (分析师 张良卫) 比亚迪(002594) 销量点评 3月销量表现亮眼,高端车型持续上量 投资要点 比亚迪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0.3万辆,环增147%,销量表现亮眼。比亚迪3月电动车销量30.25万辆,同环比+46%/+14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8434辆,同环比+189%/+65%。24Q1累计销量为62.63万辆,同比增加13%,24Q1累计出口约9.8万辆,同比增长15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3月销量为30.16万辆,同环比+46%/+148%,24Q1累计销量为62.44万辆;新能源商用车3月销量为828辆,同环比-16%/+47%,24Q1累计销量为1865辆。 纯电份额环比提升,高端车型持续上量。2024年3月比亚迪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6.17万辆,同环比+56%/+142%,占比54%,同比增长3.4pct,环比下降1.3pct;24Q1累计销量32.4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5%。纯电乘用车销量为13.99万辆,同环比+36%/+155%,占比46%,同比下滑3.4pct,环比增长1.3pct;24Q1累计销量30.0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3%。3月王朝、海洋网车型销28.67万辆,同环比+47%/+151%;腾势品牌销10279辆,同环比-1%/+124%。新车型中,仰望品牌销1090辆,环增40%;方程豹销3550辆,环增54%。 出口及高端车型放量,预计24年销量360-390万辆。公司产品矩阵完备,仰望、方程豹补足高端车型。2024年2月、3月分别推出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新车型元UP,年内还将推出腾势3款、方程豹8及豹3、仰望U7。考虑到新车推出、高端车型逐步放量以及海外出口贡献增量,同时积极布局智能化,24Q3实现30万元以上车型高阶智驾标配,Q3上市20万以上的车型高阶智驾选配,我们预计24年比亚迪电动车销量360-390万辆,同增25%。结构来看,高端车型迅速上量,预计24年方程豹10万+、腾势10万+、仰望2万辆左右,上述三款车型占比亚迪销量比约7%,提升3pct,预计出口45万辆,同增80%。 3月电池装机量环增76%,预计2024年电池产量维持35%-40%增速。3月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11.76GWh,同环比+19%/+76%,24Q1累计装机29.74GWh。受益于全球大电站项目需求高增,2023年公司电池产量约175gwh,同比增长90%,其中储能电池出货约25gwh,同比增长约80%,贡献明显增量,我们预计2024年电池产量240gwh,同增3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高端车型持续上量,我们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323/388/468亿元,同增7%/20%/21%,对应PE分别为19/16/13x,给予24年28xPE,目标价310.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车企价格战持续。 (分析师 曾朵红、黄细里、刘晓恬) 聚和材料(688503) 2023年年报点评 2023年出货高增 LECO上量助力2024年量利坚挺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营收102.9亿元,同增58.21%;归母净利4.42亿元,同增13%。其中2023Q4营收28.91亿,同增77.96%,环减10.15%;归母净利0.01亿,同减98.56%,环减99.25%。2023年毛利率为9.82%,同降1.73pct,2023Q4毛利率6.72%,同减5.68pct,环减5.41pct。低于快报值:主要系PERC亏损导致银浆承压;费用端系2023Q4计提减值所致。 P型承压拉低盈利、LECO导入助力量利坚挺:2023年银浆出货约2003吨,同增47%;其中2023Q4银浆出货约549吨,同增约57%/环减约10%,TOP Co占比约40%。测算2023Q4加工费(单kg毛利)约354元/kg,环降286元/kg;主要系2023Q4PERC电池亏损大幅停线,公司让利客户不赚净利;2024Q1公司LECO银浆3月迅速上量、加工费预计800元+/kg(较常规TOP Co溢价200元),随技术迭代保持溢价;我们预计2024年出货量超3000吨,保持高增! 海外扩产+银粉玻璃粉逐步自供、增强一体化竞争力:2023年底公司产能达3000吨;同时完成泰国600吨银浆项目,加强全球化布局。公司当前银粉逐步国产化,2023年PERC银粉已100%国产,TOP Co国产银粉占比约50%。同时公司收购江苏连银(聚有银)逐步银粉自供,2023Q4已实现吨级月出货;同时拟投建3000吨电子级银粉+300吨玻璃粉,我们预计2024年银粉自供500吨,增强竞争力。 随规模扩大现金流出、存货有所增加:公司2023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26.6亿,较2022年多流出7.51亿,主要系出货量的增加导致采购支出增加;存货约13.27亿,较2023Q3末上升2.8亿,年底银浆库存为45吨,成品库存较低。 投资评级:考虑到产业转型调整,产品价格下行,公司盈利承压,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7.4/8.8/10.2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7.42/9.54亿元),同增67%/19%/16%,给予2024年1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郭亚男) 丰光精密(430510) 专注精密制造 谐波减速器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 丰光精密:精密零部件行业领先者: 丰光精密是一家以高精密部品的加工和组装、铝制品铸造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汽车、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提供核心精密零部件。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9-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为11.9%和41.1%,主要系半导体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精密零部件需求的逐步放量。2023Q1-Q3公司业绩略有下滑,主要系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市场需求减弱,客户订单减少。 行业分析:先进制造关键环节,技术铸就核心竞争力: 精密零部件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中间环节、中流砥柱,其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精密零部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竞争格局来看,精密零部件制造市场需求庞大,但市场集中度不高,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梯队:1)第一梯队:大型专业性精密零部件制造商,研发、生产能力强,客户多为先进制造企业。2)第二梯队:具有一定的质量控制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3)第三梯队:众多以生产大批量普通零部件为主的中小精密金属件制造商。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大量第三梯队厂商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产品+客户筑牢业绩保障,谐波有望打造第二曲线: 1)优势一:技术+品控,产品精度领先、质量稳定。公司作为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以及不良率方面表现优异,甚至与同行业产品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2)优势二:高要求决定高粘性,绑定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客户多为大规模、高技术、行业领先的优质客户,包括日本THK、安川电机、英国埃地沃兹等。客户的经营稳定且增长性强,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3)优势三:研发布局谐波减速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谐波减速机下游广阔,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先进行业的核心部件。目前公司谐波减速机研发进度良好。2024年3月,公司通过增发预案,拟为“年产30万套谐波减速器生产项目”募集资金约2.5亿元,用于新建谐波减速器生产车间,并配套购置相关先进生产、检测设备,加快谐波减速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机加工行业龙头,成长性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0.42/0.5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72/61/5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朱洁羽)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光伏设备: 风光储2-3月月报 产业链价格博弈,出口数据明显恢复 报告摘要: 国内1-2月装机大超预期,全年需求旺盛。国内1-2月新增装机36.72GW,同增80%;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监管办法,规范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24年第二、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发布,集中式发电核准/备案容量分别为208.9/237.4MW。需求端,组件招/中标累计规模同比增长,累计招标69.2GW,同增97.7%;中标价格小幅上涨,3月中标均价0.887元/W,月环比+1.10%,双玻占比88.51%,N型占比82%。供给端产能出清逐步显现,部分N型扩产计划放缓或取消;4月组件排产约58GW。 海外需求持续旺盛,组件出口数据亮眼。2023年欧洲新增装机约55.9GW、同增40%,欧洲议会通过修订后的EPBD,欧洲光伏有望持续高增;同时欧盟通过意大利11亿欧元补贴计划,意大利光伏市场或保持稳健增长;印度对华出口EVA塑料片征收反倾销税。出口端,24年2月组件出口17.7GW,同比+32.7%,环比-8.0%,波兰、南非、荷兰出口高增;土耳其对华光伏组件征收反倾销税,国内出口或受一定影响。受春节影响,24年2月逆变器出口4.49亿美元,同比-48.30%,环比-20.73%;印度公布并网光伏逆变器整体最低效率新标准和标签计划,或利好光伏逆变器市场。开年1-2月组件出口需求旺盛,预计海外装机全年有望高增。 上游累库价格逐步松动,下游盈利修复、逆变器及大辅材表现亮眼。光伏需求旺盛,4月组件排产预计环增5-10%;2月硅料产量17.5万吨,N型料均价7.2万/吨,N型料开始累库,预计4月松动下跌;高排产+高库存下硅片价格持续走弱,最新N型182硅片均价1.85元/片,近期部分厂家减产,产能过剩明显、盈利持续承压;需求高增下电池排产高增,N型需求旺盛盈利修复;海外市场需求逐步复苏,组件排产3月环增50%+,4月持续上行,上游价格持续下跌+组件端内卷,价格上涨趋势仍不明显;下游玻璃价格预计4月上涨,盈利有望修复。逆变器供给充足,海外需求恢复明显,3月订单恢复,预计4月出货增长,价格继续持稳。 国内大储增速放缓,美国大储高增长。24年3月国内大储招标/中标/并网容量为5.4/7.1/0.7GWh,同比-33%/+52%/+8%,环比-15%/ -14%/-24%。23年国内新增新型储能装机21.8GW/48.6GWh,较22年底增长超过220%。23年累计招标/中标/并网容量为77.4/63.1/40.1GWh,同增93%/51%/297%。我们预计24/25年国内储能装机70/92GWh,24年同增45%。23全年美国储能装机累计新增8.74GW/25.98GWh,同增90%/97%。其中Q4新增4.24GW/12.35GWh,同增311%/300%,环增101%/99%。24年2月美国大储新增35.9MW,同降58%;EIA预计24年3月大储新增2605MW,同增872%。我们预计24年储能装机可达37GWh,同增50%+。 海风项目端景气接力,陆风招标持续向好。24年初以来各省审批端均有积极进展,江苏海风2.65GW已有确认性进展,上海5.8GW竞配开启。24年海风项目预计并网10GW+,同比翻倍以上增长,24年至今已开工共3.2GW左右。截至24年3月22日,海风累计招标0.7GW,陆风累计招标16.7GW,陆风需求稳健。后续持续关注:1)青洲五七+帆石一二新进展;2)江苏新一轮海风竞配;3)深远海管理相关办法。 投资建议:推荐:储能和海外需求旺盛最受益的逆变器(阳光电源、德业股份、禾迈股份、锦浪科技、盛弘股份、固德威、科士达、昱能科技,关注通润装备),格局稳定、头部优势明显的辅材龙头(福莱特、福斯特、中信博、聚和材料、帝科股份、宇邦新材),具备成本优势和海外渠道优势的一体化组件(晶科能源、阿特斯、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以及电池硅片龙头(钧达股份、爱旭股份、TCL中环等),深远海价值量提升、龙头强者恒强的海缆(东方电缆、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关注起帆电缆),双海需求旺盛、导管架占比跃升带来结构优化的塔架(天顺风能、泰胜风能、大金重工、海力风电) 。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超预期变化、电网消纳问题限制、可再生能源装机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 个股 锦江酒店(600754) 2023年报点评 大陆房量同增9% 24年预计开店1200家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1日,锦江酒店发布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46.5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为10.0亿元,同比+691%;扣非归母净利润7.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0亿元。归母净利润处在此前业绩预告区间中位。 海外财务费用拖累Q4业绩,股息率为2%。单Q4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27%,较2019Q4+3%;单Q4实现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63%,主要系财务费用较去年同期增3400万,同时投资净收益减少所致。2023全年拆分业务部门来看,全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0%,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扭亏;有限服务型酒店业务实现营收142.4亿元,同比+30%,归母净利润扭亏为7.6亿元,其中大陆境内贡献11.6亿元,境外贡献-4.0亿,主要受海外财务费用拖累。董事会决议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现金分红53%,股息率为2%。 大陆房量同增9%,结构升级驱动房价提升。大陆门店总数达到11258家,同比+9%,其中加盟门店占比96%。境外业务门店1190家,同比-3%。大陆门店房量达到109.4万间,同比+9%,其中加盟门店占比94%。境外业务房量9.6万间,同比-2%。单Q4新开509家,关店312家,净开197家。全年新开1407家,关店632家,净开775家,除60家全服务并表外,实际净开715家。Q4有限服务酒店平均OCC为63.3%,为2019年同期的86%;平均ADR为245元,为2019年同期的116%;平均RevPar为155元,为2019年同期的100%。结构升级驱动房价提升趋势维持。 2024年预期开店1200家。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54-160亿元,同增5-9%,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境内营收预计同增6-10%,境外营收同增1-5%。全年计划新增开业酒店1200家,与2023年计划持平,新增签约酒店2500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锦江酒店作为中国第一大酒店连锁集团,品牌、运营和管理持续赋能网络扩张。背靠锦江国际协同整合资源,在疫情期间作为龙头逆势扩张,市场格局显著向好,旅游市场复苏带动公司盈利能力快速恢复。给海外子公司增资后,财务费用拖累项将改善。基于境外业务拖累因素,下调锦江酒店2024/2025年及新增2026年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18.5/20.4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16.3/21.0亿元),对应PE估值为19/16/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门店增长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吴劲草、石旖瑄) 绿色动力(601330) 2023年报点评 运营收入稳健增长 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56亿元,同比减少13.39%,归母净利润6.29亿元,同比减少15.51%,扣非归母净利润6.18亿元,同比减少15.66%;加权平均ROE 同比减少2.33pct至8.31%。 运营收入稳健增长,盈利结构优化。2023年公司运营收入31.40亿元,同比增长11.36%,运营毛利率46.39%,同比下降4.31pct,主要系新投运项目爬坡,以及部分项目掺烧工业垃圾需支付原料成本所致;建造收入8.15亿元,同比下降53.33%,建造毛利率8.22%,同比增长0.15pct。公司运营收入占比从2022年62%提升至2023年79%,盈利结构优化,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导致2023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14pct至38.52% 截至2024M1公司垃圾焚烧运营产能超4万吨/日,拓展供汽优化盈利改善现金流。2023年公司新投产4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垃圾处理能力4,600吨/日,截至2023年底,公司生活垃圾发电运营项目 36 个,处理能力3.95万吨/日,2024年1月靖西项目(800吨/日)投运后,运营处理能力突破 4 万吨/日,截至2024M1公司暂无项目在建。2023年公司处理生活垃圾 1344.68 万吨,同增 17.98%,实现上网电量38.94亿度,同增 11.87%,吨上网电量290度/吨,同降5.17%,主要系供汽拓展影响发电量。2023年公司实现供汽量 42.86 万吨,同比增长 42.00%,供汽业务较超额发电盈利更优,且市场化交易现金流兑付及时。此外公司将打造建设低碳环保特色产业园作为新业务发展方向,成立项目组重点推进济南市章丘区黄河滩区迁建产业高质量发展低碳环保产业园项目,2023年12月正式签署投资合作协议,有望加速落地。 公司自由现金流转正,分红比例提升。 1)现金流入: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78亿元,同比下降19.17%,主要系2023年收到的国补回款同比减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减少,垃圾处理费回款压力加大。2)资本支出:构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7.22亿元,同比下降41.48%。我们用“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构建固定、无形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衡量自由现金流,2023年公司自由现金流首次转正,内生分红能力提升。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33.22%,较2022年提升10.77pct,每股股息0.15元,同比增长25%。 常州项目申请绿证,把握绿色交易市场先机。公司常州项目成功申请绿证,开启电力交易新篇章。能耗考核趋严,绿证需求有望加速,当前垃圾发电绿证价格对应0.03元/度被低估,垃圾焚烧度电减碳0.00132t,按60元/t碳价,对应0.08元/度,未来绿证价格有望接轨真实绿色价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固废运营稳健增长,在建项目放缓,资本开支大幅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长期现金流价值凸显迎价值重估。考虑建造下降与运营增速放缓,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9.83/11.09下调至6.67/7.16亿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7.68亿元,2024-2026年同比+6%/+7%/+7%,对应14/13/12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垃圾量不足,项目建设进展不及预期,应收账期延长等。 (分析师 袁理、陈孜文) 欧普康视(300595) 2023年业绩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看好公司逐步恢复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7.37亿元(+13.8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6.67亿元(+6.85%),扣非归母净利润5.72亿元(+2.27%)。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3年角膜塑形镜收入继续增长,月度订单波动较大。2023年公司角膜塑形镜实现收入8.17亿(+7.06%),毛利率89.20%(-0.42pct),月度订单呈现由低走高然后又下滑的起伏态势,主要由于高端消费疲软、减离焦框架镜竞争和市场竞争加剧所致,公司积极调整销售策略,23Q4增幅较好。 23年护理液产品收入下滑,毛利率有所提升。2023 年公司护理品实现收入2.63亿(-12.02%),毛利率为57.33%。主要由于:1)护理品品牌增多,竞争加剧;2)电商平台销售份额提高,线下专业机构销售份额减少;3)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了对自产护理品的推广,报告期内推出了一些推广促销政策。自产护理品净利率较高,有利于后续护理品销售持续稳定拓展。 23年普通框架镜业务增速较高,毛利率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有所下降。2023年公司普通框架镜实现收入3.45亿(+70.47%),毛利率为56.74%(-10.40%)。2023年公司普通框架镜业务增幅较高,主要来自于新并表子公司的医疗设备、耗材的销售收入和公司推出的减离焦框架镜等非硬镜类产品的销售。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23Q4业绩恢复情况较好,24年趋势有望延续,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7.46/8.45亿元调整为7.69/8.81亿元,2026年预计为10.15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22/19/17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分析师 朱国广) 小米集团-W(01810.HK) 发布小米SU7 “人车家”生态完成闭环 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投资要点 事件: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司首款车型小米SU7,量产的SU7共有标准、Pro及Max版本,价格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及29.99万元,全系版本当天开放预定,其中标准与Max版预计4月底开始交付,Pro版预计5月底开始交付。 首款车型性能亮眼,预定火热 SU7在动力、续航、智能、安全等方面均有亮眼性能,以Su7 Max为例,车辆零百加速时间2.78秒,最高时速265km/h,采用宁德时代101kWh麒麟电池,CLTC续航达800km,配备871V SiC平台,15分钟补能续航510km,同时车型由高通8295+英伟达Ori芯片提供车机及智驾算力,结合激光雷达支持Xiaomi Pilot Max。 SU7预定火热,开启预定后大定4分钟破万,7分钟破两万,24小时达88898台,产品号召力可见一斑。 “人车家”产品联动,协同效应可期 SU7由小米澎湃OS底层支持,可实现车与手机、平板电脑、家电等各终端双向互联,“人车家”闭环生态可为用户带来更为全面的智能体验;同时,截至2023年底米家App月活达8580万人,同时有5台及以上设备连接至小米平台的用户数达1450万人。 公司有望基于高度智能化车+智能体验及高用户体量实现客户车-设备及设备-车的双向转化,并为互联网服务业务提供更多潜在场景,“人车家”生态在使用体验及销售两个层次同时实现协同效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认为公司既有业务的高端化战略有望持续见成效,“人车家”生态的协同效应、汽车业务的短期投入和长期增长态势均有望逐渐明晰,维持对公司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159/189/212亿元的预测,2024年3月29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3/20/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行。 (分析师 张良卫) 比亚迪(002594) 销量点评 3月销量表现亮眼,高端车型持续上量 投资要点 比亚迪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0.3万辆,环增147%,销量表现亮眼。比亚迪3月电动车销量30.25万辆,同环比+46%/+14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38434辆,同环比+189%/+65%。24Q1累计销量为62.63万辆,同比增加13%,24Q1累计出口约9.8万辆,同比增长15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3月销量为30.16万辆,同环比+46%/+148%,24Q1累计销量为62.44万辆;新能源商用车3月销量为828辆,同环比-16%/+47%,24Q1累计销量为1865辆。 纯电份额环比提升,高端车型持续上量。2024年3月比亚迪插混乘用车销量为16.17万辆,同环比+56%/+142%,占比54%,同比增长3.4pct,环比下降1.3pct;24Q1累计销量32.4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5%。纯电乘用车销量为13.99万辆,同环比+36%/+155%,占比46%,同比下滑3.4pct,环比增长1.3pct;24Q1累计销量30.0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3%。3月王朝、海洋网车型销28.67万辆,同环比+47%/+151%;腾势品牌销10279辆,同环比-1%/+124%。新车型中,仰望品牌销1090辆,环增40%;方程豹销3550辆,环增54%。 出口及高端车型放量,预计24年销量360-390万辆。公司产品矩阵完备,仰望、方程豹补足高端车型。2024年2月、3月分别推出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新车型元UP,年内还将推出腾势3款、方程豹8及豹3、仰望U7。考虑到新车推出、高端车型逐步放量以及海外出口贡献增量,同时积极布局智能化,24Q3实现30万元以上车型高阶智驾标配,Q3上市20万以上的车型高阶智驾选配,我们预计24年比亚迪电动车销量360-390万辆,同增25%。结构来看,高端车型迅速上量,预计24年方程豹10万+、腾势10万+、仰望2万辆左右,上述三款车型占比亚迪销量比约7%,提升3pct,预计出口45万辆,同增80%。 3月电池装机量环增76%,预计2024年电池产量维持35%-40%增速。3月动力和储能电池装机11.76GWh,同环比+19%/+76%,24Q1累计装机29.74GWh。受益于全球大电站项目需求高增,2023年公司电池产量约175gwh,同比增长90%,其中储能电池出货约25gwh,同比增长约80%,贡献明显增量,我们预计2024年电池产量240gwh,同增3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高端车型持续上量,我们维持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323/388/468亿元,同增7%/20%/21%,对应PE分别为19/16/13x,给予24年28xPE,目标价310.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车企价格战持续。 (分析师 曾朵红、黄细里、刘晓恬) 聚和材料(688503) 2023年年报点评 2023年出货高增 LECO上量助力2024年量利坚挺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营收102.9亿元,同增58.21%;归母净利4.42亿元,同增13%。其中2023Q4营收28.91亿,同增77.96%,环减10.15%;归母净利0.01亿,同减98.56%,环减99.25%。2023年毛利率为9.82%,同降1.73pct,2023Q4毛利率6.72%,同减5.68pct,环减5.41pct。低于快报值:主要系PERC亏损导致银浆承压;费用端系2023Q4计提减值所致。 P型承压拉低盈利、LECO导入助力量利坚挺:2023年银浆出货约2003吨,同增47%;其中2023Q4银浆出货约549吨,同增约57%/环减约10%,TOP Co占比约40%。测算2023Q4加工费(单kg毛利)约354元/kg,环降286元/kg;主要系2023Q4PERC电池亏损大幅停线,公司让利客户不赚净利;2024Q1公司LECO银浆3月迅速上量、加工费预计800元+/kg(较常规TOP Co溢价200元),随技术迭代保持溢价;我们预计2024年出货量超3000吨,保持高增! 海外扩产+银粉玻璃粉逐步自供、增强一体化竞争力:2023年底公司产能达3000吨;同时完成泰国600吨银浆项目,加强全球化布局。公司当前银粉逐步国产化,2023年PERC银粉已100%国产,TOP Co国产银粉占比约50%。同时公司收购江苏连银(聚有银)逐步银粉自供,2023Q4已实现吨级月出货;同时拟投建3000吨电子级银粉+300吨玻璃粉,我们预计2024年银粉自供500吨,增强竞争力。 随规模扩大现金流出、存货有所增加:公司2023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出26.6亿,较2022年多流出7.51亿,主要系出货量的增加导致采购支出增加;存货约13.27亿,较2023Q3末上升2.8亿,年底银浆库存为45吨,成品库存较低。 投资评级:考虑到产业转型调整,产品价格下行,公司盈利承压,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7.4/8.8/10.2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7.42/9.54亿元),同增67%/19%/16%,给予2024年1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郭亚男) 丰光精密(430510) 专注精密制造 谐波减速器打开成长空间 投资要点 丰光精密:精密零部件行业领先者: 丰光精密是一家以高精密部品的加工和组装、铝制品铸造为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半导体、工业自动化、汽车、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提供核心精密零部件。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19-2022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CAGR为11.9%和41.1%,主要系半导体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精密零部件需求的逐步放量。2023Q1-Q3公司业绩略有下滑,主要系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市场需求减弱,客户订单减少。 行业分析:先进制造关键环节,技术铸就核心竞争力: 精密零部件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中间环节、中流砥柱,其质量和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精密零部件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竞争格局来看,精密零部件制造市场需求庞大,但市场集中度不高,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梯队:1)第一梯队:大型专业性精密零部件制造商,研发、生产能力强,客户多为先进制造企业。2)第二梯队:具有一定的质量控制能力及客户服务能力;3)第三梯队:众多以生产大批量普通零部件为主的中小精密金属件制造商。我们预计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大量第三梯队厂商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产品+客户筑牢业绩保障,谐波有望打造第二曲线: 1)优势一:技术+品控,产品精度领先、质量稳定。公司作为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以及不良率方面表现优异,甚至与同行业产品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2)优势二:高要求决定高粘性,绑定优质客户资源。公司客户多为大规模、高技术、行业领先的优质客户,包括日本THK、安川电机、英国埃地沃兹等。客户的经营稳定且增长性强,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动能。 3)优势三:研发布局谐波减速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谐波减速机下游广阔,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先进行业的核心部件。目前公司谐波减速机研发进度良好。2024年3月,公司通过增发预案,拟为“年产30万套谐波减速器生产项目”募集资金约2.5亿元,用于新建谐波减速器生产车间,并配套购置相关先进生产、检测设备,加快谐波减速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落地。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机加工行业龙头,成长性突出。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6/0.42/0.5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72/61/51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乘用车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朱洁羽)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