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招商智库研究】央企加速算力建设,AI赋能重点行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2.19-2024.03.03)

【招商智库研究】央企加速算力建设,AI赋能重点行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2.19-2024.03.03)

作者: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 发布时间:2024-03-04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招商证券《【招商智库研究】央企加速算力建设,AI赋能重点行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2.19-2024.03.03)》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感谢各位对招商研究的关注! 林喜鹏 S1090522050001 梁程加 S1090522060001 孙嘉擎 S1090523040001 罗嘉成 研究助理 核心观点: 央企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央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将主要落在重点行业赋能与算力中心建设上。更多央企有望发挥产业引领优势,以产业需求牵引AI技术应用落地,助推战新产业发展。在央企对战新产业投资的高增速趋势下,作为战新产业布局关键的算力中心建设将加速;美国芯片管控进一步趋严背景下,重点行业国产算力替换提速,以华为为首的国产算力有望全面受益。 近期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2023年以来,国资委已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对央企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作出要求;在新质生产力论述提出以及海外AI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此次专题会议的基调更具紧迫性,对央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认为,央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将主要落在重点行业赋能与算力中心建设上。 更多央企有望发挥产业引领优势,以产业需求牵引AI技术应用落地,助推战新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提出,要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2023年,国资委在原有的16家“链长”央企的基础上完成第三批6家链长企业遴选工作。“链长”央企多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新产业,我们梳理发现,多家“链长”央企已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到各自主业。 在央企对战新产业投资的高增速趋势下,作为战新产业布局关键的算力中心建设也将加速。根据国资委,2023年央企战新产业投资2.18万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35.2%,较上一年大幅提升约8个百分点,战新产业营收比重也增长了3.23个百分点。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是央企“9+6”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OpenAI,大模型训练所需算力每3-4个月增长1倍,增速远超摩尔定律(18-24个月/倍),海外Sora等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算力的重要性。此次专题会议重点提及算力基础设施构建与多模态产业赋能,要求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 2023年三大运营商算力网络总投资额达796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1,100亿元,同比增长38%。智算中心建设方面,2024年中国电信率先基于国产AI基础软硬件方案进行智算中心设计与建设,同时,三大运营商全面引入液冷、高速无损网络等技术方案。 2023年政府新建智算中心单期算力规模明显增长,2023年新投运政府智算中心中多数采用华为AI软硬件解决方案,随着央国企加速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芯片管控进一步趋严的背景下,以华为昇腾为首的国产算力迅速填补需求空缺,重点行业国产算力替换提速,以华为为首的国产算力有望全面受益。 风险提示: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央国企重要动态 1.1央企加速算力建设,AI赋能重点行业 2月19日,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要求央企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2023年以来,国资委已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对央企在人工智能的布局作出要求;在新质生产力论述提出以及海外AI技术持续突破的背景下,此次专题会议的基调更具紧迫性,对央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认为,央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将主要落在重点行业赋能与算力中心建设上。 专题会议提出,要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2023年,国资委在原有的16家“链长”央企的基础上完成第三批6家链长企业遴选工作。“链长”央企多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新产业,我们梳理发现,多家“链长”央企已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到各自主业。更多央企有望发挥产业引领优势,以产业需求牵引AI技术应用落地,助推战新产业发展。 根据国资委,2023年央企战新产业投资2.18万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35.2%,较上一年大幅提升约8个百分点,战新产业营收比重也增长了3.23个百分点。人工智能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是央企“9+6”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OpenAI,大模型训练所需算力每3-4个月增长1倍,增速远超摩尔定律(18-24个月/倍),海外Sora等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进一步强化了算力的重要性。此次专题会议重点提及算力基础设施构建与多模态产业赋能,要求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在央企对战新产业投资的高增速趋势下,作为战新产业布局关键的算力中心建设也将加速。 各地加快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国产AI软硬件渗透率提升。2023年政府新建智算中心单期算力规模明显增长,2023年新投运政府智算中心中多数采用华为AI软硬件解决方案。通过各地人民政府、发改委、工信厅官网信息,我们整理了2023年新投运及在建政府智算中心情况,我们发现:1)2023年新建智算中心单期算力规模明显增长:2023年投运政府智算中心一般单期算力建设规模在100PFLOPS-500PFLOPS区间内,而2023年随着AI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新建政府智算中心单期规模为208PFLOPS-2,000PFLOPS,较2023年已投运项目明显提升,显现出2023年地方政府智算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2)2023年新投运的政府智算中心项目中,多数采用华为昇腾AI基础软硬件设施,显现出华为昇腾在国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2023年三大运营商算力网络总投资额达796亿元,同比增长33%,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1,100亿元,同比增长38%。2023年三大运营商持续发力算力网络建设,算力网络总投资达796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算力网络投资额分别为452亿元/195亿元/149亿元,同比增长34.9%/39.3%/19.4%。根据《通信产业报》预测,2024年三大运营商算网资本开支预计将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38%。 智算中心建设方面,2024年中国电信率先基于国产AI基础软硬件方案进行智算中心设计与建设,同时,三大运营商全面引入液冷、高速无损网络等技术方案。 2024年1月,中国电信在上海启动全国规模最大的运营商级智算中心,算力集群规模可达15,000卡,全面采用自主创新AI芯片与液冷技术方案,为目前规模最大、单池训练能力最高的国产液冷智算中心。 2024年1月,中国电信中部智算中心正式投运,其首次采用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的方案架构,实现智算中心液冷智算集群的部署落地,可支撑部署万亿参数大模型。 2024年2月,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成都)完成智算主体服务器安装并进入试运行阶段,该智算中心引入新型智算服务器与高速无损网络等新技术,多台智算服务器通过200G高速无损网络连接,单机浮点运算能力同比提升50%。 央国企加速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在美国芯片管控进一步趋严的背景下,以华为昇腾为首的国产算力迅速填补需求空缺,重点行业国产算力替换提速,以华为为首的国产算力有望全面受益。NVIDIA GPU管控趋严,以华为昇腾为首的国产AI芯片迅速填补需求空缺。随着NVIDIA GPU管控趋严,以华为昇腾为首的国产AI芯片成为国内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选择,快速填补NVIDIA GPU的市场需求空缺。1)能力侧:华为昇腾910芯片FP16算力已达到320TFLOPS、INT8算力达到640TOPS,与NVIDIA A100 80GB版本旗鼓相当,并已落地千卡集群项目,且2023年9月发布的Atlas 900 SuperCluster利用华为全新星河AI智算交换机CloudEngine XH16800,可实现等效18,000张卡的超大规模无收敛集群组网,在单卡算力与组网能力方面已可以满足国内智算网络的建设需求。2)需求侧:客户受限于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对于国产AI芯片的需求不断提升,华为昇腾等国产算力的占比快速提升。根据全球半导体观察及路透社消息,国内客户对于昇腾910B等国产AI芯片的需求激增,2023年昇腾910B已经获得大客户至少5,000套订单,预计将于2024年交付。 1.2央国企宏观数据分析 截至2024年3月3日,1-2月国有企业主要效益指标暂未公布。 1.3其他重要动态 1.3.1国资监管及运作 (1)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谋划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举措 2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谋划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举措。会议指出,要推动企业更好盘活利用土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科学安排设备更新计划,加快构建高标准物流基础设施,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推动中央企业加强供应链协同合作、信息共享。 1.3.2央国企市值管理 (2)多家央国企响应“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 近两周,11家央企和6家地方国企响应发布“提质增效重回报”“质量回报双提升”相关公告,并提出大股东实施增持、持续稳定现金分红、加大回购力度等举措。至今,累计有18央企和28家国企发布市值管理相关公告。 1.3.3专业化整合 (3)中国五矿与中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27日,中国五矿与中核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矿产资源开发、海外市场协同合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清洁能源与环境等领域共同发力,推动双方产业链融通发展,更好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1.3.4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4)我国首台深海采矿车即将千米海试 2月20日,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中国船舶第七〇二所最新研制的我国首台深海采矿车正在进行千米海试前的准备。这台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采矿车突破了水下布放回收姿态自动定向控制、深水大功率液压驱动、信号传输与智能控制、三维数字孪生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摆动铣削式挖掘头、四履带悬挂车架和具有自主行走功能的集成控制系统,解决了硬矿挖掘、陡坡行走和远程集控的难题。 (5)中国卫通将面向市场推出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 2月26日,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卫星互联网运营商中国卫通将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级卫星互联网产品,并将联合航空公司推出航空卫星互联网产品流量套餐。搭乘航班的机上旅客可提前查询互联网航班,并通过互联网便捷购买卫星互联网流量套餐,旅客能够在空中使用自己的手机或其他终端连接机上 Wi-Fi,机上网速相当于4G程度。 (6)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 2月26日,中国移动发布全球首台算力路由器(CATS Router)。算力路由器基于IETF CATS工作组算力路由国际标准设计研制,基于现网通用的路由器平台(NetEngine、ZXR10)研制完成,支持灵活的算力信息扩展、自适应算力通告、动态联合路由等功能。经过多轮测试验证,算力路由器在边缘计算场景下,可实现高并发业务平均端到端时延降低15%,算网系统容量提升30%,有效支撑AR/VR、车联网、AI推理等时延和计算敏感型业务需求。本次发布的设备历时两年研制成功,是我国在算力网络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7)国内首个定西压缩空气组合式储能示范项目锂电池系统一次并网成功 2月28日,由国家电投集团上海成套院EPC总承包的定西市通渭县压缩空气+锂电池组合式网侧共享储能电站创新示范项目锂电池储能系统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一次并网成功。定西项目采用了上海成套院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创新性采用压缩空气+锂电池的组合式储能方案,建设规模50兆瓦/200兆瓦时。项目建成后可全面参与电网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同时进一步放大定西地区风能、光电资源优势,提升绿电消纳利用水平,促进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高效替代。 1.3.5产业链融通发展 (8)我国首次实现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 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全面进入整机试验与验证的最终阶段。国家电投作为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联合哈电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以及北京、辽宁、上海、江苏等19个省市20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研究团队8年来攻克了高温合金材料研制、控制系统设计、部件及整机设计、热端部件制造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贯通设计制造全流程,是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创新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9)央企集团与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20日,据中建材集团官网,近日,中材高新与祁连山水泥在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达成将有力促进集团新材料产业与基础建材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新材料节能降碳优势,有效推动基础建材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夯实压舱石作用。双方深度合作,能够有效推动先进陶瓷和人工晶体材料如氧化铝球、气凝胶、脱硝除尘器等在水泥生产线上的应用研发和推广使用。 2月21日,东风旗下猛士科技与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实现新能源豪华越野品牌与智能科技先锋品牌的优势互补、彼此赋能。合力推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商业化落地,助力东风猛士品牌打造中国豪华电动越野文化领先者,加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高质量发展。东风汽车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猛士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CEO 曹东杰,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等共同出席签约仪式。 2月23日,中国石化与中国农业银行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绿色转型新篇章”为主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各领域加强合作。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与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谷澍出席签约仪式。 2月29日,据中国移动官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与阿联酋电信集团公司在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根据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国际业务合作、海缆投资合作、联合股权投资合作、中国移动创新出海产品合作等方面构建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先生及阿联酋电信集团首席运营官Obaid Bokisha出席签署仪式。 1.3.6地方国资动向 (10)央地合作 2月18日,中交集团与广东省阳江市政府签署阳江深蓝现代化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及海洋牧场技术工程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海洋牧场试点项目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为广东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与阳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一先,市委副书记、市长余金富出席仪式见证签约。 2月21日,中交集团与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在唐山签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大交通、大城市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与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武卫东,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田国良出席仪式见证签约。 2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油气勘探开发、能源供应、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炼化一体化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11)地方新设产业基金 2月22日,由市政府与豫资控股集团共同主办的百家基金进洛阳产业峰会举行。签约仪式上,5只新设基金正式签约,基金总规模超百亿元,分别是:面向本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三大改造”的洛阳制高转型升级基金;面向新材料领域投资的洛阳制高材料产业投资基金;面向新能源领域投资的深圳市鹏储时代产业投资基金;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投资的深圳市鹏远基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洛阳惠中开元私募创业投资基金。 2月23日,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金设立,河南资产作为基金管理人,联合河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中豫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共同参与。基金总规模200亿元,按具体项目情况分批出资到位,首期规模50亿元。基金下设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市场化债转股基金、资本市场投资基金、存量资产优化升级基金等子基金,形成服务河南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基金群。 2月28日,江西首支省级科创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由江西省科技厅联手江西国控、赣江新区、赣锋锂业、申万宏源共同发起设立。首期规模20亿元,拟分三期实缴出资,首期实缴6亿元,主要投向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业务领域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主要任务是助力本土科技型企业成长,支持引进省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落地江西省,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月28日,珠海“2+N”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并推出了规模为20亿元专精特新母基金,及规模10亿元专精特新子基金。前者由珠海基金三期产业投资基金联合粤科金融集团、社会资本共同出资,将围绕专精特新领域投资布局,撬动社会资源、汇聚各方合力,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长期资本支持。规模10亿元的珠海首只“专精特新”直投基金,则由珠海基金三期产业投资基金与华发集团旗下的珠海科创投合作发起成立,将围绕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规划产业领域布局,提供资金“活水”,孵化、培育、壮大专精特性企业。 2月29日,总规模300亿元的福州产业投资母基金成功签约。福州产业投资母基金,发挥“以投促引、以投促孵、以投促扶”功能,聚焦福州市“四大经济”“16条重点产业链”,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直投”的模式,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 (12)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2月20日,风范股份(601700.SH)控股股东、实控人范建刚及其一致行动人与唐山金控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合计持有的公司股份1.45亿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2.67%)转让给唐控产发,转让总价款7.42亿元。同时,范建刚及其一致行动人应在所持股份全部解除限售(即2025年3月)后的自然年度内(至2025年12月31日),将其届时合计持有的公司17.32%股份转让给唐控产发。第一次股份转让完成后,唐控产发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唐山市国资委成为公司实控人。 2月26日,安纳达(002136.SZ)控股股东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万华化学集团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和《一致行动人协议书》,铜化集团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15.20%股份转让给万华电池;转让完成后,安纳达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万华电池,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烟台市国资委。 二、上市央国企市场表现 2.1市值及涨跌幅 2.1.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3月3日,A股上市央企总市值25.8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31%;其中,国资委体系下的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7.1万亿元,占A股整体比重21%。 在央国企主要指数中,近两周央企科技引领表现最优,涨幅12.0%,相对同期沪深300高6.2%;近一年央企现代能源表现最优,涨幅3.8%,相对同期沪深300高18.0%。其余指数:国新央企综指(近两周6.3%;近一年-9.4%)、央企现代能源(近两周3.8%;近一年3.8%)、央企科技引领(近两周12.0%;近一年-20.0%)、央企股东回报(近两周3.9%;近一年-0.6%)、结构调整(近两周6.8%;近一年-5.6%)、央企创新(近两周6.7%;近一年-0.4%)。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中,国脉文化(涨82.7%)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江铃汽车(涨81.7%)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华润三九(跌6.9%)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长远锂科(跌61.9%)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1.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3月3日,港股上市央国企总市值11.9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23%;其中,A+H上市央国企总市值7.6万亿元,占港股整体比重15%。 在总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中,中国中药(涨26.8%)等10家企业近两周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涨102.2%)等10家企业近一年涨幅居前;中广核矿业(跌7.1%)等10家企业近两周跌幅居前,中国中免(跌61.7%)等10家企业近一年跌幅居前。 2.2估值表现 A股央国企的估值处于相对偏低位置。截至2024年3月3日,央国企PE(TTM)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32.1、 23.5、22.1倍;与A股整体相比,央国企市盈率仍相对偏低。央国企PB(LF)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2.5、 2.0、 2.1倍;与A股整体乃至各类企业相比,央国企三个口径计算的市净率均相对偏低。在主要指数的估值上,央企现代能源的PE(TTM)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58.4%),央企科技引领的PB(LF)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分位数10.6%)。 A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传媒、钢铁、农林牧渔,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医药生物、公用事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房地产、银行、基础化工,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煤炭、电力设备、交通运输。 港股央国企分行业估值,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低: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央国企PE(TTM)历史分位数前三高:电讯业、公用事业、工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低:必需性消费、金融业、地产建筑业,央国企PB(LF)历史分位数前三高:非必需性消费、能源业、公用事业。 2.3成交活跃度 近两周,中国船舶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买入额居前,国脉文化等10家A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中国海洋石油等10家港股央国企南向资金净买入额居前,中国中药等10家港股央国企净主动卖出额居前。 2.4股东回报 2.4.1 A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3月3日,A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3%、3.1%、0.6%,均高于A股整体及其他各类企业。其中,中粮科技、中国神华、鲁西化工等市值高于100亿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4.2港股上市央国企 截至2024年3月3日,港股央国企股息率的算术均值、市值加权均值、中位数分别为4.4%、6.6%、3.9%,均高于港股整体上市公司。其中,东方海外国际、中国建材、中远海发等市值高于100亿港元的央国企,近三年均有现金分红且近12月的股息率高于4%。 2.5 AH股价格对比 截至2024年3月3日,相较于所有采用A+H方式上市的企业,A+H上市的央国企 AH溢价率略低。其中,石化油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高,中国中免等十家央国企AH溢价率最低。 三、A股上市央国企资本运作 3.1股权融资 近两周,逆周期调节下A股的IPO节奏明显放缓,A股央国企未发生股权融资事件。 3.2并购重组 近两周,节能铁汉等5家央国企的重大重组发生新进展。其中,由于交易方案将面临调整,新能泰山(000720.SZ)和交易各方拟协商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3.3重要股东增减持 近两周,央国企重要股东合计增持规模2.0亿元,比重为5%。央国企重要股东近两周合计减持规模3.5亿元,比重为10%。 3.4股份回购 近两周,招商南油1家央国企公告了股份回购进度并宣布完成股份回购,合计已完成回购1.5亿元,比重为1%。 风险提示 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度不及预期,或后续政策方向发生变化;报告中列示上市公司不涉及投资建议。 系列报告: 1、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新趋势——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0.23-2023.11.05) 2、三季报反映央国企价值创造能力正在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06-2023.11.19) 3、华录与电科重组落地,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增持ETF—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1.20-2023.12.03) 4、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企改革深化行动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04-12.17) 5、2024延续“一利五率”考核,创新联合体增多——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12.18-2023.12.31) 6、国有资本加速产业整合,地方国企七方面工作部署——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01-2024.01.14) 7、市值管理纳入央国企考核,夯实“中特估”基础——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4.01.15-2024.01.28) 8、多地规划国企重组整合,市值管理重视程度提升——央国企动态双周报(2023.01.29-2023.02.18)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