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Y时代|养老保险在手,躺平再也无忧?
(以下内容从海通证券《养老Y时代|养老保险在手,躺平再也无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我国实行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以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养老保险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资金规模较大,运行周期较长,这个关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养老“钱袋子”时时牵引着大家的关注——“2023年养老金喜迎19连涨”的现实,与“养老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的研究机构观点,两者发布时都曾引起社会热议,看起来似乎又互不兼容,那么,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到底该乐观还是该担忧?养老金到底能否按时足额发放?不偏听偏信,今天我们就客观地来看一看。 “养老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 但“养老金19连涨”? “2023年养老金喜迎19连涨”,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连续19年上涨。我国对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调整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19连涨”有助于更好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生活。 虽然基本养老金连年增长,但社会仍长期存在着一种普遍担忧:未来养老金发放是否会面临缺口?2019年社科院曾发布报告称“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这种说法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是否意味着80后退休就领不到养老金了? 其实并非如此。这里所说的“耗尽”是指累计结余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要每年收入大于支出,就会逐步积累。根据报告中的测算,2027年累计结余将达到顶峰,此后随着老龄化逐步加剧,需要不断消耗累计结余以填补当期收不抵支的缺口,至2035年累计结余可能会被耗尽。但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每一年都会有基金的收入来支付当期的退休金。此外,还有财政补贴、战略储备基金、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发放。 养老金到底能否按时足额发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对养老金是否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制度能否持续均有所担忧。2024年2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明确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此外,司长也表示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下近几年基金收支状况也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相关支出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是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中央部署,这项制度自2022年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解决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各地基金收支行为,促进筹资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养老保险在手,躺平再也无忧? 既然养老金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靠养老保险实现舒适养老?当然也不是。 首先,养老金并不是人人都能领,领取退休金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养老保险缴费满十五年。 其次,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缴多得,高缴高得,也就是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最后,基本养老保险并不能完全满足退休生活的需要。国际上常用养老金替代率作为衡量退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具体是指“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世界银行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在70%-80%可以保证退休以后生活水平基本保持不变,60%的替代率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55%已经处在警戒线附近。近年来,我国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逐年走低,根据解放日报,2021年我国社保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为43.6%。因此,只靠社保养老金收入很难满足养老需求,想要体面养老,还需要规划、早投资,科学开展养老储备和资产配置,积极运用养老“三支柱”体系中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计划为养老生活多积累一份保障。 风险提示: 养老金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等。 盈投顾:财富管理总部 范潇健 投顾编号:S0850623020001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信息终端,均为公开客观信息。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内容均不作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做出任何形式的保证。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点击关注??点击关注??点击关注??
我国实行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中的养老保险,是由国家强制实施,以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养老保险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资金规模较大,运行周期较长,这个关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养老“钱袋子”时时牵引着大家的关注——“2023年养老金喜迎19连涨”的现实,与“养老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的研究机构观点,两者发布时都曾引起社会热议,看起来似乎又互不兼容,那么,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到底该乐观还是该担忧?养老金到底能否按时足额发放?不偏听偏信,今天我们就客观地来看一看。 “养老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 但“养老金19连涨”? “2023年养老金喜迎19连涨”,2023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3.8%,我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连续19年上涨。我国对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了正常调整机制,根据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调整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19连涨”有助于更好保障退休人员的养老生活。 虽然基本养老金连年增长,但社会仍长期存在着一种普遍担忧:未来养老金发放是否会面临缺口?2019年社科院曾发布报告称“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将于2035年耗尽”,这种说法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是否意味着80后退休就领不到养老金了? 其实并非如此。这里所说的“耗尽”是指累计结余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要每年收入大于支出,就会逐步积累。根据报告中的测算,2027年累计结余将达到顶峰,此后随着老龄化逐步加剧,需要不断消耗累计结余以填补当期收不抵支的缺口,至2035年累计结余可能会被耗尽。但实际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现收现付,每一年都会有基金的收入来支付当期的退休金。此外,还有财政补贴、战略储备基金、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等一系列举措确保养老金的可持续发放。 养老金到底能否按时足额发放?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人们对养老金是否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制度能否持续均有所担忧。2024年2月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全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资产管理司司长明确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已接近6万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能够保证的。 此外,司长也表示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下近几年基金收支状况也得到有效改善: 一是不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23年,中央财政安排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约1万亿元,重点向基金收支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地方各级财政也积极落实相关支出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二是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中央部署,这项制度自2022年起开始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对各地基金结余进行合理调剂,解决地区间养老负担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配合有关部门,规范各地基金收支行为,促进筹资和待遇政策更加公平合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养老保险在手,躺平再也无忧? 既然养老金能够保证按时足额发放,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靠养老保险实现舒适养老?当然也不是。 首先,养老金并不是人人都能领,领取退休金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养老保险缴费满十五年。 其次,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缴多得,高缴高得,也就是说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大,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最后,基本养老保险并不能完全满足退休生活的需要。国际上常用养老金替代率作为衡量退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具体是指“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世界银行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在70%-80%可以保证退休以后生活水平基本保持不变,60%的替代率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55%已经处在警戒线附近。近年来,我国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逐年走低,根据解放日报,2021年我国社保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为43.6%。因此,只靠社保养老金收入很难满足养老需求,想要体面养老,还需要规划、早投资,科学开展养老储备和资产配置,积极运用养老“三支柱”体系中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计划为养老生活多积累一份保障。 风险提示: 养老金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等。 盈投顾:财富管理总部 范潇健 投顾编号:S0850623020001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信息终端,均为公开客观信息。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内容均不作为基金宣传推介材料,本报告所载的信息或做出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对所述金融产品、产品发行或管理人做出任何形式的保证。投资者应自行决策,自担投资风险。 ??点击关注??点击关注??点击关注??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