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氟化工月度观察|制冷剂步入景气上行周期,“以旧换新”家电汽车快速响应】-国信证券
(以下内容从国信证券《【2月氟化工月度观察|制冷剂步入景气上行周期,“以旧换新”家电汽车快速响应】-国信证券》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薛 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余双雨 执业证号S0980523120001 张歆钰 执业证号S0980123050087 王新航 执业证号S0980123070037 【氟化工全产业链系列报告合集 | 行业专题】-国信证券 【含氟制冷剂 | 底部反转且格局优化,制冷剂开启景气复苏周期】-国信证券 【氟化工行业 | 深度报告:氟化工行业分析框架】-国信证券 核心观点 2月氟化工行情回顾: 截至2月末,化工行业指数报3074.34点,较上月末上涨6.05%;CCPI报4626点,较上月末上涨0.76%;氟化工指数报1346.45点,较上月末上涨11%。本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4.79%;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69%。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28.08、1148.19点,分别较1月底的1043.22、1004.87点分别-1.5%、+14.3%。截至2月28日,R22市场国内报盘价为22000元/吨;R134a出厂涨至31000-32000元/吨;R32市场出厂价24000-25000元/吨附近;R125部分企业出厂涨至38000-45000元/吨,下游混配R410、R507等品种涨价顺畅;R410a因原料R32、R125市场坚挺,当前市场落实30000-35000元/吨,经销商市场拿货顺畅助推产品持续提振;R143报盘57000元/吨,混配R404、R507报盘49000元/吨。 氟化工观点判断: 制冷需求前景仍然广阔,行业格局优化,目前三代制冷剂已底部反转并步入上行通道。1-2月空调内销排产同比增长9.4%;出口排产同比增长22.3%。即将进入空调排产旺季,制冷剂需求有望持续提振。长期来看,全球空调市场持续增长,冷链/热泵/新能源车等行业将打开制冷剂需求空间。2023年四季度,受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等多重因素提振,以R143a及其相关混配制冷剂为首的整体制冷剂价格已快速反弹。进入2024年,随着配额细则方案落地,叠加开年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利率政策组合拳助力房地产市场困境缓解、部分企业停工检修等,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2月,制冷剂R143aR410R125R32R404aR22等涨幅则分别达到32.7%28.0%21.2%17.5% 15.6%12.8%。原料端氯化物价格表现疲弱。 本月氟化工要闻: 三代制冷剂配额细则方案出台,配额强约束下2024年制冷剂供给端明显收缩;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汽车链条快速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指引冷链物流行业变革,中国冷链物流驶入快车道;央行2月调整5年LPR利率,多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都已取得初步进展。 相关标的: 随着配额管理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新型领域、新兴市场需求高速发展,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将持续景气复苏,供需格局向好发展趋势确定性强。我们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规模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具体推荐标的及投资组合请参见下面具体研究报告: 研报信息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研报名称:《氟化工行业2024年2月月度观察|制冷剂步入景气上行周期,“以旧换新”家电汽车快速响应》 分析师:杨林 S0980520120002 / 张玮航 S0980522010001 发布日期:2024年3月4日 报告页数:22页 相关投资组合及推荐标的详见 研报部分内容摘选 1 2月氟化工行业整体表现 截至本月末(02月28日),上证综指收于2957.85点,较上月末的(01月31日)的2788.55点上涨6.07%;沪深300指数报3450.26点,较上月末上涨7.31%;化工行业指数报3074.34点,较上月末上涨6.05%;CCPI(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报4626点,较上月末上涨0.76%;氟化工指数报1346.45点,较上月末上涨11%。本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4.79%;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69%。 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4年2月底,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28.08、1148.19点,分别较1月底的1043.22、1004.87点分别-1.5%、+14.3%。 2 2月制冷剂行情回顾 1.1 制冷剂价格与价差表现 复盘近三年,三代制冷剂价格走势: 2020年,受新冠肺炎冲击、基加利修正案引起的配额争抢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市场延续2019年末的疲软态势,各产品价格均有下滑。原料氢氟酸在疫情期间连连走低,于2020年5月份到达全年最低点后反弹回稳。R32产能过剩的状况仍在延续,价格上行受限;R134a价格达到了近年来历史新低点。下游空调、汽车行业2020年产销量双双下滑。2021年上半年,除R32价格仍在成本线下徘徊外,其余制冷剂价格均有所回暖,截至2021年6月30日,R22较年初涨幅约为14.3%,R134a较年初涨幅约为13.9%,R125较年初涨幅约为11.5%,R32较年初跌幅约为4.0%,R410a较年初涨幅约为17.6%。2021年8月,随原材料氢氟酸、甲烷氯化物、乙烷氯化物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在能耗双控及限电导致制冷剂开工率不足,而需求端制冷剂进入传统备货旺季的背景下,制冷剂产品价格均出现明显反弹,涨价态势持续至2021年11月初。随后,自2021年11月起,在原料端供给逐步释放的背景下,制冷剂价格均开始普遍回调。2022年,制冷剂价格逐步进入下行通道。2023年前三季度,制冷剂产品价格变化有所分化:R125价格跟随成本四氯乙烯持续下跌,近期有所反弹、R32价格在中低位震荡,近期开始上涨、R134价格先抑后扬。2023年四季度,在进入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细则阶段,以R143a及其相关混配制冷剂为首的整体制冷剂价格快速反弹。 进入2024年,随配额细则方案的落地,叠加开年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据氟务在线数据,截至2月28日,R22市场国内核心工厂报盘价为21500-22500元/吨;R134a出厂涨至31000-32000元/吨;R32市场出厂价24000-25000元/吨附近,高端报盘涨幅陆续提升;R125部分企业出厂涨至38000-45000元/吨,下游混配R410、R507等品种涨价顺畅;R410a因原料R32、R125市场坚挺,当前市场落实30000-35000元/吨,经销商市场拿货顺畅助推产品持续提振;R143报盘57000元/吨,混配R404、R507报盘49000元/吨。 1.2 制冷剂出口数据跟踪 不同制冷剂品种出口趋势有所波动。目前,R32和R134a外贸价格与内贸价格出现倒挂:外贸价格低于内贸价格。 1.3 主要制冷剂开工率及产量数据跟踪 1.4下游各行业制冷剂使用比例 制冷剂应用产品结构方面: 空调行业,从我国新增空调器使用的三种核心制冷剂品种占比来看,得益于R32的高性能及低替代成本,近年来R32在家用空调中快速替代R22和R410A,成为主导制冷剂。 冷链行业,商业制冷包括冷加工、冷冻冷藏、冷藏运输和冷藏销售多个环节,如大型冷库多采用R717和R744,小型装配式冷库采用R22及HFCs。自携式轻商设备已大量采用HCs。整体来说,目前从冷链行业的制冷剂比例上看,液氨制冷系统占比为69.4%,氟利昂制冷系统占比29.7%,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占比为0.9%据中智物流咨询数据,在欧美冷链中,预冷技术的使用率为90%,而中国预冷机在果蔬类食品预冷上的使用率当前只有1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我国,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仅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15%,我国冷链物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目前,国内移动空调系统(如汽车)中广泛使用的是以R134a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欧盟将在新车辆中使用R1234yf和R744。据Refrigerant HQ数据,美国销量最高的50种汽车型号,则只有15种使用R-134a。目前售价在60-100万元人民币/吨间,价格较为昂贵。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 此外,热泵行业,空气源热泵在我国整体热泵行业中的占比维持在90%以上,目前中温应用主要使用R134a、R410A和R22,高温热泵使用R245fa等。工业制冷则涉及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使用制冷剂主要包括:R507A,R22,R717和R744;维修制冷剂主要为R22(45%)、R134a、R507A等。 3 3 空调/汽车/冰箱排产数据及出口数据跟踪 2.1 空调:高端结构转型开启新周期,2024年1-2月空调排产数据超预期 2023年“保交楼”效果持续显现,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降幅比上年收窄0.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降8.5%和6.5%,降幅较上年收窄15.8和20.2个百分点。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房屋面积比上年增长17%。当前地产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市场信心和行业预期修复尚需时日,预计2024年商品房销售保持震荡修复的格局。 2023年我国空调内销市场迎来久违“大年”,2024年前两个月排产数据仍然较靓丽,家用空调产业进入新周期。随着我国空调市场进入存量阶段,结构升级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而结构升级背后的涵义是行业由过去的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企业利润与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2023年,疫情放开后需求集中恢复、高温天气预期、健康舒适及家庭场景价值的再挖掘等,2023上半年国内空调市场表现靓丽。根据奥维云网(AVC)PSI监测数据,2023年家用空调生产16328.2万台,同比增长12.3%;销售15694.6万台,同比增长10.4%。其中内销出货9054.1万台,同比增长12.9%;出口6640.5万台,同比增长7.3%。2024开年前两个月,受中国春节工厂放假影响,2月排产计划规模向1月前置。根据奥维云网最新排产监测数据,得益于内销和外销的双重提升,2024年2月家用空调生产排产1174.5万台,同比下滑12.4%;其中内销排产522.9万台,同比下滑20.0%;出口排产651.6万台,同比下滑5.1%。1-2月累计来看,内销排产同比增长9.4%;出口排产同比增长22.3%。 2.2 汽车:我国销量创历史新高,汽车市场稳中有升 2023年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等助推汽车行业稳定增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此外,中汽协发布2024年汽车销量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2024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1.7%和22.7%,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1月汽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47.4%,环比下降11.2%,表现明显好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需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9.9%。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由于电动汽车冬季无法依靠发动机余热取暖、只能使用电取暖,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显著增加、单车价值提升。常规R134a及R407C系统中通常需要增加压缩机转速或配备更大容量的压缩机来保证低环境温度下充足的制热量。目前R410A等制冷剂因制热特性优异,有助于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冬季制热问题。2020~2022年,我国新车制造和维修环节年均使用氢氟碳化物制冷剂3.8万吨,潜在排放约5500万吨当量的二氧化碳。全球汽车空调制冷剂也正在从第三代向第四代方向过渡。 2.2 冰箱/冷柜/热泵:冰箱出口表现靓丽,冷链/热泵健康发展 冰箱:国内家电市场进入高端化和消费分级同步推进的时段。从冰箱产量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我国电冰箱累计产量9632.3万台,同比增长14.5%;其中,2023年12月全国电冰箱产量817.3万台,同比增长14.6%。从出口上看,经过2022年冰箱行业消化高库存后,2023年欧美市场补货意愿强烈,出口数据表现靓丽。 冷柜/冰柜:据产业在线数据,2023年冰柜内外销总销量3729.9万台,同比增长5.4%,占细分品类的30%,(2022年相比2021年则销量下降10.1%);冰柜2023年销售额为134.5亿元,相比2022年的147.9亿元,下降1.1%。中物联冷链物流专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在冷链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带动下,冷链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发展。2023年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2.8%;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空气源热泵:中国持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中国政府为促进空气源热泵行业的发展,已在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我国国空气源热泵行业也在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变频热泵、模块化热泵、多联机热泵、高温热泵等。据尚普咨询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48.2亿元,同比增长22.1%,销量预计将达到320万台,同比增长26.1%。其中,内销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8.5亿元,同比增长11.2%,销量预计将达到260万台,同比增长13.6%;出口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9.7亿元,同比增长10.7%,销量预计将达到60万台,同比增长18.7%。 4 含氟聚合物 聚合物行业近况及价格走势 含氟聚合物是重要的新材料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学、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等有广泛的应用。 (1)PTFE方面,长期来看供给端政策加速行业转型,高端产品替代成果初现;然而短期内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市场需求表现平淡。截至2024年2月28日,PTFE悬浮中粒市场价格3.8-4.0万元/吨,分散树脂市场价格3.8-4.2万元/吨,乳液3.0-3.2万元/吨附近,实单成交低位。 (2)PVDF方面,随着厂商大量扩产、下游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等影响等,自2022年3月起,PVDF产业链价格与利润冲高后出现了回落,涂料级PVDF价格率先出现明显回调、锂电级价格逐步回调。截至2024年2月28日,锂电级市场价格5.5-6.0万元/吨附近,涂料级5.8-6.0万元/吨,新增产能持续释放,部分市场实际成交低位。 (3)FEP方面,挤出料市场报盘4.7-5.0万元/吨,模压料高端替代市场价格在7.3-7.4万元/吨。长期来看,“东数西算”助推光纤升级换代,重要场合网线的规格及要求有望提升,FEP成可作为电线电缆绝缘、保护的理想材料,未来需求前景广阔。 5 1-2月氟化工相关要闻 【1月11日三代制冷剂配额细则方案出台,配额强约束下2024年制冷剂供给端明显收缩】:2023年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的通知”,为实际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实现2024年氢氟碳化物(HFCs)生产和使用量冻结在基线值的履约目标。按照《基加利修正案》有关规定,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确定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含65% HCFCs生产基线值约为4.41亿吨,即2024年我国实际发放的HFCs生产配额约为14.12亿吨)、HFCs 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65% HCFCs使用基线值约为2.98亿吨);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对每家企业、每项产品的生产、使用配额等进行了详细公示。2024年我国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内用配额分别为74.56/34.00万吨。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汽车链条快速响应】: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空调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的发布为家电业带来重磅利好。据产业在线最新发布的家用空调排产报告显示,2024年3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1230万台,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增长17.3%;2024年3月空调出口排产983万台,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增长23.5%。近期,制冷剂市场3月空调大厂最新订单价格落实高端报盘,下游空调启动生产,海外补库需求仍推动着空调出口的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指引冷链物流行业变革,中国冷链物流驶入快车道】: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法论和具体路径”。其中,文件多次提到“冷链物流”,并明确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等。 【央行2月调整5年LPR利率,多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都已取得初步进展】:2024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45%,上次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上次为4.2%。此外,自1月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部署以来,各地和相关金融机构迅速行动,建机制、提名单、抓落实,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对房地产市场而言,调降中长期LPR基准利率有助于降低居民购置房产和存量房贷的偿付压力。地产市场信心恢复需要更多政策扶持和耐心。 6 风险提示 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证券投资评级与法律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化工林谈】)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化工】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杨林 CPA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2 张玮航 执业证号S0980522010001 薛 聪 执业证号S0980520120001 余双雨 执业证号S0980523120001 张歆钰 执业证号S0980123050087 王新航 执业证号S0980123070037 【氟化工全产业链系列报告合集 | 行业专题】-国信证券 【含氟制冷剂 | 底部反转且格局优化,制冷剂开启景气复苏周期】-国信证券 【氟化工行业 | 深度报告:氟化工行业分析框架】-国信证券 核心观点 2月氟化工行情回顾: 截至2月末,化工行业指数报3074.34点,较上月末上涨6.05%;CCPI报4626点,较上月末上涨0.76%;氟化工指数报1346.45点,较上月末上涨11%。本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4.79%;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69%。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28.08、1148.19点,分别较1月底的1043.22、1004.87点分别-1.5%、+14.3%。截至2月28日,R22市场国内报盘价为22000元/吨;R134a出厂涨至31000-32000元/吨;R32市场出厂价24000-25000元/吨附近;R125部分企业出厂涨至38000-45000元/吨,下游混配R410、R507等品种涨价顺畅;R410a因原料R32、R125市场坚挺,当前市场落实30000-35000元/吨,经销商市场拿货顺畅助推产品持续提振;R143报盘57000元/吨,混配R404、R507报盘49000元/吨。 氟化工观点判断: 制冷需求前景仍然广阔,行业格局优化,目前三代制冷剂已底部反转并步入上行通道。1-2月空调内销排产同比增长9.4%;出口排产同比增长22.3%。即将进入空调排产旺季,制冷剂需求有望持续提振。长期来看,全球空调市场持续增长,冷链/热泵/新能源车等行业将打开制冷剂需求空间。2023年四季度,受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等多重因素提振,以R143a及其相关混配制冷剂为首的整体制冷剂价格已快速反弹。进入2024年,随着配额细则方案落地,叠加开年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利率政策组合拳助力房地产市场困境缓解、部分企业停工检修等,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2月,制冷剂R143aR410R125R32R404aR22等涨幅则分别达到32.7%28.0%21.2%17.5% 15.6%12.8%。原料端氯化物价格表现疲弱。 本月氟化工要闻: 三代制冷剂配额细则方案出台,配额强约束下2024年制冷剂供给端明显收缩;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汽车链条快速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指引冷链物流行业变革,中国冷链物流驶入快车道;央行2月调整5年LPR利率,多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都已取得初步进展。 相关标的: 随着配额管理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持续平稳增长、新型领域、新兴市场需求高速发展,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将持续景气复苏,供需格局向好发展趋势确定性强。我们建议关注产业链完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规模领先以及工艺技术先进的氟化工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具体推荐标的及投资组合请参见下面具体研究报告: 研报信息 国信证券化工团队 研报名称:《氟化工行业2024年2月月度观察|制冷剂步入景气上行周期,“以旧换新”家电汽车快速响应》 分析师:杨林 S0980520120002 / 张玮航 S0980522010001 发布日期:2024年3月4日 报告页数:22页 相关投资组合及推荐标的详见 研报部分内容摘选 1 2月氟化工行业整体表现 截至本月末(02月28日),上证综指收于2957.85点,较上月末的(01月31日)的2788.55点上涨6.07%;沪深300指数报3450.26点,较上月末上涨7.31%;化工行业指数报3074.34点,较上月末上涨6.05%;CCPI(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报4626点,较上月末上涨0.76%;氟化工指数报1346.45点,较上月末上涨11%。本月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申万化工指数4.79%;氟化工行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69%。 据我们编制的国信化工价格指数,截至2024年2月底,国信化工氟化工价格指数、国信化工制冷剂价格指数分别报1028.08、1148.19点,分别较1月底的1043.22、1004.87点分别-1.5%、+14.3%。 2 2月制冷剂行情回顾 1.1 制冷剂价格与价差表现 复盘近三年,三代制冷剂价格走势: 2020年,受新冠肺炎冲击、基加利修正案引起的配额争抢等因素影响,三代制冷剂市场延续2019年末的疲软态势,各产品价格均有下滑。原料氢氟酸在疫情期间连连走低,于2020年5月份到达全年最低点后反弹回稳。R32产能过剩的状况仍在延续,价格上行受限;R134a价格达到了近年来历史新低点。下游空调、汽车行业2020年产销量双双下滑。2021年上半年,除R32价格仍在成本线下徘徊外,其余制冷剂价格均有所回暖,截至2021年6月30日,R22较年初涨幅约为14.3%,R134a较年初涨幅约为13.9%,R125较年初涨幅约为11.5%,R32较年初跌幅约为4.0%,R410a较年初涨幅约为17.6%。2021年8月,随原材料氢氟酸、甲烷氯化物、乙烷氯化物等价格持续上涨,并且在能耗双控及限电导致制冷剂开工率不足,而需求端制冷剂进入传统备货旺季的背景下,制冷剂产品价格均出现明显反弹,涨价态势持续至2021年11月初。随后,自2021年11月起,在原料端供给逐步释放的背景下,制冷剂价格均开始普遍回调。2022年,制冷剂价格逐步进入下行通道。2023年前三季度,制冷剂产品价格变化有所分化:R125价格跟随成本四氯乙烯持续下跌,近期有所反弹、R32价格在中低位震荡,近期开始上涨、R134价格先抑后扬。2023年四季度,在进入制冷剂传统备货旺季、前期企业及市场低库存、配额方案落地预期细则阶段,以R143a及其相关混配制冷剂为首的整体制冷剂价格快速反弹。 进入2024年,随配额细则方案的落地,叠加开年空调排产数据表现靓丽,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制冷剂延续景气上行趋势。据氟务在线数据,截至2月28日,R22市场国内核心工厂报盘价为21500-22500元/吨;R134a出厂涨至31000-32000元/吨;R32市场出厂价24000-25000元/吨附近,高端报盘涨幅陆续提升;R125部分企业出厂涨至38000-45000元/吨,下游混配R410、R507等品种涨价顺畅;R410a因原料R32、R125市场坚挺,当前市场落实30000-35000元/吨,经销商市场拿货顺畅助推产品持续提振;R143报盘57000元/吨,混配R404、R507报盘49000元/吨。 1.2 制冷剂出口数据跟踪 不同制冷剂品种出口趋势有所波动。目前,R32和R134a外贸价格与内贸价格出现倒挂:外贸价格低于内贸价格。 1.3 主要制冷剂开工率及产量数据跟踪 1.4下游各行业制冷剂使用比例 制冷剂应用产品结构方面: 空调行业,从我国新增空调器使用的三种核心制冷剂品种占比来看,得益于R32的高性能及低替代成本,近年来R32在家用空调中快速替代R22和R410A,成为主导制冷剂。 冷链行业,商业制冷包括冷加工、冷冻冷藏、冷藏运输和冷藏销售多个环节,如大型冷库多采用R717和R744,小型装配式冷库采用R22及HFCs。自携式轻商设备已大量采用HCs。整体来说,目前从冷链行业的制冷剂比例上看,液氨制冷系统占比为69.4%,氟利昂制冷系统占比29.7%,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占比为0.9%据中智物流咨询数据,在欧美冷链中,预冷技术的使用率为90%,而中国预冷机在果蔬类食品预冷上的使用率当前只有10%;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在我国,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仅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15%,我国冷链物流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目前,国内移动空调系统(如汽车)中广泛使用的是以R134a为代表的三代制冷剂。欧盟将在新车辆中使用R1234yf和R744。据Refrigerant HQ数据,美国销量最高的50种汽车型号,则只有15种使用R-134a。目前售价在60-100万元人民币/吨间,价格较为昂贵。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 此外,热泵行业,空气源热泵在我国整体热泵行业中的占比维持在90%以上,目前中温应用主要使用R134a、R410A和R22,高温热泵使用R245fa等。工业制冷则涉及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生产使用制冷剂主要包括:R507A,R22,R717和R744;维修制冷剂主要为R22(45%)、R134a、R507A等。 3 3 空调/汽车/冰箱排产数据及出口数据跟踪 2.1 空调:高端结构转型开启新周期,2024年1-2月空调排产数据超预期 2023年“保交楼”效果持续显现,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指标降幅收窄,房地产竣工面积增加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6%,降幅比上年收窄0.4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降8.5%和6.5%,降幅较上年收窄15.8和20.2个百分点。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竣工房屋面积比上年增长17%。当前地产行业仍处在风险出清期,市场信心和行业预期修复尚需时日,预计2024年商品房销售保持震荡修复的格局。 2023年我国空调内销市场迎来久违“大年”,2024年前两个月排产数据仍然较靓丽,家用空调产业进入新周期。随着我国空调市场进入存量阶段,结构升级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而结构升级背后的涵义是行业由过去的规模驱动向品质驱动转变,企业利润与创新形成相互促进的闭环。2023年,疫情放开后需求集中恢复、高温天气预期、健康舒适及家庭场景价值的再挖掘等,2023上半年国内空调市场表现靓丽。根据奥维云网(AVC)PSI监测数据,2023年家用空调生产16328.2万台,同比增长12.3%;销售15694.6万台,同比增长10.4%。其中内销出货9054.1万台,同比增长12.9%;出口6640.5万台,同比增长7.3%。2024开年前两个月,受中国春节工厂放假影响,2月排产计划规模向1月前置。根据奥维云网最新排产监测数据,得益于内销和外销的双重提升,2024年2月家用空调生产排产1174.5万台,同比下滑12.4%;其中内销排产522.9万台,同比下滑20.0%;出口排产651.6万台,同比下滑5.1%。1-2月累计来看,内销排产同比增长9.4%;出口排产同比增长22.3%。 2.2 汽车:我国销量创历史新高,汽车市场稳中有升 2023年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等助推汽车行业稳定增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我国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年产销量双双创历史新高。其中,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此外,中汽协发布2024年汽车销量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1150万辆,出口550万辆。2024年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1万辆和243.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1.7%和22.7%,同比分别增长51.2%和47.9%;1月汽车出口44.3万辆,同比增长47.4%,环比下降11.2%,表现明显好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需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9.9%。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车对车辆热管理行业也从“节能”与“环保”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级、更精准的要求。由于电动汽车冬季无法依靠发动机余热取暖、只能使用电取暖,故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显著增加、单车价值提升。常规R134a及R407C系统中通常需要增加压缩机转速或配备更大容量的压缩机来保证低环境温度下充足的制热量。目前R410A等制冷剂因制热特性优异,有助于应对新能源汽车的冬季制热问题。2020~2022年,我国新车制造和维修环节年均使用氢氟碳化物制冷剂3.8万吨,潜在排放约5500万吨当量的二氧化碳。全球汽车空调制冷剂也正在从第三代向第四代方向过渡。 2.2 冰箱/冷柜/热泵:冰箱出口表现靓丽,冷链/热泵健康发展 冰箱:国内家电市场进入高端化和消费分级同步推进的时段。从冰箱产量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我国电冰箱累计产量9632.3万台,同比增长14.5%;其中,2023年12月全国电冰箱产量817.3万台,同比增长14.6%。从出口上看,经过2022年冰箱行业消化高库存后,2023年欧美市场补货意愿强烈,出口数据表现靓丽。 冷柜/冰柜:据产业在线数据,2023年冰柜内外销总销量3729.9万台,同比增长5.4%,占细分品类的30%,(2022年相比2021年则销量下降10.1%);冰柜2023年销售额为134.5亿元,相比2022年的147.9亿元,下降1.1%。中物联冷链物流专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冷链需求总量预计达到3.5亿吨,同比增长6.1%;冷链物流总收入预计达到5170亿元,同比增长5.2%。在冷链需求逐步企稳回升带动下,冷链相关物流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发展。2023年冷藏车保有量预计达到43.1万辆,同比增长12.8%;冷库总量预计达到2.28亿立方,同比增长8.3%。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空气源热泵:中国持续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中国政府为促进空气源热泵行业的发展,已在各个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补贴措施。我国国空气源热泵行业也在开发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如变频热泵、模块化热泵、多联机热泵、高温热泵等。据尚普咨询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空气源热泵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48.2亿元,同比增长22.1%,销量预计将达到320万台,同比增长26.1%。其中,内销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8.5亿元,同比增长11.2%,销量预计将达到260万台,同比增长13.6%;出口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9.7亿元,同比增长10.7%,销量预计将达到60万台,同比增长18.7%。 4 含氟聚合物 聚合物行业近况及价格走势 含氟聚合物是重要的新材料高端制造、国产替代的发展方向,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学、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等有广泛的应用。 (1)PTFE方面,长期来看供给端政策加速行业转型,高端产品替代成果初现;然而短期内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市场需求表现平淡。截至2024年2月28日,PTFE悬浮中粒市场价格3.8-4.0万元/吨,分散树脂市场价格3.8-4.2万元/吨,乳液3.0-3.2万元/吨附近,实单成交低位。 (2)PVDF方面,随着厂商大量扩产、下游需求受到宏观经济等影响等,自2022年3月起,PVDF产业链价格与利润冲高后出现了回落,涂料级PVDF价格率先出现明显回调、锂电级价格逐步回调。截至2024年2月28日,锂电级市场价格5.5-6.0万元/吨附近,涂料级5.8-6.0万元/吨,新增产能持续释放,部分市场实际成交低位。 (3)FEP方面,挤出料市场报盘4.7-5.0万元/吨,模压料高端替代市场价格在7.3-7.4万元/吨。长期来看,“东数西算”助推光纤升级换代,重要场合网线的规格及要求有望提升,FEP成可作为电线电缆绝缘、保护的理想材料,未来需求前景广阔。 5 1-2月氟化工相关要闻 【1月11日三代制冷剂配额细则方案出台,配额强约束下2024年制冷剂供给端明显收缩】:2023年11月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的通知”,为实际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实现2024年氢氟碳化物(HFCs)生产和使用量冻结在基线值的履约目标。按照《基加利修正案》有关规定,我国HFCs生产和使用的基线值,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为单位,分别为基线年(2020-2022年)我国HFCs的平均生产量和平均使用量,再分别加上含氢氯氟烃(HCFCs)生产和使用基线值的65%。确定我国HFCs生产基线值为18.53亿tCO2(含65% HCFCs生产基线值约为4.41亿吨,即2024年我国实际发放的HFCs生产配额约为14.12亿吨)、HFCs 使用基线值为9.05亿tCO2(含进口基线值0.05亿tCO2,65% HCFCs使用基线值约为2.98亿吨);进口配额总量为0.1亿tCO2。2024年1月1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对每家企业、每项产品的生产、使用配额等进行了详细公示。2024年我国三代制冷剂的生产/内用配额分别为74.56/34.00万吨。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汽车链条快速响应】: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空调方面,“以旧换新”政策的发布为家电业带来重磅利好。据产业在线最新发布的家用空调排产报告显示,2024年3月家用空调内销排产1230万台,较去年同期内销实绩增长17.3%;2024年3月空调出口排产983万台,较去年同期出口实绩增长23.5%。近期,制冷剂市场3月空调大厂最新订单价格落实高端报盘,下游空调启动生产,海外补库需求仍推动着空调出口的增长。 【中央一号文件指引冷链物流行业变革,中国冷链物流驶入快车道】: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进一步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方法论和具体路径”。其中,文件多次提到“冷链物流”,并明确提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等。 【央行2月调整5年LPR利率,多地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都已取得初步进展】:2024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1年期LPR为3.45%,上次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上次为4.2%。此外,自1月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部署以来,各地和相关金融机构迅速行动,建机制、提名单、抓落实,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对房地产市场而言,调降中长期LPR基准利率有助于降低居民购置房产和存量房贷的偿付压力。地产市场信心恢复需要更多政策扶持和耐心。 6 风险提示 氟化工产品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氟制冷剂环保政策趋严、升级换代进程加快、配额发放政策变更等);全球贸易摩擦及出口受阻;地产周期景气度低迷;各公司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化工安全生产风险等. 证券投资评级与法律声明 国信证券投资评级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名称:【化工林谈】)为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化工】组设立并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公众号。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国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公众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国信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信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和歧义。提请订阅者参阅国信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国信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国信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国信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公众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询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公众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国信证券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为国信证券所有。未经国信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国信证券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公众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国信证券将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