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宏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稳中求进
(以下内容从中银证券《【中银宏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稳中求进》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摘要 目标设定稳中有进。中央财政加力提质增效。促消费、扩投资并举。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目标设定稳中有进。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通胀、粮食安全目标与2023年持平。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反映出当前政策端对“稳就业”、“稳收入”的重视度提升。此外,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整体来看,报告此次目标设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基调;在2023年几项关键目标超额完成的基础上(2023年GDP实际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2024年各项指标目标设定稳中有进。 中央财政加力提质增效。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其中,赤字率安排与2023年持平。此外,报告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据我们测算,叠加年内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实际赤字率有望达到3.7%以上。 在资金用途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而报告前文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将是年内中央财政加力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 报告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将往年“名义经济增速”指标拆分为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两项指标;这要求货币政策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均衡关系。此外,报告在货币政策部分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样是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更高要求。 促消费、扩投资并举。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消费方面,报告指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明确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及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在扩大投资方面,报告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年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安排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均较往年规模有所上升,政府投资安排相对充裕。 在投资方向上,年内有效投资向“新质生产力”倾斜。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报告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重点领域;在政策的支持下,年内电气机械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韧性超预期;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目标设定稳中有进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通胀、粮食安全目标与2023年持平。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反映出当前政策端对“稳就业”、“稳收入”的重视度提升。此外,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整体来看,报告此次目标设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基调;在2023年几项关键目标超额完成的基础上(2023年GDP实际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2024年各项指标目标设定稳中有进。 中央财政加力提质增效 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其中,赤字率安排与2023年持平。此外,报告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据我们测算,叠加年内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实际赤字率有望达到3.7%以上。 在资金用途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而报告前文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将是年内中央财政加力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 报告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将往年“名义经济增速”指标拆分为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两项指标;这要求货币政策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均衡关系。此外,报告在货币政策部分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样是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更高要求。 促消费、扩投资并举 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消费方面,报告指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明确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及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汽车消费仍将是促消费政策的重要抓手。2023年汽车消费表现强韧,社零口径下汽车消费规模实现48614亿元,在当年社零中占比10.31%,并拉动当年社零增速0.65个百分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存在着较为可观的更新需求;叠加车企降价、汽车产业转型等因素,年内汽车消费有望维持韧性。 在扩大投资方面,报告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年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安排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均较往年规模有所上升,政府投资安排相对充裕。 在投资方向上,年内有效投资向“新质生产力”倾斜。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报告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重点领域,高技术制造业是202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拉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正贡献分别为1.24 和0.48个百分点。在政策的支持下,年内电气机械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韧性超预期;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 作者声明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摘要 目标设定稳中有进。中央财政加力提质增效。促消费、扩投资并举。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目标设定稳中有进。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通胀、粮食安全目标与2023年持平。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反映出当前政策端对“稳就业”、“稳收入”的重视度提升。此外,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整体来看,报告此次目标设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基调;在2023年几项关键目标超额完成的基础上(2023年GDP实际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2024年各项指标目标设定稳中有进。 中央财政加力提质增效。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其中,赤字率安排与2023年持平。此外,报告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据我们测算,叠加年内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实际赤字率有望达到3.7%以上。 在资金用途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而报告前文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将是年内中央财政加力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 报告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将往年“名义经济增速”指标拆分为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两项指标;这要求货币政策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均衡关系。此外,报告在货币政策部分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样是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更高要求。 促消费、扩投资并举。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消费方面,报告指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明确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及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在扩大投资方面,报告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年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安排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均较往年规模有所上升,政府投资安排相对充裕。 在投资方向上,年内有效投资向“新质生产力”倾斜。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报告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重点领域;在政策的支持下,年内电气机械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韧性超预期;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目标设定稳中有进 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与2023年目标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通胀、粮食安全目标与2023年持平。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2023年的“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反映出当前政策端对“稳就业”、“稳收入”的重视度提升。此外,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报告提出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 整体来看,报告此次目标设定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基调;在2023年几项关键目标超额完成的基础上(2023年GDP实际增长5.2%,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2024年各项指标目标设定稳中有进。 中央财政加力提质增效 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2024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其中,赤字率安排与2023年持平。此外,报告提出“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据我们测算,叠加年内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2024年实际赤字率有望达到3.7%以上。 在资金用途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而报告前文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将是年内中央财政加力支持的重要领域之一。 报告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报告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要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将往年“名义经济增速”指标拆分为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两项指标;这要求货币政策关注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均衡关系。此外,报告在货币政策部分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同样是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更高要求。 促消费、扩投资并举 在扩大内需方面,报告提出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在消费方面,报告指出“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并明确提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及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汽车消费仍将是促消费政策的重要抓手。2023年汽车消费表现强韧,社零口径下汽车消费规模实现48614亿元,在当年社零中占比10.31%,并拉动当年社零增速0.65个百分点。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存在着较为可观的更新需求;叠加车企降价、汽车产业转型等因素,年内汽车消费有望维持韧性。 在扩大投资方面,报告要求“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年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安排3.9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均较往年规模有所上升,政府投资安排相对充裕。 在投资方向上,年内有效投资向“新质生产力”倾斜。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报告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重点领域,高技术制造业是202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拉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75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正贡献分别为1.24 和0.48个百分点。在政策的支持下,年内电气机械制造业等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高位。 风险提示:海外通胀韧性超预期;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 --------------------------------- 作者声明 本文为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系列报告。中银国际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致力于以翔实的数据、缜密的逻辑为基础,发现价值,匹配收益与风险,愿我们的研究服务能为您的投资成功尽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银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若非前述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因接收人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服务对象。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均选自中银证券已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为免对报告摘编产生歧义,请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关注的是,本信息所含观点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中银证券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发布与本信息所含观点不一致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不构成对任何机构或个人的具体投资建议,中银证券及其雇员不对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信息造成的后果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所载信息版权均属中银证券。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中银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所载信息。如因侵权行为给中银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中银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