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电新】完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汽车拆解、家电回收行业发展有望提速——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零四)(殷中枢/郝骞/陈无忌)

【电新】完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汽车拆解、家电回收行业发展有望提速——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零四)(殷中枢/郝骞/陈无忌)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5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电新】完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汽车拆解、家电回收行业发展有望提速——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零四)(殷中枢/郝骞/陈无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 点击注册小程序 查看完整报告 特别申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证券研究所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证券的客户。 【电新】完善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汽车拆解、家电回收行业发展有望提速——碳中和领域动态追踪(一百零四) 报告摘要 事件: 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等要求。 回收循环利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投资和消费,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自2009年我国开始推动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以来,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始终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可有效刺激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另一方面,国家有序提升循环经济领域标准可倒逼各行业绿色工艺的改进优化,助推行业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有效减少高能耗的原料加工环节,从而实现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这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汽车拆解:报废高峰渐行渐近,行业发展掣肘在于盈利模式的突破 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数据,2022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约为399.1万辆,同比增长32.9%,根据我们测算2025年汽车拆解市场规模有望突破800亿元(具体测算请参见我们之前外发的《黯淡“再生”,灿烂涅盘——消费侧循环经济及固废产业升级专题研究》)。本次《行动方案》针对汽车拆解行业提出“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持续优化二手车交易登记管理,通过中央财政安排的节能减排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汽车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我们认为后续需持续关注五大总成再制造放开以及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建立的持续推进和落地,这将有效提升正规汽车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汽车回收拆解行业规范化发展。 家电回收:消费升级刺激回收需求稳步提升,但基金补贴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23》数据,2012-2022年我国共规范处理处置“四机一脑”约7.8亿台,规范收集和循环率达到40%,2022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量同比下降6.9%至1.88亿台。在电子产品加速更新换代的背景下,“四机一脑”等产品未来的回收需求仍将保持稳步提升,但废弃电器电子回收拆解补贴的延迟发放情况严重(延迟超过4年),已严重影响正规拆解处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本次《行动方案》针对家电回收行业提出“完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支持政策,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制度覆盖范围,制修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规范等再生资源回收标准,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等支持政策,有望解决行业面临的资金问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风险分析:政策推进力度低于预期,五大总成再制造放开低于预期;家电补贴基金发放不到位;EPR和监管政策不到位;行业竞争激烈致集中度难以提升。 发布日期:2024-03-1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