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70页深度 | 华为汽车系列:三种模式赋能车企,打造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国信汽车】

70页深度 | 华为汽车系列:三种模式赋能车企,打造中国智能汽车品牌【国信汽车】

作者:微信公众号【车中旭霞】/ 发布时间:2024-03-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三:华为发布2021年报,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2022-04-07 华为汽车系列 车中旭霞 深度报告: 《汽车前瞻研究系列五:华为汽车业务现状、竞争格局和产业链机遇》-2020-03-11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五:三种模式赋能车企,打造中国智能汽车品牌》-2024-03-14 点评报告: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四-公司快评:全新一代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问界M9开启预定》-2023-04-19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三:华为发布2021年报,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2022-04-07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二:聚享生态,合创未来,华为举办2021智能汽车生态论坛》-2021-12-22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一:华为ADS入围2021SAIL奖TOP30,HarmonyOS赋能全场景连接》-2021-06-15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HI新品发布会五大产品齐推,极狐阿尔法S成功落地》-2021-04-20 《华为汽车系列之九:发布2020年报,助力智能汽车融入万物互联》-2021-04-09 《华为汽车系列之八:华为发布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年产10万套产线推进》-2021-01-09 《华为汽车系列之七:华为MDC计算平台通过高级别功能安全评估,有望明年量产》-2021-01-09 《华为汽车系列之六:首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传统汽车商业模式迎变革》-2020-11-01 《华为汽车系列之五: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助力智能网联升级》-2020-06-02 《华为汽车系列之四:华为汽车产品有序落地,5G芯片、智能电动、智能座舱先行》-2020-05-27 《华为汽车系列之三:华为携手18家车企共建“5G汽车生态圈”,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2020-05-11 《华为汽车系列之二:HUAWEIHiCharger发布,华为汽车产业链稳健发展》-2020-04-27 核心观点 华为三种模式打造汽车朋友圈,技术叠加营销赋能中国车企 华为具有天然高关注度、高流量优势;通过零部件供应商(Tier1/Tier2)、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鸿蒙智行(智选模式,深度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产品供应、宣传发布、上市销售)模式赋能车企,不造车,能力聚焦零部件及软件技术。22年智能汽车业务贡献21亿元收入(占当年收入0.3%),23年上半年该部门收入10亿元。公司持续投入资源,截至22年末累计投入30亿美元,研发团队7000人。23年11月华为成立新的子公司覆盖汽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解决方案,接受车企融资,目标建立股权多元化公司。 技术端 华为聚焦ICT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云-管-端架构布局智能汽车。华为不造车,而是将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解决方案延续“云-管-端”架构。云:智能车云;管:智能网联;端则从最初车机扩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目前和赛力斯、长安、广汽埃安、北汽极狐深度合作,同时助力宝马、奥迪、长城等优质车企。 营销端 新能源时代整车销售强调营销和曝光,华为具有天然优势。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处于建立初期,需要迅速触达用户并获得客户认同,车企建立商超门店提供曝光、展示、消费者品牌教育,试图获得更多更大潜在用户群体以提高市占率。华为具备天然的高流量、高曝光属性,同时拥有全球商场手机门店广泛布局,有利于产业链伙伴销量增长实现共赢。 产品端 鸿蒙智行合作持续推进,多款车型发力定位齐全。鸿蒙智行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核心模式,2023年销量9万辆,大多由问界贡献,2024年有望超50万辆,预计问界超40万辆,智界超7万辆,享界超3万辆。该模式合作始于赛力斯,问界定位中大型SUV,以增程为主;奇瑞今年推出合作首款中大型智慧轿跑S7,覆盖偏年轻群体;后续北汽、江淮加入鸿蒙智行,北汽计划24年4月推出首款车型,定位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江淮拟于2025年推出豪华智能网联汽车,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矩阵进一步完善。 风险提示 1、行业价格战持续;2、品牌形象受损;3、系统性风险。 前言:华为三种模式打造汽车朋友圈,技术叠加营销赋能中国车企 我国汽车工业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电动智能新技术加速上车带来结构性机会,新能源车上传统的发动机等产品被三电取代,国内车企实现技术自主可控,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随智能化需求凸显,国内华为、小米等智能化公司具备进场机会,传统新旧产能切换,整车格局生变。 华为秉持“平台+生态”战略,在智能汽车领域,基于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新的平台,推出升级后的HUAWEI ADS 2.0、智能座舱、智能车载光、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等一系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为智能汽车提供三大数字底座和开发工具,为消费者带来极智的出行体验。公司2022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77亿元,占当年整体6423亿元收入的0.3%。2023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汽车增量部件竞争力持续提升,贡献收入10亿元,占上半年整体3109亿元收入的0.3%。同时持续投入研发资源,2021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投资达1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5,000人;截至2022年末累计投入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7,000人。我们从2020年开始重点研究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先后发布了14篇系列报告,包括—— 《汽车前瞻研究系列五|华为汽车业务现状、竞争格局和产业链机遇》—2020-03-11 《华为汽车系列之二:HUAWEI HiCharger发布,华为汽车产业链稳健发展》—2020-04-27 《华为汽车系列之三:华为携手18家车企共建“5G汽车生态圈”,看好华为汽车产业链》—2020-05-11 《华为汽车系列之四:华为汽车产品有序落地,5G芯片、智能电动、智能座舱先行》—2020-05-27 《华为汽车系列之五:发布《自动驾驶网络解决方案白皮书》,助力智能网联升级》-2020-06-02 《华为汽车系列之六:首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传统汽车商业模式迎变革》-2020-11-01 《华为汽车系列之七:华为MDC计算平台通过高级别功能安全评估,有望明年量产》-2021-01-09 《华为汽车系列之八:华为发布高性能车规级激光雷达,年产10万套产线推进》-2021-01-09 《华为汽车系列之九:发布2020年报,助力智能汽车融入万物互联》-2021-04-09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HI新品发布会五大产品齐推,极狐阿尔法S成功落地》-2021-04-20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一:华为ADS入围2021SAIL奖TOP30,Harmony OS赋能全场景连接》-2021-06-15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二:聚享生态,合创未来,华为举办2021智能汽车生态论坛》-2021-12-22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三:华为发布2021年报,将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2022-04-07 《华为汽车系列之十四-公司快评:全新一代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问界M9开启预定》-2023-04-19 本文是华为系列报告第十五篇,复盘了华为在汽车产业链的三种合作模式发展变化、核心技术及渠道优势,并对产业链投资机会加以梳理。 华为车BU三次改制,智选模式2023年升级为鸿蒙智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成立于2019年,最开始位列ICT基础设施业务架构内,主要业务模式为沿用ICT基础能力向车企提供汽车零部件,模式类似常规的Tier1/Tier2,2020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转移至消费者业务架构内,增加HI模式,提供计算与通信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系统以及零部件模式下产品;2021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与运营商业务、终端业务等并列,增加智选模式,华为正式参与整车的产品定义、全套解决方案供货及产品销售;2023年智选模式进一步升级为鸿蒙智行,华为广泛邀约车企共同合作,联合打造优质中国智能汽车。 计算架构+5大智能系统,华为赋能产品单车价值超15万元。华为以技术见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覆盖iDVP智能汽车数字底座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系统,其技术领域覆盖产品单车价值量预估达15万以上(部分产品华为与其他供应商合作完成),占据单车成本50%以上。同时根据合作模式提供产品定义、辅助销售等协同工作,赋能赛力斯、奇瑞、长安、江淮、北汽、理想、广汽等多家车企。 鸿蒙智行模式车型大多定位25-35万元区间,覆盖SUV和轿车品类。鸿蒙智行(“原智选”)于22年2月推出问界首款车型M5(25-31万,5座SUV,增程/纯电),随后陆续推出M7(32-38万元,5/6座SUV,增程)、M5智驾版(28-31万元,5座SUV,增程/纯电)、智界S7(25-35万元,轿车,纯电)等车型;23年12月推出问界M9(47-57万元,6座SUV,增程/纯电),预计24年享界首款行政轿车,25年推出傲界首款豪华车型,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2024年鸿蒙智行模式销量有望超50万辆。2023年鸿蒙智行模式销量以问界为核心支撑,包括M5、M7、M9(23年末上市)三款车型,全年实现超9万辆整车销量;另有智界品牌在11月发布S7车型,贡献少部分销量;2024年考虑智界有望推出M8及改款车型,叠加M9全年销售起量,同时智界或在2024年第二季度推出SUV车型,北汽享界有望4月发布新车,若从产品端判断,我们测算2024年鸿蒙智行模式有望实现超50万辆销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合作多家车企,共同打造中国智能汽车。华为目前有零部件、HI、智选三种模式赋能车企,零部件模式下公司提供雷达、摄像头等30余种零部件,广泛合作广汽、长城等诸多车企;HI模式下华为提供iDVP智能汽车数字底座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系统,合作长安阿维塔、北汽极狐车型;鸿蒙智行(原智选)模式下,华为参与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等整个流程,合作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家车企,未来有望进一步拓展合作。 华为赋能,车企单店销量提升迅速,远期销量空间广阔。鸿蒙智行模式下华为提供门店并协助车型销售,以问界及智界为例,目前有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两种门店,体验中心主要负责销售引流,以华为旗舰店和华为体验店为主,借助华为自有门店实现快速扩张;用户中心除引流外提供交付等工作,由车企品牌专营。截至2023年问界共有门店1109家,远超蔚来468家、小鹏395家、理想467家门店数量。问界品牌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品牌单店销量85辆,参照蔚来342辆、小鹏358辆、理想805辆有较大提升空间,考虑华为或为智选车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我们假设2024年华为鸿蒙智行模式共有门店2000家(根据36氪报道,预计2024年,华为新建的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参照新势力高增长实现单店超300辆销量,若从渠道端判断,我们测算24年华为鸿蒙智行品牌销量有望超60万辆。 华为三种合作模式助力车企 华为通过三种合作模式赋能车企。华为在汽车产业链地位具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具有天然的高关注度、高流量优势,手机等客户群体广泛、用户触达性强,了解用户产品诉求,能全方位参与整车设计、定义,高效率赋能车企;另一方面不自己建设整车产线,能力聚焦在零部件及软件技术层面,通过几种模式和主机厂合作,覆盖多价格带车型且禀赋最大化;并且利用原有手机等产品完善的渠道优势,门店复用助力部分合作方车型销售。具体来看,华为通过零部件供应商、HI、鸿蒙智行(智选)三种模式赋能车企。 模式一:零部件供应商扮演Tier1/Tier2角色 ·零部件模式下华为是Tier1/Tier2角色,提供超30种产品。此模式下华为是汽车行业内较为常见Tier1/Tier2供应商,提供目前已推出的30多款智能化汽车零部件,包括MDC(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激光雷达、鸿蒙车机OS、AR-HUD、多合一动力总成等产品,与车企合作较浅,主要合作对象包括宝马、奥迪、上汽等。 模式二:HI模式下华为目标是汽车行业英特尔 ·HI模式从架构和智能系统赋能车企,华为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英特尔。2020年10月30日,华为首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提供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在常规的Tier1/Tier2零部件供应模式上进一步加深合作,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赋能车企打造精品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为消费者提供极智、愉悦、信赖的出行体验。新车型使用车企的品牌,HI logo将在车身上呈现,代表它使用了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有望成为汽车行业的英特尔。 HI模式和车企的合作最早起于北汽极狐,首款车型阿尔法S HI版21年4月发布。北汽新能源2017年9月开始和华为合作,共同研发技术产品,2018年11月两者合作打造智能新车型,2021年4月华为宣布将与北汽、广汽、长安三家车企通过HI模式打造三个汽车子品牌,并将在四季度陆续推出(广汽于2023年3月公告退出HI模式转为供应商模式,未推出HI模式车型)。随后4月17日,北汽首款HI车型ARCFOX极狐阿尔法S HI版发布。该车采用华为鸿蒙OS车载系统,配置激光雷达智能驾驶系统和华为自研芯片。中央计算单元采用ADCSC中央超算,作为华为ADS部门自研的域控制器,算力达到400Tops。配备全球首款量产三激光雷达智能驾驶方案,更适合中国城区道路,高配硬件方案还包括13个摄像头(前向5个、侧向6个、后向2个)、6个毫米波雷达、4个角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等。 阿维塔持续跟进HI模式,推出2款车型。长安2021年加入HI模式,11月发布阿维塔品牌,22年8月阿维塔首款车型——电动轿跑SUV阿维塔11正式上市,该车型采用阿维塔CHN整车平台,该平台为长安、华为、宁德共同设计,具备“新架构、强计算、高压充电”特征,具备高度延展、集成能力,覆盖2800-3100mm轴距,离地间隙可调,可同平台开发轿车、SUV、MPV及跨界车型,兼容两驱和四驱车型,配备Drive-one电驱,华为深度赋能。同时阿维塔11搭载34颗智驾传感器,包括3颗半固态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搭载高速ICA智能巡航辅助、高速NCA智驾导航辅助、智能泊车辅助等系统。23年11月,阿维塔发布同平台下第二款轿跑阿维塔12,配备华为最新ADS2.0系统以及Harmony4.0智能座舱,智驾能力及座舱体验大幅提升。 模式三:鸿蒙智行(原智选)模式从设计到产品到渠道全方位赋能车企 ·鸿蒙智行(原智选)是公司HI模式再升级版本,华为在该模式下全方位赋能车企,参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产品供应、宣传发布乃至上市销售等各个环节。2021年4月,华为推出智选模式首款车型赛力斯智选SF5,成为首款入驻华为门店车型。2021年12月,公司联合赛力斯正式推出问界品牌,陆续推出问界M5、M7、M9三款车型,2023年8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提出从HI模式升级为智选模式,深化与华为智能汽车合作,同时2023年11月,奇瑞推出华为合作首款车型——智界S7,次月江淮首次发布公告回应与华为合作细节,提出由江淮汽车负责打造生产基地,销售方面,江淮汽车同意华为终端或其指定的第三方在全球范围内独家提供合作车型营销、销售、用户及生态运营等销售服务,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示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两者合作首款车型或为MPV,车长5200mm,轴距3200mm,计划年产3.5万辆,有望积极抢占中高端市场。 回顾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于2019年,发展超300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华为关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革命,产业关键技术从机械向ICT转变,2019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位于ICT基础设施业务架构内,具有较强的To B业务属性,业务核心为Tier1/Tier2的零部件模式,不关注整车设计;2020年华为将智能汽车业务调整至消费者业务架构内,同年发布HI模式,以Tier0.5方式向车企供应智能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华为对接主体仍为车企,业务核心关注整车设计。2021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架构进一步调整,开始独立于其他业务架构,与运营商业务、终端业务等并列一级部门,余承东担任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推动华为智选模式,深度参与整车设计、生产、销售的全生命周期,当年4月发布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车型。次年,华为智选模式持续升级,推出华为-赛力斯合作品牌问界,2年内陆续推出M5、M7、M9三款车型,2023年累计贡献销量9.35万辆。 华为秉持“平台+生态”的战略,为智能汽车提供数字底座和开发工具,目前已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生态圈已有100多家生态伙伴加入,并完成与20个厂家40款设备的预集成与测试;70多家生态伙伴加入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生态圈,联合推进乘用车、港口、矿卡、园区等智能驾驶场景的试点与商用;智能座舱平台已经与150多家软硬件伙伴建立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服务体验,并与长安、北汽、赛力斯、奇瑞、江淮深度合作,推出数款HI、鸿蒙智行车型。 华为将拆分车BU成立股权多元化子公司,邀约车企共同加入。2023年11月华为将原有智选模式升级为鸿蒙智行,持续和赛力斯、奇瑞、江淮及北汽深入合作。同时进一步成立新的子公司,覆盖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业务,并将专用于该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注入子公司,接受车企融资。首轮由长安获得融资机会,持股比例不超过40%,同时华为对鸿蒙智行现有四个伙伴发出邀约,并提出欢迎一汽等有战略价值车企加入,目标建立股权多元化的公司。这一动作为高投入的智能汽车业务提供资金支撑,另一方面拉动自主车企共建智能汽车平台,展望远期汽车行业分工演变,华为有望成为股权结构和业务模式带来更有粘性的汽车产业链参与方,带领优质车企共建智能汽车这一中国新名片。 强悍技术全方位赋能,门店渠道优势显著 华为覆盖“云-管-端”整车全数据流周期。数据从云端经盘古大模型赋能向下传输至智能驾驶等5大智能驾驶业务子板块,OTA上车实现用于需求落地,实现后观察整车数据并将数据回传至云端实现模型持续优化。 华为聚焦ICT技术及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云-管-端架构布局智能汽车。华为不造车,而是将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核心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延续“云-管-端”架构。云:智能车云;管:智能网联;端则从最初车机扩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形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五大业务,通过“5G汽车生态圈”,聚焦核心部件,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探索和汽车领域产业链伙伴的合作,以供应商、HI模式和华为智选三种模式赋能车企,目前和赛力斯、长安、广汽埃安、北汽极狐深度合作,同时助力宝马、奥迪、长城等优质车企。 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提供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车云及智能网联配置,包括智能车灯、电驱动系统、智能驾驶域控、华为云服务等多样化产品服务,全方位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重视技术可控,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累计投入超30亿美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亿元,占收入整体的0.3%。华为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可控,2018-2022年投入近700亿元研发费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同样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投资达10 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截至2022年末,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累计投入已达30亿美元,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规模,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按照车规级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等要求打造高品质产品,发货近200万套部件,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智能网联等产品与解决方案,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77亿元,占当年整体6423亿元收入的0.3%。2023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汽车增量部件竞争力持续提升,贡献收入10亿元,占上半年整体3109亿元收入的0.3%。 技术:芯片、数据中心、模型全栈自研,打造智能驾驶底层建筑 芯片自研打造技术底座。华为旗下海思定位面向智能终端、家电、汽车电子等行业提供板级芯片和模组解决方案,为终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低碳化提供感知、联接、计算、显示等端到端的技术能力,以芯片和器件基础能力赋能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使能产业创新。在中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欧洲等地设有12个办事处和研发中心,拥有8000+专利和200+自主知识产权芯片,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公司强大技术实力的底层基座。 其中华为芯片在汽车端主要助力智能驾驶GPU、CPU、智能座舱、模型训练、5G通信等核心工作,23年搭载昇腾610车型销量近5万辆,占智能驾驶车型销量的3%。华为自研智能汽车领域芯片主要包括用于智能驾驶GPU及训练算力的昇腾系列;用于智能驾驶CPU的鲲鹏系列及用于鸿蒙座舱的麒麟系列。经过多个产品迭代,公司芯片能力持续赶超全球第一梯队的特斯拉FSD、高通座舱芯片,产品力持续增强。2023年搭载公司鲲鹏610芯片车型销量近5万辆,占智能驾驶车型销量的3%;搭载公司麒麟系列智能座舱芯片车型销量超2万辆,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华为智能驾驶GPU以昇腾610为主,算力、制程表现优秀。当前主流的智能驾驶GOU芯片包括华为昇腾610、英伟达Orin、特斯拉FSD及地平线J5、mobileye EyeQ4、mobileye EyeQ5H等,其中从芯片制程看,根据高工智能汽车及公司官网信息,华为昇腾610、英伟达Orin及mobileye EyeQ5H均采用先进的7nm工艺,从算力看,华为昇腾610和英伟达Orin算力均超过200TOPS,表现领先其他竞品。 华为智能座舱芯片从麒麟990A向麒麟9610A升级。当前智能座舱芯片被高通占据超50%市场份额,华为提供麒麟990A、麒麟9610A两种产品,其中华为最新产品麒麟9610A采用14nm工艺,CPU算力200k DMIPS,表现水平超过高通8155,接近高通最新产品8255,产品力强悍。 智算中心提供训练算力载体,华为先于dojo实现以自研芯片构建智算中心。数据中心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载体,也是智能驾驶等模型训练的重要基石。随智能驾驶等高阶智能化需求落地,算力中心需求凸显,部分有实力的主机厂及供应商已经开始布局,华为自建Atlas 900 AI集群采用数千个自研昇腾910,单个算力512TOPS,通过华为集群通信库和作业调度平台,整合HCCS、PCIe 4.0 和100G RoCE三种高速接口,充分释放昇腾处理器的强大性能,算力业界领先,同时先于特斯拉dojo实现以自研芯片构建智算中心操作。 鲲鹏服务器、OceanStor 数据存储、交换机等技术储备满足多样化场景需求。除Atlas 900 AI集群外,华为充分发挥产业组合优势,推动智能、集约、绿色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推出14个产品组合方案满足多样化需求,通过预集成预验证加快业务上线速度,已服务于金融、政府等行业超过160家客户,助力智能化升级。 盘古汽车大模型有望广泛应用于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及模型仿真环节。强大的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支持基础上,2023年华为发布盘古汽车大模型,通过强悍的数据生成、场景生成和场景理解进一步赋能汽车设计、生产、营销、研发等业务场景,如用数据生成替代实车路采、用自动标注替代人工标注、用自动生成对抗性场景替代人工设定等解决自动驾驶发展应用过程中的数据积累瓶颈,或通过不同时刻视频重建3D空间新的corner case,将corner case场景学习周期从两周缩短至2天。 智能驾驶:高速计算平台叠加算法迭代,促进城区无图驾驶率先落地 智能驾驶包含传感器、计算平台、执行器与应用算法四个核心子系统,华为具备核心软硬件能力,从算力、算法、硬件配置多方位赋能车企。 计算平台,华为MDC计算平台集成ICT领域30多年的研发与生产制造经验,搭载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 Core,兼容AUTOSAR,支持L2+~L5平滑演进,结合配套的完善工具链,可灵活快速开发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智能驾驶应用,适用于乘用车(如拥堵跟车、高速巡航、自动代客泊车、RoboTaxi) 、商用车(如港口货运、干线物流)与作业车(如矿卡、清洁车、无人配送)等多种应用场景。 MDC平台具备可拓展的异构算力、完善的开发工具链、车路云协同、车规级安全、全方位合作等多种优势。MDC平台硬件集成具有CPU与AI计算能力的强大SoC芯片,配合智能驾驶提供可扩展的异构算力(激光雷达需要CPU、摄像头需要AI、决策等需要CPU);同时提供标准的开放API与SDK开发包,结合简单易用的工具链,支持智能驾驶应用的快速开发、调测、部署与运行;配套云端训练与仿真服务、V2X车路协同服务、OTA升级服务与远程告警与诊断服务,通过“车-路-云”三级架构,保障基于华为MDC平台的智能驾驶应用随技术升级不断优化完善。 算法迭代,华为自动驾驶算法能力增强降低硬件成本。华为最早于2021年4月首发ADS 1.0产品搭载于北汽极狐阿尔法 S华为HI版,配置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与12个超声波雷达,域控制器选用MDC 610 Pro,算力达400TOPS。高规格硬件堆积,北汽极狐阿尔法 S华为HI版售价为38.89万元起,支持高速自动驾驶,而支持城区等多场景自动驾驶车型售价达42.99万元。 2023年4月,华为发布基于BEV、GOD网络、RCR算法下的ADS 2.0产品,通过算法能力增强,实现感知硬件减配。ADS 2.0版本仅配置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产品,有效降低车企配置成本,产品首发搭载于新智界M7中,该车型智驾版售价为28.98/30.98万元,自动驾驶加速渗透。 车云助力,加速华为仿真训练及数据上云。华为云聚合运营商的网络专线、IDC、CDN、IOT等传统业务,结合华为云整合运营商创新平台,提供路测数据上云、自动驾驶算法训练、自动驾驶场景仿真等服务。1)路测数据上云,华为云服务提供数据就近接入、数据快递、数据注入和数据存储,端到端数据拷贝效率提升4倍,OBS深度归档,优化成本和效率,确保采集数据在传输和导入过程中无法被恶意访问和篡改,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低时延、低成本的海量存储系统,与大数据服务组合使用,能够大幅降低成本;2)自动驾驶算法训练,华为云提供高性能的海量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预标注能力,可自动学习、自动标注、实现数据可视化,显著优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框架,专属CPU资源池应对海量集群;支持多机多卡,训练和推理速度遥遥领先;3)自动驾驶场景仿真,华为云提供GPU加速云服务器,采用通用数据接口,开发者可快速构建仿真环境,并按需灵活使用,反复真灵活多样、性价比高,同时与主流自动驾驶仿真软件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软件和优化的用户体验。 HUAWEI ADS 2.0突破高精地图限制,主动安全评测第一。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结合高性能智能驾驶平台及拟人化智驾算法,以安全和智能为核心,实现面向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极致连续体验。同时以超大规模云端仿真和数据挖掘训练为基础实现数据驱动、快速迭代。ADS 2.0智能驾驶系统增强算法能力,传统障碍物识别是采用白名单识别方式(需要训练才能识别)。华为业界首创GOD网络,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融合感知,具备识别异形障碍物能力,类似特斯拉occupancy network,可以识别侧翻车辆、掉落的大纸箱、落石、倒地大树等,并减速刹停,更好保证驾乘人员安全。同时进一步增强道路拓扑推理网络,结合路标、红绿灯实现导航地图和现实世界匹配,实现类人的无高精地图区域驾驶,摆脱高精地图采集困难、无法实时更新等困境。 城区无图NCA完成内测,2月起陆续向订阅用户推送。HUAWEI ADS 2.0体验升级,高速上面对上下匝道、避障、施工修路等场景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90%城区场景,在复杂路口、人车混行场景也能顺利通行,平均人工接管里程从HUAWEI ADS 1.0的100km提升到200km。23年底,公司完成数百位车主参与的全国都能开智能驾驶内测,并招募200名车主公测,24年2月,开始进一步向所有订阅ADS 2.0的M5&M7智驾版车主陆续推送全国都能开无图城区NCA OTA升级。 自动驾驶技术强悍,率先落地全国无图驾驶,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强悍,无图城区驾驶进度领先于国内多数车企/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其中新势力中自动驾驶较为领先的小鹏已于2023年完成国内243座城市无图驾驶推送,24年目标新增100个城市;理想年底实现“高速+城市”全场景智能驾驶NOA覆盖全国高速、城市环线和超过110个城市城区道路,计划24年第二季度实现全国无图驾驶;蔚来于24年3月开启100人无图驾驶内测招募;华为无图驾驶进展领先于其他车企。 智能泊车助力可见即可泊,首发无人代客泊车功能。华为4月发布APA(智能泊车辅助),具备业界领先车位识别能力,支持360度车位识别及显示,可实现前向/侧向/后向车位自动搜索,支持160种车位泊入,包括斜坡车位、断头车位等非常规车位,可泊入车宽余量极限仅为0.4米,RPA(遥控泊车辅助)补全车宽余量小于0.4米场景,实现停车无忧。11月发布业界首个跨地面地下停车场代客泊车能力,首发于智界S7车型,计划24Q1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苏州、东莞部分大型公共停车场逐步开放,在停车场有信号前提下可以实现车辆自主礼让行人、倒车避让、寻找车位泊车、自动接驾等功能,进一步助力体验升级。 智能座舱:视听体验升级,鸿蒙车机操作系统持续进化 华为智能座舱持续进化,首个国产车载OS内核鸿蒙上车,升级光(车灯)、声(音响)、触觉(座椅)多重体验。华为在2023年4月发布会上推出新一代HarmonyOS智能座舱,实现车机操作系统、车载音响系统和车载智慧屏全面升级,带来语音视觉等系统能力升级及多屏多用户、独立多音区等领先体验。新一代系统将搭载华为突破性技术鸿蒙内核,作为首个国产车载OS内核,在超低时延和功能安全方面实现国产超越,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双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 光:智能车灯显著提升整车智能化属性。车灯行业向电子化、智能化持续演进,前大灯完成卤素-氙气-LED升级,下一步发展方向为具有更高分辨率的智能车灯。具体看前照灯方面,随着LED前照灯的普及,前照灯从LED(ASP1500元)-ADB(ASP3000-4000元)-DLP(ASP15000元+)等发展,从而实现辅助驾驶、信息交流、人车交互等功能。后组合灯方面,由分离式后组合灯向贯穿式后组合灯发展趋势明显,贯穿式后组合灯增加汽车尾部灯光的面积,使整车更美观,更具安全性。小灯方面,因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室内氛围灯异军突起,成为新增长点。与此同时,汽车外饰氛围灯,如Logo灯及发光格栅也逐渐被各大主机厂认可并应用。奥迪、高合等车企入局,智能化趋势明确。 HUAWEIxPixel智能车灯解决方案更提供智能化照明新体验,百万像素精细化照明+智慧灯光表达,可为用户提供高精ADB(自适应远光灯)、智能光毯等多样体验。华为Pixel智能车灯解决方案提供双260万像素投影,通过精准无投影的业内独家双灯融合算法实现小体积下高清视场。华为优质算法基因赋能,光毯投影技术,实现投射变道路径、转弯路径、前方车距等多场景提醒,未来可以进一步结合智能驾驶提供礼让行人等多种交互,显著提升用户智能化体验。 音:鸿蒙4.0智能水平再进化。华为于今年秋季推出鸿蒙4.0车机系统,流畅性大幅优化,驻车场景或行车导航重载场景,语音及应用操作响应速度比上一代全面提升。一个车机可同时支持前后五屏流畅并发。此外,新一代系统将搭载华为突破性技术鸿蒙内核,作为首个国产车载OS内核,在超低时延和功能安全方面实现国产超越,成为全球首个获得双认证的操作系统内核。 新一代HarmonyOS智能座舱配备新一代HUAWEISOUND车载音响系统,7.1.4沉浸声场和超具临场感的空间音频带来有距离、有轨迹、有角度的声音,为驾乘者提供顶级影音体验。首发空间音频特性,以座位为中心形成独立声场,能抵消99%来自其它方向的噪音,扬声器同时成为消声器。首创独立多音区体验,前排后排乘客互不打扰,保障后排通话隐私隔离。同时搭载新一代车载智慧屏采用2K高清画质,87%屏占比创造车载屏奇迹,可根据环境光自动调节画质,湿手油手不脱手精准操控,实现音像双重升级。 触觉:零重力座椅上车。2022年7月,华为发布问界M7,第二排配备零重力座椅,人体工学+座椅靠背+坐垫设计,实现身体躯干和大腿的113°夹角,支持14向多段位角度。 智能电动:从桩-车打造高压快充产业链 七合一电机实现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华为2020年发布多合一电驱动系统DriveONE产品,集成BCU、PDU、DCDC、MCU、OBC、电机、减速器七大部件,实现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同时还将智能化带入到电驱动系统中,实现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同时在冷却层面,华为克服内部油道设计壁垒,采用油冷技术,在相同功率和扭矩下,电机体积相对水冷减少15%。 新品800V碳化硅电驱系统打造业内量产电机最高转速。2023年11月华为进一步发布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碳化硅电驱动系统,配备每分钟转速2.2万转电机(实际具备2.5万转能力),实现业内量产电机最高转速,进一步搭载前150千瓦交流异步电驱系统和后215千瓦永磁同步电驱系统,助力首发车型智界S7实现3.3秒零百加速成绩。华为同样使用高压快充技术,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华为计划24年底落地超10万个液冷超快充电桩。近几年为及时满足国内新能源车补能需求,我国充电桩数量快速增长,至2023年末,车桩比已下滑至2.4:1,其中私人充电桩占比达68%,仅考虑公共充电桩的车桩数比为7.5:1,仍有较大改善空间。现存充电桩结构和用户快充需求并不匹配,公共充电桩中充电速度相对较慢的交流桩数量占充电桩保有量整体的56%。华为坚定推广液冷超充技术,通过“全液冷、全模块化、超快一体、融合光储”新一代全液冷超充架构,实现大功率的“5分钟200公里”充电体验。2024年液冷超充有望加速落地,华为计划携手客户、伙伴,率先在全国340多个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过10万个华为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 渠道:华为门店优势显著,品牌优势叠加赋能车企 新能源时代,整车销售强调营销和曝光。2013年特斯拉在北京芳草地开设第一家体验店,随后蔚来、理想、小鹏等诸多车企布局商超门店,新能源汽车主要销售渠道从传统郊区4S店为中心转向以车企为中心,整车数据可控,增加商超门店,提供品牌宣传、用户聚会等多用途。销售模式演变的底层逻辑在于整车属性改变与车企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处于建立初期,需要迅速触达用户并获得客户认同,商超门店作用不仅仅是传统4S店的体验、销售,更多是曝光、展示、消费者品牌教育,具备较强营销属性。即试图获得更多曝光度、更大的潜在用户群体以提高市占率。 华为具备天然的高流量、高曝光属性。根据《每日汽车观察》数据,传统汽车制造商平均单车广告营销支出在495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3153元),试图换取高曝光度,但是汽车用户圈层较小,较消费电子关注度整体较低。根据华为年报,截至2022年底,华为终端云服务全球月活用户超过5.8亿,华为账号全球月活用户达4.2 亿,华为布局汽车业务相对传统车企/新势力/零部件供应商具备天然的全球影响力及高流量优势,根据百度指引,我们搜索华为、小米、理想、长城、宝马等品牌,2021年初至今,华为在绝大多数时间处于搜索关注度第一名位置。 线上线下广告布局,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板块重视营销布局,余承东参与问界、智界等鸿蒙智行合作品牌车型上市发布会,以自身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复用“遥遥领先”等热门话题,同时赞助影视剧、登录春晚、布置线下广告牌,全方位提高品牌认知度与知名度,扩大可触达用户群体。 已有门店布局完善,复用于汽车降本增效。建设商超门店这一全新模式对国内车企企而言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而华为具备天然优势。截至2022年底,华为在全球建立超过60,000家门店和专柜,包含超过5,500家体验店、2,200余家授权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服务日”、“感恩回馈季”、“一口价换电池”等服务关怀活动,触达消费者超15亿人次。庞大的用户基群为汽车销量转化提供基础。部分现有门店仅需稍加改造即可提供汽车入驻空间,有效推动华为和合作伙伴共赢。 单店销量提升迅速,远期销量空间广阔。问界及智界目前有用户中心和体验中心两种门店,体验中心主要负责销售引流,以华为旗舰店和华为体验店为主,借助华为自有门店实现快速扩张;用户中心除引流外提供交付等工作,由车企品牌专营。截至2023年问界共有门店1109家,远超蔚来468家、小鹏395家、理想467家门店数量。问界品牌处于起步阶段,2023年品牌单店销量85辆,参照蔚来342辆、小鹏358辆、理想805辆有较大提升空间,考虑华为或为智选车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我们假设2024年华为鸿蒙智行模式共有门店2000家(根据36氪报道,预计2024年,华为新建的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参照新势力高增长实现单店超300辆销量,若从渠道端判断,我们测算24年华为鸿蒙智行品牌销量有望超60万辆。 成熟业务提供充沛资金流,支撑智能汽车业务投入。华为并未上市,通过虚拟股制度向员工发行虚拟股筹资,同时公司运营商业务、终端业务、企业业务等基础业务发展状态良好,近几年提供充沛现金流供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发展,其中2022年末公司现金流约1473亿元,资源较为充沛。 鸿蒙智行合作持续推进,多款车型发力 鸿蒙智行合作四个品牌全面覆盖用户需求。华为鸿蒙智行模式(原“智选”)模式目前合作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北汽“享界”、江淮“傲界”四个品牌,从产品定义、整车设计、产品供应、宣传发布乃至上市销售等各环节全方位提供支持。合作产品覆盖增程/纯电多种品类,提供SUV、轿车多款车型,价格带有望覆盖25万-近百万豪华车型。 鸿蒙智行模式车型大多定位25-35万元区间,覆盖SUV和轿车品类。鸿蒙智行(“智选”)于22年2月推出问界首款车型M5,售价25-31万元,定位5座SUV车型,随后陆续推出M7、M5智驾版、智界S7等多款定位25-35万元的轿车及SUV;23年12月推出问界M9,定位47-57万元,预计2024年推出享界首款行政轿车,2025年推出傲界首款豪华智能网联汽车,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 2024年鸿蒙智行模式销量有望超50万辆。2023年鸿蒙智行模式销量以问界为核心支撑,包括M5、M7、M9(23年末上市)三款车型,全年实现超9万辆整车销量;另有智界品牌在11月发布S7车型,贡献少部分销量;2024年考虑智界有望推出M8及M5改款等新车型,叠加M9全年销售起量,同时智界或在2024年第二季度推出SUV车型,北汽享界有望4月发布新车,若从产品端判断,我们测算2024年鸿蒙智行模式有望实现超50万辆销量。 ·赛力斯先发合作,智慧大灯、智能驾驶彰显实力。赛力斯鸿蒙智行模式定位中大型SUV,目前主销问界M5、M7、M9三款车型,覆盖产品价格从25万-60万元水平,产品以增程为主,提供纯电配置可选。问界品牌始于2021年,2021年12月推出问界M5增程标准版,提供后驱和四驱两个版本;2022年7月推出问界M7增程标准版,配备标准1.5T 四缸专用增程器 3.0;2022年9月,问界推出M5纯电版,仅有后驱版可选;2023年4月,重磅推出问界M5智驾版,配备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和12颗超声波雷达搭载华为ADS2.0智能驾驶,2023年9月新版M7正式推出,同样升级华为ADS2.0智能驾驶,价格从29-38万元下调至25-33万元。2023年12月,问界重磅推出M9,5230×1999×1800大尺寸车身,配备涂灵底盘,标配闭式空悬系统,首搭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自适应矩阵大灯,可为用户提供高精ADB(自适应远光灯)、智能光毯等多样体验,投影尺寸100英寸、清晰度0.4MTF(16lp/mm),近场投影距离3m,用户体验卓越,发布之前盲定已破5.4万,上市2小时大定破万。 问界品牌单月销量突破3.3 万辆。赛力斯销量(包括问界和蓝电)销量随M5智驾版、新M7等强势车型发布攀升,2023年10月以来赛力斯车型销量已经连续五个月突破1万辆水平,去年10月到今年2月,赛力斯汽车销量为14506/20318/54458/41397/35211辆,其中问界品牌销量为12700/18827/24468/32973/21142辆。预计随M9新车型销量持续增长,问界品牌单月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奇瑞加入华为鸿蒙智行模式,首款车型轿跑S7定位“年轻人买得起的”豪华车型。华为与赛力斯合作初显成功,奇瑞、江淮、北汽等更多车企加入鸿蒙智选模式,华为智能汽车业务覆盖更多价格带、更多车型、更多品牌。其中,奇瑞2023年11月推出智界S7,定位中大型智慧轿跑,填充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纯电轿车领域空白,产品价格覆盖25-35万元,配备泊车代驾、智能驾驶等科技配置,首发上车鸿蒙座舱4.0,全场景设备协同,整车造型流畅,目标是“年轻人买得起的”豪华车型。高配版本配置四驱电机,零百加速时间仅3.3s,标配空气悬架,车身高度可在-20mm至30mm区间调节。2024年,智界有望进一步推出SUV车型,或同样定义为轿跑SUV车型,目标群体偏年轻化,和问界拉开差距。 华为助力,智界S7销量有望延续问界辉煌。11月10日晚,华为智界S7预发布并开启预售,早鸟用户可享受价值40000元权益,包括内外自由选配(价值15000元)、零重力座椅免费选装(价值10000元)、科技舒享包免费选装(价值15000元),Max RS版本提供内外自由选配(价值15000元)、21寸锻造轮毂+米其林轮胎(价值15000元)、运动套件(价值10000元)权益;随后11月13日,智界S7发布2天预定量破万;11月28日下午,智界S7正式发布,预定量破2万。 ·北汽升级智选模式,首款车型定位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产品计划2024年推出。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合作始于2017年,2018年双方签署协议计划打造智能新车型,首款HI模式智能豪华纯电轿车极狐阿尔法S(HI版)于2021年4月17日在上海共同发布。随后2023年8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提出将与华为开展智选合作,首款车型定位高端智能纯电动轿车,产品计划2024年推出。为满足新车型设计及投产需求,公司将现有 BE22 平台全方位升级,打造北汽新能源新一代高端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建设工期10个月,预计形成年产5万辆高端新能源汽车产能。根据工信部消息,华为北汽首款智选车型S9长/宽/高为5160/1987/1486mm,轴距为3050mm。 ·江淮和华为深入推进智选业务合作,拟打造豪华智能网联汽车,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矩阵进一步完善。江淮与华为合作始于2019年12月,双方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和《MDC平台项目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推动智能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随后2023年,华为多次宣布江淮汽车是华为智选车合作伙伴之一,11月S7发布会上正式提出江淮智选产品已在开发的过程中。2023年12月江淮公告双方正式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目标为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同时,华为与江汽集团在合肥共同开发新一代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生产基地已经开始建设,根据中国建筑官方消息,51万㎡项目规划预计于2024年1月完成竣工验收,根据易车消息,江淮和华为合作车型豪华新能源平台(X6平台)规划产品为MPV,计划年产3.5万辆,车长5200mm,轴距3200mm,有望积极抢占中高端市场。 具体报告内容详见国信证券汽车团队于2024年3月14日发布的《华为行业专题-三种模式赋能车企,打造中国智能汽车品牌》 法律申明 本公众号(名称:【车中旭霞】)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行业】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汽车首席分析师:唐旭霞 手机/微信:18682213292 邮箱:tangxx@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80002 国信汽车分析师:余晓飞 手机/微信:13726227946 邮箱:yuxiaofei1@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060001 国信汽车分析师:杨钐 手机/微信:17796373814 邮箱:yangshan@guosen.com.cn 证券投资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3110001 联系人:王少南 手机/微信:17612176519 邮箱:wangshaonan@guosen.com.cn 联系人:孙树林 手机/微信:13427533580 邮箱:sunshulin@guosen.com.cn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