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于博团队·深度】强开工,能实现么?——“中观景气线索系列”之六
(以下内容从长江证券《【长江宏观于博团队·深度】强开工,能实现么?——“中观景气线索系列”之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作者:于博 刘承昊 核心观点 1. 我们从建筑开工的条件(气象、项目储备、劳动力)以及现状(项目开复工、原材料采购、设备购置及租赁)两个方面出发,刻画一季度开工强度。 2. 从表层原因来看,天气制约劳动力返工,对于开工进度影响较为突出。 3. 但深层原因上,传统项目量缩减,新增项目尚未落位,制约了开工的实物量上限,一季度建筑实物量同比负增长概率较大。 4. 向前看,一季度基建实物量偏弱基本已成事实,若二季度外需韧性转弱,总需求存在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被动发力概率或将增强。 章节要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后,建筑开工逐步重启,建筑的实物量表现将决定3月-4月生产旺季的成色。 本篇文章,我们从建筑开工的条件(气象、项目储备、劳动力)以及现状(项目开复工、原材料采购、设备购置及租赁)两个方面出发,刻画一季度开工强度。 从条件看,“天时、地利、人和”均有约束 天气方面,气温冷、降水广,制约节后开工。春节假期之后,寒潮始终“汹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较往年偏冷,且普遍降雨,均制约开工走强。中央气象台预测,降雨天气仍将延续一周左右。3月中旬开始,全国或开始逐步放晴。此外,从日历效应看,北方地区开工还受到重要会议约束,京津冀开工或在两会后启动。 项目储备方面,政策方向仍在调整期,一季度可为项目储备不足。从地方两会来看,地方政府重心转向产业升级,并受到化债约束。因此,地方自下而上的传统基建,逐渐由中央自上而下推动的三大工程、保交楼等项目“取代”。而从1-2月建筑业订单状况看,新旧项目衔接有待优化,建筑业订单收缩幅度大于往年。 劳动力方面,寒潮影响整体返城节奏,劳动力留乡偏好增加,导致沿海劳动力供给紧张。我们看到,元宵节前返城受寒潮影响,元宵节后返城人流增多,但未能填补此前缺口。结构上,二三线城市吸引力增强,东南沿海吸引力下降,劳动力留乡就业意愿增强。这导致沿海地区出现劳动力供给短期偏紧,制约3月开工走强。 从现状看,当前实物量偏弱,同比降幅明显 从开复工调研来看,开复工率仅是小幅改善,考虑项目缩量,实物量大概率同比负增长。截至2月27日(正月十八),全国建筑项目开复工率为39.9%,农历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考虑到建筑项目整体缩量,开复工率小幅增长不意味着实物量同比正增长。结构上看:1)分领域,基建市政好于房建,房建甚至开复工率都弱于去年同期,侧面印证政策落地仍需时日;2)分区域,化债压力较大的地区和寒潮影响较大的地区开复工率更弱。 从原材料采购来看,需求同比降幅明显,部分品种降幅超3成。春节假期后,G7货运物流指数农历同比持续负增长。节后第3周,螺纹表需、线材成交量、水泥出库量、混凝土发运量均位于历年同期偏低水平,农历同比降幅在30%以上。细分领域中,仅电力投资韧性较强,房屋竣工、道路投资、管网投资原材料产销均偏弱。 从设备购置和租赁来看,普遍弱于往年。设备购置方面,今年1月挖掘机、1-2月重卡小梁均录得两位数正增长,但销量低于2017年以来同期均值。设备租赁方面,脚手架、板房、塔吊相关关键词搜索指数均低于2017年以来同期。 总的来看,实物量仍有回升空间,但同比或保持负增长 从表层原因来看,天气制约返工对于开工进度影响较为突出。伴随天气转好、劳动力向供给偏紧的地区流动,一季度开工状况仍将持续改善。 但深层原因上,传统项目量缩减,新增项目尚未落位,直接制约了开工的实物量上限,一季度未来实物量改善的空间实在有限。 向前看,一季度基建实物量偏弱基本已成事实,若二季度外需韧性转弱,总需求存在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被动发力概率将增强。 目录 1.天时:气候约束开工强度 2.地利:可为项目储备不足 3.人和:返城偏慢结构下沉 4.开工:复工改善幅度有限 5.采购:需求同比降幅明显 6.设备:购置租赁弱于往年 7.总结:实物量同比负增长概率较大 以下是正文 天时:气候约束开工强度 “天时”,主要看天气、日历效应对节后开工的影响。 假期后,气温冷、降水广,制约节后开工。从天气来看,春节假期之后,寒潮始终“汹涌”。除了西南地区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较往年偏冷,且普遍降雨,均制约开工走强。其中,华东、华中降水量较大,华中还出现了“冻雨”等自然灾害,使得中部及南部项目普遍延迟开工。 未来气温继续偏冷,降水影响仍在。向前看,天气状况或难快速转好。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10天,除东北北部、西南地区以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其中西北地区、华北北部、江西、华南及贵州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4℃左右。降雨方面,江汉、江南、华南局地降雨可达100毫米以上,且部分地区可能有雪,或影响华东及华南地区开工。中央气象台预计,等到3月8日后,降水过程才可能告一段落,全国将逐步放晴,届时开工气象条件或得到改善。 两会将近,北方开工或在会后启动。而从日历效应来看,重要会议期间,京津冀地区建材生产或保持较低强度。从历史经验看,京津冀地区建材开工,尤其是水泥出货普遍在两会后走强。由此来看,在气象条件和日历效应的双重约束下,北方开工或在3月下半月逐步启动。 “地利”:可为项目储备不足 我们所指的“地利”主要是政策、资金、项目储备等必要条件对于新一年开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各地稳增长意愿的变化。 相比稳增长,各地首要任务逐渐转向产业升级。从地方两会来看,较于去年,今年有更多省市将产业升级列为年度首要工作任务。而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的省市减少至6个:江苏、山西、辽宁、湖南、海南、内蒙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视产业培育的背景下,稳增长或迎来“效益”视角的重估。 10省未设置固投增速目标,18省固投目标下调。而从固投目标看,各地方在2024年固投目标设置上也趋于谨慎。今年有10个省市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较去年(7个)增加了云南、天津、陕西3省。而从设置了增速目标省份来看,除了陕西、内蒙以外,有18个省份下调了2024年投资增速目标。 政策抓手上,三大工程打头阵,保交楼“二次加速”。从政策抓手来看,新增建设项目逐渐向中央主导推动的“三大工程”方向靠拢。而就地方主导的项目来看,在化债要求日益趋紧的环境下,地方建设项目或以化解存量风险,而非新增项目为导向。例如,近期保交楼政策有“二次加速”迹象。住建部、金监总局要求3月15日前各地级市需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保交楼“白名单”项目。 其次,我们来看融资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资金方面,23Q4政府融资积极,但尚未实质发力。四季度,随着专项债发行加速、特别国债发行以及地方特别再融资债发行,政府融资带动社融存量增速走高。但融资落地见效的特征尚不明显,从资金配套的角度看,建设支出发力,往往会看到城投或政策性开发资金支持同步走强。从1月金融数据来看,城投配套融资(信托贷款)有逐步发力迹象,但政策性银行配套(委托贷款)力度依旧偏弱。 房建、基建项目自主融资下滑,PSL发力对冲。传统基建、房建项目量收缩,融资强度因而下降。2023年下半年,地产+广义基建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已有下滑趋势,同期地产、基建开发贷款余额增速下滑。同时,从资金视角看,三大工程已在发力,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启动。2023年12月-2024年1月,两个月PSL累计投放5000亿。 再次,看项目量是否充足。 从项目量看,中建新签订单平稳增长,施工增速下降。从中建数据看,剩余项目并不算多。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在低基数环境下有明显下滑。而从新签订单来看,1月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0.8%,增速保持平稳,且基建、房建的贡献较为均衡。 但同时, 建筑业PMI及新订单均弱,开工金额同比负增。但从PMI数据看,1-2月建筑业景气及订单均弱于往年。1月建筑业PMI为近10年最弱,新订单为近10年同期首次收缩(低于50%)。而2月建筑业PMI及订单也未明显改善,PMI为除2020年以外近10年最弱,而新订单收缩幅度在近10年同期也仅次于2020年同期。而从Mysteel跟踪统计的新开工重点项目金额数据看,1月各省重点开工项目金额同比下滑42%。 “人和”:返城偏慢结构下沉 “人和”部分,我们主要关注劳动力返城情况对于开工的潜在影响。 寒潮影响返城,元宵节后返城脉冲不强。春节内人员流动积极,较2019年CAGR明显增长。但节后第1周,人员流动明显下滑。这主要缘于寒潮影响铁路等渠道的发运效率。元宵节后,人员返城有短暂脉冲,但持续性似乎偏弱,直到3月1日才有走强迹象。由此看,元宵后劳动力返城整体偏慢。 从务工大市来看,劳动力务工积极,但节奏同比偏慢。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作为筛选标准,我们聚焦云贵川徽豫五省劳务输出大市人员向外迁徙的情况。与春运数据类似,元宵后劳动力有返城脉冲,单日净迁出有走高迹象。但从腊月初七开始计算累计净迁出规模,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特征:1)正月十九后,返乡劳动力多数返城,但较2023年晚了2日;2)劳动力返城持续弱于2021及2023年同期。 分线级看,一线尚未完全回流,五线城市务工更积极。从人员净迁入/净迁出绝对状态来看,截至3月1日,高线级城市中,一线城市务工人员还未完全回流;低线级城市中,五线城市外出务工积极性更高。 分地区看,东部沿海尚未回流,中部、北方留乡更多。从人员净迁入/净迁出绝对状态来看,东部沿海六省人员回流缺口较大,而中部五省、东北三省、北方能源大省留乡情况则更为普遍。此外,港澳台人员净迁入情况强于往年。 劳动力向腰部城市集中,区域偏好亦有变化。对比2023年农历同期人员净迁入情况:1)分线级来看,二线、三线城市吸引力明显上升,一线、新一线吸引力继续下滑;2)分地区来看,中部五省、东北三省人员驻留情况比去年更明显,而东部沿海六省人员迁入明显弱于去年同期。 务工涨薪难度提高,或使得劳动力迁徙更追求性价比。我们认为,劳动力迁徙变化不仅与天气有关(中部五省受寒潮影响),更缘于劳动者追求更有性价比的就业目的地。2023年,正式员工年薪和沿海地区零工工资均上涨困难。 尤其是去年年初,沿海地区订单偏少、劳动力过剩,零工工价在3月-4月同比大幅下跌。而今年,由于劳动力向沿海迁徙的动力下滑,沿海地区反而出现劳动力供给偏紧的现象。 我们认为,劳动力流动虽有迟滞,但未来人员流动仍有可能填平供给缺口。不过人员到位迟缓,或导致3月初沿海地区开工恢复偏慢。 综合来看,“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优,今年开工的环境不佳: “天时”方面:1)寒潮、降雨影响节后开工;2)重要会议即将召开。预计3月下半月,降水逐步结束、会期结束,各地开工才开始逐步启动。 “地利”方面:1)稳增长的优先级让位于产业升级,三大工程打头阵,化债省份基建暂缓;2)自主融资转弱,资金支持需等待结构性货币政策规模验证;3)1月、2月建筑业订单弱于往年,项目储备同比偏弱。由此来看,年初开工强度或较为一般。 “人和”方面:1)寒潮影响返城,元宵后节奏慢于去年同期;2)劳动力追求性价比,更青睐二三线城市和留乡就业。虽然未来劳动力流动会驱动就业供需再平衡,但劳动力供给对沿海地区3月开工的支撑或较为有限。 开工:复工改善幅度有限 建筑开复工率好于去年,劳务到位率偏低。截至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八),百年建筑调研了全国10094个工地。建筑项目开复工率为39.9%,农历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劳务到位率38.1%,农历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 劳务到位率偏低的核心原因是寒潮影响返工。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建筑项目量同比缩减影响,项目复工率同比小幅增长并不意味着建筑实物量同比正增长。 基建市政好于房建,但整体也偏弱。今年百年建筑网将基建和市政项目合并为非房项目。对比不同领域,基建市政项目(非房)开复工率、劳务到位率均好于房建,但偏强的程度有限。 房建恢复弱于去年同期。房建项目对比去年同期,在不考虑项目量变化的情况下,当前项目开复工率低于去年,劳务到位率也低于去年。这侧面印证了政策衔接尚待优化,保交楼等新政策尚未推动项目真实进度改善。 地区间差异大,返工偏慢、化债压力共同制约开工。对比正月初十,正月十七劳务到位率偏低的地区增多,且华中地区劳务到位率同比降幅最大。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华中地区寒潮和降雨的影响。而从项目开复工率来看,除了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项目复工率较去年同期的降幅较大。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西南和东北地区债务化解压力较大,资金到位难度较高,拖累了项目开工。 采购:需求同比降幅明显 货运季节性波动,始终弱于去年同期。对齐农历,假期后G7货运物流指数表现始终平淡。截至3月1日,近1周,货运流量指数农历同比下滑2.2%,较19年CAGR增长1.8%。分地区来看,多数省份货运同比表现偏弱。 螺纹、线材开年采购量低位徘徊。节后第3周,螺纹表观需求量农历同比下滑46.6%,绝对量仅好于2020年同期。若将表观需求低点对齐,螺纹表需较去年同期下滑16.7%,表现依旧偏弱。贸易商环节,节后建筑钢材成交量低位徘徊,整体仍低于历年均值水平。 水泥出货率回升缓慢,各地区表现均弱于往年。节后第3周,全国水泥平均出货率15%,低于历年同期均值,仅好于2020年。各地区水泥出货率均低于过去两年农历同期。 水泥、混凝土运量同比负增长,印证实物量同比偏弱。而从实际出货量来看:节后第3周,全国水泥出库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1.8%,错位对齐情况下农历同比下滑29.9%。其中,基建水泥直供量农历同比下滑78.8%,错位对齐情况下农历同比下滑31.3%。同时,混凝土发运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6.8%,错位对齐情况下农历同比下滑33.3%。 综合螺纹、线材、水泥以及混凝土数据来看,当前建筑项目实物量农历同比负增长较为确定。 细分原材料产销也未见超预期改善。从细分领域来看,电网投资韧性更强,房屋竣工、道路投资、管网投资韧性一般。 电力方面,精铜杆、铝线缆开工率均好于过去三年农历同期,反映电网投资原材料采购需求依旧稳在高位。 竣工方面,尽管贸易商环节玻璃表观需求不弱,但2月末玻璃深加工天数位于历年同期低位。同时,铝型材开工率受门窗等建筑型材拖累,徘徊在近三年同期低位,反映竣工强度不高。 道路投资方面,沥青开工率位于历年同期低位。同期,沥青价格走平、库存走平,印证道路投资节后只是小幅改善。 管网投资方面,PVC粉开工率保持稳定,但PP、PE开工率位于历年同期偏低位置,反映管材备货生产强度不高。 设备:购置租赁弱于往年 重卡、挖机销量不弱,但距离历年均值仍有距离。1月,挖机销量12376台,同比增长18.5%;但17年以来,1-2月平均销量15035台,高于1月销量。1-2月,重卡月均销量77433辆,同比增长23.3%;但17年以来,1-2月平均销量90502辆,高于1月销量。由此来看,重卡、挖机销量同比增速不弱,但也未显现出超预期特征。 设备租赁相关关键词搜索指数均弱于2023年。而从设备租赁视角来看,脚手架、活动板房、塔吊租赁关键词搜索指数均为历年同期偏低水平。这从侧面反映开工偏弱,针对开工所做的设备租赁准备不足。 综合来看,开工、采购、设备强度均偏弱,截至节后第3周数据表现不佳: 开复工方面:1)项目量缩水,开复工率仅有小幅改善,劳务到位率不及去年;2)基建市政好于房建,房建弱于去年同期。 采购方面:1)螺纹、线材、水泥、混凝土同比降幅均超30%;3)除电网相关原材料开工有韧性外,竣工、管网、道路投资原材料需求均偏弱。 设备方面:1)重卡、挖机销量不弱,但仍弱于近年同期均值;2)设备租赁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样弱于去年同期。 总结:实物量同比负增长概率较大 总结来看,实物工作量农历同比下滑,弱于去年同期,改善空间较为有限。 “天时”方面:1)寒潮、降雨影响节后开工,预计3月中旬降雨结束;2)北方开工需等待两会结束。 “地利”方面:1)建设更加强调效益,三大工程逐渐替代地方发力;2)自主融资减少,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3)1月、2月建筑业订单弱于往年,项目储备同比偏弱。 “人和”方面:1)受寒潮影响,返城节奏慢于去年同期;2)劳动力更青睐二三线城市和留乡就业。 开工方面:1)开工率好于去年,但项目量缩水;2)基建市政好于房建,房建弱于去年。 采购方面:1)螺纹、线材、水泥、混凝土同比降幅均超30%;3)除电网投资有韧性外,竣工、管网、道路投资原材料需求均偏弱。 设备方面:1)重卡、挖机销量弱于近年同期均值;2)设备租赁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样弱于去年同期。 从表层原因来看,天气制约返工对于开工进度影响较为突出。伴随天气转好、劳动力向供给偏紧的地区流动,一季度开工状况或仍将持续改善。 但深层原因上,传统项目量缩减,新增项目尚未落位,直接制约了开工的实物量上限,一季度未来实物量改善的空间实在有限。 向前看,一季度基建实物量偏弱基本已成事实,若二季度外需韧性转弱(2月PMI新出口订单再度下滑,3月新出口订单强度至关重要),总需求存在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被动发力概率或将增强。 风险提示 1、外需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内需稳定性。美联储联储降息更有可能在三季度开展,美国经济若在上半年承压下行,或对全球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国需求也产生客观压力。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强开工,能实现么?——中观景气线索系列之六 对外发布时间:2024-03-04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韩轶超 SAC编号:S0490512020001 SFC编号:BQK468 邮箱:hanyc@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邮箱:liuch2@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2-25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下:战争危机与福利——大财政系列5(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5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中:大小财政的摇摆——大财政系列4(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5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上:央地财权的更迭——大财政系列3(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作者:于博 刘承昊 核心观点 1. 我们从建筑开工的条件(气象、项目储备、劳动力)以及现状(项目开复工、原材料采购、设备购置及租赁)两个方面出发,刻画一季度开工强度。 2. 从表层原因来看,天气制约劳动力返工,对于开工进度影响较为突出。 3. 但深层原因上,传统项目量缩减,新增项目尚未落位,制约了开工的实物量上限,一季度建筑实物量同比负增长概率较大。 4. 向前看,一季度基建实物量偏弱基本已成事实,若二季度外需韧性转弱,总需求存在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被动发力概率或将增强。 章节要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假期后,建筑开工逐步重启,建筑的实物量表现将决定3月-4月生产旺季的成色。 本篇文章,我们从建筑开工的条件(气象、项目储备、劳动力)以及现状(项目开复工、原材料采购、设备购置及租赁)两个方面出发,刻画一季度开工强度。 从条件看,“天时、地利、人和”均有约束 天气方面,气温冷、降水广,制约节后开工。春节假期之后,寒潮始终“汹涌”。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较往年偏冷,且普遍降雨,均制约开工走强。中央气象台预测,降雨天气仍将延续一周左右。3月中旬开始,全国或开始逐步放晴。此外,从日历效应看,北方地区开工还受到重要会议约束,京津冀开工或在两会后启动。 项目储备方面,政策方向仍在调整期,一季度可为项目储备不足。从地方两会来看,地方政府重心转向产业升级,并受到化债约束。因此,地方自下而上的传统基建,逐渐由中央自上而下推动的三大工程、保交楼等项目“取代”。而从1-2月建筑业订单状况看,新旧项目衔接有待优化,建筑业订单收缩幅度大于往年。 劳动力方面,寒潮影响整体返城节奏,劳动力留乡偏好增加,导致沿海劳动力供给紧张。我们看到,元宵节前返城受寒潮影响,元宵节后返城人流增多,但未能填补此前缺口。结构上,二三线城市吸引力增强,东南沿海吸引力下降,劳动力留乡就业意愿增强。这导致沿海地区出现劳动力供给短期偏紧,制约3月开工走强。 从现状看,当前实物量偏弱,同比降幅明显 从开复工调研来看,开复工率仅是小幅改善,考虑项目缩量,实物量大概率同比负增长。截至2月27日(正月十八),全国建筑项目开复工率为39.9%,农历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考虑到建筑项目整体缩量,开复工率小幅增长不意味着实物量同比正增长。结构上看:1)分领域,基建市政好于房建,房建甚至开复工率都弱于去年同期,侧面印证政策落地仍需时日;2)分区域,化债压力较大的地区和寒潮影响较大的地区开复工率更弱。 从原材料采购来看,需求同比降幅明显,部分品种降幅超3成。春节假期后,G7货运物流指数农历同比持续负增长。节后第3周,螺纹表需、线材成交量、水泥出库量、混凝土发运量均位于历年同期偏低水平,农历同比降幅在30%以上。细分领域中,仅电力投资韧性较强,房屋竣工、道路投资、管网投资原材料产销均偏弱。 从设备购置和租赁来看,普遍弱于往年。设备购置方面,今年1月挖掘机、1-2月重卡小梁均录得两位数正增长,但销量低于2017年以来同期均值。设备租赁方面,脚手架、板房、塔吊相关关键词搜索指数均低于2017年以来同期。 总的来看,实物量仍有回升空间,但同比或保持负增长 从表层原因来看,天气制约返工对于开工进度影响较为突出。伴随天气转好、劳动力向供给偏紧的地区流动,一季度开工状况仍将持续改善。 但深层原因上,传统项目量缩减,新增项目尚未落位,直接制约了开工的实物量上限,一季度未来实物量改善的空间实在有限。 向前看,一季度基建实物量偏弱基本已成事实,若二季度外需韧性转弱,总需求存在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被动发力概率将增强。 目录 1.天时:气候约束开工强度 2.地利:可为项目储备不足 3.人和:返城偏慢结构下沉 4.开工:复工改善幅度有限 5.采购:需求同比降幅明显 6.设备:购置租赁弱于往年 7.总结:实物量同比负增长概率较大 以下是正文 天时:气候约束开工强度 “天时”,主要看天气、日历效应对节后开工的影响。 假期后,气温冷、降水广,制约节后开工。从天气来看,春节假期之后,寒潮始终“汹涌”。除了西南地区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较往年偏冷,且普遍降雨,均制约开工走强。其中,华东、华中降水量较大,华中还出现了“冻雨”等自然灾害,使得中部及南部项目普遍延迟开工。 未来气温继续偏冷,降水影响仍在。向前看,天气状况或难快速转好。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10天,除东北北部、西南地区以外,我国其余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其中西北地区、华北北部、江西、华南及贵州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偏低4℃左右。降雨方面,江汉、江南、华南局地降雨可达100毫米以上,且部分地区可能有雪,或影响华东及华南地区开工。中央气象台预计,等到3月8日后,降水过程才可能告一段落,全国将逐步放晴,届时开工气象条件或得到改善。 两会将近,北方开工或在会后启动。而从日历效应来看,重要会议期间,京津冀地区建材生产或保持较低强度。从历史经验看,京津冀地区建材开工,尤其是水泥出货普遍在两会后走强。由此来看,在气象条件和日历效应的双重约束下,北方开工或在3月下半月逐步启动。 “地利”:可为项目储备不足 我们所指的“地利”主要是政策、资金、项目储备等必要条件对于新一年开工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各地稳增长意愿的变化。 相比稳增长,各地首要任务逐渐转向产业升级。从地方两会来看,较于去年,今年有更多省市将产业升级列为年度首要工作任务。而以稳增长为首要目标的省市减少至6个:江苏、山西、辽宁、湖南、海南、内蒙古。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视产业培育的背景下,稳增长或迎来“效益”视角的重估。 10省未设置固投增速目标,18省固投目标下调。而从固投目标看,各地方在2024年固投目标设置上也趋于谨慎。今年有10个省市未设置投资增速目标,较去年(7个)增加了云南、天津、陕西3省。而从设置了增速目标省份来看,除了陕西、内蒙以外,有18个省份下调了2024年投资增速目标。 政策抓手上,三大工程打头阵,保交楼“二次加速”。从政策抓手来看,新增建设项目逐渐向中央主导推动的“三大工程”方向靠拢。而就地方主导的项目来看,在化债要求日益趋紧的环境下,地方建设项目或以化解存量风险,而非新增项目为导向。例如,近期保交楼政策有“二次加速”迹象。住建部、金监总局要求3月15日前各地级市需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向金融机构推送保交楼“白名单”项目。 其次,我们来看融资对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资金方面,23Q4政府融资积极,但尚未实质发力。四季度,随着专项债发行加速、特别国债发行以及地方特别再融资债发行,政府融资带动社融存量增速走高。但融资落地见效的特征尚不明显,从资金配套的角度看,建设支出发力,往往会看到城投或政策性开发资金支持同步走强。从1月金融数据来看,城投配套融资(信托贷款)有逐步发力迹象,但政策性银行配套(委托贷款)力度依旧偏弱。 房建、基建项目自主融资下滑,PSL发力对冲。传统基建、房建项目量收缩,融资强度因而下降。2023年下半年,地产+广义基建总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已有下滑趋势,同期地产、基建开发贷款余额增速下滑。同时,从资金视角看,三大工程已在发力,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启动。2023年12月-2024年1月,两个月PSL累计投放5000亿。 再次,看项目量是否充足。 从项目量看,中建新签订单平稳增长,施工增速下降。从中建数据看,剩余项目并不算多。去年下半年到今年1月,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在低基数环境下有明显下滑。而从新签订单来看,1月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0.8%,增速保持平稳,且基建、房建的贡献较为均衡。 但同时, 建筑业PMI及新订单均弱,开工金额同比负增。但从PMI数据看,1-2月建筑业景气及订单均弱于往年。1月建筑业PMI为近10年最弱,新订单为近10年同期首次收缩(低于50%)。而2月建筑业PMI及订单也未明显改善,PMI为除2020年以外近10年最弱,而新订单收缩幅度在近10年同期也仅次于2020年同期。而从Mysteel跟踪统计的新开工重点项目金额数据看,1月各省重点开工项目金额同比下滑42%。 “人和”:返城偏慢结构下沉 “人和”部分,我们主要关注劳动力返城情况对于开工的潜在影响。 寒潮影响返城,元宵节后返城脉冲不强。春节内人员流动积极,较2019年CAGR明显增长。但节后第1周,人员流动明显下滑。这主要缘于寒潮影响铁路等渠道的发运效率。元宵节后,人员返城有短暂脉冲,但持续性似乎偏弱,直到3月1日才有走强迹象。由此看,元宵后劳动力返城整体偏慢。 从务工大市来看,劳动力务工积极,但节奏同比偏慢。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作为筛选标准,我们聚焦云贵川徽豫五省劳务输出大市人员向外迁徙的情况。与春运数据类似,元宵后劳动力有返城脉冲,单日净迁出有走高迹象。但从腊月初七开始计算累计净迁出规模,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特征:1)正月十九后,返乡劳动力多数返城,但较2023年晚了2日;2)劳动力返城持续弱于2021及2023年同期。 分线级看,一线尚未完全回流,五线城市务工更积极。从人员净迁入/净迁出绝对状态来看,截至3月1日,高线级城市中,一线城市务工人员还未完全回流;低线级城市中,五线城市外出务工积极性更高。 分地区看,东部沿海尚未回流,中部、北方留乡更多。从人员净迁入/净迁出绝对状态来看,东部沿海六省人员回流缺口较大,而中部五省、东北三省、北方能源大省留乡情况则更为普遍。此外,港澳台人员净迁入情况强于往年。 劳动力向腰部城市集中,区域偏好亦有变化。对比2023年农历同期人员净迁入情况:1)分线级来看,二线、三线城市吸引力明显上升,一线、新一线吸引力继续下滑;2)分地区来看,中部五省、东北三省人员驻留情况比去年更明显,而东部沿海六省人员迁入明显弱于去年同期。 务工涨薪难度提高,或使得劳动力迁徙更追求性价比。我们认为,劳动力迁徙变化不仅与天气有关(中部五省受寒潮影响),更缘于劳动者追求更有性价比的就业目的地。2023年,正式员工年薪和沿海地区零工工资均上涨困难。 尤其是去年年初,沿海地区订单偏少、劳动力过剩,零工工价在3月-4月同比大幅下跌。而今年,由于劳动力向沿海迁徙的动力下滑,沿海地区反而出现劳动力供给偏紧的现象。 我们认为,劳动力流动虽有迟滞,但未来人员流动仍有可能填平供给缺口。不过人员到位迟缓,或导致3月初沿海地区开工恢复偏慢。 综合来看,“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占优,今年开工的环境不佳: “天时”方面:1)寒潮、降雨影响节后开工;2)重要会议即将召开。预计3月下半月,降水逐步结束、会期结束,各地开工才开始逐步启动。 “地利”方面:1)稳增长的优先级让位于产业升级,三大工程打头阵,化债省份基建暂缓;2)自主融资转弱,资金支持需等待结构性货币政策规模验证;3)1月、2月建筑业订单弱于往年,项目储备同比偏弱。由此来看,年初开工强度或较为一般。 “人和”方面:1)寒潮影响返城,元宵后节奏慢于去年同期;2)劳动力追求性价比,更青睐二三线城市和留乡就业。虽然未来劳动力流动会驱动就业供需再平衡,但劳动力供给对沿海地区3月开工的支撑或较为有限。 开工:复工改善幅度有限 建筑开复工率好于去年,劳务到位率偏低。截至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八),百年建筑调研了全国10094个工地。建筑项目开复工率为39.9%,农历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劳务到位率38.1%,农历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 劳务到位率偏低的核心原因是寒潮影响返工。但更重要的是,受到建筑项目量同比缩减影响,项目复工率同比小幅增长并不意味着建筑实物量同比正增长。 基建市政好于房建,但整体也偏弱。今年百年建筑网将基建和市政项目合并为非房项目。对比不同领域,基建市政项目(非房)开复工率、劳务到位率均好于房建,但偏强的程度有限。 房建恢复弱于去年同期。房建项目对比去年同期,在不考虑项目量变化的情况下,当前项目开复工率低于去年,劳务到位率也低于去年。这侧面印证了政策衔接尚待优化,保交楼等新政策尚未推动项目真实进度改善。 地区间差异大,返工偏慢、化债压力共同制约开工。对比正月初十,正月十七劳务到位率偏低的地区增多,且华中地区劳务到位率同比降幅最大。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受到华中地区寒潮和降雨的影响。而从项目开复工率来看,除了华中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项目复工率较去年同期的降幅较大。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西南和东北地区债务化解压力较大,资金到位难度较高,拖累了项目开工。 采购:需求同比降幅明显 货运季节性波动,始终弱于去年同期。对齐农历,假期后G7货运物流指数表现始终平淡。截至3月1日,近1周,货运流量指数农历同比下滑2.2%,较19年CAGR增长1.8%。分地区来看,多数省份货运同比表现偏弱。 螺纹、线材开年采购量低位徘徊。节后第3周,螺纹表观需求量农历同比下滑46.6%,绝对量仅好于2020年同期。若将表观需求低点对齐,螺纹表需较去年同期下滑16.7%,表现依旧偏弱。贸易商环节,节后建筑钢材成交量低位徘徊,整体仍低于历年均值水平。 水泥出货率回升缓慢,各地区表现均弱于往年。节后第3周,全国水泥平均出货率15%,低于历年同期均值,仅好于2020年。各地区水泥出货率均低于过去两年农历同期。 水泥、混凝土运量同比负增长,印证实物量同比偏弱。而从实际出货量来看:节后第3周,全国水泥出库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1.8%,错位对齐情况下农历同比下滑29.9%。其中,基建水泥直供量农历同比下滑78.8%,错位对齐情况下农历同比下滑31.3%。同时,混凝土发运量较去年同期下滑66.8%,错位对齐情况下农历同比下滑33.3%。 综合螺纹、线材、水泥以及混凝土数据来看,当前建筑项目实物量农历同比负增长较为确定。 细分原材料产销也未见超预期改善。从细分领域来看,电网投资韧性更强,房屋竣工、道路投资、管网投资韧性一般。 电力方面,精铜杆、铝线缆开工率均好于过去三年农历同期,反映电网投资原材料采购需求依旧稳在高位。 竣工方面,尽管贸易商环节玻璃表观需求不弱,但2月末玻璃深加工天数位于历年同期低位。同时,铝型材开工率受门窗等建筑型材拖累,徘徊在近三年同期低位,反映竣工强度不高。 道路投资方面,沥青开工率位于历年同期低位。同期,沥青价格走平、库存走平,印证道路投资节后只是小幅改善。 管网投资方面,PVC粉开工率保持稳定,但PP、PE开工率位于历年同期偏低位置,反映管材备货生产强度不高。 设备:购置租赁弱于往年 重卡、挖机销量不弱,但距离历年均值仍有距离。1月,挖机销量12376台,同比增长18.5%;但17年以来,1-2月平均销量15035台,高于1月销量。1-2月,重卡月均销量77433辆,同比增长23.3%;但17年以来,1-2月平均销量90502辆,高于1月销量。由此来看,重卡、挖机销量同比增速不弱,但也未显现出超预期特征。 设备租赁相关关键词搜索指数均弱于2023年。而从设备租赁视角来看,脚手架、活动板房、塔吊租赁关键词搜索指数均为历年同期偏低水平。这从侧面反映开工偏弱,针对开工所做的设备租赁准备不足。 综合来看,开工、采购、设备强度均偏弱,截至节后第3周数据表现不佳: 开复工方面:1)项目量缩水,开复工率仅有小幅改善,劳务到位率不及去年;2)基建市政好于房建,房建弱于去年同期。 采购方面:1)螺纹、线材、水泥、混凝土同比降幅均超30%;3)除电网相关原材料开工有韧性外,竣工、管网、道路投资原材料需求均偏弱。 设备方面:1)重卡、挖机销量不弱,但仍弱于近年同期均值;2)设备租赁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样弱于去年同期。 总结:实物量同比负增长概率较大 总结来看,实物工作量农历同比下滑,弱于去年同期,改善空间较为有限。 “天时”方面:1)寒潮、降雨影响节后开工,预计3月中旬降雨结束;2)北方开工需等待两会结束。 “地利”方面:1)建设更加强调效益,三大工程逐渐替代地方发力;2)自主融资减少,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3)1月、2月建筑业订单弱于往年,项目储备同比偏弱。 “人和”方面:1)受寒潮影响,返城节奏慢于去年同期;2)劳动力更青睐二三线城市和留乡就业。 开工方面:1)开工率好于去年,但项目量缩水;2)基建市政好于房建,房建弱于去年。 采购方面:1)螺纹、线材、水泥、混凝土同比降幅均超30%;3)除电网投资有韧性外,竣工、管网、道路投资原材料需求均偏弱。 设备方面:1)重卡、挖机销量弱于近年同期均值;2)设备租赁关键词搜索指数同样弱于去年同期。 从表层原因来看,天气制约返工对于开工进度影响较为突出。伴随天气转好、劳动力向供给偏紧的地区流动,一季度开工状况或仍将持续改善。 但深层原因上,传统项目量缩减,新增项目尚未落位,直接制约了开工的实物量上限,一季度未来实物量改善的空间实在有限。 向前看,一季度基建实物量偏弱基本已成事实,若二季度外需韧性转弱(2月PMI新出口订单再度下滑,3月新出口订单强度至关重要),总需求存在下滑风险,货币政策被动发力概率或将增强。 风险提示 1、外需存在不确定性,或影响内需稳定性。美联储联储降息更有可能在三季度开展,美国经济若在上半年承压下行,或对全球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国需求也产生客观压力。 研究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强开工,能实现么?——中观景气线索系列之六 对外发布时间:2024-03-04 研究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参与人员信息: 于 博 SAC编号:S0490520090001 邮箱:yubo1@cjsc.com.cn 韩轶超 SAC编号:S0490512020001 SFC编号:BQK468 邮箱:hanyc@cjsc.com.cn 刘承昊 SAC编号:S0490523050001 邮箱:liuch2@cjsc.com.cn 相关链接 2024-02-25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下:战争危机与福利——大财政系列5(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5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中:大小财政的摇摆——大财政系列4(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2024-02-25 |美国200年财政三部曲·上:央地财权的更迭——大财政系列3(长江宏观 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评级说明及声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