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条重磅消息传来,创新药已成博弈焦点!万亿创新药行业如何发展?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多条重磅消息传来,创新药已成博弈焦点!万亿创新药行业如何发展?》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谁也没有料到,创新药已经成为博弈的焦点领域! 就在周三A股收盘之后,港股医药板块尾盘疯狂拉升超3%,市场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随后互联网流传一份名为“支持创新药链条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创新药有望获得政策扶持。 就在A股投资者纷纷期待周四医药股将有强势表现的时候,国际突然传来重磅消息:全球生物技术行业协会代表——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宣布,将与中国会员药明康德进行“分离”,剔除其会员资格并终止与其合作。不仅如此,BIO还公开支持美国《生物安全法案(BIO-CURE Act)》,这将影响全球创新药产业体系。 在多空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周四医药板块出现分化,创新药冲高回落,药明系上市公司股价面临较大的压力。 与科技行业相似,创新药领域逐渐成为国际政策博弈的焦点。展望未来,创新药行业将如何发展?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中国创新药龙头“被针对”,医药板块出现震荡 周四医药板块走势可谓“过山车”,开盘大涨之后便出现回落。在市场预期政策面将扶持国内创新药产业链发展的影响下,早盘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就连频繁“被针对”的药明康德也成功高开。 然而,随后整个医药板块便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特别是药明系上市公司股价回落明显。作为CRO行业的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版图较为庞大。A股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盘中大跌超8%,药明系在香港上市公司药明生物、药明巨诺均下跌。 事实上近期CRO行业深受国际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国在推动生物法案。根据财联社的报道,早在今年1月,提交给美国众议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便已经提及药明康德,公司曾经召开电话会逐条进行反驳。 2月初,美国参院版《生物安全法案》推迟审议,该项法案也在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华大集团、药明康德及其他受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签订合同。药明生物此前对外发布公告,指出相关法案草案目前仍然处于较早期阶段,仍有待美国立法机构进一步审议变更,尚未颁布生效。 时隔一个月之后,美国参议院召开听证会,其中一项议程,便是审议参院版的《生物安全法案》,最终以11:1的压倒性同意票数获得通过。接下来,《生物安全法案》还将提送参议院进行全体议员审议投票,但投票时间并未确定。 就在3月13日,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宣布,将剔除药明康德会员资格并终止与其合作,这一决议就和《生物安全法案》联系密切。上周BIO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就表示,BIOO将支持《生物安全法案》,并将与美国国会展开合作。 2、政策支持国内创新药发展,不惧国际市场挑战 我国医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各个层面政策均在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 早在2022年,工信部、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就包括“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 “十四五”期间将有一大批医药创新成果完成临床研究和申报上市,医药工业也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十四五”期间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额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2023年,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2023年,有57个品种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 国家医保局还将目录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制改成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近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在当年目录新增药品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到2023年的97.6%。 2024年2月,国家医保局就《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 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新规主旨是坚持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创新药行业发展迅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2022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 根据iFinD数据库,创新药A股上市公司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智飞生物、华东医药、复星医药、华润三九、长春高新、白云山、新诺威、科伦药业、凯莱英、康龙化成、信立泰、九州通、人福医药、泰格医药等。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14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谁也没有料到,创新药已经成为博弈的焦点领域! 就在周三A股收盘之后,港股医药板块尾盘疯狂拉升超3%,市场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随后互联网流传一份名为“支持创新药链条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创新药有望获得政策扶持。 就在A股投资者纷纷期待周四医药股将有强势表现的时候,国际突然传来重磅消息:全球生物技术行业协会代表——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宣布,将与中国会员药明康德进行“分离”,剔除其会员资格并终止与其合作。不仅如此,BIO还公开支持美国《生物安全法案(BIO-CURE Act)》,这将影响全球创新药产业体系。 在多空因素的交织影响下,周四医药板块出现分化,创新药冲高回落,药明系上市公司股价面临较大的压力。 与科技行业相似,创新药领域逐渐成为国际政策博弈的焦点。展望未来,创新药行业将如何发展?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中国创新药龙头“被针对”,医药板块出现震荡 周四医药板块走势可谓“过山车”,开盘大涨之后便出现回落。在市场预期政策面将扶持国内创新药产业链发展的影响下,早盘创新药板块表现强势,就连频繁“被针对”的药明康德也成功高开。 然而,随后整个医药板块便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走势,特别是药明系上市公司股价回落明显。作为CRO行业的龙头企业,药明康德在资本市场版图较为庞大。A股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盘中大跌超8%,药明系在香港上市公司药明生物、药明巨诺均下跌。 事实上近期CRO行业深受国际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国在推动生物法案。根据财联社的报道,早在今年1月,提交给美国众议院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版本便已经提及药明康德,公司曾经召开电话会逐条进行反驳。 2月初,美国参院版《生物安全法案》推迟审议,该项法案也在限制美国联邦机构与华大集团、药明康德及其他受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签订合同。药明生物此前对外发布公告,指出相关法案草案目前仍然处于较早期阶段,仍有待美国立法机构进一步审议变更,尚未颁布生效。 时隔一个月之后,美国参议院召开听证会,其中一项议程,便是审议参院版的《生物安全法案》,最终以11:1的压倒性同意票数获得通过。接下来,《生物安全法案》还将提送参议院进行全体议员审议投票,但投票时间并未确定。 就在3月13日,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宣布,将剔除药明康德会员资格并终止与其合作,这一决议就和《生物安全法案》联系密切。上周BIO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就表示,BIOO将支持《生物安全法案》,并将与美国国会展开合作。 2、政策支持国内创新药发展,不惧国际市场挑战 我国医药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各个层面政策均在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 早在2022年,工信部、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就包括“创新驱动转型成效显现”。 “十四五”期间将有一大批医药创新成果完成临床研究和申报上市,医药工业也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十四五”期间全行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创新产品新增销售额占全行业营业收入增量的比重进一步增加。 2023年,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2023年,有57个品种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 国家医保局还将目录准入方式由专家遴选制改成企业申报制,申报范围主要聚焦近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在当年目录新增药品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2%提高到2023年的97.6%。 2024年2月,国家医保局就《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 鼓励高质量创新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新规主旨是坚持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创新药行业发展迅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测算,2022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 根据iFinD数据库,创新药A股上市公司包括:恒瑞医药、药明康德、智飞生物、华东医药、复星医药、华润三九、长春高新、白云山、新诺威、科伦药业、凯莱英、康龙化成、信立泰、九州通、人福医药、泰格医药等。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14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