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华泰 | 教育深度:如何理解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逻辑?

华泰 | 教育深度:如何理解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逻辑?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泰睿思】/ 发布时间:2024-03-2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泰证券《华泰 | 教育深度:如何理解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逻辑?》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随着民促法和民促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逐步清晰。职普分流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职普占比趋于稳定。同时民办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持续提升。不同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中职学校有望带来稳定的利润增量。升学资源嫁接和升学教学赋能是核心路径,也是筛选中职标的核心关注点。建议重点关注个性化辅导能力强,及集团化办学资源丰富的公司。 核心观点 建议关注升学嫁接能力强的民办中职 从行业发展结构来看,民办中职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化价值已经得到充分体现。职普协同发展大方向清晰,中职毕业生升学率持续提升,升学能力成为中职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点。上市公司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满足学生升学能力强,在民办中职中竞争力突出,建议重点关注个性化辅导能力强,及集团化办学资源丰富的公司。 民办中职行业规模持续增长,职普协同发展 随着民促法和民促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逐步清晰,“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龙头牵头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实体化运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职普分流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职普占比趋于稳定。同时民办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持续提升,22年民办中职在校生数达到276万人,同比小幅提升,占整体中职在校生比例达到21%,相比2015年提升9.56pct,民办中职规模持续扩大。 升学路径持续打通,满足中职多样化升学意愿 从行业数据来看, 2023年教育部发布会表示“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从我们统计各省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如江苏、北京、天津等省份升学了已经超过80%,在高职扩招和职教高考推进下,18年以来各个省份的升学率都呈现上升趋势。而文化课作为职业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辅导需求提升。 中职学校单体盈利可期,学费和招生成本是关键变量 不同于市场预期,我们认为中职学校有望带来稳定的利润增量。《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在生均成本投入具有明确的标准,我们通过构建标准学校模型,采用较为保守的学费假设,生均学费为1.2万元,招生成本新生为1500元/人,生均利润在4000元,对应1200人的学校,测算利润规模为480万。若考虑在个性化升学意愿提升的推动下,学费提升的带动下,生均利润有望突破5000元,单校利润600万元以上。 上市公司资源积极赋能中职发展,盈利能力有望超预期 从标准模型来看,上市公司的教学能力和资源优势,有望在学费(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学费)和招生成本(优质办学口径降低渠道依赖),改善民办中职盈利能力。升学资源嫁接和升学教学赋能是核心路径,也是筛选中职标的核心关注点。我们预计有差异化能力的民办中职有望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招生规模不及预期;中职招生成本持续提升;样本有限致结论有偏差。 正文 核心观点 职教领域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民办教育走向规范。自2019年以来,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政策不断出台,持续保持对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的态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龙头牵头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实体化运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从2019年的“职教20条”到2023年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民办职业教育逐渐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桥梁,地位重要。从行业发展结构来看,行业处于精品化发展阶段,民办中职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化价值已经得到充分体现。中职学校向精品化转型。从2015年到2022年,职业高中和普通中专的学校数量都在下降,整体从7363所下降到了6427所。空小散弱等学校整合后,各个学校的平均在校人数显著提升,平均在校生接近2000人/校,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结构上,民办中职在校生占比持续提升。22年民办中职在校生数达到276万人,同比小幅提升。22年在校生占比达到21%,相比2015年提升9.56pct,已经成为公办体系的有益补充。 职业本科加强建设,升学路径持续打通。不同于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升学路径更为丰富。由教育部修订颁发的《职业教育法》中指出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间会形成一个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并行,纵向上升的体系。当前来看,中职学生升学主要通过三二贯通,职教高考,高职单招,夏季高考等形式升学,随着职业本科建设逐步成熟,有望接纳更多中职毕业生升学。 区别于市场认为中职行业竞争激烈,民办处于弱势,盈利不确定强,我们认为具有差异化升学资源的上市公司在该领域有望脱颖而出。 1)学生依然具有较为强烈的升学意愿,上市公司嫁接资源能力强。结合《中职生的升学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数据,22年基于全国10660名中职生的调查,可以看到超过90%中职省有升学意愿,同时期望获取本科学科占比为48%,而结合各地的数据显示,实际中职生升入本科比例不到10%,本科升学率和学生预期依然有较大差距。过往民办中职由于生均投入,生源质量,资源不足的原因导致升学率普遍低于公办。而随着市场化教培机构的积极转型和高等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效应形成,上市公司开始逐步依托自身先发积累,对中职学校业务模式进行改造,充分满足多样化的学生升学需求。 2)单体中职学校我们测算具有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 我们通过构建标准模型,发现中职学校具有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师生比,生均建筑面积,生均设备投入全部参考办学达标要求,预计较为稳定,而学费和招生成本是影响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变量,主要受到办学口碑和品牌影响,民办中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良好的升学成绩,预计在招生和获客端都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的模型采用较为保守的学费假设,生均学费为1.2万元,招生成本新生为1500元/人,生均利润在4000元,对应1200人学校利润为480万。若在学费层面考虑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服务等假设,学费提升下生均利润有望突破5000元。 综上,从行业发展结构来看,民办中职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化价值已经得到充分体现。职普协同发展大方向明晰,中职毕业生升学率持续提升,升学能力成为中职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点。上市公司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满足学生升学能力强,在民办中职中竞争力突出,建议重点关注个性化辅导能力强,以及集团化办学资源丰富的公司。 职普协同发展,民办中职发展空间可期 职业教育政策方向明晰,鼓励集团化办学 职教领域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民办教育走向规范。自2019年以来,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政策不断出台,持续保持对职业教育鼓励和扶持的态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龙头牵头建立全国性的职业教育集团,推行实体化运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从2019年的“职教20条”到2023年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民办职业教育逐渐走向市场化和规范化。 民办中职在校生数量小幅增长,占比提升稳定在20% 中等教育阶段(高中和中职)整体扩大,民办占比提升。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中等教育阶段的在校人数和学校数量在经历了小幅下降之后,在校人数从2018年的3588万人增加到了2022年的4053万人,2022年学校数量达到22201所。随着民办教育相关法律体系的成熟,政策边际逐步清晰,民办教育在中等教育阶段持续提升,在校生数量占比从15年的10.92%上升到22年的19.10%,学校数量占比也从19.71%上升至28.71%,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中职学校向精品化转型。从2015年到2022年,职业高中和普通中专的学校数量都在下降,整体从7363所下降到了6427所。空小散弱等学校整合后,各个学校的平均在校人数显著提升,平均在校生接近2000人/校,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以四川为例,22年总计优化调整“空小散弱”中职学校 59 所(整改 14 所、撤销 29 所、撤并 16 所),撤销 6所。 民办在中职赛道发展较为顺畅,保持稳定增长。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公办和民办同步发展,在薄弱学校出清的过程中,存量学校在职普分流的支持下招生端在19年以来恢复性增长,其中民办招生增长更为显著,民办校均招生人数为从18年的432人提升都21年的560人,学校经营规模显著改善。结构上,民办中职在校生占比持续提升。22年民办中职在校生数达到276万人,同比小幅提升。22年在校生占比达到21%,相比2015年提升9.56pct。 招生侧:职普分流因地制宜,协同发展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服务职业教育发展。2021年3月,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了坚持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在2022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普分流的重要性,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稳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等措施,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是大趋势。23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23年4月27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允许各地普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差异,各地可以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程度、本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情况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招生规模。而根据21/22年的数据显示,普高和中职的招生人数在初中毕业生数中的比例都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比例,整体在6:3左右。同时无论是普高还是中职的在校人数都在稳步上升,截止2022年,普高的在校人数已经达到了2713万人,中职的在校人数达到了1339万人。 升学侧:高职扩招和职教高考打通升学路径,升学率持续提升 多元化升学路径,就业升学并驾齐驱 强化升学体系建设,职教制度持续完善。2019年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及建立“职教高考”制度,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10%,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中职阶段院校(包含教育部体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人社部体系中级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业提升通道有望逐步改善。 职业本科建设初期,升学路径持续打通。不同于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升学路径更为丰富。教育部修订颁发的《职业教育法》中指出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间会形成一个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并行,纵向上升的体系。随着职业本科建设逐步成熟,有望接纳更多中职毕业生升学。 中等职业教育从原来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实际上,我们看到较为丰富的升学途径,中高职贯通、职教高考、夏季高考、高职单招等途径,其中中高职贯通招生主要依靠中考成绩进行招生,后面三种招生方式需要学生中职/高中阶段完成后,参加对应文化课和职业技能考试,择优录取。下表为整理的部分地区主要的中职升学方式。 打造全面综合人才,文化课程成关键 职教高考待建设,公共基础课程重要性越发显著。当前的中职教育中,不再单纯以就业导向的专业课开展培养,各院校都开始发觉文化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自201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山东、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福建、安徽等地已经对“职教高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在2022年教育部也提出将完善“职教高考”的顶层设计,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以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苏省第二批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和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也是当前江苏省双优计划建设学校之一。根据比较常见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的最新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文化课的课时数占比相当高,两个专业的语数外文化课课时都在200小时以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职升学率持续提升,本科升学难度较大 完善职业教育升学体系,成效显著。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2015年招收的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有1276.43万人,但在2018年能够进入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仅有790.99万人,比例为1.61:1。而在2019年,中等教育阶段招生人数为1296.91万人,2022年的高等教育招生人数达到1104.48万人,比例降为1.17:1,升学率显著提升至85%。粗略计算中职的升学率情况,(本专科招生人数-高中毕业生数)/中职毕业生——宽口径中职升学率18年以来显著提升,其中19-20年高职的百万扩招是主要催化因素。 随着政策强化升学引导,各地升学比率显著提升。23年3月教育部在发布会表示“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从我们统计各省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如江苏、北京、天津等省份升学率已经超过80%,18年以来各个省份的升学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中职学生整体具有较高的升学意愿。结合《中职生的升学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的研究数据,22年基于全国10660名中职生的调查,可以看到超过90%中职省有升学意愿,同时期望获取本科学科占比为48%,而结合各地的数据显示,实际中职生升入本科比例不到10%,本科升学率和学生预期依然有较大差距。 公办体系保持高投入,民办需提升升学能力 公办学校经费充裕,办学投入能力强 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各省开展双优计划。《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针对该文件,教育部提出了要制定新一轮高职“双高计划”和中职“双优计划”。“双优计划”是指到2023年,要遴选1000所左右优质中职学校和3000个左右优质专业、300所左右优质技工学校和300个左右优质专业。并用3到5年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示范带动中职教育整体管理规范、质量合格,引导学生家长理性选择。当前已有多省出台自己的双优学校计划名单,根据各个省份的教育规模和教育资源,省份之间的名单数量也各不相同,平均在50所左右。 头部公办中职持续高投入。根据《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各省份持续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比来看,公办在财政的支持下投入显著高于民办中职,广州珠海40所公办生学校均投入约2万元,民办平均仅为0.2万元,即使考虑学费部分也显著低于公办投入。 公办升学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强化升学指导 公办生源质量更优,具有先发优势。结合中考数据来看,三二贯通升学方式-公办在和公办高职对接能力强,相应招生指标更为充裕。民办整体招生指标较少,依然难以达成全部招生。优质生源依然会选择公办体系就读。 结果来看,更为积极的投入和优质的生源质量,公办学校的升学率显著高于民办。从广州和济南的数据来看,在广州和珠海地区公办升学率显著高于民办。从济南的数据来看,平均升学率在89%,样本统计的民办升学率为75%(部分民办学校未披露)。 随着职教高考的逐步推进,公办学校也在加强升学班的投入。济南市莱芜航空中职22年积极响应国家职教高考改革的系列措施,抢抓职教高考机遇,统筹优势专业、师资、课程等资源,成立了以升学为培养目标、专攻职教高考的教学系部,突出升学优势。广州旅游商务学校22年开设艺术(音乐、美术)高 考班、体育高考班,满足既有专业基础又有志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需求,拓宽学生成才之路;济南科技学校紧跟职教高考政策,针对在校生加大升学政策宣传力度,2022 年继续扩大升学班级达到 7 个,其中4 个专业开设职教高考班。 民办中职强化升学与办学质量,细分市场有望脱颖而出 相关公司梳理,请见研报原文。 结合标准模型测算,预计中职学校盈利能力稳健 中职院校办学有一定门槛,隐含学校规模1200人。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对办学投入进行了明确要求。对各项指标严重不达标的学校要依法进行合并或终止办学。对拟集团化办学学校,一定条件下允许整体考核办学条件。同时允许通过租赁方式扩充土地资源,租赁期限应与学校办学规划相匹配。结合总量指标和生均指标测算,隐含达标学校规模为1200人。 我们通过构建标准模型,中职学校具有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师生比,生均建筑面积,生均设备投入全部参考办学达标要求预计较为稳定,而学费和招生成本是影响收入和利润的主要变量,主要受到办学口碑和品牌影响,民办中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和良好的升学成绩,预计在招生和获客端都具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我们的模型采用较为保守的学费假设生均仅为1.2万元,招生成本新生为1500元/人,生均利润在4000元,对应1200人学校利润为480万。若在学费层面考虑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服务等假设,学费提升下生均利润有望突破5000元。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招生费用和学费是中职学校盈利的关键要素,从升学和就业反哺口碑招生是上市公司的优势所在,通过更好的教育资源注入,升学率和就业率是有效衡量和跟踪的指标,有望在可控招生费用下,依托学费的提升,带动整体利润率的提升,生均利润有望超市场预期。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升学嫁接能力强的民办中职。从行业发展结构来看,民办中职已经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化价值已经得到充分体现。职普协同发展大方向明晰,中职毕业生升学率持续提升,升学能力成为中职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点。上市公司依托自身资源禀赋,满足学生升学能力强,在民办中职中竞争力突出,建议重点关注个性化辅导能力强,及集团化办学资源丰富的公司。 风险提示 招生规模不及预期:各地方制订的职普比例目标存在差异,且近年职普比稳定在4:6,职教接受度不高导致中职扩招工作存在难度,将使职普比例大体相同的落实速度不及预期。 中职招生成本持续提升:职普协同发展,学生升学意愿强,普通高中文化课课程占比高,中职招生成本或有提升压力。 样本有限致结论有偏差:样本数据主要来自广东地区学校信息,样本数量相对有限,结论或有误差。 相关研报 研报:《中职深度报告:升学资源打通赋能,拓展潜力可期》2024年3月18日 夏路路 分析师 S0570523100002 | BTP154 詹博 分析师 S0570523110002 郑裕佳 联系人 S0570122030053 | BTB676 关注我们 华泰证券研究所国内站(研究Portal) https://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国内机构客户 华泰证券研究所海外站 https://intl.inst.htsc.com/research 访问权限:美国及香港金控机构客户 添加权限请联系您的华泰对口客户经理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