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东吴晨报0401】【个股】光大环境、星宇股份、当升科技、华鲁恒升、中金公司、长城汽车、中国交建、金风科技

【东吴晨报0401】【个股】光大环境、星宇股份、当升科技、华鲁恒升、中金公司、长城汽车、中国交建、金风科技

作者:微信公众号【东吴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4-04-0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401】【个股】光大环境、星宇股份、当升科技、华鲁恒升、中金公司、长城汽车、中国交建、金风科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个股 光大环境(00257.HK) 2023年业绩公告点评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自由现金流转正在即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主营营业收入320.90亿港元,同比减少14%,实现归母净利润44.29亿港元,同比减少4%。 2023年运营+财务收入占比提至76%,绿色环保板块减值拖累盈利。随着固废水务行业进入成熟运营期,在建规模逐年收缩,自2022年运营和财务收入首超建造后,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利润率提升。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建造、运营、财务收入76.8、191.8、 52.3亿港元,同比减少42%、增长2%、减少2%,运营和财务收入占比76%,同比提升11pct。2023年公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合约资产、物业厂房设备、无形资产、使用权资产损耗合计达11.58亿港元,其中绿色环保板块损耗合计7.42亿港元,导致绿色环保板块净盈利亏损拖累整体净利润。 资产负债率降至65%,贷款置换节约利息费用。2023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65.37%,同降1.79pct。公司持续压降境内借款利率,有序置换境外高息借款,大幅节省利息费用。 2024年生物质国补发放提速,减值冲回提振盈利&助力现金流改善。光大绿色环保公告2024/1/1-3/8收到16个生物质项目国补结算通知,结算总额约15.34亿元人民币,已到账13.77亿元人民币。 2023年自由现金流接近转正,预计2024年迎转正节点。2023年还原后真实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75亿港元,资本开支约78亿港元,两者差额同比大幅收窄,自由现金流呈显著正向改善趋势。公司成立应收账款管理小组,加强考核,多措并举改善应收账款回款水平,2023年下半年处理费回款情况环比改善。我们预计经营性净现金流有望随运营性收入的增长同步向上,2024年公司在建规模和资本开支将持续下降,自由现金流迎转正节点。 固废龙头建造高峰已过,运营增长主导业绩稳定,资本开支下降自由现金流转正逻辑兑现中。固废龙头规模领先,截至2023年底公司环保能源和绿色环保板块在手垃圾焚烧规模15.89万吨/日居全球首位,其中环保能源板块垃圾焚烧项目已投运13.43万吨/日,在建0.84万吨/日,经营效率同业领先,2023年入炉吨发458度,吨上网326度,供热提供增量收益。建造下滑影响2022年已集中消化,运营项目积累夯实业绩基础。2024年自由现金流预计迎来转正,内生分红能力提升。2017年以来分红维持30%左右,股息率(TTM)7.6%,PB 0.4,对应2024年PE 4倍,对标海外龙头WM(自由现金流稳健,分红比例约50%,PE30+)分红及估值存较大提升空间。(估值日期:2024/3/2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固废龙头盈利结构优化,自由现金流即将转正,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考虑公司项目建设进度,我们将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自46.74/49.23亿港元下调至44.68/45.64亿港元,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46.97亿港元,对应4/4/4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期延长,资本开支超预期上行,资产减值风险等。 (分析师 袁理、陈孜文) 星宇股份(601799) 2023年年报点评 2023Q4业绩符合预期 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48亿元,同比增长24.25%;实现归母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17.07%。其中,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2亿元,同比增长31.87%,环比增长7.11%;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70.97%,环比增长1.90%。公司2023Q4业绩整体符合我们的预期。 2023Q4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和净利环比增长。收入端,公司2023Q4实现营业收入30.12亿元,环比增长7.11%。从主要下游客户表现来看,2023Q4一汽大众实现批发53.25万辆,环比增长13.68%;奇瑞汽车实现批发60.33万辆,环比增长24.60%;一汽红旗实现批发10.04万辆,环比下降7.97%;一汽丰田实现批发22.11万辆,环比基本持平;东风日产实现批发21.77万辆,环比增长27.01%。新能源客户方面,2023Q4单季度蔚来实现批发5.00万辆,环比下降9.75%;理想实现批发13.18万辆,环比增长25.40%。毛利率方面,公司2023Q4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0.45%,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4个百分点。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3Q4单季度期间费用率为9.59%,环比提升0.30个百分点,其中2023Q4单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27%/2.31%/6.36%/-0.35%,环比分别+0.02/-0.08/+1.05/-0.69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方面,公司2023Q4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21亿元,环比增长1.90%,对应归母净利率10.64%,环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产品升级+客户拓展”双轮驱动,看好公司长期成长。产品方面,LED前照灯继续向ADB和DLP的升级进一步提升前照灯的单车配套价值量,目前公司ADB前照灯已经实现了对客户的配套和量产,DLP大灯也已获项目,长期看好公司产品结构向上升级。客户方面,公司在巩固原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和奇瑞汽车等客户的基础上,还在大力开拓豪华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客户,新能源客户有望成为后续的主要增量。此外,公司塞尔维亚工厂产能逐步释放,并注册成立了墨西哥星宇和美国星宇,公司将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拓展海外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新项目的量产进度以及下游配套客户的销量情况,我们将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的预测调整为15.02亿元、19.03亿元(前值为15.93亿元、19.14亿元),新增公司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22.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5.26元、6.66元、8.01元,市盈率分别为26.64倍、21.03倍、17.49倍,公司作为自主车灯龙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乘用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车灯产品升级速度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分析师 黄细里、刘力宇) 当升科技(300073) 2023年年报点评 23年盈利维持高位 固态电池正极实现装车 投资要点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14.80%,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公司营收151.27亿元,同比下降28.86%;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14.80%;扣非净利润19.80亿元,同比下降14.86%;23年毛利率为18.06%,同比上升0.66pct。公司此前预告23年归母净利18.5-20亿元,处于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Q4公司实现营收25.84亿元,同比下降64.00%,环比下降37.62%;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下降44.56%,环比下降23.56%,扣非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下降49.38%,环比下降40.02%。 23年三元出货6万吨以上,24年出货有望同增20%,铁锂开始放量。公司23年正极材料产量6.08万吨,同减6%,销量6.27万吨,同减1.2%,库存2174吨,较年初减少51%;其中三元正极23年出货6.1万吨左右,同减4%左右,Q4出货1.2万吨以上,受海外需求影响环减35%左右。公司23年底已建成11万吨产能,24年海外优势维持,同时将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我们预计24年出货有望同增20%左右。此外,23年公司铁锂进入国内储能供应链,我们预计全年出货1-2k吨,攀枝花铁锂项目一期第一阶段4万吨于24年3月投产,我们预计24年铁锂出货2万吨左右,增量明显。 23年单位盈利维持高位,24年国内占比提升预计盈利回落。盈利端,23全年单吨扣非利润仍维持3万元以上,同比下降10%左右,其中23Q4三元正极单吨扣非利润约2.8万元,环比下降5-10%,主要系产能利用率较低及海外客户占比降低所致;23Q4海外客户占比降至50%左右,24年考虑海外占比可能进一步下降,我们预计公司24年盈利回落至1万元/吨以内。此外23年铁锂及钠电业务营收1.3亿元,毛利率1%,形成一定亏损,预计24年铁锂规模提升可能减亏。 固态正极已实现百吨级出货,配套清陶卫蓝等电池厂装车。23年公司实现了超高镍材料的高度单晶化,销量同比实现数倍增长,年内累计出货数百吨,持续提升在辉能、清陶、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等固态电池客户的供应份额,产品已实现装车,并成功配套用于上汽集团、越南ViFast等全球一线车企固态车型上。钠电正极方面,公司积极布局不同体系钠电正极材料,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23年实现了海内外多家客户数百吨供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海外客户需求较弱,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8.5/10.9/15.7亿元(原预期24-25年为14.8/18.1亿元),同比-56%/+28%/+44%,对应24-26年23x/18x/13xPE,考虑公司盈利仍好于市场平均水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岳斯瑶) 华鲁恒升(600426) 2023年年报点评 行业景气有所承压 荆州基地投产贡献增量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10%,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43%,扣非净利润37.0亿,同比-42%。其中Q4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14%,环比-47%,扣非净利润8.0亿,同比-15%,环比-34%,业绩符合预期。 传统煤化工:尿素盈利相对较优,醋酸及有机胺景气承压。1)2023年公司肥料/有机胺/醋酸及衍生品分别实现收入57/27/21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为21%/10%/8%,实现毛利19.9/3.4/4.3亿元,占公司毛利比重为35%/6%/8%,毛利率分别为 35%/13%/21%,较2022年分别-4 pct /-44 pct /-10pct。2)2023年尿素市场呈现V型走势,其中下半年受益于库存低位以及农业需求提振,尿素盈利中枢抬升。根据百川盈孚统计(下同),2023年尿素行业平均毛利为515元/吨,同比+2元/吨,行业开工率为80.4%。3)受新增产能投放影响,DMF和醋酸供需压力加大,景气承压运行,其中2023年DMF、醋酸行业平均毛利分别为279/413元/吨,同比分别-4420/-715元/吨,行业开工率为51.5%/77.4%。 新能源新材料:收入占比持续提升,产品盈利表现有所分化。1)2023年公司新材料产品实现收入155亿元,占公司收入比例为57%,实现毛利 26.7亿元,占公司毛利比重为47%,毛利率为 17%,较2022年+2pct。2)分产品来看,受益于下游增塑剂消费复苏,以及行业检修活动增多,2023年辛醇维持高景气运行,行业平均毛利为3063元/吨,同比+229元/吨。但与此同时,受行业产能投放等因素影响,2023年部分新材料产品盈利出现下滑,其中DMC/己二酸行业平均毛利分别为-1140/-225元/吨,同比分别-3399/-1023元/吨。 荆州一期投产贡献增量,能效水平全面领跑行业。荆州一期项目于23年11月正式投产运行,创下业内建设、开车、盈利最快新纪录,全年实现净利润约1.55亿元。根据荆州市政府披露的节能验收报告,荆州一期项目的测算年综合能耗低于批复值5%,其中合成氨、尿素、煤制甲醇等产品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均优于行业标杆值水平。 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产品价差有望筑底企稳。根据百川盈孚统计,2023年秦皇岛5500卡动力煤均价为981元/吨,同比-278元/吨。进入2024年后,动力煤价格延续下行趋势,截至3月28日,动力煤价格为850元/吨,较年初下降约76元/吨。当前公司主营产品价差整体处于历史较低分位,随着原材料成本回落,行业景气有望筑底企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综合考虑需求复苏节奏,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5/55亿元(此前为61/74亿元),并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68亿元,按照3月29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2.4/10.2/8.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扩张,煤炭价格剧烈波动。 (分析师 陈淑娴) 中金公司(03908.HK) 2023年年报点评 监管收紧致投行业务承压 看好公司中长期竞争优势 投资要点 事件:中金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354.46亿元,同比下降5.22%;归母净利润61.56亿元,同比下降18.97%。 投行业务拖累全年业绩,轻资产业务整体表现不佳:2023年中金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23%至138亿元,费类业务收入缩水构成了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1)市场情绪疲软叠加监管收紧,投行业务收入大幅下滑。2023年,受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再融资以及市场情绪疲软影响,A股/港股IPO募资额分别同比-39%/-56%至3,565亿元/463亿港元/。公司投行展业规模受市场环境影响亦大幅缩水,A股/港股IPO承销金额分别同比-39%/-48%至322亿元/5亿美元,导致公司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同比-50%至32亿元。2)交投活跃度下滑,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3年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同比-2%至9,921亿元,公司2023年经纪业务收入同比-15%至57亿元。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产品保有规模约3,500亿元,规模连续四年正增长;客户账户资产总值人民币2.8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4.3%,交投情绪回暖后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的盈利能力预计逐步兑现。3)资管业务收入小幅增长。公司资管业务收入同比+2%至33亿元,预计主要系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同比+25%至1,434亿元)。 利息净支出持续扩大,投资收益相对稳健:1)高利率环境下利息净支出持续提升。2023年公司利息净支出同比+30%至13亿元(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分别同比+15%/+17%至94/107亿元),预计主要系境外利率上升导致融资利息支出增加(拆入资金利息支出同比+61%至22亿元)。2)投资收益同比基本持平。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同比-0.5%至106亿元,其中权益投资收益净额同比+18%至66亿元,主要系因科创板跟投而持有的证券收益提升,以及震荡市中衍生品业务投资收益提升;债券投资收益净额同比+18%至38亿元,主要得益于债市行情走高。3)其他收益大幅提升,主要由汇兑收益驱动。2023年公司其他收益+188%至17亿元,其中外汇衍生工具产生的汇兑收益+170%至19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2024年以来证券行业监管环境持续收紧,对于证券公司盈利增长产生约束,因此我们下调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2.40/71.29亿元(前值为81.86/98.1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36%/14.24%。预计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2.61亿元,对应增速15.89%。当前市值对应2024-2026年PB(H)分别为0.42/0.39/0.35倍。看好公司长期在投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方面的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市场大幅波动;2)监管趋严抑制行业创新。 (分析师 胡翔、葛玉翔) 长城汽车(601633) 2023年报点评 Q4业绩符合预期 践行长期主义高质量发展 投资要点 公告要点:公司2023年全年实现营收1732.12亿元,同比+26.12%,归母净利润70.22亿元,同比-15.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8.34亿元,同比+7.98%,其中海外营收同比翻倍增长达536.11亿元。2023Q4公司实现营收537.08亿元,同环比分别+41.9%/+8.4%,归母净利润20.2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均大幅增长,环比分别-44.2%/-66.4%,Q4业绩表现符合我们预期。 坚持稳健发展,高端化与全球化并进突破。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销量120万台,同比+15.85%,其中海外销量31.4万台,同比+82.37%,新能源汽车销量25.64万台,同比翻倍以上增长;20万元以上价格带车型销量22.58万台,占比超18%,23年单车均价14.14万元,同比提升1.2万元。23Q4公司销量36.67万台,同环比+38.3%/+6.0%,单车均价(近似)14.65万元,同环比+2.6%/+2.3%,产品结构持续优化,Q4坦克销量占比13.5%,同比+0.5pct。23Q4公司毛利率18.47%,同环比分别+0.5/-3.2pct,同比提升主要系规模效应增强&产品结构优化,环比下降主要系Q4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经销商返点增加所致。Q4销管研费用率分别5.9%/3.1%/4.8%,分别同比++0.6/-0.7/+0.2pct,分别环比+2.2/+1.0/+0.7pct,环比大幅增加主要系年底奖金一次性计提发放所致。Q4公司扣非后净利率1.9%,同环比+1.6/-4.3pct,扣非后单车盈利0.28万元,环比-68.3%。全年扣非后单车净利润实现0.39万元,同比-6.4%。公司持续加速生态出海,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不断进阶,高质量向上发展。 展望2024年,电动智能化以及全球化发展持续,新车周期依然强势。2024年长城汽车将以魏牌高山行政加长版、坦克700 Hi4-T、全新哈弗H9,以及魏牌蓝山激光雷达版本和全新高端轿车/SUV等更多产品,以开启全新征程,持续推进智能新能源转型;同时公司持续丰富海外市场布局,推进巴基斯坦KD工厂、厄瓜多尔KD工厂,马来西亚KD工厂新项目的签约投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公司全球化和高端化发展进一步加速,但国内乘用车行业竞争依然较为激烈,我们小幅上调公司2024~2025年营收预期,基本维持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营收由2006/2445亿元上调至2244/254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89/117亿元,2026年营收/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2834/151亿元,2024~2026年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0%/+14%/+1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7%/+31%/+29%,对应EPS分别为1.0/1.4/1.8元,对应PE为22/17/13倍,维持长城汽车“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车企价格战持续。 (分析师 黄细里、杨惠冰) 中国交建(601800) 2023年年报点评 海外业务表现亮眼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加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7587/ 238/217亿元,同比分别+5.1%/+23.6%/+58.2%;其中,单四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110/76/64亿元,同比分别+18.3%/+130.1%/+402.5%。 海外业务持续发力,经营质量有所提升:(1)分业务看,2023年公司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659/473/534亿元,同比分别+5.2%/-6.0%/+4.9%,毛利率分别为11.6%/18.5%/13.1%,同比分别+1.0/+2.0/-0.2pct;公司综合毛利率为12.6%,同比+0.9pct;基建建设业务收入增加且毛利率提升,主要由于海外业务和境内现汇项目贡献增加,项目管理水平提升,基建设计业务营收减少的同时毛利率增加主要是由于业务结构调整所致,2023年公司设计业务重组上市成功,专业化整合初步完成,定位拓展高端市场,业务转型升级进行时。(2)分地区看,2023年公司境内/境外分别实现营收6425/1162亿元,同比分别+3.1%/+17.8%,毛利率分别为12.9%/11.1%,同比分别+0.9/+1.0pct。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升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2023年海外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同比+1pct至15%。 持续加强费用管控,净利率受毛利率改善、减值损失下降影响显著提升:(1)2023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2.5%/3.6%/-0.1%,同比分别+0.1/-0.2/+0.4/基本持平。公司费用管控得当,管理费用率有所压降,与此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多项卡脖子技术攻关取得实效和阶段性成果。(2)公司投资收益减少主要源于上年REITs发行取得一次性收益导致的基数效应,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25.3%至68.9亿元,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及长期应收款损失减少所致;(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38亿元,同比+24.6%,归母净利率同比提升0.5pct至3.1%。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加,长周期投资类项目显著减少。(1)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20.7亿元(2022年为4.4亿元),收现比/付现比分别同比-0.2/-3.2pct,公司加强现金流管理、加大资产盘活力度,项目回款持续优化;公司经营+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为438亿元,同比少流出24亿元,公司近年来严控投资类项目总量,且久期结构向中短周期倾斜。(2)2023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8.2%,同比+1.1pct,资产负债率为72.7%,同比+0.9pct。 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海外订单增速强劲。公司2023年新签合同额为17532亿元,同比+13.7%,完成年度目标的103.5%,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同比+47.5%至3197亿元,占总新签合同额比重同比+4pct至18%,海外订单增长强劲,并且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新签合同额387.61亿美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总量为34507亿元,在手订单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特大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且作为建筑央企“走出去”的主力军将充分受益于“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公司紧盯国资委“一利五率”考核要求,经营质量持续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58/276亿元(前值为236/259亿元),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94亿元,3月29日收盘价对应24-26年PE分别为5.4/5.1/4.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一带一路”提振海外业务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分析师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 金风科技(002202) 2023年年报点评 23年风机出货略超预期 看好大型化提升优化盈利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营收504.6亿元,同增8.7%;归母净利13.3亿元,同减44.2%。其中2023Q4营收211.4亿元,同增4.3%,环增104.9%;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增278%,环增644%。2023年毛利率为17.1%,同降0.5pct,2023Q4毛利率16.5%,同增5.4pct,环减1.6pct。 23年风机外销13.8GW、略超预期、24年预计出货18-20GW。2023年风机及零部件收入329亿元,同增1%,毛利率6.4%,同增0.2pct。公司2023年外销13.8GW(我们预计出货16gw),同比-1%,其中Q4销4.9GW,同/环比-29%/+56%,测算Q4风机及零部件毛利率约8-9%,提升主要系毛利率较高的零部件交付较多所致(预计10%+)。分机型看,大型化不断推进,四季度6MW+机型占比继续提升,销2.9GW,占比59%,环增4pct;4-6MW机型销1.9GW,占比39%。公司预计2024年出货18-20GW,同增12%+。 Q4交付旺季下订单总量环比略降4%、大型化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3Q4,公司总订单量达30.4GW,环比-4%,其中外部待执行订单20.71GW(4-6MW机型10.4GW,6MW+机型9.5GW);外部中标未签订单为9.1GW(4-6MW机型3.9GW,6MW+机型5.2GW),整体6MW+机型达14.6GW,6MW+占比进一步升至49%,环增4pct。 风场开发持续扩张、24年预计电站化产品收入有望超百亿。2023年公司风场投资与开发收入109亿元,同增58%,其中发电收入64亿元,同减7%、电站产品化收入约45亿元,整体风场业务毛利率47.3%,同降18pct,主要系新增电站产品化业务毛利率较低所致。2023年国内外自营风场权益并网新增1.79GW,同增3%,累计自营权益装机量7.3GW,同增3%,权益在建容量2.35GW,同比-11%。2023年公司转让风场1568MW(其中权益转让822MW/电站化转让超740MW),权益转让贡献投资收益17.2亿元,同增54%,2024年公司预计电站化产品收入有望超百亿。2023年公司国内自营风场平均发电小时数2441h,高于行业216h,持续保持高标准,彰显公司风机实力。 风电后服务、水务业务规模继续增长、储能业务实现0-1。2023年风电服务实现营收52.4亿元,同减7%,其中后服务收入30.3亿元,同增23%,后服务容量约31GW,同比+10.2%。风电服务毛利率同降4pct至19.8%。2023年公司水务业务收入10.3亿元,同增14%,累计运营规模共计283.95万吨/日,同比持平。储能业务公司2023年实现0-1突破,建成3GWh产能,覆盖国内大储、工商储和国际场景,全年国内实现中标3-4GWh,跃居全国中标量前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风机大型化竞争加剧,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5.1/18.3/20.2亿元(2024-2025年前值为20.1/24.0亿元),同增14%/21%/11%,对应 PE21/17/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分析师 曾朵红、郭亚男)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