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地市2023经济财政债务大盘点
(以下内容从广发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 要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经济财政债务数据的发债地市数量超过240个,本文对其进行盘点。2023年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经济大省挑大梁。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广东和河北整体经济实力较强,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的地市比例均超过50%。从GDP增速来看,有94个地市增速在6.0%(含)以上,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共有12个地市GDP增速在7.0%以上,数量占全国的36%。 低基数下,2023年多数地市财力“量增质升”。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福建、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0亿元以上的地市占比超过50%。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来看,有233个地市实现了增长,占已披露地市数量的九成以上。财政收入质量方面,有130个地市税收占比上升,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四川四个经济大省。有174个地市财政自给率上升,其中广东有19个,深圳、汕尾和云浮上升幅度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 债务负担方面,2023年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下降。整体来看,江苏、浙江、湖南和江西多数地市城投债务率偏高,而华北地区和广东多数地市较低。城投债务率在750%以上的41个地市中,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分别有10个、7个、4个、4个,四省合计占比超过六成,与发债城投较多有一定关系。从城投债务率变化来看,有113个地市实现下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等省份。2023年近八成地市政府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上升,主要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三亚、昭通、崇左、日喀则、普洱、商洛、延边政府债务率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主要是财力改善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 综合经济财政债务数据表现来看,长春、宿迁、海口、连云港、宁德、凉山州、绵阳、舟山、达州、三亚、荆门、哈密、昭通、攀枝花、内江、自贡、防城港、崇左等地市改善较为明显,同时满足2023年GDP增速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以上、城投债务率和政府债务率实现双降。 核心假设风险。数据统计范围局限性;经济发展超预期;城投平台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经济财政债务数据的发债地市数量超过240个,本文对其进行盘点。经济方面,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结束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国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经济大省地市挑大梁,GDP排名前五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四川共有12个地市GDP增速在7.0%以上,数量占全国的36%。 财政方面,低基数下,2023年多数地市财政收入“量增质升”,有233个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数量占已披露地市的九成以上,并且多数财政收入质量提升,这体现为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提高。 债务负担方面,2023年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下降,近八成地市政府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上升,这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 综合经济财政债务数据表现来看,长春、宿迁、海口、连云港、宁德、凉山州、绵阳、舟山、达州、三亚、荆门、哈密、昭通、攀枝花、内江、自贡、防城港、崇左等地市改善较为明显,同时满足2023年GDP增速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以上、城投债务率和政府债务率实现双降。 1 2023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经济大省挑大梁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GDP规模、GDP同比增速的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地级市、自治州、盟、地区,本文为了简便将地级行政单位统称“地市”)分别有244个、247个。 从GDP总量来看,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广东和河北的地市经济实力整体较强,超过3000亿元的地市比例超过一半,其中江苏、山东和广东有10个以上地市超过3000亿元。已披露GDP规模的地市中,深圳、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和武汉超过2万亿元,其中深圳为3.5万亿元,仍居全国首位,杭州和武汉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常州和烟台2023年首次破万亿元,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地市数量增加至22个,主要位于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传统经济强省。??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结束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国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具体来看,有94个地市增速在6.0%(含)以上,145个地市GDP增速在全国水平(5.2%)以上。从具体地市来看,海南三亚、儋州,新疆哈密,江苏连云港,内蒙古包头、西藏日喀则6个地市GDP增速较高,在1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和儋州增速分居第一和第二位,一方面是GDP规模本身较小,另一方面是2022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 分区域来看,2023年经济大省地市挑大梁,GDP增速整体高于全国。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经济大省挑大梁”。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2023年经济大省的一些地市表现亮眼。我们将GDP排名前五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四川视为经济大省,这五个省份共有12个地市2023年GDP增速在7.0%以上,数量占全国的36%,其中江苏连云港、浙江舟山和四川绵阳增速更高,在8.0%(含)以上。与此同时,全国GDP增速在6.0%以上的94个地市中,这五个省份占比46%。 从2023年GDP增速变化来看,全国有近200个地市相较2022年上升。其中,海南三亚市、儋州市和海口市,吉林长春市和吉林市,西藏日喀则市,辽宁盘锦市上升幅度较大,在8个百分点及以上。? 2 低基数下,2023多数地市财政收入“量增质升”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的地市共252个,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地市财力较强。具体来看,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福建、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0亿元以上的地市占比超过50%,其中江苏下辖的13个地市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在250亿元以上。此外,福建宁德,河南周口,湖南衡阳和岳阳,江西吉安,四川泸州、凉山和绵阳,内蒙古包头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跻身200亿元行列。而云南、广西和甘肃地市财政实力较弱,多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下。 2023年,多数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2022年国家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再叠加疫情影响,各市财政收入基数较低。因此,2023年有233个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数量占已披露地市的九成以上。 其中,吉林延边,广西防城港,西藏日喀则和拉萨,云南普洱、昭通和德宏州,新疆阿勒泰增速更高,在30%以上,这些地市多数2022年基数较低,并且2023年大力盘活资产资源,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较多。而云南红河州、广西梧州、江西景德镇、河北廊坊、黑龙江大庆2023年增速为负,并且2022年也为负。 2023年多数地市财政收入质量提升,体现为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提高。已披露数据的206个地市中,有130个税收占比上升,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和四川,每个省份都有10个(含)以上地市。江苏连云港、贵州黔西南州税收占比上升幅度超过15个百分点,主要是增值税增长较多,增幅在60%以上。此外,江苏和浙江地市的税收占比普遍较高,基本都在70%以上,其中分别有4个和6个在80%以上。? 财政自给率方面,245个披露数据的地市中有174个相较2022年上升,其中广东有19个,深圳、汕尾和云浮上升幅度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安徽、云南、江苏、浙江、四川有10个(含)地市财政自给率较2022年上升。此外,全国财政自给率在80%以上的10个地市中,大部分位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 3 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下降,而近八成政府债务率有所上升 债务负担方面,我们用城投债务率(发债城投有息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衡量,仅供投资者参考。 城投债务率方面,江苏、浙江、湖南和江西多数地市偏高,而华北地区和广东多数地市较低。此外,2023年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较2022年下降。从政府债务率来看,近八成地市有所上升,这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 具体来看,城投债务率在750%以上的41个地市中,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分别有10个、7个、4个、4个,四省合计占比超过六成。城投债务率在750%以上的地市中,大部分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较大,有33个地市2023Q3城投有息债务超过1500亿元。而其余地市虽然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尚可,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低,都不足150亿元,因此城投债务率较高。 43个地市城投债务率小于100%,其中广东有12个,辽宁有7个,山西有6个,云南有5个。43个城投债务率较低的地市中,多数发债城投数量较少,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小,其中有32个地市2023Q3城投有息债务不足100亿元。而深圳尽管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达到3538亿元,但财政实力强,所以城投债务率较低,为86%。? 从城投债务率变化来看,已有数据的252个地市中,有113个城投债务率相较2022年下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等省份。其中有11个地市城投债务率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贵州数量最多,为3个,主要得益于20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多,且城投有息债务下降或基本持平。而绍兴、湖州、景德镇和开封城投债务率上升超过150个百分点,其中绍兴和湖州城投有息债务增加较多,而景德镇和开封主要是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 截至2024年3月1日,同时披露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数据的地市有223个。其中,贵州、云南、湖南、甘肃和辽宁等政府债务率在500%以上的地市数量占比较高,均在四分之三以上。其中,贵州9个地市政府债务率均在700%以上。而浙江、湖北、江苏、山东政府债务率在500%以上的地市占比不到20%。 从政府债务率变化来看,近八成地市较2022年上升,主要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其中湖南湘潭,贵州黔西南州,广西来宾、梧州和桂林,甘肃平凉和天水,江西景德镇,辽宁盘锦,广东茂名,河南开封政府债务率上升超过150个百分点,这些地市多数2023年政府债务余额增加超过百亿元,并位于发行特殊再融资债规模较大的省份。而三亚、昭通、崇左、日喀则、普洱、商洛、延边2023年政府债务率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主要是财力改善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范围局限性:本报告仅根据已披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经济发展超预期:若经济发展超预期,可能导致地方经济、财政和债务形势发生变化。 城投平台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如果城投平台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可能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区域经济盘点系列 之一: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财政与化债大盘点 已外发报告标题:《2024区域经济盘点之二——240+地市2023经济财政债务大盘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3月6日 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姜 丹,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1,邮箱:jiangdan@gf.com.cn 联系人: 曾禹童,SAC 执证号:S0260122080340,邮箱:zengyutong@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摘 要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经济财政债务数据的发债地市数量超过240个,本文对其进行盘点。2023年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经济大省挑大梁。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广东和河北整体经济实力较强,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的地市比例均超过50%。从GDP增速来看,有94个地市增速在6.0%(含)以上,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作为经济大省,共有12个地市GDP增速在7.0%以上,数量占全国的36%。 低基数下,2023年多数地市财力“量增质升”。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福建、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0亿元以上的地市占比超过50%。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来看,有233个地市实现了增长,占已披露地市数量的九成以上。财政收入质量方面,有130个地市税收占比上升,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四川四个经济大省。有174个地市财政自给率上升,其中广东有19个,深圳、汕尾和云浮上升幅度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 债务负担方面,2023年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下降。整体来看,江苏、浙江、湖南和江西多数地市城投债务率偏高,而华北地区和广东多数地市较低。城投债务率在750%以上的41个地市中,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分别有10个、7个、4个、4个,四省合计占比超过六成,与发债城投较多有一定关系。从城投债务率变化来看,有113个地市实现下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等省份。2023年近八成地市政府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上升,主要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三亚、昭通、崇左、日喀则、普洱、商洛、延边政府债务率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主要是财力改善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 综合经济财政债务数据表现来看,长春、宿迁、海口、连云港、宁德、凉山州、绵阳、舟山、达州、三亚、荆门、哈密、昭通、攀枝花、内江、自贡、防城港、崇左等地市改善较为明显,同时满足2023年GDP增速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以上、城投债务率和政府债务率实现双降。 核心假设风险。数据统计范围局限性;经济发展超预期;城投平台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经济财政债务数据的发债地市数量超过240个,本文对其进行盘点。经济方面,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结束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国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经济大省地市挑大梁,GDP排名前五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四川共有12个地市GDP增速在7.0%以上,数量占全国的36%。 财政方面,低基数下,2023年多数地市财政收入“量增质升”,有233个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数量占已披露地市的九成以上,并且多数财政收入质量提升,这体现为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提高。 债务负担方面,2023年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下降,近八成地市政府债务率(一般预算财力口径)上升,这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 综合经济财政债务数据表现来看,长春、宿迁、海口、连云港、宁德、凉山州、绵阳、舟山、达州、三亚、荆门、哈密、昭通、攀枝花、内江、自贡、防城港、崇左等地市改善较为明显,同时满足2023年GDP增速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以上、城投债务率和政府债务率实现双降。 1 2023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经济大省挑大梁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GDP规模、GDP同比增速的地级行政单位(包括地级市、自治州、盟、地区,本文为了简便将地级行政单位统称“地市”)分别有244个、247个。 从GDP总量来看,江苏、福建、山东、浙江、广东和河北的地市经济实力整体较强,超过3000亿元的地市比例超过一半,其中江苏、山东和广东有10个以上地市超过3000亿元。已披露GDP规模的地市中,深圳、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和武汉超过2万亿元,其中深圳为3.5万亿元,仍居全国首位,杭州和武汉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常州和烟台2023年首次破万亿元,全国“GDP万亿元俱乐部”地市数量增加至22个,主要位于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等传统经济强省。?? 2023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结束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国各地市GDP增速均为正。具体来看,有94个地市增速在6.0%(含)以上,145个地市GDP增速在全国水平(5.2%)以上。从具体地市来看,海南三亚、儋州,新疆哈密,江苏连云港,内蒙古包头、西藏日喀则6个地市GDP增速较高,在1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和儋州增速分居第一和第二位,一方面是GDP规模本身较小,另一方面是2022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 分区域来看,2023年经济大省地市挑大梁,GDP增速整体高于全国。2022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经济大省挑大梁”。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2023年经济大省的一些地市表现亮眼。我们将GDP排名前五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四川视为经济大省,这五个省份共有12个地市2023年GDP增速在7.0%以上,数量占全国的36%,其中江苏连云港、浙江舟山和四川绵阳增速更高,在8.0%(含)以上。与此同时,全国GDP增速在6.0%以上的94个地市中,这五个省份占比46%。 从2023年GDP增速变化来看,全国有近200个地市相较2022年上升。其中,海南三亚市、儋州市和海口市,吉林长春市和吉林市,西藏日喀则市,辽宁盘锦市上升幅度较大,在8个百分点及以上。? 2 低基数下,2023多数地市财政收入“量增质升” 截至2024年3月1日,已披露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的地市共252个,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等省份地市财力较强。具体来看,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福建、江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0亿元以上的地市占比超过50%,其中江苏下辖的13个地市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在250亿元以上。此外,福建宁德,河南周口,湖南衡阳和岳阳,江西吉安,四川泸州、凉山和绵阳,内蒙古包头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跻身200亿元行列。而云南、广西和甘肃地市财政实力较弱,多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下。 2023年,多数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2022年国家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再叠加疫情影响,各市财政收入基数较低。因此,2023年有233个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增长,数量占已披露地市的九成以上。 其中,吉林延边,广西防城港,西藏日喀则和拉萨,云南普洱、昭通和德宏州,新疆阿勒泰增速更高,在30%以上,这些地市多数2022年基数较低,并且2023年大力盘活资产资源,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较多。而云南红河州、广西梧州、江西景德镇、河北廊坊、黑龙江大庆2023年增速为负,并且2022年也为负。 2023年多数地市财政收入质量提升,体现为税收占比和财政自给率提高。已披露数据的206个地市中,有130个税收占比上升,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和四川,每个省份都有10个(含)以上地市。江苏连云港、贵州黔西南州税收占比上升幅度超过15个百分点,主要是增值税增长较多,增幅在60%以上。此外,江苏和浙江地市的税收占比普遍较高,基本都在70%以上,其中分别有4个和6个在80%以上。? 财政自给率方面,245个披露数据的地市中有174个相较2022年上升,其中广东有19个,深圳、汕尾和云浮上升幅度均在5个百分点以上。安徽、云南、江苏、浙江、四川有10个(含)地市财政自给率较2022年上升。此外,全国财政自给率在80%以上的10个地市中,大部分位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 3 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下降,而近八成政府债务率有所上升 债务负担方面,我们用城投债务率(发债城投有息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债务率(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衡量,仅供投资者参考。 城投债务率方面,江苏、浙江、湖南和江西多数地市偏高,而华北地区和广东多数地市较低。此外,2023年四成以上地市城投债务率较2022年下降。从政府债务率来看,近八成地市有所上升,这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 具体来看,城投债务率在750%以上的41个地市中,江苏、浙江、江西和湖南分别有10个、7个、4个、4个,四省合计占比超过六成。城投债务率在750%以上的地市中,大部分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较大,有33个地市2023Q3城投有息债务超过1500亿元。而其余地市虽然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尚可,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低,都不足150亿元,因此城投债务率较高。 43个地市城投债务率小于100%,其中广东有12个,辽宁有7个,山西有6个,云南有5个。43个城投债务率较低的地市中,多数发债城投数量较少,城投有息债务规模小,其中有32个地市2023Q3城投有息债务不足100亿元。而深圳尽管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达到3538亿元,但财政实力强,所以城投债务率较低,为86%。? 从城投债务率变化来看,已有数据的252个地市中,有113个城投债务率相较2022年下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陕西等省份。其中有11个地市城投债务率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贵州数量最多,为3个,主要得益于20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多,且城投有息债务下降或基本持平。而绍兴、湖州、景德镇和开封城投债务率上升超过150个百分点,其中绍兴和湖州城投有息债务增加较多,而景德镇和开封主要是因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滑。? 截至2024年3月1日,同时披露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数据的地市有223个。其中,贵州、云南、湖南、甘肃和辽宁等政府债务率在500%以上的地市数量占比较高,均在四分之三以上。其中,贵州9个地市政府债务率均在700%以上。而浙江、湖北、江苏、山东政府债务率在500%以上的地市占比不到20%。 从政府债务率变化来看,近八成地市较2022年上升,主要和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有关。其中湖南湘潭,贵州黔西南州,广西来宾、梧州和桂林,甘肃平凉和天水,江西景德镇,辽宁盘锦,广东茂名,河南开封政府债务率上升超过150个百分点,这些地市多数2023年政府债务余额增加超过百亿元,并位于发行特殊再融资债规模较大的省份。而三亚、昭通、崇左、日喀则、普洱、商洛、延边2023年政府债务率下降超过100个百分点,主要是财力改善明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都在20%以上。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范围局限性:本报告仅根据已披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存在一定局限性。 经济发展超预期:若经济发展超预期,可能导致地方经济、财政和债务形势发生变化。 城投平台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如果城投平台发生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可能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 区域经济盘点系列 之一: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财政与化债大盘点 已外发报告标题:《2024区域经济盘点之二——240+地市2023经济财政债务大盘点》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3月6日 作者: 刘 郁,SAC 执证号:S0260520010001,SFC CE No.BPM217,邮箱:shliuyu@gf.com.cn 姜 丹,SAC 执证号:S0260520030001,邮箱:jiangdan@gf.com.cn 联系人: 曾禹童,SAC 执证号:S0260122080340,邮箱:zengyutong@gf.com.cn 法律声明 请向下滑动参见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内容的完整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相关客户须经过广发证券投资者适当性评估程序。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若使用本微信号推送内容,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解读及指导,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的星标、点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