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晨会0313丨2024年计划报告的五大信号;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发力水平
(以下内容从开源证券《开源晨会0313丨2024年计划报告的五大信号;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发力水平》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发力水平——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宏观经济】2024年计划报告的五大信号——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行业公司 【农林牧渔】标肥价差走扩或缺乏持续性,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行业点评报告-20240312 研报摘要 何宁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宏观经济】 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发力水平——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事件:3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1、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长适度,基建支出小幅加速 (1)从第一本账预算来看,2024年财政发力较为适度,收支增速平稳。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万亿,同比增长3.1%(2023年增速为3.4%)。支出方面,全国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为28.5万亿,同比增长3.8%(2023年增速为3.0%)。收支缺口约为6万亿,其中安排赤字弥补4.06万亿,剩余2万亿主要是调入资金和结转结余。 (2)实际收入总量可能存在缺口。进一步拆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中央另外两本账调入和中央结转结余资金共约8200亿元;地方财政调入及使用结转结余12708亿,主要是地方政府往年支出的结余加上其他三本账用于平衡年度预算的调入收入。但因为近两年土地收入的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可调入资金或有限,因此若年内无增量资金,财政收支或存在一定缺口。2023年,该科目预算数为1.18万亿,而实际值为8991亿元,少增约2800亿。但由于2023年内增发1万亿国债,这部分缺口未造成支出力度缩减。 (3)预算内投资的发力方向未出现明显转变,基建类支出小幅加力。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亿,增加了200亿元,《报告》显示,政府投资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薄弱领域补短板等。此外,预计这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主要用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创新、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等方向。2024年全国预算支出中投向基建、民生领域的规模分别为5.9万亿、8.4万亿;相对于2023年实际值分别增长了4.2%和3.9%。预计2023年基建类财政保障力度将有所加强,但基建和民生支出的相对占比并未出现大幅变化。 2、结合两本账衡量广义财政的发力水平 (1)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假设偏乐观,或存在较大缺口。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8万亿,比2023年初预算数同比减少9.4%。与2023年实际值相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约为0.1%,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基本与2023年实际值持平,因此预算中隐含2024年土地收入0增长的假设。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为12万亿,同比增长2%。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866亿元,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出便包含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153亿元作为转移支付给地方,或指向仍有4千亿左右的特别国债由中央支出。 (2)综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两本账,财政力度强于2023年。 第一,两本账合计预算支出增幅大于收入。两本账预算收入共约29.5万亿;两本账合计预算支出同比增加3.2%。但由于第二本账财政预算中对2024年土地收入的假设偏乐观,实际财政力度或需取决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第二本账收支可能存在一定缺口。 第二,广义财政资金增量或超过1万亿。若以广义口径,即预算内+预算外资金衡量财政资金支持投资的力度,2024年总规模约为赤字4.06万亿+1万亿特别国债+3.9万亿专项债,共计约9万亿;此外,2023年增发国债还有大部分将在2024年使用,因此总体相对2023年有约1.3万亿增量资金(2023年增发国债按每年各使用5000亿测算)。 3、财政支出温和扩张,但或存在一定压力 总结来看,2024年财政支出力度温和扩张,第二本账是国内经济的主要支撑。但考虑地产调整、地方政府财源缩窄等问题,财政收支平衡或存压力。2022-2023年地方土地收入增速平均为-18%,我们认为2024年地产销售将边际回升,但地产中长期调整的趋势或难以扭转。若假设2024年地方政府性收入增速为-5%—-10%,则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或比预算减少约3400-6700亿元。此外,正如上文提到的,2023年地方结转结余收入缺口约2800亿元,若2024年这部分收入不及预算的情况延续,且年内无增量财政收入来源,则财政或有一定压力。因此,我们认为若后续实际经济表现与目标有差距,财政也可能在年中继续加力。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不及预期。 何宁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宏观经济】 2024年计划报告的五大信号——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事件:3月5日,国家发改委作《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 1、价格预期目标或隐含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 2024年或开展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计划报告》在2024年居民CPI目标段落提出,2024年3%的CPI目标“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计划报告》在改革篇章也提及“有序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我们提示,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一则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其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CPI;二则水电燃气等价格变动还将影响其他生产性行业尤其是中上游高耗能行业的运行成本,从而通过PPI间接向CPI传导。 此外,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机制调整一方面会拉动居民消费指数上行,另一方面或为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打开新的可能性。 2、货币政策仍有空间,融资供给将向高质量发展倾斜 降准降息仍可期,宽货币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计划报告》中CPI目标“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潘行长部长记者会讲话中“央行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均指向宽货币或成为推动物价温和回升的因素之一。我们认为2024年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央行或采取降准、降息等手段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3、新质生产力的工作抓手:制造业设立能耗标准;加大前沿科技领域投入 《计划报告》中具体阐明了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六项重点工作。有两个主要关注点: (1)制造业技改将以技术、能耗标准为牵引。在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方面,《计划报告》强调“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结合后文中“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我们认为本轮制造业更新改造的基础或是设立技术或能耗类标准,从而驱动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或降低设备能耗。 (2)新兴和未来产业多为前沿硬科技领域。《计划报告》明确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而未来产业的含义涵盖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氢能、核聚变等新赛道和新能源产业。 4、改革:财税体制、民营经济、市场体系改革为重点 (1)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或涉及完善优化地方税和转移支付体系。《计划报告》指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建立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也同样指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具体包括“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等。对比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只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且关于制度改革的表述较少。我们认为,2024年财税制度领域的改革或着眼于完善政府税收体系,例如消费税、房地产税等税收的改革,以及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等。 (2)《计划报告》在改革章节重点提到了国企和民企的改革、深化市场体系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 5、区域发展:促进区域战略间联动融合发展 《计划报告》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展开较多笔墨,“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先行探索”方面,具体举措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西部开发等多个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方面,推动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市县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陈雪丽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1 【农林牧渔】 标肥价差走扩或缺乏持续性,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行业点评报告-20240312 1、行业:标肥价差走扩或缺乏持续性,猪价及标肥价差下行或自3月下旬开启 2月猪价环比上行,年前降重超卖致年后大猪供给偏紧、标肥价差走扩。据涌益咨询,2024年2月全国生猪销售均价14.41元/公斤,同比-2.83%,环比+0.98%。春节前1月末至2月初,受寒潮降温、春节备货及养户回笼资金影响,生猪量价齐升降重超卖。春节后先经历一轮病猪集中出栏猪价下行,元宵节后(2月末)开学复工南方大猪供给偏紧、适重猪源偏少驱动标肥价差抬升,猪场压栏惜售情绪转浓,出栏缩量均重抬升。 存栏结构及压栏情绪驱动标肥价差走扩缺乏持续性,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本轮标肥价差走扩主要系存栏结构及压栏情绪驱动,展望后市,(1)供给端:2月规模场出栏完成率86%,市场不缺猪而是短期适重猪供给偏紧,3月规模场计划出栏较2月实际增30.19%,伴随猪场压栏增重推进,3月猪肉供给增量后移或对后市猪价形成压制。(2)需求端:截至2024年3月7日,毛白价差收窄至4.21元/公斤(周环比-0.27元/公斤,同比-0.03元/公斤),冻品库容率达18.1%,3月以来正式步入需求淡季且冻品库容率处相对高位,下游需求疲弱承接有限,需求端难以支撑猪价上涨。(3)二次育肥:以观望为主,对猪价托底但当前并非最佳入局时点,二育当前进场对应5月左右出栏,届时或面临南方雨季非瘟高发异常出栏猪价下行压力。回顾往年元宵节后猪价上行规律,本轮猪价上行与2023年较类似,预计持续1个月左右出栏结构及区域性矛盾得到缓解,鉴于2024年春节晚于2023年,本轮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 2、企业:2月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同比分化,出栏均重环比变动不一 截至2024年3月12日,主要11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均已发布2月生猪销售数据。生猪养殖上市企业2月合计出栏生猪1618.17万头,同比+3.26%。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ST正邦、天邦食品、大北农、中粮家佳康、傲农生物、天康生物、唐人神、金新农2月出栏量分别为1054.00、192.21、130.88、22.08、40.12、32.67、20.40、75.24、15.60、27.20、7.77万头,分别同比+19.2%、-0.7%、-24.5%、-67.2%、-0.4%、-33.4%、-56.3%、+50.1%、-21.6%、-4.8%、-43.9%。 出栏均重方面,3家企业公布出栏均重,温氏股份、*ST正邦、大北农2月商品猪出栏均重分别为121.5/130.6/113.4公斤/头,分别环比变动+4.6/-2.1/+0公斤/头。 销售均价方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ST正邦、天邦食品、大北农、中粮家佳康、天康生物2月商品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3.84/14.29/13.86/13.26/14.53/13.94/14.46/13.27元/公斤,分别环比变动+3.1%/+4.3%/+6.1%/+4.5%/+7.5%/+3.9%/+4%/+0.6%。 风险提示:猪价异常波动、疫病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养殖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4.3.12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观点精粹 总量视角 【宏观经济】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发力水平——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宏观经济】2024年计划报告的五大信号——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行业公司 【农林牧渔】标肥价差走扩或缺乏持续性,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行业点评报告-20240312 研报摘要 何宁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宏观经济】 从预算报告看2024年财政发力水平——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事件:3月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1、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长适度,基建支出小幅加速 (1)从第一本账预算来看,2024年财政发力较为适度,收支增速平稳。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万亿,同比增长3.1%(2023年增速为3.4%)。支出方面,全国公共预算支出总量为28.5万亿,同比增长3.8%(2023年增速为3.0%)。收支缺口约为6万亿,其中安排赤字弥补4.06万亿,剩余2万亿主要是调入资金和结转结余。 (2)实际收入总量可能存在缺口。进一步拆分,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中央另外两本账调入和中央结转结余资金共约8200亿元;地方财政调入及使用结转结余12708亿,主要是地方政府往年支出的结余加上其他三本账用于平衡年度预算的调入收入。但因为近两年土地收入的下滑,地方财政收入可调入资金或有限,因此若年内无增量资金,财政收支或存在一定缺口。2023年,该科目预算数为1.18万亿,而实际值为8991亿元,少增约2800亿。但由于2023年内增发1万亿国债,这部分缺口未造成支出力度缩减。 (3)预算内投资的发力方向未出现明显转变,基建类支出小幅加力。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亿,增加了200亿元,《报告》显示,政府投资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薄弱领域补短板等。此外,预计这部分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主要用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创新、消费需求结构升级等方向。2024年全国预算支出中投向基建、民生领域的规模分别为5.9万亿、8.4万亿;相对于2023年实际值分别增长了4.2%和3.9%。预计2023年基建类财政保障力度将有所加强,但基建和民生支出的相对占比并未出现大幅变化。 2、结合两本账衡量广义财政的发力水平 (1)政府性基金预算对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假设偏乐观,或存在较大缺口。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8万亿,比2023年初预算数同比减少9.4%。与2023年实际值相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约为0.1%,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基本与2023年实际值持平,因此预算中隐含2024年土地收入0增长的假设。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约为12万亿,同比增长2%。其中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866亿元,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出便包含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153亿元作为转移支付给地方,或指向仍有4千亿左右的特别国债由中央支出。 (2)综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两本账,财政力度强于2023年。 第一,两本账合计预算支出增幅大于收入。两本账预算收入共约29.5万亿;两本账合计预算支出同比增加3.2%。但由于第二本账财政预算中对2024年土地收入的假设偏乐观,实际财政力度或需取决于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第二本账收支可能存在一定缺口。 第二,广义财政资金增量或超过1万亿。若以广义口径,即预算内+预算外资金衡量财政资金支持投资的力度,2024年总规模约为赤字4.06万亿+1万亿特别国债+3.9万亿专项债,共计约9万亿;此外,2023年增发国债还有大部分将在2024年使用,因此总体相对2023年有约1.3万亿增量资金(2023年增发国债按每年各使用5000亿测算)。 3、财政支出温和扩张,但或存在一定压力 总结来看,2024年财政支出力度温和扩张,第二本账是国内经济的主要支撑。但考虑地产调整、地方政府财源缩窄等问题,财政收支平衡或存压力。2022-2023年地方土地收入增速平均为-18%,我们认为2024年地产销售将边际回升,但地产中长期调整的趋势或难以扭转。若假设2024年地方政府性收入增速为-5%—-10%,则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或比预算减少约3400-6700亿元。此外,正如上文提到的,2023年地方结转结余收入缺口约2800亿元,若2024年这部分收入不及预算的情况延续,且年内无增量财政收入来源,则财政或有一定压力。因此,我们认为若后续实际经济表现与目标有差距,财政也可能在年中继续加力。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不及预期。 何宁 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宏观经济】 2024年计划报告的五大信号——宏观经济点评-20240312 事件:3月5日,国家发改委作《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计划报告》”。 1、价格预期目标或隐含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 2024年或开展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计划报告》在2024年居民CPI目标段落提出,2024年3%的CPI目标“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计划报告》在改革篇章也提及“有序推进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我们提示,公用事业及资源品价格改革或影响物价水平:一则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其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CPI;二则水电燃气等价格变动还将影响其他生产性行业尤其是中上游高耗能行业的运行成本,从而通过PPI间接向CPI传导。 此外,公用事业产品价格机制调整一方面会拉动居民消费指数上行,另一方面或为政府财政收入来源打开新的可能性。 2、货币政策仍有空间,融资供给将向高质量发展倾斜 降准降息仍可期,宽货币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计划报告》中CPI目标“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深化价格改革留有一定余地”、潘行长部长记者会讲话中“央行将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均指向宽货币或成为推动物价温和回升的因素之一。我们认为2024年货币政策仍有宽松空间,央行或采取降准、降息等手段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 3、新质生产力的工作抓手:制造业设立能耗标准;加大前沿科技领域投入 《计划报告》中具体阐明了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六项重点工作。有两个主要关注点: (1)制造业技改将以技术、能耗标准为牵引。在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方面,《计划报告》强调“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结合后文中“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我们认为本轮制造业更新改造的基础或是设立技术或能耗类标准,从而驱动不符合标准的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或降低设备能耗。 (2)新兴和未来产业多为前沿硬科技领域。《计划报告》明确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而未来产业的含义涵盖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氢能、核聚变等新赛道和新能源产业。 4、改革:财税体制、民营经济、市场体系改革为重点 (1)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或涉及完善优化地方税和转移支付体系。《计划报告》指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研究建立完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也同样指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具体包括“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等。对比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只是“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且关于制度改革的表述较少。我们认为,2024年财税制度领域的改革或着眼于完善政府税收体系,例如消费税、房地产税等税收的改革,以及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等。 (2)《计划报告》在改革章节重点提到了国企和民企的改革、深化市场体系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 5、区域发展:促进区域战略间联动融合发展 《计划报告》针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展开较多笔墨,“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先行探索”方面,具体举措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西部开发等多个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方面,推动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市县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陈雪丽 农林牧渔首席分析师 证书编号:S0790520030001 【农林牧渔】 标肥价差走扩或缺乏持续性,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行业点评报告-20240312 1、行业:标肥价差走扩或缺乏持续性,猪价及标肥价差下行或自3月下旬开启 2月猪价环比上行,年前降重超卖致年后大猪供给偏紧、标肥价差走扩。据涌益咨询,2024年2月全国生猪销售均价14.41元/公斤,同比-2.83%,环比+0.98%。春节前1月末至2月初,受寒潮降温、春节备货及养户回笼资金影响,生猪量价齐升降重超卖。春节后先经历一轮病猪集中出栏猪价下行,元宵节后(2月末)开学复工南方大猪供给偏紧、适重猪源偏少驱动标肥价差抬升,猪场压栏惜售情绪转浓,出栏缩量均重抬升。 存栏结构及压栏情绪驱动标肥价差走扩缺乏持续性,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本轮标肥价差走扩主要系存栏结构及压栏情绪驱动,展望后市,(1)供给端:2月规模场出栏完成率86%,市场不缺猪而是短期适重猪供给偏紧,3月规模场计划出栏较2月实际增30.19%,伴随猪场压栏增重推进,3月猪肉供给增量后移或对后市猪价形成压制。(2)需求端:截至2024年3月7日,毛白价差收窄至4.21元/公斤(周环比-0.27元/公斤,同比-0.03元/公斤),冻品库容率达18.1%,3月以来正式步入需求淡季且冻品库容率处相对高位,下游需求疲弱承接有限,需求端难以支撑猪价上涨。(3)二次育肥:以观望为主,对猪价托底但当前并非最佳入局时点,二育当前进场对应5月左右出栏,届时或面临南方雨季非瘟高发异常出栏猪价下行压力。回顾往年元宵节后猪价上行规律,本轮猪价上行与2023年较类似,预计持续1个月左右出栏结构及区域性矛盾得到缓解,鉴于2024年春节晚于2023年,本轮猪价下行及标肥价差收窄或自3月下旬开启。 2、企业:2月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同比分化,出栏均重环比变动不一 截至2024年3月12日,主要11家生猪养殖上市企业均已发布2月生猪销售数据。生猪养殖上市企业2月合计出栏生猪1618.17万头,同比+3.26%。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ST正邦、天邦食品、大北农、中粮家佳康、傲农生物、天康生物、唐人神、金新农2月出栏量分别为1054.00、192.21、130.88、22.08、40.12、32.67、20.40、75.24、15.60、27.20、7.77万头,分别同比+19.2%、-0.7%、-24.5%、-67.2%、-0.4%、-33.4%、-56.3%、+50.1%、-21.6%、-4.8%、-43.9%。 出栏均重方面,3家企业公布出栏均重,温氏股份、*ST正邦、大北农2月商品猪出栏均重分别为121.5/130.6/113.4公斤/头,分别环比变动+4.6/-2.1/+0公斤/头。 销售均价方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ST正邦、天邦食品、大北农、中粮家佳康、天康生物2月商品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3.84/14.29/13.86/13.26/14.53/13.94/14.46/13.27元/公斤,分别环比变动+3.1%/+4.3%/+6.1%/+4.5%/+7.5%/+3.9%/+4%/+0.6%。 风险提示:猪价异常波动、疫病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养殖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研报发布机构:开源证券研究所 研报首次发布时间:2024.3.12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若您并非开源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开源证券研究所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