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于博团队】关注五大细节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长江宏观于博团队】关注五大细节》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于博 刘承昊 事件描述 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核心观点 1.总量目标整体符合市场预期,GDP实际增速5%左右,赤字率3%,专项债3.9万亿。 2.预期外变化主要集中在五大细节上:1)隐含名义GDP增长7%以上;2)货政明确防空转;3)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4)产业培育优先级再提高;5)改革仍有想象空间。 3.未来,政策能否带动风险偏好,关键还看政策落地的效率。 以下是正文 总量目标不变,隐含的名义增长更为积极 首次代表新一届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总理提出的全年发展目标总体积极:GDP实际增速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CPI涨幅3%左右。 这一系列目标与2023年目标基本持平,反映决策层对于中国潜在增长维持在5%左右仍有信心。而对于市场而言,相对重要的是:若以赤字率倒算,预期名义GDP增速在7.4%左右,隐含GDP平减指数增速2.2%,预示2024年中国经济或有望走出通缩阴霾。若能实现,与企业盈利更相关的GDP名义增长将显著好于2023年(4.6%)。 总量政策基调不变,货政细节值得关注 总量政策方面,报告基调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保持一致。 货币政策方面,有两大细节值得注意:1)首次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避免资金沉淀空转”,2)把“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作为货币政策重点任务之一。这两处细节,或反映未来流动性总量层面依旧稳定积极,但结构或将经历调整。 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财政扩容更为积极 相比货币政策的表述,财政的年度目标更“实”:赤字率依旧保持在3%左右,赤字规模增加至4.06万亿,比去年年初预算多1800亿,较去年特别国债发行后的预算少8200亿。 在融资方面,常规工具中,地方专项债扩容1000亿至3.9万亿。而同时,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年内安排发行1万亿元。此外,重大工程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也比去年有所提高200亿元。 整体看,财政目标符合预期,赤字率偏谨慎,信号意义明确。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容,都反映了中央加杠杆的意愿在逐步提高。 关注重点任务优先级变化,产业培育或是政策主要抓手 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前两项为: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而政府工作报告的前三项任务为:“(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三个月间,关键变化有二。一是,新质生产力概念更为突出,其中数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目标。二是,科教兴国成为第二大目标,扩内需顺位降至第三位,反映产业培育所配套的科技创新重要性更高。换言之,内需的扩张不再是单纯的经济总量等比例扩容,而聚焦在新动能的扩张。 这反映了,政策聚焦结构的特征或更进一步凸显,在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总量“大水漫灌”的概率较低。 改革着墨不多,但或是年内“想象空间”最大的领域 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强调,今年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年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每千字出现2.1次,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不算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也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部委工作会议基本一致。但就今年而言,三中全会的召开或能明确改革大方向,在年度政策框架之外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政策脉络清晰、细节丰富,期待加速落地 总的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有效整合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等多个党中央重要会议的内容,组合形成了全年政策框架。 总量目标整体符合市场预期,预期外变化主要集中在五大细节上:1)隐含名义增长7%以上;2)货政明确防空转;3)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4)产业培育优先级再提高;5)改革仍有想象空间。 未来,政策能否带动风险偏好,关键还看政策落地的效率。结合基本面看,去年下半年政府融资行为积极,但春节后全国建筑复工依旧同比偏弱,且存在项目衔接断档、资金到位不足等问题。“管中窥豹”,建筑复工偏慢,侧面反映了政策落地效率仍待提高。政策只有产生实效,才能有效承托全年经济目标实现。 风险提示 外需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内需稳定性。美联储联储降息更有可能在三季度开展,美国经济若在上半年承压下行,或对全球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国需求也产生客观压力。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关注五大细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4-03-05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韩轶超 SAC编号:S0490512020001 SFC编号:BQK468 邮箱:hanyc@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邮箱:liuch2@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3-01|抓住需求的牛鼻子——2月PMI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4-02-20 |久违的25BP LPR下调——央行动态跟踪系列5(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04|地方如何规划2024年经济?——地方两会解析(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4-02-02|部委如何发声,执行重心何在?——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及近期发声跟踪(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3-12-13|敢想肯干,唱响经济光明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3-12-09|稳在当下,立在长远——12月政治局会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评级说明及声明
作者:于博 刘承昊 事件描述 3月5日,李强总理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核心观点 1.总量目标整体符合市场预期,GDP实际增速5%左右,赤字率3%,专项债3.9万亿。 2.预期外变化主要集中在五大细节上:1)隐含名义GDP增长7%以上;2)货政明确防空转;3)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4)产业培育优先级再提高;5)改革仍有想象空间。 3.未来,政策能否带动风险偏好,关键还看政策落地的效率。 以下是正文 总量目标不变,隐含的名义增长更为积极 首次代表新一届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总理提出的全年发展目标总体积极:GDP实际增速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5.5%左右,CPI涨幅3%左右。 这一系列目标与2023年目标基本持平,反映决策层对于中国潜在增长维持在5%左右仍有信心。而对于市场而言,相对重要的是:若以赤字率倒算,预期名义GDP增速在7.4%左右,隐含GDP平减指数增速2.2%,预示2024年中国经济或有望走出通缩阴霾。若能实现,与企业盈利更相关的GDP名义增长将显著好于2023年(4.6%)。 总量政策基调不变,货政细节值得关注 总量政策方面,报告基调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保持一致。 货币政策方面,有两大细节值得注意:1)首次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避免资金沉淀空转”,2)把“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作为货币政策重点任务之一。这两处细节,或反映未来流动性总量层面依旧稳定积极,但结构或将经历调整。 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财政扩容更为积极 相比货币政策的表述,财政的年度目标更“实”:赤字率依旧保持在3%左右,赤字规模增加至4.06万亿,比去年年初预算多1800亿,较去年特别国债发行后的预算少8200亿。 在融资方面,常规工具中,地方专项债扩容1000亿至3.9万亿。而同时,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年内安排发行1万亿元。此外,重大工程方面,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7000亿元,也比去年有所提高200亿元。 整体看,财政目标符合预期,赤字率偏谨慎,信号意义明确。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扩容,都反映了中央加杠杆的意愿在逐步提高。 关注重点任务优先级变化,产业培育或是政策主要抓手 回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前两项为: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而政府工作报告的前三项任务为:“(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三)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三个月间,关键变化有二。一是,新质生产力概念更为突出,其中数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目标。二是,科教兴国成为第二大目标,扩内需顺位降至第三位,反映产业培育所配套的科技创新重要性更高。换言之,内需的扩张不再是单纯的经济总量等比例扩容,而聚焦在新动能的扩张。 这反映了,政策聚焦结构的特征或更进一步凸显,在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总量“大水漫灌”的概率较低。 改革着墨不多,但或是年内“想象空间”最大的领域 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强调,今年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年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每千字出现2.1次,在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不算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改革开放的内容也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部委工作会议基本一致。但就今年而言,三中全会的召开或能明确改革大方向,在年度政策框架之外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政策脉络清晰、细节丰富,期待加速落地 总的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有效整合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央财经委会议等多个党中央重要会议的内容,组合形成了全年政策框架。 总量目标整体符合市场预期,预期外变化主要集中在五大细节上:1)隐含名义增长7%以上;2)货政明确防空转;3)特别国债发行长期化;4)产业培育优先级再提高;5)改革仍有想象空间。 未来,政策能否带动风险偏好,关键还看政策落地的效率。结合基本面看,去年下半年政府融资行为积极,但春节后全国建筑复工依旧同比偏弱,且存在项目衔接断档、资金到位不足等问题。“管中窥豹”,建筑复工偏慢,侧面反映了政策落地效率仍待提高。政策只有产生实效,才能有效承托全年经济目标实现。 风险提示 外需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内需稳定性。美联储联储降息更有可能在三季度开展,美国经济若在上半年承压下行,或对全球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国需求也产生客观压力。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关注五大细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4-03-05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韩轶超 SAC编号:S0490512020001 SFC编号:BQK468 邮箱:hanyc@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邮箱:liuch2@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3-01|抓住需求的牛鼻子——2月PMI数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4-02-20 |久违的25BP LPR下调——央行动态跟踪系列5(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04|地方如何规划2024年经济?——地方两会解析(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4-02-02|部委如何发声,执行重心何在?——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及近期发声跟踪(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3-12-13|敢想肯干,唱响经济光明论——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2023-12-09|稳在当下,立在长远——12月政治局会议点评(长江宏观 于博,刘承昊) 评级说明及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