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新质生产力”包含的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新质生产力”包含的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作者:微信公众号【湘财证券】/ 发布时间:2024-03-07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湘财证券《“新质生产力”包含的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期待》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持续回暖,上证指数上涨0.74%,深证成指上涨4.03%,创业板指上涨3.74%,科创50上涨6.67%。从行业指数层面来看,计算机、电子和通信领涨,涨幅均超6%,而银行和交通运输表现较差,跌幅超1%。随着宏观层面降准、降息及各项救市政策不断提出,前期微观层面雪球敲入、两融问题所带来的风险逐步出清,市场流动性明显改善,A股左侧底部基本确认,短期超跌反弹后,仍需等待信心的进一步恢复。短期对市场中性偏乐观,中期维度看好市场一季度的表现。 后市展望 海外方面,美国1月核心PCE同比回落至2.8%,符合此前预期。核心商品偏弱反弹,食品分项有所反弹但能源分项仍然偏弱,PCE通胀符合预期一定程度缓解了市场对于通胀再度超预期回升的担忧,市场降息预期有所升温。欧元区方面,工业信心指数、服务业信心指数以及零售信心指数均下行,结合制造业PMI的低迷,欧元区经济或将进一步走弱。 国内方面,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2月制造业PMI小幅下行至49.1%,服务业PMI指数显著上升至51.0%,综合 PMI产出指数50.9%,与上月持平,整体经济景气度稳定。但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其中由于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因而对市场需求拖累明显,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一季度财政政策预计进一步发力,2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显著加快后,3月发行量将进一步加大至万亿规模,基建投资有望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当下正处于经济稳增长关键时期,静待“两会”的具体政策。历年两会报告重点方向往往蕴含全年重要投资主题,本次两会对经济政策的定调或更加积极,GDP目标预计5%左右,货币政策可能还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财政政策或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后续培育新动能或是本次两会的重点,政策或发力新质生产力。 2024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1、24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与23年基本一致。报告提出,GDP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与2023年保持一致,新增就业人数表述由“1200万人左右”改为“1200万人以上”。赤字率3%与23年保持一致,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较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 2、重提单位GDP能耗目标。报告提出,单位GDP能耗降低2.5%,23年表述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GDP能耗下降3%,22年提出“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23年也未提及具体能耗目标。我们认为不能将能耗目标简单理解为收缩性政策,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24年能耗目标指标的限制比21年以前更加温和。同时结合24年3月1日国常会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出的,“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我们预计两个政策可能有一定结合。 3、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报告提出,今年先发行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并表示“拟连续几年发行”,这一表态超出市场预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将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能起到一定的拉动内需作用,不能简单理解为逆周期调节。 4、“避免资金沉淀空转”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会更加关注传导机制的畅通,会更加重视货币宽松向信贷修复的传导,盘活存量信贷资源、提升效能可能继续推进,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不会过度宽松。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意味着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有所提升。 5、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其中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是比较突出的亮点。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方面令人印象深刻? 1、关于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在2023年基数较高的背景下,这一目标整体积极,地产风险的化解、新质生产力的推进将是重要方面。从地方两会来看,各地区都已经制定经济增速目标,预计今年全国经济整体增速和去年保持一致。 年初以来,政策在地产需求端、融资端等领域频繁出台,后续地产链的政策预期也在加强,整个地产链都将受益于地产风险的化解和需求的边际好转。 往后看,伴随刺激内需、鼓励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持续部署,经济新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壮大。 2、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 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整体来看,今年的财政政策会在延续稳健基调的情况下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呵护作用。 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如何看待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 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要求下,预计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考虑到年初已经进行了降准降息,后续进一步宽松的幅度和时点有待观察。 今年货币政策将延续去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基调,在呵护经济修复的同时,不搞大水漫灌。 从目前的经济增长预期来看,后续利率有一定的下调空间,但前期降准、LPR降息后,后续降准降息具体何时开展以及开展力度,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经济数据的情况。此外海外流动性正处于反复摇摆状态,人民币汇率的压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3、“新质生产力”包含的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期待 “新质生产力”所包含的主要发展方向值得期待,主要包括新兴行业和未来产业。投资机会或围绕着科技成长、红利、设备更新三条主线。” 一是以AI产业链、高端制造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方向,当前扶持新动能、培养高精尖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仍然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政策支持叠加产业趋势向上的催化下,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增量空间仍然广阔。 二是红利方向,当前A股市场中仍然有不少股息率高、收益稳定的优质企业,在长期利率下行趋势中,高股息资产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三是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方向,包括汽车、食品饮料、医药等。 市场风偏继续回升 两会题材备受关注 上周最瞩目数据的是成交量,连续四天在万亿以上(周一9972),周三仅上午就接近万亿,成交极度活跃,换手热度提升,银行、公共事业等防御性板块整体下跌,归因于市场的风险偏好随着近期市场的上涨已经明显提升。北向资金大幅流入超200亿,累计总额回升至1.8万亿。主题版块上,上周拔得头筹的依旧是AI,计算机、电子、通信,周中传出的纯血统国产算力、华为链点燃半导体行情。此外,周中传DMA业务受限,活跃了数周的微盘股进入调整,权重开始有所表现。上周主流指数均上涨收盘,沪指收复3000点,深证涨4.03%,总体来讲是胜利的一周。 消息面,3月4日临近,两会关注度逐渐升温,地方两会普遍提及的氢能上周受到额外关注,此外,政治局官方定调”新质生产力“后,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半导体、机器人、算力等板块资金热捧。除了政策面推演,产业端也有新信息放出,7nm芯片先进产能稳定量产,EUV极紫外线光刻系统产线项目上马等。周五,2月PMI数据公布,环比下降0.1至49.1%。考虑春节假期因素,生产回落负贡献为本月的PMI,新订单回落2.6%,需求依旧较弱。企业结构上看,大中型企业基本平稳回升,占据较大基数的小型企业受到影响更大。 组合层面,除既有覆盖环节,我们近期新增了对军工中卫星、船舶及医药中呼吸道检测方向的关注,卫星板块受益于星座组网加速表现不俗,航天科工发布蓝皮书指出年内预计将实施超过100次卫星发射任务,相关产业链产业进程值得重点关注。呼吸道检测方向由于需求高涨+供给渗透+政策支持,生机勃勃成为高速成长期赛道。我国呼吸道疾病从去年年底开始处于高爆发期,多种病原体交叉感染,包括甲乙流、新冠等。随着新冠检测的普及极大提升了病原体检测在医生、患者群体中的认识度和接受度,呼吸道检测业务在今年有望高速成长。综合来看,过往连续两个月的极致行情下,基本面暂时让位于情绪和筹码,但这种反常态不会一直持续。进入三月,接近季报披露期,检视品种基本面仍旧是第一要务。 上周上证指数上涨0.74%,沪深300上涨1.38%,创业板指上涨3.74%。板块方面,计算机、电子、通信领涨,美容护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领跌。 国内方面,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市场对于政策解读偏向积极,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等板块走强。此外,春节后开市以来DMA业务规模稳步下降,日均成交量占全市场成交比例约3%,DMA业务平稳降杠杆,有助于市场风险防控,证监会的相关表态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利于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海外方面,美国最新发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去年四季度GDP有所下修,修正后为增长3.2%、略低于首次预估值3.3%,主要反映了对私人库存投资等指标的下修。在美国依然存在通胀压力、经济略弱于预期的情况下,投资者对美联储快速降息的预期继续减弱。 上周A股市场震荡上行,小市值微盘股延续上涨,显示市场微观流动性有所改善。临近两会,市场可能重回政策关注窗口,我们在态度上相对谨慎一些。 期权&期指 上周期权标的指数普遍上涨,除50指数下跌近1%以外,其他标的指数均上涨,其中科创板指数涨幅最大,涨幅近7%,300指数和深100涨幅最小,涨幅约1.5%,其他指数涨幅均超3%。期权市场情绪乐观,大部分期权曲面呈现右偏,虚值认购期权隐含波动率大于虚值认沽期权隐含波动率,其中50ETF和50指数期权波动率曲面偏斜最为显著。上周各品种期权隐含波动率涨跌不一,其中50和300期权实际波动率和隐含波动率均有所下降,500、创业板和科创板隐含波动率涨幅较大,波动率绝对值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波动率期限结构方面,部分品种近月隐含波动率高于远月隐含波动率,可关注日历价差交易机会。跨品种方面,结合实际波动率情况,可关注50和300跨品种套利机会。 大宗商品 通胀问题仍是美联储密切关注的重点。鉴于去年前两个季度通胀基数偏高,对本月同比通胀数据产生了显著影响。但从环比视角分析,通胀仍展现出一定的韧性,这导致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有所降低。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逐步迈入主动补库阶段,短期内注入的经济活力可能会维持通胀的韧性,并促使经济数据呈现偏强态势,这进一步推迟了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在国内层面,2月份制造业PMI偏低,这主要是由于春节淡季以及行业景气度有待修复所致。相对而言,服务业PMI呈现回暖态势,这主要归因于节日出行和居民消费的增加。从政策层面来看,两会前夕政策信号密集释放,涵盖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措施。其中,与制造业相关的消费刺激政策将有助于有效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和消费承接不力的问题。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