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总产值超1.7万亿元,新技术进入爆发期!全面梳理光伏的新机遇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光伏总产值超1.7万亿元,新技术进入爆发期!全面梳理光伏的新机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周三新能源板块盘中大幅上涨,光伏、锂电池、风电等多个板块领涨。究其原因,重磅会议多项政策均涉及新能源领域,这引来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2023年新能源和未来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2024年政策面将继续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作为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光伏行业仍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并在技术迭代升级的支持下实现新的发展。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光伏需求快速增长,2023年行业总产值超1.7万亿元 2023年,国内继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 光伏在2023年依然出现了较快的发展,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速达17.1%。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光伏原料、中间产品、组件等多个环节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①原料:2023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43万吨,同比大增66.9%; ②硅片:2023年硅片产量达到622GW,同比增长67.5%; ③电池:2023年晶硅电池产量超过545GW,同比大增64.9%; ④组件:2023年晶硅组件产量高达499GW,同比增速为69.3%。 然而2023年光伏产业链面临较为严峻的供给压力,最终导致产量大增被价格大跌拖累,行业产值增速大幅回落。 说完行业供给层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行业的需求面。光伏组件下游直接面向光伏发电厂和户用光伏市场。光伏电站投资巨大,一般包括设备采购、建安工程、土地等成本,其中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约占60%。根据CPIA数据,2021年我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成本为4.15元/W,组件成本占比约46%;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初始投资成本为3.74元/W,组件成本占比约五成。户用光伏则多数依附在建筑物上,形成BIPV、BAPV等应用场景。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216.88GW,同比增速接近1.5倍。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在上游价格下行的影响下,光伏行业需求出现修复。 在强劲的下游需求影响下,低位的光伏日渐获得市场的关注,时常有高光表现。今天,我们就聚焦光伏行业主流技术路线,寻找行业新机遇。 2、TOPCon、BC电池强势崛起,巨头抢占新技术路线 硅片经过制绒、刻蚀、电路印刷等复杂流程之后,则可以生产电池片。电池片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集中体现,整个行业在光电转换效率与生产成本之间寻找平衡。 在这里,我们首先科普一下光伏主要技术路线的区别。 此前光伏技术呈现PERC一家独大的局面,PERC英文全称为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译成汉语就是“钝化发射器和后部接触”。业内使用氧化铝膜来钝化电池片背面,这样可以提高开路电压、背面反射,进而提升电池效率。 TOPCon英文全称为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也就是“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由于PERC电池受限于p型硅片质量和结构设计,光电转化效率难以提升,TOPCon电池则可以通过n型衬底提升电池效率。n型TOPCon电池使用超薄氧化硅来高效钝化电池背面,将电池平均效率提升至23.5%。 HJT又称HIT、HDT,英文全称则为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film,汉语译为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异质结电池需要在硅片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具有工艺温度低、钝化效果好等优势。 n-TOPCon电池为何能先于HJT电池成为行业新星呢? 首先,与主流的PERC电池相比,n-TOPCon电池只需要升级非晶硅沉积、镀膜设备,产线兼容性较高;HJT电池产线则完全不同,需要新建产线。 其次,n-TOPCon电池使用高温浆料,生产成本与PERC电池相比变化不大;HJT电池则需要使用低温浆料、耗量大,生产成本较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N型TOPCon电池组件出货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关键的光伏产品。然而,在去年9月,随着隆基绿能全面加入BC电池阵营,未来光伏技术路线仍然存在较大变数。 BC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以与多种光伏技术结合,极限光电转化效率能够赶超HJT电池。去年12月中旬,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综合使用HJT和BC技术),获得27.09%的电池转换效率。 展望未来,随着巨头加码BC电池,该种光伏技术将逐渐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根据iFinD数据库,BC电池概念股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环、福斯特、先导智能、爱旭股份、横店东磁、捷佳伟创、奥特维、微导纳米、钧达股份等。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6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周三新能源板块盘中大幅上涨,光伏、锂电池、风电等多个板块领涨。究其原因,重磅会议多项政策均涉及新能源领域,这引来市场高度关注。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提出2023年新能源和未来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 2024年政策面将继续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能源自主安全保障能力,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作为新能源重要组成部分,光伏行业仍将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并在技术迭代升级的支持下实现新的发展。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光伏需求快速增长,2023年行业总产值超1.7万亿元 2023年,国内继续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 光伏在2023年依然出现了较快的发展,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同比增速达17.1%。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23年光伏原料、中间产品、组件等多个环节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①原料:2023年多晶硅产量超过143万吨,同比大增66.9%; ②硅片:2023年硅片产量达到622GW,同比增长67.5%; ③电池:2023年晶硅电池产量超过545GW,同比大增64.9%; ④组件:2023年晶硅组件产量高达499GW,同比增速为69.3%。 然而2023年光伏产业链面临较为严峻的供给压力,最终导致产量大增被价格大跌拖累,行业产值增速大幅回落。 说完行业供给层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顾行业的需求面。光伏组件下游直接面向光伏发电厂和户用光伏市场。光伏电站投资巨大,一般包括设备采购、建安工程、土地等成本,其中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约占60%。根据CPIA数据,2021年我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成本为4.15元/W,组件成本占比约46%;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初始投资成本为3.74元/W,组件成本占比约五成。户用光伏则多数依附在建筑物上,形成BIPV、BAPV等应用场景。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216.88GW,同比增速接近1.5倍。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在上游价格下行的影响下,光伏行业需求出现修复。 在强劲的下游需求影响下,低位的光伏日渐获得市场的关注,时常有高光表现。今天,我们就聚焦光伏行业主流技术路线,寻找行业新机遇。 2、TOPCon、BC电池强势崛起,巨头抢占新技术路线 硅片经过制绒、刻蚀、电路印刷等复杂流程之后,则可以生产电池片。电池片是光伏技术进步的集中体现,整个行业在光电转换效率与生产成本之间寻找平衡。 在这里,我们首先科普一下光伏主要技术路线的区别。 此前光伏技术呈现PERC一家独大的局面,PERC英文全称为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译成汉语就是“钝化发射器和后部接触”。业内使用氧化铝膜来钝化电池片背面,这样可以提高开路电压、背面反射,进而提升电池效率。 TOPCon英文全称为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也就是“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由于PERC电池受限于p型硅片质量和结构设计,光电转化效率难以提升,TOPCon电池则可以通过n型衬底提升电池效率。n型TOPCon电池使用超薄氧化硅来高效钝化电池背面,将电池平均效率提升至23.5%。 HJT又称HIT、HDT,英文全称则为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film,汉语译为晶体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异质结电池需要在硅片上沉积非晶硅薄膜,具有工艺温度低、钝化效果好等优势。 n-TOPCon电池为何能先于HJT电池成为行业新星呢? 首先,与主流的PERC电池相比,n-TOPCon电池只需要升级非晶硅沉积、镀膜设备,产线兼容性较高;HJT电池产线则完全不同,需要新建产线。 其次,n-TOPCon电池使用高温浆料,生产成本与PERC电池相比变化不大;HJT电池则需要使用低温浆料、耗量大,生产成本较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N型TOPCon电池组件出货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关键的光伏产品。然而,在去年9月,随着隆基绿能全面加入BC电池阵营,未来光伏技术路线仍然存在较大变数。 BC作为一种平台技术,可以与多种光伏技术结合,极限光电转化效率能够赶超HJT电池。去年12月中旬,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背接触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BC,综合使用HJT和BC技术),获得27.09%的电池转换效率。 展望未来,随着巨头加码BC电池,该种光伏技术将逐渐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根据iFinD数据库,BC电池概念股包括: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TCL中环、福斯特、先导智能、爱旭股份、横店东磁、捷佳伟创、奥特维、微导纳米、钧达股份等。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6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