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广发宏观陈嘉荔】日央行转向及资产价格反应

【广发宏观陈嘉荔】日央行转向及资产价格反应

作者:微信公众号【郭磊宏观茶座】/ 发布时间:2024-03-2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陈嘉荔 gfchenjiali@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摘要 第一,在日央行2024年3月议息会议中,日央行做出一系列政策调整,整体符合市场预期。政策调整包括:(1)退出负利率政策(NIRP),使用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作为新的政策利率,并将其保持在0%-0.1%区间;(2)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以及定量和定性货币宽松(QQE),但将继续以之前大致相同的金额购买国债;(3)停止购买风险资产比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日本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并将在未来一年逐步退出购买商业票据和企业债券;(4)废除活期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deposits)的3层利率体系,0.1%的政策利率将同时适用于基础账户、宏观附加账户、和政策利率账户。 第二,新闻发布会方面,植田和男给出两方面关键信息:一是,植田和男对后续加息保持谨慎(“proceed at a gradual pace”),他表示,现阶段经济仍然面临来自全球的下行风险以及本国消费疲软的压力,此外,加息可能导致金融环境趋紧,对经济形成下行压力。简单理解,海外经济显性下行风险的解除和日本国内消费需求的可持续修复是日本央行认为的后续加息所须达到的两个条件,至少目前两方面条件均不成熟。一则美国经济在政策红利消退及高利率环境下仍在放缓,就业市场高频数据仍在松动过程中,这会影响海外经济预期;二则日本国内私人消费增速已连续3个季度在负值区间,不利于薪资-通胀螺旋的形成。 第三,植田和男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虽然日央行将继续购买长期日债,但在YCC退出的背景下,日央行购买金额应该保持灵活,长期利率最终还是应该由市场决定。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日央行淡化购买日债的操作的过程将相对缓慢,一方面为了避免长端日债收益率大幅走高,加剧市场波动;另一方面过快缩表可能导致日央行利息收支失衡。退出YCC后,植田和男认为现在日央行货币政策已正式正常化(“standard monetary policy”);也就是说,日央行后续将通过调整短期政策利率来影响经济和通胀走势。 第四,3月BOJ会议声明姿态一致。一方面,声明删除了“日央行将耐心保持货币宽松”以及“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采取额外宽松措施”的表态;另一方面,声明仍然表示,“基于现阶段经济和价格环境,日央行将维持宽松的金融环境”。结合来看,虽然BOJ承认通胀处于上行轨道,但仍然无法确认通胀上行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次小幅加息后,日央行仍会呵护市场,保持金融环境宽松,等待薪资-通胀的进一步确认。 第五,经济预期方面,由于3月会议不包含对经济具体预测数据,日央行总体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对经济的判断。虽然日央行承认私人消费部门增长疲软,但认为企业盈利和资本支出都在温和修复,可能会带动后续消费的回升;日央行对核心通胀的评估小幅下修,从1月的通胀在2%-2.5%范围变成通胀在2%左右,近期日本核心核心CPI(剔除能源和新鲜食品)同比增速下行为主要背景。 第六,简单总结,本次日央行会议总体中性。虽然如市场预期退出了负利率政策以及YCC,但日央行仍然会继续购买日债并维持宽松的金融环境。从其声明展示的决策逻辑来看,日央行经济自身修复、通胀的可持续性仍保持观测姿态,这意味着其后续是否会继续加息以及加息幅度也将很大程度取决于通胀(薪资增长)目标是否可以持续达成。基准情形下,我们判断日本进一步加息可能要等到下半年,且幅度会相对有限。 第七,从长周期的日本经济来看,1992-2011年的20年左右时间是其名义增长的一轮下行期。2012年之后初步修复,但依然处于小周期波动较为明显、经济内生稳定性较低的状态。过去三年(2021-2023)随着通胀抬头,其名义增长中枢进一步上升,复合增速为3.1%,但后资产负债表衰退时代、疫后经济、后负利率时代叠加,日本经济有明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预计其经济政策仍会处于边走边观察的状态。加息仍然道阻且长,市场主流预期认为政策利率年末可能回升至0.3%左右水平,与其他主要央行政策利率相差较大(美联储政策利率5.25%-5.5%)。 第八,资产价格表现方面,由于对日央行转向已有预期,因此资产价格表现总体偏温和。汇率方面,日元兑美元在决议公布后快速贬值至150日元/美元,并继续走弱,一方面可能前期市场对结果已完全定价,另一方面是日央行及植田和男对后期货币政策路径表态偏鸽所致。从日本国内逻辑看,单次操作映射政策思路和风格,后续应整体是偏渐进式策略;从海外情况看,即便美联储二季度启动预防性降息,但年内幅度不大情况下,美日利差很难有实质性收敛。所以市场反应整体有限,会议结束当天,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回落3bp至0.76%,Nikkei 225小幅走强0.6%。全球市场波动也相对有限。 正文 在日央行2024年3月议息会议中,日央行做出一系列政策调整,整体符合市场预期。政策调整包括:(1)退出负利率政策(NIRP),使用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作为新的政策利率,并将其保持在0%-0.1%区间;(2)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以及定量和定性货币宽松(QQE),但将继续以之前大致相同的金额购买国债;(3)停止购买风险资产比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日本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并将在未来一年逐步退出购买商业票据和企业债券;(4)废除活期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deposits)的3层利率体系,0.1%的政策利率将同时适用于基础账户、宏观附加账户、和政策利率账户。 2024年3月19日,日央行在其货币政策会议(Monetary Policy Meeting, MPM)中做出一系列政策调整。第一,日央行(BOJ)决定退出负利率政策(NIRP)。日央行在2016年开始启用负利率政策(NIRP),并将政策利率账户存款利率作为政策利率并保持在-0.1%。 日央行做出这一政策转变的基础,一方面对企业提薪行为的认可(2024年春斗初步结果显示薪资同比增速为3.7%,较2023年的2.1%显著上行);另一方面,薪资上涨带动服务价格温和上行。 “BOJ judged it came in sight that price stability target would be achieved in a sustainable and stable manner toward the end of the projection period”. 此外,3月会议中,MPM决定使用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uncollateralized overnight call rate)作为新的政策利率(票数:7-2),并将其保持在0%-0.1%范围内,并从此废除废活期账户的3层利率体系,0.1%的政策利率将同时适用于基础账户、宏观附加账户、和政策利率账户。 在本次会议决议前,日央行自2016年开始使用三层利率体系(three-tier interest rate system),将存款利率分成3部分,包括基础账户余额(basic balance,利率水平为+0.1%),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在内的宏观附加账户(macro add-on balance,利率水平为0.0%)和政策利率账户(policy-rate balance,利率水平为-0.1%)。然而,最新政策公布将转为使用一层利率体系,即+0.1%的利率将同时适用于上述三种账户。 首先,基础账户余额的计算方式为:2015年1月至12月的准备金考核期间的平均活期账户余额减去日本央行所要求的准备金,即超额准备金平均余额。此次会议决议之前,基础账户余额适用0.1%的利率。 包含法定存款准备金在内的宏观附加账户计算方式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平均法定准备金、应对 COVID-19 的特别行动的账户余额、贷款支持计划类的账户余额以及基础账户余额乘以由日本央行确定的基准比率的总和。此次会议决议之前,宏观附加账户适用0%的利率。 政策利率账户余额是从当前准备金账户余额中扣除基础账户余额和宏观附加账户得到的余额。此次会议决议之前,政策利率余额适用-0.1%的负利率。 第二,MPM决定退出收益率曲线控制(YCC)以及定量和定性货币宽松(QQE),但将继续以之前大致相同的金额购买国债(票数:8-1)。取消YCC可以让日央行在购买国债规模上的有更强的自主性(之前由于需要满足YCC政策下对国债收益率水平的调节,日央行对日债购买规模并没有很强的灵活性)。日央行货币政策声明中表明,将综合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国债供需情况来决定购买日债的规模。 “The Bank considers that the policy framework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 (QQE) with Yield Curve Control and the 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date have fulfilled their roles. ” 第三,日央行将停止购买风险资产比如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和日本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S),并将在未来一年逐步退出购买商业票据和企业债券(全票通过)。在此之前,日央行曾声明将每年购买的ETFs和J-REITs上限定位12万亿日元和1800亿日元,但自2023年10月起,日央行并没有再购买过ETFs;自2022年6月起,日央行再没有购买过REITs,因此,这一政策改变预计对资产价格影响有限。对于商业票据和企业债来说,BOJ将在未来一年里逐步减少对其的购买。 最后,日央行停止其通胀超调承诺(inflation-overshooting commitment),即为了保证核心通胀在2%以上而持续扩表的承诺。 新闻发布会方面,植田和男给出两方面关键信息:一是,植田和男对后续加息保持谨慎(“proceed at a gradual pace”),他表示,现阶段经济仍然面临来自全球的下行风险以及本国消费疲软的压力,此外,加息可能导致金融环境趋紧,对经济形成下行压力。简单理解,海外经济显性下行风险的解除和日本国内消费需求的可持续修复是日本央行认为的后续加息所须达到的两个条件,至少目前两方面条件均不成熟。一则美国经济在政策红利消退及高利率环境下仍在放缓,就业市场高频数据仍在松动过程中,这会影响海外经济预期;二则日本国内私人消费增速已连续3个季度在负值区间,不利于薪资-通胀螺旋的形成。 虽然本次会议中,BOJ退出负利率政策,但未来加息路径仍有较高不确定性。植田和男表示,现阶段经济仍然面临来自全球的下行风险以及本国消费疲软的压力,此外,加息可能导致金融环境趋紧,对经济形成下行压力。 因此,展望来看,日央行加息可能需要等到海外经济以及本国私人消费企稳。现在来看,两方面条件均不成熟。一是,美国经济在高利率环境下仍在放缓,就业市场高频数据仍在趋松过程中,参见《如何看美国2月就业数据》,二是日本国内私人消费增速保持疲软,并且已经连续3个季度保持负值。虽然日本内阁府将2023年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从-0.4%上修至0.4%,但资本开支为主要贡献,环比折年率从-0.3%上修至8.4%;而对于薪资-物价螺旋极为重要的私人部门消费则从0.9%下修至-1%。展望来看,日央行Tankan调查数据显示,日本企业对经营状况以及盈利预期持续向好,叠加2024年初轮春斗(Shunto)显示基础薪资同比涨幅为3.7%(2023年为2.1%),均可能在后续持续支撑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植田和男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虽然日央行将继续购买长期日债,但在YCC退出的背景下,日央行购买金额应该保持灵活,长期利率最终还是应该由市场决定。对此,我们的理解是:日央行淡化购买日债的操作的过程将相对缓慢,一方面为了避免长端日债收益率大幅走高,加剧市场波动;另一方面过快缩表可能导致日央行利息收支失衡。退出YCC后,植田和男认为现在日央行货币政策已正式正常化(“standard monetary policy”);也就是说,日央行后续将通过调整短期政策利率来影响经济和通胀走势。3月BOJ会议声明姿态一致。一方面,声明删除了“日央行将耐心保持货币宽松”以及“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采取额外宽松措施”的表态;另一方面,声明仍然表示,“基于现阶段经济和价格环境,日央行将维持宽松的金融环境”。结合来看,虽然BOJ承认通胀处于上行轨道,但仍然无法确认通胀上行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次小幅加息后,日央行仍会呵护市场,保持金融环境宽松,等待薪资-通胀的进一步确认。 一方面,声明中删除了“日央行将耐心保持货币宽松”(will patiently continue with monetary easing)以及“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采取额外宽松措施”(“will not hesitate to take additional easing measures if necessary”的表态。显示日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意图。 另一方面,声明仍然表示,“日央行将保持宽松的金融环境”(given the current outlook for economic activity and prices, the Bank anticipates that accommodative financial conditions will be maintained for the time being)。 经济预期方面,由于3月会议不包含对经济具体预测数据,日央行总体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对经济的判断。虽然日央行承认私人消费部门增长疲软,但认为企业盈利和资本支出都在温和修复,可能会带动后续消费的回升;日央行对核心通胀的评估小幅下修,从1月的通胀在2%-2.5%范围变成通胀在2%左右,近期日本核心CPI同比增速下行为主要背景。 3月会议中,日央行承认近期经济活动出现疲软迹象(“although some weakness has been seen in part”),特别是私人消费部门,日央行对其的判断从持续温和回升(“continued to increase moderately”)变成消费仍具仍性(“consumption is resilient”),汽车销量下行现象比较突出(“developments such as a decline in automobile sales due to the suspension of shipment at some automakers have been observed”)。但是,日央行亦提到, 企业盈利在修复(“improving”)且资本支出温和修复(“moderate increasing trend”)。 日央行对核心通胀的评估小幅走弱,从1月的通胀在2%-2.5%范围变成通胀在2%左右,近期日本核心CPI以及东京核心CPI同比增速持续回落为主要背景 (“BOJ adjusted its assessment of core CPI inflation from “ has been in the range of 2.0-2.5 percent” to “has been at around 2 percent recently,” reflecting recent developments. ”) 简单总结,本次日央行会议总体中性。虽然如市场预期退出了负利率政策以及YCC,但日央行仍然会继续购买日债并维持宽松的金融环境。从其声明展示的决策逻辑来看,日央行经济自身修复、通胀的可持续性仍保持观测姿态,这意味着其后续是否会继续加息以及加息幅度也将很大程度取决于通胀(薪资增长)目标是否可以持续达成。基准情形下,我们判断日本进一步加息可能要等到下半年,且幅度会相对有限。从长周期的日本经济来看,1992-2011年的20年左右时间是其名义增长的一轮下行期。2012年之后初步修复,但依然处于小周期波动较为明显、经济内生稳定性较低的状态。过去三年(2021-2023)随着通胀抬头,其名义增长中枢进一步上升,复合增速为3.1%,但后资产负债表衰退时代、疫后经济、后负利率时代叠加,日本经济有明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预计其经济政策仍会处于边走边观察的状态。加息仍然道阻且长,市场主流预期认为政策利率年末可能回升至0.3%左右水平,与其他主要央行政策利率相差较大(美联储政策利率5.25%-5.5%)。 资产价格表现方面,由于对日央行转向已有预期,因此资产价格表现总体偏温和。汇率方面,日元兑美元在决议公布后快速贬值至150日元/美元,并继续走弱,一方面可能前期市场对结果已完全定价,另一方面是日央行及植田和男对后期货币政策路径表态偏鸽所致。从日本国内逻辑看,单次操作映射政策思路和风格,后续应整体是偏渐进式策略;从海外情况看,即便美联储二季度启动预防性降息,但年内幅度不大情况下,美日利差很难有实质性收敛。所以市场反应整体有限,会议结束当天,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回落3bp至0.76%,Nikkei 225小幅走强0.6%。全球市场波动也相对有限。 核心假设风险:美国经济因美联储保持较高政策利率而陷入衰退,导致美联储超预期降息或者提前结束缩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升级,导致美债收益率暴跌;俄乌局势升级,引发全球通胀再度升温;欧美银行储蓄转移加速导致信贷收缩幅度超预期。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铜与螺纹钢价格的走势背离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2月的经济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月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开局增速良好有助于修正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2月PMI环比企稳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目前宏观面:复盘与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2月CPI有望近半年来首次转正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4年第一份PMI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2023年最后一份出口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CPI、PPI与名义增长中枢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数据与四季度资产走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前瞻2024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0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商品价格小周期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增速小幅回踩,手机出口显著加速 【广发宏观郭磊】原材料库存调整带来PMI短期回踩 【广发宏观郭磊】增发国债的三重意义 【广发宏观郭磊】三季度GDP增速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平减指数已逐步回升 【广发宏观郭磊】9月出口表现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面剪刀差 【广发宏观郭磊】8月大部分经济指标均有好转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周期完成触底 【广发宏观郭磊】8月出口:海外PMI反弹影响下的初步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宏观面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从与2016年的比较看当前宏观面位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PPI和CPI底将先后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三条线索驱动PMI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解读年中政治局会议精神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二季度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6月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哪些价格环比已企稳,哪些还在下行 【广发宏观郭磊】重拾定价锚:2023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关注形成中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外需边际放缓凸显稳定总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和扩大总需求是当前宏观面关键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的三个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稳定总需求是当前经济的关键所在 【广发宏观郭磊】核心CPI大致正常 【广发宏观郭磊】对经济整体性的强调将有助于中期均衡 【广发宏观郭磊】4月PMI为何低于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政治局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一季度GDP增速处市场预期上限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超预期降低总量下行风险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偏低的通胀 【广发宏观郭磊】供求环比高斜率修复后的分化调整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视角下的三个可能机会 【广发宏观郭磊】对2023年的通胀数据来说只需确认两件事情 【广发宏观郭磊】怎么评价前两个月的出口 【广发宏观郭磊】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均指向经济景气度高开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郭磊】1月通胀数据的中观细节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以来的五大宏观定价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的PMI、BCI与同期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郭磊】万得全A疫情以来复合增速仍低于名义GDP 【广发宏观郭磊】本轮出口下行和历史上几轮周期的区别 【广发宏观郭磊】待确认的PPI底 【广发宏观郭磊】制造业投资的三因素框架 【广发宏观郭磊】12月PMI的四个特征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广义赤字率及财政的“净扩张”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各省预算报告前瞻全国财政预算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上海试点离岸贸易的印花税优惠政策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特征回顾与2024年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三大工程”对投资端的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10月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三季度财政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吴棋滢】8月财政数据点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待新一轮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吴棋滢】7月财政数据与后续两大关键线索 【广发宏观吴棋滢】6月财政数据简析 【广发宏观吴棋滢】寻找新平衡:2023年中期财政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偏弱凸显稳增长必要 【广发宏观吴棋滢】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政策空间之一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状况约束支出强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从第二财政到第三财政 【广发宏观吴棋滢】当前财政状况的三个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3年财政的八大特征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评价2023年开年财政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吴棋滢】2022年年度财政数据的主要看点 【广发宏观吴棋滢】非税增速放缓带来什么信号 【广发宏观吴棋滢】再筑堤岸:2023年财政环境展望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2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缘何调整 【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0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7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走出低凹地:2023年中期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5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4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3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2月复工情况与高频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贺骁束】“PPI定买卖”:2006-2022年复盘 【广发宏观贺骁束】聊聊春节期间的高频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贺骁束】复盘过去一年整车货运量变化与同期资产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第一批城市居民生活半径开始恢复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社融与M1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新特征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LPR报价对股债的影响逻辑 【广发宏观钟林楠】1月社融与M1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贷款风险溢价与利率曲线特征 【广发宏观钟林楠】超预期降准有助于提振微观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最新的社融与M1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新一轮PSL对经济、货币环境及资产价格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1月社融与M1增速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汇率与流动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10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新一轮化债对货币环境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9月社融尚可,年内有望继续修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8月金融数据对资产定价环境的两个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近期流动性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5年期LPR利率为何没有调整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非对称降息有何用意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低于预期的7月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超预期的6月社融 【广发宏观钟林楠】适应新常态:2023年中期流动性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6月LPR报价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数据偏低加大政策升温概率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OMO利率降息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评估存款利率下调对经济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负债端政策到资产端政策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4月信贷情况凸显稳需求必要性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利率走势与宏观指标的背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信贷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超预期的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偏强信贷对资产定价环境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空间、动能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实际利率水平合适”该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2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吴棋滢】地方政府债务九问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贷强势开局 【广发宏观钟林楠】年初以来流动性环境的三个变化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对“大规模设备更新”目标的定量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2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关于“大规模设备更新”的理解 【广发宏观王丹】春节假期国内宏观变化简评 【广发宏观王丹】2024年1月中观景气度观察 【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企业盈利的总量及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1月EPMI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王丹】2023年权益行业表现的宏观和中观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从年末PMI数据看中观景气分布的六大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11月企业利润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12月EPMI 【广发宏观王丹】11月中观景气分布的四条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库存周期小幅回踩 【广发宏观王丹】11月EPMI大致平稳 【广发宏观王丹】10月中观景气度分布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看三季度工业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10月EPMI数据与短期宏观面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和中游制造引领PMI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9月EPMI上行斜率加大 【广发宏观王丹】过去十年哪些产品占出口比重显著提升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价格触底带来原材料类行业利润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从EPMI看8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7月行业景气度的中观分布分析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降幅收窄,库存继续下移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显示产需仍淡季磨底 【广发宏观王丹】校准航向标:2023年中期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支撑了景气的低位初步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名义库存进一步降至偏低水平 【广发宏观王丹】6月EPMI已低位持平 【广发宏观王丹】消费类资产超额收益时段宏观驱动历史复盘 【广发宏观王丹】景气磨底阶段的中观分布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企业库存去化加速 【广发宏观王丹】5月EPMI扣除季节性之后低位徘徊 【广发宏观王丹】4月中观景气分化进一步加剧 【广发宏观王丹】3月营收转正,盈利低位弱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复苏程度的分布:中观行业图景扫描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景气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开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偏低的原因及后续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3月EPMI显示行业修复动能有所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哪些行业在引领2月经济的修复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估算2023年GDP增速 【广发宏观王丹】2月EPMI创历史同期新高 【广发宏观王丹】1月哪些行业景气变化领先 【广发宏观王丹】复盘2022年企业盈利数据 【广发宏观王丹】如何理解大型易地搬迁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 【广发宏观王丹】疫情达峰后第一个宏观数据EPMI明显修复 陈嘉荔篇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联储态度偏鸽,基准情形是美年内三次降息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回落趋势未变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2月就业数据 【广发宏观陈嘉荔】1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陈嘉荔】春节假期海外宏观变化简评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核心通胀超预期回升的原因和展望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1月非农数据的结构特征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联储弱化3月降息预期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四季度GDP数据与其市场反应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CPI略超预期,但核心CPI继续放缓 【广发宏观陈嘉荔】美国12月非农数据与美联储利率决策 【广发宏观陈嘉荔】12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美联储或在明年上半年启动降息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回落有利于美联储结束紧缩 【广发宏观】美国就业数据降温缓和风险资产压力 【广发宏观】美联储暂停加息叠加再融资担忧缓和 【广发宏观】美国三季度GDP数据为何偏高 【广发宏观】关于美国财政的几点认识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问题和经济问题是一体两面 【广发宏观】9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9月非农数据继续偏强 【广发宏观】美联储进一步弱化明年降息预期 【广发宏观】美国8月通胀数据呈现出一定复杂性 【广发宏观】美国非农、PMI数据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如何看墨西哥对美出口的较快增长 【广发宏观】2023年杰克逊霍尔经济研讨会简评 【广发宏观】7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小幅回落 【广发宏观】非农放缓,失业率和薪资数据仍强放缓 【广发宏观】如何看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影响 【广发宏观】美国二季度GDP数据为何偏高 【广发宏观】美联储不再把衰退当作假设情形 【广发宏观】美国6月通胀数据的新信号 【广发宏观】非农数据的三个影响 【广发宏观】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的三重信息 【广发宏观】挑战软着陆:2023年中期海外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的新信号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继续高位降温 【广发宏观】黄金定价框架和展望 【广发宏观】美国非农就业和失业率为何同时走高 【广发宏观】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的三重信息 【广发宏观】美国4月通胀继续高位降温 【广发宏观】非农再超预期降低硬着陆概率 【广发宏观】美联储第十次加息后的暗示 【广发宏观】如何理解美国一季度GDP公布后美股的反应 【广发宏观】复盘全球科技类资产:2020-2023 【广发宏观】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的三个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3月非农数据及市场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OPEC+超预期原油减产简评 【广发宏观】如何理解美国中小银行储蓄转移? 【广发宏观】美联储寻求平衡的结果就是好结果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数据与金融稳定性的博弈 【广发宏观】非农数据、SVB及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美国此轮失业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广发宏观】美联储2月议息会议纪要解读 【广发宏观】美国1月通胀数据公布后金融市场波动有限 【广发宏观】如何理解预期的非农数据 【广发宏观】美联储继续加息后的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美国四季度GDP超预期,经济放缓速率仍可控 【广发宏观】海外宏观:年初市场最关注的几大问题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韧性+回落背景下的资产反应逻辑 【广发宏观】强非农、弱薪资短期助推美国经济软着陆预期 【广发宏观】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解读 【广发宏观】美国12月议息会议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最新美国通胀数据怎么看 【广发宏观】越过山丘:2023年海外宏观展望 文永恒篇 【广发宏观】数据要素化及其中长期影响 【广发宏观】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与海外经验案例的实质 【广发宏观】布局现代化:2023年中期跨周期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中等发达国家从1万到3万美元跨越的国际比较 【广发宏观】人工智能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一个宏观框架 【广发宏观】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影响 陈礼清篇 【广发宏观陈礼清】资产表现特征及背后线索: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高分红策略的宏观逻辑与择时体系 【广发宏观陈礼清】名义GDP的周度估算 【广发宏观陈礼清】未来美债收益率若下行有利于哪些行业定价 【广发宏观陈礼清】股债性价比择时的宏观改进 【广发宏观陈礼清】M1、BCI、PPI与宏观择时 【广发宏观陈礼清】如何对GDP进行月度估算? 【广发宏观陈礼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何预测? 【广发宏观陈礼清】工业增加值如何预测?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