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迎大事件!闪存价格半年暴涨超80%,政策持续赋能国产芯片
(以下内容从光大证券《存储芯片迎大事件!闪存价格半年暴涨超80%,政策持续赋能国产芯片》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周四(2月29日)国产芯片概念股大幅上攻,光刻机、光刻胶、存储芯片、电子化学品等多个板块出现异动。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就在2月28日,福建晋华经过五年的艰苦博弈,在美国赢得美国司法部诉讼,成功摆脱了知识产权方面的无端指控。 我们认为,这对国产芯片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显示我国科技类企业持续强化合法合规运营,也进一步向世人宣布中国芯片研究实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福建晋华一直攻坚集成电路内存芯片自主技术,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存储器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存储芯片行业已经涌现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成功维护了国内存储芯片市场的稳定。 今天,我们就来全面梳理国内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的布局,寻找存储芯片的投资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突破6600亿元,国外巨头占据市场主体 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储芯片无处不在,手机内存、电脑内存和硬盘、存储卡等产品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 存储器可以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大类,RAM断电之后将无法保存数据,ROM则可以实现长期存储。 RAM虽然不能在断电时保存数据,但读写速度很快,因此通常被用作操作系统运行的临时存储媒介。系统内存通常使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ROM根据制造工艺及功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其中Flash存储器作为可以擦除、可以编程的ROM,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稳定、抗震等优势。闪存又可以分为NOR和NAND两种,NOR Flash主要运用于速度要求不高、容量较小的场景,比如PC的主板BIOS等;NAND Flash写入、擦除速度更快,已经成为主要的大容量非易失存储芯片。 那么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5268亿美元,较2022年回落8.2%,从历史最高水平显著回落。 主要的细分产品方面,第一大品类逻辑芯片销售额达到1785亿美元,存储芯片凭借9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存储芯片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约17.5%的市场份额。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这也导致我国是存储芯片最重要的消费地。根据WSTS的预测,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6.2%。 然而,国际巨头把持全球存储芯片产业链,这导致我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存储芯片供给问题。 存储芯片中,DRAM占比超过55%,NAND Flash市占率接近40%,这两类产品是存储芯片的主体。 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在DRAM市场中,2022年三星、SK海力士、美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星市占率接近40%,SK海力士、美光市占率均超20%。NAND Flash市场中,三星市占率超30%,铠侠、西部数据、SK海力士、美光市占率均超10%。 由此可以知道,美国、日本、韩国等存储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国内存储芯片厂商已在奋力追赶。 2、涨价周期、政策利好国产存储芯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存储芯片巨头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福建晋华等公司逐渐取得突破,并抢占了部分存储市场。 三家公司发展各有侧重,长江存储发力于“晶栈”技术,并在NAND领域实现长足的进展。长鑫存储则发力于DRAM,并已经推出多种DRAM芯片。福建晋华侧重于发展DRAM内存,未来有望快速恢复发展。 展望未来,国产芯片巨头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大因素成为关键:第一,存储芯片市场进入上升周期,这将为国产芯片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第二,各类政策持续赋能国产存储芯片。 ①存储芯片进入涨价周期 尽管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遭遇较为严峻的挑战,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仍然上调了2024年市场预期,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3.1%。WSTS预计存储芯片将成为最耀眼的市场,营收规模有望暴增44.8%。 去年8月以来,DRAM、NAND Flash厂商开始减产挺价,存储芯片价格终于走出暴跌的阴霾。特别是闪存价格持续上涨,NAND指数由421.57开始反转,今年2月27日已经高达762.01,涨幅已经超过80%。 ②各类政策赋能国产存储芯片产业链 存储芯片产业链包括五个重要节点:存储产品、接口芯片、分销、封测、载板等。特别是在行业发展初期,各类支持政策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早在2020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在先进存储、先进计算、先进制造、高端封装测试、关键装备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结合行业特点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重点聚焦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 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已经布局存储芯片领域,根据iFinD数据库,市值较大的存储芯片概念股包括:紫光国微、澜起科技、兆易创新、长电科技、大华股份、深南电路、通富微电、北京君正、华天科技、深科技等。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9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周四(2月29日)国产芯片概念股大幅上攻,光刻机、光刻胶、存储芯片、电子化学品等多个板块出现异动。这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就在2月28日,福建晋华经过五年的艰苦博弈,在美国赢得美国司法部诉讼,成功摆脱了知识产权方面的无端指控。 我们认为,这对国产芯片具有重大意义,这不仅显示我国科技类企业持续强化合法合规运营,也进一步向世人宣布中国芯片研究实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福建晋华一直攻坚集成电路内存芯片自主技术,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存储器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存储芯片行业已经涌现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成功维护了国内存储芯片市场的稳定。 今天,我们就来全面梳理国内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的布局,寻找存储芯片的投资机遇。 关注【光大快评】,紧跟财经热点! 1、存储芯片市场规模突破6600亿元,国外巨头占据市场主体 在数字经济时代,存储芯片无处不在,手机内存、电脑内存和硬盘、存储卡等产品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密不可分。 存储器可以分为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两大类,RAM断电之后将无法保存数据,ROM则可以实现长期存储。 RAM虽然不能在断电时保存数据,但读写速度很快,因此通常被用作操作系统运行的临时存储媒介。系统内存通常使用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ROM根据制造工艺及功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其中Flash存储器作为可以擦除、可以编程的ROM,具有读写速度快、存储稳定、抗震等优势。闪存又可以分为NOR和NAND两种,NOR Flash主要运用于速度要求不高、容量较小的场景,比如PC的主板BIOS等;NAND Flash写入、擦除速度更快,已经成为主要的大容量非易失存储芯片。 那么存储芯片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5268亿美元,较2022年回落8.2%,从历史最高水平显著回落。 主要的细分产品方面,第一大品类逻辑芯片销售额达到1785亿美元,存储芯片凭借9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00亿元)的销售额排名第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存储芯片占据了全球半导体市场约17.5%的市场份额。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这也导致我国是存储芯片最重要的消费地。根据WSTS的预测,2023年中国存储芯片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6.2%。 然而,国际巨头把持全球存储芯片产业链,这导致我国面临较为严峻的存储芯片供给问题。 存储芯片中,DRAM占比超过55%,NAND Flash市占率接近40%,这两类产品是存储芯片的主体。 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在DRAM市场中,2022年三星、SK海力士、美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星市占率接近40%,SK海力士、美光市占率均超20%。NAND Flash市场中,三星市占率超30%,铠侠、西部数据、SK海力士、美光市占率均超10%。 由此可以知道,美国、日本、韩国等存储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国内存储芯片厂商已在奋力追赶。 2、涨价周期、政策利好国产存储芯片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产存储芯片巨头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福建晋华等公司逐渐取得突破,并抢占了部分存储市场。 三家公司发展各有侧重,长江存储发力于“晶栈”技术,并在NAND领域实现长足的进展。长鑫存储则发力于DRAM,并已经推出多种DRAM芯片。福建晋华侧重于发展DRAM内存,未来有望快速恢复发展。 展望未来,国产芯片巨头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两大因素成为关键:第一,存储芯片市场进入上升周期,这将为国产芯片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第二,各类政策持续赋能国产存储芯片。 ①存储芯片进入涨价周期 尽管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遭遇较为严峻的挑战,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协会(WSTS)仍然上调了2024年市场预期,全年增速有望达到13.1%。WSTS预计存储芯片将成为最耀眼的市场,营收规模有望暴增44.8%。 去年8月以来,DRAM、NAND Flash厂商开始减产挺价,存储芯片价格终于走出暴跌的阴霾。特别是闪存价格持续上涨,NAND指数由421.57开始反转,今年2月27日已经高达762.01,涨幅已经超过80%。 ②各类政策赋能国产存储芯片产业链 存储芯片产业链包括五个重要节点:存储产品、接口芯片、分销、封测、载板等。特别是在行业发展初期,各类支持政策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早在2020年,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在先进存储、先进计算、先进制造、高端封装测试、关键装备材料、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结合行业特点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提出重点聚焦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 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已经布局存储芯片领域,根据iFinD数据库,市值较大的存储芯片概念股包括:紫光国微、澜起科技、兆易创新、长电科技、大华股份、深南电路、通富微电、北京君正、华天科技、深科技等。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9日) 李泉 投资顾问执业编号:S0930622070004 基金从业编号:A20211203001155 免责声明:本文只是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内容创作,并不能保证准确性、及时性,也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