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周观点 | 车企布局高端电动智能 供给驱动加速

周观点 | 车企布局高端电动智能 供给驱动加速

作者:微信公众号【华西证券股票专家】/ 发布时间:2020-12-01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华西证券《周观点 | 车企布局高端电动智能 供给驱动加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j摘要 摘要 本周观点:持续看好电动智能增量+整车强周期+摩托车 新能源汽车:长安、上汽等车企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供给驱动持续发酵。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供给端剧变元年,供给端质变撬动需求,类比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核心推荐: 1)【比亚迪】:短期“汉”上市开启新品大周期,中期动力电池外供进入兑现期,长期新能源整车平台输出实现对外开放。 2)特斯拉产业链: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关注:a.供应链全球化打开广阔市场空间:推荐【华域、拓普】,受益标的【旭升】;b.国产化比例提升、新车型引入带来增量配套机会:推荐【银轮、新泉、敏实】,受益标的【常熟汽饰、华翔】;c.从单品到总成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受益标的【三花】。 3)大众MEB产业链:大众计划到2025年国产40款新能源汽车,交付150万辆。MEB规划体量大、国产化率高,将给国内配套供应链带来重大机遇,推荐【文灿、科博达、均胜】。 4)蔚来产业链:高端纯电动车型销量的加速增长验证其强大的产品力和品牌力,车型布局的逐步完善有望推动销量持续向上突破,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推荐【文灿、拓普】。 乘用车:顺周期趋势明确,长安、上汽携手华为、阿里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短期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中长期自主有望于变革中崛起。推荐【长安、长城、吉利H】,建议关注【广汽A+H、上汽】。 零部件:关注整车周期共振【华域、拓普、新泉、星宇】和配件核心成长【福耀*、玲珑、敏实】及小而美的隐形冠军,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福耀与建材组联合覆盖) 智能汽车:软件定义汽车成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推荐【伯特利、德赛*、科博达、星宇、湘油泵、华阳】。(德赛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 重卡:物流重卡需求维持稳健,逆周期调节带动工程重卡销量在下半年贡献弹性,推荐【潍柴、重汽、威孚】。国六排放标准已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内资头部供应商将显著受益,推荐【银轮、威孚、潍柴、隆盛】。 摩托车:中大排量摩托代表消费升级方向,市场潜力巨大,短期竞争格局趋于分散,但最终将向头部自主、合资车企集中。推荐【春风、钱江、宗申】,受益标的【隆鑫】。 本周行情:表现弱于市场商用载货车领跌 本周A股汽车板块下跌0.9%,在申万一级子行业中排第14位,表现弱于沪深300(1.0%)。细分板块中,乘用车上涨1.8%;汽车服务、客车、汽车零部件、其他交运设备和货车分别下跌0.3%、2.0%、2.7%、5.0%、5.9%。个股方面,小康股份、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新泉股份、金固股份等标的涨幅靠前;云内动力、东安动力、云意电气、常熟汽饰、万里扬等跌幅较大。 本周要闻:上汽、浦东、阿里联合打造“智己”汽车 新能源汽车:1)上汽、浦东、阿里联合加注高端新能源;2)特斯拉2021年将在华生产充电桩;3)大众中国增资江淮大众获批;4)吉利科技与重庆高速合作布局换电产业。 智能汽车:1)华为智能汽车BU划归消费者业务;2)麦格纳推出基于Mobileye EyeQ5的驾驶辅助系统;3)大陆集团和联创汽车电子合作拓展电子制动系统新领域;4)经纬恒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本周政策:1)商务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指导增加汽车号牌限额;2)财政部下发首批2021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近376亿元;3)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召回监管;4)上海新能源专用免费牌照政策将延续到2022年底。 本周数据:批零表现平稳 增速改善 11月第三周批零增速表现稳定,同比增速改善。2020年11月第三周批发侧日均销量6.3万辆,日均同比+14%,日均环比+8%;零售侧日均销量5.3万辆,日均同比+7%,日均环比-1%。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增加等。 01 本周观点:持续看好电动智能增量+整车强周期+摩托车 1.1. 新能源汽车:供给端质变撬动需求 产业链获益 供给端质变撬动需求,行业从2.0时代迈入3.0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供给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刻: 1)政策层面:从补贴到双积分,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延长两年至2022年,同时2020版双积分政策落地,明确了2021-2023年度的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政策逐步完成从胡萝卜到大棒的转变。2020年4月以来,《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等关键文件的陆续落地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技术进步、渗透率提升目标。 2)供给层面:供给端剧变开启,爆款车型密集上市成为核心驱动力。特斯拉Model3国产车型交付、蔚来交付突破5万辆、比亚迪旗舰车型汉发布即成爆款,类比智能手机发展史,爆款车型的出现将推动行业从导入期迈入成长期,从2.0时代迈入3.0时代。 新能源汽车板块推荐关注比亚迪及特斯拉、大众MEB、蔚来汽车产业链。 比亚迪: 1)短期:公司新产品大周期已经开启,业绩拐点将至。2020年7月,公司旗舰轿车“汉”上市,外观内饰设计、动力性能、纯电续驶里程、科技配置、安全性均达到同级别标杆水准,10月销量逾7千,已成爆款,带动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品牌价值向上。最新设计语言、科技配置、刀片电池逐步应用到王朝系列,带动公司新产品大周期开启,业绩拐点将至。 2)中期:动力电池技术领先,外供进入兑现期。公司的刀片电池相比传统磷酸铁锂电池体积利用率、成本、安全性均全面提升,技术水平跻身行业一线。目前公司动力电池产品外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7月,与长安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资动力电池;2020年以来,北汽新能源、长安福特等多款搭载比亚迪动力电池的车型进入工信部目录。动力电池外供逐步进入兑现期。 3)长期:新能源整车平台有望输出,实现全面对外开放。技术储备:公司是国内唯一在动力电池和IGBT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全面自主可控的新能源车企;进展:公司已经与丰田达成深入合作,2019年7月宣布与丰田联合整车及所需动力电池,2019年11月与丰田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海外对标:大众向福特开发MEB平台,特斯拉将向其他车企全面输出动力电池、动力系统和授权软件。公司向其他车企输出整车平台成为可能,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特斯拉产业链: 特斯拉连续盈利,业绩兑现加速。 1)Q3产销规模创新高,新产能新产品助推销量向上:特斯拉各车型2020Q3合计产量和交付量分别达145,036辆和139,300辆,单季度产量和交付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上海工厂Model3、Fremont工厂ModelY产能顺利爬坡贡献的核心增量,Model3/Y在Q3的产量和交付量分别达到128,044辆和124,100辆。特斯拉仍维持2020全年交付量50万辆的目标不变。特斯拉新产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2020Q3 Fremont工厂Model3/Y的产能由40万辆提升至50万辆,上海工厂Model3的产能由20万辆提升至25万辆,目前上海/柏林/德克萨斯ModelY产线正在建设,预计特斯拉在2021年整车产能将突破100万辆。 2)规模效应+降本=持续盈利,软件服务有望贡献增量:受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降价等因素影响,2020Q3特斯拉整车ASP 5.45万美元,环比下降0.25万美元;但Q3单车利润提升至0.24万美元,4.21%的净利率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一方面是因为Model 3/Y成为爆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另外一方面特斯拉不断推动零部件降本。特斯拉已实现连续5个季度净利润为正,考虑到产销规模进一步扩大、降本增效持续推进,特斯拉已进入业绩兑现期。考虑到软件选装服务边际利润率高于整车销售,未来随着产品逐步丰富、用户选装率提升,软件服务类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零部件国产化加速,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Model3零部件进口替代的进程遵循技术壁垒从低到高、运输成本从高到低的顺序,一些运输成本较高或技术壁垒较低的零部件如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内外饰件、玻璃、动力电池等率先实现国产化。特斯拉通过不断降本、不断降低车型售价维持产品竞争力,从采购成本来看,选择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性价比优势明显,从供应链安全来看,美国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贸易摩擦也决定了特斯拉为保障国内Model3的生产以及ModelY的导入,将加快零部件国产化进程,相关标的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 1)供应链全球化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在具备稳定供应能力的同时成本优势突出,特斯拉海外工厂建设有序推进,供应链全球化程度提升,特斯拉中国供应商借机进入特斯拉全球配套体系,推荐【华域汽车、拓普集团】,相关受益标的【旭升股份】; 2)国产化比例提升、新车型引入带来增量配套机会:中国制造Model3交付以来国产化比例不断提升,特斯拉引入中国的第二款车型ModelY将于2021年一季度上市,带来增量配套机会,推荐【银轮股份、新泉股份、敏实集团】,相关受益标的【常熟汽饰、宁波华翔】; 3)从单品到总成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相比传统车企,特斯拉供应链层级少、扁平化程度高,零部件企业有更多机会实现总成化配套,带动单车配套价值量提升,相关受益标的【三花智控】。 大众MEB产业链: 大众MEB平台的纯电车型ID.4在国内的首发拉开了大众电动化战略在国内的执行序幕。大众新能源战略规划宏大,计划到2025年国产40款新能源汽车,交付150万辆。考虑其国内长久积累的品牌信任度与研发、质量、营销体系的综合能力,其规划兑现概率高。MEB庞大的体量、高国产化率叠加大众集团高标准的质量体系,预计将给国内配套供应链带来重大机遇和长促提升。推荐【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科博达、敏实集团、精锻科技、文灿股份】。 蔚来汽车产业链: 电动化进程赋予造车新势力弯道超车的机会,蔚来作为头部造车新势力,销量的加速增长验证其较强的产品力和品牌力,随着车型布局的不断完善,预计销量有望持续突破,带动产业链共同成长,推荐【文灿股份、拓普集团】,受益标的【常熟汽饰、三花智控】。 1.2. 乘用车:需求持续回暖 优选强周期 疫情导致汽车需求滞后,长期复苏趋势不变。a.疫情初期,恐慌导致购买意愿下降,汽车需求波动,销量承压;b.疫情中期,购买意愿逐步回升,公交出行受限,对安全性及私密性的关注触发私家车刚需,其中自主品牌最为受益;c.长期来看,消费升级叠加换车周期稳定,未来置换需求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行业增长。我们维持原有观点:未来5年行业CAGR为4%。 顺周期趋势明显,中长期自主有望崛起。长安汽车联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上汽集团同浦东新区、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智己”汽车,国内自主头部车企积极开放合作,布局高端智能电动车,打造爆款旗舰。短期看,此举将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中长期看,有望推动自主与产业变革中崛起。 3月以来的销量数据逐步验证需求持续回暖的逻辑,需求提振的过程将驱动业绩修复和估值提升,进入顺周期通道。根据车企销量修复弹性与时间顺序,以及车企竞争能力和竞争意愿等方面综合考量,坚定看好【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H】,建议关注【广汽集团A+H、上汽集团】。 1.3. 智能汽车:渗透加速 优选智能驾驶/座舱产业链 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产业生态健全完善,整车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应用的目标。 单车智能先行:政策+电动化驱动ADAS渗透率提升。ADAS由感知、判断、执行三个环节组成,单车智能主要依赖传感器(雷达和摄像头)、芯片和算法。ADAS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1)政策强制标配:中国商用先行,欧美日标配AEB;2)电动化加速:新能源汽车是最佳载体。ADAS新能源汽车搭载率高于传统燃油车,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ADAS搭载占约70%,而传统燃油车仅占约30%。此外随着技术逐渐成熟和成本不断下降,ADAS正由高端向中低端市场渗透。预计ADAS市场规模2020年达700亿元,2025年突破1500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ADAS市场规模增速更快,预计2020年350亿元,2025年突破1000亿元。 车联网提速:政策+5G+科技巨头布局加速车联网发展。5G具备的高可靠性、超低时延和广连接等特征,可满足车联网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及时性要求,将加速车联网的发展。华为、Google、百度、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车联网,其中华为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意在成为智能汽车的ICT组件供应商,对标博世、大陆等汽车电子Tier1。汽车电子有望显著受益,根据智研咨询预测,预计202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约34%,呈逐年加速提升态势,2030年占比则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0%;2018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870多亿美元(约60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有望增长至1000亿美元(近7000亿元人民币)。 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加速推进,政策定调+车企加码+科技巨头入局,智能化、网联化与电动化协同发展,推荐【伯特利、德赛西威*、科博达、星宇、湘油泵、华阳集团】(德赛与计算机组联合覆盖) 1.4. 零部件:重塑秩序 优选周期共振和核心成长 中国零部件与整车产业地位完全不匹配(全球份额4%vs33%),全球供应链重塑。我们将板块投资逻辑分为两条线: 1)整车周期共振:零部件行业利润滞后整车3-6个月,虽然受疫情影响短期承压,但长期复苏趋势不变,驱动其供应链体系内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进行盈利修复,叠加产能利用率提升,业绩和估值弹性大,优选周期共振【华域汽车、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星宇股份】。 2)配件核心成长:零部件成长依靠提升配套量/单车价值量,现阶段能实现双向增长的路径集中于进口替代,自主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开拓合资或海外客户,开发高端产品,实现量价齐升,优选核心成长【玲珑轮胎、福耀玻璃*、敏实集团】。(注:福耀玻璃与华西建材组联合覆盖) 同时关注小而美的隐形冠军,此类零部件企业专注小件制造,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双高,客户持续拓展,份额提升和全球化并行,同时拓展产品进入新领域,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新坐标、豪能、爱柯迪】。 1.5. 重卡:需求与政策共振 优选龙头和低估值 2020年重卡销量呈明显的前低后高态势,其中1月受延迟开票、经销商春节前集中备货影响销量创同期新高,但2-3月受疫情冲击销量同环比出现大幅下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物流需求率先释放,工程需求旺季后移,共同推动4-9月被压制的需求持续释放,连续6个月销量同比增速超过60%。10月重卡车型销售约12.9万辆,同比+41%,环比-14.3%,1-10月份累计销售重卡已达136.5万辆,远超去年全年117万辆的销量,预计今年总销量有望突破150万。 物流重卡需求维持稳健,逆周期调节带动工程重卡销量在下半年贡献弹性,推荐核心标的【潍柴动力、中国重汽、威孚高科】。 国六排放标准已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各环节内资头部供应商在国六阶段将显著受益于:1)尾气处理装置单车价值量提升,市场空间向上;2)下游发动机厂商、整车厂商降本压力增大,国产化率提升。关于排放升级,重点推荐【银轮股份、威孚高科、隆盛科技、潍柴动力】,相关受益标的【奥福环保、艾可蓝、国瓷材料、贵研铂业】等。 1.6. 摩托车:消费升级新方向 优选中大排量龙头 国内销量总体萎缩,但中大排量消费快速兴起。受汽车、电动自行车挤压,以及禁、限行政策冲击,我国摩托车产销量在2008年见顶后总体萎缩,2019年销量1713万辆,较2008年下降近四成。2019年两轮摩托车中250cc及以下排量销量占比高达98.7%,说明仍以工具属性为主;但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快速增长,2019年达到17.7万辆,同比增长67%,供给端提供主要驱动力。 中大排量摩托车符合消费升级方向,同时政策环境利好摩托车消费。摩托车车身小巧,可以有效缓解拥堵;中大排量摩托车价格相对低廉而动力、操控性能优异,是良好的休闲、娱乐工具,符合消费升级趋势。政策方面:1)全国范围内禁、限摩政策总体趋于宽松,如广东省要求各城市试点“带牌销售”并逐步扩大范围;2)电动自行车管理趋于规范,最高设计车速超过25km/h或整车质量超过55kg将被列为机动车,消费有望向摩托车回流。 中大排量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19年国内250cc以上中大排量摩托车销量约13万辆,对应0.93辆/万人,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10左右,假设2030年达到8辆/万人,对应年销量112万辆,对应CAGR21.6%,市场潜力巨大。 竞争格局短期趋于分散,但市场最终将向头部自主、合资车企集中。在市场快速扩容的过程中,二线车企有望凭借高性价比阶段性瓜分市场红利,竞争格局短期内趋于分散,但随着市场逐步成熟,份额最终将向品牌力突出、动力总成技术领先、整车设计能力强的头部自主、合资品牌集中。 建议关注中大排量龙头车企。过去10年国产中大排量摩托车从无到有,产品谱系和排量段不断完善,成熟度快速提升。参考国内汽车发展历史,及海外摩托车市场竞争格局,自主品牌将成为中大排量摩托车需求崛起的最大受益者,推荐【春风动力、钱江摩托、宗申动力】,相关受益标的【隆鑫通用】。 02 本周行情:表现弱于市场 商用载货车领跌 汽车板块本周表现不佳。本周A股汽车板块下跌0.9%,在申万一级子行业涨跌幅中排名第14位,表现弱于沪深300(1.0%)。细分板块中,乘用车上涨1.8%;汽车服务、客车、汽车零部件、其他交运设备和货车分别下跌0.3%、2.0%、2.7%、5.0%、5.9%。 其他交运设备年初至今涨幅最大。其他交运设备年初至今涨幅90.9%,位列子板块第一,乘用车、货车、汽车零部件、客车、汽车服务板块年初至今分别上涨65.9%、48.0%、36.5%、13.2%、9.9%。 个股方面,小康股份、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新泉股份、金固股份等标的涨幅靠前;云内动力、东安动力、云意电气、常熟汽饰、万里扬等跌幅较大。 03 本周要闻:上汽、浦东、阿里 打造“智己”汽车 3.1. 新能源汽车:上汽、浦东、阿里加注高端新能源 上汽、浦东、阿里联合加注高端新能源: 11月27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拟与张江高科和恒旭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元界智能科技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72亿元。该基金拟计划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专项投资于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暂定名)。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主打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智己汽车将集成集团的创新成果,不仅是上汽集团向服务与产品的综合供应商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市场上看,也是上汽集团与新造车品牌同台竞技的开始。(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特斯拉2021年将在华生产充电桩 年产能达万个: 据外媒报道,据特斯拉向中国上海政府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计划2021年在中国生产电动车充电桩。特斯拉正寻求扩大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销量。据文件显示,特斯拉计划向上海超级工厂附近的一家新工厂投资4,200万元(约640万美元)以生产电动车充电桩。新厂预计明年2月建设完工,每年能生产10,000个充电桩。目前,特斯拉在中国销售Model 3,计划2021年交付其ModelY SUV。该公司一直从美国进口充电桩,通常安装在充电站或者停车场。特斯拉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大众中国增资江淮大众获批大众与江淮合作加深: 11月24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表示,接到大众中国投资的通知,根据大众中国投资于2020年6月11日与安徽省国资委和江汽控股签署的《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以及同日与江淮股份和江淮大众签署的《关于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投资协议》,截至2020年11月23日,大众中国投资已在相关国家就该项目取得了反垄断审查部门的批准。(资料来源:财经网) 吉利科技与重庆高速签署合作协议,布局换电产业: 日前,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高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吉利科技集团布局重庆高速公路换电池产业服务区,将在重庆高速公路的青杠,围龙,珞璜,静观,大路5个服务区建设换电池示范站。今后,新能源汽车可直接在示范站换电池。根据合作协议,重庆高速集团将与吉利科技共同推进重庆高速公路吉利系列车型展示、销售、体验、售后服务的体系合作,构建充换电设施及运营布局,搭建充换电网络平台等,切实解决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的痛点,摆脱新能源汽车长途驾驶的续航里程焦虑,保障新能源汽车用户的行车自由。(资料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3.2. 智能汽车:华为智能汽车BU划归消费者业务 华为智能汽车BU划归消费者业务: 11月25日,华为在心声社区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其中提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同时,上述文件还指出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麦格纳推出基于Mobileye EyeQ5的驾驶辅助系统: 汽车供应商麦格纳将推出新一代基于摄像头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让欧洲的一家高端汽车制造商很快可以提供业内领先的驾驶辅助功能,而且将普及到该汽车制造商的大部分车型系列中。 麦格纳Gen5“一体化”解决方案基于英特尔自动驾驶子公司Mobileye的EyeQ5系统打造,后者是业内首款将前置摄像头和相关软件封装到单一组件中的系统之一。该系统具有的优点包括降低了成本、简化了装配线的安装以及可以让该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车型系列中。此外,该系统还能够为驾驶员提供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紧急制动和行人探测等既安全又方便的功能。 与前几代系统一样,麦格纳的新系统也将其电子与摄像头专业知识与Mobileye的系统芯片(SoC)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在一起。该摄像头具有120度、800万像素的光学路径,而且麦格纳还在继续改进其一流的摄像头制造工艺,以满足全球汽车平台的质量与数量要求。Mobileye与麦格纳的工程师合作,以确保其EyeQ5能够满足甚至超越新项目的相关新要求。(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大陆集团和联创汽车电子合作拓展电子制动系统新领域: 11月24日,大陆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其同联创汽车电子已于11月23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智能驾驶汽车核心技术进行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推进智能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发挥各自技术、业务与资源优势,从多维度共同推进2-BOX制动系统的应用落地。 据了解,2-BOX制动系统,由ESC(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和CBS(智能制动系统)组成。在智能汽车的三大系统——“感知”“规划”“行动”中,2-BOX制动系统是“行动”系统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经纬恒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11月26日,国内知名汽车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经纬恒润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获得了多方投资者支持,产业投资方包括一汽资本、上汽恒旭、尚颀资本、广汽资本、北汽产投;其他机构方除了老股东华兴资本、永钛海河的继续加码,还新引入了华业天成、中信证券投资、凯联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广发信德、耀途资本、朗玛峰创投以及北京大兴投资集团。 本轮融资完成后,经纬恒润将进一步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新能源、智能座舱、封闭场景无人驾驶运维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持续扩大客户群体,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 对于本轮融资,经纬恒润董事长兼CEO吉英存博士表示:“经纬恒润在汽车电子领域已经布局多年,服务于众多国内外整车厂。未来,经纬恒润将继续凭借近20年在汽车电子研发领域的积累和敏锐的商业化能力,积极拓宽产品线、拓展客户配套关系,充分把握智能驾驶渗透率快速提升、汽车电子架构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3.3. 本周政策: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 指导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商务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指导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11月27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就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召开的政策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10月份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2%,连续4个月两位数增长,商务部将稳定扩大汽车消费,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增加汽车号牌限额、实施燃油车购置补贴、开展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财政部下发首批2021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近376亿元: 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第一批)的通知》表示,财政部提前下达省(区、市)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用于2019年度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助资金、2016-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375.9亿元。(资料来源:第一电动) 市场监管总局: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召回监管: 11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通知》要求,即日起所有采用OTA方式对已售车辆开展技术服务活动的生产者,都应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及《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备案。此外,对于2020年1月1日至今已实施的OTA技术服务活动,生产者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补充备案。(资料来源:盖世汽车) 上海新能源专用免费牌照政策将延续到2022年底: 目前,据透露,上海正在研究制定地方鼓励办法。2018年上海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办法有效期为2018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根据国家到2022年底对新能源汽车总体支持的政策要求,上海到2022年底将继续给予新能源汽车免费专用牌照,目前具体的政策规定还在制定过程中,会及时向社会公布。(资料来源:电车资源) 04 本周数据:批零增速改善 行业景气度高 2020年11月第三周批零增速表现稳定,同比增速改善。2020年11月第三周批发侧日均销量6.3万辆,日均同比增长14%,日均环比增长8%;零售侧日均销量5.3万辆,日均同比增长7%,日均环比下降1%。 2020年11月前三周(1-22日)批发销量日均同比增长11%,批发日均环比增长23%,零售销量日均同比增长13%,零售日均环比增长2%,其中豪华品牌日均同比增加27.0%,日均环比增加47.5%;合资品牌日均同比增加11.9%,日均环比增加16.7%;自主品牌日均同比减少3.1%,日均环比增加13.9%: 1)日系:一汽丰田环比增长强劲。一汽丰田日均同比增加11.2%,日均环比增加50.1%;广汽本田日均同比增加34.6%,日均环比增加4.3%;东风本田日均同比增加17.6%,日均环比增加23.3%;广汽丰田同比增加18.4%,日均环比增加21.2%;东风日产日均同比增加8.6%,日均环比增加14.2%。 2)德系:上汽大众同比下降,环比增长良好。上汽大众同比减少12.3%,日均环比增加25.1%;一汽大众日均同比减少1.4%,日均环比增加9.8%;。 3)自主:吉利、长安乘用车表现较好,同环比双增长。吉利汽车日均同比增加70.5%,日均环比增加6.5%;长安汽车日均同比增加43.6%,日均环比增加32.8%;广汽乘用车日均同比增加30.2%,日均环比增加2.2%;长城汽车日均同比增加9.7%,日均环比增加8.0%;上汽乘用车日均同比增加4.8%,日均环比增加9.9%;一汽轿车日均同比减少46.2%,日均环比减少0.5%。 4)美系:上汽通用大幅增长,广汽菲克同比下跌。上汽通用日均同比增加85.8%,日均环比增加16.8%;长安福特日均同比增加19.9%,日均环比增加2.0%;广汽菲克日均同比减少70.8%,日均环比减少28.7%。 5)豪华:华晨宝马、北京奔驰同环比表现优秀。华晨宝马日均同比增加21.6%,日均环比增加45.0%;北京奔驰日均同比增加29.3%,日均环比增加28.4%。 05 本周上市车型 06 本周重要公告 07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08 风险提示 车市下行风险;需求回暖不及预期,影响车企销量修复;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后续落地节奏不及预期,影响各地汽车销量;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原材料成本增加等。 近期重点报告 公司报告: 特斯拉系列报告八:连续实现盈利 业绩兑换加速 20201023 特斯拉系列报告七:Model 3再降价 Q3交付量创新高 20201009 特斯拉系列报告六: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开启 20200723 特斯拉系列报告五:Q2交付量超预期 铁锂Model 3上市在即 20200703 特斯拉系列报告四:铁锂Model 3进公告 长续航交付提前 20200517 特斯拉系列报告三:Q1首次盈利 Model 3提前降价 20200504 特斯拉系列报告二:长续航Model 3来临 零部件国产化加速 20200412 特斯拉系列报告一:从产品布局看特斯市场战略 20200215 行业报告: 【汽车数据】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9月刊 20201017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8月刊 20200929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7月刊 20200816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6月刊 20200717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5月刊 20200614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4月刊 20200515 琰究汽车数据系列一:数据解放生产力——汽车行业基础数据3月刊 20200416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八:路线图2.0出台 助推电动化转型 20201030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七:中长期规划落地 电动化进程提速 20201011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六:聚焦新能源 汽车下乡激活市场潜力 20200717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五:法国补贴力度加大 欧盟天免增值税 20200528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四:补贴延长退坡放缓 助力产业稳健成长 20200424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三:特斯拉业绩超预期 电动化趋势不可挡 20200131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二:2019销量筑底 2020开启成长 20200114 新能源汽车行业系列点评一:国产Model 3官降 坚定推荐产业链 20200103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0年度投资报告:穿越风暴 寻找成长 20191220 新能源汽车产业2020年度投资报告:质变撬动需求 迎接黄金时代 20191215 【乘用车】 行业点评:政策持续加码 行业加速复苏 20200806 行业深度报告:底部向上已现 电动智能催化 20200717 2020两会汽车行业政策前瞻:两会指引方向 综合刺激逐步落地 20200511 行业点评:政策预期加速 激发消费潜力 20200312 行业点评:稳定汽车消费 催化行业需求 20200217 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汽车方兴未艾 电动智能冉冉升起 20200204 中国汽车工业20年:繁荣渐逝 变革已至 20200101 【智能汽车】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报告:未来已来 掘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 20200928 智能汽车系列三:制动系统:电动智能催化 国产曙光已现 20200627 智能汽车系列二:国家标准出台在即 推动自动驾驶量产 20200310 智能汽车系列一:智能网联势不可挡 把握浪潮 20200228 【重卡】 2020年9月重卡销量点评:物流工程需求两旺 政策助力销量增长 20201008 2020年8月重卡销量点评:下游需求强劲 高景气度延续 20200904 2020年7月重卡销量点评:销量再创纪录 物流车贡献增量 20200804 2020年6月重卡销量点评:需求集中释放 H1销量创新高 20200703 2020年5月重卡销量点评:需求持续放量 销量再创纪录 20200604 2020年4月重卡销量点评:单月销量创记录 板块高景气延续 20200506 2020年3月重卡销量点评:需求修复环比改善 期待4月全面发力 20200403 2020年2月重卡销量点评:2月销量承压 需求修复可期 20200303 2020年1月重卡销量点评:单月销量创新高 疫情压制短期需求 20200205 【行业策略】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2020年投资策略报告:底部向上 重塑秩序 20191129 【海外纪要】 特斯拉 Tesla 2020Q2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727 宝马集团 BMW 2019Q4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323 大众集团 VOW 2019Q4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320 沃尔沃汽车2019Q4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221 通用汽车GM.N 2019Q4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210 福特汽车 F.N 2019Q4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207 特斯拉TSL 2019Q4业绩发布会纪要 20200131 相关声明 团队成员 崔琰/首席分析师(手机/微信:158-0086-5715/cathycuiy) 经济学硕士,10年证券从业研究经验,曾任天风证券、国金证券、民生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等,获2017年汽车行业最佳分析师新财富入围,水晶球第三名,金翼奖第四名,WIND第一名;2016年水晶球第一名,2014年新财富入围。专注于汽车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研究,在行业变革中深挖投资机会,2019年加入华西证券研究所。 刘静远/联系人(手机/微信:185-1566-9038) 经济学硕士,1年证券从业研究经验+4年买方证券研究经验,曾任阳光保险资管证券研究部汽车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擅长从买方视角分析投资机会,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重卡产业链及摩托车板块,2019年加入华西证券研究所。 郑青青/联系人(手机/微信:188-1733-7510) 经济学硕士,1年证券从业研究经验+2年一二级大消费行业研究经验,曾任职于中新融创消费服务事业部,专注于乘用车和零部件板块,2019年加入华西证券研究所。 吴迪/联系人(手机/微信:153-0161-7819) 动力工程专业硕士,7年汽车产业工作经历,曾任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电力驱动事业部产品经理,专注于电动智能汽车产业链和后市场板块,2020年加入华西证券研究所。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若您并非华西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设置,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为华西证券汽车团队设立及运营。本订阅号不是华西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华西证券的专业投资机构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华西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是对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