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国内投融资逐步恢复,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全年工作任务——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40304-0308)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全球及国内投融资逐步恢复,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全年工作任务——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40304-0308)》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摘要 KEY 2024M2全球及国内医药生物投融资环境继续回暖。据动脉橙产业智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2月,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193起融资事件(不包括IPO、定向增发等),披露融资总额约76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共发生60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额约9.25亿美元;海外市场共发生133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额超66.75亿美元。从交易金额、融资事件数量及新兴领域专注度等方面环比2024M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融资情况,2024M2投融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额环比上升约79.68%。在医药生物细分领域,2024M2全球共发生56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额约22.28亿美元(2024M1全球融资事件和金额分别为95起和22.15亿美元)。此外,据智药局统计,2024年2月,国内共有24家涉及新药研发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披露总金额约50.36亿人民币,同比上月增长27.36%,增速平稳;2月已披露的中后期项目成绩亮眼,亿元级别融资事件占据高达82%的比例。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及国内投融资环境逐步改善,有望重燃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的新药研发热情,建议关注国内全球化、平台型CXO龙头企业。 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全年工作任务,葛均波建议鼓励三甲医院率先采购创新药。2024《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医疗卫生健康领域诸多内容,具体包括:1)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2)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3)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等等。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多份建议都与医疗领域的体系创新相关。他呼吁加快医保体系创新,特别是在创新药价值评估方面,必须依托专业和科学的理论研究;他建议打通创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优化医疗机构考核规则,在制度层面建立创新药快速审批入院绿色通道,对采购创新药放开药品品规、“药/耗占比”等考核指标限制,通过考核奖励鼓励三甲医院率先采购创新药。 风险提示 KEY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团队介绍 邓周宇,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先后供职于国海证券、国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上海证券。历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部董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广泛覆盖:行业政策、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业、中药行业、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研究。曾获得:金融界最佳分析师(2013年第1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4年第3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2014年入围、2017年公募组第5名,2021年总榜单第3名、2022年总榜单第1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2014第1名)、金翼奖最佳分析师(2017年、2018年)、万得金牌分析师(2014年、2016年)、东方财富网100强分析师(2021年)。 王真真,研究员,巴黎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复星医药、凯捷咨询、德勤等,拥有产业、咨询、一二级投融资的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覆盖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尤靖宜,研究助理,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分析硕士,覆盖化学原料药、医疗设备等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免责声明 报告名称:《全球及国内投融资逐步恢复,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全年工作任务——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40304-0308)》;发布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日期:2024年3月9日,署名分析师:邓周宇 SAC编号:S0870523040002,张林晚 SAC编号:S0870523010001,王真真 SAC编号:S0870524030001;联系人:尤靖宜 SAC编号:S0870122080015。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投资摘要 KEY 2024M2全球及国内医药生物投融资环境继续回暖。据动脉橙产业智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2月,全球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193起融资事件(不包括IPO、定向增发等),披露融资总额约76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共发生60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额约9.25亿美元;海外市场共发生133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额超66.75亿美元。从交易金额、融资事件数量及新兴领域专注度等方面环比2024M1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融资情况,2024M2投融资规模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额环比上升约79.68%。在医药生物细分领域,2024M2全球共发生56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额约22.28亿美元(2024M1全球融资事件和金额分别为95起和22.15亿美元)。此外,据智药局统计,2024年2月,国内共有24家涉及新药研发企业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披露总金额约50.36亿人民币,同比上月增长27.36%,增速平稳;2月已披露的中后期项目成绩亮眼,亿元级别融资事件占据高达82%的比例。我们认为,随着全球及国内投融资环境逐步改善,有望重燃Big Pharma和Biotech公司的新药研发热情,建议关注国内全球化、平台型CXO龙头企业。 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全年工作任务,葛均波建议鼓励三甲医院率先采购创新药。2024《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医疗卫生健康领域诸多内容,具体包括:1)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2)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3)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等等。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多份建议都与医疗领域的体系创新相关。他呼吁加快医保体系创新,特别是在创新药价值评估方面,必须依托专业和科学的理论研究;他建议打通创新药入院“最后一公里”,优化医疗机构考核规则,在制度层面建立创新药快速审批入院绿色通道,对采购创新药放开药品品规、“药/耗占比”等考核指标限制,通过考核奖励鼓励三甲医院率先采购创新药。 风险提示 KEY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团队介绍 邓周宇,上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大消费组长&医药首席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先后供职于国海证券、国信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上海证券。历任:医药行业分析师、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研究部董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广泛覆盖:行业政策、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业、中药行业、互联网医疗、商业健康险研究。曾获得:金融界最佳分析师(2013年第1名)、新财富最佳分析师(2014年第3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2014年入围、2017年公募组第5名,2021年总榜单第3名、2022年总榜单第1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2014第1名)、金翼奖最佳分析师(2017年、2018年)、万得金牌分析师(2014年、2016年)、东方财富网100强分析师(2021年)。 王真真,研究员,巴黎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就职于复星医药、凯捷咨询、德勤等,拥有产业、咨询、一二级投融资的复合背景,目前主要覆盖创新药、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张林晚,分析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学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金融硕士,医药和金融专业复合背景,3年医药行业研究经历,覆盖创新药、原料药、中药等领域,2021年加入上海证券。 尤靖宜,研究助理,伦敦国王学院金融分析硕士,覆盖化学原料药、医疗设备等领域,2022年加入上海证券。 免责声明 报告名称:《全球及国内投融资逐步恢复,两会定调医疗健康行业全年工作任务——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0240304-0308)》;发布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日期:2024年3月9日,署名分析师:邓周宇 SAC编号:S0870523040002,张林晚 SAC编号:S0870523010001,王真真 SAC编号:S0870524030001;联系人:尤靖宜 SAC编号:S0870122080015。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参考,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对本公众号内容进行独立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因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收、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在任何情况下,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不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内容所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公众号不是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出具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除非另有说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版权均为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分发、复制、修改、发表、刊载或仿制本公众号所载内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