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产业链专题】华为以星为基蓄势待发,卫星需求端打开空间丨开源证券中小盘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华为产业链专题】华为以星为基蓄势待发,卫星需求端打开空间丨开源证券中小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卫星通信是5G-Advanced和6G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赋能推动无网络覆盖地区的移动宽带、移动场景的宽带连接、广域物联网以及高精定位与导航的落地。在202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高管表示万兆产业、千亿物联将加速成为现实。随着华为在在卫星通信部分领域逐步推动技术沉淀和升级解决方案,卫星通信或将成为华为万物互联战略的制高点。 近期,开源证券中小盘团队发布华为产业链专题《华为全链通系列深度(五):华为以星为基蓄势待发,卫星需求端打开空间》,为您梳理卫星通信商业化进程加速落地背后的华为产业链投资机遇。 卫星通信或将成为华为万物互联战略的制高点 — 1、卫星通信是华为实现千亿互联战略的重要基础 卫星通信是5G-Advanced和6G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高通量卫星的出现以及非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系统的发展,让VLEO商业价值愈发凸显。预计2030 年以后卫星通信将在确保固定和移动用户的数据连接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卫星通信将赋能无网络覆盖地区的移动宽带、移动场景的宽带连接、广域物联网以及高精定位与导航等。 6G星地融合互联网络是天基多层子网和地面蜂窝多层子网等多个异构网络的一体融合 资料来源:微波射频公众号 在202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高管表示万兆产业、千亿物联将加速成为现实:万兆商业场景成熟化;Passive IoT加速成熟,通感一体加速探索。 2、华为在卫星通信部分领域具备技术积淀和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涉及多方面的技术挑战和难题,具体包括网络架构、星上处理和地面终端等。6G时代对星上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星上处理器、射频子系统、天线和数据传输算法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卫星终端方面,如何实现卫星天线的小型化、如何在基带芯片上集成卫星通信模块、如何解决卫星通话功能的能耗问题、如何保证卫星通话功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都是关键的技术挑战。 手机卫星通话的核心难点在于保障通话质量的同时,满足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具体难点包括两方面,将卫星电话的大容量电池做小,以及将外置天线装进手机内部。 从卫星短信到卫星通话,华为始终走在卫星通信技术的前沿。2022年7月北斗网在发布的《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成果正式发布》中表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华为,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创新实现“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的大众手机“一号双网”设计,全球首次实现了大众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能力,在亚太地区大众用户将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 3、地面终端先行,从卫星消息到卫星通话 华为形成了从芯片、硬件、射频、天线、软件、测试到运营的全维度创新矩阵。在Mate50系列上全球首发北斗卫星消息功能,并在一年内实现Mate Xs2、P60、Mate X3、Nova11、WATCH Ultimate等多平台、多形态产品上快速商用。华为2022年9月发布的mate50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智能手机。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可以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环境下,通过畅联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对外发出,转送到36000公里外的同步轨道卫星。对外发送的信息,卫星会转送到地面站,再由地面站将卫星消息转换成普通短信,即便对方使用的是普通智能手机也能收到信息。 Mate50借助北斗卫星通过畅联APP实现文字信息的发送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 2023年华为发布的Mate60Pro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借助天通卫星和北斗卫星,Mate60Pro能够实现卫星通话和卫星消息的发送。从卫星短信到通话是技术上的跨越,从通话质量来看依然面临技术难题。与短信这一瞬发通信形式相比,卫星通话的时间更长,对手机发射功率、信号传输损耗、天线等的考验更大。目前由天通卫星提供的语音通话,仍然是低速的语音通话,在同一时间能服务的用户数量也有限。经用户测试,拨打卫星电话时依然会有几秒延迟,信号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干扰。丢包率、发热、电量消耗等问题还待后续观察。从目前公开的各项数据来看,一颗天通卫星只能同时容纳5000 路通话,超出这一数值就可能带来“信道不够用”的问题。在2023年11月13日召开的ACP2023大会上,华为还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即 “太空宽带计划”。 华为Mate60 Pro支持卫星通话,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 资料来源:IT商业新闻网 4、手机直连迎来产业化阶段,应用端多元化打开需求空间 目前卫星通信主要有卫星电话连接卫星和5G NTN技术两种实现方式,5G NTN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NTN的架构包括透明载荷和可再生载荷,基站上星是组建高质量卫星通信网络的必要手段。 NTN可再生载荷架构下,卫星和信关站之间的馈电链路类似于基站跟核心网之间的回传网络 资料来源:中兴通讯 5G NTN网络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网关、馈线链路、服务链路、载体平台、星间链路和用户终端设备。从5G NTN硬件端来看主要包括芯片、终端模组、网络设备等方面。芯片方面,包括高通、联发科在内的芯片厂商积极与手机厂商开展合作。 中国电信5G NTN星地融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5G NTN在传播延迟、链路预算、多普勒频偏、移动性管理和大半径小区等方面存在着技术挑战。5G NR-NTN技术商业化部署进程将于2024年迎来提速,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厂商和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在加速开发NTN相关产品或进行NTN地面试验。 2023年9月7日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通过终端仿真和信道仿真的实验室环境来模拟卫星通信,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 中国移动完成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 资料来源:ZTE中兴官网 手机卫星通信的服务方式分为电话、短信的窄带业务和支持互联网连接的宽带业务。其中卫星电话,属于窄带业务,类似于星链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属于宽带业务。 窄带通信在远洋航海、应急救援、极地探险等情形下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国内手机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为北斗和天通卫星。北斗提供短报文服务,天通可提供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北斗卫星的短报文服务较早进入实用化阶段。 北斗系统服务规划 资料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开源证券研究所 2020年建成的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具有全球短报文服务能力。华为mate50通过使用北斗卫星的频段实现卫星短信发送能力。 北斗卫星区域短报文覆盖了亚太核心区域 资料来源:天地卫通官网 手机直连卫星中使用不同的频谱资源决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模式。由于全球手机直连卫星的频谱未确定,各国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模式也未能达成一致。目前,主要在探索三种频谱使用模式。第一种是使用卫星移动业务的频率,该方式需要在手机内部集成专用的卫星芯片。第二种是使用地面移动业务的频率,卫星使用已分配给地面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频率连接手机。第三种是使用3GPP正在规划的专用频率。3GPP正在为卫星直连设备定义全球标准并规划新的频段。 手机直连卫星有三种频谱使用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无线电管理、开源证券研究所 模式一对手机天线的设计和集成工艺提出挑战。要想在不显著增加手机厚度、功耗的情况下,将传统专用卫星电话的大天线做到小型化,同时还要保障一定的通信质量,对于天线设计、优化、集成等技术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华为采用了“多天线圆极化定向拟合”技术。模式一对卫星通信专用芯片提出挑战。现有芯片功耗大,散热难,需要通过提高工艺制程,基带、射频、存储等集成一体技术,并且使用采用断续收发等新技术降低发热。华为mate 60 pro使用的是天通卫星,其体制协议并非现网手机通用体制协议。 北斗、天通以及NTN芯片的能力对比 资料来源:2023年中国无线电大会、开源证券研究所 SpaceX积极推进模式二下的手机直连卫星,基于4G LTE的体制+现存的普通手机。2023年10月Starlink官网商业服务板块全新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这一服务可以直接通过消费者的现有手机进行连接 ,无需更换新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最初阶段,直连卫星的服务将仅限于短息和消息类App服务。预计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语音通话和上网,同年分阶段实现IOT物联网。SpaceX需要发射新的星链卫星V2.0并进行组网,该批卫星最初将由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未来再由星舰发射。 马斯克明确将携带4G基站入轨,使用星上再生处理模式 资料来源:三湘无线公众号 星链计划于2024年中在南北纬58度范围内提供对地球的全面和连续覆盖 资料来源:三湘无线公众号 手机直连卫星产业化需要手机厂商、卫星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从六个方面发力。首先要优化星载基带;其次要研发星载相控阵天线、优化卫星终端天线;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星地回传能力、星间路由以及系统软件研发。 中国电信表示国产手机厂商将陆续推出直连卫星旗舰机型,2024年底前上市终端款型不少于 5 款 资料来源: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论坛 卫星通信技术搭载终端多元化,由手机端向车载拓展。极氪在2023年9月1日的发布会上官宣卫星通信技术全球首次量产上车,将在新车型极氪001FR上提供双向卫星消息、卫星通话等功能,该项车载卫星通信技术或由时空道宇提供,极氪车载卫星通信的实现基于吉利集团卫星星座的部署。车载卫星通信相较手机的技术和设计门槛较低,未来有望在更多车型上搭载。汽车电池续航能力比手机更长,凭借全向接收天线,接受卫星信号能力也更强。 吉利科技集团浙江时空道宇的台州卫星超级工厂 资料来源:潮新闻 投资建议与受益标的 — 1、“星网”卫星产业链 首推具有国家队背景的“星网”卫星产业链。GW卫星是事关我国国防安全的重大战略,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或科研院所具有雄厚的技术背景和研发实力。2024年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多个关键层面指明了北京卫星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政策层面为“星网”产业链部分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卫星载荷/平台高价值量核心器件 其次建议关注卫星载荷/平台中,价值量占比较大的核心部件相关公司。卫星载荷成本主要来自相控阵天线,而相控阵天线成本主要由TR组件构成。相关环节企业有望受益。 3、产业链价值量分布较高的环节 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占市场规模比重较高,是商业航天率先商业化的环节。卫星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材料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以及碳纤维等。中游包括卫星研制、卫星发射服务、卫星运营以及地面设备制造。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21年卫星发射占市场规模的比重约7%,卫星制造占市场规模的比重约5%,卫星运营服务及地面设备制造分别占42%和51%。 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主要分布于地面设备和卫星服务 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4、手机直连卫星带来芯片端投资机会 在手机直连卫星的产业趋势下,我们认为模式一(使用卫星移动业务的频率)有望在我国得到逐步的普及和发展。模式一下需要在手机中集成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从而为国产芯片厂商带来业务发展的机遇。2023年华为手机国内销量为3240.7万台,其中mate 60 Pro在国内的出货量预计超过100万部,假设单颗卫星基带芯片价值量为7美元,对应价值总量约700万美元。假设华为未来在高端机上皆搭载卫星通信功能,且高端机占出货量的1/3,则未来仅华为一家手机厂商对基带芯片的年需求有望超过1000万颗,对应超过7000万美元的需求空间。 受益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收盘日期 2024年3月18日,盈利预测均来自Wind一致预期) 风险提示:发射进展不及预期;融资进展不及预期。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4.03.19 分析师:任 浪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联系人:张 越 证书编号:S0790123090001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卫星通信是5G-Advanced和6G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赋能推动无网络覆盖地区的移动宽带、移动场景的宽带连接、广域物联网以及高精定位与导航的落地。在202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高管表示万兆产业、千亿物联将加速成为现实。随着华为在在卫星通信部分领域逐步推动技术沉淀和升级解决方案,卫星通信或将成为华为万物互联战略的制高点。 近期,开源证券中小盘团队发布华为产业链专题《华为全链通系列深度(五):华为以星为基蓄势待发,卫星需求端打开空间》,为您梳理卫星通信商业化进程加速落地背后的华为产业链投资机遇。 卫星通信或将成为华为万物互联战略的制高点 — 1、卫星通信是华为实现千亿互联战略的重要基础 卫星通信是5G-Advanced和6G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高通量卫星的出现以及非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系统的发展,让VLEO商业价值愈发凸显。预计2030 年以后卫星通信将在确保固定和移动用户的数据连接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卫星通信将赋能无网络覆盖地区的移动宽带、移动场景的宽带连接、广域物联网以及高精定位与导航等。 6G星地融合互联网络是天基多层子网和地面蜂窝多层子网等多个异构网络的一体融合 资料来源:微波射频公众号 在2023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高管表示万兆产业、千亿物联将加速成为现实:万兆商业场景成熟化;Passive IoT加速成熟,通感一体加速探索。 2、华为在卫星通信部分领域具备技术积淀和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涉及多方面的技术挑战和难题,具体包括网络架构、星上处理和地面终端等。6G时代对星上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星上处理器、射频子系统、天线和数据传输算法等方面。除此之外,在卫星终端方面,如何实现卫星天线的小型化、如何在基带芯片上集成卫星通信模块、如何解决卫星通话功能的能耗问题、如何保证卫星通话功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都是关键的技术挑战。 手机卫星通话的核心难点在于保障通话质量的同时,满足设备的小型化、轻量化。具体难点包括两方面,将卫星电话的大容量电池做小,以及将外置天线装进手机内部。 从卫星短信到卫星通话,华为始终走在卫星通信技术的前沿。2022年7月北斗网在发布的《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成果正式发布》中表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华为,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创新实现“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的大众手机“一号双网”设计,全球首次实现了大众智能手机卫星通信能力,在亚太地区大众用户将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 3、地面终端先行,从卫星消息到卫星通话 华为形成了从芯片、硬件、射频、天线、软件、测试到运营的全维度创新矩阵。在Mate50系列上全球首发北斗卫星消息功能,并在一年内实现Mate Xs2、P60、Mate X3、Nova11、WATCH Ultimate等多平台、多形态产品上快速商用。华为2022年9月发布的mate50是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智能手机。华为Mate50系列的北斗卫星消息可以在没有地面网络覆盖的环境下,通过畅联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对外发出,转送到36000公里外的同步轨道卫星。对外发送的信息,卫星会转送到地面站,再由地面站将卫星消息转换成普通短信,即便对方使用的是普通智能手机也能收到信息。 Mate50借助北斗卫星通过畅联APP实现文字信息的发送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 2023年华为发布的Mate60Pro成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借助天通卫星和北斗卫星,Mate60Pro能够实现卫星通话和卫星消息的发送。从卫星短信到通话是技术上的跨越,从通话质量来看依然面临技术难题。与短信这一瞬发通信形式相比,卫星通话的时间更长,对手机发射功率、信号传输损耗、天线等的考验更大。目前由天通卫星提供的语音通话,仍然是低速的语音通话,在同一时间能服务的用户数量也有限。经用户测试,拨打卫星电话时依然会有几秒延迟,信号不够稳定,容易受到干扰。丢包率、发热、电量消耗等问题还待后续观察。从目前公开的各项数据来看,一颗天通卫星只能同时容纳5000 路通话,超出这一数值就可能带来“信道不够用”的问题。在2023年11月13日召开的ACP2023大会上,华为还提出了更加宏伟的目标,即 “太空宽带计划”。 华为Mate60 Pro支持卫星通话,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 资料来源:IT商业新闻网 4、手机直连迎来产业化阶段,应用端多元化打开需求空间 目前卫星通信主要有卫星电话连接卫星和5G NTN技术两种实现方式,5G NTN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NTN的架构包括透明载荷和可再生载荷,基站上星是组建高质量卫星通信网络的必要手段。 NTN可再生载荷架构下,卫星和信关站之间的馈电链路类似于基站跟核心网之间的回传网络 资料来源:中兴通讯 5G NTN网络核心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网关、馈线链路、服务链路、载体平台、星间链路和用户终端设备。从5G NTN硬件端来看主要包括芯片、终端模组、网络设备等方面。芯片方面,包括高通、联发科在内的芯片厂商积极与手机厂商开展合作。 中国电信5G NTN星地融合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5G NTN在传播延迟、链路预算、多普勒频偏、移动性管理和大半径小区等方面存在着技术挑战。5G NR-NTN技术商业化部署进程将于2024年迎来提速,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厂商和中国三大运营商都在加速开发NTN相关产品或进行NTN地面试验。 2023年9月7日中国移动研究院携手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共同完成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通过终端仿真和信道仿真的实验室环境来模拟卫星通信,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 中国移动完成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验证 资料来源:ZTE中兴官网 手机卫星通信的服务方式分为电话、短信的窄带业务和支持互联网连接的宽带业务。其中卫星电话,属于窄带业务,类似于星链的卫星互联网服务属于宽带业务。 窄带通信在远洋航海、应急救援、极地探险等情形下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国内手机卫星通信服务提供商为北斗和天通卫星。北斗提供短报文服务,天通可提供语音通话和短信服务,北斗卫星的短报文服务较早进入实用化阶段。 北斗系统服务规划 资料来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服务体系》、开源证券研究所 2020年建成的北斗三号系统已经具有全球短报文服务能力。华为mate50通过使用北斗卫星的频段实现卫星短信发送能力。 北斗卫星区域短报文覆盖了亚太核心区域 资料来源:天地卫通官网 手机直连卫星中使用不同的频谱资源决定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模式。由于全球手机直连卫星的频谱未确定,各国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工作模式也未能达成一致。目前,主要在探索三种频谱使用模式。第一种是使用卫星移动业务的频率,该方式需要在手机内部集成专用的卫星芯片。第二种是使用地面移动业务的频率,卫星使用已分配给地面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频率连接手机。第三种是使用3GPP正在规划的专用频率。3GPP正在为卫星直连设备定义全球标准并规划新的频段。 手机直连卫星有三种频谱使用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无线电管理、开源证券研究所 模式一对手机天线的设计和集成工艺提出挑战。要想在不显著增加手机厚度、功耗的情况下,将传统专用卫星电话的大天线做到小型化,同时还要保障一定的通信质量,对于天线设计、优化、集成等技术能力提出很大的挑战。华为采用了“多天线圆极化定向拟合”技术。模式一对卫星通信专用芯片提出挑战。现有芯片功耗大,散热难,需要通过提高工艺制程,基带、射频、存储等集成一体技术,并且使用采用断续收发等新技术降低发热。华为mate 60 pro使用的是天通卫星,其体制协议并非现网手机通用体制协议。 北斗、天通以及NTN芯片的能力对比 资料来源:2023年中国无线电大会、开源证券研究所 SpaceX积极推进模式二下的手机直连卫星,基于4G LTE的体制+现存的普通手机。2023年10月Starlink官网商业服务板块全新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这一服务可以直接通过消费者的现有手机进行连接 ,无需更换新机,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最初阶段,直连卫星的服务将仅限于短息和消息类App服务。预计2024年实现短信发送,2025年实现语音通话和上网,同年分阶段实现IOT物联网。SpaceX需要发射新的星链卫星V2.0并进行组网,该批卫星最初将由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发射,未来再由星舰发射。 马斯克明确将携带4G基站入轨,使用星上再生处理模式 资料来源:三湘无线公众号 星链计划于2024年中在南北纬58度范围内提供对地球的全面和连续覆盖 资料来源:三湘无线公众号 手机直连卫星产业化需要手机厂商、卫星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从六个方面发力。首先要优化星载基带;其次要研发星载相控阵天线、优化卫星终端天线;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星地回传能力、星间路由以及系统软件研发。 中国电信表示国产手机厂商将陆续推出直连卫星旗舰机型,2024年底前上市终端款型不少于 5 款 资料来源: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论坛 卫星通信技术搭载终端多元化,由手机端向车载拓展。极氪在2023年9月1日的发布会上官宣卫星通信技术全球首次量产上车,将在新车型极氪001FR上提供双向卫星消息、卫星通话等功能,该项车载卫星通信技术或由时空道宇提供,极氪车载卫星通信的实现基于吉利集团卫星星座的部署。车载卫星通信相较手机的技术和设计门槛较低,未来有望在更多车型上搭载。汽车电池续航能力比手机更长,凭借全向接收天线,接受卫星信号能力也更强。 吉利科技集团浙江时空道宇的台州卫星超级工厂 资料来源:潮新闻 投资建议与受益标的 — 1、“星网”卫星产业链 首推具有国家队背景的“星网”卫星产业链。GW卫星是事关我国国防安全的重大战略,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或科研院所具有雄厚的技术背景和研发实力。2024年1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多个关键层面指明了北京卫星产业的发展方向,从政策层面为“星网”产业链部分公司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卫星载荷/平台高价值量核心器件 其次建议关注卫星载荷/平台中,价值量占比较大的核心部件相关公司。卫星载荷成本主要来自相控阵天线,而相控阵天线成本主要由TR组件构成。相关环节企业有望受益。 3、产业链价值量分布较高的环节 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营占市场规模比重较高,是商业航天率先商业化的环节。卫星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等。材料包括钛合金、高温合金以及碳纤维等。中游包括卫星研制、卫星发射服务、卫星运营以及地面设备制造。根据华经情报网数据,2021年卫星发射占市场规模的比重约7%,卫星制造占市场规模的比重约5%,卫星运营服务及地面设备制造分别占42%和51%。 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市场规模主要分布于地面设备和卫星服务 数据来源:华经情报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4、手机直连卫星带来芯片端投资机会 在手机直连卫星的产业趋势下,我们认为模式一(使用卫星移动业务的频率)有望在我国得到逐步的普及和发展。模式一下需要在手机中集成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从而为国产芯片厂商带来业务发展的机遇。2023年华为手机国内销量为3240.7万台,其中mate 60 Pro在国内的出货量预计超过100万部,假设单颗卫星基带芯片价值量为7美元,对应价值总量约700万美元。假设华为未来在高端机上皆搭载卫星通信功能,且高端机占出货量的1/3,则未来仅华为一家手机厂商对基带芯片的年需求有望超过1000万颗,对应超过7000万美元的需求空间。 受益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收盘日期 2024年3月18日,盈利预测均来自Wind一致预期) 风险提示:发射进展不及预期;融资进展不及预期。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4.03.19 分析师:任 浪 证书编号:S0790519100001 联系人:张 越 证书编号:S0790123090001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