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晨报0226】【行业】非银金融、电力设备、房地产【个股】赛恩斯、威迈斯、携程集团-S、钧达股份、英伟达、美埃科技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东吴晨报0226】【行业】非银金融、电力设备、房地产【个股】赛恩斯、威迈斯、携程集团-S、钧达股份、英伟达、美埃科技》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非银金融: 【AI金融新纪元】系列报告(二) ——AI+金融大模型的两条技术路线 当前AI与金融的结合主要有两条技术路径:①通用模型+金融语料训练金融大模型,②金融垂类大模型。1)双方优劣具有相对性。通用大模型优势:泛用性强、灵活性和利用率高、可迁移性强。劣势:特定领域深度较浅、模型复杂、训练时间长;金融垂类模型优势:领域专业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高精度和合规性。劣势:适应性限制、更新和维护复杂度、数据利用率低。2)通用大模型通过金融语料训练超越金融垂类模型可能性较小。通用大模型在行业数据量,性价比,精确性、适用性、实时性、推理速度,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表现欠佳。 通用大模型“百模大战”,头部模型国外领先较大,平均水平国内外差距较小,中文上国内表现更优。1)国外通用GPT4-Turbo遥遥领先。OpenAI震撼发布GPT4-Turbo,开启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的大门;谷歌将在谷歌云上部署 Claude,并于推出自研的大模型LaMDA 的聊天机器人 Bard;AWS 推出自有基础模型 Titan 和 AIGC 服务 Bedrock,以及 AI 编程助手 Amazon CodeWhisperer。Anthropic推出Claude,是最接近ChatGPT的商业竞品;xAI发布其首个AI大模型产品Grok,模型通过X平台实时了解世界,GrokV1.5或于2024年3月发布。2)国内通用百度先行,多家企业推出相关产品。百度推出“文心大模型”,是目前国内预训练大模型应用端生态最好的大模型之一;阿里发布通义千问2.0,专业维度能力较强;vivo发布BlueLM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广泛;月之暗面发布Moonshot大模型,目前位于第一梯队。3)在金融领域中,通用模型应用表现各有差异。其中GPT系列、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腾讯混元以及科大讯飞表现较好。 金融垂类模型国外发展先行,国内成品问世。1)国外彭博BloombergGPT率先登场。BloombergGPT的混合训练方法使其模型在金融任务上的表现大大超过了现有的大语言模型,而在通用场景上的表现则与之相当,甚至优于现有模型。AI4Finance Foundation开发FinGPT,为金融大型语言模型提供互联网规模的数据,以此推动金融领域的开源发展。2)国内金融垂类模型百花齐放。奇富科技率先宣布推出自研的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奇富GPT”;度小满推出国内首个千亿级中文金融大模型“轩辕”;腾讯云公布腾讯云金融行业大模型,TI-OCR大模型帮助银行解决日常业务问题;恒生电子进一步升级金融大模型LightGPT,并发布多款光子系列大模型应用产品;蚂蚁集团公布蚂蚁金融大模型,在多项金融专属任务中表现突出;东方财富、同花顺加大AI研发技术投入,筹建人工智能事业部,重点推进金融垂直大模型研发应用。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金融垂类模型产品落地较多,建议关注具备AI模型技术领先优势、较大金融交易数据基础、较好应用场景入口、积极推进AI模型构建的金融科技企业,推荐【东方财富】、【同花顺】,建议关注【恒生电子】。 风险提示:监管环境趋严抑制行业创新;行业竞争加剧;权益市场大幅波动。 (分析师 胡翔) 电力设备: 1月销量如期偏淡,锂电产业链逐步筑底 电动车2024年2月策略 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偏淡,符合预期,预计3月有所恢复。国内1月电动车销72.9万辆,同环比+79%/-39%,渗透率30%,同环比+5.2/-7.8pct,其中插电式份额大幅提升至41%,年末冲量后需求偏弱,短期电动车定价激进,3-4月销量预计恢复,24年预计25%增长约1182万辆。欧洲主流9国1月销13.8万辆,同环比+23%/-42%,渗透率18.5%,同环比+1.7/-9.1pct,全年预计增速8-10%至接近320万辆,市场已充分预期。美国1月销11.6万辆,同环比+17%/-20%,渗透率10.7%,同环比+1.4/+0.7pct,24年增速预期已经下修至25%,销量184万辆。总体看,全球24年电动车销量有望维持21%增长超过1600万辆。 锂电产业链排产端看,1月淡季,环降10%,2月春节影响,再降20%,3月有所恢复,整体Q1排产预计环比降20%,同比增10-20%,符合预期。23Q4由于碳酸锂价格阴跌,产业链去库明显,行业11月开始减产,主流公司Q4排产环比降0-20%。1-2月淡季,1月排产环比降低10%,部分缓解受益于春节前备货,排产可环比持平,2月春节影响7天左右生产,排产普遍下降20%,预计3月恢复,整体看Q1排产环比下降20%,同比增10-20%。目前主流公司24年出货量增长预期普遍调整至20-30%,市场已充分预期。 Q1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二线进入亏损状态,海外市场仍有明显盈利溢价。24年2月上游碳酸锂报价9.5-10万元/吨,由于Q1需求偏弱,且新产能持续释放,我们预计价格仍有下跌空间,若跌至高价产能的现金成本7-8万/吨,将加速产能出清;中游盈利方面,电解液、隔膜、负极、三元及铁锂正极等部分环节反馈24Q1进一步降价,但已接近底部,预计后续盈利下降空间有限,将在底部震荡,进一步出清产能;电池环节Q1国内市场降价明显,部分动力铁锂电芯报价已低于0.4元/wh,而海外联动+年降定价方式,整体价格稳定,盈利差异明显,宁德时代海外客户占比40%,均价及单wh利润远好于同行。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4H1行业盈利见底,加速产能出清,25年供需格局改善,板块重拾成长性。主产业我们仍首推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材料环节我们看好科达利、天赐材料、璞泰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新宙邦、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以及看好新技术高压快充、复合集流体方向,标的中熔电气(关注)、威迈斯、曼恩斯特、信德新材、天奈科技等;同时建议关注价格即将见底的碳酸锂环节,标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永兴新材、中矿资源、盛新锂能等。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利润空间,投资增速下滑及疫情影响。 (分析师 曾朵红) 房地产: 如何在即将开启的美国地产新周期中 寻找对应的中国机会? 投资要点 如何分析美国房地产市场?利率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每一轮加息/降息都带动30年抵押贷款固定利率上行/下行,进而带动房地产销售减少/增加。2000年以来美国降息和加息周期下房地产市场表现:降息初期,成交量维持稳定,随着利率降低,成交量明显增加,整个降息周期,房价上涨明显。加息初期,成交量维持稳定,随着利率升高,成交量明显减少。 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新周期:美国短期尚未达到降息必要条件,降息或等待至2024年二季度,带动抵押贷款固定利率回落,住房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将提振,推动销售回暖。供给端,成屋业主置换意愿及持有非自住房屋业主的出售意愿有望得到提振,成屋供给将缓慢增加;2023年下半年开工的新屋将在2024年上半年陆续竣工,2024年上半年美国新屋供给有所支撑,且随着利率下降,建造商融资成本降低,有望继续加速建设新屋。需求端,美国主力置业人群增加、移民增加及海外买家投资驱动地产需求增长,居民杠杆率水平较低、近年收入增长明显、购房意愿明显提升,利率回落后,购房成本降低助推动居民购房需求释放,带动销售回暖。 若美国房地产回暖,会给中国地产链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从历史数据看,美国房屋销售回暖将明显带动中国家具对美出口金额增长。具体逻辑链条为“美国利率降低——美国地产销售复苏——美国家具需求复苏——家具去库阶段尾声有望进入主动补库阶段——中国家具对美出口复苏”。家具作为地产后周期行业,其销售往往滞后于地产销售1-3个月。由于海运需要一定时间且美国渠道商通常会提前备货,中国家具对美出口通常会抢跑于美国家具销售2-3个月,因此中国家具对美出口和美国房屋销售变化节奏基本同频,与美国房贷利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若美国2024年进入降息周期,住宅销售有望温和复苏,带来家居终端需求好转。叠加美国渠道商库销比降至低位主动补库,我国对美国家居出口有望温和复苏。我们认为对美销售占比高、竞争优势显著的家居公司下游订单量2024年将稳步增长,迎来收入和业绩的增长拐点。 投资建议:观察美国2000年以来的降息周期可以发现:降息开启后,美国地产供给和销售通常逐步恢复,同时房价明显上涨,并在降息周期结束后延续修复节奏。展望2024年,美国有望在二季度开启降息周期,地产销售有望复苏带动家居终端需求好转,叠加美国家居渠道商库销比降至低位主动补库,我国对美国家居出口有望温和复苏。建议关注出口家居公司的投资机会:对美销售占比高、竞争优势显著的家居公司下游订单量预计将稳步增长,带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推荐:(1)记忆床垫龙头:梦百合;(2)一体化智能家居龙头:匠心家居;(3)办公椅出口龙头:永艺股份、恒林股份;(4)电动床标杆:麒盛科技。 风险提示:美国降息力度及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关系恶化超预期;汇率及海运费用波动风险超预期。 (分析师 房诚琦、肖畅、白学松) 个股 赛恩斯(688480)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 业绩超预告上限,品牌效应助力高速发展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2月23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增47.39%;实现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增40.79%,超过业绩预告(0.80~0.86亿元)上限;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增36.27%。 品牌效应提升,2023年公司解决方案和产品销售业务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因:1)公司上市后品牌效应提升,2023年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增85.54%)和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同增64.29%)增长较快;2)公司推行营销体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团队营销策略,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提高业务推广效率。核心技术支撑下公司的品牌效应提升,期待解决方案业务进一步转化,带来运营业务以及产品销售业务的持续增长。 拟收购紫金药剂,提升资源回收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深化紫金矿业合作。2024年1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83亿元收购参股子公司紫金药剂6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紫金药剂100%股权。紫金药剂主营选矿药剂、铜萃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购定价合理。紫金药剂主营铜萃取剂(ZJ988X)、环保型清洗剂(ZJ601)、环保型抑制剂(ZJ201)及各类选矿助剂,主要用于有色行业铜湿法冶炼生产;具备年产3400吨铜萃取剂、2000吨选矿药剂、2000吨磷酸类萃取剂、1000吨选矿铅能力。此次交易完成后将:1)实现资源回收技术的快速积累和提升:紫金药剂具有稀缺性,其自主研发的ZJ988X系列铜萃取剂打破了德国巴斯夫(LIX系列)和比利时索尔维(OPT系列)垄断的铜萃取剂市场;世界范围内铜萃取剂主要竞争对手仅巴斯夫、索尔维、康普化学。公司将铜萃取剂技术作为研发基础,实现资源回收技术的快速积累、提升,将应用领域拓展到铼、铟、铷、铯等高价值金属,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2)开拓海外市场:紫金药剂近几年国外销售占比超过70%,海外市场开拓经验丰富,公司可借力实现从生产端铜冶炼到末端冶炼废水处理、稀贵金属回收等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3)深化紫金合作:紫金药剂2022年与紫金矿业及其控制的公司产生关联交易2614.81万元,占收入比重27.12%;2023M1-9关联交易1231.19万元,占收入比重15.25%,公司收购紫金药剂后与紫金矿业及其控制的公司的关联交易将增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2023年解决方案和产品销售业务高速增长,转化后有助于运营业务发展;收购紫金药剂之后预计技术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加速;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0.93/1.56/2.15亿元(原值0.84/1.51/2.11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 36/22/16倍(估值日期2024/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收购方案进度,下游行业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袁理) 威迈斯(688612)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800V+海外占比持续提升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3年实现收入55.2亿元,同增44%,实现归母5.01亿元,同增70%,实现扣非4.76亿元,同增77%。其中Q4收入19.3亿元,同环增51%/44%,归母2.13亿元,同环增167%/179%,扣非2.11亿元,环增18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国内客户年末冲量、Q4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Q4出货预计70-80万套,环增40%,主要系上汽、吉利、理想、长安等客户表现亮眼,23年出货预计200万套左右,同增40-50%。产能方面,芜湖-花津工厂23年7月已投产,Q4新产能爬坡完成,23年底总产能达400万台,公司持续开拓广汽、雷诺、大众、丰田等国内外客户,24年出货预计270万套,同增30-40%,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水平维持稳定。公司Q4毛利率预计20%+,环增2pct,主要系产能利用率提升,23年毛利率预计近20%,同比持平。价格端看,24年车企竞争加剧,车载电源降价约5%,但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国内推出第四代产品(大幅降本),800V产品(+500元)、海外11kw产品(+1000元)的进一步放量,产品均价预计维持2400元左右。盈利端看,随着igbt等原材料的降价,叠加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24年盈利水平稳定,净利率预计维持1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吉利、上汽等客户销量表现亮眼,我们上修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5.0/7.0/8.5亿元(原预期5.1/6.3/7.8亿元),同增70%/40%/21%,对应PE 26/19/15倍,考虑到公司800V产品放量,海外占比持续提升,给予24年28倍PE,对应目标价46.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黄细里) 携程集团-S(09961.HK) 2023年四季报点评 利润超预期,国际化业务有望贡献增量 投资要点 事件:23Q4,携程实现净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上升105%;经调整净利润为26.75亿元,同比增长437.1%。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净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910%。 国内外旅游需求延续强劲增长态势,预计24年出境业务仍将推动增长。23Q4,受益于冰雪游带动旅游需求提升,国内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30%。基于公司国际化供应链布局及服务能力,公司出入境业务复苏实现超行业增长;23Q4,公司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的80%以上,相较之下,国际航空业客运量恢复至60%。后续,随签证申请逐步便利,航班量恢复,我们预计24年公司出境游业务将推动业绩增长。 国际业务持续推进,收入贡献度长期有望提升。全球化布局方面,截至23Q4,携程国际OTA平台已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39个国家和地区运营;23Q4,公司国际OTA平台的总预订同比增长超70%。公司全球化业务的重点仍然是促进中长期的有机增长,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国际OTA平台Trip.com将为集团总收入贡献15%到20%。 利润率提升主因营销效率提升,资本回报计划提振信心。23Q4,公司营销/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6%/8.4%/28.2%,同比变动-0.2/-7.8/-13.6pct。营销费用端,公司增强转化率及交叉销售,且投资内容生成方面,从而提升营销效率。23Q4,公司实现Non-GAAP归母净利率25.9%,同比提升16pct。此外,董事会已批准2024资本回报计划,进一步将总回报额度增加到5.8亿美元,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OTA领域龙头,国内业务需求增长强劲,出境游复苏及海外市场拓展有望贡献增量,我们将2024-2025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从123.0/140.8亿元上调为135.7/16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9%,预计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77.3亿元,同比增长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跨境业务供给恢复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政治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 钧达股份(002865) 2023年业绩预告 N型外销行业第一 盈利承压待涨价修复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预告2023年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增16.00%;扣非净利润5.75亿元,同增16.64%,其中2023Q4归母净利润-8.07亿元,同减367.02%;扣非净利-9.97亿元,同减425.29%。Q4非经损益为电费补贴,PERC电池计提减值准备约9亿元,业绩略低于预期。 产业价格下行+P型减值、短期盈利承压。公司2023年电池出货29.96GW,同增179%;其中P型出货9.38GW,N型出货20.58GW。2023Q4出货10.4GW,环增27%;其中P型出货2.04GW,减值冲回后测算单瓦亏损约5分,是P型组件甩货去库,产业价格加速下跌所致;N型出货8.37GW,环增47%,占比约80%;考虑电费补贴扣除,测算单瓦盈亏平衡。2024Q1看1-2月电池价格处于低位,盈利持续承压;我们预计2024年2月底随需求提升,N型电池有望回涨,带动盈利修复。我们预计2024年N型出货40-50GW,N型外销行业领先。 N型技术领跑行业、BC中试规划投产。随滁州+淮安产能释放,2023年底公司N型产能约40GW,占比80%+。公司新技术持续推进,通过LP双插、激光改进、J-Rpoly、霓虹poly、J-STF等技术,将TOPCon量产效率提升至26%+;同时TBC已研发出简化工艺,2023年中试线投产,并储备钙钛矿叠层等技术。 筹划港股上市、募资产能出海。公司2024年1月19日发布公告,拟H股挂牌上市,首期海外产能约7GW,计划2025年前投产。海外市场需求旺盛+高壁垒下抬升溢价,公司2023年外销占比约5%;随港股募资后海外产能落地,有望享受海外高溢价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产业价格下行+P型减值,短期盈利承压,我们下调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8.3/10.4/13.6亿元(前值为22.3/29.0/32.6亿元),同增16%/25%/31%,基于公司光伏电池龙头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1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郭亚男) 英伟达(NVDA) FY2024年报点评 业绩&指引超预期 硬件+软件一前一后构筑发展曲线 投资要点 事件:英伟达发布FY2024 Q4及全年财报: 1) FY24全年公司收入609亿美元,同比+126%,Non-GAAP净利润323亿美元,同比+286%; 2) FY24 Q4公司收入221亿美元,同比+265%,环比+22%,Non-GAAP净利润128亿美元,同比+491%,环比+28%。 公司业绩超出市场一致预期。 公司基本面多点超预期,硬件业务前景更加明晰。 1) 业绩及业绩指引超预期。除Q4业绩超预期外,公司给出Q1营收240±5亿美元指引,同样超出预期; 2) 供需关系超预期。虽然台积电持续扩张CoWoS产能,但英伟达表示供应链产能爬坡暂时仍无法匹配爆发式需求,特别是在今年发布H200、B100等新品后; 3) 推理业务超预期。FY24公司推理端相关营收占比40%,且各公司推荐算法系统对推理端加速算力的需求不容小觑,此前对公司推理侧业务的担忧或可消除。 技术&产品超前布局,软件业务有望继续抬升增长曲线 公司在传统通用云计算时代就已与云厂商开展算力架构软件层面合作,并将合作延续至目前的加速计算领域,公司基于CUDA X AI软件栈开发出AI训推架构的“底层操作系统”NVIDIA AI Enterprise,有望借助硬件放量东风加速渗透,成为公司另一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AI算力需求持续景气,公司在AI训练、推理算力及软件生态上领先,我们将公司FY2025-FY2026 Non-GAAP净利润由492/547亿美元上调为621/668亿美元,并预测公司FY2027 Non-GAAP净利润为743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长92%/8%/11%,2月23日收盘价对应Non-GAAP PE分别为32/29/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供应链爬坡不及预期,客户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分析师 张良卫) 美埃科技(688376)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 23年归母同增41% 耗材占比提升&拓展海外半导体市场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2月23日,公司公告2023年业绩快报。 2023年归母净利润高增4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4亿元同增22.5%,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增40.7%,扣非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增33.0%,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增11.0%,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增1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增44.0%。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1)加强运营管理,持续降本增效;2)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3)理财收益增加等综合因素带来净利润较大增幅。 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同增1.5pct/0.8pct。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11.5%/10.0%,同增1.5pct/0.8pct。公司耗材替换业务和海外项目毛利率相较于综合毛利率更高,我们预计公司耗材与海外占比持续提升中。 半导体洁净室过滤设备国产龙头,国产替代格局优化。公司在国内半导体洁净室领域的市场占有率30%。2023年9月,公司竞争对手悠远环境出售给外资曼胡默尔集团。半导体供应链国产替代趋势下,公司作为国产设备龙头地位加强,国产替代格局持续优化。 耗材占比提升,盈利质量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替换耗材收入占比28%,公司预计耗材毛利率30%至40%,设备毛利率15%-20%。随着新建订单持续转化为耗材订单,耗材占比提升将带动利润率提升。此外,耗材需求稳定,公司收入利润的确定性加强。 出海海外头部半导体公司。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半导体市场,产品通过多项国际体系认证,同时获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认证,是ST Microelectronics,Micron,AMD,Western Digital,Texas Instruments等国际半导体厂商的合格供应商。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中海外占比15%至20%,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洁净室设备供应龙头,在手订单饱满,产能扩张&规模效应助力公司加速成长。我们维持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7/2.5/3.2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40%/45%/29%,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 年 PE26/18/14x(2024/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洁净室下游政策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分析师 袁理、马天翼、任逸轩)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欢迎收听东吴晨报在线音频: 注:音频如有歧义以正式研究报告为准。 行业 非银金融: 【AI金融新纪元】系列报告(二) ——AI+金融大模型的两条技术路线 当前AI与金融的结合主要有两条技术路径:①通用模型+金融语料训练金融大模型,②金融垂类大模型。1)双方优劣具有相对性。通用大模型优势:泛用性强、灵活性和利用率高、可迁移性强。劣势:特定领域深度较浅、模型复杂、训练时间长;金融垂类模型优势:领域专业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高精度和合规性。劣势:适应性限制、更新和维护复杂度、数据利用率低。2)通用大模型通过金融语料训练超越金融垂类模型可能性较小。通用大模型在行业数据量,性价比,精确性、适用性、实时性、推理速度,合规性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表现欠佳。 通用大模型“百模大战”,头部模型国外领先较大,平均水平国内外差距较小,中文上国内表现更优。1)国外通用GPT4-Turbo遥遥领先。OpenAI震撼发布GPT4-Turbo,开启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的大门;谷歌将在谷歌云上部署 Claude,并于推出自研的大模型LaMDA 的聊天机器人 Bard;AWS 推出自有基础模型 Titan 和 AIGC 服务 Bedrock,以及 AI 编程助手 Amazon CodeWhisperer。Anthropic推出Claude,是最接近ChatGPT的商业竞品;xAI发布其首个AI大模型产品Grok,模型通过X平台实时了解世界,GrokV1.5或于2024年3月发布。2)国内通用百度先行,多家企业推出相关产品。百度推出“文心大模型”,是目前国内预训练大模型应用端生态最好的大模型之一;阿里发布通义千问2.0,专业维度能力较强;vivo发布BlueLM大模型,应用的场景广泛;月之暗面发布Moonshot大模型,目前位于第一梯队。3)在金融领域中,通用模型应用表现各有差异。其中GPT系列、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腾讯混元以及科大讯飞表现较好。 金融垂类模型国外发展先行,国内成品问世。1)国外彭博BloombergGPT率先登场。BloombergGPT的混合训练方法使其模型在金融任务上的表现大大超过了现有的大语言模型,而在通用场景上的表现则与之相当,甚至优于现有模型。AI4Finance Foundation开发FinGPT,为金融大型语言模型提供互联网规模的数据,以此推动金融领域的开源发展。2)国内金融垂类模型百花齐放。奇富科技率先宣布推出自研的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奇富GPT”;度小满推出国内首个千亿级中文金融大模型“轩辕”;腾讯云公布腾讯云金融行业大模型,TI-OCR大模型帮助银行解决日常业务问题;恒生电子进一步升级金融大模型LightGPT,并发布多款光子系列大模型应用产品;蚂蚁集团公布蚂蚁金融大模型,在多项金融专属任务中表现突出;东方财富、同花顺加大AI研发技术投入,筹建人工智能事业部,重点推进金融垂直大模型研发应用。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金融垂类模型产品落地较多,建议关注具备AI模型技术领先优势、较大金融交易数据基础、较好应用场景入口、积极推进AI模型构建的金融科技企业,推荐【东方财富】、【同花顺】,建议关注【恒生电子】。 风险提示:监管环境趋严抑制行业创新;行业竞争加剧;权益市场大幅波动。 (分析师 胡翔) 电力设备: 1月销量如期偏淡,锂电产业链逐步筑底 电动车2024年2月策略 1月全球电动车销量偏淡,符合预期,预计3月有所恢复。国内1月电动车销72.9万辆,同环比+79%/-39%,渗透率30%,同环比+5.2/-7.8pct,其中插电式份额大幅提升至41%,年末冲量后需求偏弱,短期电动车定价激进,3-4月销量预计恢复,24年预计25%增长约1182万辆。欧洲主流9国1月销13.8万辆,同环比+23%/-42%,渗透率18.5%,同环比+1.7/-9.1pct,全年预计增速8-10%至接近320万辆,市场已充分预期。美国1月销11.6万辆,同环比+17%/-20%,渗透率10.7%,同环比+1.4/+0.7pct,24年增速预期已经下修至25%,销量184万辆。总体看,全球24年电动车销量有望维持21%增长超过1600万辆。 锂电产业链排产端看,1月淡季,环降10%,2月春节影响,再降20%,3月有所恢复,整体Q1排产预计环比降20%,同比增10-20%,符合预期。23Q4由于碳酸锂价格阴跌,产业链去库明显,行业11月开始减产,主流公司Q4排产环比降0-20%。1-2月淡季,1月排产环比降低10%,部分缓解受益于春节前备货,排产可环比持平,2月春节影响7天左右生产,排产普遍下降20%,预计3月恢复,整体看Q1排产环比下降20%,同比增10-20%。目前主流公司24年出货量增长预期普遍调整至20-30%,市场已充分预期。 Q1产业链价格进一步下降,国内市场二线进入亏损状态,海外市场仍有明显盈利溢价。24年2月上游碳酸锂报价9.5-10万元/吨,由于Q1需求偏弱,且新产能持续释放,我们预计价格仍有下跌空间,若跌至高价产能的现金成本7-8万/吨,将加速产能出清;中游盈利方面,电解液、隔膜、负极、三元及铁锂正极等部分环节反馈24Q1进一步降价,但已接近底部,预计后续盈利下降空间有限,将在底部震荡,进一步出清产能;电池环节Q1国内市场降价明显,部分动力铁锂电芯报价已低于0.4元/wh,而海外联动+年降定价方式,整体价格稳定,盈利差异明显,宁德时代海外客户占比40%,均价及单wh利润远好于同行。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4H1行业盈利见底,加速产能出清,25年供需格局改善,板块重拾成长性。主产业我们仍首推电池环节,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材料环节我们看好科达利、天赐材料、璞泰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新宙邦、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等;以及看好新技术高压快充、复合集流体方向,标的中熔电气(关注)、威迈斯、曼恩斯特、信德新材、天奈科技等;同时建议关注价格即将见底的碳酸锂环节,标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永兴新材、中矿资源、盛新锂能等。 风险提示:价格竞争超市场预期,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利润空间,投资增速下滑及疫情影响。 (分析师 曾朵红) 房地产: 如何在即将开启的美国地产新周期中 寻找对应的中国机会? 投资要点 如何分析美国房地产市场?利率是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每一轮加息/降息都带动30年抵押贷款固定利率上行/下行,进而带动房地产销售减少/增加。2000年以来美国降息和加息周期下房地产市场表现:降息初期,成交量维持稳定,随着利率降低,成交量明显增加,整个降息周期,房价上涨明显。加息初期,成交量维持稳定,随着利率升高,成交量明显减少。 2024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有望迎来新周期:美国短期尚未达到降息必要条件,降息或等待至2024年二季度,带动抵押贷款固定利率回落,住房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均将提振,推动销售回暖。供给端,成屋业主置换意愿及持有非自住房屋业主的出售意愿有望得到提振,成屋供给将缓慢增加;2023年下半年开工的新屋将在2024年上半年陆续竣工,2024年上半年美国新屋供给有所支撑,且随着利率下降,建造商融资成本降低,有望继续加速建设新屋。需求端,美国主力置业人群增加、移民增加及海外买家投资驱动地产需求增长,居民杠杆率水平较低、近年收入增长明显、购房意愿明显提升,利率回落后,购房成本降低助推动居民购房需求释放,带动销售回暖。 若美国房地产回暖,会给中国地产链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从历史数据看,美国房屋销售回暖将明显带动中国家具对美出口金额增长。具体逻辑链条为“美国利率降低——美国地产销售复苏——美国家具需求复苏——家具去库阶段尾声有望进入主动补库阶段——中国家具对美出口复苏”。家具作为地产后周期行业,其销售往往滞后于地产销售1-3个月。由于海运需要一定时间且美国渠道商通常会提前备货,中国家具对美出口通常会抢跑于美国家具销售2-3个月,因此中国家具对美出口和美国房屋销售变化节奏基本同频,与美国房贷利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若美国2024年进入降息周期,住宅销售有望温和复苏,带来家居终端需求好转。叠加美国渠道商库销比降至低位主动补库,我国对美国家居出口有望温和复苏。我们认为对美销售占比高、竞争优势显著的家居公司下游订单量2024年将稳步增长,迎来收入和业绩的增长拐点。 投资建议:观察美国2000年以来的降息周期可以发现:降息开启后,美国地产供给和销售通常逐步恢复,同时房价明显上涨,并在降息周期结束后延续修复节奏。展望2024年,美国有望在二季度开启降息周期,地产销售有望复苏带动家居终端需求好转,叠加美国家居渠道商库销比降至低位主动补库,我国对美国家居出口有望温和复苏。建议关注出口家居公司的投资机会:对美销售占比高、竞争优势显著的家居公司下游订单量预计将稳步增长,带来业绩和估值的“戴维斯双击”。推荐:(1)记忆床垫龙头:梦百合;(2)一体化智能家居龙头:匠心家居;(3)办公椅出口龙头:永艺股份、恒林股份;(4)电动床标杆:麒盛科技。 风险提示:美国降息力度及地产复苏不及预期;中美贸易关系恶化超预期;汇率及海运费用波动风险超预期。 (分析师 房诚琦、肖畅、白学松) 个股 赛恩斯(688480)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 业绩超预告上限,品牌效应助力高速发展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2月23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亿元,同增47.39%;实现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增40.79%,超过业绩预告(0.80~0.86亿元)上限;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增36.27%。 品牌效应提升,2023年公司解决方案和产品销售业务高速增长。2023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因:1)公司上市后品牌效应提升,2023年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增85.54%)和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同增64.29%)增长较快;2)公司推行营销体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团队营销策略,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提高业务推广效率。核心技术支撑下公司的品牌效应提升,期待解决方案业务进一步转化,带来运营业务以及产品销售业务的持续增长。 拟收购紫金药剂,提升资源回收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深化紫金矿业合作。2024年1月12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1.83亿元收购参股子公司紫金药剂61%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紫金药剂100%股权。紫金药剂主营选矿药剂、铜萃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购定价合理。紫金药剂主营铜萃取剂(ZJ988X)、环保型清洗剂(ZJ601)、环保型抑制剂(ZJ201)及各类选矿助剂,主要用于有色行业铜湿法冶炼生产;具备年产3400吨铜萃取剂、2000吨选矿药剂、2000吨磷酸类萃取剂、1000吨选矿铅能力。此次交易完成后将:1)实现资源回收技术的快速积累和提升:紫金药剂具有稀缺性,其自主研发的ZJ988X系列铜萃取剂打破了德国巴斯夫(LIX系列)和比利时索尔维(OPT系列)垄断的铜萃取剂市场;世界范围内铜萃取剂主要竞争对手仅巴斯夫、索尔维、康普化学。公司将铜萃取剂技术作为研发基础,实现资源回收技术的快速积累、提升,将应用领域拓展到铼、铟、铷、铯等高价值金属,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2)开拓海外市场:紫金药剂近几年国外销售占比超过70%,海外市场开拓经验丰富,公司可借力实现从生产端铜冶炼到末端冶炼废水处理、稀贵金属回收等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3)深化紫金合作:紫金药剂2022年与紫金矿业及其控制的公司产生关联交易2614.81万元,占收入比重27.12%;2023M1-9关联交易1231.19万元,占收入比重15.25%,公司收购紫金药剂后与紫金矿业及其控制的公司的关联交易将增加。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2023年解决方案和产品销售业务高速增长,转化后有助于运营业务发展;收购紫金药剂之后预计技术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加速;我们上调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至0.93/1.56/2.15亿元(原值0.84/1.51/2.11亿元),对应2023-2025年PE 36/22/16倍(估值日期2024/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收购方案进度,下游行业扩产进度不及预期。 (分析师 袁理) 威迈斯(688612)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800V+海外占比持续提升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3年实现收入55.2亿元,同增44%,实现归母5.01亿元,同增70%,实现扣非4.76亿元,同增77%。其中Q4收入19.3亿元,同环增51%/44%,归母2.13亿元,同环增167%/179%,扣非2.11亿元,环增18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国内客户年末冲量、Q4产能利用率提升。公司Q4出货预计70-80万套,环增40%,主要系上汽、吉利、理想、长安等客户表现亮眼,23年出货预计200万套左右,同增40-50%。产能方面,芜湖-花津工厂23年7月已投产,Q4新产能爬坡完成,23年底总产能达400万台,公司持续开拓广汽、雷诺、大众、丰田等国内外客户,24年出货预计270万套,同增30-40%,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盈利水平维持稳定。公司Q4毛利率预计20%+,环增2pct,主要系产能利用率提升,23年毛利率预计近20%,同比持平。价格端看,24年车企竞争加剧,车载电源降价约5%,但随着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国内推出第四代产品(大幅降本),800V产品(+500元)、海外11kw产品(+1000元)的进一步放量,产品均价预计维持2400元左右。盈利端看,随着igbt等原材料的降价,叠加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24年盈利水平稳定,净利率预计维持1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吉利、上汽等客户销量表现亮眼,我们上修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5.0/7.0/8.5亿元(原预期5.1/6.3/7.8亿元),同增70%/40%/21%,对应PE 26/19/15倍,考虑到公司800V产品放量,海外占比持续提升,给予24年28倍PE,对应目标价46.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分析师 曾朵红、阮巧燕、黄细里) 携程集团-S(09961.HK) 2023年四季报点评 利润超预期,国际化业务有望贡献增量 投资要点 事件:23Q4,携程实现净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上升105%;经调整净利润为26.75亿元,同比增长437.1%。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净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22%;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910%。 国内外旅游需求延续强劲增长态势,预计24年出境业务仍将推动增长。23Q4,受益于冰雪游带动旅游需求提升,国内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130%。基于公司国际化供应链布局及服务能力,公司出入境业务复苏实现超行业增长;23Q4,公司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同期水平的80%以上,相较之下,国际航空业客运量恢复至60%。后续,随签证申请逐步便利,航班量恢复,我们预计24年公司出境游业务将推动业绩增长。 国际业务持续推进,收入贡献度长期有望提升。全球化布局方面,截至23Q4,携程国际OTA平台已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39个国家和地区运营;23Q4,公司国际OTA平台的总预订同比增长超70%。公司全球化业务的重点仍然是促进中长期的有机增长,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国际OTA平台Trip.com将为集团总收入贡献15%到20%。 利润率提升主因营销效率提升,资本回报计划提振信心。23Q4,公司营销/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6%/8.4%/28.2%,同比变动-0.2/-7.8/-13.6pct。营销费用端,公司增强转化率及交叉销售,且投资内容生成方面,从而提升营销效率。23Q4,公司实现Non-GAAP归母净利率25.9%,同比提升16pct。此外,董事会已批准2024资本回报计划,进一步将总回报额度增加到5.8亿美元,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OTA领域龙头,国内业务需求增长强劲,出境游复苏及海外市场拓展有望贡献增量,我们将2024-2025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从123.0/140.8亿元上调为135.7/16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19%,预计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为177.3亿元,同比增长9%,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跨境业务供给恢复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宏观经济政治风险。 (分析师 张良卫) 钧达股份(002865) 2023年业绩预告 N型外销行业第一 盈利承压待涨价修复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预告2023年归母净利润8.32亿元,同增16.00%;扣非净利润5.75亿元,同增16.64%,其中2023Q4归母净利润-8.07亿元,同减367.02%;扣非净利-9.97亿元,同减425.29%。Q4非经损益为电费补贴,PERC电池计提减值准备约9亿元,业绩略低于预期。 产业价格下行+P型减值、短期盈利承压。公司2023年电池出货29.96GW,同增179%;其中P型出货9.38GW,N型出货20.58GW。2023Q4出货10.4GW,环增27%;其中P型出货2.04GW,减值冲回后测算单瓦亏损约5分,是P型组件甩货去库,产业价格加速下跌所致;N型出货8.37GW,环增47%,占比约80%;考虑电费补贴扣除,测算单瓦盈亏平衡。2024Q1看1-2月电池价格处于低位,盈利持续承压;我们预计2024年2月底随需求提升,N型电池有望回涨,带动盈利修复。我们预计2024年N型出货40-50GW,N型外销行业领先。 N型技术领跑行业、BC中试规划投产。随滁州+淮安产能释放,2023年底公司N型产能约40GW,占比80%+。公司新技术持续推进,通过LP双插、激光改进、J-Rpoly、霓虹poly、J-STF等技术,将TOPCon量产效率提升至26%+;同时TBC已研发出简化工艺,2023年中试线投产,并储备钙钛矿叠层等技术。 筹划港股上市、募资产能出海。公司2024年1月19日发布公告,拟H股挂牌上市,首期海外产能约7GW,计划2025年前投产。海外市场需求旺盛+高壁垒下抬升溢价,公司2023年外销占比约5%;随港股募资后海外产能落地,有望享受海外高溢价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产业价格下行+P型减值,短期盈利承压,我们下调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8.3/10.4/13.6亿元(前值为22.3/29.0/32.6亿元),同增16%/25%/31%,基于公司光伏电池龙头地位,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18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分析师 曾朵红、郭亚男) 英伟达(NVDA) FY2024年报点评 业绩&指引超预期 硬件+软件一前一后构筑发展曲线 投资要点 事件:英伟达发布FY2024 Q4及全年财报: 1) FY24全年公司收入609亿美元,同比+126%,Non-GAAP净利润323亿美元,同比+286%; 2) FY24 Q4公司收入221亿美元,同比+265%,环比+22%,Non-GAAP净利润128亿美元,同比+491%,环比+28%。 公司业绩超出市场一致预期。 公司基本面多点超预期,硬件业务前景更加明晰。 1) 业绩及业绩指引超预期。除Q4业绩超预期外,公司给出Q1营收240±5亿美元指引,同样超出预期; 2) 供需关系超预期。虽然台积电持续扩张CoWoS产能,但英伟达表示供应链产能爬坡暂时仍无法匹配爆发式需求,特别是在今年发布H200、B100等新品后; 3) 推理业务超预期。FY24公司推理端相关营收占比40%,且各公司推荐算法系统对推理端加速算力的需求不容小觑,此前对公司推理侧业务的担忧或可消除。 技术&产品超前布局,软件业务有望继续抬升增长曲线 公司在传统通用云计算时代就已与云厂商开展算力架构软件层面合作,并将合作延续至目前的加速计算领域,公司基于CUDA X AI软件栈开发出AI训推架构的“底层操作系统”NVIDIA AI Enterprise,有望借助硬件放量东风加速渗透,成为公司另一增长极。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AI算力需求持续景气,公司在AI训练、推理算力及软件生态上领先,我们将公司FY2025-FY2026 Non-GAAP净利润由492/547亿美元上调为621/668亿美元,并预测公司FY2027 Non-GAAP净利润为743亿美元,对应同比增长92%/8%/11%,2月23日收盘价对应Non-GAAP PE分别为32/29/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供应链爬坡不及预期,客户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分析师 张良卫) 美埃科技(688376)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 23年归母同增41% 耗材占比提升&拓展海外半导体市场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2月23日,公司公告2023年业绩快报。 2023年归母净利润高增4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4亿元同增22.5%,归母净利润1.73亿元,同增40.7%,扣非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增33.0%,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增11.0%,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增19.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增44.0%。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1)加强运营管理,持续降本增效;2)把握市场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3)理财收益增加等综合因素带来净利润较大增幅。 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同增1.5pct/0.8pct。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11.5%/10.0%,同增1.5pct/0.8pct。公司耗材替换业务和海外项目毛利率相较于综合毛利率更高,我们预计公司耗材与海外占比持续提升中。 半导体洁净室过滤设备国产龙头,国产替代格局优化。公司在国内半导体洁净室领域的市场占有率30%。2023年9月,公司竞争对手悠远环境出售给外资曼胡默尔集团。半导体供应链国产替代趋势下,公司作为国产设备龙头地位加强,国产替代格局持续优化。 耗材占比提升,盈利质量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替换耗材收入占比28%,公司预计耗材毛利率30%至40%,设备毛利率15%-20%。随着新建订单持续转化为耗材订单,耗材占比提升将带动利润率提升。此外,耗材需求稳定,公司收入利润的确定性加强。 出海海外头部半导体公司。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半导体市场,产品通过多项国际体系认证,同时获得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认证,是ST Microelectronics,Micron,AMD,Western Digital,Texas Instruments等国际半导体厂商的合格供应商。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中海外占比15%至20%,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洁净室设备供应龙头,在手订单饱满,产能扩张&规模效应助力公司加速成长。我们维持 2023-20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7/2.5/3.2 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 40%/45%/29%,当前市值对应 2023-2025 年 PE26/18/14x(2024/2/2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洁净室下游政策风险,技术迭代风险。 (分析师 袁理、马天翼、任逸轩) 最新金股组合 东吴证券研究所机构销售通讯录 法律声明 本公众号(微信号:scsresearch)为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吴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不是东吴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截内容均来自于东吴证券研究所已经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号所截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东吴证券或东吴研究所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截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订阅号所截内容版权仅归东吴证券研究所所有,东吴证券及东吴研究所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复制、转载;经授权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截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或修改。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