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众号研报 > 光期研究:关于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尿素施用量的论证

光期研究:关于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尿素施用量的论证

作者:微信公众号【光期研究】/ 发布时间:2024-02-22 / 悟空智库整理
(以下内容从光大期货《光期研究:关于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尿素施用量的论证》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关于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对尿素施用量的论证 重要提示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核心观点: 过去几年尿素年度表观消费量震荡提升。市场对此现象的解释,观点之一是国内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带动了尿素农业施用量的提升。 我国种植作物种类繁多、种植面积广泛且各作物对尿素用肥量的差异较大。以本文所选的农作物及可考数据测算,2023年我国种植的主要的几种作物面积增减对尿素农业用量综合影响仅提升6.77万吨,得出结论为:国内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对尿素农业需求用量影响较为有限。 在考虑作物种植面积提升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单位作物面积施用化肥量的变化(及化肥施用强度)。在化肥减量增效的大背景下,各农作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理论上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抵消部分面积提升带来的增量。 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尿素农业施用量变化并不大,每年以32~33万吨之间的幅度窄幅波动。该结论需要满足几个假设条件才能有效。 本文数据计算结果证明“农作物面积增长带动尿素农业消费量提升”的观点不成立。 正文 2023年以来尿素消费量一直处于同比高位,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尿素表观消费量共5591万吨,同比提升4.13%。不止2023年,过去数年尿素的消费量也出现了震荡提升的趋势。 虽然尿素消费量同比增速较产量偏慢,但其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部分产能增量带来的供应压力,也让市场长期预期的宽松格局迟迟未能兑现。尿素现货市场甚至多次出现阶段性偏紧现象,一度引发市场对“尿素都去哪了”不断猜想和争论。 其中有一种说法是国内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带动了尿素农业施用量的提升。但实际上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到底促进了多少尿素农业需求?未来尿素农业需求还有多少增量空间?本文将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论证。 一、农作物种植面增长提升了多少尿素需求? 由于我国种植作物种类繁多、种植面积广泛且各个作物对尿素用肥量的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对尿素用量的具体影响数量仍需进一步论证。 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对202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178453万亩,较2022年增加955万亩,增幅0.5%。其中的谷物播种面积预计为149890万亩,较2022年增加986万亩,增长0.7%。无论是粮食播种总面积还是谷物类播种面积增长幅度都不大。如果按照不同农作物的面积拆分,则玉米、小麦、大豆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而稻谷等面积小幅回落。 时间周期放长来看,过去十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确在逐年攀升。粮食播种面积从2014年的11273.83万公顷提升至2023年的11896.9万公顷,年度平均增速0.61%;其中,谷物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9462.28万公顷提升至2023年的9992.6万公顷,十年年均增速0.64%。但这其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粮食和谷物种植面积提升并不意味着所有农作物种植面积都在提升,不同作物之间可能存在种植面积此消彼长的关系,例如玉米和大豆;二是并非所有面积增长的农作物都是以尿素或氮肥为主要肥料,因此部分作物面积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尿素农业施用量的直接提升。例如大豆播种面积近几年虽明显提升,但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主要从吸收空气中的氮元素,因此施肥时不以尿素等氮肥为主。 在探究作物面积变化对尿素农业需求的影响之前,首先需要清楚不同农作物消耗尿素用量。在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对国内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涵盖约30个种类(不含瓜果蔬菜、茶园果园等种类),受限于数据可得性,我们无法统计所有农作物用肥消耗量,因此仅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物进行说明,获得下列表格: 由上表可知,三大粮食(稻谷、小麦、玉米)、甘蔗、棉花、苹果、甜菜等作物都是以尿素作为主要肥料来源,花生、大豆、烤烟等以复合肥等肥料为主。我们综合了主要作物年度种植面积变化,并将复合肥等用量折算成尿素用量,可以发现主要的几种作物2023年面积增减对尿素农业用量综合影响仅提升6.77万吨,这对于年度消费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尿素需求来说,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虽然这些作物不能代表国内所有农作物,但通过以小见大,基本可以得出国内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对尿素农业需求用量影响较为有限的结论。 因此,近两年尿素消费量水平偏高单从国内农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就得出尿素农业用肥量明显提升的结论,未免显得有些牵强。但是我们仍需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那便是单位作物面积施用化肥量的变化。在化肥减量增效的行动方案中,各农作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理论上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将明显抵消甚至完全覆盖作物面积提升带来的施肥增量。 2015年2月,国家农业部制定并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方式,力争在2020年达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该《行动方案》也的确收到了良好效果,2021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191万吨(折纯),较2015年减少13.8%;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比2015年提高5个百分点。为了顺应“十四五”阶段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化肥减量增效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确保实现到2025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更加合理、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稳中有降、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3%等目标任务。 虽然化肥零增长政策在持续贯彻,但从数据上来看过去五年主要作物每亩化肥用量并非全部呈现下降趋势。较为典型的以棉花、花生、烤烟等作物每亩尿素施用量反而是逐年增长的,三者2022年单亩尿素消耗量分别为15.6公斤/亩、2.79公斤/亩、0.42公斤/亩,分别较2017年提升26.32%、6.90%、31.25%。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2020年是上一轮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方案的目标完成时间,但单位面积符合化肥“减量”特征的作物仅有桑蚕茧、烤烟等非主流作物,它们在2020年每亩施用尿素量达到低点,随后几年稳步回升。相反,甘蔗、大豆、苹果等作物亩用尿素量却在2020年达到高点,这与国家一贯执行的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有些许背离。甚至部分作物如棉花、花生、油菜籽等作物化肥投入总量反而还出现稳步提升。 我们对这种理论和现实相反的现象,作出如下思考和分析: 首先可能与我国化肥整体供应结构有关。我国化肥使用量常年以氮肥为主,而氮肥中又以尿素为主,相比之下,磷资源和钾资源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便决定了磷肥和钾肥相对氮肥供应略显不足的结构。这一点也可以和图表6中的数据相互验证。我们将各主要作物尿素投入量和化肥总投入量的比值进行测算,发现在我们选取的几种作物中,除了烤烟、大豆、花生、苹果几种作物尿素用量占化肥总用量的比例低于20%外,其余作物尿素用量占比中枢在30%左右,个别作物尿素用量高点超过46%。 其次,近两年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作物受灾后需要不同方式的补救措施。施肥是灾后重要的补救措施,此时无论是否以氮肥为主的作物,都需要通过补肥、追肥、喷施叶面肥,其中多以尿素或高氮复合肥为主,磷肥、钾肥或其他速效肥配合。 最后,我国存在化肥过量使用现象,虽然近两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我国化肥利用率仍在全球范围内偏低,化肥施用强度也处于主要国家中的最高水平。根据FAO数据,我国单位耕地面积施用化肥量位居全球最高水平,过去十年我国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总量(N、P、K总和)长期维持在400吨/公顷以上。 化肥在我国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不可否定的是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重要意义,但化肥的过量使用也已导致土壤污染、化肥实际利用率偏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长期实行的重要因素。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方案效果明显,2016年开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逐年负增长,最高在2019年负增长率达到11%,六年来年均负增长率4%。 二、未来尿素农需还有增量空间吗?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①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②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③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可以预见的是: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化肥减量增效的大环境下,我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仍将保持负增长趋势。同时,我们又必须坚守粮食1.3万亿斤的底线,这让化肥施肥量始终在粮食生产及保供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我们仍需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有多少增长空间?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的是耕地面积是否有增量空间。我国作为全球国土面积排名第三的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也位居世界第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调查,以下简称“土地三调”)结果显示,我国耕地面积总量12786.19万公顷(19.18亿亩),其中水田占24.55%,水浇地占25.12%,旱地占50.33%。但是,我国耕地面积占国内土地面积的比例仅13%左右,远低于乌克兰(58%)、印度(51%)、美国(18%)等主要农业大国。由于耕地自然条件需要同时具备地形平坦、土壤优沃、企稳适宜、水分充足、光照充足等多种要求,但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且平原面积小,因此适宜作为耕地的面积占比较少。 理论上来讲,耕地面积是可以提升的。土地二调以来的10年时间里,由于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国土绿化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下降了1.13亿亩,转向了林地和园地。土地三调通过标注发现目前我国有8700多万亩可立即回复为耕地的农业用地,另有1.66亿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因此,在当前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我国耕地面积理论上有总量2.53亿亩的增长空间,增幅最大的额度约为13.19%。2.53亿亩增量空间折合为1686.67万公顷,约等于2023年度38.14%的玉米种植面积,58.26%的稻谷种植面积,71.37%的小麦种植面积和161.14%的大豆种植面积。 但其实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二者也并不可以互相转换。首先,耕地是农业用地的一部分,主要指可种植农作物的土地,除此之外,耕地还氛围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轮作地)等。而农作物播种面积则是对作物播种实际所占用地面积的计算,农作物可能播种在耕地上,也可能播种在非耕地上,这些都需要计入播种面积总量中。反之,当耕地没有播种农作物时是不计入农作物播种面积上的。 第二个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在确定耕地面积可以增长的前提下国内农作物种植面积会有明显提升么? 从过去十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基本围绕在25亿亩附近波动,年均增长率0.6%。这说明在不考虑耕地面积变化的前提下,我国农作物整体增长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即使我国耕地面积显著增长,但是否能够落实到农作物种植面积上,还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这样一来,上文所述的关于2.53亿亩的潜在耕地面积增长空间可能只有在较为极端之时才会释放,例如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至18亿亩红线、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至1.3万亿斤底线等,当然这些情况以目前形势来看基本发生的概率极低。毕竟扩大耕地面积中成本问题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农业安全生产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大面积提升耕地面积。换言之,未来几年我国耕地面积增长空间相对有限,农作物种植面积预计也难以出现明显增长,维持年均0.6%的增速可实现性较高。但这只是我们单方面推断,其中有太多因素如农业政策不是我们能够预测的,此处不再展开讨论。 第三个问题就需要回归我们的文章核心: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均增长0.6%的情况下,落实到尿素农业施用量有多少? 这个问题无法系统、全面地测算。一方面,农户每天往田间施用多少尿素无法全面统计。且不同农作物对施肥量的差异较大,我国农作物种类多、播种面积广,这方面的数据也难也以去全面获取。另一方面,考虑到作物轮种、土地调整等因素,每年不同农作物种植面积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只能用理论数值大致测算一下尿素的农业施用量。 假设未来几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均增速保持稳定,再考虑化肥减量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对化肥施用量的削减作用,二者综合之后的结果则是尿素农业需求量反而呈现微幅下降趋势。根据我们测算,未来五年尿素农业施用量变化并不大,每年以32~33万吨之间的幅度窄幅波动。 以上表格的数据推算有几个前提条件: 1.)假设未来5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年均速度增长速度稳定在0.6%; 2.)假设尿素施用强度年度降幅稳定在2%; 3.)国内所有农作物单位面积施用尿素量以图表7中的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施用量均值进行计算; 以上条件在理论测算时适用,但在现实中无法满足。尽管如此,在缺乏更准确的测算系统的条件下,我们仍认为以上测算结果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 我们的测算结果验证了“农作物面积增长带动尿素农业消费量提升”的观点是不成立的。一方面,此前市场单方面考虑农作物播种面积提升的正面影响,却忽略了新型化肥、高标准农田建设、绿色农业以及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方案等多方面因素给尿素施用强度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就是化肥施用强度的下降。另一方面,近几年动物粪便、农民自制肥料等“旧配方”再现,性价比较传统商业化肥高,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尿素施用量。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农业用肥占尿素下游总需求的占比为54%。结合前文的测算数据,则2023年全年尿素消费量预计为4373万吨,与卓创统计的2023年尿素表观消费量5591万吨差值达到1218万吨之高。我们猜测如此巨大的差异一方面可能来自于表观消费量和实际消费量的统计范围及方法的区别。前文以农业施用量测算的年度消费量未考虑期初库存和期末库存、进出口数据等表观消费量的计算指标;另一方面,差异可能来自于市场囤货需求,这一部分也未体现在前文测算中。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期货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期货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期货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期货研究”、与光大期货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期货研究所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尽管本订阅号所包含的信息是我们于发布之时从我们认为可靠的渠道获得,但我公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其中的资料、意见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期货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期货有限公司已发布的完整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光大期货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期货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期货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

大部分微信公众号研报本站已有pdf详细完整版:https://www.wkzk.com/report/(可搜索研报标题关键词或机构名称查询原报告)

郑重声明:悟空智库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