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房贷的宕(zhuan)机

房贷的宕(zhuan)机

作者:微信公众号【如说地产】/ 发布时间:2024-02-28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房贷的宕(zhuan)机》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这段时间越来越明白一个事情,在切蛋糕的时候,很少有积极主动让利的,更多的只是顺势而为!所以不要去争抢道德制高点,看清趋势最重要,趋势来了,最难发生的事情也可能会改变。 展望未来几年,预计对大众可投资的资产而言,一个比较确定的背景就是无风险利率还是会稳步下行,这会确定性改变一些东西! 中长期的角度看,有一个指标值得关注:“人口春秋比率”,也就是春季人口(0-24岁)占秋季人口(45-64岁)的比率,比率越高一般意味着投资/储蓄比越高,越有利于维持较高的利率,反之亦然。我国当前的人口春秋比率在0.94,大致相当于2003年的日本。 有人说生育率会不会过几年有很大起色?基本不可能,适婚适育人口毕竟还是要负担社会各类成本的绝大部分,不是说三胎四胎放开,全部放开生都没明显效果。更何况在政府财政吃紧社会组织运营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公共服务可能还会涨价,生育/养老保障水平也可能会打折扣。站在人口角度参考其他经济体过往,高利率会朝低利率回归。 短期看最近两年,M2-M1剪刀差还是很大,钱虽然多但进入实体的不多,资金供应明显大于有效的融资需求。在23一季度末,准货币的增速达到15.3%,是2016年以来的新高。尽管过去一年在持续回落,2024年1月末准货币规模达到228万亿,同比增速依然在9.6%。从货币的供求关系看,也是指引着利率下行。 从促进消费投资、保GDP的角度,也要降低实际利率,因为CPI三季度为负(2024年1月为-0.8%),当前企业和个人负担的实际利率更高了。参考招行去年的半年报,个人零售贷款的平均名义利率还有5.2%这么高,居民的还贷压力可想而知。而这还是央妈持续下调政策利率,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有效需求的结果。 当然,2023年为了保汇率,我国对降息还是在保持定力保持节奏。不过开年后还是很快开启了非对称降息:2024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45%,上次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上次为4.2%。五年期一次性降了25个BP。显然不止是稳地产(其实对地产的销量提振有很有限,这里不讲),更多是促进实体经济的资金成本下行。 这里重点还是想说说房贷! 房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房贷在贷款中占比高,房贷的成本很大程度影响着房屋投资的收益率,房贷的边际变化也极大程度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房贷的底层变革可能预示着市场底部的真正到来。 从存量结构看:2023年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35.5万亿,其中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2.6万亿,占比22.3%,超过1/5。房地产贷款余额中,房贷(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2万亿,占比72.5%,近3/4。实际上,考虑到一些人是通过经营性贷款去筹集首付买房,或者通过低成本的抵押经营贷替换房贷,真实的房贷占比更高。比如2023年末我国住户的经营性贷款余额22.15万亿,同比增长17.2%(比2022年增速还提高了0.7个百分点),过去一年就增加了3.23万亿,这里面可能有相当大比例置换了房贷余额。 从增量结构看:2023年我国新增人民贷款22.75万亿,其中,发放了住房按揭贷款6.4万亿,开发贷款3万亿,向房企提供的其他并购贷款存量展期贷款约1万亿。这里面房贷的直接投放占比就超过28%。 很多人很清楚,2022年以来提前还贷的人很多,这点在2023年依然在延续,从数据上很清楚看到。2023年末房贷余额相比2022年末减少了0.63万亿,加上新投放的量,说明2023年还贷或提前还贷了7.03万亿,这里面正常还贷可能在1.9万亿,提前还贷可能超5万亿,当然这个提前还贷可能有部分是平移到了住户经营贷中。 另外,前面也提到准货币中个人存款就是不投资不消费,就是不肯进M1拉动消费,2023年住户存款新增了16.7万亿(2022年为17.8万亿),过去两年相比之前几年增长地非常多。 从总量上看,似乎根本不缺钱,也不缺购买力,更不缺购房资格,对于很多家庭,要么就减少投资多存款,要么就减少存款清房贷,或者增加经营贷减少房贷,有的甚至不得已直接断供,为什么会这样呢? 房贷这个多角博弈太有利于银行端了,风险过低收益过高! 对银行而言房贷太赚太稳,但对居民而言不太合理,特别是现在房价下行周期。比起一次性掏空6个钱包付首付,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房贷才是真正的BOXUE。在行业下行期,这个问题被暴露地越来越明显,无处可藏,急需顺势而为地进行优化调整。 第一: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房贷利率依然偏重,明显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潜力。去年央行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镇家庭居民43.4%有房贷,平均贷款36.48万,用公积金贷款的占比是18%,组合贷的9%,纯商贷的占绝大多数。38.2万亿的存量房贷,边际房贷的加权平均利率为3.97%,整体存量房贷的加权平均利率估计在4.8%以上。这个数字显著高于日本的1.4%、法国的1.7%、意大利的1.96%、德国的2.4%、荷兰的2.63%、香港地区的2.69%、新加坡的3.2%等等。 第二:房贷调整机制明显缺乏,房贷资产流动性很低。暂不说缺乏转按揭制度,调降房贷成本大多只能自上而下,就连提前还贷帮银行减少风险的事情都要受银行网点额度、排队等情况的限制,是的,我(银行)还没赚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银行而言最安全优质的按揭资产,对居民而言即便违约也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缺乏合理性。500万估值的房子,银行贷你350万,利息按5年LPR下浮10个BP来定,利息总额就超240万,月供1.64万,持有三年(新增59万支出,其中本金可能只有9万)一旦收入滑坡有断贷风险,就必须得迅速卖房,如果没赶上好时机,只卖了300万,相当于亏完首付150万和期间支出59万,还要再贴给银行41万。银行完全不用承担资产贬损的任何风险。如果不降价买房,法拍二次房屋按250万成交,还是要再贴给银行91万,注意,这里是无限连带责任,与成熟经济体以房屋评估值为限承担违约责任存在本质不同。 1991年,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成立了房地产信贷部,开始办理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随后,央行于1995年8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银行商业性住房贷款正式走上正轨。1997年,《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的通过进一步规范了预购商品房贷款抵押的行为,为按揭贷款提供了法律依据。 自1991年到今天,我国房贷的历程已超30年了,与其严查各种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防范断贷、限制提前还贷潮,还不如顺势而为主动变革,让房地产产业链核心四方“政府、银行、房企、居民”的风险和收益更为匹配。比如提升按揭资产的流动性,实行按揭资产证券化,推行转按揭制度,合理改革按揭抵押制度,顺势而为短期适度让利于居民和实体经济。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留言区指导评论哦! 敬请关注公众号“如说地产”,点赞、在看和收藏!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